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指的是什么
1. 籍贯是什么
籍贯,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原则上一般从父,个别特殊情况从母系的,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参照公安部公通字[1995]91号文件,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爷爷)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填写方法
填写籍贯时,具体到县(市)即可,不需要更细化省/自治区/直辖市 + 区/县。一般区域: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县/县级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省级和县级、镇级行政区划中间不写地级区划(地级市)名称。把如今的行政划分地对照 祖辈的长久居住地。
举例说明,张三此前户口在四川,出生地是湖北,祖籍(曾祖父辈及以上)是湖南,如今户口从四川迁到了北京。他的籍贯准确说是湖南。经常使用的 XXX 人,其中的 XXX 指的就是某人的籍贯,而不是户籍地,比如“湖南人”,指的就是某人的籍贯地是湖南,是湖南的人,而不是说某人的户籍地是湖南。
填写籍贯时,具体到县(市)即可,不需要更细化省/自治区/直辖市 + 区/县 。如重庆市黔江区正阳街道200号 只需填写为:重庆黔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籍贯
2. 籍贯指的是什么
籍贯是指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原则上一般从父,个别特殊情况从母系的,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想知道自己的籍贯在哪,翻开你的户口本,看看籍贯那一栏写的是什么,就说明你的籍贯在哪。籍贯和你住在哪没有关系,16年、17年后你的籍贯都是不会变的。籍贯一经确认之后,是不能够随便改动的。如果需要改动,那么需要向户口登记机关进行申报,经过审核之后,如果属实才能够进行变更。很多情况发生变更,主要是因为收养、认领或者失踪,还有一些孩子寻回来了之后才会产生户口的变动,这个时候户口产生的变动,籍贯也会跟着变动。
籍贯怎么填写才正确:
第一:一般填写出生地,写到县区一级就够了,比如上海市浦东区,或者安徽省阜南县。
第二:省市或者行政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比如上海(沪)或者浙江(浙)。
第三:籍贯是指祖辈居住地或个人的出生地,并不是现在住的地方。
第四:籍贯也不是户口本的所在地,比如之前在湖南出生,后来户口迁移到了北京,籍贯依旧是湖南的湘。
第五:籍贯一般是从父籍,个别是从母系的,看个人原因。
*籍贯一般都是跟随父系,也有部分人是跟随母系有很多家庭现在生两个孩子,一个是跟随父姓,一个是跟随母姓。跟随父亲的籍贯就随父系,如跟随母姓的就随母系。在上户口的时候告知工作人员,哪个孩子要跟母亲姓,籍贯也就会跟随母亲。不过一般随母系的会比较少,大部分都是跟随父系。以上是我的相关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3. 籍贯指的是什么是户口所在地还是出生所在地
籍贯指的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
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
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和近代才有很快发展的地方,大量的人的籍贯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或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或近代时才移民到新地方的。
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这是户籍与籍贯不同的地方。
(3)籍贯指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籍贯登记的争议:
在我国的组织、单位的统计中,籍贯是一个经常需要填写的栏目,然而很多人对籍贯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导致实际的统计信息混乱失实。
在古代,国家对籍贯进行登记掌控,是为了避免徭役和赋税的流失,而在建国之初是为了治安管理和政治需要而设置了籍贯这个项目,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数量巨大的流动人口和人口迁徙,登记籍贯至今早已失去了实际意义,一些地方已经取消籍贯一栏的填写,一些学校已不再要求学生填写籍贯资料,而只需要学生填写出生地。在台湾,户籍登记曾有籍贯栏,近年已经停用。
无足轻重的籍贯,弄得国人无所适从。1999年全国范围内重新填写新版《干部履历表》时,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填写说明”里确认以祖父的出生地作为籍贯的填写根据。
然而,对于现在这个人口快速流动的社会(特别是对于普通的群众)而言,这种籍贯登记已无太大意义。
4. 籍贯指的是什么怎么填
法律分析:籍贯,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登记填至县级行政区划。不能确定祖父居住地的,随父亲籍贯;不能确定父亲籍贯的,登记本人的出生地。父亲是外国人或《出生医学证明》未记载父亲信息的,随母亲籍贯。弃婴等籍贯不详的,登记收养人籍贯或收养机构所在地的县级行政区划。经批准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外国人,登记入籍前所在国家的名称。
籍贯本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但由于现行个人档案“填写说明”中明确解释籍贯只是祖父的长期居住地,所以现在所说的籍贯并不完全等同于祖籍。
现行的户口本中,籍贯原则上一般从父,填写本人出生时祖父的户口所在地,如出生时祖父已去世,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如果祖父未落常住户口,那么填写应落常住户口所在地。
籍贯更注重手续的严谨,一旦户口登记籍贯后,就不可更改,但祖籍则更注重亲情认知,比如某新生宝宝的祖父原来是四川人,但八十年代到广州工作并从此定居,户口也随之迁到广州,那么新生宝宝的籍贯要填写广州,但一般人都会认为宝宝的祖籍是四川,而不是广州。
填写:第一种:一般填写出生地。写到县(区)一级就够了,
比如:上海市浦东区。
或者:安徽省阜南县。
第二种:省市或者行政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
比如:上海(沪)
或者:浙江(浙)
注意:籍贯是指祖辈居住地或个人的出生地。并不是你现在住的地方。
籍贯也不是你户口本的所在地,比如我们之前在湖南出生后来户口迁移到北京去了(那么我们的籍贯依旧是湖南的“湘”)而不是北京的“京”。
5. 籍贯怎么填 是什么意思
籍贯应当按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填写,籍贯是指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
在填写籍贯时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祖父的长期居住地,大多数与祖父的出生地、户籍地是一致的。
(5)籍贯指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以安徽为例,根据《安徽省户政管理工作规范》第二十一条 姓名登记应当使用规范的汉字,不得含有字母、阿拉伯数字和符号。公民应当随父姓或者随母姓,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少数民族和被批准入籍的公民,可依照本民族或原籍国家的习惯取名,但应在登记栏中填写用汉字译写的姓名。如本人要求填写本民族文字或外文姓名的,可同时在登记栏中填写。
弃婴,可由收养人或收养机构按照上述原则为其取名。申报户口登记的姓名应当与出生医学证明上的姓名一致。申报人要求使用与出生医学证明上不一致的姓名的,由父母双方同时到场,并提交双方签字的书面申请,按照申请的内容予以登记婴儿姓名。
民族登记,应当依据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份确定,所登记的民族应当是国家正式认定的民族族称。籍贯登记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
6. 籍贯指什么,如何填写
籍贯是指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贯原则上一般从父,个别特殊情况从母系的,原籍地是原来的籍贯。
籍贯填写:
祖父的长期居住地,大多数与祖父的出生地、户籍地是一致的。如果祖父出生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也最好填写长期居住地一致的出生地或者户籍地作为籍贯。还是无法确认的,可以综合祖父往上直系亲属的籍贯、祖父的出生地与户籍地、祖父的长期居住地的具体情况,
向管理使用该资料的单位或部门咨询,一经确认,非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改动,以免因档案资料的矛盾冲突带来新的困扰。祖父的出生地这一说是此“填写说明”的一个歧意,后来的历次文件都把这一说法取消了。
(6)籍贯指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一般区域
: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县/县级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
省级和县级、镇级行政区划中间不写地级区划(地级市)名称。把如今的行政划分地对照 祖辈的长久居住地。
部分少数民族分布区
:自治区/省/直辖市+自治县/县/县级市+民族乡/乡/镇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旗/自治旗(县级)/县/市辖区/县级市/+民族乡/乡/镇
7. 请问“籍贯”到底指什么
籍贯,是祖居地或原籍。详细指的是祖籍地,是一个家族族群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的长久居住地 ,详细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或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一些已经离开了祖先的出生地或已经离开了家乡的人,他们的后代,仍然追溯祖先的出生地或祖先的家乡(即祖籍)来作为自己籍贯。
原籍指的是某人迁徙到某地前的某人原先的籍贯。
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祖籍地或籍贯地,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某些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建设的新地方和近代才有很快发展的地方,大量的人的籍贯地不是户籍地,这些人一般都是改革开放后或在中国的计划经济时代按照当时国家的分配从外地迁移或近代时才移民到新地方的。
按几千年来的中国的传统的说法,籍贯是祖籍地的一种表述,这是现代的户籍与籍贯不同的地方。
籍贯一般从父系,个别从母系的;从祖籍,祖籍是指祖辈的长久居住地,按地域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