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綠藻和海藻有區別嗎 海草是海藻嗎
有區別,海草不是海藻,海藻是海草
㈡ 海藻,海草,海帶,海苔,海白菜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海藻是海帶,紫菜,裙帶菜,石花菜等海洋藻類的總稱,是生長在海中的藻類。海草是地球上唯一一類可以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海帶是多年生大型食用藻類,海苔都是紫菜,但是紫菜不全是海苔。海白菜為藻類植物石蒓科孔石蒓的藻體。
2、可食用性不同:海藻,海草不能食用。海帶,海苔,海白菜經加工後可食用。

(2)鐵樹和海藻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食用海帶時應清洗干凈後,根據實際情況用水浸泡並不斷換水,一般浸泡6小時以上。如果海帶在經水浸泡後像煮爛了一樣沒有韌性,說明它已經變質了,就不能再食用。
2、海帶買回來後應盡可能在短時間內食用。如果不能食用完應把拆封後的海帶冷藏在冰箱或冰櫃中,因為拆封後的海帶在儲存過程中受溫度、光照等因素的影響,營養成分會有所降解,相反微生物會不斷繁殖,有害成分也會不斷增加,這些原因都會促使海帶發生變質而不能食用。
3、用淘米水泡發海帶或在煮海帶時加少許食用鹼或小蘇打,但不可過多,煮軟後將海帶放在涼水中泡涼,清洗干凈,然後撈出即可食用。
㈢ 「海藻」跟「海帶」有什麼區別
海帶(學名:Laminaria japonica),英文sea-tangle,sea-tent,kelp,別名:昆布、江白菜。褐藻門的一種可食用的藻類植物,真核多細胞。海帶在生物學上第次分為褐藻門海帶目海帶科和海帶屬。其中海帶目有四科:繩藻科、海帶科、翅藻科和巨藻科。

海 藻泛指所有在海里生長的肉眼可見大小多細胞藻類生物。有時,亦包括一些其它近似,但不同種屬的生物。藻類涵蓋了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屬於原生生 物界中的藻類有裸藻門、甲藻門(或稱渦鞭毛藻)、隱藻門、金黃藻門(包括硅藻等浮游藻)、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而生殖構造復雜的輪藻門則屬於植物界。 屬於大型藻者一般僅有紅藻門、綠藻門和褐藻門等為大型肉眼可顯而易見之固著性藻類。此類大型藻幾乎99%以上之種類棲息於海水環境中,故大型藻類多以海藻稱之。另外,有些肉眼可見的固著性藍綠藻和少數之硅藻嚴格而言應該亦屬於大型藻的范圍。
㈣ 海帶和海藻有什麼區別
海藻多指飄浮於海面上的藻類植物,它包括多種植物。

㈤ 海藻泥和硅藻泥有什麼區別
它們的主要區別有:
1、成分的區別:海藻泥是由深海的礦物質提煉的,海洋藻類死後沉積在海底,經過億萬年的積累和地質變遷成為海藻泥;而硅藻泥的主要原材料硅藻土,是硅藻死後經過一萬年沉積演變而成的硅藻泥。

2、用途的區別:海藻泥是用於化妝品和食品也可用作裝修材料;硅藻泥主要用途是建築材料,如環保塗料,牆面裝飾。
3、功能的區別:未經提煉和科學精加工的硅藻泥產品乾燥後容易出現掉粉、掉色。雖然海藻泥跟普通泥土具有極高的相似性(干後手搓會出現掉粉、掉色),但海藻泥天然牆衣經過特殊科技技術加工處理,結合嚴謹的施工工藝,在不破壞海藻泥本身物理結構和特性的前提下提高產品多孔結構的堅韌性,同時讓海藻泥天然牆衣具備有不掉粉、不掉色的特性,硅藻泥沒有這個特性。
㈥ 鐵樹 海藻可以一起用嗎
我問問,是不是腫瘤病?
㈦ 螺旋藻和海藻有什麼不同
不一樣,
海藻是海帶、紫菜、裙帶菜、石花菜等海洋藻類的總稱,是生長在海中的藻類,是植物界的隱花植物,藻類包括數種不同類以光合作用產生能量的生物。
螺旋藻,屬於藍藻門、藍藻綱、顫藻科、螺旋藻屬,是一種古老的低等原核單細胞或多細胞水生植物,體長200-500μm,寬5-10μm,形如鍾表發條,呈螺旋狀藍綠色,所以又稱為藍綠藻,原產在墨西哥和非洲中部的查德熱帶地區的鹼性湖泊中,早就被當地居民食用。

(7)鐵樹和海藻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螺旋藻以其全面均衡的營養和極高的防病保健價值受到全世界眾多科學家和國際組織的關注和高度評價。營養學家和醫葯學家稱它是「地球上的營養冠軍」、「葯源新星」。世界衛生組織認定螺旋藻為「人類21世紀最佳保健品」和「未來超級營養食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螺旋藻為「明天最理想、最完美的食品」;聯合國糧農組織也鄭重地向全世界推薦「螺旋藻是人類未來最優良的食物資源和未來食糧」。
螺旋藻的營養價值螺旋藻被近代科學視為「微型營養庫」,其中8種營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接近或超過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標准。蛋白質、糖、脂比例約為60:20:5,營養成分均衡。
此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β-胡蘿卜素含量4000mg/kg、維生素高達1320mg/kg,每人每日食用15g乾重螺旋藻就能保證必要的營養素來源。螺旋藻以其高營養性、高安全性被FAO譽為「人類景理想最優秀的食品」。
㈧ 【綠藻球和海藻球的區別是什麼】
1、用途不同
綠藻球是罕見的可用於裝飾水族箱的藻類,可以養殖,還可以製成食品銷售。綠球藻細胞所含的蛋白質十分豐富,乾重可達50%左右,為生產植物性蛋白質的良好來源。
海藻球主要用來養殖,只要給其水、陽光、營養液等便能成長。
2、生長速度不同:
海藻球一年平均生長0.5cm,而綠水藻生長迅速一年便可生長3-5cm。
3、形態特徵:
綠藻球屬多細胞植物。藻體草綠色,絲狀聚生,多形成鬆散的球形或不規則團塊漂浮於水底,絲狀體纖細柔韌,密生如絨毛。
海藻球是一種淡水性的由細絲狀綠藻組成的物種,細絲狀的個體在某些情況下會形成綠色球狀集合體,外觀看起來就像是綠色的毛絨球,大小從直徑1公分到30公分都有。

4、生長環境不同:
綠球藻常在有機質較豐富的水體中,有時在潮濕土壤、岩石、樹幹上也能發現它的蹤跡。它在人工培養下能被大量繁殖,在春秋兩季是綠球藻的養殖高產期。
海藻球水溫宜保持25℃以下,避免綠球藻受陽光直接照射。
5、分布范圍不同:
綠球藻生長的阿寒湖位於北海道的道東地區。
海藻球只在冰島,蘇格蘭,日本,愛沙尼亞和2014年在澳大利亞發現。
㈨ 海洋藻類分哪幾種有什麼區別和用途
紅藻門(Rhodophyta)原紅藻綱(Protoflorideophy-ceae)紅毛菜目(Bangiales)紅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屬(Porphyra)的統稱。紫菜含有高達29~35%的蛋白質以及碘、多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類,味鮮美,除食用外還可用以治療甲狀腺腫大和降低膽固醇,是一種重要的經濟海藻。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但以溫帶為主。現已發現約70餘種。自然生長的紫菜數量有限,產量主要來自人工養殖。壇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條斑紫菜(P.yezoensis) 和甘紫菜(P.tenera)是主要的養殖種類。
簡史 早在1400多年前,中國北魏《齊民要術》中就已提到「吳都海邊諸山,悉生紫菜」,以及紫菜的食用方法等。唐代孟詵《食療本草》則有紫菜「生南海中,正青色,附石,取而干之則紫色」的記載。至北宋年間紫菜已成為進貢的珍貴食品。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一書中不但描述了紫菜的形態和採集方法,還指出紫菜主治「熱氣煩塞咽喉」,「凡癭結積塊之疾,宜常食紫菜」。養殖歷史很悠久。日本漁民可能在17世紀上半葉已用竹枝和樹枝採集自然苗,並進而用竹簾和天然纖維水平網簾進行養殖。長期以來紫菜苗只能依賴天然生長,來源有限,故養殖活動的規模不大。1949年英國K.M.德魯首先發現紫菜一生中很重要的果孢子生長時期是在貝殼中度過的,這為研究天然苗的來源開辟了道路。接著,日本黑木宗尚和中國曾呈奎分別於1953年和1955年揭示了紫菜生活史的全過程,為人工育苗打下了理論基礎。此後,紫菜養殖才進入全人工化生產時期,產量開始得到大幅度提高。
生物學特性 紫菜外形簡單,由盤狀固著器、柄和葉片3部分組成。葉片是由1層細胞(少數種類由2層或3層)構成的單一或具分叉的膜狀體,其體長因種類不同而異,自數厘米至數米不等。含有葉綠素和胡蘿卜素、葉黃素、藻紅蛋白、藻藍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例的差異,致使不同種類的紫菜呈現紫紅、藍綠、棕紅、棕綠等顏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紫菜的一生由較大的葉狀體(配子體世代)和微小的絲狀體(孢子體世代)兩個形態截然不同的階段組成。葉狀體行有性生殖,由營養細胞分別轉化成雌、雄性細胞,雌性細胞受精後經多次分裂形成果孢子,成熟後脫離藻體釋放於海水中,隨海水的流動而附著於具有石灰質的貝殼等基質上,萌發並鑽入殼內生長。成長為絲狀體。絲狀體生長到一定程度產生殼孢子囊枝,進而分裂形成殼孢子。殼孢子放出後即附著於岩石或人工設置的木樁、網簾上直接萌發成葉狀體。此外,某些種類的葉狀體還可進行無性繁殖,由營養細胞轉化為單孢子,放散附著後直接長成葉狀體。單孢子在養殖生產上亦是重要苗源之一。
紫菜葉狀體多生長在潮間帶,喜風浪大、潮流通暢、營養鹽豐富的海區。耐乾性強;適宜光照強度為5000~6000勒克斯,具有光飽和點高、光補償點低的特點,屬高產作物。對低溫的適應力隨藻體水分含量不同而變化,在快速乾燥至含水20%時,經-20℃左右的低溫冷藏數月到1年,放回海水中仍能恢復活力。對海水比重的適應范圍廣,但以1.020~1.025為宜。絲狀體耐乾性差,要求低光照,故自然分布於低潮線以下。在氣溫開始下降、有海水流動的條件下,殼孢子形成後往往在每天上午9~11時大量放散,呈明顯的日周期性。
養殖 整個過程可分為絲狀體培育與葉狀體養殖兩個階段。
絲狀體培育 即人工採集果孢子,經培育絲狀體形成殼孢子囊枝,最後形成殼孢子的過程。一般在育苗室內進行。分貝殼絲狀體培育和自由絲狀體培育兩種方式。培養貝殼絲狀體在 2、3月到9月進行。育苗室多為東西走向,以天窗和側窗採光,或增設人工光源。培育池可分平面與立體兩種。前者水深20~30厘米,培養基質——貝殼(多為文蛤殼)平放池底;後者池深50~70厘米,貝殼吊掛於池中。春季進行培育時,挑選優良紫菜放散的果孢子製成果孢子水,均勻噴撒在貝殼上,使之鑽入殼內,經4~5個月即可形成殼孢子。主要的管理措施包括:①調整光強。初期為3000勒克斯,到形成殼孢子囊枝後逐漸降至500勒克斯左右;②施加營養鹽。可根據不同生長期按一定比例施用硝酸鉀和磷酸二氫鉀;③控制水溫。使在整個絲狀培育期間不受夏季高溫和秋季提早降溫影響,保證按期采苗。
自由絲狀體培育是把果孢子置於玻璃瓶內培養,使其自然生長成絲狀體。培養期間的生態條件與同種紫菜的貝殼絲狀體基本一致。自由絲狀體多作為育種手段進行2次采苗施用,但作為生產方式仍局限於個別地區。
葉狀體養殖 主要包括采殼孢子(又稱采苗)、出苗管理及成菜養殖幾個工序。殼孢子可在秋季海水下降到一定溫度,當壇紫菜貝殼絲狀體(27℃以下)和條斑紫菜絲狀體(20℃以下)上的殼孢子成熟並開始放散時採集。人工培育的絲狀體可在室內或海區進行收集。室內采苗時,將合成纖維或棕繩編製成網簾作為附著基質放於培養池中,使殼孢子自然附著於上;幾小時後,將網簾下海張掛。海區采苗時需將網簾和人工培育的絲狀體均置於海中預先設放的裝置內,使殼孢子自然附於網簾上。因殼孢子放散有日周期性,放散高峰多在上午10~11點之間,因此采苗一般均需在上午進行。此外也可利用自由絲狀體采殼孢子。
網簾下海到肉眼見苗為出苗期。為了早出壯苗、全苗,須將網簾置於適宜潮位,及時清除雜藻並施肥。到成葉期要合理施肥、防止病害並適時採收。日本採用的冷藏網技術,即在幼苗長到1~3厘米時,將其快速乾燥至含水量20%,連同網簾置入-20℃冷庫密封保藏數十天至1年後再放回海區繼續生長,既有助於避開病害發生期,又可用冷藏網簾替換紫菜質量下降的網簾,使生產的紫菜保持幼嫩。
葉狀體的養殖按網簾在海區的安置方式可分為半浮動式和全浮動筏式(見藻類養殖),前者適用於淺海灘塗,後者主要用於深海海區。這兩種方式現在都採用全人工培養絲狀體和人工采苗提供苗源,在生產上佔主要地位。此外,中國尚有菜壇式養殖法,主要利用天然殼孢子在岩礁上養殖,單位產量高,但受自然條件影響大,生產不穩定。中國利用細胞工程技術將條斑紫菜與壇紫菜的體細胞附著於網簾上培養葉狀體也已成功。
病害 絲狀體培育期間最常見的病害有黃斑病、泥紅病等,均系微生物所致,凈化水質和穩定培養條件即可避免。葉狀體常見病為赤腐病和壺狀菌病,主要靠合理密植和合理採收加以防止,嚴重時可採用前述冷藏網技術。
收獲與加工 葉狀體約經半年時間培育後,至翌年春季可用機械或手工定期多次收割鮮菜。鮮菜經切割、清洗制餅和乾燥後做成商品紫菜出售。干品既可作烹調原料,也可經再次加工成為罐頭和其他食品供直接食用。
--------------------------------------------------
紫菜
紫菜為藻類植物紅毛菜科壇紫草
PorphyrahaitanensisT.J.changetB.F.Zheng. 條斑紫菜P.yezoensisUeda.
同紫菜P.suborbiculataKjellm. 甘紫菜P.teneraKjellm. 等多種野生紫菜的
藻體。藻體紫色,一般高12—30 厘米,養殖的壇紫菜最長達4 米以上。分布
遼寧至廣東沿海。
紫菜每百克可食部含水分10.3 克,蛋白質28.2 克,脂肪0.2 克,碳水
化台物48.3 克,鈣343 毫克,磷457 毫克,鐵33.2 毫克,胡蘿卜素1.23
毫克,維生素B10.44 毫克,維生素B22.07 毫克,尼克酸5.1 毫克,維生素
Cl 毫克,碘1.8 毫克。
紫菜性味甘咸寒,具有化痰軟堅、清熱利水、補腎養心的功效。用於甲
狀腺腫、水腫、慢性支氣管炎、咳嗽、腳氣、高血壓等。《本草綱目》載「癭
瘤腳氣者宜食之」。《隨息居飲食譜》載「和血養心」。脾胃虛寒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