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栽的芦荟为什么变黑了
‘壹’ 我们家的盆栽芦荟,几乎每片叶子都长了很多黑斑,这是怎么回事
家里种植的芦荟叶子变黑估计是芦荟黑斑病,得病原因主要是空气,培养土潮湿.可以用百菌清,甲基托不津1000倍液喷洒。
芦荟黑斑病是严重影响芦荟生长及品质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可导致芦荟整株死亡。
一、症状及发生规律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丝状病斑,后发展成近圆形黑色褐色病斑,个别病斑边缘呈放射状,周围有黄色或黄黑色晕圈。发病后期,病斑上有许多黑褐色颗粒,叶表下陷,叶肉可利用部分完全丧失。该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条件适宜下借风雨及浇水传播,并可形成多次侵染。
二、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在云南元江的品比试验结果:最易感染病斑的品种是华芦荟,而后依次是元江芦荟、木立芦荟、库拉索芦荟、皂质芦荟。故而选用抗病且利用率高的库拉索、元江芦荟种植为最佳。
2.种苗消毒及土壤清理。对新引进种苗必须消毒,一般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渗泡5至10分钟,晾干即可种植。对发病较严重病株,应将整株深埋,并对发病区土壤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消毒。
3.加强管理。在种植期间确保芦荟生长最低温度在8℃以上,同时减少和控制病源。采取独垄种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施足底肥前提下,增施0.1%磷酸二氢钾、0.1%代森锌等,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同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积水。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芦荟黑斑病的发生及防治
‘贰’ 我种的芦荟叶叶子发黑,这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是不是不久前移植过断过根呢?要移栽时,植株伤口先得晾干,再栽种,浇透水 ,放在萌凉通风处,直到植株开始生长再慢慢移到有光照的地方。另外盆土不能太紧太死,那样透气不好,会造成根系呼吸受阻,窒息发黑,甚至 死亡。
看看你的芦荟是否长期养在阴凉的地方的,芦荟需要充足的阳光,但在高温期让烈日直射会使芦荟停止生长,初植的芦荟不宜多晒太阳。但是长期的荫也不利于它的生长。
还有,芦荟喜欢在中性环境下生长,即盆土的pH值应在6.807.0左右为宜。盆土的配制用腐殖土、田园土和河沙按2∶2∶1的比例配制的盆土是较理想的芦荟盆栽土;也可用木屑代替河沙,但木屑一定要进行堆积发酵后才能使用,否则易烧苗。看看你的盆土是否需要换,如果你要换土或松土的话,一定要小心别伤着根系哦~
‘叁’ 芦荟发黑怎么办啊
芦荟是超级耐旱植物,即便干旱干枯也保留着绿色,芦荟发黑,初步估计是新移植,根系受损,浇灌过度,潮湿引起霉烂。
你试试把芦荟搬到阳光不直晒的地方,土壤保持酥松,浇水尽量采取滴灌,保持土壤结构,防止板结。
(3)新栽的芦荟为什么变黑了扩展阅读:
芦荟(学名:Aloe vera(Haw.) Berg)为阿福花科(又称日光兰科、独尾草科)芦荟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名库拉索芦荟、中华芦荟、油葱 、洋芦荟、翠叶芦荟、美国芦荟等。 叶簇生、大而肥厚,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
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
芦荟(即库拉索芦荟)是芦荟属中少数可食用的物种之一,其制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美容、保健、医药等领域。但芦荟也具有一定毒性,孕妇、婴幼儿不宜食用。
普通人每日食用库拉索芦荟凝胶不宜超过30克。对芦荟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红肿、粗糙等现象,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者可引起急性肾炎。
参考资料:
网络-芦荟
‘肆’ 我们家的盆栽芦荟长了很多黑斑是怎么回事
你好,芦荟长黑斑有很多原因,具体几个不知楼主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操作,一是浇水太多,二是浇水浇到叶面上形成积水,三是通风不好,因为植物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通风良好很重要,四是在太阳下暴晒,细心发现一下就可以找出原因,不知是否对答案满意?
‘伍’ 芦荟根部发黑,请教老湿们我该怎么办
是水多造成的。剪去腐烂的根部也就是发黑的部分,清洗干净,然后在光线不强的地方晾晒半天,等切口变干,不在有水分渗出时重新栽盆,浇上水(注意水不要浇多了)放置在半阴地方等它自然发根。生根以前每次浇水要等土干了再浇(土表发白)也是不能浇多了。
芦荟是多肉植物,它的叶片本身含有很多的水分,是很耐旱的,平时干一点无所谓,就是不能水多,会烂根。
‘陆’ 芦荟原本又青又大,为什么上学一星期回来变成黑色的,而且也变小了
生长习性土
芦荟喜欢生长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结的疏松土质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掺些
沙砾灰渣,如能加入腐叶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气性不良的土质会造成根部呼吸受阻,腐烂坏死,但过多沙质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生长不良。
温度
芦荟怕寒冷,它长期生长在终年无霜的环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长,0℃时,生命过程发生障碍,如果低于0℃,就会冻伤。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35℃,湿度为45-85%。
水
和所有植物一样,芦荟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积水。在阴雨潮湿的季节或排水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叶片萎缩、枝根腐烂以至死亡。
日照
芦荟需要充分的阳光才能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芦荟还不宜晒太阳,最好是只在早上见见阳光,过上十天半个月它才会慢慢适应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肥料
肥料对任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芦荟不仅需要氮磷钾,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为保证芦荟是绿色天然植物,要尽量使用发酵的有机肥,饼肥、鸡粪、堆肥都可以,蚯蚓粪肥更适合种植芦荟。
繁殖
芦荟一般都是采用幼苗分株移栽或扦插等技术进行无性繁殖的。无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稳定保持品种的优良特征。
病害防治
芦荟常见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叶枯病、白绢病及细菌性病害。家庭盆栽芦荟,对病害宜采取预防为主,在病害发生前选择抗病品种和优质无病害种苗,其观赏价值已下降。病害预防:在病害未发生前,或已发病的植株去除带病部位后,将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铜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于芦荟叶面,可有效预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病害治疗。病害发生后,用内吸传导的治疗剂如托布津、瑞毒霉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直接施用,能杀死芦荟体内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芦荟锈病
症状:肉质叶上产生黄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裸露后呈红褐色,粉状。
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破裂后呈黑褐色。
病原物:Uromycesaloes(Cooke)Magnus,又称芦荟单胞锈菌.
侵染途径: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随病株残体留在土壤表面越冬。
①越冬后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叶片上,产生芽管侵入为害,先后在受害部位形成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
②锈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萌发后再侵入危害害,之后在寄主被害部产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③夏孢子成熟后又借气流传播,重复侵染。直至生长后期或天气转凉时,在病部形成冬孢子堆和冬孢子,然后越冬。
发生条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平均气温32-270c,天资气多雨,湿度大,锈病会严重发生。防治方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移盆:
芦荟不是生长特别快,因此很少需要移盆。芦荟在春天时倾翻他们的盆或已停止增长。使用快速排水盆栽混合有三分之一的沙或卵石。[3]
芦荟吃多了会不会中毒
一般食用芦荟9—15克就可发生中毒,所以食芦荟也需要谨慎!煮着吃的话建议以下两种:菜肴一:芦荟蔬菜汤 材料:新鲜芦荟叶2片、菠菜1株、红萝卜1根、花椰菜2菜、白菜1片、干香菇2朵、鸡汤或肉汤1杯 做法:先烧开鸡汤,放入上述材料,文火煮上20分钟左右。煮汤过程中如表面浮出残渣,要小心舀出。如果水分蒸发,可再补充少许水分。这是一道营养非常丰富的蔬菜汤,最适合没有食欲及病后饮用。由于蔬菜及芦荟的精华都已溶入汤中,就算不食用汤里的蔬菜,营养也非常丰富。菜肴二:芦荟炒肉丝 主料:芦荟350克,猪里脊50克。配料:精盐、水淀粉、豆浆、白糖、葱丝、姜丝、蒜末、酱油、花生油、鸡精各适量。制法:1.将芦荟洗净去皮,切成丝。2.猪里脊切成丝,加入水淀粉、酱油搅匀。3.坐锅点火倒油,加入葱、姜、蒜、猪肉丝、豆酱、芦荟丝翻炒,加入白糖、精盐、鸡精调味,加少许水淀粉勾芡即成。功效:通便,促进伤口愈合,抗菌消炎。芦荟还有美容作用,可使皮肤细腻光滑。
繁殖方法
(1)分生繁殖是芦荟的主要繁殖方法。通过人工的方法,将芦荟幼株从母体分离出来,另行栽植,形成独立生活的芦荟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芦荟整个生长期中都可进行,但以春秋两季作分生繁殖时温度条件最为适宜。春秋分生繁殖的芦荟新苗返青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气透水状态,芦荟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复生长。在分生繁殖过程中,具体操作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由芦荟茎基或根部的吸芽长成的,带有幼根的幼株直接从母体剥离下来,然后移栽到苗圃或生产田中。另一种方法是用分株刀具将母株萌发出的幼苗与母株分离,但不要拨出来,仍让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长一股时间(一般半个月左右),形成独立的根系,达到完全自养状态,再将幼苗作带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时浇一遍定植水。如果芦荟幼苗彩切离,再带土移栽的方法,基本上无“缓苗期”。芦荟幼苗生长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随时进行,但比较费工。
(2)扦插繁殖也是芦荟良种繁殖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扦插繁殖与分生繁殖的区别是,分生繁殖是将带根的完整的芦荟幼苗植株,从母体上分离下来,进行繁殖。然而,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带根芦荟主茎和侧枝的下端可以发生不定根的特性,分离繁殖芦荟新的植株,这对于分株发达和茎节容易伸长的芦荟种和品种特别适宜。在去除顶芽以后,侧芽迅猛地发育,长成的很多分枝可以用作扦插繁殖材料。芦荟的扦插主要采用茎插和根插,而叶插很难成功。芦荟扦插可以露地进行,也可以在大棚保护地或温室内进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进行大量繁殖,依季节不同,可以适当地地采取塑料覆盖保护或荫棚遮荫等措施,促进芦荟枝条发根和不定芽产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柒’ 我的芦荟叶子发暗了
可能是你施肥不当,将芦荟的根系烧坏了。颜色变暗,就说明它的叶子已经脱水了。
现在可以检查一下,看看芦荟有没有变软,如果已经很软了,那就没救了。如果尚未完全变软,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将芦荟从盆中挖出,对发黑的根系进行清理(如果是根部全变黑了可以全部割掉),将旧土全部倒掉,换新土重新上盆。要注意的是上盆后的前两天暂不浇水,放在阴凉处,第三天浇一次透水,放在阳光下正常管理就行了。
‘捌’ 芦荟叶子变黑是怎么回事
芦荟叶子变黑是:
1、首先看看你的芦荟是否长期养在阴凉的地方的,芦荟需要充足的阳光,但在高温期让烈日直射会使芦荟停止生长,初植的芦荟不宜多晒太阳。但是长期的荫也不利于它的生长。
2、叶黄素和叶胡萝卜素增多,叶绿素减少,这是凋零的表现,如果是非正常凋零,添加含有镁元素的肥料。
‘玖’ 芦荟颜色突然变暗怎么办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植株被太过于强烈的光给晒到了,由于植株的组织是比较薄弱的,故而接受不了,出现了这种状况。
解决办法
1、养护盆栽芦荟,给水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们需要把控好那个度,也就是说不能给的太多更不能给的太少,否则不是根系被泡坏就是缺水而死。鉴于其原产地,此植株还是比较能蓄水的,故而只需要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可以在给之前用手试一下里面的潮湿度,如此就能有度了。
2、光和温度对于植株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如此此植株便能够生长的更好,倘若光比较弱其叶片就很容易徒长。
3、我们还需要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基质,最好是采用排水好的沙质土,这样可以保证土质的松软,也可以加入一些珍珠岩、沙子和腐殖质等,这样既能够保证了其透气性和排水性,又有利于植物的发展。
4、该植株对于肥的需求量不高,在春、夏季节可以一个月1~2次的稀释后的肥,有机肥更好。
(9)新栽的芦荟为什么变黑了扩展阅读
养护要点
1、沙质土壤
芦荟对于土壤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排水性好并且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能让芦荟更好的生长。一般可以选择将腐叶土、园土和沙进行2:2:1的混合配制,或者将珍珠岩、沙、腐叶土还有泥炭土按1:2:3:4比例进行配制。
2、充足光照
在芦荟的养殖方法中要注意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满足芦荟喜光的生长习性。在春秋季节可让其接受一定的太阳直射,多晒太阳,夏季将其摆放在半阴区域进行养护,防止烈日晒伤,冬季则放在室内阳光照射处,及时进行补光。
3、控制温度
芦荟是典型的怕冷不怕热的热带植物,其适宜生长温度是在15~35℃之间,要注意进行温度控制,防止低温冻害。当气温低于5℃时芦荟就会停止生长,0℃会出现冻伤现象,在冬季一定要做好保温防寒工作让芦荟茁壮生长。
‘拾’ 新手求助芦荟叶子发黑了怎么办
是不是不久前移植过断过根呢?要移栽时,植株伤口先得晾干,再栽种,浇透水
,放在萌凉通风处,直到植株开始生长再慢慢移到有光照的地方。另外盆土不能太紧太死,那样透气不好,会造成根系呼吸受阻,窒息发黑,甚至
死亡。
看看你的芦荟是否长期养在阴凉的地方的,芦荟需要充足的阳光,但在高温期让烈日直射会使芦荟停止生长,初植的芦荟不宜多晒太阳。但是长期的荫也不利于它的生长。
还有,芦荟喜欢在中性环境下生长,即盆土的ph值应在6.807.0左右为宜。盆土的配制用腐殖土、田园土和河沙按2∶2∶1的比例配制的盆土是较理想的芦荟盆栽土;也可用木屑代替河沙,但木屑一定要进行堆积发酵后才能使用,否则易烧苗。看看你的盆土是否需要换,如果你要换土或松土的话,一定要小心别伤着根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