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运动后怎么补水最合理
❶ 运动后如何补水
1.补充水分应该分为前、中、后三阶段,运动前补充500cc左右的水,运动中每10~15分钟间断补充100cc~150cc的水,运动后尽量补充。由于水分从摄取,到进入肠胃到进入肠胃道,接着被人体吸收,需要一段为时20~30分钟的时间,因此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反而会使的饮用的水集中在胃里,而不能真正达到补充水分的目的。_
至于运动前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可能导致“胃下垂”的说法,则可能忧虑过度了;在运动前补充超过负荷量的水,的确有可能因此产生饱涨感进而影响运动的表现,不过倒不至于产生胃下垂。
2.第一是饮水的质量问题。应尽量不喝各种饮料,诸如汽水之类;要喝白开水,或者绿豆汤,或1%的淡盐水等,以去热除暑,及时补充体内由于大量出汗而丢失的钠。
3.第二就是忌服过冷的水。因为平时人的体温在37℃左右,经过运动后,可上升到39℃左右,如果饮用过冷的水,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突然收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_
4.第三是饮水的量。运动中出汗多,需饮用的水量自然大,但不能一次喝足,要分次饮用。一次饮水量一般不应超过200毫升,两次饮水至少间隔15分钟。另外饮水速度要慢,不可过猛,第一口水漱口之后吐出。之后每喝一口水都应该在口腔内轻漱几秒后再缓慢喝下。这样做不但可以很快就能解渴,而且能有效地控制自身的饮水量!
5.当健身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运动饮料的品牌、标榜功能也就愈发另人眼花撩乱。运动后补充水分的重点,除了摄取的水量之外,还包括身体保留水量的能力。
因为运动后会使人体流失如纳、钾之类的电解质,使得人体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之下,这时候饮用补充的水分,常常会直接排出体外,而不能被良好的保存在身体里,供身体运用。由于电解质流失,使得人体的压力不平衡,这时候除了需要补充水分,更需要补充适当的电解质,以帮助人体体内的压力回复到平衡的状态,使摄取的水分被保留在体中供人体运用。
❷ 运动后如何快速补水
运动前后补充水分有讲究:
进行重量训练及健身时,身体水分、盐分代谢旺盛,丧失的水分很多。合理适时的补充水分不仅有助于血液能量的维持,对身体的血液循环和身体的散热也是相当有利的。那么如果体内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的话,就会引起血液浓缩、脉搏跳动加快、体温升高、运动能力下降、很容易就会产生疲劳。
运动前
要合理的补充水分,但不能过多,过多会使得胃部不适、影响食欲及消化吸收,水分太多同时影响了心脏、肾脏、排泄器官的负担,也使得血液较为稀释。
运动中
运动进行中及训练后也不宜大量喝水,在运动中及运动后必须以少量多次的方式来补充水分,使得身体逐渐得到水分的补充,以保持水分的平衡。以每15分钟补充一次,每次250CC左右,每小时不超过1000CC为宜,水温在8至12度之间最佳,对于降低运动时所产生的体温及预防过热较有帮助
❸ 健身完成后需要补水,那么怎样喝水才最合适
运动之后最好不要马上喝水,具体什么时候喝水视运动强度而定。
1、在运动前1小时补水300毫升,运动后补水也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如果剧烈运动后因渴一次性大量喝水,会使血液中盐的含量降低,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2、因此也可以选择补充一些运动饮料(稍加盐的凉开水或低糖饮料也可),但是饮料的含糖量不能过高,因为糖的浓度过高,会使饮料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过长,反而使水分不能及时进入体内从而导致身体缺水。
6、忌服过冷的水,因为平时人的体温在37度左右,经过运动后,可上升到39度左右,如果饮用过冷的水,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平滑肌痉挛,血管突然收缩,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
7、运动后每隔15分钟到半小时,记得要休息一下,这时候补充水分是对身体最好的时候。
❹ 运动后应如何补水
先休息十分钟,在采用少量多次的补水方法。
运动后,内脏处于高温状态,喝太多水容易引起腹泻,加剧脱水,所以应该每次饮水量最好不超过200毫升了,间隔时间为十五分钟。
运动前后,不要喝汽水或冰水,容易引起胃部胀气,加重身体负担。
❺ 大量运动后如何补水
1、补水遵循积极主动和少量多次的原则。马拉松专业选手补水时,都会捏住瓶口,使单次补水量减小,并多次补给,从而达到快而有效的补水效果。所以正确的方式是保持补水速度平缓,并间歇多次进行,每次饮水量不宜超过200毫升,两次补水至少应有15分钟的间隔。
2、首选天然矿物质水或运动饮料。运动时会丢失大量汗液,其中98%~99%的成分是水,剩余的则是尿素、乳酸、脂肪酸和各种电解质。过多丢失体内电解质,对运动能力及健康有严重影响。因此大量运动后既要补水,也要补充矿物元素。
3、1小时以内的运动补充液体以水为主,长于1小时或在极端气候下,建议喝运动饮料。纯净水不适合作为运动时或运动后的饮用水,因为不含矿物质。
4、注意运动前的补水。天气炎热时,运动人士还应额外补充250~500毫升水。
(5)简述运动后怎么补水最合理扩展阅读:
补水注意事项
1、运动后,心跳恢复需一段时间,所以不要立刻喝水,先休息10分钟左右,待心跳恢复正常后,再慢慢喝水。
2、运动前后不能喝汽水,其含有的二氧化碳会让胃部胀气,不利于运动健康。
3、运动后内脏器官也处于高温状态,喝太多冰水会引起腹泻,加剧脱水。剧烈运动时,咽喉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突然受凉刺激,也易引起喉部发炎、咳嗽。
4、对于血糖偏高的人或糖尿病患者,饮用运动饮料时要慎重,另外,高血压、心功能或肾功能不好的人,也不宜大量饮用,以免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❻ 剧烈运动后如何补水比较好
在剧烈运动之后,我们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喝太多的水,可以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慢慢的补水,这样才能够达到有效的补水效果。并且在剧烈运动之后,我们也要补充一些盐水,这样才能够让身体中的水盐平衡。
❼ 运动后怎么补充水份
运动过程中人类需要大量的排汗,就会产生口渴的感觉,不论是身体还是感觉上都需要补水,但是如果运动后补充水分不正确的话可能不仅没有有效的补充水分还可以导致身体其他的健康问题哦。那么运动后如何正确补充水分呢?
一无所知的小鸟为您支招。
❽ 运动出汗后如何补充水分才是正确的
运动之后如果能大饮一番,相信没有什么事比这更痛快了,可是运动出汗之后补充水分也是有学问的,正确的补水才能有益身体健康。下面是我分享的运动出汗后补水有学问,一起来看看吧。
运动出汗后补水有学问
补什么样的水
通常情况下,如果运动过后,出汗的量不大,补充一些常见的饮料就可以了,比如矿泉水、白开水、茶水、碳酸饮料、果汁、绿豆汤、牛奶和运动饮料等。如果运动过后出汗的量比较大,最好补充一些含有一定量电解质的运动饮料、盐水、菜汤等。营养专家提示,大量出汗后不要过量饮用白开水,以免引起低钠血症。
补多少适宜
补水的原则是,流失多少,补充多少。怎样才能知道丢失的汗量呢?通常情况下,体重减少的量,就是流失的汗量,普通人也可以根据口渴的程度进行补充。每次补充的量为100-200毫升,尽量少量多饮,避免暴饮。
什么时间补水合适
运动前、中、后都是补水的最佳时间。许多人喜欢运动中或运动过后补水,常常忽略运动前补水。专家提示,如果想保持最佳的体能,就应该始终保持体液的平衡,避免出现脱水症状,哪怕是轻微的脱水也是不可取的。因此,运动前、中、后都要及时补充水分。
不同的人怎么补水
青少年
青少年如果运动中出汗量大,比如在0.5-1升,可补充含有电解质和糖的运动饮料。
老年人
老年人运动量一般不大,出汗量也不多,有的人还伴有某种慢性病,没有必要补充运动饮料,可以适量补充矿泉水、白开水、茶水、绿豆汤、牛奶等。
肥胖者
对于肥胖者,运动的目的之一是减体重,消耗体内多余的能量储备。因此不要补充含能量物质的饮品。如果出汗多,可补充含有电解质的无糖饮料。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进行锻炼应避免大强度运动,防止血压的大幅度波动;如果出汗量较大,应补充钠离子浓度较低的饮料,以防止钠离子摄入过多对血压的负面影响。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有规律、累计时间较长的低强度运动,帮助控制血糖;同时避免大强度的运动,防止血糖的大幅波动。如果出汗量较大,可补充低糖或无糖的饮料,避免血糖快速升高引发的损害。
运动出汗后补水的注意要点
人在运动过后,由于出汗量大,身体会流失很多水分及电解质等,如果不及时补水就会引起脱水,脱水可导致人体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下降。口渴难耐的我们很想一口气喝饱,殊不知这样对健康危害很大,应该合理饮水。
喝白开水最好
运动后最好喝白开水,白开水最宜被人体吸收。要注意如果水垢较多,要沉一会再喝。如果再兑上1%的淡盐水更好,这样能及时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丢失的钠。
要有时间间隔的喝水
大量运动后往往口渴难耐,慌不择食的我们想一口气喝个够。这样对肠胃和心脏伤害很大,加重它们工作负担。应该喝250ML左右停10---15分钟,再喝300ML左右。这样多饮少喝,让身体慢慢吸收水分。饮水速度要慢,不可过猛,应该沉住气一口一口的喝。
注意所喝水的温度
由于常人的体温在37度左右,经过剧烈运动后,有时会上升到39度左右。如果饮用过冷的水,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容易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严重的会导致消化不良。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很多人喜欢在运动后喝冰水,殊不知对健康危害很大。
喝生水不可取
不要喝生水。很多人运动后喜欢对着水龙头喝生水,觉的又方便又解渴。但生水不仅凉而且不卫生,喝多了容易拉肚子。让人觉的很难受,还会引发肚子疼。
运动后喝饮料不解渴
不要喝太多的运动饮料。很多运动饮料仅能补充一些能量,但无法解决体内缺水的问题,有的越喝越渴。因此运动后补水只喝饮料是不可取的。
❾ 运动之后如何补水
方法:
补水的最好方法是少量多次,运动中每15~20分钟饮水150~200毫升,每小时的总饮水量不超过600毫升,这样既可以保持体内水的平衡,又不致因为大量饮水增加心脏和胃肠的负担。也可以采用运动前饮水的方法,在运动前1小时补水300毫升。运动后补水也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