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海藻是什麼
⑴ 最小的單細胞海藻,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澡長達二三百米,用成語怎麼形容
參差不齊
[解釋]:參差:長短、高低不齊。
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齊。
表示個體差異大。
[發音]:cēn cī bù qí
⑵ 最小的單細胞海藻,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是什麼修辭
沒有修辭。「最小的單細胞海藻,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這句話的意思是單細胞海藻很小,單憑肉眼是看不到的,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這句話沒有用任何的修辭手法,只是簡單的陳述了事實,說明了單細胞海藻的渺小。
⑶ 世上最小的植物在哪兒
世界最小的植物
最小的開花植物是一種學名叫無根萍Wolffia angusta的飄浮水萍,它的長度為0,6毫米.寬度為0.33毫米,重量為0.00015克,其果實象微型無花果,重僅0.00007克。
最小的「植物」也有可能是一種單細胞海藻,屬單細胞生物。
Wolffia angusta中文名叫無根萍,又稱卵萍、蕪萍、微萍、水蚤萍、仁丹藻等,在分類上屬於浮萍科,無根萍屬。外觀像綠色的魚蛋,身長不超過一公釐,開的花也只有針尖般小。
無根萍共創下了三個世界紀錄:一、全世界最小的開花植物;二、全世界花最小的植物;三、全世界果實最小的植物。沒想到這么小小一株植物就有三個世界之最,厲害。
無根萍體積太小,在野外總是很難吸引人們的目光,再加上我們的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我們想要找到無根萍更是難上加難了!有機會不妨到南部的菱角田、蓮花田等有浮萍生長的池沼、水田等沒有魚害的平靜水域去試試運氣。
無根萍以前家裡消防池塘還有見過,現在池塘早已被填平,蓋了高樓,估計再也見不到這種植物了。
⑷ 有一種海藻,比海帶薄,是小塊形狀的,一般是放到湯里的,口感比較勁道,不知道叫什麼
應該紫菜吧,經常做什麼紫菜蛋花湯啊
有的種類的壽司外麵包的也是
如果比較薄、綠色的那就是紫菜
⑸ 海洋植物的種類有哪些
認識海洋植物
海洋植物是海洋中利用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以生產有機物的自養型生物。海洋植物屬於初級生產者,門類甚多,從低等的無真細胞核藻類(即原核細胞的藍藻門和原綠藻門),到具有真細胞核(即真核細胞)的紅藻門、褐藻門和綠藻門,及至高等的種子植物等13門,共1萬多種。
海草
海洋植物的形態復雜,個體大小有2~3微米的單細胞金藻,也有長達60多米的多細胞巨型褐藻;有簡單的群體、絲狀體,也有具有維管束和胚胎等體態構造復雜的喬木。海洋里的植物都稱為海草,有的海草很小,要用顯微鏡放大幾十倍、幾百倍才能看見。它們由單細胞或一串細胞構成,長著不同顏色的枝葉,並靠著枝葉在水中漂浮。單細胞海草的生長和繁殖速度很快,一天能增加許多倍。雖然,它們不斷地被各種魚蝦吞食,但數量仍然很龐大。
大的海草有幾十米甚至幾百米長,它們柔軟的身體緊貼海底,被波浪沖擊得前後搖擺,但卻不易被折斷。海草的經濟價值很高,像中國淺海中的海帶、紫菜和石花菜,都是很好的食品,有的還可以提煉碘、溴、氯化鉀等工業原料和醫葯原料。
海草是海洋動物的食物。有些海洋動物是食草的,另外一些是靠吃食草動物來維持生命的,所以,海洋中的動物多是靠海草來養活的。
海草像陸上的植物一樣,沒有陽光就不能生存。海洋綠色植物在它的生命過程中,從海水中吸收養料,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質(糖、澱粉等),以滿足海洋植物生活的需求。光合作用必須有陽光,但陽光只能透入海水表層,這使得海草僅能生活在淺海或大洋的表層,大的海草只能生活在海邊及水深幾十米以內的海底。
海草像陸上的植物一樣,沒有陽光就不能生存
海洋植物以藻類為主。海洋藻類都是簡單的光合營養的有機體,其形態構造、生活樣式和演化過程均較復雜。它們介於光合細菌和高等植物——維管束植物之間,在生物的起源和進化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海洋種子植物的種類不多,都屬於被子植物,沒有裸子植物,通常分為紅樹植物和海草兩類。它們和棲居的多種生物,組成沿岸生物群落。
海洋植物還包括一類藻菌共生體——海洋地衣。它們的種類不多,見於潮汐帶,尤其是潮上帶;其中大西洋沿岸多於太平洋沿岸。傳統上隸屬於海洋植物的海洋細菌和海洋真菌,已隨細菌和真菌的單獨成界而分離出來。
藻類植物
藻類是含有葉綠素和其他輔助色素的低等自養型植物,植物體為單細胞、單細胞群體和多細胞3種。藻類沒有真正的根、莖、葉的區別,整個植物就是一個簡單的葉狀體。藻體的各個部分都有製造有機物的功能,因此藻類也叫葉狀體植物。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體,是人類的一大自然財富,目前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類有100多種。
海藻生長在低潮線以下的淺海區域——海洋與陸地交接的地方,這裏海浪的沖擊力比較緩和,海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加上陽光充足,所以無論是紅藻或褐藻,雖然顏色不同,都含有葉綠素,可以利用日光進行光合作用,它們進行光合作用時所釋放出來的氧氣,更是動物們呼吸所不可缺少的;海洋世界之所以如此繽紛熱鬧,海藻的功勞實不可沒。
海藻因其外形、顏色、姿態而有不同的種類,經常被人用來料理烹調的有:紫菜、群帶菜(海帶芽)、海帶、紅毛苔等。目前已知的海藻種類約為2300種,藻類大小形狀差異甚大,最小的如單細胞的單胞藻,長度僅5~25毫米,也有長達300米的昆布,可以繞房子好幾圈。有些為群體、管狀、絲狀或薄膜狀。漲潮時,海藻隨著海水的水流漂動,一簇簇的好像一片海洋森林,也是魚、蝦、貝類的托兒所。退潮時,海藻則無精打采地癱在岩石表面上,顯出一副可憐相,原來它們竟是如此可愛的海中植物。
海藻大小形狀差異甚大
海藻沒有根、莖、葉等組織
海藻雖然和一般植物類似,但事實上,它們沒有植物的基本構造,沒有根、莖、葉等組織,海藻的根只有固著作用,沒有吸收養分的功能。固著部分長出的莖狀結構稱為葉柄,這些葉柄都要靠海水浮力來支撐,所以依藻類的生態習性,藻類必須有穩固的基底才能附著。
科學家根據海藻所吸收太陽光譜中的某種色系來為它們命名。生長在淺海的綠藻會吸收紅色光譜,綠藻的種類有石發、石蒓、水棉等。紅藻能吸收藍光,紅藻有紫菜、石花菜、雞冠菜等。褐藻則界於紅、綠藻之間,最常見的是海帶及裙帶菜。海藻除了當食物外,還能製造氧氣,大氣中50%的氧氣是藻類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來的,這和人類生存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所有的海藻盡管顏色不同,但都含有葉綠素
藻類和一般的高等植物一樣,在生態系統中扮演初級生產者的角色,是魚、蝦等的食物來源。人類也視其為重要營養成分。消暑聖品洋菜果凍,就是以海藻的提煉物「洋菜」為凍膠做成的。小孩熱衷的各式海苔均以海藻為原料,日式壽司那黑黑的外皮更是非海苔製作不可。近年諸多保健補血食品、肥料、制葯甚至提煉工業用的石油,也都以海藻為訴求,這么大的需求量會不會讓原料枯竭呢?
雖然海藻的天敵多,但其生命力卻相當強,因為死後的海藻成體仍可長出新芽取代死去的個體,或從孢子中發芽成長,讓生命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加上近年實驗出來的人工養殖方式,海藻應是無虞匱乏。
如果你知道這些海味的營養價值,你會更珍惜這些海底植物。根據「台灣海產常用食品之營養成分表」,紫菜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蛋白質含量很高,比雞肉、雞蛋、豬肉還高;含鐵量也高,高於雞肝、豬肝、牛肝8倍多;而且含鈣量高於乳類7倍多。
海帶營養成分和紫菜有一定差異,可防癌,這與它含有大量的硒有關。
裙帶菜雖然整條質地柔軟,卻只有嫩葉部分被採摘之後曬干出售。通常市場看到的裙帶菜,表面一層灰狀,葉身茶褐色,煮熟後則是綠色。它的功用和紫菜、海帶相同。
海洋種子植物
海洋種子植物是海洋中能開花結果的高等植物。它們的種類不多,只有紅樹植物和海草兩類,一般不包括鹽沼植物。
紅樹植物是熱帶和亞熱帶海灘上特有的木本植物。它們常常形成高矮不同的喬木或灌木叢林,形成紅樹林。風浪比較平靜、污泥淤積比較深厚且有潮水淹沒的淺海海灣和河口附近,最適宜紅樹植物的生長。
紅樹
紅樹植物長期生長在特殊生境中,在形態構造上有著一系列特徵:①有抵抗風浪和適應松軟且缺氧泥灘的特殊根系,如支柱根、板狀根、欖狀根、出水呼吸根和氣生根等;在皮層中有豐富的通氣組織,外圍有較厚的木栓層。②有胎萌現象。幼苗在母體果實中萌發,胚體伸長呈棒狀,成熟降落後漂浮於水面,有的扎入泥灘定居。③葉片角質層加厚,氣孔下陷,並局限於葉片下面部位;有貯水組織,葉脈尖端擴大成為貯水的管胞;柵欄組織細胞間有長形的石細胞或韌皮狀機械細胞,葉內幾無細胞間隙;上、下皮層外部有含單寧的細胞層,下表皮密生茸毛,上表層具鹽腺系統能泌鹽,以適應鹽生生境的生理乾旱。④樹皮富含單寧,高者可達20%~30%,以增強抗拒海水侵蝕的能力。
世界上屬於紅樹植物的科、屬、種數,迄今統計數據不完全一致。這是由於對紅樹林沼澤邊緣以及潮汐偶然到達的河流兩岸所生長的一些植物,是否歸屬紅樹植物有著不同的看法。根據美國C.J.道斯1981年的統計,全世界已知的紅樹植物共有18科23屬80種,分別隸屬於雙子葉植物綱和單子葉植物綱。最大分布中心在東南亞,種數達65種,美洲東、西兩岸和西非洲海岸的種數都很少,分別為11種、9種和9種。
紅樹植物是熱帶和亞熱帶海灘上特有的木本植物
中國目前已知的紅樹植物有16科19屬30種,分布於廣西、廣東、台灣和福建四省(區)。海南島種類較多,有15科28種,向北逐漸減少,福建只有6科7種,到福建福鼎則只有1種。福建以北,氣候條件不適於紅樹的生長。中國的紅樹植物中以紅樹科的木欖、紅樹、角果木和秋茄等屬為主。目前中國最高大的紅樹植物為紅樹科的海蓮和海桑科的海桑,高達15米;分布最南的為海南島三亞的紅樹;最北的為台灣淡水和福建福鼎的秋茄;分布最廣的是灌木桐花樹(又名蠟燭果)等。
海草是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域沿岸淺水中的單子葉植物,常在沿岸潮下帶淺水中形成海草場。它們具有重要的生態作用,其生物生產力在熱帶海洋中是最高的。
海草為適應生活環境,在形態構造上也有一些相應的特徵:①有發育良好的根狀莖(水平方向的莖),使各個個體在附著基上交織生長以鞏固植體,進而形成海草場。②葉片柔軟,呈帶狀或切面構造為圓柱狀,以便在海水流動時保持直立;葉片內部有規則排列的氣腔,以便於漂浮和進行氣體交換。③花著生於葉叢的基部,雄蕊(花葯)和雌蕊(花柱和柱頭)高出花瓣以上;花粉一般為念珠形且粘結成鏈狀,以借海水的流動受粉。
海草在世界上分布廣泛
海草屬於沼生目,現知12屬49種,隸屬於兩科:①眼子菜科,花粉粒呈伸長形。包括大葉藻屬、蝦形藻屬、異葉藻屬、二葯藻屬、海神草屬、針葉藻屬、全楔草屬、根枝草屬。②水鱉科,花粉粒呈圓球形。包括海菖蒲屬、海黽草屬、喜鹽草屬。
大葉海草
海草在世界上分布廣泛,有7屬產於熱帶,5屬見於溫帶;3/4的種類產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一些種類產於加勒比海和中美洲太平洋岸;歐洲大西洋沿岸僅1屬,地中海有2屬。中國沿海現知有8屬海草,其中海菖浦、海黽草、喜鹽草、海神草、二葯藻和針葉藻等6屬是暖水性的,產於廣東和廣西沿海;蝦形藻和大葉藻屬是溫水性的,主要分布在遼寧、河北和山東沿海,其中日本大葉藻南伸到中國福建和香港沿海。
海草類在某些沿岸海域形成廣大的海草場,由於這一帶腐殖質多,浮游生物也隨之增多,因此成為幼蝦稚魚優良的繁生場所,亦利於某些海鳥的棲息。北歐的大葉藻場曾經由於真菌病害大量死亡,從而影響了海鳥的生存,引起科學界的重視並組織力量搶救。大葉藻和蝦形藻等的乾草是良好的保溫材料和隔噪音材料,可用於建築業。
海底森林
海底森林就是世界稀有的樹種紅樹林,這種生長在海底的紅樹林高低參差不齊,最高的可達5米。它們落潮時從灘地露出,漲潮時被海水吞沒,只有高一些的,微露梢頭,隨波搖晃,各種各樣的鳥兒就在樹梢歇腳,白鷺、蒼鷺、黑尾鷗都是這里的常客。斑鳩還長年在較高的樹上築巢安家。海底森林的樹木共有5科6種。它們的根部特別發達,盤根錯節,繞來纏去,千姿百態,很有觀賞價值。在有680千米海岸線的福建漳州沿海,紅樹林資源異常豐富。漳州市雲霄縣漳江出海口就有千畝紅樹林。
紅樹林
紅樹林是生長在海水中的森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及河口潮間帶特有的森林植被。它們的根系十分發達,盤根錯節於灘塗之中。漲潮時,它們被海水淹沒,或者僅僅露出綠色的樹冠,彷彿在海面上撐起一片綠傘。潮水退去,則成一片鬱郁蔥蔥的森林。
紅樹林
紅樹林海岸主要分布於熱帶地區。南美洲東西海岸及西印度群島、非洲西海岸是西半球紅樹林生長的主要地帶。在東方,以印尼的蘇門答臘和馬來半島西海岸為中心分布區。沿孟加拉灣——印度——斯里蘭卡——阿拉伯半島至非洲東部沿海,都是紅樹林生長的地方。澳大利亞沿岸的紅樹林分布也較廣。印尼——菲律賓——中印半島至我國廣東、海南、台灣、福建沿海也都有分布。由於黑潮暖流的影響,紅樹林海岸一直分布至日本九洲。
紅樹林主要分布於熱帶地區
中國的紅樹林海岸以海南省發育最好,種類多,面積廣。紅樹植物有10餘種,有灌木也有喬木。因其樹皮及木材呈紅褐色,因而稱為紅樹、紅樹林。紅樹的葉子不是紅色,而是綠色。枝繁葉茂的紅樹林在海岸形成的是一道綠色屏障。紅樹林發育在潮灘上。這里很少有其他植物立足,唯有紅樹林抗風防浪,形成獨特的紅樹林海岸。
紅樹能從沼澤性鹽漬土中吸取水分及養料
紅樹具有高滲透壓的生理特徵。由於滲透壓高,紅樹能從沼澤性鹽漬土中吸取水分及養料,這是紅樹植物能在潮灘鹽土中紮根生長的重要條件。紅樹的根系分為支柱根、板狀根和呼吸根。一棵紅樹的支柱根有30餘條。這些支柱根像支撐物體最穩定的三腳架結構一樣,從不同方向支撐著主幹,使得紅樹經得起風吹浪打。這樣的紅樹林,對保護海岸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1960年發生在美國佛羅里達的特大風暴,沿岸被毀壞的紅樹有幾千棵,但是連根拔掉的很少。
紅樹植物的呼吸根,顧名思義,即起到呼吸作用。在沼澤化環境中,土壤中的空氣極為缺乏。紅樹植物為了適應這種缺氧環境,呼吸根極為發達。呼吸根有棒狀也有膝曲狀的。有的纖細,其直徑僅有0.5厘米,有的粗壯,直徑達10~20厘米。紅樹植物板狀根是由呼吸根發展而來。板狀根對紅樹植物的呼吸及支撐都有利。紅樹植物根系的特異功能,使得它在漲潮被水淹沒時也能生長。紅樹植物以如此復雜而又嚴密的結構與其生長的環境相適應。紅樹植物的種子成熟後在母樹上萌芽,幼苗成熟後,由於重力作用使幼苗離開母樹下落,插入泥土中,這種「胎生」現象在植物界是很少見的。更使人們驚奇的是,幼苗落入泥中,幾小時後就在淤泥中紮根生長。有時從母樹落下的幼苗平卧於土上,也能長出根,扎入土中。當幼苗落至水中時,它們隨海流飄泊。有時在海水中漂泊幾個月,甚至長達一年也未能找到它生長所需的土壤。然而,一旦遇到條件適宜的土壤就立即紮根生長。紅樹革質的葉子能反光,葉面的氣孔下陷,有絨毛,在高溫下能減少蒸發,因此具有耐旱的生態特徵。它葉片上的排鹽腺可排除海水中的鹽分。除了胎萌以外,紅樹植物還具有無性繁殖即萌櫱能力。在它們被砍伐後,很快在基莖上又萌發出新的植株。
繁茂的紅褐綠藻
在水質肥沃的海洋沿岸,退潮以後常見到一些葉片很大的植物覆蓋在岸邊的礁石上,它們連在一起就像一張張巨大的地毯;而漲潮以後,這些植物又伸展開來,懸浮在海水之中,隨波拂動,很像田野里茂密的青紗帳。這些植物就是海藻,它和隨波逐流的單細胞藻相反,是固定在海底生活的多細胞藻類,所以也叫做定生藻類。
褐藻
定生藻的種類很多,在生長茂密的地方往往呈現出五顏六色。有的像春風吹綠的江南,呈現一片翠綠;有的像金秋染就的霜葉,紅似二月之花;有的像玻璃海棠,呈現一片褐色。這綠色的就叫綠藻,它之所以呈綠色是因為其細胞里含有葉綠素A和葉綠素B;紅色的是紅藻,細胞里含有葉綠素A和葉綠素D;褐色的就叫褐藻,細胞里含有葉綠素A和葉綠素C,所呈現的顏色都是由兩種葉綠素相混後而形成的。
個體長得最大、結構最為復雜的定生藻要算褐藻了。漂如綵綢的海帶、形似馬尾的馬尾藻、長達50米的巨藻等都是褐藻。據記載,哥倫布當年在大西洋破浪航行時,忽見前方有一片風平浪靜的區域,以為到了大陸了,便欣喜若狂,趨近一看,原來是一片海藻,船員們膽戰心驚地奮戰了幾個晝夜才走出這片藻海。這就是馬尾藻,那個海區從此被命名為馬尾藻海。
拿起一棵海帶就會看到它的底部有一段像樹根一樣的部分,這段像根的部分叫做固著器。它的作用就像輪船的錨一樣,能將海藻體牢牢固定在海底的礁石上。海帶還有一條像植物莖一樣的主幹部分,它的兩側是寬大的葉片。主幹部分可以把葉片支撐起來,使它朝上浮起,有利於接受陽光,但它的強度還不足以將葉片托出水面。海帶的葉片很寬,有利於它接受更多的陽光。
大型褐藻
表面上看來,定生藻也像陸地上的植物一樣,有根有莖有葉,但實際上它們之間有著根本的不同。陸生植物,根扎在土壤之中,吸收水分和養料,經過莖部把養料運送到各個枝葉之上;而海藻還沒有形成這種特殊的管道用來輸送水和養料,可以說它的全身都是「嘴」,靠整個葉片從水裡吸收營養。樹木花草的葉子都有反正面,兩面的顏色和作用卻不大一樣,但海藻的葉片卻沒有反正面,整個藻體包括莖和固著器都可以進行光合作用。有些大型褐藻,為了使葉片向上伸展開來,以便更好地接受陽光,往往有很多氣囊長在葉片的兩側或莖上,氣囊里充滿了氮氣、氧氣和二氧化碳,其作用也像氣球一樣,使葉片比重減輕,永遠懸浮在藍色的海水之中,隨波漂盪。
褐藻的生活史有兩個階段,人們往往叫它世代交替。平時我們所見到的葉片稱為孢子體,因為它上面生長著無數被稱做孢子囊的小囊,小囊裡面裝滿生殖細胞,叫做孢子。到了生殖期,孢子囊破裂,大量帶著鞭毛能活動的游動孢子一涌而出,紛紛游向海底,慢慢長成小的配子體。這種配子體有雌有雄,雄配子體產生出能活動的精子,游到雌配子體產生的不能流動的卵子處,二者結合而成為合子,這合子就會慢慢發育成一株新的海藻。
褐藻有1500多種,絕大多數生活在海洋里,只有1%的種類生活於淡水中;紅藻有4100多種,有95%的種類生活在海洋里,如紫菜、紅皮藻等;也許是急於向陸上發展的緣故,6000~7000種綠藻中只有15%的成員還留戀著大海,如滸苔、礁膜、石蒓等,其餘都跑到淡水裡去了,難怪它成為陸生植物的祖先。我國海域有紅藻463種、褐藻165種、綠藻207種,共835種,佔世界總數的1/8。紅藻要求的光照強度不是很高,所以它能棲身於水深250米的地方,褐藻在50米以下就不見蹤影了,所以在大型褐藻遮擋的陰影里,常會發現有紅藻。紅藻在熱帶海域分布最廣,由於它能分泌碳酸鈣,所以對珊瑚礁的形成有著重要作用。
海帶
不少海藻是美味食品,在我國有著數千年的食用歷史。人們都知道常吃海帶就不會得粗脖子病(即甲狀腺腫大),因為它含有豐富的碘(其含碘量比海水的含量高10萬倍)。除碘外,海藻中還含有很多其他營養成分,既可供食用又是重要工業原料,用途相當廣泛,所以,我國沿海開展了大規模的海藻人工養殖,目前我國養殖海帶的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海藻中還含有大量的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對美國實行鉀鹽禁運,迫使美國科學家從巨藻中提取氯化鉀,用以生產肥料和火葯。在大戰期間僅加利福尼亞一個州就從海里收獲巨藻150萬噸。現在人們還從海藻中提取藻朊,用來製造醫葯品、黏合劑、穩定劑、乳化劑、化妝品、補牙劑、肥皂等。
這些種類繁多的大型藻類,既是海洋里有機物的生產者、食物鏈的基礎,也是重要的海洋資源。
馬尾藻海
馬尾藻海又稱薩加索(葡語葡萄果的意思)海,是大西洋中一個沒有岸的海,大致在北緯20~35度、西經35~70度之間,覆蓋大約500~600萬平方千米的水域。馬尾藻海圍繞著百慕大群島,與大陸毫無瓜葛,所以它名雖為「海」,但實際上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海,只能說是大西洋中一個特殊的水域。
馬尾藻海
馬尾藻海是一個「洋中之海」,它的西邊與北美大陸隔著寬闊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廣闊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海岸的海,因此也沒有明確的海岸劃分界線。
馬尾藻海上大量漂浮的植物馬尾藻屬於褐藻門、馬尾藻科,是最大型的藻類,是唯一能在開闊水域上自主生長的藻類。這種植物並不生長在海岸岩石及附近地區,而是以大「木筏」的形式漂浮在大洋中,直接在海水中攝取養分,並通過分裂成片、再繼續以獨立生長的方式蔓延開來。據調查,這一海域中共有8種馬尾藻,其中有2種數量占絕對優勢。以馬尾藻為主,以及幾十種以海藻為宿主的水生生物又形成了獨特的馬尾藻生物群落。馬尾藻海的海水鹽度和溫度比較高,原因是遠離大陸而且多處於副熱帶高氣壓帶之下,少雨而蒸發強;水溫偏高則是因為暖海流的影響,著名的灣流經馬尾藻海北部向東推進,北赤道暖流則經馬尾藻海南部向西部流去;上述海流的運動又使得馬尾藻海水流緩慢地做順時針方向轉動。
碧海藍天——最清澈的海
馬尾藻海最明顯的特徵是透明度高,它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清澈的海。馬尾藻海遠離江河河口,浮游生物很少,海水碧青湛藍,透明度深達66.5米,個別海區可達72米。一般來說,熱帶海域的海水透明度較高,達50米,而馬尾藻海的透明度達66米,世界上再也沒有一處海洋有如此之高的透明度。所謂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徑為30厘米的白色圓板,在陽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至看不見的深度。
馬尾藻海上的漂浮植物——馬尾藻
馬尾藻海在某些海區,透明度達到72米。每當晴天,把照相底片放在1000餘米的深處,底片仍能感光。這是所有其他海區望塵莫及的。馬尾藻還是一個十分奇特的海區,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北緯23~35度,西經40~75度)正是大西洋副熱帶高壓中心,沿著高壓中心的邊緣經行的順時針大洋環流形成了它的「海岸」,西、北緯墨西哥灣暖流,東為加那利寒流,南為北赤道暖流,中間圍成了一個面積達645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為4500米以上的海區。
漁類
馬尾藻海中生活著許多獨特的魚類,如飛魚、旗魚、馬林魚、馬尾藻魚等。它們大多以海藻為宿主,善於偽裝、變色,打扮得同海藻相似。最奇特的要算馬尾藻魚了。它的色澤同馬尾藻一樣,眼睛也能變色,遇到「敵人」,能吞下大量海水,把身軀鼓得大大的,使「敵人」不敢輕易碰它。
海航迷霧
1492年,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經過這片海域時,船隊發現前方視野中出現大片生機勃勃的綠色,他們驚喜地認為陸地近在咫尺了,可是當船隊駛近時,才發現「綠色」原來是水中茂密生長的馬尾藻。1492年8月3日早晨,哥倫布率領的一支船隊,就在那裡被馬尾藻包圍了。他們在馬尾藻海上航行了整整三個星期,才擺脫危險。
馬尾藻海被譽為「海洋的墳地」
自古以來,誤入這片「綠色海洋」的船隻幾乎無一能「完璧歸趙」,在帆船時代,不知有多少船隻,因為誤入這片奇特的海域而被馬尾藻死死纏住,船上的人因淡水和食品用盡而無一生還,於是人們把這片海域稱為「海洋的墳地。」
馬尾藻海鹽分偏高、海水溫暖、浮游生物眾多
在航海家們眼中,馬尾藻海是海上荒漠和船隻墳墓。在這片空曠而死寂的海域,幾乎捕撈不到任何可以食用的魚類,海龜和偶爾出現的鯨魚似乎是唯一的生命,此外就是那些單細胞的水藻。在眾口流傳的故事中,馬尾藻海被形容為一個巨大的陷阱,經過的船隻會被帶有魔力的海藻捕獲,陷在海藻群中不得而出,最終只剩下水手的累累白骨和船隻的殘骸。而百慕大三角作為這一海域上最著名的神秘地帶,則將這些傳說的恐怖神奇推向了極致。
在海洋學家和氣象學家的共同努力下,馬尾藻海「詭異的寧靜」和船隻莫名被困的原因被找出來了。原來,這塊面積達300萬平方千米的橢圓形海域正處於4個大洋流的包圍中心。在西面的灣流、北面的北大西洋暖流、東面的迦納利寒流和南面的北赤道暖流相互作用的結果下,馬尾藻海以順時針方向緩慢流動,這就是這里異乎尋常「平靜」的原因。正是這種原因,才會使古老的依賴風和洋流助動的船隻在這片海域踟躕不前。由此,馬尾藻海鹽分偏高、海水溫暖、浮游生物眾多的問題,也都紛紛迎刃而解。雖然馬尾藻海中的海藻被證實了並非是阻擋船隻前進並吞噬海員的魔藻,但籠罩在它頭上的神秘光暈卻並未因此而消失。
無岸之海
世界上的海大多是大洋的邊緣部分,都與大陸或其他陸地毗連。然而,北大西洋中部的馬尾藻海卻是一個「洋中之海」,它的西邊與北美大陸隔著寬闊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廣闊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海岸的海,因此也沒有明確的海岸劃分界線。
馬尾藻海的海面上布滿了綠色的無根水草——馬尾藻,彷彿一派草原風光。在海風和洋流的帶動下,漂浮著的馬尾藻猶如一條巨大的橄欖色地毯,一直向遠處伸展。除此之外,這里還是一個終年無風區。在蒸汽機發明以前,船隻只得憑風而行。那個時候,如果有船隻貿然闖入這片海區,就會因缺乏航行動力而被活活困死。所以自古以來,馬尾藻海被看做是一個可怕的「魔海」。
蔚為壯觀的海上草原
在大西洋上航行了多日的哥倫布探險隊,1492年9月16日這天,忽然望見前面有一片大「草原」。要尋找的陸地就在眼前了,哥倫布欣喜地命令船隊加速前航。然而,駛近「
⑹ 海水水族箱常見海藻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我們飼養的海藻到底屬於那一類。無容置疑,最大的一類是蕨藻。包括了:羽毛、大葡萄、小葡萄、珍珠、小珍珠、鹿角(六合藻)、扁葉蕨藻和所有具有類似它們特徵的品種。換句話說,這些藻類是能買到的水族箱飼養品種中最為廉價的,北京的價格大概40—60一大團。然後是海膜,屬於這一科的我只知道火焰藻,它大概有3或4個品種。然後是乳節藻科,包括了千層藻和羅漢藻。還有珊瑚科,如:紅葡萄和雪花藻等等。當然,觀摩台灣的一些生態缸圖片,裡面還可能有石薄、海墨絲等等。這些大概都是台灣朋友們利用業余時間在還變自己採集的。北京不沿海,我無幸與這些藻類相識。
那麼,我們就先談蕨藻吧!蕨藻為什麼叫蕨藻呢?大概是由於它們具有蕨類植物的外觀特徵,但其卻完全是藻類的一套生理特徵。不知這樣說是否准確。比如說金線蕨,它是一種常見的蕨類植物,常被由於盆栽花卉和盆景的點綴。大多數觀賞魚市場都和花卉市場相鄰,去那裡看看就知道什麼是蕨類了。它們大多具有攀爬繁衍的莖,用於光合作用的葉和只能用於固定自身而不能吸收任何營養的根。據說恐龍時代這些植物特別的興旺,還有一個特徵就是:隨便剪下一部分莖植於它處,只要環境適應不久便可以長成新體。好了,蕨類就說到這里。再來說藻,從被稱為「綠水」的單細胞藻類到長達上百米的舉藻,都是藻類,很難說清具體定義。好象初中的生物課本里學過,不過我忘卻了,我給它們下的定義是分裂繁殖。
蕨藻一般都長著蕨類植物一樣的莖,可以隨處伸延,伸到哪裡就會在那裡同時於受光面和背光面長出所謂的「葉片」和假根。舉例來說,羽毛藻具有像羽毛樣的假葉,假葉從莖中長出來,而把羽毛藻固定在石頭或底沙上面的就是假根。它們的作用是:假莖是用來伸延生長的,因此蕨藻可以越長越多;假根幫助固定它們的枝體,只有這一個作用,假莖越粗假葉越大的蕨藻,其假根也越繁盛。顯而易見,那是為了更好地固定,因為大海里的潮汐實在太劇烈了。實際上,這些外表根本只是一幅皮囊包裹著大量的藻細胞。什麼樣的藻就是什麼樣的皮囊,如:羽毛藻具有羽毛一樣的皮囊,而葡萄藻擁有葡萄珠一樣的皮囊。當這些皮囊破裂時,藻細胞就會涌流出來。如果環境適合,這些藻細胞會從新附著在岩石上分裂繁殖起來。當環境過於不適的時候,藻細胞會被自由地釋放出來,隨水漂流,去尋找新的適合生長的地方,也就形成了「白化」現象。但如果是在水族箱中,這些藻細胞很快回被過濾系統阻隔到水族箱以外,因此無法再進行生長了。
在水族箱里可以飼養的蕨藻有:羽毛藻(闊葉蕨藻)、葡萄藻(球葉蕨藻)、鹿角藻(鱗葉蕨藻)和珍珠藻等幾種。蕨藻類是適宜性最強的藻類品種之一,你可以用任何強度的光線來飼養它們。不過要注意光照和水中營養的平衡。如果你買回的蕨藻相當旺盛,葉子很大而且深綠,那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很快它們就會由於不能適應水族箱中的環境而死亡。這些深綠色的茁壯葉子說明它們來自營養豐富且光照充足的大海中,那裡充滿了大量的腐制物,而且水質可能非常的渾濁。在任何的水族箱中都不可能營造出那樣的情景來,這就好象購買了種植在淤泥里靠塑料溫室批量生產的,具有水上葉的皇冠草(淡水水草)一樣,雖然看上去它很茁壯,但在魚缸的沙子里種幾天就會爛掉。而有些葉子嫩綠且不是很肥厚的蕨藻,往往到是水族箱的燈光培養出來的,或已經在水族箱中生活了很久。實際上,只要你的蕨藻在水族箱中飼養的時間夠長,它們都會長成嫩綠的樣子,不管你用什麼燈什麼肥料。而且如果你使用低光源或是在低光的地方飼養蕨藻,那水族箱中魚類的排泄物所產生的氮肥完全足以讓它們生長的很好,只不過盛裝速度非常的緩慢。假若你覺得長的太慢不好,想讓它們更多的接觸光源,那麼一定要在水族箱中添加液體肥料,幾乎所有的淡水液肥都可以用於海水。但在購買時,應該挑選越便宜的越好。因為貴且品質好的液肥,往往為了促進水草的生長在其中添加了抗藻元素,這種東西可以抑制任何藻類的生長,包括蕨藻。我的實驗是:一開始使用「德彩」的液肥,海藻沒有什麼變化。後來改用「愛族」海藻的生長情況有所改進。最後我鎖定了8元一瓶的潤寶,因為它實在太好用了,羽毛藻生長的非常旺盛。如果你給海藻提供的高光光源,而不施加任何液肥。那就好比給一個人吃山珍海味而不給他水喝,很快就會乾渴而死。如果你既不給他水喝也不給東西吃,可能他還能多活幾天一樣。海藻隨著前幾日的飛快生長之後,便要「白化」,因為它認為這里的營養已經被吸收干凈,必須釋放出藻細胞讓他們另尋出路了。
還有,越粗壯的海藻對營養的要求也就越高。如大葡萄藻,莖也粗,葉子也大,必須有充足的營養來源如果沒有很快就會「白化」。如果把這樣的葡萄藻放在低光的地方,雖然他們不會馬上「白化」,但是由於這樣的光照不能滿足他們粗壯莖葉的生長需要,一段時間後葡萄藻會大量枯萎死亡,只流下小部分越長越細的存活下來。由此,飼養葡萄藻和羽毛藻,必須用強光和高營養的水質。小葉片的鹿角和珍珠則不必擔憂它們對光照的需求,因為它們大多非常的扦細,即使在光線很暗淡和營養很不充沛的地方仍然可以生活的很好。只不過永遠也不會變粗。8c
當你真的飼養了很多蕨藻後,必須注意修剪,因為單一植株過大,也會造成「白化」,而那往往是不可忽視的,因為舉藻在岩石上爬來爬去的生長,看上去茂密的一大團,實際上可能只是一大棵的過多分叉。一旦「白化」全軍覆沒。對折空的蕨藻皮囊和光禿的岩石哭去吧!解決的辦法是當蕨藻的莖上出現新的分支,並且新分支生長良好就把它從原來的莖上剪斷形成新的一棵,再分支再剪斷。這樣茂密的疑團海藻是由許多的小棵組成,即使管理不當,其中有一兩株「白化」也不會造成滿盤皆輸。一定要記住呦!2
下面說說紅藻。植物生長需要三大肥料的支撐,即:氮、磷、鉀。氮肥生長葉片和植物組織,是最重要的肥料。常說的NO3(硝酸鹽),雖然沒有人叫它三氧化氮,但它就是一種重要的氮肥來源。磷肥呢?它是植物用來生長顏色的,如被子植物在開花期就需要磷肥的射入,死去的動物在分解過程中都會有磷的產生,比如說墳地里的「鬼火」。鉀肥,是植物用來生長桔梗的,這似乎在沉水性植物里用不到,不過海水裡本身就含有大量的離子鉀,還記得人工海鹽的公式嗎?一鈉、二鉀、三鎂、四鈣,四大元素排在第二位的就是鉀。那麼,在紅藻的生長過程中磷肥有著重要的作用。很多魚友都遇到過磷酸鹽超標時魚缸里到處是惱人的紅藻,刷掉很快就會長出來。如果你飼養一株火焰藻,惱人的紅藻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因為火焰藻同樣也是紅藻,只不過它更高級了些,屬於海膜。千層藻和紅葡萄藻也屬於紅藻,分別隸屬於松節藻科和珊瑚藻科,但生理機能基本相同。它們不會像蕨藻那樣藻化反之,而是斷片反之。因此,永遠也不會出現「白化」現象。不過取而代之的是斷片。當它們感到生長不適的時候,就會自行短開,形成很多的小斷片。在自然界里這些斷片隨海量漂泊,當漂泊到適合的地方就會在那裡安家落戶。但在水族箱里,它們永遠也不會漂泊到理想的港灣。因此,簡單的說紅藻最好用強光飼養,肥料上補充液肥和鐵飛。幾乎所有的紅色植物都需要鐵的射入,這大概和鐵銹是紅色的有關,不知我理解的是否正確,鐵費的具體用途我也說不上來。3]3
還有,如果你想飼養好紅藻,最好配合飼養蕨藻。這樣紅藻可以抑制水族箱中抵擋紅藻對蕨藻葉片的包裹侵襲。而綠色的蕨藻同樣可以抑制水族箱中非常愛覆蓋火焰和千層的褐藻和綠絲藻。由於蕨藻和紅藻所需要的主要營養鹽不同,在一起飼養的時候可以達到互補互惠,使水族箱更加美麗。`
⑺ 《海底世界》文章分析
哈嘍,艾瑞波地~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以學習知識點為目的,思維導圖文章分析之《海底世界》。
。
。
海底世界
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
海面上波濤澎湃的時候,海底依然很寧靜。最大的風浪,也只能影響到海面以下幾十米。最強烈的陽光也射不到海底,水越深光線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卻有許多光點像閃爍的星星,那是有發光器官的深水魚在游動。
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還有的好像在打鼾。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
海里的動物大約有三萬種。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海參靠肌肉伸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每小時能游幾十千米,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速度比普通的火車還快。烏賊和章魚能突然向前方噴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後退。還有些貝類自己不動,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海底有高山,有峽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的色彩多種多樣,有褐色的,有紫色的,還有紅色的。最小的單細胞海藻,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長達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生物。
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煤、鐵、石油和天然氣,還有陸地上儲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屬。
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
第一步,通讀全文。
這是一篇說明文,整篇文章是圍繞海底世界說明的,那麼中心主題就是文章的題目海底世界。同樣思維導圖的中心圖要與海底世界相關,那麼你的腦海中浮現了怎樣的海底世界呢?我的海底世界是這樣的。
(你們在空白橫放的A4紙上用鉛筆在紙的中間畫上自己的海底世界,同時在圖片旁邊寫上題目哦~)
第二步,分析文章。
既然是以學習知識點為目的,第1、2段是引出海底世界的美秒,最後一段是總結句,所以根據目的,這三段的內容是可以不用分析的。
那麼這篇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海底世界的呢?可以發現是從海底的聲音、動物活動、景色和化學物品這四個方面說明的。那麼確定了思維導圖的四個主幹,如下:
(在中心圖的四個斜角方向畫上「牛角般」的主幹,寫上關鍵詞即四個部分的內容。鉛筆畫)
第三步,分析每個部分的內容。
對應部分的內容都描寫了什麼呢?找到對應的關鍵詞(紅色部分)、分析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繪制分內容。
1、先來看看「聲音」部分。
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還有的好像在打鼾。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出警報。
關鍵詞找到了,要分析它們,相同類別的關鍵詞需要歸納出一個概括性的關鍵詞。那麼這些關鍵詞可以分為歸為三類:像動物、不一樣、危險。思維導圖呈現如下:
2、第二部分「動物活動」。
海里的動物大約有三萬種。它們各有各的活動方法。海參靠肌肉伸縮爬行,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每小時能游幾十千米,攻擊其他動物的時候,速度比普通的火車還快。烏賊和章魚能突然向前方噴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後退。還有些貝類自己不動,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找到關鍵詞,分析詞語。思維導圖呈現如下:
3、第三部分,海底的景色。
海底有高山,有峽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的色彩多種多樣,有褐色的,有紫色的,還有紅色的。最小的單細胞海藻,要用顯微鏡才能看清楚。最大的海藻長達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生物。
4、第四部分,海底的化學物品。
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煤、鐵、石油和天然氣,還有陸地上儲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屬。
最後這篇文章的思路就畫出來啦~
第四步,添上顏色。
顏色要以鮮艷為主,紅黃藍橙綠紫,冷暖相間交替使用。同時關鍵詞要麼是黑色,要麼是與主幹分支顏色一致的顏色。
第五步,添上小插圖。
小插圖可不是隨便畫的呦~要與關鍵詞相關並且畫在它的旁邊,或者代替關鍵詞。最後寫上姓名、日期。就完成啦~~看看成果吧!
是不是很漂亮,同時理解上是不是清晰了許多!這就是思維導圖的魅力啦~好玩又好理解!
當然了,每個人的理解程度不一樣,內容上也會有差異,所以以上導圖僅供參考!大家根據我引導的步驟,開動大腦拿起筆來,畫出自己專屬的「思維導圖之海底世界」吧!
⑻ 海帶和海藻有什麼區別
海藻多指飄浮於海面上的藻類植物,它包括多種植物。
⑼ 最小的海藻叫什麼
海洋浮游植物藻
⑽ 世界上最小植物
美麗的大自然中,鬱郁蔥蔥的樹木,千姿百態的花卉等裝點著人類的的生活,創造了一個多姿多彩的環境。我收集整理了世界上最小植物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世界上最小植物:
世界上最小的植物是一種學名叫無根萍的飄浮水萍,它的長度為0,6毫米.寬度為0.33毫米,重量為0.00015克,其果實象微型無花果,重僅0.00007克。最小的“植物”也有可能是一種單細胞海藻,屬單細胞生物。
世界上最小的植物是一種學名叫無根萍的飄浮水萍,它的長度為0,6毫米.寬度為0.33毫米,重量為0.00015克,其果實象微型無花果,重僅0.00007克。最小的“植物”也有可能是一種單細胞海藻,屬單細胞生物。
無根萍體積太小,在野外總是很難吸引人們的目光,再加上我們的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的污染,我們想要找到無根萍更是難上加難了!有機會不妨到南部的菱角田、蓮花田等有浮萍生長的池沼、水田等沒有魚害的平靜水域去試試運氣。無根萍以前家裡消防池塘還有見過,現在池塘早已被填平,蓋了高樓,估計再也見不到這 種植 物了。
世界上最小植物拓展閱讀:
世界上最高的樹
杏仁桉樹大多生長在澳大利亞的草原上,它們看起來就像高聳入雲的巨樹。也許這個場景大家在魔幻劇中經常會見到。他們一般高100米以上,最高的經測量盡然達到156米。比美洲最高的巨杉——雪曼將軍樹還高14米,相當於50層樓的高度,難怪人們把它稱為“樹木世界裡的最高塔”。試想下大家身處這樣的環境中,又會有怎樣的震撼了。
杏仁桉樹雖然高度最高,但樹干直徑並不是很 粗,整個樹身以樹干基部最粗,基部周圍長達30 米,樹干 筆直,向上則明顯變細,枝和葉密集生在 樹的頂端。桉樹葉子生得很奇怪,一般的葉是表面 朝天,而它 是側面朝天,像掛在樹枝上一樣,與陽 光的投射方向平行。這種古怪的長相是為了適應氣候乾燥、陽光 強烈的環境, 減少陽光直射,防止水分過分蒸發。
杏仁桉樹是一種速生樹種。在義大利的一所公園中, 曾播種1粒桉樹種子,僅僅過了 7年, 就長成了一株 高19 米、粗1.5米的大樹。 它還有葯用價值, 葉子含有桉葉油, 桉葉油有止咳作用。 它的木材在造船 工 業上價值也極高。杏仁桉樹木質細膩.可製作各種 工藝品和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