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海藻面膜 » 海藻無機培養基發酵怎麼滅菌

海藻無機培養基發酵怎麼滅菌

發布時間: 2022-11-07 16:52:05

A. 培養基配好後,為什麼必須立即滅菌如何檢查滅菌後的培養基是無菌的

培養菌配好後當天裝袋、當天滅菌,如果存放時間長不進行滅菌培養料內的微生物就會在料內發酵生長,從而破壞培養基內的營養成分,並且由於這些微生物的生長過程中分分泌一種或多種毒素從而抑制好菌的生長.
檢查無菌的方法:就是將已經滅完菌的菌棒放到25-28℃的恆溫環境中避光培養3天後,拿出來檢查看袋內有沒有雜菌滋生的痕跡.看菌袋內有沒沒有導演變色、出現斑點等情況的發生,如果有就證明滅菌不徹底.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大家對食用菌栽培有興趣可以加入我們的食用菌技術信息交流群:新群100513177

B. 某發酵培養基含有葡萄糖,請問如何進行滅菌操作

這個問題得看你是進行搖瓶培養還是上罐,在滅菌的過程中營養成分會損失,這里尤為重要的是葡萄糖和氮源,因為二者在高溫下會發生美拉德反應,也就是你能看到培養基顏色明顯加深。
1如果你是搖瓶培養的話,就按培養基成分進行配製,在115℃,15min或者20min,都可以
2如果是上罐的話,建議你分開滅菌,就是先把培養基的其他成分都配好,直接滅菌,葡萄糖單獨滅菌,然後在通過蠕動泵加入
3如果你的培養基中有一些天然成分,比如玉米漿等,工業上會採用121℃,這樣做是為了使培養基滅透,不至於染菌。

C. 無機培養基原理

原理 : 培養基是供微生物生長、繁殖、代謝的混合養料。由於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營養類型,對營養物質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實驗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養基的種類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異,但從營養角度分析,培養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素以及水分等。
培養基還應具有適宜的pH值、一定的緩沖能力、一定的氧化還原電位及合適的滲透壓。
瓊脂是從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膠體物質,是應用zui廣的凝固劑。加瓊脂製成的培養基在98~100℃下融化,於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復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種培養基一經製成就應及時徹底滅菌,以備純培養用。一般培養基的滅菌採用高壓蒸汽滅菌。

D. 培養基的滅菌流程

原理
培養基是供微生物生長、繁殖、代謝的混合養料.由於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營養類型,對營養物質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實驗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養基的種類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異,但從營養角度分析,培養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養基還應具有適宜的pH值、一定的緩沖能力、一定的氧化還原電位及合適的滲透壓.
瓊脂是從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膠體物質,是應用最廣的凝固劑.加瓊脂製成的培養基在98~100℃下融化,於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復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種培養基一經製成就應及時徹底滅菌,以備純培養用.一般培養基的滅菌採用高壓蒸汽滅菌.
3材料
3.1器皿及材料
天平、稱量紙、牛角匙、精密pH試紙、量筒、刻度搪瓷杯、試管、三角瓶、漏斗、分裝架、移液管及移液管筒、培養皿及培養皿盒、玻璃棒、燒杯、試管架、鐵絲筐、剪刀、酒精燈、棉花、線繩、牛皮紙或報紙、紗布、乳膠管、電爐、滅菌鍋、乾燥箱.
3.2葯品試劑
蛋白腖、牛肉膏、NaCl、K2HPO4、瓊脂、NaNO3、KCl、MgSO4、FeSO4、蔗糖、麥芽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土豆汁、豆芽計、磷酸銨、5%NaOH溶液、5%HCl溶液.
4流程
稱葯品→溶解→調pH值→融化瓊脂→過濾分裝→包紮標記→滅菌→擺斜面或倒平板.
5步驟
5.1培養基的制備
5.1.1稱量葯品
根據培養基配方依次准確稱取各種葯品,放入適當大小的燒杯中,瓊脂不要加入.蛋白腖極易吸潮,故稱量時要迅速.
5.1.2溶解
用量筒取一定量(約占總量的1/2)蒸餾水倒入燒杯中,在放有石棉網的電爐上小火加熱,並用玻棒攪拌,以防液體溢出.待各種葯品完全溶解後,停止加熱,補足水分.如果配方中有澱粉,則先將澱粉用少量冷水調成糊狀,並在火上加熱攪拌,然後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後,補足水分.
5.1.3調節pH
根據培養基對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調至所需pH.測定pH可用pH試紙或酸度計等.
5.1.4溶化瓊脂
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須加入一定量瓊脂.瓊脂加入後,置電爐上一面攪拌一面加熱,直至瓊脂完全融化後才能停止攪拌,並補足水分(水需預熱).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養基溢出或燒焦.
5.1.5過濾分裝
先將過濾裝置安裝好(圖3-1).如果是液體培養基,玻璃漏斗中放一層濾紙,如果是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則需在漏斗中放多層紗布,或兩層紗布夾一層薄薄的脫脂棉趁熱進行過濾.過濾後立即進行分裝.分裝時注意不要使培養基沾染在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濕棉塞, 引起污染.液體分裝高度以試管高度的1/4左右為宜.固體分裝裝量為管高的1/5,半固體分裝試管一般以試管高度的1/3為宜;分裝三角瓶,其裝量以不超過三角瓶容積的一半為宜.
5.1.6包紮標記
培養基分裝後加好棉塞或試管帽,再包上一層防潮紙,用棉繩系好.在包裝紙上標明培養基名稱,制備組別和姓名、日期等.
5.1.7滅菌
上述培養基應按培養基配方中規定的條件及時進行滅菌.普通培養基為121℃20min,以保證滅菌效果和不損傷培養基的有效成份.培養基經滅菌後,如需要作斜面固體培養基,則滅菌後立即擺放成斜面(圖3-2),斜面長度一般以不超過試管長度的1/2為宜;半固體培養基滅菌後,垂直冷凝成半固體深層瓊脂.
5.1.8倒平板
將需倒平板的培養基,於水浴鍋中冷卻到45~50℃,立刻倒平板.
5.2滅菌方法
滅菌是指殺死或消滅一定環境中的所有微生物,滅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學滅菌法兩大類.本實驗主要介紹物理方法的一種,即加熱滅菌.
加熱滅菌包括濕熱和乾熱滅菌兩種.通過加熱使菌體內蛋白質凝固變性,從而達到殺菌目的.蛋白質的凝固變性與其自身含水量有關,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溫度越低.在同一溫度下,濕熱的殺菌效力比乾熱大,因為在濕熱情況下,菌體吸收水分,使蛋白質易於凝固;同時濕熱的穿透力強,可增加滅菌效力.
5.2.1.高壓蒸汽滅菌法
高壓蒸汽滅菌用途廣,效率高,是微生物學實驗中最常用的滅菌方法.這種滅菌方法是基於水的沸點隨著蒸汽壓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設計的.當蒸汽壓力達到1.05kg/cm2時,水蒸氣的溫度升高到121℃,經15~30min,可全部殺死鍋內物品上的各種微生物和它們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養基、玻璃器皿以及傳染性標本和工作服等都可應用此法滅菌(圖3-4).
5.2.1.1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如下
加水
打開滅菌鍋蓋,向鍋內加水到水位線.立式消毒鍋最好用已煮開過的水,以便減少水垢在鍋內的積存.注意水要加夠,防止滅菌過程中干鍋.
裝料、加蓋
滅菌材料放好後,關閉滅菌器蓋,採用對角式均勻擰緊鍋蓋上的螺旋,使蒸汽鍋密閉,勿使漏氣.
排氣
打開排氣口(也叫放氣閥).用電爐加熱,待水煮沸後,水蒸氣和空氣一起從排氣孔排出,當有大量蒸汽排出時,維持5min,使鍋內冷空氣完全排凈.
升壓、保壓和降壓
當鍋內冷空氣排凈時,即可關閉排氣閥,壓力開始上升.當壓力上升至所需壓力時,控制電壓以維持恆溫,並開始計算滅菌時間,待時間達到要求(一般培養基和器皿滅菌控制在121℃,20min)後,停止加熱,待壓力降至接近「0」時,打開放氣閥.注意不能過早過急地排氣,否則會由於瓶內壓力下降的速度比鍋內慢而造成瓶內液體沖出容器之外.
滅菌後的培養基空白培養
滅菌後的培養基放於37℃培養箱中培養,經24h培養無菌生長,可保存備用;斜面培養基取出後,立即擺成斜面後空白培養;半固體的培養基垂直放置凝成半固體深層瓊脂後,空白培養.
5.2.2乾熱滅菌法
通過使用乾熱空氣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叫乾熱滅菌.一般是把待滅菌的物品包裝就緒後,放入電烘箱中烘烤,即加熱至160~170℃維持1~2h.
乾熱滅菌法常用於空玻璃器皿、金屬器具的滅菌.凡帶有膠皮的物品,液體及固體培養基等都不能用此法滅菌.
5.2.2.1滅菌前的准備
玻璃器皿等在滅菌前必須經正確包裹和加塞,以保證玻璃器皿於滅菌後不被外界雜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紮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紙包紮或裝在金屬平皿筒內;三角瓶在棉塞與瓶口外再包以厚紙,用棉繩以活結扎緊,以防滅菌後瓶口被外部雜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別針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輕輕捅入管口,松緊必須適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纖維統一通過火焰燒去,滅菌時將吸管裝入金屬管筒內進行滅菌,也可用紙條斜著從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頭端的紙卷捏扁並擰幾下,再將包好的吸管集中滅菌.
5.2.2.2乾燥箱滅菌
將包紮好的物品放入乾燥烘箱內,注意不要擺放太密,以免妨礙空氣流通;不得使器皿與烘箱的內層底板直接接觸.將烘箱的溫度升至160~170℃並恆溫1~2h,注意勿使溫度過高,超過170℃,器皿外包裹的紙張、棉花會被烤焦燃燒.如果是為了烤乾玻璃器皿,溫度為120℃持續30分鍾即可.溫度降至60~70℃時方可打開箱門,取出物品,否則玻璃器皿會因驟冷而爆裂.
用此法滅菌時,絕不能用油、蠟紙包紮物品.
5.2.2.3火焰滅菌
直接用火焰灼燒滅菌,迅速徹底.對於接種環,接種針或其它金屬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燒至紅熱進行滅菌.此外,在接種過程中,試管或三角瓶口,也採用通過火焰而達到滅菌的目的.

E. 如何對含有碳酸氫銨,葡萄糖,尿素等培養基進行滅菌

濕熱滅菌
培養基滅菌大多數用濕熱滅菌。衡量熱滅菌的指標很多,zui常用的是「熱死時間」,即在限定的溫度下殺死原有微生物中一定比例所需的持續時間。影響熱滅菌的溫度和時間的因素很多,包括:微生物種類、性質、濃度和培養基的性質、濃度等。
(1)連續滅菌
連續滅菌也叫連消,其溫度一般以 126~132 ℃為宜,總蒸汽壓力要求達到0.044~0.049 MPa 以上。中海培養基採用連續滅菌時,需在培養基進入發酵罐前,直接用蒸汽進行空罐滅菌(空消),用無菌空氣保壓,待培養基流入罐後,開始冷卻。滅菌時對培養基的加熱可採用各種加熱器。培養基的冷卻方式有噴淋冷卻式、真空冷卻式、薄板換熱器式幾種方式,其過程均包括加熱、維持和冷卻。
(2)間歇滅菌
間歇滅菌即實消,是在每批培養基全部流入發酵罐後,就在罐內通入蒸汽加熱至滅菌溫度,維持一定時間,再冷卻到接種溫度。實罐滅菌時,發酵罐與培養基一起滅菌。 其他滅菌設備一般採用蒸汽滅菌,如設備十分耐壓,則可採用較高的溫度,但必須注意設備內部的凹處及露出的小配管等蒸汽不能到達的部位。
高壓蒸汽滅菌
高壓蒸汽滅菌適合於耐高溫培養基、接種器械和蒸餾水的滅菌。培養基在制備過程中混入各種雜菌,分裝後應立即滅菌,至少應在 24h 內完成滅菌工作。滅菌時一般是在 0.105MPa 壓力下,溫度 121℃時,滅菌 15~30min 即可。消毒時間不宜過長,也不能超過規定的壓力范圍,否則有機物質特別是維生素類物質就會在高溫下分解,失去營養作用,也會使培養基變質、變色,甚至難以凝固。

F. 簡述微生物檢驗用培養基的濕熱滅菌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常壓蒸汽滅菌
(1)常壓蒸汽滅菌是濕熱滅菌的方法之一,在不能密閉的容器里產生蒸汽進行滅菌。在不具備高壓蒸汽滅菌的情況下,常壓蒸汽滅菌是一種常用的滅菌方法。此外,不宜用高壓蒸煮的物質如糖液、牛奶、明膠等,可採用常壓蒸汽滅菌。這種滅菌方法所用的滅菌器有阿諾氏(Aruokd)滅菌器或特製的蒸鍋,也可用普通的蒸籠。由於常壓蒸汽的溫度不超過100℃,壓力為常壓,大多數微生物的營養細胞能被殺死,但芽胞細菌卻不能在短時間內死亡,因此必須採取間歇滅菌或持續滅菌的方法,以殺死芽胞細菌,達到完全滅菌。
1)巴氏消毒法 是用於牛奶、啤酒、果酒和醬油等不能進行高溫滅菌的液體的一種消毒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殺死其中的無芽胞病原菌(如牛奶中的結核分枝桿菌或沙門氏菌),而又不影響其特有風味。巴氏消毒法是一種低溫消毒法,具體的處理溫度和時間各有不同,一般在60-85℃下處理15-30min。具體的方
法可分兩類,第一類是較老式的,稱為低溫維持法,例如在63℃下保持30min可進行牛奶消毒;另一類是較新式的,稱為高溫快速法,用於牛奶消毒時只要在85℃下保持5min即可。但是巴氏消毒法不能殺滅引起Q熱的病原體--伯氏考克斯氏體(一種立克次氏體)。
2)間歇滅菌法 又稱分段滅菌法。適用於不耐熱培養基的滅菌。方法是:將待滅菌的培養基在100℃下蒸煮30-60min,以殺死其中所有微生物的營養細胞,然後置室溫或20-30℃下保溫過夜,誘導殘留的芽胞萌發,第二天再以同法蒸煮和保溫過夜,如此連續重復3天,即可在較低溫度下達到徹底滅菌的效果。例如,培養硫細菌的含硫培養基就應用間歇滅菌法滅菌,因為其中的元素硫經常規的高壓滅菌(12l℃)後會發生熔化,而在100℃的溫度下則呈結晶狀。
3)蒸汽持續滅菌法 微生物製品的土法生產或食用菌菌種制備時常用這種方法。在容量較大的蒸鍋中進行。從蒸汽大量產生開始,繼續加大火力保持充足蒸汽,待鍋內溫度達到100℃時,持續加熱3-6h,殺死絕大部分芽胞和全部營養體,達到滅菌目的。
以上三種方法通常是在無高壓蒸汽滅菌條件的地方(如農村)使用。
(2)滅菌過程中應注意
1)使用間歇法或持續法滅菌時必須在滅菌物里外都達到100℃後開始計算滅菌時間,此時鍋頂上應有大量蒸汽冒出。
2)為利於蒸汽穿透滅菌物,鍋內或蒸籠上堆放物品不宜過滿過擠,應留有空隙。固體曲料大量滅菌時,每袋以1.5-2.0kg為宜,料袋在鍋內用蓖子分層隔開,不能堆壓在一起。
3)火大水足才能保證蒸汽足,蒸鍋里應先把水加足。一次持續滅菌時,如鍋內盛水量不能維持到底.應在蒸鍋側面安裝加水口,以便在蒸煮過程中添水。添水應用開水,以防驟然降溫。
4)間歇法滅菌時應在每次加熱後,迅速降溫,然後在室溫放置24h,再第二次加熱。如果降溫慢,往往使未殺死的雜菌大量滋長,反面導致滅菌物變質,特別是固體曲料包裝過大時,靠近中心部分更易發生這種情況。
5)從使用效果看,分裝試管、三角瓶或其他容器的培養基,因其體積小,透熱快以用間歇法為佳。固體曲料,因其包裝較大,透熱慢,用間歇法容易滋生雜菌變質或者水分蒸發過多,曲料變得不新鮮,影響培養效果,因此使用一次持續滅菌法較好。
(二)高壓蒸汽滅菌
高壓蒸汽滅菌法是微生物學研究和教學中應用最廣、效果最好的濕熱滅菌方法。
(1)滅菌原理
高壓蒸汽滅菌是在密閉的高壓蒸汽滅菌器(鍋)中進行的。其原理是:將待滅菌的物體放置在盛有適量水的高壓蒸汽滅菌鍋內。把鍋內的水加熱煮沸,並把其中原有的冷空氣徹底驅盡後將鍋密閉。再繼續加熱就會使鍋內的蒸汽壓逐漸上升,從而溫度也隨之上升到100℃以上。為達到良好的滅菌效果,一般要求溫度應達到121℃(壓力為0.1MPa),時間維持15-30min。也可採用在較低的溫度(115℃,即0.075MPa)下維持35min的方法。此法適合於一切微生物學實驗室、醫療保健機構或發酵工廠中對培養基及多種器材、物品的滅菌。
在使用高壓蒸汽滅菌器進行滅菌時,蒸汽滅菌器內冷空氣的排除是否完全極為重要,因為空氣的膨脹壓大於水蒸汽的膨脹壓;所以當水蒸汽中含有空氣時,壓力表所表示的壓力是水蒸氣壓力和部分空氣壓力的總和,不是水蒸氣的實際壓力.它所相當的溫度與高壓滅菌周內的溫度是不一致的。這是因為在同一壓力下的實際溫度,含空氣的蒸汽低於飽和蒸汽。

G. 發酵罐如何滅菌徹底

發酵罐的結構比較復雜,對於內部的邊邊角角不容易消毒,一般的發酵罐有自動清洗裝置,清洗完之後徹底滅菌

1.
在培養基滅菌之前,通常應先將與罐相連的分空氣過濾器用蒸汽滅菌並用空氣吹乾。實罐滅菌時,先將輸料管路內的污水放掉沖凈,然後將配製好的培養基泵送至發酵罐(種子罐或料罐)內,同時開動攪拌器進行滅菌。滅菌前先將各排氣閥打開,將蒸汽引入夾套或蛇管進行預熱,待罐溫升至80~90℃,將排氣閥逐漸關小。接著將蒸汽從進氣口、排料口、取樣口直接通入罐中(如有沖視罐也同時進汽),使罐溫上升到118~120℃,罐壓維持在0.09~0.1Mpa(表壓),並保持30min左右。各路進氣要暢通,防止短路逆流,罐內液體翻動要激烈;各路排汽也要暢通,但排汽量不宜過大,以節約用氣量。在保溫階段,凡進口在培養基液面以下的各管道及沖視鏡管都應進汽;凡開口在液面之上者均應排汽。無論與罐連通的管路如何配製,在實消時均應遵循「不進則出」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滅菌徹底,不留死角。保溫結束後,依次關閉各排汽、進汽閥門,待罐內壓力低於空氣壓力後,向罐內通入無菌空氣,在夾套或蛇管中通冷卻水降溫,使培養基的溫度降到所需的溫度,進行下一步的發酵和培養。在引入無菌空氣前,應注意罐壓必須低於過濾器壓力,否則物料將倒流入過濾器內,後果嚴重!滅菌時,總蒸汽管道壓力要求不低於0.3~0.35Mpa,使用壓力不低於0.2Mpa。

2.
空罐滅菌(空消)即發酵罐罐體的滅菌。空消時一般維持罐壓0.15~0.2Mpa,罐溫125~130℃,保持30~45min;要求總蒸汽壓力不低於0.3~0.35Mpa,使用汽壓不低於0.25~0.3MPa。

H. 發酵過程中採用的滅菌方法、原理和條件

發酵過程中採用的滅菌方法、原理和條件
採用強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體內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遠喪失其生長繁殖能力的措施,成為滅菌。滅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學試劑滅菌、射線滅菌、乾熱滅菌、濕熱滅菌和過濾除菌等。可根據不同的需求,採用不同的方法,如培養基滅菌一般採用濕熱滅菌,空氣則採用過濾除菌 。

滅菌的徹底程度受滅菌時間與滅菌劑強度的制約。微生物對滅菌劑的抵抗力取決於原始存在的群體密度、菌種或環境賦予菌種的抵抗力。滅菌是獲得純培養的必要條件,也是食品工業和醫葯領域中必需的技術。
方法概述滅菌常用的方法有化學試劑滅菌、射線滅菌、乾熱滅菌、濕熱滅菌和過濾除菌等。可根據不同的需求,採用不同的方法,如培養基滅菌一般採用濕熱滅菌,空氣則採用過濾除菌。

熱滅菌法

熱滅菌法利用高溫使微生物細胞內的一切蛋白質變性,酶活性消失,致使細胞死亡。通常有乾熱、濕熱和間歇加熱滅菌等法。

乾熱滅菌

火焰灼燒法或烘箱內熱空氣滅菌法稱為乾熱滅菌法(dryheatsterilization)。

把金屬器械或洗凈的玻璃器皿放入電熱烘箱內,在150~170℃下維持1~2小時後,可達到徹底滅菌(包括細菌的芽孢)的目的。灼燒(incineration或combustion)是一種最徹底的乾熱滅菌法,應用范圍僅限於接種環、接種針的滅菌或帶病原菌的材料、動物屍體的燒毀等。

濕熱滅菌

以沸水、蒸氣和蒸氣加壓滅菌。

巴氏消毒法:因最早由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用於果酒消毒,故名。這是一種專用於牛奶、啤酒、果酒或醬油等不宜進行高溫滅菌的液態風味食品或調料的低溫消毒方法[1]


巴氏滅菌法就是濕熱滅菌,此法有兩種方式[1]
,①經典的低溫維持法(lowtemperatureholdingmethod,LTH):在61.7~62.8℃下處理30分鍾;②較現代的高溫瞬時法(hightemperatureshorttime或flushpoint,HTST):在71.6℃或略高溫度下處理15分鍾。在上述諸法中,以蒸氣加壓滅菌效果最好,可用常壓蒸氣滅菌,也可在高壓蒸氣鍋中(一般使用1千克/厘米2)滅菌,其蒸氣溫度可達121℃,能將耐熱的芽孢在30分鍾內全部殺死。但對某些易被高壓破壞的物質,如某些糖或有機含氮化合物,宜在0.6千克/厘米2壓力下(110℃)滅菌15~30分鍾。

煮沸消毒法:採用在100℃下煮沸數分鍾的方法,一般用於飲用水的消毒[1] 。

間歇滅菌

間歇滅菌連續3天,每天進行一次蒸氣滅菌的方法。此法適用於不能耐 100℃以上溫度的物質和一些糖類或蛋白質類物質。一般是在正常大氣壓下用蒸氣滅菌
1小時。滅菌溫度不超過100℃,不致造成糖類等物質的破壞,而可將間歇培養期間萌發的孢子殺死,從而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

輻射滅菌

輻射滅菌在一定條件下利用射線進行滅菌的方法。較常用的有紫外線,其他還有電離輻射(射線加快中子等)。波長在25000~80000納米之間的激光也有強烈的殺菌能力,以波長26500納米最有效。輻射滅菌法僅限於某一定材料,因所需設備復雜,難於廣泛使用。

滲透壓滅菌

滲透壓滅菌利用高滲透壓溶液進行滅菌的方法。在高濃度的食鹽或糖溶液中細胞因脫水而發生質壁分離,不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結果導致微生物的死亡。

化學試劑滅菌

大多數化學葯劑在低濃度下起抑菌作用,高濃度下起殺菌作用。常用5%石炭酸、70%乙醇和乙二醇等。化學滅菌劑必須有揮發性,以便清除滅菌後材料上殘余的葯物。

化學滅菌常用的試劑有表面消毒劑、抗代謝葯物(磺胺類等)、抗生素、生物葯物素抗生素是一類有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動過程中的合成的次生代謝產物或人工衍生物,他們在很低濃度時就能抑制或感染它種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細胞等)的生命活動,因而可用作優良的化學治療劑。

I. 發酵工藝的兩種滅菌方式是什麼

實罐滅菌(實消)是指將配製好的培養基放入發酵罐或其他裝置中,通入蒸汽將培養基和所用設備加熱至滅菌溫度後維持一定時間,再冷卻到接種溫度,也叫間歇滅菌、分批滅菌。實罐滅菌無需專門的滅菌設備,滅菌效果可靠,對滅菌用蒸汽要求低(0.2~0.3MPa)。但同時,實罐滅菌溫度低、時間長而對培養基成份破壞較大,在工業生產中難以實現自動控制。實罐滅菌是中小型發酵罐常採用的一種培養基滅菌方法。
連續滅菌(連消)就是將配製好的培養基向發酵罐等培養裝置輸送的同時進行加熱、保溫和冷卻等滅菌操作過程。 連續滅菌時,培養基能在短時間內加熱到保溫溫度,並能很快被冷卻。因此可比在分批滅菌更高的溫度下滅菌,而保溫時間則很短,這樣就有利於減少營養物質的破壞,提高發酵產率。
連消與實消比較,它的優越性在於:培養基受熱時間短,營養成分破壞少;發酵利用率高;使用蒸汽均衡,可避免用汽高峰,可採用自動控制,勞動強度低;可以回收60%~70%的蒸汽熱量與冷卻水量,因此容積為30立方米以上的發酵罐以採用連消工藝為好,對於容積較小的發酵罐,考慮到設備,操作因素和培養液濃度的穩定性,還是採用實消比較適宜。

熱點內容
蕊膚雅面膜一般敷多久 發布:2023-08-31 22:03:54 瀏覽:2310
質地較濃防曬霜怎麼使用 發布:2023-08-31 22:00:02 瀏覽:1279
專業化妝師如何貼雙眼皮 發布:2023-08-31 21:58:43 瀏覽:1173
雞蛋清加什麼美白祛斑最快 發布:2023-08-31 21:58:35 瀏覽:1119
資生堂櫻花美白淡斑精華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74
孕婦喝什麼美白飲最好 發布:2023-08-31 21:55:12 瀏覽:1789
瑪西化妝品怎麼樣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380
為什麼護膚品一旦停了就嚴重 發布:2023-08-31 21:50:21 瀏覽:1362
補水什麼時間做 發布:2023-08-31 21:47:15 瀏覽:1330
為什麼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曬 發布:2023-08-31 21:45:25 瀏覽: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