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應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里
1. 海藻的生長需要哪些物質
海藻的生長需要海水和陽光。
海藻通常固著於海底或某種固體結構上,是基礎細胞所構成的單株或一長串的簡單植物。大量出現時分不出莖或葉的水生植物。以海藻為名的生物囊括了很多種,這些形體差異巨大、橫跨了多種生命體,共同點主要是生活在海水中,可以通過自身體內的色素體以及光合作用來合成有機物。海藻生長在低潮線以下的淺海區域—海洋與陸地交接的地方,在這裏海浪的沖擊力比較緩和,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加上陽光充足,無論是紅藻或褐藻,雖然顏色不同,都含有葉綠素,可以利用日光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食物。
2. 海藻生長在那
海藻在生活過程中,除了要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外也要不停地吸收氧氣進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氣和二載化碳對海藻也是十分重要的海洋環境因子,海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耍是從空氣中來的,其次為河水或雨水所帶人,海洋動物進行呼吸作用和有機物的分解,也大量補充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在千燥的藻體內,被水化合物能達到體重的80%左右,一般情況下,由子海水中有二氧化碳的補充來源,和海水的不停地流動,因而通常認為海水中的二氧化談能滿足海藻需要。
3. 藻類植物如何與環境相適應
物種在不斷的進化。
4. 藻類植物的生活環境
藻類分布的范圍極廣,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適應性較強,在只有極低的營養濃度、極微弱的光照強度和相當低的溫度下也能生活。
不僅能生長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長在短暫積水或潮濕的地方。從熱帶到兩極,從積雪的高山到溫熱的泉水,從潮濕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內,幾乎到處都有藻類分布。除輪藻門外的各門藻類都有海生種類。
一、溫度
溫度是影響藻類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
海藻根據生長地點溫度的差異可分為3種類型:
1、冷水性種。生長和生殖最適溫小於4℃,其下又可分為適溫為0℃左右的寒帶種及適溫為0~4℃的亞寒帶種。
2、溫水性種。生長和生殖的最適溫為4~20℃,其下又可分為適溫為4~12℃的冷溫帶種和適溫為12~20℃的暖溫帶種。
3、暖水性種。生長和生殖適溫大於20℃,又可分適溫為20~25℃的亞熱帶種及適溫大於25℃的熱帶種。
二、光照
光照是決定藻類垂直分布的決定性因素。水體對光線的吸收能力很強,湖泊10米深處的光強僅為水表面的10%;海洋100米深處的光強僅為水表面的1%;而且由於海水易於吸收長波光,還造成各水層的光譜差異。
三、水質
水體的化學性質也是藻類出現及其種類組成的重要因素。如藍藻、裸藻容易在富營養水體中大量出現,並時常形成水華;硅藻和金藻常大量存在於山區貧營養的湖泊中;綠球藻類和隱藻類在小型池塘中常大量出現。
(4)海藻應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里擴展閱讀:
藻類的由來
藻類植物可以是從原始的光合細菌發展而來的。光合細菌具有細菌綠素,利用無機的硫化氫作為氫的供應者,產生了光系統一。
原始藻類植物,如藍藻類所具有的葉綠素 a,由細菌綠素進化而來的。藍藻類利用廣泛存在的水為氫的供應者,具有光系統二,通過光合作用產生了氧。
隨著藍藻類的產生,光合細菌類逐漸退居次要地位,而放氧型的藍藻類則逐漸成為占優勢的種類,釋放出來的氧氣逐漸改變了大氣性質,使整個生物界朝著能量利用效率更高的喜氧生物方向發展。這個方向的進一步發展就產生了具有真核的紅藻類。
同時,類囊體單條地組成為葉綠體,但集光色素基本上一樣,仍以藻膽蛋白為集光色素。藍藻和紅藻的集光色素,藻膽蛋白,需用大量能量和物質合成,是很不經濟的原始類型,所以只能發展到紅藻類,形成進化上的一個盲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藻類植物
5. 海藻生活在水面還是海底
海藻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單細胞植物。
6. 魚龍魚海藻海螺應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里
摘要 魚龍我國古生物學家在西藏珠穆朗瑪峰海拔4800米的高山上發現的「西藏喜馬拉雅魚龍」,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脊椎動物化石,證明該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體長達10米,生活於三疊紀早期,在白堊紀滅絕了。
7. 海藻和珊瑚一般生活在什麼深度下
30米深度以內,深度太大沒用光線,藻類和珊瑚蟲難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