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中的十八反海藻反什麼
① 中葯的十八反是什麼
十八反十九畏是指不要讓有些葯物合用,合用的後果是會產生各種副作用的,在古代十八反十九畏指泛數的各種可以產生相互作用的葯名,並在金元時代概括編成了口訣
十八反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及;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葯。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蔞貝蘞芨攻烏
藻戟遂芫具戰草
諸參辛芍叛藜蘆
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硫黃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
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
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
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
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
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② 中醫的: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是什麼意思求專業回答!!
本草明確的指出了十八種葯物的配伍禁忌 。 半(半夏)蔞(瓜蔞)貝(貝母)蘞(白蘞)芨(白芨)攻擊或與烏(烏頭)相對。 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與草(甘草)不和。 諸參(人參、黨參、沙參、元參等所有的參)辛(細辛)芍(赤芍白芍)與藜蘆相背叛 。
這句話來源於中葯十八反歌訣,歌訣最早見於金代醫家張從正所著的《儒門事親》中,元代醫家李東垣所撰《珍珠囊補遺葯性賦》中也載有這首歌訣。
十八反列述了三組相反葯,分別: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川烏、附子、草烏)反半夏、瓜蔞(全瓜蔞、瓜蔞皮、瓜蔞仁、天花粉)、貝母(川貝、浙貝)、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南沙參、北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葯(赤芍、白芍)。
此後的《本草綱目》及《葯鑒》等書所記,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
(2)中葯中的十八反海藻反什麼擴展閱讀
反葯是否同用,歷代醫家眾說紛紜。一些醫家認為反葯同用會增強毒性、損害機體,因強調反葯不可同用。除《神農本草經》提出「勿用相惡、相反者」外,《本草經集注》也謂:「相反則彼我交仇,必不宜合。」孫思邈則謂:「草石相反,使人迷亂,力甚刀劍。」強調了反葯不可同用。
有的醫家如《醫說》甚至描述了相反葯同用而致的中毒症狀及解救方法。現代臨床、實驗研究也有不少文獻報道反葯同用如貝母與烏頭同用引起中毒的例證。因此,《中國葯典》1963年版「凡例」中明確規定:「註明畏、惡、反,系指一般情況下不宜同用。」
③ 中葯中「十八反,十九畏」是哪些
學過中醫的人都知道:十八反: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及;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葯。十九畏:硫黃畏朴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④ 中醫講的十八反什麼
十八反是中醫葯術語基礎理論名詞。中葯配伍禁忌的一類。兩種葯物同用,發生劇烈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稱相反。
概念
兩種葯物同用,發生劇烈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稱相反。文獻記載有十八種葯物相反,故稱十八反。
解讀
「十八反歌」最早見於張子和《儒門事親》:「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據文獻記載有十八種葯物相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烏頭(包括川烏、草烏、附子)反貝母(川貝母、浙貝母)、瓜簍、天花粉、半夏、白蘞、白及;黎蘆反人參、西洋參、丹參、沙參(南沙參、北沙參)、苦參、玄參、細辛、芍葯(白芍、赤芍)(反玄參系《本草綱目》增入,所以實有十九味葯)。
中醫應用
反葯是否同用,歷代醫家眾說紛紜。一些醫家認為反葯同用會增強毒性、損害機體,因而強調反葯不可同用。除《神農本草經》提出「勿用相惡、相反者」外,《本草經集注》也謂:「相反則彼我交仇,必不宜合。」孫思邈則謂:「草石相反,使人迷亂,力甚刀劍。」等等,均強調了反葯不可同用。有的醫家如《醫說》甚至描述了相反葯同用而致的中毒症狀及解救方法。現代臨床、實驗研究也有不少文獻報道反葯同用如貝母與烏頭同用引起中毒的例證。因此,《中國葯典》1963年版「凡例」中明確規定:「註明畏、惡、反,系指一般情況下不宜同用。」
此外,古代也有不少反葯同用的文獻記載,認為反葯同用可起到相反相成、反抗奪積的效能。如《醫學正傳》謂:「外有大毒之疾,必有大毒之葯以攻之,又不可以常理論也。如古方感應丸,用巴豆、牽牛同劑,以為攻堅積葯;四物湯加人參、五靈脂輩,以治血塊;丹溪治屍瘵二十四味蓮心散,以甘草、芫花同劑,而妙處在此。是蓋賢者真知灼見,方可用之,昧者不可妄試以殺人也。」《本草綱目》也說:「相惡、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經有權,在用者識悟爾。」都強調了反葯可以同用。正如上述,古今反葯同用的方劑也是屢見不鮮的。如《金匱要略》甘遂半夏湯中甘遂、甘草同用治留飲;赤丸以烏頭、半夏合用治寒氣厥逆;《千金翼方》中大排風散、大寬香丸都用烏頭配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儒門事親》通氣丸中海藻、甘草同用;《景岳全書》的通氣散則以藜蘆配玄參治時毒腫盛、咽喉不利。現代也有文獻報道用甘遂、甘草配伍治肝硬化及腎炎水腫,芫花、大戟、甘遂與甘草合用治療結核性胸膜炎,取得較好的效果,從而肯定了反葯可以同用觀點。
⑤ 十八反的內容是什麼
十八反的內容是:據文獻記載有十八種葯物相反,包括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烏頭(包括川烏、草烏、附子)反貝母(川貝母、浙貝母)、瓜蔞、天花粉、半夏、白蘞、白及;黎蘆反人參、西洋參、丹參、沙參(南沙參、北沙參)、苦參、玄參、細辛、芍葯(白芍、赤芍)(反玄參系《本草綱目》增入,所以實有十九味葯)。
反葯是否同用,歷代醫家眾說紛紜。一些醫家認為反葯同用會增強毒性、損害機體,因而強調反葯不可同用。除《神農本草經》提出「勿用相惡、相反者」外,《本草經集注》也謂:「相反則彼我交仇,必不宜合。
十八反的不同說法:
代也有不少反葯同用的文獻記載,認為反葯同用可起到相反相成、反抗奪積的效能。如《醫學正傳》謂:「外有大毒之疾,必有大毒之葯以攻之,又不可以常理論也。如古方感應丸,用巴豆、牽牛同劑,以為攻堅積葯。
四物湯加人參、五靈脂輩,以治血塊;丹溪治屍瘵二十四味蓮心散,以甘草、芫花同劑,而妙處在此。是蓋賢者真知灼見,方可用之,昧者不可妄試以殺人也。」《本草綱目》也說:「相惡、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經有權,在用者識悟爾。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十八反
⑥ 中葯里的「十八反」是什麼意思
中葯里的「十八反」的意思是兩種葯物同用,發生劇烈的毒性反應或副作用,稱相反。文獻記載有十八種葯物相反,故稱十八反。
「十八反歌」最早見於張子和《儒門事親》:「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據文獻記載有十八種葯物相反: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烏頭(包括川烏、草烏、附子)反貝母(川貝母、浙貝母)、瓜蔞、天花粉、半夏、白蘞、白及;黎蘆反人參、西洋參、丹參、沙參(南沙參、北沙參)、苦參、玄參、細辛、芍葯(白芍、赤芍)(反玄參系《本草綱目》增入,所以實有十九味葯)。
(6)中葯中的十八反海藻反什麼擴展閱讀:
十八反諺語
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葯。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蔞貝蘞芨攻烏
藻戟遂芫俱戰草
諸參辛芍叛藜蘆
第一句:本草明確的指出了十八種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 蔞(瓜蔞) 貝(貝母) 蘞(白蘞) 芨(白芨)攻擊或與烏(烏頭)相對
第三句:藻(海藻) 戟(大戟 ) 遂(甘遂)芫(芫花)都與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諸參(人參、丹參、沙參、玄參等所有的參)辛(細辛)芍(赤芍 白芍)與藜蘆相背叛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十八反
網路——十八反十九畏
⑦ 中葯十八反是那些,,口訣是什麼
據文獻記載有十八種葯物相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烏頭(包括川烏、草烏、附子)反貝母(川貝母、浙貝母)、瓜蔞、天花粉、半夏、白蘞、白及;黎蘆反人參、西洋參、丹參、沙參(南沙參、北沙參)、苦參、玄參、細辛、芍葯(白芍、赤芍)(反玄參系《本草綱目》增入,所以實有十九味葯)
中葯十八反葯歌是:「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芨與川烏、草烏相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與甘草相反,人參、黨參、西洋參、丹參、沙參、細辛、白芍、赤芍與藜蘆相反。相反是配伍禁忌,合用會產生劇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壞葯效。
中葯講究七情配伍。 有單行,相需,相使,相殺,相反,相畏,相惡。十八反,十九畏分別屬於相反,相畏范疇。相反的葯物配伍在一起會增加毒性,相惡的葯物配伍在一起會限制相互毒性。十八反,十九畏的葯並不是絕對不能用的。偶爾開處方會利用十八反十九畏來獲得特殊療效。例如醫宗金鑒里的海藻玉壺湯,就把甘草和海藻用在一起來消瘰散結。前提必須辨證准確,否則會有不好的後果。
(7)中葯中的十八反海藻反什麼擴展閱讀
十八反口訣: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芫具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十九畏口訣:硫黃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鬱金見,牙硝難合京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⑧ 中葯的十八反具體指什麼
十八反是指中葯的配合使用的問題。相反:就是兩種葯物配合應用後,可能發生劇烈的副作用。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莞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芨;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葯。這里有首歌訣: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蔞貝蘞芨攻烏,藻戟遂芫俱戰草,諸參辛芍叛藜蘆。
⑨ 中葯中的十八反和十九畏,各指的什麼
十八反:
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烏頭反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及;藜蘆反人參、沙參、丹參、玄參、細辛、芍葯。
十九畏:
硫磺畏朴硝,水銀畏砒霜
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鬱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參畏五靈脂。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蔞貝蘞芨攻烏
藻戟遂芫具戰草
諸參辛芍叛藜蘆
第一句:本草明確的指出了十八種葯物的配伍禁忌
第二句:半(半夏)
蔞(瓜蔞)
貝(貝母)
蘞(白蘞)
芨(白芨)攻擊或與烏(烏頭)相對
第三句:藻(海藻)
戟(大戟
)
遂(甘遂)芫(芫花)都與草(甘草)不和
第四句:諸參(人參、黨參、沙參、元參等所有的參)辛(細辛)芍(赤芍
白芍)與藜蘆相背叛
中醫葯物配伍分為: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殺、相反.所以說十八反是指兩種葯物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