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换盆怎么施低肥
1. 盆栽芦荟怎么施肥
盆栽芦荟的施肥方法,主要是采用基肥和追肥两种形式。基肥是在装盆前,将肥料与基质充分混合,一般基质与有机肥料的比例为10∶1左右,拌匀,再一起装入盆中,用有机肥作基肥时,事先一定进行完全充分的发酵,否则会产生烧苗现象,使芦荟受到伤害。
2. 芦荟什么时候可以换盆 怎么换盆
芦荟的换盆工作在春季进行比较适宜,在去除多余的盆土之后,重新上盆栽植到更大一号的花盆中即可。上盆时施足底肥,完成上盆后将其摆放在一旁不要去经常搬动,一般1周时间之后待其服盆后才能浇水,约2周时间之后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管理工作了。
3. 盆栽芦荟换盆后什么时候可以施肥
盆栽芦荟换盆后2~3个月就可以施肥。因为新换盆后新土木会有肥料,换盆后伤根需恢复一段时间。
芦荟一般每3个月施肥一次,用小棍在盆土上扎三四个小孔,每个小孔内施入几粒发酵好的黄豆粒或发酵水。
芦荟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的需要量大,通常需要通过追肥补充。盆栽的肥源,春季或秋季换盆时从新的培养土中得到,春夏气温适宜芦荟快速生长时在每月施肥一次,一般可施复合肥,也可施腐熟的菜饼和豆饼等。但尽量不要接触到植株,如果沾污要用清水冲洗,以免分苗。
4. 刚上盆的芦荟能加底肥吗
底肥就是基肥,指盆栽植物换盆或换土时在盆地部所施的肥料。它主要是供给植物整个生长期中所需要的养分,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也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
施用底肥一般要从四个方面考虑:即底肥的种类、数量、肥料品种及施用的深度。 从种类上看,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厩肥、绿肥和饼肥)最适宜作底肥施用,此外氮、磷、钾和微肥也皆适合作底肥是施肥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对作物生长发育尤其是苗期和作物生长前期至关重要 要确定底肥施用数量尤其是化肥施用量,必须考虑土壤肥力高低,在有机质低于1.2%的土壤应施用3立方米/亩以上的有机肥。当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低于作物施肥有效临界值时,就应首先选择底施这些肥料,尤其是作物在前期需要较多的磷肥。 各种肥料作底肥的具体用量可参照当地多年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及目标产量等综合因素确定,一般高肥力土壤上氮肥用量的30%左右底施,中、低肥力土壤则有50%~70%的氮肥作为底肥,而磷、钾肥及微肥尽可能一次全部底施。从肥料品种上看,氮肥中的碳铵,磷肥中的普钙、二铵、钙镁磷肥、三料,钾肥中氯化钾、硫酸钾、草木灰,微肥中的锌肥、锰肥等,都适宜作底肥。
从深度方面讲,一般底肥应施到整个耕层之内,即15~20厘米的深度。对于有机肥、氮肥、钾肥、微肥,可以混合后均匀地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做到肥料与全耕层土壤均匀混合,以利于作物不同根系层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磷肥由于移动性差,且施入土壤后易被固定而失去有效性,故在底施时应分上下两层施用,即下层施至15~20厘米的深度,上层施至5厘米左右的深度。上层主要满足作物苗期对磷的需求,下层供应作物生长中、后期的磷素营养。
给植株施底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是要在给植株施底肥时要避免肥料直接接触到植株根系,以免发生灼伤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二是在施肥时不要量过大,一般盆口径为40厘米的木本花卉施用量为:腐熟的有机肥200-300克或化学肥料20克左右;
三是施肥的方法有穴施、底施,穴施就是在盆中挖一穴,将肥料放入穴中后覆土即可,深度一般在5厘米以上。底施一般在结合换盆、换土时进行,在将植株从盆中倒出后,在盆中底部先放一层土,再将肥料放在底土上面,再放一层薄土后将植株植入即可,植时定要将土颠实或捣实,浇足水后正常养护,如果去除土多的植株,要置于阴凉处养护,没有去土的植株可以按照植株的习性去养护即可。
5. 芦荟要怎样施肥
芦荟的生长习性
芦荟叶茎出簇生,狭长披针状,边缘有刺状小齿,夏秋开花,有黄或粉红、赤色小点。
芦荟原产于热带和沙漠地区,因此,叶片具有良好的储水功能,干旱时也不枯死,耐干旱、怕积水,喜光、怕阴湿,耐高温、怕寒冷。在阳光下放置两个月也不会枯死,在高温下曝晒仍能生存,只是停止生长,而在-1℃时就要受冻害。但中国芦荟幼苗则不喜光,尤其怕强光照。
三、芦荟的栽培管理
盆栽芦荟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为透气性差,易烂根。
1、温度、光照 芦荟多喜光照,最好放置于室外通风和光照好的地方,但在炎夏要适当遮光,冬季应放在高于5℃向阳的地方即可安全过冬。
2、浇水 芦荟最怕长期积水,土壤过湿则因根部缺氧而腐烂枯死,平时向叶片喷雾或淋水,保持稍湿即可,待盆土过干时浇水。冬季休眠期更要保持土壤干燥,否则在低温阴湿的环境下极易烂根烂叶。
3、土肥 芦荟适应性广,但栽植土壤以沙质壤土为好,并确保证土壤疏松、肥沃、保水、透气。一般采用腐叶土和粗砂各半再掺点腐熟的马粪、粪干,鸡鸭粪更好。通常可以不施肥,生长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则生长更好,不宜施过浓的肥。伏天不宜施肥,以免烂根。
4、换盆 每2—3年应换盆一次。换盆应在春季4月进行,其他季节也可,但管理不当易枯死。换盆可换大一号的盆,将根外部和上下的土壤去除,同时剔除烂根。盆垫瓦片,上垫2—3厘米炉灰渣、石子、砖块等作排水层,上垫一层培养土,然后放正植株,周围填满新土,轻轻墩实,浇一次透水,以排水孔稍滴水为度。
5、繁殖 常用分根或扦插法繁殖。扦插可于春季3—4月进行,插条选10—25厘米长的壮枝,切口用利刀削平,去掉底部左右两叶片,放置干燥的地方2—7天,待切口干硬,形成坚硬膜后植于掺有少量培养土的粗砂中。插深2厘米左右,砂土保持稍湿即可,放半阴的环境中,20—30天即可生根,然后可全天见光,但不能强光直射,两月后重新上盆单独栽植。
追肥:为促进植株的生长,要及时追肥,以腐熟有机肥(液肥、马蹄液肥、人粪尿等)为主,,按生长时期来确定施肥量的大小和浓度。原则上少施、勤施。
施肥量:春秋是芦荟生长的旺季,施肥量适当多而勤;夏冬季施肥量小,次数要少,冬季更应量小。成株芦荟施肥量和次数比小苗和老株芦荟要大得多。有机液肥施用浓度稀释6—5倍,争取做到不施肥无机肥。
6. 芦荟在换泥土、换盆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一、保证芦荟生长生物学的最低温度必须在5℃以上,将我国气候区域,划分三大芦荟栽培区域类型:露地栽培区域、简易大棚栽培区域、温室栽培区域。
二、选择含腐殖质高的肥沃沙壤土,对土壤进行改良,多施有机底肥,并建立具有良好的田间排灌水系。
三、搞好芦荟种植田间布局,合理密植,是实现单位面积优质,高产的基本条件。在芦荟栽培中,根据芦荟品种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合理密植,既有利于芦荟植株个体生长所需要的空间环境,又可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单位面积的群体获得高产稳定,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效率。栽培中采用“定植间隔法”,最后定植库拉索芦荟株行距50*50厘米,每亩1000株左右。
四、搞好芦荟田间管理,是获取芦荟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
1、在高温炎热强阳辐射的夏季,遮荫降温。在寒冷的冬季,采用保温增温,增施有机肥。
2、灌水量的大小和次数根据土壤质地、干湿、天气、芦荟品种、生育期等情况而定。春夏两季气温高、日照强、蒸发量大、芦荟生长快,灌水要勤,水量要大;立秋以后,逐渐减少灌水次数和水量。夏季及时排除雨水,切忌造成积水。
3、为促进芦荟植株的生长状态,要及时追肥,以腐熟、速效养分含量高的有机肥为主,无机复合肥为辅;根据芦荟植株大小,生育时期来确定施肥量的多少和浓度,原则上少施量力施。
4、中耕疏松土壤,改良土壤通气,同时结合除杂草、施肥、采叶、培土一起进行。这样既省工省时,又利于芦荟的生长。
5、预防为主,结合防治芦荟病毒,是保证芦荟优质高产稳定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黑斑病在芦荟栽培中发生普遍,并且发生严重,严重地影响芦荟的产量和质量,甚至使芦荟失去使用价值。黑斑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在夏季多雨和冬季低温两季。在防治上,以预防为主,采用农业栽培措施和药剂项结合的综合防治办法。
7. 养芦荟施什么肥料
适宜生长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气等功能,酸碱度适宜中性,常用来配制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园泥、腐殖质(发酵、堆沤过的落叶、稻草、木屑等)、河沙或媒灰。配制的方法是:田(园)泥、腐殖质、河沙(或媒灰)分别是4:4:2,配制时根据本地的材料来源,在不影响盆土对肥、水、气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变动。
日常护理
一、浇水 芦荟盆土要保持湿润,水太多对芦荟的根系不利,因为芦荟有耐旱怕涝的特点,需要浇水时,沿盆边轻轻地浇但不要用力冲,以免盆土容易板结,影响盆土的透气性,当盆土出现板结时,要适时松土,深度1.5厘米左右。
二、施肥 芦荟在生长过程中,单靠盆土的养分是不够的,适当施肥才能满足生长需要,肥料以有机肥较好,如花生麸(饼),肥效好,而且清洁卫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发酵,再用水稀释浇施,如施化肥,以0.1%的浓度浇施,施肥的次数要根据芦荟的生长情况而定,如经常需要叶片利用的,次数要多一些,一个月左右施一次。
叶片的采摘
芦荟叶片的采摘标准,以生长一年或12片叶以上采摘为宜,翠叶芦荟要生长一年半以上采摘较好,采摘的叶片要饱满、光滑、肉汁清澈透明,这样芦荟的各种成份含量高,利用效果好。采摘时要由下而上,用小刀在叶片基部两边各切一道口,然后轻轻一掰,采摘的数量要使植株保持12片叶为基础。
8. 芦荟怎么做花肥吗
施肥技术。盆栽芦荟施肥方法主要有基肥和追肥两 种方式。基肥是在装盆前将肥料拌人盆土中,一般利用发酵 过的有机肥。盆土基质和有机肥以10: 1左右比例拌匀,一 起装人盆中。
9. 芦荟需要什么肥料养的好
我们养芦荟不是为了让它开花结果,是为了让多长叶子,所以生长旺季多施一点氮肥或者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比较好,对维持叶色和叶子的长速,都有很好的帮助。在养芦荟的过程中,应当少施磷钾肥,否则会抑制芦荟叶子生长和发小芽,不利于观赏。有些花友觉得多施磷钾肥芦荟能开花,可以赏花。说实话,芦荟的花并不怎么好看,开花会破坏株型,严重影响叶子的生长,所以没有必要人为促花。但建议在晚秋时,适当给芦荟施一两次磷钾肥,提高抵抗力,有助于过冬和预防病虫害。
芦荟施氮肥也要注意用量和频次,防止徒长。建议长势不是很好的芦荟在生长旺季施一两次氮肥以后就改施复合肥,而长势良好的芦荟不用单独施氮肥,长期施复合肥就好。如果想让芦荟多爆侧芽,可以在温度合适的时候增施一两次氮肥,刺激新芽萌发并快速长大。
芦荟施肥
2、多施缓释肥,少施速效肥
芦荟因为对肥料的需求不高,加上根系较弱,容易受伤,所以施肥时最好施肥效释放比较缓慢的肥料,而少施速效肥。比如在生长旺季,可以给芦荟施一点腐熟好的有机肥、全素缓释肥等,肥效温和持久,既不容易伤根,又能长时间维持一个不错的长势。速效肥肥效释放过快,短时间内芦荟吸收不了,一方面造成肥料浪费,另外一方面烧根的危险会大大增加。
缓释肥包含我们常说的有机肥和农家肥,比如沤制好的淘米水、果皮水都是比较温和的有机肥,腐熟好的羊粪、鸡粪、人类粪尿等,都是不错的缓释肥。这些肥料的共同点就是肥效释放缓慢,不容易伤根,所以很适合芦荟这种根系不发达又不是很喜肥的植物。
芦荟施肥
3、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
芦荟喜欢疏松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使用有机肥既能防止盆土板结,又有助于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所以很适合芦荟生长。长期使用化肥盆土容易板结,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大大降低,芦荟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另外,芦荟生长除了需要氮磷钾三大元素以外,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化肥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限,不利于芦荟生长,有机肥微量元素种类丰富,能使芦荟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质量得到很好的改善。
芦荟施肥
4、注重添加底肥,看轻根外追肥
想让芦荟长得好,就要多使用底肥,而不要只注重根外追肥。在给芦荟换盆换土时,适当添加一点腐熟好的有机肥做底肥,不但让长势得到质的改善,还能免除以后根外追肥的麻烦。只要给芦荟底肥加的好,后期基本不需要根外追肥,效果就比根外追肥还要好。不过要注意,添加底肥只适合健康的芦荟,本身生长不良有病虫害的芦荟不适合添加底肥。
如果栽种芦荟是没有添加底肥也不要担心,做好根外追肥一样能达到底肥的效果。只是根外追肥时要注意,有机肥必须要完全腐熟,忌施生肥。施肥不能离根部太近,容易伤根。阴雨天或者盆土过湿时不适合施肥,施肥应在光照不强、盆土偏干的时候进行。
芦荟施肥
5、遵循“三不”原则
给芦荟施肥要遵循三不原则: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不施肥,施肥的最佳温度是15~28度之间,无机施缓释肥应在早春或者早秋时进行,忌温度偏高时使用。在不缺水的情况下,叶子发软发黄不施肥,应先解决问题再施肥,否则会加重病情。施肥频率不能太高,每两次施肥之间的间隔最少不低于十天,每施肥三次,应停止一两个星期,然后再施。
10. 芦荟怎么样施肥
芦荟的适应性很强的,特别耐干旱。
芦荟为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有短茎,叶片肥厚、多汁、披针形、粉绿色,叶缘有排列均匀的短刺,所以又名狼牙黄。叶丛呈莲座状排列,总状花序自叶腋中抽出,小花密集,黄色或具红色斑点,很少结实,花期3-4月。
芦荟的品种众多,其中,巨芦荟,原产南非,植物高达3.6米,是芦荟家族中的巨人。橙黄色的花序可长达30多厘米。常见的品种有:中华芦荟、木立芦荟、皂质芦荟、凌锦芦荟、库拉索芦荟、不夜城芦荟等。
芦荟原产印度,性喜温暖干燥的气候,冬季喜阳光充足的环境,越冬温度不得低于5℃,夏季能适应干旱条件,若适量浇水,并注意通风和遮阳,则生长良好。盆栽用土要求能长期保持良好的排水、持水、透气性,并含有较全面的营养元素,一般选用透气性良好的砂质壤土,如土质过于粘重,应加入粗砂加以改良,以适应其正常生长。可采用腐殖质土+园土+河沙按4+3+3的比例配制。
分盆、换盆、换土以春秋温度在15-28℃之间为宜,适宜的温度恢复快,若低温下操作,不易生新根,管理不当就会造成植株死亡。一般情况下,1-2年换盆换土一次,春季进行为佳,换盆时去掉部分残根烂根,用剪刀剪除受伤部位,尽量使剪口平整,以促发新根,有条件的可以用多菌灵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分钟左右,稍晾后栽植。
芦荟虽能耐旱,但生长期需要浇水及时,在春季生长旺盛期,必须勤浇水,但浇水不能过度,盆土不干不宜浇,浇则要浇透,以盆底孔有水流出为标准,但有时盆土有裂缝时,就另当别论了,要尽快将缝隙填补好,否则即使浇水芦荟也因水的问题而生长不良。
肥料对每种植物都特别重要,芦荟施肥时不宜施用高浓度的化学肥料,以全水溶性肥料或沤制的有机肥液稀释后浇灌为好,利于吸收,生肥或浓肥会对其产生肥害,造成植株腐烂。施肥以生长期半月一次,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暂停施肥,施肥前以盆土基本干燥时进行,并先松土,芦荟的吸效果好。
芦荟不耐寒,越冬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低于2℃就会出现冻害。秋季入室要及时,避免出现霜冻。入室后要放置于阳光充足的位置,利于生长。当然也能适应半阴或散射光线。夏季高温期间要避开强烈的光照,以免受到阳光的灼伤,放在半阴处或散射光下不仅叶色好,而且能降低生长小环境的温度。
繁殖常用分株和扦插进行,一般以春季进行为好,只要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全年皆可进行。分株结合换盆进行,将幼苗从母株上剥离出来,放于阴凉通风处稍晾晒2-3天,使伤口愈合,再根据大小分别上盆,若幼株带根过少,可先插于河沙中培根,待有新根生出时再植入盆中。扦插于5-6月份花后进行,一般选择徒长或生长过高的茎干(不能只扦插叶片),扦插基质疏松透气、无肥或少肥的素河沙或砂质壤土,也可用珍珠岩、蛭石进行,PH值保持在6-7之间为宜,将插穗剪下晾晒2天左右再插于沙床中,土壤温度若能比气温高3-6℃,则根系的生长更快。注意基质不宜过湿,否则基质中的嫌气细菌会大量繁衍滋生,造成插穗腐烂。插穗比较新鲜时,湿度更不宜大。同时注意空气的流通。扦插初期不能直晒太阳,两周后逐渐见阳光,利于早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