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化合物怎麼分離
Ⅰ 海洋植物如海帶、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離子的形式存在.實驗室里從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圖
(1)灼燒海帶需要的儀器有:酒精燈、三腳架、泥三角及坩堝,故選cdef;
(2)分離難溶性固體和溶液採用過濾方法,從碘水中分離出碘採用分液方法,所以①的操作名稱是過濾,③的操作名稱是分液,故答案為:過濾;分液;
(3)A.酒精和水互溶,所以不能作萃取劑,故錯誤;
B.四氯化碳、苯符合萃取劑條件,所以能作萃取劑,故B正確;
C.汽油和碘反應,乙酸和水互溶,所以汽油、乙酸不能作萃取劑,故錯誤;
D.汽油和碘反應、甘油和水互溶,所以汽油、甘油不能作萃取劑,故錯誤;
故選B;
(4)③的操作是萃取,需要分液漏斗和燒杯,故答案為:分液漏斗和燒杯;
(5)四氯化碳的密度大於水且和水不互溶,四氯化碳能萃取碘,所以有機層在下方、水在上方,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色;如果分液漏鬥上口活塞小孔未與空氣相通,則液體不會流出,
故答案為:紫;分液漏鬥上口活塞小孔未與空氣相通;
(6)溫度計測量餾分溫度,所以溫度計水銀球應該位於蒸餾燒瓶支管口處;冷凝管中的水遵循「下進上出」原則,否則易炸裂冷凝管;加熱燒瓶需要墊石棉網,否則,燒瓶受熱不均勻,
故答案為:溫度計水銀球位置;冷凝管中水流方向;未加石棉網;
(7)水浴加熱時燒瓶受熱均勻,且溫度不至於過高而使碘轉化為氣態,
故答案為:水浴加熱時燒瓶受熱均勻,且溫度不至於過高.
Ⅱ 海洋植物如海帶、海藻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離子的形式存在.實驗室里從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圖
(1)①分離難溶性固體和溶液採用過濾的方法,海藻灰難溶於水,碘離子易屬於水,所以該操作為過濾,故答案為:過濾;
②碘在有機溶劑中的溶解度大於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所以可以採用萃取的方法萃取出碘水中的碘,然後採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故答案為:萃取;分液;
(2)碘易溶於四氯化碳和苯,且四氯化碳和苯都符合萃取劑選取標准,所以可以用四氯化碳或苯作萃取劑,如果選四氯化碳作萃取劑,四氯化碳密度大於水,所以有機層在下方,且溶液呈紫紅色,如果選苯作萃取劑,苯密度小於水,在水的上方,且溶液呈紫紅色,故答案為:CCl4(或C6H6);下(或上);紫紅;
(3)A是蒸餾燒瓶、B是冷凝管,故答案為:蒸餾燒瓶;冷凝管;
(4)溫度計測量餾分溫度,所以溫度計水銀球應該位於蒸餾燒瓶支管口處,冷凝管中上口為出水口、下口為進水口,否則易炸裂冷凝管,導致產生安全事故,故答案為:溫度計水銀球位置在液面下方;冷凝管進出水方向上進下出.
Ⅲ 海藻中富含碘元素.某小組同學在實驗室里用灼燒海藻的灰分提取碘,流程如圖.(1)寫出操作名稱:操作①_
流程分析可知,灰分加水溶解浸泡後過濾的含I-的溶液,加入氯氣氧化得到碘水,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後分液、蒸餾得到碘晶體,四氯化碳循環使用;
(1)分析流程可知操作①是分離固體和液體,實驗操作為過濾,操作③是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用分液方法分離,實驗操作為分液,
故答案為:過濾;分液;
(2)①用NaOH濃溶液反萃取後再加稀酸,可以分離I2和CCl4,向裝有I2的CCl4溶液的分液漏斗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正當進行反萃取;
故答案為:分液漏斗;
②振盪碘單質和氫氧化鈉反應,至溶液紫紅色消失,靜置分層,四氯化碳密度大在分液漏斗的下層,從下層放出,故答案為:紫紅;下;
③含碘的鹼溶液從分液漏鬥上口倒出,故答案為:上;
(3)參與實驗過程,最後重新生成的物質可以循環使用,流程分析可知四氯化碳可以循環使用,故答案為:CCl4 .
Ⅳ 岩藻黃質的分離岩藻黃素的方法
本發明涉及岩藻黃素的提取分離,具體說是一種從海藻中分離岩藻黃素的方法,具體操作過程為,將新鮮海藻或冰凍海藻於室溫下解凍後,用蒸餾水清洗去除表面鹽離子,然後除去其表面水分,再將海藻用二甲基亞碸在黑暗中浸提,浸提時間為15~60分鍾,二甲基亞碸的用量為2~6ml/每克海藻,最後用乙酸乙酯和硫酸氨混合溶液將二甲基亞碸浸提液中的色素萃取到乙酸乙酯中。本發明優點為:操作簡單,分離速度快,收率高,為工廠化生產奠定了基礎,從而最終用於工廠化的大規模生產。
Ⅳ 海洋植物如海帶、海藻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離子的形式存在.實驗室里從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圖
(1)過濾適用於不溶於水的固體和液體,分離固體和液體用過濾;將碘水中的碘單質萃取出來,選擇合適的萃取劑即可, 故答案為:過濾;萃取、分液; (2)萃取的基本原則兩種溶劑互不相溶,且溶質在一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種大的多,萃取劑與溶質不反應,碘在四氯化碳或苯中的溶解度大於在水中的溶解度,四氯化碳或苯和水都不互溶,且四氯化碳或苯和碘都不反應,故可用四氯化碳或苯, 故答案為:B; (3)海藻灰中碘離子轉化為碘的有機溶液,需要用到分液,分液需要用到分液漏斗、錐形瓶, 故答案為:分液漏斗、錐形瓶; (4)冷凝水應是下進上出,燒杯加熱應墊石棉網,溫度計水銀球應與燒瓶支管口相平, 故答案為:缺石棉網;溫度計插到了液體中;冷凝管進出水的方向顛倒; (5)水浴加熱的溫度是使試管內或燒杯內試劑受熱溫度均勻,具有長時間加熱溫度保持恆定的特點,四氯化碳沸點:76.8℃,碘單質沸點為184℃,所以最後晶態碘在蒸餾燒瓶里聚集, 故答案為:受熱比較均勻,溫度容易控制;蒸餾燒瓶. |
Ⅵ 簡述從海藻中用提取法生產甘露醇的工藝流程及控制要點
海藻提取甘露醇的分離海藻提取甘露醇的分離、純化浸泡、鹼煉、酸化在洗藻池中放約2-3t自來水,投入120kg海藻,至藻體膨脹後,仔細地把海藻上的甘露醇洗入水中,
洗凈的海藻供提取海藻酸鈉用。洗液再洗第二批海藻,如此約洗四批。將上述洗液加300g/L(30%)氫氧化鈉液,Ph10-11,靜置8h,待褐藻糖液、澱粉及其他有機黏性物充分凝聚沉澱。虹吸上清液,用硫酸(1:1)酸化,調節為pH6-7,進一步除膠狀物,得中性清液。
海藻或海帶[自來水]洗液[NaOH][pH10-11,8h]上清液[H2SO4][pH6-7]中性清液濃縮、醇洗將上述中性清液用直火或蒸氣加熱至沸騰蒸發,溫度110-115℃,大量氯化鈉沉澱,不斷將鹽類與膠污物撈出,直至呈濃縮液,取小樣倒地上,稍冷卻應凝固,此時放料,含甘露醇30%以上,水分約含10%。將濃縮液冷至60-70℃,趁熱加95%乙醇(2:1),不斷攪拌,漸漸冷至室溫後,離心甩干除去膠質,得灰白色鬆散物。
中性清液[110-115℃]濃縮液[乙醇][60-70℃]鬆散物提取稱取鬆散物,裝入備有迴流冷凝管的提取鍋內,加8倍量的94%乙醇,攪拌,緩慢加熱,沸騰迴流30min出料,流水冷卻8h,放置一晝夜,離心甩干,得白色鬆散甘露醇粗品,含甘露醇70%-80%。
同上操作,乙醇重結晶1次,得工業用甘露醇,含量90%以上,Cl-含量0.5%。鬆散物[94%乙醇][迴流30min,冷卻8h]粗製甘露醇精製取工業用甘露醇加蒸餾水加熱溶解,再加入1/10-1/8+葯用活性炭,不斷攪拌,80℃保溫半小時,趁熱過濾,少許水洗活性炭2次,合並洗濾液,濃縮至甘+露醇達70%時,如有渾濁,重新過濾。
在攪拌下冷卻至室溫,結晶,抽濾,洗滌結晶,抽濾至於,得結晶甘露醇。粗製甘露醇[蒸餾水,活性炭][80℃,30min]濃縮濾液結晶甘露醇乾燥上述結晶甘露醇,經檢驗Cl-合格後(Cl-0.007%),用蒸汽在105-110℃乾燥,經常翻動,4h取出,為葯用甘露醇成品。含量98%-102%,熔點166-168℃,結晶甘露醇葯用甘露醇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