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燃烧后产生什么
① 灼烧海藻得到海藻灰的流程中,有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灼烧过程中一定有氧化。。。。这是基本的实验操作流程题吧,目测是高一的化学题了
② 海藻灼烧后的产物除CO2和灰分以外还有什么
碘和无机盐
因为海藻灼烧,就是为了除掉里面的有机物,
使提取里面的无机盐更容易,
同时也是为了更方便提取碘。
③ 海藻怎样变成石油
海藻在太阳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然后在细胞内生成油脂。经过遗传基因改良过的单细胞海藻在池塘中只需五天就可收获。
把海藻从水中捞出,经过一种热化学工艺的“湿性提取法”处理后,油脂便从海藻中分离出来了。
④ 你知道以色列高效利用海藻来制造生物燃料吗
以色列海洋生物技术公司的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利用海藻制造生物燃料的新方法。他们将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输入海藻池,不仅净化了环境,也为海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研究人员称,海藻以阳光和二氧化碳为养料,不仅生长迅速,而且是一种良好的生物燃料。每单位面积海藻产生的生物质能,要比传统的生物燃料作物高得多,且不含毒素,可生物降解,很可能成为今后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质燃料之一。
⑤ 海藻中富含碘元素.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里用灼烧海藻的灰分提取碘,流程如图.(1)写出操作名称:操作①_
流程分析可知,灰分加水溶解浸泡后过滤的含I-的溶液,加入氯气氧化得到碘水,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后分液、蒸馏得到碘晶体,四氯化碳循环使用;
(1)分析流程可知操作①是分离固体和液体,实验操作为过滤,操作③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用分液方法分离,实验操作为分液,
故答案为:过滤;分液;
(2)①用NaOH浓溶液反萃取后再加稀酸,可以分离I2和CCl4,向装有I2的CCl4溶液的分液漏斗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正当进行反萃取;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②振荡碘单质和氢氧化钠反应,至溶液紫红色消失,静置分层,四氯化碳密度大在分液漏斗的下层,从下层放出,故答案为:紫红;下;
③含碘的碱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答案为:上;
(3)参与实验过程,最后重新生成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流程分析可知四氯化碳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CCl4 .
⑥ 海藻有毒吗
海藻爆发在全球湖泊和水域很常见,威尔士格温内思郡的贝拉湖成为最新海藻爆发区。海藻繁殖产生的有毒物质会导致接触到它的人或者动物患上皮疹,如果不幸喝到这些有毒物质也会患病。但是毒海藻杀死鱼类是因为它消耗了水中的氧气。
⑦ 单质碘有非常重要的用途,它的制备一般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海带、海藻燃烧后所得的灰份中含I-,从中获得
方法一、(1)固体的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实验仪器有坩埚钳、铁三脚架、泥三角、酒精灯和瓷坩埚,
故答案为:B;
(2)由悬浊液得到溶液,应进行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3)步骤④中选择氧化剂时,要考查尽量不引入新的杂质,可选用3%H2O2溶液和稀H2SO4混合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H2O2+2H+═I2+2H2O,
故答案为:D;2I-+H2O2+2H+═I2+2H2O;
(4)乙酸和酒精与水混溶,不能用作萃取剂,四氯化碳和己烷不溶于水,且碘在二者中的溶解度较大,可用作萃取剂,故答案为:B、D;
(5)淀粉与碘变蓝色,在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振荡后,溶液分层,且下层为紫红色,则可用淀粉或四氯化碳检验,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溶液变蓝;或CCl4;分层,下层呈紫红色;
(6)萃取时,加入萃取剂之后,应充分振荡,使碘和萃取剂充分接触、溶解,达到萃取的目的,
故答案为:b;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方法二、IO3-与I-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O3-+5I-+6H+=3I2+3H2O,
故答案为:IO3-+5I-+6H+=3I2+3H2O.
⑧ 能产石油的植物是哪种
有一天,卡达文发现了一种小灌木。他用刀子划破树皮后,一种像橡胶的白色乳汁便流了出来。然后,他对这种乳汁进行化验,发现它的成分和石油很相似,就把这种小灌木叫做“石油树”。
接着,卡达文便忙碌起来,既选种,又育种,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试种了约6亩地的“石油树”。结果,一年中竟收获了50吨石油,引起了人们对“种石油”的兴趣。
此后,美国便成立了一个石油植物研究所,专门从事“种石油”的研究试验。这个研究所人员发现,在加利福尼亚州有一种黄鼠草中就含有石油成分,他们从一公顷这种野生杂草中提炼出约一吨的石油来。后来,研究人员对这种草进行人工培育杂交,提高了草中的石油含量,每公顷可提炼出6吨石油。
在巴西,有一种高达30多米、直径约1米的乔木,只要在这种树身上打个洞,一小时就能流出7千克的石油来。
菲律宾有一种能产石油的胡桃,每年可收获两季。有一位种石油树的能手,种了6棵这样的胡桃树,一年就收获石油300升。
人们不仅在陆地上“种”石油,而且还扩大到海洋上去“种”石油,因为大海里的收获量更大。
美国能源部和太阳能研究所利用生长在美国西海岸的巨型海藻,已成功地提炼出优质的“柴油”。据统计,每平方米海面平均每天可采收50克海藻,海藻中类脂物含量达6%,每年可提炼出燃料油150升以上。
加拿大科学家对海上“种”石油也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成功的试验。他们在一些生长很快的海藻上放入特殊的细菌,经过化学方法处理后,便生长出了“石油”。这和细菌在漫长的岁月中分解生物体中的有机物质而形成石油的过程基本相似,但科学家只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就代替了几百万年的漫长时光。
英国科学家更为独特,他们不是种海藻提炼石油,而是利用海藻直接发电,而且已研制成一套功率为25千瓦的海藻发电系统。研究海藻发电的科学家们将干燥后的海藻碾磨成直径约50微米的细小颗粒,再将小颗粒加压到300千帕,变成类似普通燃料的雾状剂,最后送到特别的发电机组中,就可发出电来。
目前,一些国家的科学家正在海洋上建造“海藻园”新能源基地,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人工种植栽培,形成大面积的海藻养殖,以满足海藻发电的需要。
利用海藻代替石油发电,具有两个优点:1.海藻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光合作用再循环用于海藻的生长,因而不会向空中释放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利于保护环境。2.海藻发电的成本比核能发电便宜得多,基本上与用煤炭、石油发电的成本相当。据计算,如果用一块56平方千米的“海藻园”种植海藻,其产生的电力即可满足英国全国的供电需要。这是因为海藻储备的有机物约等于陆地植物的4~5倍。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海藻发电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
当前,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地进行海藻培植,并将海藻精炼成类似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用于发电,从而开辟了向植物要能源的新途径。
⑨ 海藻纤维燃烧是什么味的
海藻纤维燃烧是焦味+海腥味。
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干燥藻体。前者习称“大叶海藻”,后者习称“小叶海藻”。海蒿子分布于辽宁、山东的黄海和渤海沿岸;羊栖菜分布于辽宁、山东、福建、浙江、广东等地沿海。
形态特征
1、大叶海藻:皱缩卷曲,黑褐色,有的被白霜,长30至60cm。主干呈圆柱状,具圆锥形突起,主枝自主干两侧生出,侧枝自主枝叶腋生出,具短小的刺状突起。初生叶披针形或倒卵形,长5至7cm,宽约1cm,全缘或具粗锯齿;次生叶条形或披针形,叶腋间有着生条状叶的小枝。气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圆形,有的有柄,顶端钝圆,有的具细短尖。质脆,潮润时柔软;水浸后膨胀,肉质,粘滑。气腥,味微咸。
2、小叶海藻:较小,长15至40cm。分枝互生,无刺状突起。叶条形或细匙形,先端稍膨大,中空。气囊腋生,纺锤形或球形,囊柄较长。质较硬。
生长环境
生长在低潮线以下的浅海区域—海洋与陆地交接的地方,在这里海浪的冲击力比较缓和,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加上阳光充足,无论是红藻或褐藻,虽然颜色不同,都含有叶绿素,可以利用日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它们行光合作用,所释放出来的氧气,更是动物们呼吸所不可缺少的;海洋世界之所以如此缤纷热闹,海藻的功劳实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