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生长过程有什么特征
❶ 芦荟生长环境和特点是什么
在生长季节,每当土壤干燥时,可以浇水。在夏季期间,或任何时候天气温暖和阳光充足,芦荟植物将增长最快,经常浇水。
冬季的时候,芦荟怕冷,它最适合的温度是:生长适宜在15-35度,冬季不能低于5度。冬季平均气温-5 ℃以上可以在大棚内过冬,平均气温-10 ℃以下,就需温室栽培,有条件的地方要备有取暖设备。
以肥沃,排水好透气性强的沙土为宜,分载可用腐叶土,培养土,和沙土混合配制。 种植芦荟的土壤应该疏松、排水性好,可掺入沙砾灰渣。土壤的排水透气性不好会造成芦荟根部呼吸困难,甚至烂根最后死掉。当盆土出现板结时,要适当进行松土。
(1)芦荟生长过程有什么特征扩展阅读
芦荟要想长的更好,花盆一定要多施肥,每2周施一次肥,肥宜薄,以氮肥为主,可施复合肥,当然最适合的还是有机肥,芦荟不仅需要氮磷钾,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
为保证芦荟是绿色天然植物,要尽量使用发酵的有机肥,饼肥、鸡粪、堆肥。蚯蚓粪肥更适合种植芦荟。
❷ 芦荟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
芦荟养殖主要是通过分生、扦插两种方法繁殖,两种方法可由人工操作培育,如下:
(1)分生繁殖是芦荟的主要繁殖方法。通过人工的方法,将芦荟幼株从母体分离出来,另行栽植,形成独立生活的芦荟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芦荟整个生长期中都可进行,但以春秋两季作分生繁殖时温度条件最为适宜。春秋分生繁殖的芦荟新苗返青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气透水状态,芦荟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复生长。在分生繁殖过程中,具体操作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由芦荟茎基或根部的吸芽长成的,带有幼根的幼株直接从母体剥离下来,然后移栽到苗圃或生产田中。另一种方法是用分株刀具将母株萌发出的幼苗与母株分离,但不要拨出来,仍让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长一股时间(一般半个月左右),形成独立的根系,达到完全自养状态,再将幼苗作带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时浇一遍定植水。如果芦荟幼苗彩切离,再带土移栽的方法,基本上无“缓苗期”。芦荟幼苗生长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随时进行,但比较费工。
(2)扦插繁殖也是芦荟良种繁殖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扦插繁殖与分生繁殖的区别是,分生繁殖是将带根的完整的芦荟幼苗植株,从母体上分离下来,进行繁殖。然而,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带根芦荟主茎和侧枝的下端可以发生不定根的特性,分离繁殖芦荟新的植株,这对于分株发达和茎节容易伸长的芦荟种和品种特别适宜。在去除顶芽以后,侧芽迅猛地发育,长成的很多分枝可以用作扦插繁殖材料。芦荟的扦插主要采用茎插和根插,而叶插很难成功。芦荟扦插可以露地进行,也可以在大棚保护地或温室内进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进行大量繁殖,依季节不同,可以适当地地采取塑料覆盖保护或荫棚遮荫等措施,促进芦荟枝条发根和不定芽产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❸ 芦荟的生长过程及样子
萌芽期:芦荟种子播种后,等待20-30天发芽。 生长期:幼芽的叶片小,颜色嫩绿,苗株长大叶片会变大。 成熟期:成熟后叶片变为肥厚的条状披针形,根部会长出小苗。 开花期:养殖4-5年,花葶从叶片中抽出并开花。
芦荟 的生长阶段
1、萌芽期
芦荟种植时,选择饱满、健康的种子,在温水中浸泡2-3小时,捞出放在通风的位置晾干,准备合适的基质,采用点播的方式种入土壤,等待20-30天即可发芽进入生长期。
2、生长期
芦荟幼芽的叶片小,颜色是嫩绿色,随着苗株长大叶片会变大,叶色也会逐渐加深,环境温度保持在15-25度,每隔10-15天浇水一次,选择氮磷钾复合肥施肥,搭配腐熟的有机肥。
3、成熟期
芦荟成熟后叶片的形状变为肥厚的条状披针形,长度在15-35厘米之间,宽度在4-5厘米,边缘有稀疏的刺状锯齿,此时根部会长出小苗,可以用锋利的刀具切割,进行分株繁殖。
4、开花期
芦荟养殖4-5年左右时,会从叶片中抽出60-90厘米高的花葶,花葶上没有分枝,花瓣的颜色是淡黄色,长有红色的斑点,花被的长度在2.5厘米,花期时间在2-3月份,能开花1个月。
❹ 芦荟芦荟五天之后会有什么变化
芦荟五天之后会有什么变化?芦荟属于多年常绿草本的一种植物,叶子肥厚有光泽,在加上边缘有齿状尖刺,增加了观赏性。要是养得好,整个株型饱满旺盛,很多花友都喜欢把它养在家中。最主要是净化空气能力厉害,而且还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平时养护很简单,只需要浇浇水即可。其实把它养在家里,效果是特别的多,就好比:食用、药用、养护皮肤等等。它的品种比较繁多,大概有300多种,可以做药的有洋芦荟 ,库拉索芦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在家中,细心照顾的话,能让她开出淡黄色的花,花瓣上会有少许红斑。很多花友认为,开花后代表着增运旺福,不过开花的样子比较少见。有一些老人经常说,当开花以后,代表着要走向衰落,其实这句话不正确。只要平时养护得当,可以让它年年开花,甚至整个植株长得特别旺盛。今天主要为大家分享一下,把芦荟养爆的几个小技巧,做到以后做到以后,叶子肥厚新芽疯长,观赏性和装饰性翻倍增加。
先简单的说一下芦荟的生长习性,只有更好的了解以后,才能更好的养护。芦荟原产地在非洲热带,属于多肉植物的一种,它适合在温暖、干燥、通风的环境下生长,它的耐热性很强,10-20天不浇水都没事。最怕的就是积水、周围环境潮湿、害怕冷空气。
养爆芦荟的5个小妙招:1.盆土:疏松、透水性强的土壤,有利于芦荟的生长,一般会选择泥炭土,再适当加一些腐叶土,加点珍珠岩混合,就能保证植物的生长。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底部加一些粪肥,或者是颗粒肥,可以几个月不增加养分。
2.浇水:芦荟比较喜欢干燥的环境,日常浇水的话,需要等到盆土完全干了以后,再适当的增加一些水。每一次浇透,需要等7-10在浇水,主要根据盆土的变化,千万不能有积水的出现。
3.光照:春秋冬三个季节,可以让芦荟多多晒一下太阳,这样能让它的叶子越来越翠绿,而且新芽也会萌发的多一些。在夏天,需要做好遮阳处理,避免阳光直射。如果家中阳光比较少,可以放到明亮的地方,或者散光的地方也行,千万不可长时间处于阴暗的地方,不然会引起徒长的现象。
4.温度:芦荟比较惧怕寒冷,但它的耐热性比较强,一般在15-35度之间,能保证它的长势良好。要是温度低于15度时,整个植物的长势会变慢,低于10度的话,会进行休眠,如果低于5度,那我就会出现冻伤,甚至有死亡的情况。
5、施肥:冬夏两个季节,千万不要对芦荟增加养分,因为此时温度过高和过低,根系的活性比较弱,吸收能力会很差。春秋两个季节生长旺季,可以适当的采用一些有机肥,在使用的时候,浓度一定要低,千万不要太贴近根部了,不然容易有烧根的情况出现。平日里最好是,浇水时添加一些肥料,沿着花盆边缘慢慢浇灌。
❺ 请问芦荟有那些特性.要怎样养殖
芦荟(Aloe cera L.var.chinensis (Haw.) Berg.)为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常绿多肉多浆植物。又名龙角、芦会、纳会、象胆、奴会、油葱、狼牙掌、蜈蚣掌、鸭舌掌、龙瓜菊等。原产非洲、我国云南南部元江有野生。一般于温室栽培。
芦荟节间很短,节部明显而呈圆环状,茎部有白色点纹。叶从圆柱形的肉质茎上轮生而出,叶互生,有鞘,基部抱茎;叶片长披针形,先端渐尖而呈长尾状,并略向下弯,中央主脉处下凹;两侧叶翘起,边缘有犬牙状锯齿,比较锋利,蓝绿色或粉绿色。夏、秋季节在花茎上开花、总状花序,腋生,自叶丛中抽生,直立向上生长,花序高出叶面;小花密聚,橙黄色并带有红色斑点,花萼绿色,花期2~4月。
全世界芦荟属约300余种,部分芦荟有神奇的药效和美容功能,绝大部分芦荟,仅作观赏植物栽培。
芦荟喜光,生长期间稍湿,休眠期宜干。喜排水良好、肥沃的沙质壤土。
芦荟是热带植物,它的最大缺点是生性畏寒。但除了怕冷外,算是生殖力旺盛、很不娇气的植物。只要不让它遭受霜雪,平时浇点水,偶而施点肥,成活率就很高。因此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种植。
土壤和肥料
理想的芦荟种植土是以沼泽土和沙为主,加入腐叶土、草灰、贝壳片即可。粘土不利于排水,应当尽量避免使用。
如果土壤中含有肥料的话,平时根本就不需肥料。
浇水
种植芦荟,最重要的是水不可太多,否则会使药效成分变淡,严重的情况下会使根部溃烂。
春天一般都是每隔5天浇一次水;炎夏之时,每天当太阳下山后浇一次水;秋天的浇水方法与春天相同;冬天芦荟几乎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只要将表面的土壤浇湿即可。
过冬法
芦荟安全越冬温度为5度以上。在零度以下,叶子里的水分很快会被冻结。到了这时候,便是它的生命终结之时。
1.简易过冬法
种在花盆里。进入11月以后,应尽量将花盆移到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
2.干燥过冬法
进入11月份就要控制水分供给量,让泥土保持干燥。待泥土完全干燥后,将芦荟拔出花盆,拂去上面的泥土,用大纸袋包好,放于屋内不占空间的地方。到来年4月份,移植到新的土壤中,就会像以往一样茁壮成长。
3.利用塑料薄膜或简易的木造温室
塑料薄膜温室的保温性能绝佳,但是白天阳光充足时,室内的气温有时会上升到30摄氏度左右,所以要打开门窗让它通风;夜晚气温下降前要关好门窗,不要让热度流走。
简易的木造温室同样也有昼夜温差过大这一毛病,所以要采取相同的方法。在花盆与花盆之间塞些落叶或发泡性苯乙烯也是降低温差的一种办法。进入3月份以后,白天可以去除遮蔽物以降低白天与夜晚的温差。
芦荟不开花的原因有两点:①日照不足;②长时间没有更换花盆。若打算让芦荟今年开花,在5月份就应实行插枝,夏季让它充分照射阳光。每隔10天左右就加些油垢、鸡粪、米糠之类的磷酸肥料。进入11月份时别染上寒气,年末一定会开花。开花株必须:①茎部直径在2.5公分以上;②株长40公分以上,而且根部健全生长。
❻ 芦荟的生长过程
芦荟的生长过程:春季在播种芦荟的种子后,芦荟的种子会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养分,从而长出小幼苗。这时它的叶片还都很小,随着它不断的生长会逐渐长大,叶片也会长得更长。4-6月和8-9月是芦荟最好的生长时期。
在长大后进行叶片会长到高60-90厘米作用,此刻需分株栽培,就会变成好看的盆景了。
分株繁殖于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季(9-11月),将芦荟每株周围分蘖出来的小苗,连根挖取,并切断与母株连接的地下茎,即可定植。
(6)芦荟生长过程有什么特征扩展阅读:
芦荟的作用:
1、芦荟中的芦荟酊是一种抗菌性很强的物质,能杀灭病菌,抑制和消灭病原体的发育繁殖。芦荟中的多糖类可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2、芦荟中含有的多糖和多种维生素对人体皮肤有滋润、增白作用,具有使皮肤收敛、柔软化、保湿的性能。
3、芦荟中的芦荟大黄甙和大黄素等有效成分起着增进食欲、大肠缓泄的作用。
4、芦荟中的天然蒽醌甙或蒽的衍生物,能够吸收紫外线,防止皮肤红、褐斑产生。
❼ 植物学芦荟的发育过程及生长规律
芦荟属(学名:Aloe)通称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为独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考证的野生芦荟品种30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等地。这种植物颇受大众喜爱,主要因其易于栽种,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可食用的品种只有六种,而当中具有药有价值的芦荟品种主要有:洋芦荟 (又名巴巴多斯芦荟或翠叶芦荟 Aloe Barbadensis/Aloe Vera)库拉索芦荟(分布于非洲北部、西印度群岛),好望角芦荟(分布于非洲南部),元江芦荟等。
芦荟是常绿、多肉质的草本植物。叶簇生,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芦荟的品种至少有300种以上,其中非洲大陆就有250种左右,马达加斯加大约有40种,其余10种分布在阿拉伯等地。芦荟各个品种性质和形状差别很大 有的像巨大的乔木,高达20米左右,有的高度却不及10厘米,其叶子和花的形状也有许多种,栽培上各有特征,千姿百态,深受人们的喜爱。芦荟本是热带植物,生性畏寒,但也好种活。
生长习性
土
芦荟喜欢生长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结的疏松土质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掺些沙砾灰渣,如能加入腐叶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气性不良的土质会造成根部呼吸受阻,腐烂坏死,但过多沙质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生长不良。
温度
芦荟怕寒冷,它长期生长在终年无霜的环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长,0℃时,生命过程发生障碍,如果低于0℃,就会冻伤。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35℃,湿度为45-85%。
水
和所有植物一样,芦荟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积水。在阴雨潮湿的季节或排水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叶片萎缩、枝根腐烂以至死亡。
日照
芦荟需要充分的阳光才能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芦荟还不宜晒太阳,最好是只在早上见见阳光,过上十天半个月它才会慢慢适应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肥料
肥料对任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芦荟不仅需要氮磷钾,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为保证芦荟是绿色天然植物,要尽量使用发酵的有机肥,饼肥、鸡粪、堆肥都可以,蚯蚓粪肥更适合种植芦荟。
繁殖
芦荟一般都是采用幼苗分株移栽或扦插等技术进行无性繁殖的。无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稳定保持品种的优良特征。
病害防治
芦荟常见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叶枯病、白绢病及细菌性病害。家庭盆栽芦荟,对病害宜采取预防为主,在病害发生前选择抗病品种和优质无病害种苗,其观赏价值已下降。病害预防:在病害未发生前,或已发病的植株去除带病部位后,将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铜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于芦荟叶面,可有效预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病害治疗。病害发生后,用内吸传导的治疗剂如托布津、瑞毒霉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链霉素、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等直接施用,能杀死芦荟体内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❽ 芦荟有哪些特性
芦荟生命力强,容易栽培,生长过程中有喜阳光、惧烈日、喜温润、忌积水、耐高温、怕严寒的特性。根据这些特性,要掌握好芦荟生长过程对光、水分、温度、土壤的要求,创造适宜芦荟生长的环境,才能栽培好芦荟。
❾ 芦荟有哪些特征
(陈伟平)
芦荟〔Aloe vera L.var.chinensis(Haw.)Berger〕别名斑纹芦荟、油葱、象鼻草等。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非洲亦有分布和栽培。除本种外还有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古巴芦荟(Aloe cubana L.)可进一步开发利用其资源。以叶片的干燥液汁入药。近代研究,从芦荟中提取抗肿瘤药物和广泛用于化妆品、护肤产品。主要成分含芦荟宁、对香豆酸、蛋白质等。味苦,性寒。有清热导积、通便、杀虫、通经的功能。治热结便秘、经闭、疳热虫积,外用治癣疮、龋齿和烫伤等症。
一、形态特征
高30—50cm,叶肥厚多汁,簇生于短茎上,呈莲座状。叶长披针形,长约20—40cm,基部宽达3—6cm,厚5—15mm,直立而斜展,粉绿色,有白色斑纹,边缘有尖齿状刺。总状花序腋生,花莛高50—70cm,花橙红色;花被筒状,上端6裂,裂片披针形,顶端稍向外弯;雄蕊6,与花被近等长;子房上位,3室,花柱线形。蒴果;种子多数(图17—9)。
图17—9 芦荟形态图
1.植株 2.花
二、生物学特性
芦荟于3—6月开花,8—11月果实成熟,但很少用种子繁殖后代。其地下茎能长出幼芽而形成许多新株,主要靠分株繁殖后代,另外叶腋处长出幼芽,也可靠幼芽繁殖后代。
喜温暖,怕寒冷。当气温降至0℃时即遭寒害,在-1℃时植株开始死亡。但在有覆盖的条件下,能忍受-3℃的短暂霜冻。喜光、耐旱,是热带沿海地区的一种喜光植物。要求充足的阳光,过于荫蔽,容易引起叶的局部腐烂。忌潮湿的环境,有些植株连根挖出放在阳光下晒1—2个月仍不干枯死亡。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长在滨海沙地或岩石缝隙中。种在旱、瘠土壤上叶瘦色黄。在潮湿肥沃土壤中生长则叶片肥厚浓绿。土壤过湿或积水会造成根叶腐烂。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可用分株繁殖和芽插繁殖。分株繁殖于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季(9—11月),将芦荟每株周围分蘖出来的小苗,连根挖取,并切断与母株连接的地下茎,即可定植。
芽插繁殖是从母株的叶腋处,切取长5—10cm的新芽,放在阴凉的地方,夏季4一5小时,秋、冬季1—2日,待切口稍干,扦插在搭有荫棚的苗床上。插后约20天生根,在苗床培育2—3个月即可出圃定植。
(二)选地整地
宜选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富含石灰质的壤土。过湿过粘重的土壤不宜种植。定植前翻耕土地,每亩施腐熟有机肥或土杂肥1500—2000kg作基肥。然后作畦,畦宽0.8—1m,长视地形而定。
(三)定植
于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均可定植,用10—20cm高的分株苗或芽插苗,植距为50×50cm或40×50cm,每畦种2行,每穴栽1株。定植时将根舒展,覆土压紧,如土壤干燥时需浇定根水,并用小树枝做临时遮荫。
(四)田间管理
1.淋水排水
夏季天热干燥时必须淋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于潮湿,注意排除积水,以免烂根。
2.松土除草
生长期间要勤除草和松土,雨季除草要将除下的杂草清除出园外,堆沤作肥。旱季除草,要将除出的杂草覆盖根际。在除草的同时结合松土或培土。
3.施肥
为促进植株的生长,要及时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结合化肥。每年施肥3—4次,每次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5000kg,混和尿素6kg,过磷酸钙50kg。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芦荟种植2—3年后即可收获。当芦荟叶片生长旺盛期,将中、下部生长完全、长20—30cm以上的叶片,分批割下。
(二)加工
1.将采收的新鲜叶片,切口向下,竖直放于木槽或其它盛器中,取其流出的液汁干燥即成。
2.将采收的新鲜叶片,用清水洗去泥土,横切成片,加入与叶片同重量的水,用猛火煎煮2—3小时,再用纱布过滤,把澄清的过滤液放入锅中加热蒸发至稠粘状,倒入模型内烘干或在太阳下曝晒至干,即为药用芦荟膏。
不同成熟度的叶片加工得芦荟膏量亦不同,老叶为2.86%,嫩叶为1.83%。
❿ 芦荟的特征简单介绍
一、外形特点
1、它的根是属于须根,茎相对来说也比较短小。另外,它的根部属于肉质根,容易造成渍水,所以养护的时候需要注意。
2、它还能进行一定的开花,花序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伞一样,颜色呈鲜红色或者黄色。它的花瓣通常是六片,并且花和底部连起来,形成一个筒状,花朵看起来十分鲜艳美丽。
3、植株的叶片比较肉质,呈螺旋式进行排列,形成一个莲花座状。通常叶片的呈披针形状,边缘还带有一些刺,看起来比较锋利。
二、养护特点
1、需要给予它透气性比较好的土质进行栽培为宜。
2、不可直接见刺激的阳光照射,以免造成叶片灼伤。需要将它放在半阳的环境下进行生长,这样植株才可生长良好。
3、由于植株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所以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补给太多的水分。
三、作用和功效
1、它具有一定的败火和消炎的功能,据说它的汁液可以加入药中进行使用。
2、除此之外,它还有进行护肤的作用,因为汁液比较滋润,所以可以缓解皮肤的干燥和裂纹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