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怎么读
❶ 黍,稷,麦,菽,稻念怎么读
黍、稷、麦、菽、稻分别读作:shǔ 、jì、mài、shū、dào。
一、黍
黍(拼音:shǔ)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散开了穗的成熟的黍的形象。该字形有的加“水”,大概是表示需要用水灌溉。黍是一种粮食作物,与稻类相似,俗称黄米。
二、稷
稷(拼音:jì)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产生时代可能更早。稷本义是一种粮食作物,但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说为谷子,一说为高粱,一说为不粘的黍。稷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当作百谷之长。稷由百谷之长演变为五谷之神,和土神合称“社稷”,后成为国家的代称。
三、麦
麦,拼音:mài,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形声字兼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来,从夂,为来字的分化字。本义是指到来,后到来之义反而用本当小麦讲的来来表示。麦子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子实主要作粮食或作精饲料、酿酒、制饴糖等。秆可用于编织或造纸。麦也是汉字部首之一。
四、菽
菽是一个汉字,读作shū。篆文写作“尗”,意思是像豆类生长的样子。后写作“菽”,成了形声字,“艹(草)”为形旁,“叔”为声旁。“菽”为豆类的总称。
五、稻
稻(拼音:dào),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具体产生时间不详,有人认为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上部是“米”;下部像装稻米的筐形容器。后来变成形声结构,从禾、舀声。“稻”本义为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稻子实称“稻谷”,去壳后就是“大米”,供食用。《周礼》中有“稻人”一职,是专管植稻的官吏。
❷ 菽怎么读
拼音:shū
部首:艹,部外笔画:8,总笔画:11菽
汉字释义
基本字义:
(1)豆的总称:~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承欢”)。~麦。~粟。
详细字义:
〈名〉字从艹从叔。“叔”字从尗从又。“尗”指“豆子”,“又”指“右手”,“叔”意为“用手拾豆子”。“艹”与“叔”联合起来表示“作为草本植物子实的豆子”。本义:豆子。
(1)豆类的总称。
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说文》。按,象戴种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
菽草之难杀者也。——《汉书·五行志》
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
(2)——《春秋·考异邮》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小雅·小宛》
俗孝家家供菽水。——陆游《湖堤暮归》
(3)又如:菽水(指豆和水,指菲薄的饮食,形容生活的清苦;指晚辈对长辈的奉养);菽水藜藿(粗茶淡饭。藜藿:野菜;豆叶);菽乳(即豆腐);菽麦(大豆和麦);菽麦不分(豆、麦不分。亦指是非、好坏不分)。
❸ 稻、黍、稷、麦、菽分别都是什么,念什么
五谷“黍、稷、麦、菽、稻”分别指:
1、黍:黍去壳,就是黄米,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由于不利于消化,现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为主食了。
2、稷:又称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
3、麦,禾本科植物的一类,五谷的一种,分为小麦,大麦等种类。
4、菽:豆类的总称,古语云:“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豆类制品也是中国百姓们喜欢的食物之一。
5、稻,是一种禾本科的直杆的谷类作物,主要类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一贯指淡水稻)。
(3)菽怎么读扩展阅读:
1、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粱的痕迹,说明五谷孕育了人类十多万年。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同时告诉世人,人类与五谷的不解情缘。五谷粮食画是五谷文化的最高艺术体现,是五谷文化的艺术写照。
2、五谷中的粟、黍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粟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3、五谷杂粮糊,是由各种养生的五谷原材料低温烘焙熟后磨成的粉,未经膨化,在加工过程中也未添加任何速溶剂,因此能最完整地保留原料的营养成分。
4、谷类主要是指植物的种子。它包括稻米、小麦、大豆等及其他杂粮,比如小米、黑米、荞麦、燕麦、薏仁米、高粱等。 谷物通过加工为主食。它主要给人类提供的是50%~80%的热能、40%~70%的蛋白质、60%以上的维生素B1。
❹ 请问这个是什么菽要怎么读菽
菽,读作shū。篆文写作“尗”,像豆类生长的样子。后写作“菽”,成了形声字,“艹(草)”为形旁,“叔”为声旁。“菽”为豆类的总称。
❺ 菽这个字怎么读
菽 [shū]
豆的总称:~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承欢”)。~麦。~粟。
菽水之欢
【拼音】:shū shuǐ zhī huān
【解释】: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出处】:《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示例】:母子相与为命以致~者,又数年于此矣。 ★宋·陈亮《祭蔡行之母太恭人文》
【近义词】:菽水承欢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奉养父母
❻ 菽的读音是什么
菽拼音:shū(声母sh,韵母u,读第一声。)
繁体字:菽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简体部首:艹
基本释义:豆类的总称。
笔画顺序:
(6)菽怎么读扩展阅读:
相关组词
一、菽藟[shū lěi]
小草。喻小人。
二、菽乳[shū rǔ]
豆腐。
三、幽菽[yōu shū]
亦作“幽尗”。豆豉。
四、大菽[dà shū]
大豆的一个品种。
五、禾菽[hé shū]
谷类和豆类。
❼ 黍、稷、菽、这三个字分别怎么读
黍【shǔ】、稷【jì】、菽【shū】。
一、黍【shǔ】
释义: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其籽实煮熟后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说文解字:黍,禾属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穜,故谓之黍。从禾,雨省声。孔子曰:“黍可为酒,禾入水也。”凡黍之属皆从黍。
说文解字白话版:黍,禾属而软黏的谷物之一。因为在大暑时节播种,所以称为谐音的“黍”。字形采用“禾”作边旁,用有所省略的“雨”作声旁。孔子说:“黍可酿酒,禾谷入水。”所有与黍相关的字,都采用“黍”作边旁。
二、稷【jì】
释义:
1、古代称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书说是谷子(粟)。
2、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
说文解字:稷,斋也。五谷之长。从禾,畟声。
说文解字白话版::稷,荠黍。五谷之首。字形采用“禾”作边旁,采用“畟”作声旁。
三、菽【shū】
释义:豆类的总称。
说文解字: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
说文解字白话版:菽,豆类名称,像豆的嫩芽破土而出的样子。
(7)菽怎么读扩展阅读
黍常用词组
1、黍子 [shǔ zi]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线形,籽实淡黄色,去皮后叫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籽实可以酿酒、做糕等。
2、黍尺 [shǔ chǐ]
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叫做“黍尺”。横排的称“横黍尺”,纵排的称“纵黍尺”。旧制营造尺就是纵黍尺。横黍尺一尺等于纵黍尺八寸一分。泛指较小的度量单位。
3、黍谷 [shǔ gǔ]
山谷名。在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又称寒谷、燕谷山。
4、角黍 [jiǎo shǔ]
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
5、黍絫 [shǔ lěi]
亦作“黍累”。古时极轻的重量单位。通常以十黍当一絫。
❽ 菽怎么读音是什么
拼音:[shū]
菽
[释义] 豆的总称:~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承欢”)。~麦。~粟。
❾ 黍,稷,麦,菽,稻分别是怎么读的
一、黍的声母是sh,韵母是u,声调shǔ
释义: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碾成米叫黄米,性黏,可酿酒。
二、稷的声母是j,韵母是i,声调jì
释义:
1、古代称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书说是谷子(粟)。
2、古代以稷为百谷之长,因此帝王奉祀为谷神:社~。
3、姓。
三、麦的声母是m,韵母是ai,声调mài
释义: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用来磨面粉,也可以用来制糖或酿酒,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多种。
2、专指小麦。
四、菽的声母是sh,韵母是u,声调shū
释义:豆类的总称:不辨~麦。
五、稻的声母是d,韵母是ao,声调dào
释义:
1、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狭长,花白色或绿色。籽实叫稻谷,去壳后叫大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分水稻和陆稻两大类。通常指水稻。
2、这种植物的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