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芦荟长什么样子的
① 芦荟的外形,特点.构造和功能
芦荟叶簇生、大而肥厚,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
芦荟(即库拉索芦荟)是芦荟属中少数可食用的物种之一 ,其制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美容、保健、医药等领域。
但芦荟也具有一定毒性,孕妇、婴幼儿不宜食用。普通人每日食用库拉索芦荟凝胶不宜超过30克。对芦荟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红肿、粗糙等现象,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者可引起急性肾炎。
(1)福建的芦荟长什么样子的扩展阅读;
芦荟的好处
1、芦荟抗衰老
芦荟中的粘液(mucin,就是蛋白质),是以arboran A Baloe mannanaloetin等多糖类为核心成分,粘液类物质是防止细胞老化和治疗慢性过敏的重要成分。粘液素存在于人体的肌肉和胃肠粘膜等处,让组织富有弹性,如果液素不足,肌肉和粘膜就会丧失了弹性而僵硬老化。
构成人体的细胞,如果粘液素不足,细胞就会逐渐衰弱,失去防御病菌、病毒的能力。另外,粘液素还有壮身、强精作用。
2、芦荟可帮助肌肤美白除皱
在纯天然的美白原材料当中,芦荟也一直都是佼佼者,芦荟中含有天然的美白因子,可以深入到肌肤深处,帮助肌肤锁住水分和营养,同时,芦荟还能够帮助修复胶原蛋白,预防面部肌肤滋长皱纹,令肌肤保持光滑水润有弹性的状态。
3、芦荟为肌肤保湿补水有奇效
芦荟中含有丰富的纯天然的保湿因子,可以帮助补充肌肤所流失的水分,美眉们若是肌肤干燥粗糙,不妨用芦荟来补补水。
② 芦荟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芦荟的形态特征: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植株茎短,高30~50厘米。叶肥厚多汁,簇生茎顶,螺旋状排列。叶长披针形,长约30~80厘米,宽3~16厘米,厚2.5~6厘米,直立而斜展,先端渐尖,基部略抱茎。总状花序腋生,花葶高50~70厘米,花橙红色,有时为紫色或带斑点。
③ 芦荟的根是什么样子的
④ 芦荟的茎是什么样子的
芦荟的叶子形状为条状的披针形,颜色为粉绿色。顶端有小齿,且边缘也库拉索生长着稀疏的刺状小齿。它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常见的有中华芦荟,上农大叶芦荟,库拉索和木立芦荟,仔细观察它们有很明显的区别
扩展信息
1. 土壤
要种植芦荟,请使用排水良好且养分含量高的沙质土壤。具体来说,可以将泥炭土、树叶覆盖物、细沙和珍珠岩按4:3:2:1的比例混合均匀,培育芦荟。
2. 光
芦荟喜光,因此需要在春秋两季晒太阳,以帮助它更健康地生长。夏季要采取一定的遮阳措施,不要让它在烈日下暴晒。冬天需要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
3.浇水
因为芦荟含水量高,所以没必要倒太多水。平时保持土壤干燥,等干了再浇水。夏季,由于蒸腾作用强烈,需要多浇水,帮助其补充水分。
4. 温度
芦荟原产于热带地区。它怕冷但不怕热。通常需要给它15-35℃的温度。冬季气温较低时,温度必须在5℃以上,否则可能难以生长。
五、注意事项
(1)防止黑点。黑斑病是芦荟的一种常见病害,会导致叶片出现黑斑,影响观赏。所以我们需要在进入雨季之前提前给它用药,以防止这种疾病的发生。
(2)肥料供应。芦荟不是爱施肥的植物。平时我们不会给它施太多肥。然而,在生长过于旺盛的夏季,我们需要额外的追肥来满足其生长需要。
⑤ 芦荟的外形特点描写
叶近簇生或稍二列(幼小植株),肥厚多汁,条状披针形,粉绿色,长15-35厘米,基部宽4-5厘米,顶端有几个小齿,边缘疏生刺状小齿。
花葶高60-9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稍分枝;总状花序具几十朵花;苞片近披针形,先端锐尖;花点垂,稀疏排列,淡黄色而有红斑;花被长约2.5厘米,裂片先端稍外弯;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长,花柱明显伸出花被外。
(5)福建的芦荟长什么样子的扩展阅读
芦荟中含的多糖和多种维生素对人体皮肤有良好的营养、滋润、增白作用。翠叶芦荟是最适宜直接美容的芦荟鲜叶,即库拉索芦荟,它具有使皮肤收敛、柔软化、保湿、消炎、漂白的性能。
还有解除硬化、角化、改善伤痕的作用,不仅能防止小皱纹、眼袋、皮肤松弛,还能保持皮肤湿润、娇嫩,同时,还可以治疗皮肤炎症,对粉刺、雀斑、痤疮以及烫伤、刀伤、虫咬等亦有很好的疗效。对头发也同样有效,能使头发保持湿润光滑,预防脱发。
⑥ 芦荟的外形特征
1、常绿、多肉质的草本植物。茎较短。
2、叶近簇生幼小植株,肥厚多汁,条状披针形,粉绿色,长15-35厘米,基部宽4-5厘米,顶端有几个小齿,边缘疏生刺状小齿。
3、高60-90厘米,不分枝或有时稍分枝;总状花序具几十朵花;苞片近披针形,先端锐尖;花点垂,稀疏排列,淡黄色而有红斑;花被长约2.5厘米,裂片先端稍外弯;雄蕊与花被近等长或略长。
(6)福建的芦荟长什么样子的扩展阅读:
生长习性
1 、土壤: 芦荟以透水透气性能好,有机质含量高,pH值在 6.5 — 7.2 。
2 、光照 :喜光,耐半阴,忌阳光直射和过度荫蔽。
3 、温度 :适宜生长环境温度为 20 — 30 ℃,夜间最佳温度为 14 — 17 ℃。低于 10 ℃基本停止生长,低于 0 ℃芦荟叶肉受冻全部萎蔫死亡。
4 、水份:芦荟有较强的抗旱能力,离土的芦荟能干放数月不死。芦荟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涝。
⑦ 可以食用的中国芦荟和库拉索芦荟到底长什么样的
芦荟的品种至少有300种以上,其中非洲大陆就有250种左右,马达加斯加大约有40种,其余10种分布在阿拉伯等地。 芦荟各个品种性质和形状差别很大 有的象巨大的乔木,高达20米左右,有的高度却不及10厘米,其叶子和花的形状也有许多种,栽培上各有特征,千姿百态,深得人们的喜爱。 芦荟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其中可供药用的只有十几种,可食用的仅五六种,其余皆为观赏植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药用芦荟品种: 库拉索芦荟:原产非洲北部地区,目前美国南部和南美洲西印度群岛广泛栽培,我国也有种植。其叶汁浓缩物即中药“老芦荟”,日本称“肝色芦荟”。 好望角芦荟:分布非洲南部地区,主产于南非共和国的凯普州,由凯普达温输出其叶汁浓缩物,即中药“新芦荟”亦称“透明芦荟”,药用者一般认为“新芦荟”质量较“老芦荟”差。 中国芦荟:又称斑纹芦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均有栽培,云南元江、海南岛、雷州半岛一带有野生。民间广用为草药、美容药物,其叶、花、根均可入药。 木剑式芦荟:也叫木立芦荟。原产于南非,目前日本到处栽培作为民间药,我国近年来也广泛种植,尤以东北三省和华北地区为甚。 以上是药用芦荟的几个主要品种。作为园艺植物,芦荟则有数百种之多。兹举几个常见的品种介绍如下: 帝王锦:又称低能芦荟。叶细多肉且柔软,为其最大特征。原产于卡那维拉的南部山地,日本种植广泛。 七宝锦芦荟:耐寒性比木剑芦荟强,可以长年在户外种植。 青鳄芦荟:原产于南非共和国,野生群集生长,在原产地大多收集其汁作芦荟树脂。 龙角芦荟:又名狼牙爪。原产于非洲南部及阿拉伯地中海沿岸一带。我国云南有野生,“滇芦荟”就分布在那一地区,其它地区均为人工栽培。 珍珠芦荟:别名德国菠萝。原产南非一带,我国主要作温室栽培观赏。 千代田锦芦荟:在日本也叫“斑纹芦荟”,但与中国芦荟不同。 此外,还有一些俗称芦荟、实际上除了外形有些相似以外、是和芦荟根本不沾边的园艺植物,例如竹纹芦荟,原产南非,在中国作温室与家庭盆栽,与芦荟既不同科,也不同属;又如海螺芦荟,别名十二卷,也是原产南非,中国各植物园、苗圃都有栽培,外观也很象芦荟,为百合科十二卷属,与芦荟同科不同属。 芦荟的生长习性: 芦荟叶茎出簇生,狭长披针状,边缘有刺状小齿,夏秋开花,有黄或粉红、赤色小点。 芦荟原产于热带和沙漠地区,因此,叶片具有良好的储水功能,干旱时也不枯死,耐干旱、怕积水,喜光、怕阴湿,耐高温、怕寒冷。在阳光下放置两个月也不会枯死,在高温下曝晒仍能生存,只是停止生长,而在-1℃时就要受冻害。但中国芦荟幼苗则不喜光,尤其怕强光照。 芦荟的栽培管理: 盆栽芦荟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为透气性差,易烂根。 1、温度、光照 芦荟多喜光照,最好放置于室外通风和光照好的地方,但在炎夏要适当遮光,冬季应放在高于5℃向阳的地方即可安全过冬。 2、浇水 芦荟最怕长期积水,土壤过湿则因根部缺氧而腐烂枯死,平时向叶片喷雾或淋水,保持稍湿即可,待盆土过干时浇水。冬季休眠期更要保持土壤干燥,否则在低温阴湿的环境下极易烂根烂叶。 3、土肥 芦荟适应性广,但栽植土壤以沙质壤土为好,并确保证土壤疏松、肥沃、保水、透气。一般采用腐叶土和粗砂各半再掺点腐熟的马粪、粪干,鸡鸭粪更好。通常可以不施肥,生长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则生长更好,不宜施过浓的肥。伏天不宜施肥,以免烂根。 4、换盆 每2—3年应换盆一次。换盆应在春季4月进行,其他季节也可,但管理不当易枯死。换盆可换大一号的盆,将根外部和上下的土壤去除,同时剔除烂根。盆垫瓦片,上垫2—3厘米炉灰渣、石子、砖块等作排水层,上垫一层培养土,然后放正植株,周围填满新土,轻轻墩实,浇一次透水,以排水孔稍滴水为度。 5、繁殖 常用分根或扦插法繁殖。扦插可于春季3—4月进行,插条选10—25厘米长的壮枝,切口用利刀削平,去掉底部左右两叶片,放置干燥的地方2—7天,待切口干硬,形成坚硬膜后植于掺有少量培养土的粗砂中。插深2厘米左右,砂土保持稍湿即可,放半阴的环境中,20—30天即可生根,然后可全天见光,但不能强光直射,两月后重新上盆单独栽植。 分盆繁殖可于3—4月进行,将过密、带根植株用利刀与主根切开,另植
食用芦荟当慎重
转自 : 千龙新闻网
时下,各种芦荟产品在许多城市商场登台亮相,就连芦荟植株和芦荟鲜叶也在商场的柜台摆卖,一片长50厘米左右的芦荟翠叶一般七八十元。
卖芦荟叶和卖盆栽芦荟的售货员均介绍说,芦荟叶能外用,也能吃,比如泡水喝、榨汁,或直接入口生嚼,但每日不宜超过15克。再问为什么,回答就十分含糊。芦荟究竟能不能吃?又该怎样吃呢?
只有少数芦荟能做菜吃
专家们指出:芦荟不仅能吃,而且能做在菜里吃。但专家们又强调,并不是所有芦荟都能吃,也不是能吃的芦荟就可随便吃。据他们介绍,芦荟有300多个品种。可以入药的只有十多种,而可食用的仅有几种。如“库拉索”芦荟,可药用和食用,被各国广泛种植,华芦荟和上农大叶芦荟均是库拉索芦荟的变种;木立芦荟(又称小木芦荟、木剑芦荟)是最好的药用品种,叶汁极苦;珍珠芦荟适合美容;不夜城芦荟、千代田锦芦荟等则只能作观赏。
研究芦荟方面的专家,大多数对芦荟入菜还是持谨慎态度。在中国预防医学院编辑的最新《食物成份表》里没有芦荟条目,因此传统看来芦荟不是食物。要成为食物新资源,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必须做三阶段毒理试验。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的朱亮峰教授最近对华芦荟的芦荟汁进行了三阶段毒理试验,结论是:属无毒极,无蓄积毒性,无发现致畸、致突变作用。也就是说,华芦荟的去皮鲜叶是可以作为食物食用的。这个结论仅指华芦荟一个品种,而不是所有芦荟,因为各品种芦荟因品种、环境等原因品质并不完全一样,品种之间相差甚远。另外,上海农学院自己培育的上农大叶芦荟也是可食用芦荟。
国外关于芦荟入菜的报道较少。日本有芦荟墨鱼炒番茄、芦荟炒蛋、芦荟凉拌菜、芦荟面条等。我国在1995年的广州美食节上,广州酒家和潘溪酒家就推出了芦荟菜肴,如火腿炖芦荟、火腿扣芦荟、四宝芦荟汤等,广州酒家的火腿炖芦荟尤其受到众多美食家的好评。我国东北地区近两年也兴起了吃芦荟的时尚。
芦荟做菜都是作为辅料配菜。芦荟本身医疗和保健功能强大,且生长时耐热耐旱,整体叶片货架期长,在烹饪过程中主要成分不因加工而破坏,作为蔬菜有其优势。
但是,专家强调,即使是可作为蔬菜食用的芦荟,依然有量的限制,一般的标准限量是每人每天不宜超过15克,而且必须去皮,因为可能导致腹泻的芦荟大黄素含于内皮。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身体较弱者视情况减少用量。
芦荟有各种食法
芦荟的食用功能其实是从芦荟保健食品的开发开始的。从保健品到作为蔬菜入馔,芦荟在大众化的进程中迈了一大步。但同时表明,芦荟首先是保健品。
芦荟之所以被作为天然保健品食品,是因为其含有数十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2、B6、B12以及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矿物质等。坚持服食芦荟,可有清热通便、杀虫疳、生肌治伤、抗菌消炎等功效。正因此,芦荟保健食品在国外已日渐热起来。美国人做成芦荟三明治、芦荟果汁、芦荟糖果、芦荟饺子等,认为食用后能预防感冒和扁桃腺发炎;日本也把芦荟制成药酒、果汁、芦荟蜂蜜汁、芦荟橘子水、芦荟口香糖等;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泰国、新加坡等则把服食芦荟看作平常事,服食方法简单,能健体强身。
食用新鲜芦荟是家庭自然保健的好方法,具体食用方式有:生嚼芦荟生叶肉,即把鲜芦荟叶切成3—4厘米的段,洗净去皮即可;饮食芦荟汁,即将芦荟叶在豆浆机中打碎过滤服用,最好随用随打,也可煮开后冰箱内保存1—2周;煎服法,类似于传统中药用法;芦荟生叶全粉,将鲜叶切薄片在微波炉中烘脆后研磨成粉即可;芦荟浸酒,可参照其它水果浸酒做法,一般与50度白酒比例为1∶1.2,存放3—4周后即可饮用,此外还有芦荟浸蜜、芦荟鲜叶冲茶等。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杨建荣教授提醒说,食用芦荟时必须谨慎,芦荟含有的芦荟大黄素有“泄不通便”之效,吃多了,必然导致腹泻。不久前天津女青年潘某一直为脸上的青春痘苦恼,听说吃芦荟有用,便去市场买回3株,回家先挤汁喝,后又一口气儿吃下了三株芦荟的叶肉,结果半夜腹部剧痛,上吐下泻,并伴以呕血、便血,经抢救方脱险。不同的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具体分析,一般说来,成人以每天服食15克鲜叶为宜,少儿老人等酌减20%—50%,如果是便秘患者,则可稍多吃些以利其效;如果本身脾胃虚寒,则宜尽量少吃为好。
⑧ 能生吃的芦荟长什么样子的
芦荟可以生吃,但不是摘下来直接放进嘴里。最好是将叶子摘下后切成片,凉拌或者蘸着糖醋汁食用,还可以榨取芦荟的芦荟汁饮用。芦荟可治疗便秘、增强肠胃蠕动刺激分泌,养颜、抗衰老等。使用之前要小部分试验,防止过敏。
中国芦荟
拓展资料:
药用禁忌
性味:苦,寒。孕妇忌服,脾胃虚弱者禁用。
中国芦荟
是库拉索芦荟的变种,又名中华芦荟。中国芦荟茎短,叶近簇生,幼苗叶成两列,叶面叶背都有白色斑点。叶子长成后,白斑不褪。叶子长约35厘米,宽5-6厘米,植株形似翠叶芦荟。闽南的中国芦荟植株个体明显比翠叶芦荟小。
产地: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台湾等省。还有在云南元江地区、海南和雷州岛。
特性: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嫩叶可做芦荟色拉的原料食用。
上农大叶芦荟
上农大叶芦荟是从库拉索芦荟中培育出的变异品种。上农大叶芦荟的叶片被有白色蜡粉,叶色翠嫩,叶片最大可达85厘米、宽12厘米,叶肉洁白丰厚无苦味,生长速度快,宜于保护,但在盆载条件下分蘖能力弱小,主枝不分枝。产地: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特性:上农大叶芦荟它外观挺拔青翠,叶肉肥厚,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在抗癌、美容等方面有独特疗效。
参考资料:网络-芦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