当前位置:首页 » 防晒指南 » 蠡怎么读

蠡怎么读

发布时间: 2022-02-22 21:42:17

❶ 蠡这个字怎么读

1. 蠡 [luó]2. 蠡 [lí]3. 蠡 [lǐ]

蠡 [luó]

〈名〉

  1. 通“蠃”。蜾蠃 [eumenid]

    谅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汉· 班昭《东征赋》。注:“蠡与蠃古字通。”

  2. 另见 lí;lǐ

蠡 [lí]

〈名〉

  1. 瓠瓢,用葫芦做的瓢 [calabash shell serving as dipper]

    以蠡测海。——《汉书·东方朔传》

  2. 又如:蠡升(容量一升的瓢子);蠡帽(防矢石的盔帽。其形似瓠瓢,故名);蠡勺(一瓢勺);蠡见(喻肤浅的见识);蠡酌管窥(用瓢量海水,从竹管里看天。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

  3. 另见 lǐ;luó

蠡 [lǐ]

〈动〉

  1. 虫蛀木 [eat;insect eats a wood]。引申为器物久磨将断的样子

    蠡,虫啮木中也。——《说文》。段玉裁注:“蠡之言剺也,如刀剺物。”

    以追蠡。——《孟子》

  2. ——人名、地名用字。如: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蠡县(在河北省中部);蠡湖(在江苏无锡市东南)

  3. 另见 lí;luó

http://dict..com/s?wd=%E8%A0%A1

❷ "蠡"怎么读



〈名〉
瓠瓢,用葫芦做的瓢 [calabash shell serving as dipper]
以蠡测海。——《汉书·东方朔传》
又如:蠡升(容量一升的瓢子);蠡帽(防矢石的盔帽。其形似瓠瓢,故名);蠡勺(一瓢勺);蠡见(喻肤浅的见识);蠡酌管窥(用瓢量海水,从竹管里看天。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
另见lǐ;luó

蠡测
lícè
[measure the sea with an oyster shell—have a shallow understanding of a person or subject;shortsighted] 即蠡酌。以瓠瓢测量海水。比喻见识短浅,以浅见量度人,“以蠡测海”的略语
以蠡测海。——《汉书·东方朔传》
蠡测管窥



〈动〉
虫蛀木 [eat;insect eats a wood]。引申为器物久磨将断的样子
蠡,虫啮木中也。——《说文》。段玉裁注:“蠡之言剺也,如刀剺物。”
以追蠡。——《孟子》



——人名、地名用字。如: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蠡县(在河北省中部);蠡湖(在江苏无锡市东南)
另见lí;luó


luó
<名>
通“蠃”。蜾蠃 [eumenid]
谅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汉·班昭《东征赋》。注:“蠡与蠃古字通。”
另见 lí;lǐ

❸ 蠡县的蠡怎么读


lǐlí
ㄌㄧˇㄌㄧˊ
部首虫 笔画21 部外15 五笔XEJJ

(一)蠡lǐㄌㄧˇ
动词
虫子蛀食木头。说文解字:“蠡,虫啮木中也。”段玉裁˙注:“此非虫名,乃谓蠹之食木曰蠡也。”
形容词
器物用久剥落、腐蚀的样子。明˙张自烈˙正字通˙虫部:“凡器物用久剥落若虫蚀者谓之蠡。”
(二)蠡líㄌㄧˊ
名词
用瓠瓜做成的水瓢。广韵˙平声˙戈韵:“蠡,瓠瓢也。”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语曰:‘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

❹ 范蠡的蠡怎么读

范蠡的蠡的拼音是[ lǐ ]。

拼音

[ fàn lǐ ]

释义

1.(约前5世纪)春秋时期大夫。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曾助越王勾践奋发图强,灭掉吴国。后游齐国,改名鸱夷子皮,隐居在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以经商致富,号陶朱公。

2.书名。《汉书·艺文志》有《范蠡》 二篇,已佚。蠡(lǐ)。

人物介绍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着《范蠡》二篇,今佚。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虽出身贫贱,但是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

蠡组词

1、测[ lí cè ] 以蠡测海的略语,比喻以浅见揣度:管窥~。

2、越蠡[ yuè lí ]指古代 越国 名臣 范蠡。

3、瓠蠡[ hù lí ]用葫芦制成的盛器。

❺ "蠡"字怎么读

蠡是汉语词汇,读作 lǐ

部首是虫,笔画数一共21画,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基本字义为虫蛀木,引申为器物经久磨损要断的样子。

一、本义:蛀虫啮木。说明:木柱通常半露在泥墙外,所以白蚁群最多只能形成半包边的态势。

会意。字从彖(tuàn),从双虫。“彖”本义指猪嘴上吻部大于下吻部,并能半包住下吻部。引申为“包边”。“双虫”指很多木头蛀虫,如白蚁之类。“彖”与“双虫”联合起来表示“蛀虫群集在木柱上,像包边那样半包住木柱”。

二、唐宋时期的螺号,也称“蠡”、“大蠡”、“蠡角”等名。

《旧唐书·音乐志二》:“贝,蠡也。容可数升,并吹之以节乐,亦出南蛮。”

拓展资料

组词:蠡测、越蠡、蠡琖、蠡渎、椓蠡、蠡勺、蠡谷、蠡器、金蠡、鹿蠡、蠡种、奚蠡、持蠡、谷蠡、蠡屏、瘯蠡、蠡荠、追蠡、蠡蠡、蠡舫、族蠡、蠡卜、种蠡、蠡城、蠡浦、蠡母、熐蠡、蠡结、海蠡、蠡园、旋蠡、蠡见、法蠡、蠡湖

❻ “蠡”这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

【拼音】:[lǐ] [lí] [luó]
基本字义

1. 虫蛀木,引申为器物经久磨损要断的样子。

详细字义
〈动〉

1. 虫蛀木 [eat;insect eats a wood]。引申为器物久磨将断的样子
蠡,虫啮木中也。——《说文》。段玉裁注:“蠡之言剺也,如刀剺物。”
以追蠡。——《孟子》

1. ——人名、地名用字。如: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蠡县(在河北省中部);蠡湖(在江苏无锡市东南)
2. 另见 lí;luó

蠡 lí
详细字义
〈名〉

1. 瓠瓢,用葫芦做的瓢 [calabash shell serving as dipper]
以蠡测海。——《汉书·东方朔传》
2. 又如:蠡升(容量一升的瓢子);蠡帽(防矢石的盔帽。其形似瓠瓢,故名);蠡勺(一瓢勺);蠡见(喻肤浅的见识);蠡酌管窥(用瓢量海水,从竹管里看天。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
3. 另见 lǐ;luó

❼ 蠡怎么读


*人名用字时读“lǐ”如陆蠡

一、本义:蛀虫啮木。说明:木柱通常半露在泥墙外,所以白蚁群最多只能形成半包边的态势。
会意。字从彖(tuàn),从双虫。“彖”本义指猪嘴上吻部大于下吻部,并能半包住下吻部。引申为“包边”。“双虫”指很多木头蛀虫,如白蚁之类。“彖”与“双虫”联合起来表示“蛀虫群集在木柱上,像包边那样半包住木柱”。
瓠瓢,用葫芦做的瓢
以蠡测海——《汉书·东方朔传》
蠡升(容量一升的瓢子);蠡帽(防矢石的盔帽。其形似瓠瓢,故名);蠡勺(一瓢勺);蠡见(喻肤浅的见识);
蠡酌管窥(用瓢量海水,从竹管里看天。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
蠡测管窥
管蠡测海
蠡测lícè即蠡酌。以瓠瓢测量海水。比喻见识短浅,以浅见量度人,“以蠡测海”的略语

二、唐宋时期的螺号,也称“蠡”、“大蠡”、“蠡角”等名。
《旧唐书·音乐志二》:“贝,蠡也。容可数升,并吹之以节乐,亦出南蛮。”

一、〈动〉
虫蛀木 [eat;insect eats a wood]。引申为器物久磨将断的样子
蠡,虫啮木中也。——《说文》。段玉裁注:“蠡之言剺也,如刀剺物。”
以追蠡。——《孟子》
二、人名、地名用字。如:范蠡(楚国宛人今河南南阳,陆蠡:现代着名散文家);蠡县(在河北省中部);蠡湖(在江苏无锡市西南)
luó
一、通“蠃”。蜾蠃 [eumenid]
谅不登樔而椓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汉·班昭《东征赋》。注:“蠡与蠃古字通。”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❽ 蠡怎么读

蠡读作:lǐ,声母l,韵母i,声调三声。

部首虫部,部外笔画15画,总笔画21画

五笔XEJJ,仓颉VOLII

释义:虫蛀木,引申为器物经久磨损要断的样子。

(8)蠡怎么读扩展阅读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蠡渎[lí dú]

即蠡湖。

2、越蠡[yuè lí]

指古代越国名臣范蠡。

3、蠡琖[lí zhǎn]

螺形的小酒杯。

4、金蠡[jīn lí]

仙杯。

5、铜蠡[tóng lí]

制的螺形铺首。

❾ 范蠡的“蠡”字怎么读

读音:lí

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浩瀚多彩,涌现过很多成功的政治家、商人,然而只有一个人的人生最完美、最成功。他前半生从政,辅佐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成为霸主,在政治生涯走到顶峰时又适时隐退;

后半生从商,三度富甲天下,财富过千金,在国家危难,百姓流离时又散尽家财,救济苍生,最后抱得美人归,青史留名,万世敬仰!被世人奉为文财神。这个人就是中国最早的商业学家、经济学家,同时也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誉为一代商圣——范蠡。

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


(9)蠡怎么读扩展阅读:

范蠡有治国理财的实际经验,他提出的"农末俱利"的价格政策和"平粜齐物"的经济主张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夏则资皮、冬则资𫄨、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范蠡提出的"农末俱利"的思想有重要意义。这表现在:

首先,他提出了“谷贱伤民、谷贵伤末”的问题,通过把价格调整到一定范围内而作到"农末俱利"。这样既可以促进农业发展,又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各部门能够协调发展。

其次,他明确提出了商品价格对生产与流通的作用,尤其是恰当地处理好谷价与其他商品价格的关系对生产与流通的作用。范蠡试图通过调整价格促进生产和流通,这都是通过经济手段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

范蠡主张用"平粜"的办法,这就需要丰收年国家把粮收购储藏起来,在歉收年缺粮时国家再把粮食平价粜出,这样才能起到平定粮食和其他物价的作用,这就叫做"平粜齐物"。所以"平粜"是范蠡首先提出来的,战国时李悝推行平粜法和汉代设"常平仓"都是这一思想的发展与实践。因此,"平粜"思想的重要性也不可忽略。

❿ 蠡怎么读

1.lǐ

2.lí

热点内容
蕊肤雅面膜一般敷多久 发布:2023-08-31 22:03:54 浏览:1715
质地较浓防晒霜怎么使用 发布:2023-08-31 22:00:02 浏览:1140
专业化妆师如何贴双眼皮 发布:2023-08-31 21:58:43 浏览:1007
鸡蛋清加什么美白祛斑最快 发布:2023-08-31 21:58:35 浏览:963
资生堂樱花美白淡斑精华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711
孕妇喝什么美白饮最好 发布:2023-08-31 21:55:12 浏览:1636
玛西化妆品怎么样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219
为什么护肤品一旦停了就严重 发布:2023-08-31 21:50:21 浏览:1196
补水什么时间做 发布:2023-08-31 21:47:15 浏览:1185
为什么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晒 发布:2023-08-31 21:45:25 浏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