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50岁护肤品怎么样
❶ 任正非、王健林、宗庆后,那些65岁还没退休的企业家,在做什么
企业家会工作到什么时候?
60岁是法定退休年龄,基本上到了65岁,大多数人都退休了,比如潘石屹退休玩起了摄影,马云退休当起了“老师”,黄峥退休去研究食品科学和生命科学等。
但是,还是有一大批过了65岁的企业家奋斗在一线,这些过了花甲之年还没退休的企业家,他们在做什么呢?
庞康是一位超级低调的大佬,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的专访,很少在外界露面,在海天味业的官网上也没有庞康的介绍。
海天味业能从一个小酱园在产值上超越广州致美斋酱园、北京六必居、扬州三和、长沙九如斋四大古酱园,庞康功不可没。
从南京师范学院食品机械专业毕业后,庞康被分配到了海天味业,他从基层员工一步步做到了副总经理的位置。在这期间,他先是改进封装工艺,然后引进德国先进生产线,让海天味业从佛山走向全国。改制后,庞康为海天味业总经理、董事长,并成为其最大股东。
海天味业被称为造富工厂,2014年上市时,一下造就34个亿万富翁,其副总经理程雪,在2021年的胡润职业经理人排名中,位列第一,财富达到了650亿,是阿里董事长张勇的6倍。
从职位上可以看出,庞康目前负责公司的整体业务,在经营眼光上,他超出很多老辈企业家太多,庞康也给很多老品牌探出了一条新道路——新瓶装老酒,用现代化技术,经营老产品。
万达集团从一家房地产公司到成为涵盖地产、影视、 体育 、医疗、投资等多元化的巨无霸,企业越做越大,王健林也是越来越忙越累。
从1989年到改制前的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担任总经理算起,王健林已经奋斗了32年,2019年流传出一份“王健林的一天”行程单,从早上4点到晚上7点,15个小时里,走过两个国家、三个城市,飞行6000多公里,签了一个500亿的合同。
对于普通人来说,67岁是退休的年纪,但对于王健林来说,正值壮年。
2017年,房地产政策出现变动,银行收紧银根,6000亿的债务让外界一度以为万达集团要破产,首富变成了首负。王健林将部分资产出售,如将77家酒店打包卖给了富力集团,将文旅项目卖给了融创集团等,成功自救。
今年以来,王健林还是如往常一样忙碌,前两天万达成立了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王健林亲自担任组长。上个月,王健林在天津连签两项大合同,先是与中国一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接着与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签署了海滨文旅综合体项目。
王健林目前还没有任何退休的消息,从一些情况来看,也是在慢慢放权,将来万达集团有可能会交给职业经理人,这么大的一个集团,让王思聪来管理的话,确实有点为难。
钟睒睒:67岁,农夫山泉董事长、总经理
从去年9月8日开始,低调的钟睒睒再也低调不了,中国首富、亚洲首富、全球十大富豪之一的标签贴在了他的身上,时常聚焦在媒体的闪光灯下。
在创业之前,钟睒睒的父亲和马云的父亲曾在一个单位工作,两人也算是邻居,不过两人的性格完全相反。马云喜欢在台前发表言论,钟睒睒却喜欢在幕后操控大局。
跟个人低调相反的是,钟睒睒认为企业要高调,他曾说:“企业不炒作,就是木乃伊。”他甚至认为,企业的宣传方法不要管对不对,要看合不合适。
钟睒睒除工作之外最大爱好是,爱看帝王片、推崇打商战。
在饮用水行业,钟睒睒创办的农夫山泉就是靠商战上位的,他先是大战娃哈哈等纯净水企业、又大战怡宝等矿泉水里的弱酸性企业。在农夫山泉“质量门”事件中,与京华时报对峙四年,钟睒睒表示:“我们从来不说软话, 即便是自己错了,也说硬话。”
如今钟睒睒不仅担任农夫山泉的董事长、总经理,还直接管理品牌、销售和人力的工作,可谓是亲力亲为。
早年间钟睒睒曾表示:“我想我的儿子是接不了班的,我已经死了这条心。女儿还小,也没戏。”
70岁的刘永好依旧活跃在舞台前,不仅担任新希望集团、新希望投资等多家企业董事长、总裁,还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今年三月还获得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的称号。
刘永好这一生,既获得了财富,也获得了荣誉,在中国经济腾飞大潮中留下了重重身影。20岁之前,没穿过新衣服、没穿过像样的鞋,过年吃顿肉都很难。20岁之后,成了世界鹧鸪大王、中国饲料大王,发起成立了中国民生银行并为其大股东,还当过中国首富。
在新希望集团的官网上“媒体报道”一栏里,刘永好,频繁活跃在各大活动中,思想也是紧跟时代,比如在多个演讲中提到了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技术。
在上个月,新希望集团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榜单,刘永好发表了全员信,又请哈佛商学院进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加速的培训,进入古稀之年的刘永好看起来一点也不像70岁。
有媒体在总结刘永好的成功经验时,有一句话特别中肯:先帮助农民挣钱,然后再挣农民的钱。
老干妈陶华碧的人生堪称传奇,出生于1947年,跟当时所有中国人一样,家庭贫困,没读过书。20岁嫁人,没想到丈夫英年早逝,留下她和两个孩子,在人生的绝境中创办了老干妈。
没想到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干妈创造了奇迹,“老干妈”品牌成为茅台之后,贵州的另一张名片,3年交税8个亿更是让陶华碧自豪不已。她曾说:“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做生意,不要去弄虚作假,消费者吃了也放心。”
2014年起,操劳多年的陶华碧因为身体原因,将企业交给两个儿子打理,劳累了一辈子,本想可以安享晚年休息一下了,没想到,没了老干妈的老干妈,问题频出。
大儿子投资的房地产公司,经营的楼盘变成了烂尾楼,小儿子管的老干妈,为了节省成本,将贵州辣椒全部换成了河南辣椒,导致口味变差、销量下滑。
贵阳老干妈厂区,一个月内两次失火,造成的损失近亿元。
不得已,70多岁的陶华碧再次出山,出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原材料换回原来的贵州辣椒,当年的销售额突破了50亿。
一个文盲农村妇女,能做出几十亿的企业,为什么高材生儿子难续母亲的辉煌?
这也应了陶华碧的那句话,你实在,消费者也实在,你耍小心思,消费者也会耍小心思。
宗庆后与娃哈哈时常出现在新闻中,之前是因为企业发展迅速,宗庆后登上中国首富的宝座,如今更多的是关于接班人问题,76岁的宗庆后坚守在一线,39岁的女儿宗馥莉尝试品牌转型,但却效果一般。
近年来,娃哈哈的增长和利润都比较疲软,一方面在尝试理解年轻人,优化现有的业务,一方面在发展新业务,比如2019年成立了娃哈哈智能机器人公司,宗庆后是企业法人和董事长,公司经营业务为智能机器人、机器设备、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除了智能机器人业务,宗庆后近日又拿到了基金从业资格证,外界猜测娃哈哈要从事基金业务。
不管是智能机器人、还是基金业务,都是企业正常的业务,76岁的宗庆后还能亲自上阵,实在是让人佩服,实际上这些业务交给女儿来做,他站在背后更为恰当,劳累了一辈子,该给自己放放假了。
1944年10月出生的任正非,再有一个多月就到了77岁的生日,43岁开始创业,如今已是奋斗34年。去年卸任了华为上海子公司董事职位,外界猜测可能要退休,随后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清理一些子公司,给年轻人让位。
任正非很早之前表示,不会让子女接自己的班:“我的家人只是职业经理人,华为永远不会成为家族企业。”他为华为设计的出路是“轮值董事长制度”,轮值期间,董事长是公司最高领袖,但会有董事会制约。
高龄且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任正非曾表示坐不住两个小时,身体不如从前,如今是想要退休却退休不了。美国制裁、荣耀手机业务剥离、女儿孟晚舟被加拿大无理关押,在这个多事之秋,任正非是华为的精神领袖。
前段时间,华为决定关闭加拿大分公司,辞退当地员工,撤回技术人员,拒绝向加拿大授权5G专利,西方媒体表示,这在人类商业史上属于首次。雄狮任正非对一个国家进行反击。
虽然辞掉了董事长、副董事长等职位,目前只在华为两家重要公司担任总裁和董事职位,在华为的战略层面,任正非仍然活跃。
前年任正非在谈及退休这个问题时表示:“我会在我思维跟不上的时候退休的,我现在还是才思泉涌的状态,再呆几天吧!”
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是中国少有的低调企业家,低调到很多员工都没见过他,自从2012年将美的集团交给方洪波后,他现在只担任美的控股董事长,算是半退休状态。
在创业初期,何享健也是拼命三郎,他回忆说:“作为总经理,每天有看不完的文件,签不完的字。即便每天只睡4小时,也不能及时处理所有事情。”
后来他找了一位职业经理人方洪波,放手让方洪波去干,外界把何享健比喻为“穿西装的刘备”,把方洪波比喻为“诸葛亮”。
把董事长和总裁的位置给了方洪波后,何享健还是美的最大股东,但他却啥事不管,酷爱高尔夫,每年保持在80杆的水平。
在和公司高管打高尔夫的时候,他还劝说:“知道你们有多傻吗?加班加点,搞得鸡飞狗跳还没钱赚,你们是为啥?”
最近一次出现在新闻上,是在去年6月份,在君兰国际高尔夫生活村的自家别墅内,5名游手好闲人员强行闯入住宅勒索绑架,报警后警方第一时间解决了危机。
跟其他老一辈企业家相比,何享健显然是最潇洒的人。
结语:
创业容易守业难,人生到了这个年纪与地位,已经不怎么在乎金钱了,能否将这份事业传承下去,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中国家族企业如何传承这个问题被讨论多年,有人将自己创办的企业交给子女继承,有人将企业经理人化,不管哪种方式,成败的概率都在50%。
毕竟,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❷ 你知道王健林怎么发家的吗
王健林为什么这么有钱?相信很多人很好奇王健林怎么发家的致富的?下面我整了王健林发家史揭秘。一起看看吧。
王健林怎么发家的在中国的顶级富豪榜上,马云和王健林分别代表着两类不同产业的发展,马云的成功离不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而王健林可以说是靠着传统的房地产业一步步打拼上来的,王健林早年的时候在政府单位任职,后来其政从商,他的发家史让人好奇。
在万达版图上,可以看到庞大的产业群:房地产开发(重资产,轻资产),电影产业链(电影院线、投资、发行),旅游产业链(酒店、旅行社),高科技 文化 产业链(秀,电影乐园,动漫),消费产业链(百货,ktv,游艇, 儿童 游乐),体育产业(马德里竞技俱乐部,盈方体育),金融(百年人寿,快钱),还有以万达广场为平台的o2o。在这些产业群中,已经有两个世界第一:商业地产、电影院线,还有若干中国第一。
世上没有白来的富贵,来看看王健林是怎么成功的吧
弃政从商,看准了就要去试
受家庭的影响,15岁的王健林就从四川来到东北,入伍参军,并且在28岁就成为了一名正团职干部。在1987年,为了响应国家“百万裁军”的号召,王健林告别了自己18年的部队生活,转业后,王健林来到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任办公室主任。但很快,本认为仕途无量的王健林竟弃政从商,通过企业改制的机会,创建了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迈入了房地产这个圈后,万达的第一桶金是大连市政府北门的棚户区改造。这是一个多少有些无奈的举措,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万达拿不到当时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需的配额,只能承接旧城改造这个不被看好的工程。王健林作了大胆的尝试,铝合金窗、防盗门、改明厅、设洗手间,这些现在看来的“小儿科”,在当年都是创举。万达在这个项目上赚了近千万,更重要的是闯出了一条新路,成为全国首家进行旧城改造的企业,迅速做大了企业规模。
敢闯敢试不是蛮干。王健林如此界定两者的区别:“敢闯敢试是看准了去试不怕失败,忙暗示没有目的的驱赶。”看准了,也就是把握大方向。
机遇猎手,准确卡位时代
不怵官场,往来自如,天生的大院气质,言出必行的个性,这样的王健林颇显神秘——在很多人眼中,受政府青睐的万达似乎游离于市场竞争之外。王健林的父亲曾是省级官员,加上18年的军队生涯以及转业后在国企的经历,让王健林深谙政府之道。他对大政方针、行业趋势、发展 热点 始终抱有远超普通中国商人的热情。他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机遇猎手,发现了最厚的雪——利润丰厚的地产行业;最长的坡——城市化进程、消费勃兴的几次重大机会。万达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产品的成功,更因为它能准确卡位时代。
很多开发商至今对商业地产的理解是做持有型物业收租,这种立意就比万达差了许多。万达的商业地产不只做收租物业,而是改变城市功能、结构的产品。市长们对万达广场的追捧,是因为它有把城市非中心变成中心的能力,这是地方政府业绩的孵化器。
借东风,企业要顺势而为
“做企业一定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王健林如是说。他善于借势,2002年,万达尝试向商业地产转型,首先想到了要与世界500强公司合作。为了说服沃尔玛,他亲自数次登门 拜访 相关负责人,竟然不得入其门。后来还是通过政府人士的牵线,才最终达成合作。在万达初期扩张中,和世界500强公司站在一起的小公司万达,增加了与政府谈判拿地的筹码。
如今宾主易位,沃尔玛要拜访王健林,也要提前若干时间预约。在2008年之后的快速扩张时期,万达将政府的势能运用到了极致;而收购AMC,更是借到了文化产业热的东风。“亲近政府,远离政治”是王建林的 名言 ,他认为万达获得超越发展,是因为它能做“国企不会干、民企干不了”的事情。王健林曾在一个国企培训局给很多国企领导讲课,他在课上说:“今天民营企业已经不是过去了。如果出现一批500亿规模、未来上千亿的企业,民企也能办大事,国企就会彻底没戏。”
风光背后,不为人知的狼狈过往
我们只看到如今王健林作为首富的风光,却不知道他狼狈不堪的过往。
创业初期,王健林曾经从政府手中接下一个做了一半的项目,但是签完合同以后突然遇到全国“治理整顿”,贷款就变得非常困难了。为了启动这个项目,王健林需要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当时的情况是有土地做抵押,所有的手续也都健全,但找了几十家银行,没有一家愿意贷给他。这个项目可以说是让王健林追悔莫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健林有一段时间九天九夜都睡不着觉,不管是吃安眠药还是打针都没有任何作用,以至于到后期整个人开始精神恍惚。第十天早上,王健林在开会的时候倒地昏迷了,被急送到背景的一家大医院治疗。如果不是北京的医生治疗得当,也就没有现在的万达,可能精神病院会多个病人。
除此之外,王健林在投身商业地产的时候也曾“触礁”。2000年,在万科地产做减法退出商业地产的同时,王健林开始投身商业地产,但因为不懂规划设计,造一座楼,就把底层商铺全部卖掉,而买了商铺的人经营不好,就来告万达。因此,王健林在三年的时间里当了222回被告,虽然只输了两场官司,还是让整个公司疲于应付。
后来,王建立在创新中研究了一个办法:提出一个模式叫城市综合体。即做一个商业中心,商业中心旁边可能做写字楼,再做城市的商业街,再做一些公寓。把这些公寓、写字楼卖掉,现金流就有了。从此,万达开始走向了一条康庄大道。
2004年,商业地产遭遇宏观调控,国家把购物中心列入限制发展的七大行业之一。业务发展困难加之较大的舆论压力,很多人劝说王健林退出,但均被这位曾为军人的“硬汉”拒绝。王健林说,人生没有迈步过去的坎儿,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首先你要研究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有创新的精神。除了这以外更重要的一个品质,是要有执着的精神,要不怕失败,要千锤百炼,百折不挠。回顾王健林的发家史,我们可以 总结 出三点体会。
1 . 敢闯敢试。在王建林的成功学里,这一点是最重要的部分。正如他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如果勇敢迈出第一步去尝试,那成功的几率就有50%,但如果不试,成功的几率只能是0.
2 . 创新求变。要想不断获得成功,就要不断创新。如果只做别人做过的事情,只走别人走过的路,就不可能比别人更成功。
3 . 坚持到底。仅仅有胆量和创新是不够的,因为所有的创新都可能面临失败。创新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不能经过一次或者几次的失败就轻言放弃。如果认为自己的选择和方向是正确的,就一定要坚持。
王健林:创业初期3年被告222次● 贷款无门,在银行走廊里耻辱的站着!
初期创业,接下了一个转手项目。但签完以后突然遇到全国“治理整顿”,贷款就更困难了。为了启动这个项目,就要去找贷款,需要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给我。
“后来政府指定我找某银行行长,但前前后后找了50多次,每次都躲起来。”
有时候见到他了吧,他从后门跑了,我在走廊傻等;有的时候在走廊里堵他,他说“好好你这样,你下周二来吧”;等我再去,他出差去了。当时就为了拿到这笔贷款,有的时候一站就是一整天。
当时站在走廊里面这种感觉,这种耻辱,觉得太卑贱了。
▲90年代年轻时的王健林
● 疲于应付官司,可能很多人要去闹事
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最早因为不懂,造一座楼,把底层商铺全部卖掉。在初期的三年当中,买了商铺的人经营不好,就来告我们。
我前三年当了222回被告,虽然只输了两场官司,还是让整个公司疲于应付。成天在打官司,哪还有精力经营?客户就是这样,他的出租回报率没拿到理想中的10%、20%就来告我。
如果输了,可能很多人就扯着横幅上街上去闹事。
王健林的创业感悟1.奋斗可以发现和把握机遇
创业我认为勤奋很重要,这点我深有体会。由于我是个转业兵,在创业初期,对房地产行业一点儿也不了解,很多同行笑话我,他们评价,我早晚会从哪儿来回哪儿去。所以我下决心,先学习,在接下来的4到5年的时间里,我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白天正常上班,晚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学习。我相信勤能补拙,奋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
万达最艰难不是创业初期。创业初期中国是短缺经济,那时候盖房子,供不应求。
其实最艰难就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转型做不动产、商业地产的时候。没有成功的例子可以参照,也没有金融的资本能够支持,完全靠自己去摸索,摔了很多跟头。我曾经说,我们记录自己创业的过程当中,前后当了220次被告,这个过程是最艰难的。
有人问,为什么这样一些困难都无法阻止我的脚步?你不转型也是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了,也有着非常好的生活了,应该说你的梦想也实现了。为何还要努力?
这就是你的目标问题,你的定位问题。那时我们已经创业接近十年了,个人生活应该说完全满足了,但是企业还是小企业。那时候有一个梦想,就是做成常青企业或者百年企业。我们觉得单纯做地产的模式不够常青,房地产本身就是一个短期行业,在任何国家差不多就四五十年的历史,工业化差不多完成了就萎缩,所以我们寻找有长期稳定现金流的 商业模式 ,果断选择这个来做尝试。应该说就是一种自己心中的定位,自己的目标决定自己能够坚持走下来。
2.创业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质
其实,任何人都具备创业的条件,但是创业是否成功就不一定了。有一句话,“先行者大部分会成为先烈,少部分会成为先进”。所以创业者中,肯定死得多、活得少。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要好,要经得起磨难,要有坚持精神,这恐怕比所有的智慧、商业模式要强得多。很多人创业不成功,就是稍有一点困难就退回去了。就像我们前四年成天忙于打官司,公司里若干同志都劝我:老板,不要搞了,我们卖地产挺好的,何必再搞这个东西呢?后来我给大家说五年为限,如果再这样的话我就退回去,但是五年之内我们一下子找到感觉,成功模式出来了。所以我自己体会,还有我看到朋友、若干成功的大企业例子,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持精神。
我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个 广告 一句话叫:“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广告是忽悠,其实做过事业的人、尤其事业比较成功的人大多数有这个体会!只有敢想才有敢干,只有敢干成功的几率才大。所以,我觉得要勇敢走出第一步,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能什么时候只是梦想,只是想。要把梦想变成现实,勇敢走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
3.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成功学
现在创业的80后、90后,你们千万不要相信市场上的什么《致胜百招》什么《商场圣经》等等。
因为个体的成功就是“条条大道通罗马”,成功人士绝对有若干不相同的模式和经历,或者是特殊的偶然事件等等促成的,绝对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成功模式。所以,这些所谓的绝招、点子不好使,他成功用这招好,你跟着去了绝对不成功或者说成功几率极小。
如果成功的模式靠一本书、靠人指点一下就行,那这个社会上没有失败的人。根据我自身的 经验 ,我现在接触的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的特质,每个人都有不同创业的 故事 ,都走了不同的路,所以我相信成功一定是不同的路,一定是不同的体验。你们真的想成功:第一要有勇气,第二要敢于探索,第三要不怕失败。
↓↓↓下一页更多精彩 王健林 创业故事 ↓↓↓
❸ 王健林简历
王健林,1954年10月生于四川,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1988年组建万达集团,1992年,万达集团正式改制为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万达集团已形成以房地产开发、购物广场建设管理为两大支柱产业,拥有资产50亿元,年销售额逾7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15岁到沈阳军区服兵役,28岁被任命为正团职干部,转业后,涉足住宅地产。
1993年3月起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十几年来,万达集团奉献于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累计达8亿多元人民币。
王健林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方面有着独到建树。
1994年3月8日,王健林进入足球圈,宣布成立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到2000年退出足球圈,6年里取得了5个冠军,创下了55场不败的纪录。万达集团品牌知名度全国排名第5,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万达的主业是什么。
2000年1月9日,大连实德接替大连万达,王健林对退出足坛的原因做了最后的解释:“我的退出不是经济原因。足球和生意都是我的工作,房地产生意运作很复杂非常耗费精力,我越来越觉得精力不够用,最后决定还是舍弃其中的一项。我们在转让中没有赚钱,我一直认为足球队是大连市人民的,我不应该在这上面赚钱。”
自从万达退出足球圈以来,王健林这三个字在很多媒体上就消失了。但王健林并未停止发展,相反,作为一名企业家,他带领万达进行了一次腾飞--进军商业房地产。何谓商业房地产,这是王健林的一个创造,就是与世界知名的商业企业合作,投资在全国各大城市发展shopping-mall(购物广场),简单地说,万达负责建设,租售给他们进行经营。
2010年10月12日,胡润《2010海南清水湾胡润百富榜》发布,王健林以财富350亿元排第八名。
2010年10月19日,“2010胡润房地产富豪榜”在上海发布。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280亿元财富名列榜首。
❹ 富豪的收藏观:王健林1.3亿买玉雕,李嘉诚买888只玉貔貅
玉的文化价值也成就了它独特的地位,人们常常说到“千金有价,美玉难得”,为了一块好玉而豪掷千金者不在少数。
在现代,玉市场最为火爆的就是和田美玉了,凭借着纯正色泽、油润手感以及洁净质地着实圈了一波粉。不过,和田玉身价的抬高也使得它逐渐退出普通的市场,转而成为富豪大佬的座上宾。
一块质地无瑕的和田玉能有多贵?起步千万,轻松破亿。作为玉石爱好圈的大佬王健林对此很有发言资格,他有钱又爱买玉石,是玉石圈的顶尖玩家。2017年,王健林以1.3亿高价买入一尊玉雕,火爆全网。
这尊玉雕名为《镇守平安》,通体以和田美玉雕刻而成,色泽纯正,造型别出心裁,采用观音宝瓶与韦陀护法结合创作,寓意镇守家宅,年岁平安。不过以这几年的经历来看,王家家大业大,以这一尊玉雕镇守怕还是不够!
作为和田玉的顶尖收藏者,王健林对玉石的痴迷自然是不止于此,几乎每一段时间都会传出他买玉的新闻,不久前四会市玉器市场再现王健林身影,据传这一次他以1380万买下翡翠玉凳,用途不详。
李嘉诚,港商巨富,一个时代的商业标杆人物,谈起玩玉来他也是顶尖的。李嘉诚爱玉石,尤爱玉石貔貅,据说他仅仅是收藏的玉石貔貅数量就多达888只,很奇妙的一个组合。在李嘉诚的藏品中最有故事是一只翡翠貔貅,这曾是老蒋的藏品,后辗转到李嘉诚手中被收藏,身价已飙升至上亿,但李嘉诚很少拿出来示人。
玉石从艺术价值来说是雅俗共赏,仅仅是外表的温润色泽、滑腻质感就能够使人爱不释手,而文人雅客则是能从中品出种种门道,从油性、皮色到细度,等等都有说道。那众多富豪愿意为了为玉石花费千万资本,是缘于他们对玉石的痴迷嘛?其实不尽然,在富豪中真心懂玉、能够品玉的也是少数,他们愿意为玉石豪掷千金,更多的是因为玉石能够为他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穷人买黄金,富人藏玉石”这一句在收藏业广为流传。玉石与黄金一般,历经岁月而不贬值,而且相比较黄金,玉石不仅可以凸显收藏家的文化内涵,而且在价值上更高一筹,也因此他成为了富豪圈的宠儿。他们买玉石,除了好看好玩外,更多的是为了投资收藏。玉石足以传家,几十年或是几代过去,身价就会倍涨,在收藏界能够与之媲美的就是字画了,在富豪的眼中,玉石就等同于一支只赚不赔的长期股票,以数十年为时间轴坐等升值。
马未都谈古董时曾说过:“选择浓缩财富,最好的载体就一定是古董”,而和田玉也正是同样的道理。当财富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富豪们思考的是如何保有财富,货币会贬值,企业可能遭遇风险,于是富豪们都在寻找一种可以长久保值的物,古董的出现就能解决这一问题。随时代推移,古董价值只会水涨船高,如果子孙能够持有它就相当于将财富价值传承了下去,也是在这种考虑下,黄金、书画以及玉石市场因而长盛不衰。
富人重利,文人品雅。
富豪将玉石当作股票投资,稀有玉石是优质股,籽料就是原始股,而他们玩的就是一个价格高低,或许其中有真心懂玉石的,但寥廖无几;文人自是风流雅韵,以玉石知音作比,寄托的是满腔的情怀与志气,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尊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折不挠,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这也是千百年来文人心中玉的标杆。
搜索关注“玉雕匠人卫喜珍”,收获更多玉石收藏知识!
❺ 王健林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
公王健林1954年生于四川农村,是家里5个孩子中的长子。其父从事森林管理工作,因家庭生活贫困,他在13岁就辍学帮助父亲干活。他15岁自愿入伍,曾打算一辈子当一名军人。
但是,80年代市场经济浪潮涌动。认为“今后经济会变得重要”的王健林,在1983年以军人身份进入辽宁大学学习经济管理,获得学位后的1986年他很快转业到地方政府,并做到办公室主任。随后,他迎来了最大的转机。
当时政策宽容,政府官员下海,王健林也抓住了机会下海。当地市政府进行开发后,麾下的房地产企业“西岗区房屋开发公司”设立不久就负债数百万元。“谁能把欠债还清了,就把公司交给谁”,一筹莫展的市政府干部的这句话,被王健林视为千载难逢的机遇,他毛遂自荐干起了房地产。
在一次访谈中,王健林透露了自己的第一次下海的初心,其实也并不是想当中国首富,就是获得更多财富,让家人生活得更好。“最初做生意时的理想,就是奋斗到拥有一栋楼,起码可以出租,吃喝不愁。”
不过王健林成功得连自己也没有想到。
那块旧城改造的地是老城区,改造成本算下来1200块钱一平米,当时大连最好的房子只能卖到一千零几十块。王健林就搞了几条创新:第一,当时大陆的房子没有明厅,他做一个明厅;第二,每户都配了卫生间,还把木头窗换成了铝合金窗,再加一扇防盗门。房子推出来均价1580元每平米。1000套房子一个月一扫光。这一单就赚到近1000万元!
并且找到了一个盈利的模式——旧城改造很有钱赚,于是在大连就搞开了。当其他同行回过神来的时候,王健林已经成了改造大连旧城区的“专业户”。
在一次采访中,王健林这样谈到自己的第一个亿:做生意一段时间后,目标逐渐扩大,就给公司定下目标口号,争取奋斗到资产一个亿。那个时候很多员工就觉得不相信,一个亿,太遥远了。
那个时候大家努力,再加上那个时候中国整个经济处于快速成长当中,所以很快就到一个亿啦。
创业初期最重要是什么?王健林是这样说的:第一,敢闯敢试。不管你做什么,一定要有梦想,有目标,敢去做。
第二,创新求变,凡是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获得的肯定是平均利润率;只有做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事,才能获得超额利润。
第三,坚持到底。过去讲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我不一样,我到了黄河心也不死,我可能搭一个桥我就过去了;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我找个梯子我就爬过去了。
更多内容,你可以关注公众号慧读 财经 (ID:money-caiji),我会有问必答!
提起王健林,大家记忆犹新的恐怕是: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先赚它1个亿!”
大佬很谦虚,马云也说过:“ 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有兴趣! ”
这些企业家深得营销之道,在制造话题的同时,又免费为企业打了广告。尽管王健林一向很低调,而王思聪却是个怼人的主。
王健林,1954年10月24日生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1970年入伍,在不到30岁的时候,做到了团职干部,是当时几十万部队中最年轻的干部之一 。
从军17年,在1986年从部队转业到了地方政府,职务晋升很快,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可以说前途大好。
但是,王健林在1988年却辞官下海,开始经商。具体原因,王健林是这样说的:
“一是赶上经商热。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辞去原有职务“下海”了。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
二是想改善个人的生活。 我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我凭能力应该丕止万元户。”
就这样,王健林离开体制下海了。
可以说,王健林的创业很有眼光,看准了房地产。创业自然不是一帆风顺,何况在当年,王健林也遇到了今天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难题——缺钱。
“计划经济”时代,拿项目不仅要有钱,还要有“计划指标”,还得要出现在“国家计划委员会”指标名单上才行。
王健林找到了他在大连的一个战友,给了一笔费用,拿到了几万平米的指标。所以,一个战友,一个铁哥们是多么重要,关键时候能帮你一把。
拿地指标到手了,还得找领导批地,王健林跑了一遍又一遍,折腾的够呛,还没人搭理。
最后,领导给王健林说:“你不是想开发吗?把市政府的北侧那块地给你”。
什么意思?
大连市市政府北侧是居住区,房子老旧,设施差,100多户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厕所,想想都恐怖。这样的环境,自然被政府视为“有碍观瞻”。
这是给王健林一个“烫手山芋”,做吧,项目改造成本都要1200一平米,而当时市场最好的房子才一千零几十块。不做吧,领导已经答复,不做恐怕也没机会了。
王健林决定干这个项目,尽管遭到了很多人反对。当时王健林的公司叫“西岗开发公司”,王健林说:“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
所以有句话说的好:
“听大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最终自己做决定”。
王健林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可以说是背水一战,只能成不能败。
为了赚钱,得把这个房子卖到1500元一平米,针对当时房屋户型的缺陷,王健林公司在户型上做了创新:
这样的户型,在当时也是亮眼,房子开盘均价1580每平米,1000多套一个月卖光!
这一个项目, 王健林赚到了第一桶金:赚了1000多万。 让王健林的公司成为了第一个进入“旧城改造”行业的公司,也让王健林意识到旧城改造很赚钱,于是在大连就搞开了。
1、 敢闯敢试, “ 什么清华太,北太,不如胆子大”
不管你做什么,一定要有梦想,有目标,敢去做。你去做起码有一半的机会,你不去做机会是零。这个胆子大不是说让你乱干,但是得有勇气去闯,去试验!
2、创新求变
你要成功,要想不断成功,或者还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就一定要能够求变、求新,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不能做跟别人一样的事情。凡是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获得的肯定是平均利润率;只有做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事,才获得超额利润。
3、坚持到底
创业一开始可能新点子会比较多,但是这点子一开始可能不成熟。新的模式可能在试行当中会遇到困难,也可能会遇到挫折,没有实现你的预期目标。这时候怎么办呢?如果你经过分析认为自己路子是对的,就需要坚持。我经常讲一句话:过去讲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我不一样,我到了黄河心也不死,我可能搭一个桥我就过去了;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我找个梯子我就爬过去了。
创业超有道-专注研究和实践新媒体营销,分享能落地的新媒体营销干货,并指导实际操作,让你能干会赚,欢迎关注交流!
能力加机遇!盖楼挣的钱!
不知道,我觉得我们这些老百姓不应该去关心这些事情。
鲁迅说,吃人。
❻ 王健林称王思聪没兴趣当接班人,你如何看待此事
王健林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人。
王思聪没有兴趣去管这么多人,他想要有自己的生活。王思聪已经30多岁了,但是换女友很频繁,王健林也不怎么管他。王健林已经60多岁了,仍然在努力工作。王思聪平时的生活十分自在惬意,他经常会在网络上面发布一些耿直的言论,网友们称呼他为国民老公。
王思聪已经这么有钱了,就算不继承家族产业,他们家的生意也有父亲打理。王思聪只有30多岁而已,这个年纪还没有成熟,他非常爱玩。老王十分尊重自己孩子的想法,不会逼迫孩子继承家业。如果有兴趣的话,随时可以回来继承财产。有钱人的生活难以想象,王健林在面对记者提问的时候非常机智。
1、王健林十分宠爱自己的儿子,毕竟是独子。
王思聪从小的生活就十分优渥,他在国外读书生活,学成之后回国创办了电竞战队IG。其实他是一个很有自己创业想法的人,也有自己的公司,王健林很支持儿子的事业,在资金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你认为王思聪会不会继承家产?请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