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膜的成分表怎麼測
⑴ 怎麼樣區分面膜化學成分是否超標
10種方法幫你挑選化妝品
現在市面上的美容護膚品很多都是安全不過關或化學成分超標的有「毒」產品,或者是「廣告說得好」,卻並不適合你肌膚的產品。如何能買得放心,用得安心?現在,跟我們一起,用非常簡易的方法,雖然不能做到精確無比,但是起碼可以對其有所辨別,而且讓你無論在家在外都可以DIY檢測化妝保養品的特性。
1.帶PH試紙去買洗面奶
選用弱酸的洗面奶對清潔皮膚有著很好的幫助。如何檢測潔膚產品是否呈鹼性?一張PH試紙就能解決問題,將少量的產品塗於試紙上,幾分鍾後如果試紙變成深綠色,則表明該物質中鹼性成分過多。
2.面霜遇火知優劣
檢測面霜也有好方法。取少量面霜放在勺子里,可用酒精燈或蠟燭加熱,符合標準的產品會像牛奶燒開形成的狀態一樣,味道不會改變,且更加濃郁。如果燃燒時有噴濺、冒濃煙、味道變得嗆鼻、燃盡後勺底殘留有油質,就說明礦物油超標或者有硼化物填充。
3.清水測驗乳液
將適當的乳液倒進水裡,如乳液浮在水上邊,證明裡邊含油石酯,油石酯會傷害皮膚,造成皮膚乾燥缺水,因為它是堵塞毛孔的主要原因,久而久之,毛孔會越來越大。再輕輕搖晃,液體如果變成了乳白色,說明乳液含乳化 劑,乳化劑是一種表面活性劑,它們會破壞皮膚的組織結構,導致皮膚敏感,並有很強的致癌性。反之,如果倒在水裡,乳液下沉到底部,證明不含油石酯,消費者可安心使用。如果是膏狀的,放一點在一個普通的勺里,拿火燒,直到完全燒盡,如果有黑色殘渣,那是各種添加劑,越多證明添加劑越多,然後放一根棉芯在勺里,把棉芯點著,你會看到那個水水會冒黑煙,這樣的最好別用了。
4.銀戒判斷鉛多少
在使用一種化妝品之前先在手背或者耳根上試用,這兩個部位是人體感知最敏感的區域,均勻塗抹之後,將手邊的銀戒指(其他銀製品也可代替)在塗抹區域稍用力摩擦,如呈現黑色或有淺黑色痕跡,說明其中含有鉛等重金屬物質,反之則不需擔心。
5.碘酒分辨抗氧化功能
首先,用透明玻璃器皿倒上些清水,並在水中滴入碘酒,碘酒與水的比例大約為1:50,搖勻,把需要測試的產品如爽膚水、洗面奶等放少許在其中,充分攪拌,如果產品與液體充分溶解並且水恢復了清澈透明,說明其具有抗氧化功能,如果水不能還原或者變黑了,則證明用了這樣的
護膚品皮膚會繼續被空氣氧化,嚴重的還會加劇氧化。
6.化妝水夠溫和嗎?試紙一試便知
滴一些化妝水在試紙上,如果pH值小於7,試紙呈現紅色就是酸性;大於7且呈現藍色就是鹼性。如果測出來接近pH7中性或是接近皮膚酸鹼值pH5.5,代表你的化妝水很溫和不會刺激肌膚。但若是想要你的化妝水具有收斂或
去角質功能,pH值4-5則是最理想。
7.精華露是否好吸收?先拿化妝棉吸吸看
將精華露滴在一疊面紙或化妝棉上觀察滲透力,愈容易向下滲透,表示分子小、穿透力強容易被皮膚吸收。如果只是在表面擴散,就表示滲透力差,不好吸收。
⑵ 如何檢測面膜里是否有激素
辨別面膜有沒有激素,大概方法如下:
1、帶PH試紙去買洗面奶
選用弱酸的洗面奶對清潔皮膚有著很好的幫助。如何檢測潔膚產品是否呈鹼性?一張PH試紙就能解決問題,將少量的產品塗於試紙上,幾分鍾後如果試紙變成深綠色,則表明該物質中鹼性成分過多。
2、面霜遇火知優劣
檢測面霜也有好方法。取少量面霜放在勺子里,可用酒精燈或蠟燭加熱,符合標準的產品會像牛奶燒開形成的狀態一樣,味道不會改變,且更加濃郁。如果燃燒時有噴濺、冒濃煙、味道變得嗆鼻、燃盡後勺底殘留有油質,就說明礦物油超標或者有硼化物填充。
3、清水測驗乳液
將適當的乳液倒進水裡,如乳液浮在水上邊,證明裡邊含油石酯,油石酯會傷害皮膚,造成皮膚乾燥缺水,因為它是堵塞毛孔的主要原因,久而久之,毛孔會越來越大。再輕輕搖晃,液體如果變成了乳白色,說明乳液含乳化劑,乳化劑是一種表面活性劑,它們會破壞皮膚的組織結構,導致皮膚敏感,並有很強的致癌性。反之,如果倒在水裡,乳液下沉到底部,證明不含油石酯,消費者可安心使用。如果是膏狀的,放一點在一個普通的勺里,拿火燒,直到完全燒盡,如果有黑色殘渣,那是各種添加劑,越多證明添加劑越多,然後放一根棉芯在勺里,把棉芯點著,你會看到那個水水會冒黑煙,這樣的最好別用了。
⑶ 怎樣辨別面膜裡面的成分對皮膚不好
一、怎樣判斷濕布型面膜(以下簡稱面膜)好不好,主要看3個方面:
1.膜布的質量
面膜的膜布非常重要,可以說有了好的膜布就可以判斷對面膜作出一半的判斷了。
很多廠家為了降低成本,抓住姐妹們只看重精華多不多這一點,都在膜布上下文章。
怎樣判斷膜布是否好,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看你的皮膚對膜布的觸感。不好的膜布敷在臉上會有粗糙感,既對皮膚不好又不具備很好的鎖水性;如果直接觸感不到,可以將膜布在臉上輕輕的摩擦,如果這樣摩擦還能感覺很柔軟很平滑就說明膜布質量很好。比如純棉的膜布觸感就很好,鎖水性也很好。
另外還有的面膜,敷在臉上你雖然感覺精華液很多,但會直往下流,一般來說這種面膜的膜布質量應該都不會好到哪裡去,鎖水性不好。
2.補水滋潤度
這一點姐妹們最看重的,也是自己最容易判斷的。一般來說這跟含有的精華液多少是有直接關系的。
有的面膜敷了沒有多長時間就感覺水分都給吸收光了,而好的面膜即使敷了很長時間還是感覺很滋潤。在這里還要重復下第一點所說的含有水分的多少跟膜布質量鎖水性是否好也是有關系的。
3.安全性
很多姐妹選面膜的時候喜歡追求功效,這種面膜往往使用時就有即時明顯的效果,但很可能含有激素等化學物質,長期使用對皮膚是有害的。因此我們不管使用什麼化妝品都要在盡量考慮它的安全性和長期可使用性。
補水面膜相對來說是最安全的。其實不管是什麼面膜,都要有很好的補水性,補水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如果不能很好的補水,就能快速的達到功效的面膜建議你還是不要用了,很有可能含有激素,長期使用對皮膚肯定不好。
但我們沒有那麼多技術手段,那麼怎樣判斷這個面膜是否安全呢?有一些簡單的辦法,作一個初步的判斷。
首先聞味道、看顏色
比如標榜為水果面膜的產品,為了增加產品的真實度,很多都會加入相應水果香味的香精,味道很明顯的帶有甜膩味,並非天然的水果香味。、不建議選擇香味太濃太不真實的面膜,真正天然好的面膜的味道都是淡淡的,聞上去沒有刺激感。
其次選擇時機根據敷的感覺來判斷。
這個時機我們可以特意選擇在皮膚狀態比較差、比較疲憊和脆弱的時候,比如日曬、哭過或者加班日夜勞累後,這個時候的皮膚抵抗力最低,最容易受到刺激的。
如果這個時候你敷的面膜會讓你感覺到隱隱的刺激感或者其它一些不適的感覺,那麼說明這個面膜對你的皮膚是有刺激的,只是皮膚狀態好一些的時候你可能感覺不到,反之如果面膜這個時候敷在臉上你還是覺得很舒服的說明這個面膜就好,也相對比較安全。
⑷ 怎樣檢測面膜含酒精
檢測面膜含酒精的步驟如下:
1、首先准備材料:某種面膜、勺子和打火機。
⑸ 怎麼查護膚品的成分表
護膚品成分 1分鍾讓你會看護膚品的成分表
讀懂成分表
一、護膚領域,無論是面霜、乳液、化妝水還是面膜,總體成分主要可以分為四種:主體成分、保濕劑、有效成分、防腐劑。
而且根據我國的法律法規,護膚品的成分表應該按照成分的含量從多到少依次排列,所以你如果查看你手上的護膚品成分表會發現,水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二、成分表的主要規則
1、所有成分,都使用標准名稱—INCI名稱(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Cosmetic Ingredient又稱國際化妝品原料命名),如果暫時沒有INCI名稱,才使用俗名。
2、所有在中國出售的產品,都必須使用簡體中文標注成分表
3、所有成分的排列順序,按含量,濃度由高到低,依次降序排列。含量在1%以下的成分,可在最後一種含量大於等於1%的成分隨意排列。
三、怎樣判斷不同成分的大致含量?
根據成分表的規則,是可以判斷大致的成分含量的。
成分表的前半部分,含量較高;而防腐成分、香料含量通常不能超過一定的上限,一般含量是低於1%的;
一些常用的成分如透明質酸鈉、卡波姆含量一定是小於1%的,像透明紙酸鈉,含量達到1%的話,產品也許會粘稠到拉絲一米長,所以不可能高於這個比例。
含量 >1% 的才有用嗎
大體來說,有這么幾種情況:
1、有的功效成分確實在 1% 以上的時候效果比較好;
比如煙醯胺、維C及衍生物、果酸、水楊酸等等,他們常用的成分濃度基本都在 1% 以上,可以通過成分表來判斷是作為主要功效成分還是主打輔助。
這類成分的話,一般是濃度越高越有刺激性,需要其他方面的平衡,而且更高的濃度也不一定就意味著更好的效果,也和配方、劑型關系非常大。
只能說這些成分大於1%會比較好,不見得越高越好,像是 10%含量的會比5%的好,也是不一定的。
2、不需要/不能添加到 1% 以上
這種其實也很多,有的是因為濃度太高了刺激性太高,也有的也許就是濃度太高了實在太貴。
A醇是典型的刺激性比較高的成分,因為作用的過程中會破壞皮膚屏障,所以大多數品牌都不太建議白天用,因為破壞屏障之後會更容易受到 UV 的傷害。
⑹ 怎樣測試面膜或是化妝品里有沒有有害成份
辨別招數1:注意成分
一般面膜的包裝上都會詳細的列出成分表,並且排列順序都是由含量從高至低,如果這款面膜主推玻尿酸保濕,而你卻發現玻尿酸這個成分竟然排在最末位,可想而知,它的可能根本起不到什麼作用。
辨別招數2:避免刺激成分
薄荷、薄荷醇、橙花油、樟腦等都是會刺激皮膚的,引發炎症,它們可能會摧毀肌膚膠原蛋白,妨礙自我修復能力,還會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所以當你在成分表裡看到這些成分時,請敬而遠之吧。
辨別招數3:檢測熒光劑
通常美白面膜最容易中招,熒光劑能夠瞬間提亮肌膚,讓肌看似變白,實際只是類似熒石的閃閃發光的效應,熒光劑非常不好溶解,堆積在體內會大大消減人體的免疫力,但是黑心的商家都不會把這個成分標注在成分表中。
將面膜放在驗鈔機下面,如果面膜特別亮,發出藍光,就是增添了熒光劑。
辨別招數4:檢測重金屬
取部分精華液塗在手背上,然後將銀戒指或者其他銀製品在塗抹區域來回摩擦(類似宮斗劇中用銀針試毒),如過有呈現黑色或淺黑色痕跡,說明其中含有鉛等重金屬物質。
⑺ 怎麼辨別面膜含不含激素
如果某種面膜使用效果非常好,見效時間非常快,膚質有很大提高,嫩得跟雞蛋清似的,就很有可能加了激素。如果停用馬上反彈,皮膚出現紅斑、痤瘡,發黑等,基本可以判定該面膜含有激素。具體鑒別方法,可以看以下幾個方面:
1、價格:不要貪圖便宜,因為三五塊錢一片的面貼膜,除去各種費用後,真正用在產品上的成本恐怕只有幾毛錢。而激素價格低廉,美白、嫩膚效果明顯。所以廉價面膜,效果特別好,停用就反彈,那麼,它十有八九添加了激素。
2、有效成分:識別面膜成分通常排在防腐劑,如卡波姆(聚丙烯酸交聯樹脂)、透明質酸鈉後面的成分添加量都低於1%,基本可以忽略不看,我們著重看這些標志性成分以前的有效成分。靠前的有效成分越多,面膜給你帶來的有效性就會越大。
3、外觀:二氧化鈦、熒光增白劑可以讓皮膚短期內「變白」。加入熒光劑的美白面膜,也許會讓臉保持兩天美白,但之後就會恢復原樣了。防止熒光劑騙人面膜的方法很簡單,只需備一個波長為365nm的紫外燈小手電筒就能識別,辨別方法是用紫外燈照射面膜,如有類似照射復印紙的強烈藍白色熒光,基本就可認定是故意添加了熒光劑。
4、活氧泡泡麵膜,號稱含有大量活氧能促進肌膚美白,塗在皮膚上後一分鍾左右就可以冒出非常細密的白色泡泡。分析其成分時發現原來不過是添加了一種發泡劑而已。在體溫加熱面膜時就會發出泡泡,無非是利用了視覺上的欺騙,讓人覺得神奇、物有所值。
5、刺激性的成分:比如一些高濃度去角質的成分,畢竟長時間敷在臉上的東西,具有高濃度的去角質成分,很可能引起肌膚問題。還有一類刺激成分是防腐劑。眾所周知,化妝品都要加防腐劑,但量一定要適度,防腐劑越多刺激性越大,大約40%的化妝品接觸性皮炎都是由防腐劑引發。
專家表示,如果發現肌膚反復出現明顯的紅斑、丘疹、膿皰、皮紋消失、脫屑等皮炎等現象,並伴有刺痛、燒灼感,很有可能是激素依賴性皮炎。一旦發現類似症狀,應當立即停用含有糖皮質激素外用制劑,在一段時間內減少護膚品和化妝品的使用。若情況嚴重要及時到皮膚科就醫。
⑻ 怎樣看面膜的成分好不好
1、看看面膜說明中有木有以下字樣……「經皮膚專家測試」有木有,「每片含XX精華液」有木有,「附加眼簾設計」有木有呢?如果有,那麼它無形中就相當於給一片面膜附加分了,值得你考慮。2、觀察面膜成分表前1/3項如果在前1/3項中能夠發現面膜所強調的主要成分,那麼就該恭喜你算是撿到便宜了,因為這表示所含的主要成分濃度還不錯。另外,成分越少,對於皮膚耐受性差的人來說,也越值得購買,因為附加的防腐劑、乳化劑等易致敏成分相對就會少一些,對皮膚的影響也相對可控。3、測測包裝里多餘的精華剩多少雖然剩餘精華多的不一定絕對
⑼ 如何判斷面膜好壞啊
判斷一款面膜的好壞,一般可從「精華液成分、面膜質地、面膜厚度」三個方面來考量。
1、我們在挑選面膜的時候,可以先看下後面的成分,排在最前面的成分含量是最高的,越往後越少,因此,可以根據面膜的功效來查看成分確定質量的好壞;
4、前段時間,敷面膜敷出熒光的面孔讓人印象深刻。所以還是要注意,你敷完面膜,可以在鏡子跟前用紫外線燈或者驗鈔燈照自己的臉,一般含過量熒光粉的面膜會出現綠色或藍色的光;如果沒有也可以看到只是不明顯。
5、精華液是面膜的核心,精華液的成分如何、劑量多少決定著面膜的價格、使用感受和使用效果。在補水方面,透明質酸鈉是一種安全的補水、保濕成分,是國際上公認最好的天然保濕因子。原用於醫療領域,現已廣泛運用於化妝品行業。
一般面膜使用時間大約為15至20分鍾,最多不宜超過30分鍾。這時基本已達到皮膚吸收的限度。敷面膜的時間過長,由於滲透壓的變化反而會導致肌膚失水、失養分。面膜揭去後若感覺面部肌膚光滑細嫩,富有彈性,面膜精華液無殘留或少量殘留,則說明面膜精華已經被基本吸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