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王國的面膜是什麼
Ⅰ 玩螞蟻日記
玩螞蟻日記1
因為我外婆腰疼住院了,所以我每天都要去醫院!
昨天,我一直都在醫院里,難受死了,所以今天就不在了。晚上,去醫院吃晚飯的時候,外婆理療還沒有做好,我和媽媽就先去大姨那兒玩會兒,一進門,我發現桌子上有兩個小罐螞蟻,一些管子,便問陳思姐姐:「這是螞蟻城堡嗎?」「是呀!我們一起玩吧!」「好呀!」
首先我們用剪刀把管子剪成四五段,把管頭塞進圓口裡,把四個拐彎口都連接起來,這樣一個道路就形成了;接著,把螞蟻城堡拿出來,外邊有四個圓口,把其中一個打開,將螞蟻倒進去,可那群頑固的螞蟻就是往上爬不往下爬,但它們還是被我媽和大姨治服了。這樣就好了。有人會問:「如果吃東西怎麼辦?」我告訴你,那裡有藍色的液體,那就是食物,所以不管多長時間不喂它們都沒事兒!
好想看它們挖洞啊!可那是別人的!
玩螞蟻日記2
今天上午,我和媽媽還有姐姐去銀泰城的螞蟻王國玩,玩了咪咪敲、娃娃機、打東西、黃金礦工。
咪咪敲就是敲中間和兩邊的鼓,我和姐姐玩了好幾局都挑戰成功了。娃娃機就是用操縱桿來控制爪子來抓娃娃,我和姐姐抓了好幾次都沒抓到。然後我們就去吃飯了,都吃了大薯條、鱈魚排、烏冬面、麵包。吃完了以後我們再去螞蟻王國玩,媽媽去敷面膜。可是我們再到螞蟻王國的時候媽媽還沒有把卡給我們,於是我們再下去找媽媽。可是到店的時候媽媽已經開始敷面膜了,於是我們就在外面等著。我都等的不耐煩了,就讓姐姐給媽媽打電話。媽媽說:「工作人員把卡送過去。」姐姐說:「好的。」於是我們接著螞蟻王國玩了打東西和黃金礦工,打東西就是看到什麼就打什麼我和姐姐完了兩局都挑戰成功了。黃金礦工就是操縱桿上下搖我玩了一局,挑戰失敗了。
玩螞蟻日記3
今天,老媽送我一個我早已想要的東西——螞蟻家園。一開始,我還以為螞蟻家園裡面的螞蟻都是假螞蟻呢,但又一看,是真的,好瘮人呀!然後,我又把一個盒子拿出來,一看,底下有藍色的東西,這是干什麼的?難道就是養螞蟻玩的'?還不如自己捉呢!我看了說明書才知道,這是讓觀察螞蟻是怎麼挖洞的,嘿嘿,這個好玩!
然後,我又把說明書看了一點,那頂上說:「這個藍色的膠就是他們的食物,必須在15——18度以內,它才會開工,另外,它得等24——48小時才能開工。我又把說明書和盒子上面螞蟻挖的洞的圖片全部看了一遍,我再把放大鏡拿出來,拿出來以後,突然發現一隻小螞蟻叼著哥哥灑下的一個米粒走,我再用放大鏡觀察螞蟻,看見了它的嘴和復眼。正在玩的時候,突然要吃飯了,我只好去吃飯。吃完飯,幾乎都是我哥玩的螞蟻,我只顧看電視。
現在有兩只螞蟻正在打架哩!
Ⅱ 諸葛亮對魯肅說,讓魯肅借給他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上三十名軍士,(改為直述句)
諸葛亮對魯肅說,讓魯肅借給他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改為直述句)
答案:諸葛亮對魯肅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
Ⅲ 神秘的螞蟻王國的內容是什麼
螞蟻在8000萬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的社會,而我們人類僅有5000年的文明史。
人類的許多大城市都有不少都市問題,可是小小的螞蟻卻能建立起組織完好的復雜「城市」。有許多「螞蟻城」往往由5000萬個成員組成,而人口較為密集的城市也不過才1000多萬人。另外,螞蟻女王(雌性蟻)隨時都曉得食物的儲存情況。如果食物豐富,她們就多生育,一旦發現食物缺少,就停止產卵。雌性螞蟻還能夠根據「護城衛士」(雄蟻)、築巢和建立新群體所需的螞蟻數量來調節其「人口」結構。
「螞蟻王國」的螞蟻們都是彼此平等的,就連螞蟻女王也僅僅是起「生兒育女」的作用。可以說,螞蟻國王是一個永遠協調一致的「共和國」。在這個群體中,每一隻螞蟻的功能就是設法「說服」其他螞蟻。例如,當一隻螞蟻找到一個食物源時,它就建議「遷都」並勸其他螞蟻一齊行動。
「螞蟻王國」還有一個奧秘,那就是它們擁有高效的通信手段,並以此自由地傳遞信息。在螞蟻的頭上長有兩根「天線」,每根「天線」由11個節組成,可以同時發出11種不同波長的信號,螞蟻們靠「天線」的相互摩擦,在數秒鍾之內發出信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螞蟻的「舍己為人」的精神。螞蟻都是「利他主義」者,只要是集體利益的需要,它們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螞蟻對同類極其友善,且習慣把食物送給飢餓的夥伴吃。每一隻螞蟻體內都有一附屬胃,當它的同伴需要時,它可以把附屬胃中儲藏的食物獻給對方。
人們很早就觀察到螞蟻是以留在路上的化學物質氣味認路的,幾百米以外也能歸巢。有的螞蟻,雖然不會在爬過的路面上留下什麼特殊的氣味,但它們對於往返道路上的天然氣味很熟悉,所以也不會迷路。最近研究證實:螞蟻的視覺更極為靈敏。它們能辨別各種顏色,能辨別和記憶物象及天象等。例如沿路的石頭、灌木和樹叢等。白天以太陽辨向,黑夜能以天邊極光或月光為指針。超過人眼視覺的70倍,對每秒75次的閃光不會眼花繚亂。年老的要比年輕的螞蟻辨向經驗豐富得多。大頭螞蟻比小頭螞蟻視覺好得多。因為螞蟻眼睛是由許多個單眼組成的小復眼,眼面積與頭面積成正比。
澳大利亞有一種木蟻,是有名的「建築師」。在營造巢穴時,它們內部分工明確,干起活來有條不紊。「搬運工」專管運輸「建築構件」——樹葉,「泥瓦匠」則主司「構件」的拼接和堆砌。「搬運工」勞動時,先由領頭的一隻螞蟻咬住葉片的邊緣,然後第二隻螞蟻摟住第一隻螞蟻的「腰」。如此這般一隻緊接一隻,好似一支拔河隊。「建築構件」便被一片片地源源運至「施工現場」。在「搬運工」大乾的同時,「泥瓦匠」們也在忙碌著。它們用自製「水泥」(一種螞蟻自身分泌的細絲線)來加固「構件」,兩片樹葉間的空隙幾分鍾就被密密的絲網緊緊地聯接上了。「房屋」建成後,造型甚美,體積足有半個足球大小。
在非洲有一種會縫紉的螞蟻,它們把樹葉縫製成精巧的蟻窩。做窩時,兩只螞蟻挑選一張完整的葉片,用嘴在兩邊啃出整齊的孔眼後,把葉邊彎折過來。這時,一隻螞蟻藏在葉內,另一隻則留在葉外,共同縫制新窩。螞蟻的縫紉方法非常巧妙:它們捕捉一種會吐絲的小蟲,用它吐出的絲做線,小蟲作引線的針。葉外的螞蟻把小蟲放在葉片的孔眼上讓它自己鑽進去,而留在葉內的螞蟻在絲拉緊後,又把小蟲放在另一針孔上讓它鑽出來,就這樣,反復地「穿針引線」,把葉片縫成窩,而且針腳十分整齊。
南美洲有一種以務農為主的「農作蟻」。它們在樹洞里填土造田,然後種上各類作物。收獲季節一至,全體螞蟻傾巢出動,全力搶收。
在美國南部和墨西哥,還居住著一種蜜蟻,專以吮吸甜柞樹等的樹汁為生。除滿足每日正常生活需要之外,精明的蜜蟻把多餘的甜汁釀製成蜜,小心翼翼地貯存在「活蜜桶」里。
這些「活蜜桶」是一些享有特殊待遇的螞蟻,除貯蜜之外,不再參與其他任何勞動。待到蟻群斷糧季節,「活蜜桶」便「開倉放糧」,接濟同胞。
非洲有一種赤蟻,竟會賞善罰惡!一旦某個赤蟻幹了壞事,同伴就會群起而攻之,立刻判處「死刑」活活地把它吃掉;而那些做好事的赤蟻,則會處處受到同伴們的尊重和愛護。
螞蟻內部還流行著一種有趣的殯葬習俗:一隻螞蟻死後,「送葬人」便把它抬到距蟻窩不遠的墓地,挖出一個深2—2.5厘米的墓穴,將死者埋入。
四川省潼南縣龍形鄉十村三組桑樹灣內,從1978年開始,發生了一場持續近10年的螞蟻大戰。每年春天,成千上萬的螞蟻有組織有紀律地拉開100多米的戰線搏鬥。在這起大螞蟻與小螞蟻進行的戰爭中,每年有大批螞蟻陣亡。雙方都因傷亡過重,兵力一年比一年減少。這種持續數年的螞蟻大戰,當然是比較罕見的。但是,規模較小的蟻戰,卻是不難見到的。為什麼螞蟻要打仗呢?多數昆蟲學家們認為,這是一種化學強制反應。不同窩的螞蟻,身上都有一種特殊的「窩味」。這種「窩味」是由窩的建築材料、儲藏的食物和本身分泌物的不同造成的。每一隻螞蟻都有辨別「窩味」的本領。一旦發現異窩的成員,就會咬殺起來,慢慢形成大戰。把正在爭斗的螞蟻放在水中,洗掉它們身上的「窩味」,雙方就會盡棄前嫌,安然無事地各自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