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护肤怎么称呼
‘壹’ 古代的化妆品都叫什么
眉笔在古代叫做画眉墨,使用来画眉的工具;口红在古代称之为口脂,也被称之为唇脂;化妆粉在古代被称为妆粉,也称之为胡粉。古代的化妆品大多都有一些别名,就像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
‘贰’ 古代女子都是怎么护肤的
古代女子会用益母草灰护肤。比如她们在洗脸的时候,把益母草灰加入到水里或者米汤、面汤里,然后涂抹在脸和手上,类似我们现在的洗面奶。
唐朝有部医学典籍叫做《外台秘要》,上面记载的有一篇是关于武则天的美容方法,就是用益母草灰来护肤的。益母草灰的效果有美白、去皱纹、去角质,用了以后皮肤会很光泽,如果长期坚持使用,能让五十岁的女人拥有像十五岁少女的皮肤。
除了益母草,古人还会用珍珠粉、淘米水、人乳、蜂蜜、杏仁、鸡蛋清等纯天然材料美容,并且在晚上睡觉前,古代女子还会上薄妆,带妆过夜,这个薄妆是营养型的,全身擦粉,为了使皮肤嫩白细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女子为了美真还是很拼的。
‘叁’ 古代人用什么护肤品
古代人的护肤品有面膜,澡豆。
古人用的面膜里还有一款流传广泛,即天后泽面方。光看名字,有人就能猜出这是武则天当时所用的美容方。这个方子曾被收录在当时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中。后来它又被《外台秘要》等医书转载,所以后来流传广泛。不过这款面膜的制法和取材都很讲究。
记载称,要在端午日采益母草全草,去土晒干,研磨后过筛,再加入适量的面粉和水调和。然后捏成鸡蛋大小的丸子晒干。接着再将这丸子放入特殊的炉子里炼制。之后取出等其凉透了,再研磨成粉,多次过筛,越细越好。
最后,再加上一定比例的药末、滑石粉、胭脂等调匀。虽然做法复杂,但用起来很简单,只要每日早晚取少许药粉,加水湿透,敷在脸上,一段时间后再洗干净即可。
在古代,澡豆则是清洁、保养皮肤的利器。澡豆是以豆粉为主,再加各种药物而制成的专供洗脸、洗澡时用的一种粉剂,被认为有光滑润泽肌肤、预防皮肤疾患的功效。
(3)古代护肤怎么称呼扩展阅读:
古代妇女的妆粉也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肆’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看古代女子美容护肤——内服外敷
现代 社会 各类的护肤品基本成为女人的生活必须品了,为了更好的皮肤,为了更加美丽,美容保养护肤都得下一番大功夫,什么面膜、身体乳、精油,还要多吃水果,美容的方法花样繁多,美容的用品琳琅满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当然也不例外,古代的女子对于保养美容可一点也不马虎。 抛去物品上的差异来说,古代女子的保养和美容的手段,比现代的女孩子们更加的复杂,操作难度也要更加的大。
古代没有化工产业,为了保持美丽的容颜,那可真是煞费苦心,几乎寻遍自然界中可以用来美容的一切东西,加入到自己的保养清单当中。用各种各样的东西制作外用的美容保养用品,同时中医讲究食疗,保养美容也不例外。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古代的女子们是怎么进行保养美容的。
不仅仅是现代护肤研究,古人也早就认识到清洁对于美容养颜的重要性。
最早的关于清洁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先秦时代,那时的人们用淘米水洗脸,因为淘米水是弱碱性的,它可以和皮肤分泌的油脂进行反应,从而更好的去除油脂。
早在魏晋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叫做"化玉膏"的洗脸用品,大概是最早的"洗面奶"了,兼具清洁和美白的功效, 但是这么好的东西并没有流传下来,受众极小。
晋朝的时候出现了澡豆,澡豆是用猪的胰腺和豆粉混合的东西,先是要磨成粉,和成糊混合,最后是要烘干成为类似洗衣服一样的东西。猪胰腺里面含有各种的消化酶,配合豆粉可以很好的清洁皮肤油脂。
到了唐朝,澡豆才真正的开始普及开来。 在唐朝的时候,澡豆已经成为士族子弟追捧的优秀生活用品,说明其在清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而澡豆发展到这个时候,也更加的复杂,使用效果也更加好。在先前澡豆的基础之上,加上了十几种的药材进行修饰,同时辅佐各种的香料,使得澡豆在保持清洁作用的同时,具有了很高的护肤和美容的功效。
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是足以可见唐朝的澡豆在清洁、美白、护肤的效果都很显着。有钱人家的夫人甚至还不满足,还会在澡豆当中加入沉香、麝香等极其名贵的香料,还会加入珍珠粉。
宋朝的时候,澡豆的配方更加的多样,还可以量身定制澡豆,针对不同的皮肤和不同的需要作以不同的药材以达到最好的清洁、美容效果。
明清时代出现了肥皂,后来还有改良的香皂,对于皮肤的清洁已经与现在差别不大了。
把脸洗干净了过后就需要补水润肤了,古代没有爽肤水可怎么办呢?唉!不要急,古人自有妙计,面脂可以解决。
早在《礼记》当中就已经记载了人们会在洗脸过后涂抹面脂,汉代的《释名•释首饰》中有所记载:
就是说,在洗脸过后涂抹完面脂,那皮肤呀就和石头一样的光滑,可见效果不一般。
既然叫面脂,就可以看出它的成分,最早的时候面脂就是用动物脂肪来做成的。面脂发展成了后来的"面药",就是在传统的面脂当中,加入一些药材形成特殊的用途,比如冬季防风皲裂等。
面脂当中大都为脂肪的乳白色,但是也出现了不少的彩色面脂,目的是为了对皮肤进行调节,利用补色的原理中和皮肤的颜色,类似现在的隔离霜。
到了宋朝,面药的种类也多了起来,有各种各样的功效,类似祛痘、祛斑、美白、去皱等等, 一点也不比现在的差。而且古代的护肤品全都是纯天然的没有刺激没有危害,要是过敏还可以量身定制特殊的种类。
面脂主要的作用还是润面,但是好像它后来已经发展到侵占了面膜的地盘了,但是好物不嫌多,面膜依旧是面部保养的主力。
早在南朝的时候,来自宫廷中的娘娘就开始用鸡蛋清做面膜敷面,以达到补水、光洁的作用。
到了唐代就有了着名的"红玉膏",用去了皮的杏仁、滑石等材料研磨成粉末,放在蒸屉上面蒸熟,加入鸡蛋清和香料就可以涂抹在面部做面膜。
古代的时候,主要就是用鸡蛋清、蜂蜜等材料制作面膜,相比于面脂而言,面膜要简单许多,大都没有那么多的原料,比较的温和。古代面膜与现在不一样,都是水洗面膜,用完了用水洗掉就行了,没有那种成片的。
按照古代的穿衣风格,应该是没有机会展示自己除了脸部之外的肌肤的,但是即使这样,古人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对于身体的护肤,这可是对于保养美容的极致追求了。
古人洗浴过后会擦香粉,这个香粉是锌粉混合各种的香料和中药材研磨制成的粉末,可以起到美白的作用。
除了擦身体的香粉,还有更麻烦的"身体面膜"。
这种敷在身体表面的东西,主要是用大米做成的,将米泡水,然后去除上层的清液,去除下面的米,取中间具有粘性的部分,用草木灰吸取水分然后晒干研磨,一般还会加上胭脂,就是想将身体保养的和脸一样的美好。
除了在洗澡后下文章,洗澡的时候,当然也是全身美容的好时候,自然是不能放过。
药浴在古代是相当普遍的存在,既然可以治病当然也可以保养美容了。通过在浴汤内加入各种各样的香料和药材,以达到不同的美容需求。
像我们所熟知的杨贵妃的华清池,她就喜欢在沐浴的时候加入玫瑰花瓣和牛奶,认为牛奶可以美白,玫瑰花瓣可以增香。
在古代后宫的嫔妃里面,纯牛奶浴也是相当常见的,毕竟为了保养美容获得更加白皙的肌肤这点代价对于她们来说不算什么。
在中医里面,认为人的面色形态是和内部的身体环境息息相关的,内部的身体环境差了,那么面色就会差,体现出蜡黄色的面容,比较憔悴。
所以美容首先要打通气血,通过饮食和药材来调理身体,气血通畅了皮肤自然白皙红润有光泽。然后就是排毒不通畅,会导致长痘痘等状况,这个时候就要对于肝和肾下手,并且出一些帮助排毒发汗之类的药材,从而达到祛痘的效果。
早在汉代的时候,吕后就每天食用银耳羹, 作为自己首选的美容秘诀,银耳具有滋补的作用,长期使用对于女性的身体有极大的好处。
慈禧太后也有自己的保养美容的心得,她酷爱珍珠,一直研究怎么样更好的使用珍珠进行美容养颜。 她每天都要定时定量的口服珍珠粉,认为服用珍珠粉对于美容养颜、永驻青春具有极大的作用。据说她的效果不错,毕竟那么大年纪了还可以整理朝政,可见身体倍棒儿。
除了这个比较正常的食疗方法来说,古代也出现了一些看起来不那么正常的美容食疗方子,至于效用那就不可考证了。
这是太平公主的私人秘法, 取用乌鸡的鲜血和桃花研磨成的粉末一起做成糊状,然后涂抹全身,以达到保养美容的作用。
而在 清朝的皇室当中,还流传着一种喝母乳的美容养颜的方法, 皇室女子身边常年配备奶妈,就是为了给她提供新鲜的人奶,以供食用。
对于一般人家来说,这些比较昂贵或者奇特的食疗美容法,或许不太容易实现,但是古代关于美容的食谱简直太多了,各种档次的都有。
比如 平民食材的王后——薏仁 ,薏米从古代就作为对女性特别友好的一种食材,常见的就是煮粥,升级一点就是八宝粥。比起阿胶、人参来说更加的便宜效果也不差。还有 阳春白雪糕 ,主要以白茯苓、山药、莲子等食材、药材做成的糕点,美味又养颜,实属佳品。
科技 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的伙食没有现在那么油腻,皮肤质量就比较好,同时没有现代的工业污染,身体状况和皮肤状况又都比较好。加上她们所用的不管是食材,还是药材,都是纯天然的东西,没有什么副作用,越用越美好。
所以你还觉得现代女生,为了保养护肤弄那么多瓶瓶罐罐,搞那么多手续很麻烦吗?这要是放在古代可不一定是多么高大上的东西,真正高大上的都是美女的私厨秘方。所以不要觉得古人就是什么都落后,相反有些古代的秘方,也可以学起来做美容食疗呀!
参考文献:
《千金翼方》
‘伍’ 古代化妆品的名称和用法
1、妆粉
美白用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BB霜或粉底。
古代美人擦的粉主要是米粉和铅粉。米粉很好理解,是把米磨成粉末做成妆粉。铅粉就是用白铅磨成的粉。用的时候,涂个大白脸,虽然有毒,但美人们为了“一白遮百丑”连命也拼上了,甚至不惜天天服用微量的砒霜达到从里到外的美白效果。
2、黛粉
画眉毛用的,相当于我们的眉笔、眉粉。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化妆方法,早在战国时期姑娘们就懂得把眉毛画得黑黑的。汉代时,流行远山眉,即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的,像远山一样秀丽。盛唐时期流行的眉形有点囧,美人们把眉毛画得阔而短,貌似桂叶或蛾翅。
3、胭脂
当于现在的腮红和口红。
胭脂早在商朝就有了,刚开始作为口红使的,后来与妆粉调和后也往脸蛋上擦,当做腮红使。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中国人以红红的小嘴为美,于是历代美人儿们变着法地让自己的嘴更接近樱桃小口。
到了唐宋时,口红终于告别单一的大红色,出现了浅绛色,很有韵味。
4、细粉
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粉饰,非常妩媚。
5、额黄
又叫鸦黄,是在正额间涂上黄色。起于南北朝,毫无悬念地盛行于唐代,不过这种化妆方式如今已不使用了。
‘陆’ 古代人怎样护肤化妆的
敷粉:中国古人最早使用米粉敷面,随后又发展出铅粉、紫粉、珍珠粉、干粉、水银粉、檀粉、香粉等丰富的妆粉。东方女子追求肌肤白皙,妆容时先在脸上敷粉。这类粉末最主要成分是铅,所以又称铅华。除铅华,各朝也调配自己独特的妆粉。唐人喜欢在粉中掺入西域香料,称迎蝶粉;宋人将益母草、蚌粉等调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则以玉簪花为主料,制玉簪粉。
施朱:伴随着敷粉,女子往往还要施朱,即在脸颊上施一定程度的红色妆品,使面色红润。这种妆品便是为人所熟知的胭脂。《中华古今注》曰:“燕脂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做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据史书记载,“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胭脂对妇女面部化妆的重要。
眉妆:中国传统妆容不重眼妆,但极重眉妆。早在周代《楚辞·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的描述,说明用黛画眉之俗,由来已久。《诗经》有“螓首蛾眉”,汉魏时期出现了“城中好广眉,四方画半额”,唐代眉妆更是长、阔、浓的集锦之作,宋明时期的眉妆又重新兴起纤细秀丽的长蛾眉。
点唇:中国古代女子点唇的历史由来已久,先秦文人宋玉笔下《神女赋》中就有“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的词句。刘熙《释名·释首饰》一书中便记载了点唇所用的唇脂:“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点唇的式样千变万化,不拘一格,总的来说以娇小浓艳为美,俗称“樱桃小口”。
面饰:面饰是女子饰容的常见手法,主要分为四种“额黄”“花钿”“面靥”和“斜红”。“额黄”是以黄色颜料染画于额间而得名,也称“鹅黄”“贴黄”“鸦黄”等。唐代虞世南《应诏嘲司花女》载:“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亸袖太憨生。”五代牛峤《女冠子》词:“鹅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北朝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载誉归来后,也不忘“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些诗词中提到的便是额黄妆。
斜红:形如月牙,色泽鲜红,分列于面颊两侧,鬓眉之间,其形象古怪,立意稀奇,有的还故意描成残破状,犹如两道刀痕伤疤,亦有作卷曲花纹者。
花钿:专指一种饰于额头眉间的额饰,也称“额花”“花子”等。花钿图案繁复多变,有的形似牛角,有的状如扇面,有的又和桃子相仿。其中以梅花形最为多见,这便是承继于南朝寿阳公主的梅花妆。五代牛峤《红蔷薇》诗:“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酒泉子》词:“眉字春山样,凤钗低袅翠寰上,落梅妆。”均咏的是此种梅花形花钿。
面靥:又称妆靥。靥指面颊上的酒窝,因此面靥一般指妇女施于两侧酒窝处的一种妆饰。古代的面靥名称叫“的”(也称“勺”)。指女子点染于面部的红色圆点。面靥的形状也并不只局限于圆点,而是各种花样、质地均有。有的形如钱币,称为钱点;有的状如杏桃,称为“杏靥”;还有各种花卉的形状,称为“花靥”。
发髻:古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山以草木为本,人以头发为本”,把头发看成是生命的象征。而拥有一头浓密的秀发,做出各种精美的发髻,插戴各种华丽的首饰,成为女子传统妆容中不断的追求,也因此诞生了成百上千种发式。
‘柒’ 古代人怎么护肤品啊,怎么护肤
第一:清洁。
以前是直接用草木灰、绿石泥浆等等做了清洁的原料。后来逐渐发现草木灰和强碱结合,发展成手工肥皂,从欧洲一路兴起,直至全球。
第二:滋润。
或者叫滋养,古代人滋养护肤,主要是通过涂抹天然的植物油或者动物油。各类植物油脂都是小分子结构,更容易被皮肤吸收。比市面上的大牌化妆品来说,它们都是使用矿物油或者合成油作为油脂基底,营养极度缺乏,对皮肤无益。
‘捌’ 古代化妆的雅称
古代化妆具有香妆、妆点、妆饰等雅称。古代化妆包括敷铅粉、画黛眉、点绛唇等具体步骤。化妆最早能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候女人用红土涂脸。唐代化妆的步骤较为细致,比如: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贴面靥、描斜红、涂唇脂等。
古代化妆的雅称
古代的化妆品很讲究,分为胭脂粉黛。胭是用红蓝花做的腮红,脂是用动物脏器做的口红,粉是定妆粉,黛是矿石或柳树烧成粉做的眼影或画眉材料。
现在的化妆是运用化妆品和工具,采取合乎规则的步骤和技巧,对人体的面部、五官及其他部位进行渲染、描画、整理,增强立体印象,调整形色,掩饰缺陷,表现神采,从而达到美化视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