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海藻面膜 » 海藻和珊瑚礁怎么画

海藻和珊瑚礁怎么画

发布时间: 2022-07-02 06:51:24

1. 珊瑚与海藻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珊瑚与一种海藻——涡鞭毛藻(源自于希腊语,意思是“旋转的鞭子”,用来描述涡鞭毛藻的推进方式)形成了地球上最典型的互利共生的伙伴关系。涡鞭毛藻是能够存活的最小的生物,它们在珊瑚虫的体表上每平方厘米就有大约31万个。珊瑚虫用它们的触手捕获极为微小的有机物,所产生的废物(主要是二氧化碳)用来喂养它们身上的海藻。作为回报,海藻给珊瑚虫披上了鲜艳的颜色,并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了大部分能量。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发现珊瑚虫大多生活在浅的、干净的、有光照的水域中的原因。这类海藻甚至还会生成一种遮光剂来保护珊瑚虫,使它们一整天都能正常活动。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珊瑚虫在建造珊瑚礁时所消耗的能量按比例来说相当于一个静止状态的人所消耗的能量的2.5倍。

珊瑚礁与海藻也有关系紧张的时候。当珊瑚礁被淤泥充塞、变得太热,或者被污染,而海藻又很容易在其他地方找到食物的时候,海藻就会离开珊瑚礁,使珊瑚礁“变白”,从而导致它们的死亡。

2. 珊瑚礁在地球上生活了多久

澳大利亚大堡礁是潜水爱好者们的圣地,这里一共有2900多个大大小小的珊瑚礁岛,而你能够看到的这些珊瑚礁,其实生长速度特别慢,每年只生长2.5厘米左右,也就是说等你看到它变成岛屿的模样时,实际上它们已经在此生活了几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等。

然而,科学家们不止一次地发现,全球各地的珊瑚礁正在呈现出“白化”现象,而珊瑚礁白化,意味着珊瑚礁上的珊瑚虫们大量死亡。它们的死亡,有可能标志着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开始。

珊瑚
珊瑚之所以表现出如此斑斓的色彩,其实并不是珊瑚虫们的功劳,而是海藻,海藻们会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能量,而相对应的珊瑚虫可以为海藻提供一定的庇护,所以珊瑚虫和海藻之间形成了共生关系,海藻斑斓的色彩也让珊瑚变得绚丽夺目。

海藻需要在水深不到50米的地方才能生长。而当珊瑚礁长到水面以上时,珊瑚礁就无法生长了,原因是因为大多数珊瑚虫不能长时间离开水。所以地球上的海洋面积虽然广阔,但是适合珊瑚生长的地方比较少。

在过去,珊瑚受到人类的影响较小,但现如今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变暖的影响,导致全球大面积的珊瑚礁呈现出白化现象。

暂时没有出现白化现象的珊瑚礁,情况也不容乐观,科学家们指出,随着高温持续时间的延长,一些不适应高温的珊瑚已经被淘汰出局,而幸存的珊瑚生理机能发生了改变,能够抵御更强的高温。但这并不是好事,原因是幸存的珊瑚品种数量有限,基因多样性减少,一旦外界再次发生环境改变,珊瑚们有可能因此而灭绝。

修斯教授介绍,大堡礁的珊瑚在过去20多年里经历了4次较为严重的珊瑚白化现象,虽然每次都有少数珊瑚虫恢复了下来,但现如今当地珊瑚虫的品种种类已经减少了许多,并且多是顽强的珊瑚品种。

研究员肯•卡彭特研究了845种珊瑚,结果发现其中的231种珊瑚处于高度灭绝威胁,407种珊瑚已经灭绝或者近乎灭绝。研究还发现,到了2050年,全球将可能有超过30%-50%的珊瑚品种灭绝。

3. 珊瑚礁是怎么形成的

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钙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们世代交替增长,最终生长到低潮线。地质时期的礁,在中三叠世以前的各时代,造礁生物种类很多;中三叠世以后,才基本上以六射珊瑚为主,故统称为生物礁。

(3)海藻和珊瑚礁怎么画扩展阅读:

珊瑚礁的基本种类:

1、岸礁

沿大陆或岛屿岸边生长发育,亦称裙礁或边缘礁。现代最长的岸礁沿红海沿岸发育,绵延约2700多公里,分布水深约36米。中国台湾恒春半岛和海南岛沿岸也有岸礁发育。

2、堡礁

又称堤礁,是离岸有一定距离的堤状礁体,它与陆地隔以澙湖。现代规模最大的堡礁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堡礁,全长约2000公里,分布水深约30米。堡礁位于大陆架的边缘,它在大洋与大陆架的浅水之间形成了一个屏障。堡礁可以是因为大陆下沉由裙礁演化而成。最着名的堡礁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3、环礁

礁体呈环带状围绕澙湖,有的与外海有水道相通。环礁直径在几百米至几十公里,形态多样。已知的环礁有330个之多,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的信风带和印度洋热带海域。环礁多坐落在大洋火山锥上,孤立于汪洋大海之中,展布受洋底火山作用的控制,某些也可在大陆架上见到。

4、点礁

即斑礁,是堡礁和环礁澙湖中的礁体,大小不等,形态多样。

5、平顶礁

假如海底有平坦的、珊瑚礁生长的条件,那么就能够形成平顶礁。平顶礁有时有些地方可以伸出水面,在那里形成沙滩和小岛,而在这些沙滩和小岛附近又可以形成裙礁。在平顶礁的中部可能形成礁湖。环礁的内部也可能有平顶礁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珊瑚礁

4. 珊瑚的为何有颜色

在珊瑚虫体内住着一种彩色的单细胞藻类,这些单细胞藻类给了珊瑚各种各样的颜色,没有这些藻类,所有的珊瑚就都是白色的了。


珊瑚和海藻彼此依赖,如果海藻死了,珊瑚也会死去。

查看更多《神奇校车 图画书版 海底探险》

5. 珊瑚礁的一些问题

一般的珊瑚是生物
但是<<犬夜叉>>里的珊瑚就84拉!她可是个人哈!!!!
在全世界的大海中,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只有3个,超过400万平方公里的只有珊瑚海。它的总面积达到479万1千平方公里。珊瑚海是南太平洋的属海。它的西边是澳洲大陆,南连塔斯曼海,东北面被新赫布里底群岛、所罗门群岛、新几内亚(伊里安岛)所包围。珊瑚海大部分的海底水深3千至4千米,最深处9174米,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

珊瑚海地处热带,周围几乎没有河流流入,海水清澈,水下光线充足,海水的盐度多在30%至35%,这些条件非常适合珊瑚虫的生长。色彩斑驳的珊瑚礁点缀在澄澈的碧水中,呈现出绮丽的景观。这其中包括了几个最大的珊瑚礁区:大堡礁(澳洲昆士兰海岸以东)、塔古拉堡礁和新喀里多尼亚堡礁。

造礁石珊瑚的常见科属

造礁石珊瑚的鉴定主要根据其骨骼的外形,无性生殖的方式及骨骼表面的形貌,珊瑚体隔片发育的轮数,隔片的大小及其附属装饰结构、轴柱的有无等特征来分类定种,而现代生存的石珊瑚科以上的分类阶元则是根据骨骼的微细结构确定它们的归宿(需切片、磨片、镜检)。所以石珊瑚高阶元的分类及其演化是诸家百说。本文采用Veron根据现代石珊瑚的形态分类、动物地理学,结合古生物学修正了Wells的六放(射)珊瑚演化系统。现得知我国的造礁石珊瑚有14科54属174种,现只介绍4个科。

1、杯形珊瑚科Pocilloporidag 群体分枝,珊瑚群体呈笙形或融合形,珊瑚杯径0.5~2mm,群体由外触手芽形成,很少超过二轮隔片,甚至退化无隔片。轴柱针状或无。常见的有柱形珊瑚属Stylophora、排孔珊瑚属Seriatopora和杯形珊瑚属Pocillopora。在海南岛有杯形珊瑚属,珊瑚杯小,杯径小于lmm,隔片发育不全,或退化成刺状,或无。轴柱无或稍突起,珊瑚骼固实,在海南岛民间称为“海花”。常见的种类有鹿角杯形珊瑚P.damicornis和疣状杯形珊瑚P.verru-cosa等。在广东、广西沿岸找不到杯形珊瑚。

2、鹿角珊瑚科Acroporidae外触手芽形成块状、叶状或分枝状群体。珊瑚体笙状,直径一般小于2mm,有围鞘。共骨表面有刺或槽。无轴柱或轴柱小、弱。该科常见有鹿角珊瑚属Acrop- ora、蔷薇珊瑚属Montipora和星孔珊瑚属As- treopora。

2.1 鹿角珊瑚属 群体分枝状,有些分枝吻合,极少数短分枝块状或皮壳状。在分枝或小枝顶端有一个大的轴珊瑚体(axial corallite)和众多的辐射珊瑚体(radial corallites)。辐射珊瑚体有管形、鼻形、管鼻形、唇形、半斜口管形等,这是区分种的特点之一。围鞘网状或假珊瑚肋(pseudo-costate)状,无轴柱,该属是印度- 太平洋区系中的优势属,种类和数量最多,而且随环境的变异也最大。如粗野鹿角珊瑚A.humilis在流急风大的环境,群体基部皮壳甚大,分枝矮而粗壮;在浪小较稳定的环境,分枝发育充分,长笋似挺拔有力。美丽鹿角珊瑚A.formosa是印度- 太平洋区的优势种。

2.2 蔷薇珊瑚属 群体块状、叶状、多枝状或皮壳状。珊瑚杯小,直径小于1mm,无轴珊瑚体,壁多孔,无轴柱。共骨网状,状饰有多种形状竖立的小骨刺。该属在珊瑚礁中较为普通,在礁平台潮间带区指状蔷薇珊瑚 Montipora digitata是优势种。常见的还有叶状蔷薇珊瑚M.foliosa等。

3、菌珊瑚科 Agariciidae群体由内外触手芽形成,壁是合隔桁壁(synapticulothecate),有孔或无孔。轴柱由小梁组成,圆形或长形;有些属无轴柱。该科常见的属有牡丹珊瑚属Pavona和厚丝珊瑚属Pachyseris。

3.1 牡丹珊瑚属 群体由圆、凹的边缘芽形成。呈水平板状、波纹单面状、皮壳状、柱状或两面叶状群体。隔生珊瑚肋(septocostae)形成脊塍(colline),由合隔桁(synapticulae)相联或不联。轴柱由扁平小梁突起或无。该属常见的有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叶状牡丹珊瑚P.frondifera 和易变牡丹珊瑚P.varians。

3.2 厚丝珊瑚属 群体叶状或不规划块状,叶状群体由隔片珊瑚肋形成的脊塍长而与边缘相平行;块状群体脊塍长短不一。该属常见有皱纹厚丝珊瑚P.rugosa。

4、石芝珊瑚科Fungiidae 群体或单体,幼体时有一附着柄,成体时游离自由生活,圆盘形或长卵形。群体单口道或多口道。合隔桁壁。隔片多,幼片期隔片透明。珊瑚肋连续或断续成刺状突起。小梁组成轴柱或不发育。隔片齿和背刺的类型是定种的重要特征。该科常见的属有石芝珊瑚属Fungia、圆饼珊瑚属Cycloseris、双裂珊瑚属Diaseris、石叶珊瑚属Lithophyllon、多叶珊瑚属 Polyphyllia、绕石珊瑚属 Herpolitha、帽状珊瑚属Halomitra、履形珊瑚属Sandalolitha和足柄珊瑚属Podabacia等。石芝珊瑚属为单体,盘形或椭圆形,平或凸,随幼体所在环境而变化。成体体壁有孔。珊瑚肋绝大部分蜕减成背刺,隔片无孔。隔片边缘齿和背刺是分类的重要特征。生活大部分为黄色,少数边缘有一圈玫瑰红色。常见有石芝珊瑚F.fungites,刺石芝珊瑚F.echinata等。

5、造礁石珊瑚是海洋中的濒危动物

6. 珊瑚体内有大量共生的什么藻类

海洋中珊瑚的美丽颜色来自于其体内与之共生的藻类生物,其中虫黄藻是最重要的一类单细胞海藻。二者各取所需,相互提供食物。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水升温导致虫黄藻等藻类大量死亡,进而造成珊瑚本身死亡,引发白化现象。然而研究发现,珊瑚能通过选择耐热的其他藻类生物等途径,来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

(6)海藻和珊瑚礁怎么画扩展阅读:

虫黄藻可以为珊瑚礁提供高达90%的能源需求。作为回报,珊瑚为虫黄藻提供保护、居所、营养(主要是含有氮和磷的废料)和恒定供应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

透过对养分、光线及对过剩细胞的驱逐,珊瑚可以控制虫黄藻的数量,以免其过度繁殖。 虫黄藻亦有在其他原生动物(例如:foraminiferans和放射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里居住。

7. 珊瑚礁有哪些颜色

大堡礁属热带气候,主要受南半球气流控制。由于这里自然条件适宜,无大风大浪,成了多种鱼类的栖息地,而在不同的月份还能看到不同的水生珍稀动物,让游客大饱眼福。在大堡礁群中,色彩斑斓的珊瑚礁有红色的、粉色的、绿色的、紫色的、黄色的。它们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开屏的孔雀;有的像雪中红梅;有的浑圆似蘑菇,有的纤细如鹿茸;有的白如飞霜,有的绿似翡翠;有的像灵芝……莫可名状,形成一幅千姿百态、奇特壮观的天然艺术图画。白天在珊瑚礁阴影下的水中一片沉寂,但夜晚各种动物都纷纷出来活动。

珊瑚虫在夜间觅食,伸出彩色缤纷的触须捕食浮游微生物。无数珊瑚虫的触须一齐伸展,宛如鲜花怒放,但白天不能伸出触须,否则会遮住虫黄藻需要的阳光。珊瑚群平时大部分隐在水中,只有低潮时略露礁顶。各色的珊瑚礁以鹿角形、灵芝形、荷叶形、海草形在海底扩展美丽的身躯。

这里分布有400余种不同类型的珊瑚礁,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约有350种珊瑚虫与水母有亲缘关系,每个珊瑚虫的嘴周围长着一圈触须,从海水中吸取碳酸钙,变成石灰质的外壳,无数外壳累积起来便成为珊瑚礁。

8. 珊瑚是怎样形成的

珊瑚是由一种被称为珊瑚虫的身体柔软的小动物大量群居而形成的。珊瑚虫从芽体中生长,能通过向海中排卵进行繁殖。珊瑚虫以漂浮在水中的其他动物的幼虫或小动物为食。红珊瑚

红珊瑚与多数珊瑚不同,它们的珊瑚虫呈白色,多生长在黑色、粉红色的骨骼上,而多数珊瑚的珊瑚虫颜色鲜艳,生长在灰白色的骨骼中。红珊瑚生长在200米深处光线较暗的海底。

脑珊瑚

脑珊瑚呈圆形,体表有深深的凹槽,看上去就像人的大脑。这类珊瑚由一排排的珊瑚虫的触手整齐地排列在珊瑚虫的两侧,口长在底部,形如凹槽。珊瑚的圆形构造有助于它们承受海浪的冲击。

珊瑚礁

可以构成珊瑚礁的珊瑚必须生活在明亮、温暖、清洁的水中。随着它们的成长、死亡,这些珊瑚的硬壳不断堆积,最后形成珊瑚礁。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近海的大堡礁,长约2000千米,是地球上迄今为止由生物建造的最大的物体。

管风琴珊瑚

身体瘦长的珊瑚虫在管状外壳的保护下,一个挨一个地排在一起,形成了管风琴珊瑚。多数珊瑚在晚上才吃东西,管风琴珊瑚却在白天伸出它们的触须进食。大的触须交迭在一起,覆盖了更大的面积,从而更易捉到食物。这种捕食的方法与鹿角珊瑚的捕食方法极为相似。

蘑菇珊瑚

珊瑚是由单个巨大的珊瑚虫形成的。这们不像石炭质珊瑚和岩石粘连在一起,而是以一种疏松的状态附着其上。它们甚至可以移动,但距离不会太大。蘑菇珊瑚可以产生出一种含有刺状细胞的粘液。这些粘液会将侵入它们领地的别的珊瑚群体的边缘消灭。

玫瑰珊瑚

玫瑰珊瑚紧缩的壳皱给小海藻和海中生物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家。珊瑚给它们提供了一个避难所并给它们供给营养,作为回报,海藻将它们的一些食物送给这个住所的主人。

殉葬海底的艺术家

珊瑚是腔肠动物门珊瑚纲动物的通称,珊瑚绝大多数群体生活,组成群体的每一单体称为珊瑚虫,虫体顶端及周围有许多触手的口,向下连接消化腔,腔壁上有肌肉,并可生成生殖腺。群体中所有个体的消化腔均为共肉连通。

人类依据珊瑚触手的数目将其分为三大类,即四放、六放和八放珊瑚。

四放珊瑚为化石种类,是单体珊瑚,最初出现奥陶纪,在二叠纪绝灭。

六放珊瑚是现今最繁盛类群,如海葵。这类珊瑚自三叠纪出现以来,一直繁盛至今,它们也是形成珊瑚礁的主要成员。六放珊瑚多为群体,如石珊瑚,由于具有钙质骨骼,不断生长的群体以死去者的骨骼为基础,附着其上继续新一代的生长,代代如此,周而复始,死者的骨骼使在海洋中形成珊瑚礁或珊瑚岛,这种能形成礁或岛的珊瑚,我们称之为石礁珊瑚即石珊瑚。它们生长迅速,骨骼发达,但对生存环境要求严格,一般生长要求水温在18℃以上,海水含盐度为27~40‰之间。近代的工业污染已使这类动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八放珊瑚是现存珊瑚中的一个常见类群。它最早出现于志留纪,为群体具骨骼珊瑚,骨骼因种类不同而分为钙质和角质两大类,如常见的红珊瑚是钙质珊瑚,而柳珊瑚是角质珊瑚。

珊瑚骨骼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其含量在90%以上,并含有少量的氧化镁、氧化铁及微量的钡、铋和锶等。坚硬的珊瑚骨骼,由于碳酸钙含量高,是制造石炭的好原料,也可用于建筑、修路等。另外珊瑚骨骼形态多变,姿态万千,加之有的洁白如玉,有的艳丽多彩,已成为装饰佳品或工艺美术原料,被称为海中“宝石”。

珊瑚骨骼还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之功效。

9. 珊瑚礁是怎样形成的

珊瑚礁是石珊瑚目的动物形成的一种结构,这个结构可以大到影响其周围环境的物理和生态条件。在深海和浅海中均有珊瑚礁存在,它们是成千上万的由碳酸钙组成的珊瑚虫的骨骼在数百年至数千年的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珊瑚礁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其中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此外珊瑚礁还是大洋带的鱼类的幼鱼生长地。
其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世界上珊瑚礁多见于南北纬30°之间的海域中,尤以太平洋中、西部为多。按形态划分有:裾礁(岸礁)、堡礁、环礁、桌礁及一些过渡类型。珊瑚礁生长速度一般为每年2.5厘米左右。有些珊瑚礁厚度很大,系因珊瑚礁生长发育过程中礁基不断下沉或海面不断上升所致。
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岛屿和礁石,也就是所谓的珊瑚礁。
珊瑚从古生代初期开始繁衍,一直延续至今,可作为划分地层、判断古气候、古地理的重要标志。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低潮线以下50米浅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则标志该处地壳下沉。

热点内容
蕊肤雅面膜一般敷多久 发布:2023-08-31 22:03:54 浏览:2229
质地较浓防晒霜怎么使用 发布:2023-08-31 22:00:02 浏览:1269
专业化妆师如何贴双眼皮 发布:2023-08-31 21:58:43 浏览:1154
鸡蛋清加什么美白祛斑最快 发布:2023-08-31 21:58:35 浏览:1096
资生堂樱花美白淡斑精华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51
孕妇喝什么美白饮最好 发布:2023-08-31 21:55:12 浏览:1768
玛西化妆品怎么样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360
为什么护肤品一旦停了就严重 发布:2023-08-31 21:50:21 浏览:1344
补水什么时间做 发布:2023-08-31 21:47:15 浏览:1317
为什么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晒 发布:2023-08-31 21:45:25 浏览: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