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发青了怎么办
1. 芦荟原本又青又大,为什么上学一星期回来变成黑色的,而且也变小了
生长习性土
芦荟喜欢生长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结的疏松土质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掺些
沙砾灰渣,如能加入腐叶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气性不良的土质会造成根部呼吸受阻,腐烂坏死,但过多沙质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生长不良。
温度
芦荟怕寒冷,它长期生长在终年无霜的环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长,0℃时,生命过程发生障碍,如果低于0℃,就会冻伤。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35℃,湿度为45-85%。
水
和所有植物一样,芦荟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积水。在阴雨潮湿的季节或排水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叶片萎缩、枝根腐烂以至死亡。
日照
芦荟需要充分的阳光才能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芦荟还不宜晒太阳,最好是只在早上见见阳光,过上十天半个月它才会慢慢适应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肥料
肥料对任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芦荟不仅需要氮磷钾,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为保证芦荟是绿色天然植物,要尽量使用发酵的有机肥,饼肥、鸡粪、堆肥都可以,蚯蚓粪肥更适合种植芦荟。
繁殖
芦荟一般都是采用幼苗分株移栽或扦插等技术进行无性繁殖的。无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稳定保持品种的优良特征。
病害防治
芦荟常见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叶枯病、白绢病及细菌性病害。家庭盆栽芦荟,对病害宜采取预防为主,在病害发生前选择抗病品种和优质无病害种苗,其观赏价值已下降。病害预防:在病害未发生前,或已发病的植株去除带病部位后,将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铜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于芦荟叶面,可有效预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病害治疗。病害发生后,用内吸传导的治疗剂如托布津、瑞毒霉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直接施用,能杀死芦荟体内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芦荟锈病
症状:肉质叶上产生黄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生在表皮下,裸露后呈红褐色,粉状。
冬孢子堆生在表皮下,破裂后呈黑褐色。
病原物:Uromycesaloes(Cooke)Magnus,又称芦荟单胞锈菌.
侵染途径:病菌主要以冬孢子随病株残体留在土壤表面越冬。
①越冬后的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叶片上,产生芽管侵入为害,先后在受害部位形成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
②锈孢子成熟后,借气流传播,萌发后再侵入危害害,之后在寄主被害部产夏孢子堆和夏孢子。
③夏孢子成熟后又借气流传播,重复侵染。直至生长后期或天气转凉时,在病部形成冬孢子堆和冬孢子,然后越冬。
发生条件: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平均气温32-270c,天资气多雨,湿度大,锈病会严重发生。防治方法: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
移盆:
芦荟不是生长特别快,因此很少需要移盆。芦荟在春天时倾翻他们的盆或已停止增长。使用快速排水盆栽混合有三分之一的沙或卵石。[3]
芦荟吃多了会不会中毒
一般食用芦荟9—15克就可发生中毒,所以食芦荟也需要谨慎!煮着吃的话建议以下两种:菜肴一:芦荟蔬菜汤 材料:新鲜芦荟叶2片、菠菜1株、红萝卜1根、花椰菜2菜、白菜1片、干香菇2朵、鸡汤或肉汤1杯 做法:先烧开鸡汤,放入上述材料,文火煮上20分钟左右。煮汤过程中如表面浮出残渣,要小心舀出。如果水分蒸发,可再补充少许水分。这是一道营养非常丰富的蔬菜汤,最适合没有食欲及病后饮用。由于蔬菜及芦荟的精华都已溶入汤中,就算不食用汤里的蔬菜,营养也非常丰富。菜肴二:芦荟炒肉丝 主料:芦荟350克,猪里脊50克。配料:精盐、水淀粉、豆浆、白糖、葱丝、姜丝、蒜末、酱油、花生油、鸡精各适量。制法:1.将芦荟洗净去皮,切成丝。2.猪里脊切成丝,加入水淀粉、酱油搅匀。3.坐锅点火倒油,加入葱、姜、蒜、猪肉丝、豆酱、芦荟丝翻炒,加入白糖、精盐、鸡精调味,加少许水淀粉勾芡即成。功效:通便,促进伤口愈合,抗菌消炎。芦荟还有美容作用,可使皮肤细腻光滑。
繁殖方法
(1)分生繁殖是芦荟的主要繁殖方法。通过人工的方法,将芦荟幼株从母体分离出来,另行栽植,形成独立生活的芦荟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芦荟整个生长期中都可进行,但以春秋两季作分生繁殖时温度条件最为适宜。春秋分生繁殖的芦荟新苗返青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气透水状态,芦荟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复生长。在分生繁殖过程中,具体操作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由芦荟茎基或根部的吸芽长成的,带有幼根的幼株直接从母体剥离下来,然后移栽到苗圃或生产田中。另一种方法是用分株刀具将母株萌发出的幼苗与母株分离,但不要拨出来,仍让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长一股时间(一般半个月左右),形成独立的根系,达到完全自养状态,再将幼苗作带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时浇一遍定植水。如果芦荟幼苗彩切离,再带土移栽的方法,基本上无“缓苗期”。芦荟幼苗生长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随时进行,但比较费工。
(2)扦插繁殖也是芦荟良种繁殖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扦插繁殖与分生繁殖的区别是,分生繁殖是将带根的完整的芦荟幼苗植株,从母体上分离下来,进行繁殖。然而,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带根芦荟主茎和侧枝的下端可以发生不定根的特性,分离繁殖芦荟新的植株,这对于分株发达和茎节容易伸长的芦荟种和品种特别适宜。在去除顶芽以后,侧芽迅猛地发育,长成的很多分枝可以用作扦插繁殖材料。芦荟的扦插主要采用茎插和根插,而叶插很难成功。芦荟扦插可以露地进行,也可以在大棚保护地或温室内进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进行大量繁殖,依季节不同,可以适当地地采取塑料覆盖保护或荫棚遮荫等措施,促进芦荟枝条发根和不定芽产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2. 芦荟黄了怎么办
1、温度: 芦荟 叶子发黄了,需要将其移到温度为10-25度的环境中进行养护。2、光照:保证芦荟每日接受不少于6个小时的光照。3、施肥:芦荟生长期需要每月施加1-2次的氮磷钾复合肥。4、防病:及时剪去芦荟的病黄叶,再将其喷洒多菌灵药剂。
芦荟黄了的处理方法
1、温度
芦荟常会发生一些病虫害,例如介壳虫,红蜘蛛、叶枯病等,当发生这些病害可用百菌清75%粉剂1000倍药液喷杀,虫害可用40%的氧化乐果2500倍进行喷杀。平时保持植株通风透气环境。
3. 请教,芦荟晒太阳后变黄变紫黑怎么办
芦荟不能长时间的晒太阳,晒太阳时间长了不仅仅是发灰,更重要的是会长出一些小斑点,十分影响美观,同时对其生长也不利。建议将其放在较阴凉的地方,同时又能晒到太阳的地方,不宜放到不能直接晒太阳的客厅内。
芦荟不能浇水过多,间隔一段时间浇点水就行了,浇水过多包死无疑。
芦荟喜温暖,不耐寒。盆栽生长很快,一般不用施肥。夏季应将芦荟放置阴凉通风处!
你说的情况多半是由于浇水过多引起的,水太多对芦荟的根系不利。芦荟耐旱怕涝,如果常常有雨淋和盆土太湿积水的情况,就会产生烂根、烂叶。
4. 芦荟变暗绿色怎么办
换土以阴天或清晨傍晚为好,待盆土较干、松后倒出所有的芦荟,用刀片或利剪仔细去除烂根、死根、弱根、陡长根,可略带点土球,要使伤口比较平整(以后不易腐烂).然后将伤口和较大伤口的根用硫磺粉或者草木灰涂抹后放阴凉处静置两三日,待伤口风干愈合后就可以重新上盆了。换盆时可换新营养土,上盆后不必浇水仍放阴凉处10~15天后再浇透水然后进入正常养护。在上盆与第一次浇定根水之间的日子里,如果觉得盆土太燥可喷些雾水到盆面以帮助 保湿。在此期间不宜见光过多特别是烈日,否则易变色失绿复原缓慢。
5. 我家的芦荟变成灰色的了,怎么回事怎么办
芦荟有很多种,本身就有灰色的,你这种芦荟可能是由于种植时间长了,盆里没有养分,温度低,生长时间太长等原因造成的。建议换盆重新扦插新芦荟。
6. 请教:我家养的芦荟变黄了怎么办呢
你这个小可想是不是因为浇水浇多了,因为芦荟跟仙人掌是小可唯一能够养活的植物了,就是因为这两个不用经常浇水。
小可估计不知道是不是上辈子是只兔子,这辈子跟所有的花草都绝缘了,种什么就死什么,好不容易种了盆栀子花,结果硬是没有开花,最后还是黄了死了,养的吊篮也死了,吊蓝应该是很多人都喜欢养的植物了,因为真的是只要插在水里都能够养活,即使没有根也一样,可是小可就是养不活,同样的放在水里就是不活。

芦荟不可以浇过多的水,喂太多的肥。如果你给它浇水太多,根部很容易积水,致使根部腐烂,继而叶子变黄,慢慢枯萎。这个时候你应该停止浇水,可将枯萎的叶子去掉,把它搬到通风处,让水分尽快晾干。如果施肥过多,可将芦荟移植出来,将盆中的泥土换掉一部分。只要处理及时,得当,泛黄的芦荟应该会慢慢返绿恢复正常的。
7. 请问、芦荟的水汁是青色的、而且擦在手上有点痒是什么芦荟
芦荟用来搽手只能用去掉外面的一层绿色外皮(绿色外皮汁液有腐蚀性,会引起皮肤不适),只用中间那层白色的部分。
8. 芦荟颜色突然变暗怎么办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植株被太过于强烈的光给晒到了,由于植株的组织是比较薄弱的,故而接受不了,出现了这种状况。
解决办法
1、养护盆栽芦荟,给水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我们需要把控好那个度,也就是说不能给的太多更不能给的太少,否则不是根系被泡坏就是缺水而死。鉴于其原产地,此植株还是比较能蓄水的,故而只需要保持盆土湿润即可,可以在给之前用手试一下里面的潮湿度,如此就能有度了。
2、光和温度对于植株而言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如此此植株便能够生长的更好,倘若光比较弱其叶片就很容易徒长。
3、我们还需要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基质,最好是采用排水好的沙质土,这样可以保证土质的松软,也可以加入一些珍珠岩、沙子和腐殖质等,这样既能够保证了其透气性和排水性,又有利于植物的发展。
4、该植株对于肥的需求量不高,在春、夏季节可以一个月1~2次的稀释后的肥,有机肥更好。
(8)芦荟发青了怎么办扩展阅读
养护要点
1、沙质土壤
芦荟对于土壤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排水性好并且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能让芦荟更好的生长。一般可以选择将腐叶土、园土和沙进行2:2:1的混合配制,或者将珍珠岩、沙、腐叶土还有泥炭土按1:2:3:4比例进行配制。
2、充足光照
在芦荟的养殖方法中要注意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满足芦荟喜光的生长习性。在春秋季节可让其接受一定的太阳直射,多晒太阳,夏季将其摆放在半阴区域进行养护,防止烈日晒伤,冬季则放在室内阳光照射处,及时进行补光。
3、控制温度
芦荟是典型的怕冷不怕热的热带植物,其适宜生长温度是在15~35℃之间,要注意进行温度控制,防止低温冻害。当气温低于5℃时芦荟就会停止生长,0℃会出现冻伤现象,在冬季一定要做好保温防寒工作让芦荟茁壮生长。
9. 芦荟盆里有绿毛怎么办
芦荟盆里有绿毛要避免经常浇水并且减少光源。充足的阳光会滋生大量的绿毛藻,减少光源使其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再清洗藻类和菌膜,可以抑制其生长。养花的水盆里面的绿毛其实是绿藻,是可以清除的。
芦荟的正确养殖方法
一般选择透气性好的泥瓦盆最适宜栽培芦荟。若选用新盆,则应用水浸透,否则上盆后浇水不易把盆渗透,半干半湿的盆壁会伤新根。如用旧花盆,则应把盆残渣、青苔洗刷干净,放在阳光下晒干再用,既能增加盆体透气性,又能预防病虫害。
芦荟耐旱,但怕积水,在盆过湿排水不良的情况下易造成芦荟叶片萎缩,枝根腐烂乃至死亡。要使芦荟长得叶茂肉厚,及时适量的浇水很重要。
正确的浇水方法是浇水时最好不要从头上浇,而应从旁边或根部浇,不要让水浇在叶片上,以免因水温高而损叶。另外,注意芦荟浇水与季节有关,需要掌握一些季节性浇水的技巧。
家庭盆栽芦荟一般1至2年就要换盆一次。换盆时也以春季为好。在换盆时,要掌握正确的脱盆技术。把盆株倒转,左手托住盆,右手的手掌猛磕盆沿,连磕几下,盆与老盆自然分离。然后将芦荟连团一起挪入较大的新盆中,再在盆的四周加上新的盆,接着,用手把盆压实,再浇透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