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海藻多怎麼處理
A. 池塘水面綠藻如何處理怎麼調節魚塘水質更好
要消除水面的綠藻,更換池水改善水質,平時定期加水或者採用微流水養殖;洗刷與葯浴結合,用廢舊聚乙烯網片擦洗效果較好,春秋二季每兩個月洗刷一次,冬季洗一次;
在5月~9月綠藻繁殖高峰季節,每月洗一次,以保持干凈,刷後用8ppm硫酸銅溶液浸泡15分鍾~20分鍾,以殺滅殘留藻種。
(1)水產海藻多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生長環境
綠藻多見於淡水,常附著於沉水的岩石和木頭,或漂浮在死水表面;也有生活於土壤或海水中的種類,浮游種類是水生動物的食物或氧的來源。
綠藻的葉綠體被兩層細胞膜包圍著,所以有猜測說它們可能是直接由藍菌的內共生而得來的。部份藍菌有類似的色素沉著,但這似乎出現不只一次,而綠藻的葉綠體也不再被認為和此類型的關系相近。相對地,綠藻可能和紅藻有著相同的祖先。
主要價值
綠藻門的經濟價值很高。綠藻在植物進化的研究中也很重要;據認為單細胞的衣藻與陸地植物的祖先相似,貯藏的營養物質主要為澱粉和油類。綠藻中如石蒓、礁膜、滸苔等歷來是沿海人民廣為采撈的食用海藻。
海產扁藻、小球藻等單細胞綠藻繁生快,產量高,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糖類、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可作食品、飼料或提取蛋白質、脂肪、葉綠素和核黃素等多種產品。
有的綠藻可作為葯用,如小球藻、孔石蒓等。此外,利作藻菌共生系統和活性藻的方法來處理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
B. 海藻怎麼養
海藻類的增養殖歷史並不長,增養殖的種類也不多,僅有海帶、裙帶菜、紫菜、石花菜、江籬、麒麟菜等幾種。從事養殖的國家都集中在亞洲太平洋沿岸,主要有中國、日本和朝鮮。1987年,世界人工增養殖海藻約313.9萬噸,占每年水產養殖產量的23.8%。
日本的海帶生產以自然繁殖為主,人工養殖的海帶主要用於增養殖方面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展海藻浮魚礁研究,80年代又提出建設沿岸數百海裏海藻林帶計劃,實現藻林內魚類、鮑魚、海膽等自然數目的增加,提高其捕獲量。日本把建造海藻林帶作為增養殖近海魚類、海珍品類的一項綜合生態戰爭性措施來實施。日本的紫菜增養殖技術先進,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5。在紫菜增養殖上,實現了選種、自交、單株采果、孢子培育等人工生產化。日本的浮筏養殖、冷藏網換和新品種開發等已形成紫菜生產的三大支柱產業,實現了採收、加工等全部機械化。
裙帶菜增養殖技術韓國最為先進,最高年產達31.39萬噸鮮品。完全實現人工工廠化生產,在育苗方法上多用室內常溫育苗,孢子附著基質為維尼綸繩,養殖方法為浮筏式,產量一直穩定。
石花菜是提取瓊膠的主要原料,目前全世界產量僅有2萬噸~3萬噸。江籬也是提取瓊膠的一種藻類,主要產地在南美沿海,全世界產量約30000噸干品。美國、日本、菲律賓及印度等國已經開始小規模人工栽培試驗。麒麟菜是提取卡拉膠的重要原料,菲律賓採用木樁固定尼龍網片法、淺海浮筏養殖,畝產可達500千克,年產約10000噸。
http://ke..com/view/381105.htm
C. 海藻泛濫的危害
當一些浮游藻類過度繁殖時,會引起赤潮。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藻類、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赤潮發生的原因、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水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
一、赤潮對海洋生態平衡的破壞。當赤潮發生時這種平衡遭到干擾和破壞。在植物性赤潮發生初期,由於植物的光合作用,水體會出現高葉綠素a、高溶解氧、高化學耗氧量。這種環境因素的改變,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長、發育、繁殖,導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
二、赤潮對海洋漁業和水產資源的破壞
赤潮破壞魚、蝦、貝類等資源的主要原因是:赤潮對水生生物最大的威脅是引起水中缺氧。
1、破壞漁場的鉺料基礎,造成漁業減產。
2、赤潮生物的異常發制繁殖,可引起魚、蝦、貝等經濟生物瓣機械堵塞,造成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赤潮後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細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環境嚴重缺氧或者產生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赤潮的體內或代謝產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魚、蝦、貝類等生物。
三、赤潮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當魚、貝類處於有毒赤潮區域內,攝食這些有毒生物,雖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體內積累,其含量大大超過食用時人體可接受的水平。這些魚蝦、貝類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體中毒,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D. 如何合理選擇水產養殖給水處理和廢水排放處理的總體方案
一,水產養殖給水處理的選擇
養殖環境
1.提升池塘水位。針對池塘養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較差的狀況,採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時選擇在晴好天氣的上午10時到下午2時間進行。
2.增加水體溶氧。有增氧設備的可在晴天中午堅持開啟增氧機2小時以上,遇到陰雨天或天氣突變,要及時開啟增氧機。如無增氧機的可採用潛水泵在池內打循環水(時間在下午3時前,切忌在傍晚進行),增強水體的對流與交換。
3.生物調控水質。各類養殖品種已進入生長的黃金時期,但在攝食旺盛的同時,其排泄物也顯著增多,加速了水質的惡化。為此建議選擇由多種微生物菌種製成的生物制劑潑灑,調控水質,具體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按照說明書正確使用。
4.外河網圍養蟹的應撈投水草遮蔭,減少強光直射,降低水溫,如出現缺氧現象可採取用掛機船螺旋槳推水增氧,增加水體流動。
參考網路詞條水產養殖http://ke..com/link?url=cpjYGiOHZAbRGXkvHBRrzoo__vdzki2Ult0l4qoK0Gml-q_
2.養殖給水處理技術
水產養殖水體的處理主要包括幾個方面,即:增氧、分離(分離固體物和懸浮物)、生物過濾(降低BOD、氨氮和亞硝酸鹽)和暴氣(去除二氧化碳等)、消毒、脫氮等處理過程,其中懸浮物和氨氮去除是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難點。
2.1增氧技術
養殖水體的溶解氧是養殖魚類賴以生存和處理設備中的微生物生長的必備條件。在工廠化養殖系統中,魚類正常生長的溶解氧應該達到飽和溶解度的60%,或者在5mg/l以上;溶解氧低於2mg/l,用於工廠化養殖水體處理的硝化細菌就失去硝化氨氮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工廠化養殖系統溶解氧消耗主要來自養殖魚類代謝、代謝物的分解、微生物氨氮處理等,系統所需溶解氧根據所養魚類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並隨著養殖密度和投餌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工廠化水產養殖的工藝設計中,要根據養殖對象、養殖密度、水體循環量等因素來確定增氧方式。
(1) 空氣增氧
由於各種增氧機械設備在工廠化養殖池很難應用,因此,空氣增氧多採用風機加充氣器的辦法,以小氣泡的形式增氧。這種辦法雖然具有使用方便、投資小的特點,但是增氧效率低,一般在1.3kg O2/kW-h(20℃溫度),28℃時僅為0.455kg O2/kW-h,養殖密度也只能達到30-40kg/m3。研究工廠化養殖的增氧專用設備,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徑。
(2)純氧增氧
純氧根據選擇的方便性可分為氧氣瓶純氧,液體氧罐和純氧發生器三種。無論採用那種純氧增氧,象空氣增氧中利用充氣器的辦法都是非常浪費的,最高只有40%的純氧可以利用,其餘沒有溶解的氧氣逸出水面而浪費。因此,必須有專門的設備充分利用氧氣。常用的
(3) 微氣泡增氧
在利用空氣和氧氣增氧的研究中,為了提高增氧效率和氧氣的利用率,各項研究集中在產生微氣泡的技術上,有些學者研究了氧氣氣泡在水中的形成與溶解變化過程,以確定適宜氧氣氣泡大小。日本東京大學研究了利用超聲波擊碎小氣泡的辦法,可產生平均直徑小於20μm的微氣泡,增加了增氧處理的效率。
2. 2懸浮物及其處理技術
工廠化水產養殖中的懸浮物主要由於餌料的投喂而引起。在一次性過流高密度養殖水體試驗中,根據餌料投喂量的不同,其含量在5~50mg/l左右。在飼料系數0.9~1.0情況下,魚體每增重1kg就會產生150~200g懸浮物。因此,作為循環使用的養殖水體,懸浮物在水中的積累是非常迅速的。
養殖水體中魚類的固體排泄物,在正常代謝的情況下,以懸浮物的形式存在於水體中。在流動的養殖水體中,懸浮物大部分以小於30μm的顆粒存在於水中。懸浮物的比重略大於水,顆粒小、流動性好、有一定的黏附性,在有水流的條件下呈懸浮狀態。從養殖水體中去除30μm以下的懸浮物,一直是工廠化水產養殖設計研究的重要方向。
養殖水體中的懸浮物的積累,使水體渾濁,影響養殖魚類鰓體的過濾和皮膚的呼吸,增加魚類環境脅迫壓力,惡化水質、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工廠化水產養殖過程中及時清除養殖水體中的懸浮物是非常必要的。
2.2 固定式濾床
固定過濾床一般由粗濾、中濾和細濾三層濾料組成。根據其工作水流的不同可分為噴水式濾床(Trickling filter)和壓力式濾床(Pressed filter),是比較普遍的過濾方式。固定式濾床可根據需要調整濾料的粒度和過濾層的厚度,過濾不同大小的懸浮顆,達到理想的過濾效果。其應用難度在於設備龐大、效率低、長時間運轉容易堵塞,反沖困難。
(2 )濾網過濾
濾網過濾是用細篩網進行懸浮物的過濾,主要有平盤濾網過濾和轉鼓濾網過濾。其中轉鼓濾網過濾在不斷過濾的同時進行反沖洗,過濾效率高、效果好,應用普遍。濾網的網目一般約為30~100μm,可過濾36~67%的懸浮物,網目越小過濾越徹底,但是網目小於60μm就會影響過水性能。為了改善其過濾性能,增加過濾面積,防止堵塞,減少尺寸和反沖用水是進一步研究的重點。
(3) 浮式濾床
浮式濾床應用比水比重小的塑料球作為過濾介質,在過濾過程中懸浮於水中形成過濾層。塑料浮球具有表面積大、吸附性強、過水阻力小的特點,形成過濾層可有效過濾懸浮物。浮球直徑為3 mm左右濾床,可過濾100%的30μm以上79%的30μm以下的懸浮物顆粒,獲得很好過濾效果。由於養殖水體中的懸浮物具有結塊的特性,為了防止反沖時堵塞和較好的過流量,浮球生物濾器需要頻繁的反沖,增加了用水量和應用成本。為了改善其應用效果,必須進一步研究防止堵塞的結構和方法。
(4) 自然沉澱處理
自然沉澱技術是應用魚池特殊結構或沉澱池,使懸浮物沉澱、集聚並不斷排出。設計良好的沉澱池可去除59%~90%懸浮物,其中設計的關鍵是確定懸浮物的沉降流速。有資料表明,應用自然沉澱處理,過流流速應低於4 m/min,適宜流速為1 m/min;單位面積的流量為1.0–2.7 m3/m2h 。自然沉澱雖然具有較好的效果,但是限制了水體循環的流量,從而使結構龐大,增加了成本。
(5) 氣泡浮選處理
氣泡浮選處理的原理是通過氣泡發生器持續不斷的在水中釋放氣泡,使氣泡形成象篩網一樣的過濾屏幕,並利用氣泡表面的張力吸附水中的懸浮物。產生微小氣泡(直徑為10~100μm),使氣泡均勻持續與水體有效混合,可有效去除水產養殖水體中的懸浮物。氣泡越小,效率越高。因此,研究產生微小氣泡的發生裝置,是該項技術應用的關鍵。
2.3養殖水體中的氨氮及其處理技術
工廠化養殖水體中的氨氮主要是由於養殖魚類的代謝、殘餌和有機物的分解而引起。一次性過流試驗表明,高密度流水養殖排水中的氨氮濃度一般為1.4 mg/l左右。投喂的飼料中,大約有40%飼料蛋白的氮被鮭鱒魚類轉化成氨氮(NH3+ NH4+),在餌料系數為1.0的情況下,鮭鱒魚類每增長1kg就會產生33g N。如不進行處理,氨氮在循環養殖水體中的積累呈快速直線上升的趨勢。
養殖魚類排泄的氨氮中,大約只有7–32%的總氮是包含在懸浮物中,大部分溶解於養殖水體中,分別以離子銨NH4+和非離子氨NH3的形式存在,並且隨著pH值和溫度的變化而相互轉化。研究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氨氮處理先進技術和有效方法,是工廠化水產養殖的重要課題。
氨氮在養殖水體中的積累會對魚類產生毒性作用,其中非離子氨對魚類毒性作用很大。工廠化養殖水體的氨氮總量一般不應超過1mg/l,非離子氨不應超過0.05mg/l。由於離子銨NH4+和非離子氨NH3在不同pH值和溫度條件下相互轉換,因此在控制養殖水體氨氮積累的同時,應注意根據溫度的變化調節pH值,從而使非離子氨保持在較低水平。
(1) 空氣吹脫
空氣吹脫的原理是應用氣液相平衡和介質傳遞亨利定律,在大量充氣的條件下,減少了可溶氣體的分壓,溶解於水體中的氨NH3穿過界面,向空中轉移,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空氣吹脫的效率直接受到pH值的影響,在高pH值的條件下,氨氮大部分以非離子氨的形式存在,形成溶於水的氨氣:
HH4++ OH- NH4OH H2O + NH3↑
在pH值為11.5時,水氣體積比為1:107的條件下,空氣吹脫可去除95%的氨氮,在正常養殖水體也可獲得一定的效果。
空氣吹脫應用的關鍵是pH值的調整,使處理過程既能提高處理的效率,又能適應養殖魚類對水體pH值的要求。同時空氣吹脫需要空氣的流量大,養殖水體水溫易受影響。
(2) 離子交換吸附
離子交換吸附是應用氟石或交換樹脂對水體中的氨氮進行交換和吸附。氟石的吸附能力約為1mg/g,設計適宜可吸附95%的氨氮,在達到吸附容量後,可用10%的鹽水噴林24小時進行再生,重復使用。在工廠化養殖中應用氟石有較好的效果,但其再生操作煩瑣、時間長。有些研究利用氟石作為生物處理的介質,在氟石上接種硝化細菌,達到提高生物處理效率的目的。
(3) 生物處理
生物處理是利用硝化細菌、亞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對水中的氨氮進行轉化和去除。亞硝化細菌 (Nitrosomonas europaeaandNitrosococcus mobilis)把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硝化細菌(Nitrobacter winogradskiand GenusNitrospira)把亞硝酸鹽轉化為硝酸鹽。如果進行徹底脫氮處理,可利用反硝化細菌進行處理。由於反硝化過程是在厭氧條件下(溶解氧低於1mg/l)進行,應用於水產養殖有一定的困難。研究表明,硝酸鹽對魚類的影響很小,一些養殖魚類可抵抗大於200 mg/l濃度的硝酸鹽。因此,水產養殖水體的處理,很少應用反硝化過程。
生物處理具有投資少,效率高的特點,受到廣泛的關注和應用。有資料顯示,應用硝化和亞硝化細菌附著浮球進行氨氮處理,氨氮的轉化率為380g /(m3·day),餌料負荷能力為32kg/(m3·day)。
但是,硝化細菌的最佳生長溫度在30℃以上,溫度降低其活性降低,處理能力下降,低於15℃已經很難利用。有些研究涉及了低溫下優勢細菌的馴化、培養和利用技術,獲得低溫下生物處理的良好效果,是水產養殖水體處理的重要研究方向。
(4) 臭氧氧化處理
臭氧作為消毒和去除懸浮物在水產養殖上獲得廣泛應用,其也有一定的氨氮氧化效果。研究表明臭氧的直接氧化可去除水體中氨氮的25.8%,在加入催化劑的條件下,可大幅度提高其氧化效率。臭氧氧化氨氮的方法在水產養殖上還沒有深入研究,利用催化方法提高臭氧氧化氨氮的效率,應用於養殖水體的處理,可為水產養殖的氨氮處理開辟新途徑。
(5) 電滲析處理
電滲析處理的原理是水體在電場的兩極流動時,水中的帶電離子在直流電場的作用下定向移動,陰離子透過陰膜進入陰離子集水槽,陽離子通過陽膜進入陽離子集水槽,從而可把水體中的離子氨去除。由於氨氮在pH值為7的中性條件下,非離子氨僅為氨氮總量的0.55%,99%以上是離子氨,所以電滲析處理可獲得好的處理效果。
電滲析處理具有分離效率高、裝置緊湊、自動化容易的特點,已經廣泛地應用於化工、食品、冶金和航天領域的水處理工程。結合工廠化水產養殖的實際,研究可用於養殖水體處理的電滲析設備,應是工廠化水產養殖水處理技術研究的新領域。
(6)有害氣體處理
工廠化養殖水體中的有害氣體主要是魚類代謝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以微氣泡的形式存在於水中。水中的二氧化碳對魚類健康非常有害,二氧化碳氣體含量超過20mg/l時,養殖魚類就會產生氣體壓力反應,表現為向水面或增氧設備集中,攝飼明顯減少。
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氣體可與水結合進行可逆反應形成碳酸。碳酸是弱酸,也會降低養殖水體的pH值,從而影響水質。碳酸極不穩定,在空氣中很容易分解為水與二氧化碳。因此,採取措施使養殖水體充分與空氣接觸,就可及時去除養殖水體中的二氧化碳氣體。
2.4 機械設備去除
利用增氧機或暴氣設備,在養殖水體中形成上下交換的水流,使水體充分與大氣接觸,達到分解碳酸,去除二氧化碳的目的。
2.5 水力設計去除
在設計過程中,回水管和回水槽間留有一定高度的落差,使水流在回水過程中充分暴露在大氣中,分解碳酸,去除二氧化碳。
2.6 充氣去除
在水流通過的水道上設置微氣泡釋放裝置,利用氣泡相互積累的特性,使散布於水中的二氧化碳與釋放的氣泡結合,由氣泡把二氧化碳帶上水面,達到去除的目的。
2.7消毒殺菌
工廠化水產養殖由於養殖密度高、餌料負載量大,魚類的代謝在水體中富集了大量營養物資,為細菌的繁殖和生長提供了很好的環境條件,如不及時殺菌消毒,很容易發生疾病,在高密度養殖條件下,發生疾病,很快就會蔓延,對養殖生產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因此,在系統設計中設置有效的滅菌消毒設備是十分必要的。消毒殺菌主要有臭氧殺菌消毒和紫外線殺菌消毒。
2.8臭氧殺菌消毒
臭氧是一種極不穩定的強氧化劑,在一定濃度下可破壞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細胞膜,殺死病原。有資料表明,根據不同需要,養殖水體中含有0.1-0.2mg/l的臭氧,持續1-30分鍾就可以達到殺菌消毒的理想效果。
臭氧還具有沉澱懸浮物和氧化氨氮的作用,如果能提高其綜合利用效率,臭氧將會在工廠化水產養殖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2.9紫外線殺菌消毒
研究表明,一定波長的紫外線(180-300nm)具有很好的滅菌消毒效果。一般養殖水體中消毒的強度為15,000 - 30,000μw sec./cm2,在紫外線強度為30 000μW/cm時,紫外輻射消毒對幾種常見魚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100 %殺滅對蝦白斑病需2.67 s;鯉科魚類的水霉病和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症都只需1.60 s。有些研究進行了紫外線臭氧發生器的試驗,在紫外線消毒殺菌的同時,產生一定濃度的臭氧,進行消毒和氨氮的氧化,達到了綜合利用目的。
參考《工廠化水產養殖中的水處理技術》原文地址:http://www.ep360.cn/qita/201609/3513.html
二.水產養殖廢水處理
3.1物理處理技術
常規物理處理技術主要包括過濾、中和、吸附、沉澱、曝氣等處理方法 , 是廢水處理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工廠化養殖廢水的外排和循環利用處理, 機械過濾和泡沫分離技術處理效果較好。
(1)過濾技術
由於養殖廢水中的剩餘殘餌和養殖生物排泄物等大部分以懸浮態大顆粒形式存在 , 因此採用物理過濾技術去除是最為快捷、經濟的方法。常用的過濾設備有機械過濾器、壓力過濾器、沙濾器等 [1] 在實際處理工程中 , 機械過濾器 ( 微濾機) 是應用較多、過濾效果較好的方式。沸石過濾器兼有過濾與吸附功能 , 不僅可以去除懸浮物 , 同時又可以通過吸附作用有效去除重金屬、氨氮等溶解態污染物 [ 2] 。
(2)泡沫分離技術
自 20 世紀 70 年代 , 泡沫分離技術已在工業廢水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 [ 3] 。其原理是向被處理水體中通入空氣 , 使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質被微小氣泡吸著 , 並隨氣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 然後分離水面泡沫 , 從而達到去除廢水中溶解態和懸浮態污染物的目的。由於泡沫分離技術不僅可以將蛋白質等有機物在未被礦化成氨化物和其他有毒物質前就已被去除 , 避免了有毒物質在水體中積累 [4] , 而且可向養殖水體提供所必需的溶解氧 , 對維護養殖水體生態環境有良好作用。
3.2 化學處理技術
海水工廠化養殖廢水存在養殖生物排泄物等懸浮物 , 以及氨氮、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等物質 ,而且也存在難生物降解有機物。因此 , 利用臭氧、過氧化氫、二氧化氯、漂白液等化學氧化劑的氧化作用 , 氧化分解難生物降解溶解態有機物是養殖廢水深度處理的主要手段。臭氧氧化技術已在西歐、美國和日本被廣泛應用於海水養殖系統的循環水處理 [ 5] 。此外 , 臭氧不僅能快速降低海水COD , 而且還可大大降低水體中氨氮和亞硝酸鹽濃度 [ 3] 。但所消耗的臭氧量很大。因此採用O 3 / UV 工藝 , 既能提高處理效率又可減少臭氧的用量。用 O 3 / UV 技術凈化湖水可達到水質凈化及水體增氧的目的 [6] 。
3.3生物修復技術
生物修復包括生物降解、生物吸收、積累和轉化等 , 生物修復可以利用作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消除污染物或改變污染物的存在形態而降低其毒性, 使退化的或破壞了的生態系統得以恢復或重建。生物修復最大的特點是在系統內不引入大量的外來物質 , 靠作用生物自身的能量而起作用 ; 另一方面, 在適宜的條件下作用生物自行繁衍 , 不需要或極少需要人為施加能量 , 是一個自發過程。生物修復包括微生物作用、植物作用及水生動物作用等。
(1)微生物作用
目前國內外使用最多的微生物凈化技術是投菌技術和生物膜技術等。投菌技術是直接向污染水體中接入外源的污染降解菌, 然後利用投加的微生物激活水體中原本存在的可以自凈的、但被抑制而不能發揮其功效的微生物, 並通過它們的迅速增殖, 強有力地鉗環境與資源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和活動, 從而消除水域中的有機污染及水體的富營養化。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有集中 式生 物系 統 ( central biological system,CBS) 、高效復合微生物菌群( EM) 及固定化細菌等技術。CBS 技術是由美國 CBS 公司的科學家開發研製的一種高科技生物修復技術, 它是由幾十種具備各種功能的微生物組成的一個良性循環的微生物系統。重慶桃化溪在 2000 年 3- 4 月間曾使用 CBS 技術凈化河水。結果顯示, BOD 的去除率為83. 1% ~ 86. 6% , COD 的去除率為 74. 3% ~80. 9%, 氮的去除率為 53% ~ 68. 2%, 磷的去除率為 74. 3% ~ 80. 9% , 凈化效果十分明顯 [7] 。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是通過一定的包埋方式將生化處理菌種固定在一個適宜其繁殖、生長的微環境中的技術, 從而達到有效降解養殖廢水中某
些特定污染物的目的 [ 8] 。目前一般是經過富集、培養、篩選得到的高密度生化處理混合菌 , 包埋在海藻酸鈉、PVA 等凝膠材料中 [ 1] , 結果使天然海水環境中相對貧乏的菌種在包埋體系中形成優勢菌種, 並且使包埋體系中的生化處理菌不易隨意流失, 從而達到有效處理養殖廢水的目的。由於固定化微生物密度高、活性強、反應速度快, 與常規的微生物掛膜生化處理技相比, 對氨氮和某些難生物降解有機物具有顯著去除作用 [ 9] , 因此該技術有望成為海水工廠化養殖廢水處理的重要生化處理技術。生物膜技術是廢水連續流經固體填料( 碎石、塑料填料等) , 在填料上就會生成生物膜, 生物膜繁殖著大量的微生物, 起到凈化廢水的作用, 生物膜法有多種處理構築物, 其中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和生物流化床等。也可通過共
代謝作用, 利用微生物和植物或動物的共同作用來得到除污效果 [10] 。
(2)植物作用
大型藻類能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固定水體的C、N、P 等營養物質來合成自身, 同時增加水體溶解氧。對大型海藻化學成分的分析表明, 大型海藻組織中具有豐富的氮庫, 可以高效地吸收儲存大量的營養鹽。大型海藻組織中的營養庫一般包括: 無機氮庫、氨基酸氮庫和非蛋白可溶性有機氮庫( 如葉綠素、藻紅素等) 、蛋白質氮庫( 如酶類)等 [ 11] 。在小水體的魚類養殖系中, 利用海藻吸收養殖廢水中的無機營養鹽, 能減少水體中約50%的 NH 4 - N, 同時海藻的凈產量可以提高18%
[ 12], 另外, 大型海藻對污染環境也具有較強的耐受力和清潔作用, 有報道表明在受金屬和有機污染的海區種植大型海藻, 可以提高水體 DO,降低 BOD、POC 以及銅、鋅、鉛和鎘等金屬含量,促進污染區環境的恢復 [ 13] 。藻類可以有效地富
集和降解農葯、烷烴、偶氮染料、澱粉、酚類、鄰苯二甲酸酯及金屬有機染料物等多種有機化合物( 嚴國安, 1995) 。
(3) 水生動物作用
近年來, 國內外許多學者和研究人員致力於利用水生動物對水體中有機和無機物質的吸收和利用來凈化污水, 通過水生動物直接吸收營養鹽類、有機碎屑、細菌和浮游植物, 取得明顯的效果。能凈化污水的水生動物主要有濾食性魚類, 雙殼
貝類以及水 氵蚤 等小型浮游動物等。
{1}. 魚類的凈化作用
遮目魚在海中生活時以底棲藻類及多細胞植物碎屑為餌, 它是我國台灣省蝦池中混養的主要魚類, 另外, 梭魚、鯔魚、莫三比克羅非魚等也能利用藻類及有機碎屑, 可與對蝦混養, 起凈化水質的作用。據對鯔魚食性分析, 腐敗有機物占 38% ~ 50%, 砂粒 28%~ 30%,藍綠藻 12%~ 16%, 硅藻 15% ~ 18% , 無脊椎動物 0. 2% ~ 2%
{2}雙殼貝類的凈化作用 ? 雙殼貝類多是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有機碎屑等餌料的, 通過其濾食活動, 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在對蝦養殖池塘中, 可混養縊蟶、牡蠣、文蛤、扇貝等, 來減輕池水的富營養化, 而且其本身也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據張德玉報道( 1991) 蝦池混養適量扇貝會起到凈水的作用, 放養扇貝前化學耗氧量在6. 5mg/ L, 放養扇貝後到 8 月 10 日降到2. 70mg/ L, 8 月 15 日降到 2. 24 mg/ L。
{3}.水 氵蚤 等小型浮游動物的凈化作用
水 氵蚤等小型浮游動物的食物主要是細菌、單細胞藻類和有機碎屑等, 其濾食活動也有凈化水質的作用。
{4}. 生物凈化存在問題及發展前景
傳統的微生物處理技術大多是對自然生長的微生物群體加以選擇、繁殖利用, 對污染物的降解水平較低, 必須進行遺傳學改造, 定向選育出降解環境與資源能力極高的工程菌種, 才能大幅度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 以適應廢水處理要求 [ 14] 。人工構建的降解污染物的基因工程菌, 一般具有生長迅速, 絮凝性能較好和對難降解污染物及有毒有害污染物具有較高的專一降解能力。已發現抗汞、抗鎘、抗鉛等具有抗重金屬基因的多種菌株。生物的凈化功能依靠生物酶的催化作用而實現。為了提高生
物酶活性, 固定化技術是當今十分活躍的研究方向。細胞是多酶系統, 固定化細胞穩定性好, 催化效率高, 其成本低, 因而固定化細胞技術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 並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參考河北漁業 2007 年第 2 期( 總第 158 期)水產養殖廢水的處理方法(鄭佳瑞)
E. 海藻的吃法有哪些
海藻的食用處理方法
食用前應將海藻先短時間泡洗,然後蒸熟,再清洗切絲。
海藻的吃法(做法)大全
海藻涼粉的做法
材料:清水、海凍菜、白醋。
做法:
1、海凍菜清水浸泡。時間是3個小時左右。
2、清洗。摘除雜質。
3、放入清水,淋一勺白醋。上鍋小火煮。
4、煮到海凍菜變成細毛毛,鍋里的水變成粘稠狀。關火。
5、過濾。
6、過濾好的湯汁,可以放入冰箱,也可以自然放涼,我選擇自然放涼。
7、放置一夜後,涼粉自然成型。
海藻綠豆粥的做法
材料:大米200g、糯米100g、綠豆100g、海藻芽30g。
做法:
1、大米、糯米和綠豆一起放入鍋中,用清水淘凈。
2、加水入鍋,水面高於米6cm左右,大火煮開,轉小火。
3、海藻芽用清水浸泡15分鍾左右。
4、泡發後的海藻芽,洗去表面浮鹽。
5、將海藻芽切碎。
6、煮至米和綠豆熟軟,加入海藻芽,再煮5分鍾即可出鍋。
海藻魚頭豆腐湯的做法
材料:草魚頭1個、草魚尾1個、南豆腐250g、海藻芽200g、蝦皮10g、蒜2瓣、蔥1段、姜1塊、鹽少許。
做法:
1、剁下魚頭、魚尾,洗凈。
2、海藻芽用清水浸泡待用。
3、蒜切片,姜切絲,蔥剖開、切小段。
4、鍋中加水,放入蒜片和蔥段,大火煮。
5、水沸後放入清洗干凈的魚頭和魚尾汆燙,去血水。
6、魚頭、魚尾稍變色即可撈出,用清水沖去表面浮沫。
7、海藻芽撈出,洗凈,切絲待用。
8、豆腐洗凈,切小塊。
9、鍋燒熱,放少許油,下入蔥姜蒜爆香,放入魚頭、魚尾,快速翻炒幾下至變色。
10、將炒過的魚頭、魚尾,連同蔥姜蒜和油一同倒入砂鍋。
11、加入1000ml水。
12、大火煮至水沸,放入豆腐塊。
13、轉小火燉40分鍾左右,放入海藻芽。
14、加入洗凈的蝦皮。
15、繼續燉15分鍾左右,關火,根據自己的口味加鹽調味。
哪些人不能吃海藻、海藻的注意事項
1、哪些人不能吃海藻
脾胃虛寒者忌食用。
2、海藻的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適合。尤其適合缺碘者、淋巴結、甲狀腺腫大者、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患者。
3、海藻的食用禁忌
無食用禁忌。
F. 水產養殖中海藻過多怎麼辦
水藻多了,水質會變的很差,缺氧是肯定的。所以要定期打撈。打撈下來的水藻,可以當作肥料灌溉土壤,一舉兩得
G. 海水魚缸怎麼清洗
海水缸
魚缸清理是觀賞魚愛好者們常常要做的事情,為了保持水質,去除水中的藻類以及其他垃圾雜質,給魚兒們一個良好的環境,我們需要也必須定時的清潔魚缸,對於龐大的海水缸,我們該怎麼清理呢?
一、清理步驟
1、把清潔用具准備妥當。
除了淡水魚缸的基本清潔用具,海水魚缸還有特別的需求。聚齊下列用具:
准備妥當你所需更換的水量用於清潔缸內玻璃的海藻清潔墊專用來清潔魚缸的大水桶(10公升或以上)簡便虹吸式底砂清潔器(非電池操作)如果此次你更換過濾筒,則需過濾介質(過濾筒、海綿、竹碳片等)可安全用於魚缸的玻璃清潔劑或醋溶液、混合鹽、pH 試紙一支折射計、濕度計或鹽度探針、一支溫度計、用分開的容器裝10%濃度漂白溶劑(選擇性)
2、清除海藻。
使用海藻清潔墊去除魚缸內部的藻渣。可用金屬刀片或塑料刀片清除積累已久、難以去除的殘留物。
3、把水吸出。
海水魚缸只需每兩個星期更換10%的水。這應已足夠去除水裡的硝酸鹽。啟動虹吸管,讓水流到大水桶里。
4、清潔底砂。
推著底砂清潔器穿過底砂。魚的排泄物、剩餘的食物和其它碎屑將被吸進清潔器里。如果你的魚較小、較脆弱或嬌嫩,你可以把從未穿過的絲襪套在虹吸管的末端(惟需確保絲襪網格足夠大到能讓碎屑通過)。至於底沙,僅用虹吸管的軟管部分,而非塑料管。在底部2.5厘米上的地方握著軟管吸廢棄物,切勿干擾到沙。
5、清潔裝飾物。
可用海藻清潔墊或從未使用過的軟毛牙刷,在吸出來的缸水中擦拭裝飾物上的海藻。你也可把裝飾物移出魚缸,浸在10%濃度漂白溶劑15分鍾。然後把沸水倒在裝飾物上,待它們風干後才放回魚缸里。
6、檢查鹽蠕變。
當海水蒸發到魚缸頂部,會留下硬殼狀的殘留物,這叫做鹽蠕變。用海藻清潔海綿把它清除,並把失去的水分補回。
7、混合鹽水溶液並放入魚缸。
海水魚缸的加水工作比淡水魚缸還復雜。你需要確保水溫、鹽度和酸鹼值都在魚的可承受范圍內。在你清洗魚缸的前一晚就作此准備。購買蒸餾水或反滲水。你可在雜貨店購得這些。把水放入干凈的塑料桶里,最好是專用的塑料桶。可在寵物店購買特別的熱水器,把水桶里的水弄熱。加入混合鹽。單步操作的混合鹽可在寵物店購得。根據包裝上的指示和你的水量添加混合鹽。一個很好的經驗法則是每3.8公升的水添加約135毫克(半杯)的混合鹽。讓水暴露在空氣中靜置一夜。第二天早上,用折射計、濕度計或鹽度探針來檢查鹽度。理想的讀數為1.021和1.025之間。此外也用溫度計測量水溫。鹹水魚適合的溫度應為73和82華氏度之間(23和28攝氏度之間)。
二、紅泥藻處理方法
1、提高水流速度,減少餵食,檢查燈泡的使用壽命。
2、減少餵食,勤換水,避免添加劑
3、能看到紅泥藻的地方,採用虹吸出來
4、用鋼刷刷掉
5、把蛋分調得敏感些
6、及時清除過濾棉上附著的紅泥藻或用抄網將水中飄動的紅泥藻撈出
沒有足夠的燈光,紅泥藻就會餓死。但是缸內養的珊瑚的話,就會有擔憂。其實最簡單的方式是關閉燈光3天。如果水族箱內以軟珊瑚和魚類為主,不必為光照周期擔心的話就可以採用關燈的辦法來去除紅泥藻;如果水族箱內有LPS、海葵、五爪貝等生物,這種方法一樣是安全的。如果有SPS,那麼要考慮一下了。
三、魚缸清洗器
魚缸清潔器是這樣工作的:將清潔器插入魚缸中,拉活塞時,進水球閥被水頂開、而排水球閥被迫關閉,金魚糞便隨水一起抽入筒內;推活塞時,筒內壓強大、筒外壓強小,進水球閥被迫關閉、排水球閥被頂開,水經過濾網壓回魚缸,而污物被過濾網過濾掉。這樣經過幾次推拉,魚缸內的糞便就被清除了。
魚缸清潔器簡捷實用、效果良好。材料可因地制宜,尺寸則依據魚缸的大小而定。但製作時必須注意兩點:
一、球閥與閥門、活塞與抽水簡要密閉好,否則水會抽不進來。
二、球閥不可太重,太重了它可能不聽話,難以自動關閉或打開閥門。
H. 海上網箱養魚的漁網上很多海藻 用什麼東西能去除海藻呢
藻類植被生長旺盛能吸引各種水生動物的索餌、繁殖、棲息,從而達到優化海底環境,保護增殖漁業資源的目的;同時藻類能進行光和作用,為海水補充溶解氧,還能吸收水中的重金屬,凈化水體,保護水域環境,另一方面,很多海藻還具有食用、葯用價值,例如海帶、紫菜等可用於食用,還有一些藻類可製造各種護膚品。
如果多了以後,可以人工採集,可以賣錢。
I. 海藻干貨怎麼做好吃
海藻是一種很熟歡迎的海產品,也是一種有著豐富的營養物質的食物。海藻的做法有很多種,既可以涼拌,可以炒,也可以做湯,不同的做法,也有著不同的特色和味道,能夠滿足不同人的胃口和需求。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冰爽海藻、涼拌水晶藻以及海藻蛋花湯這三種食物的做法!
一、冰爽海藻
1、海藻放在水中浸泡2-3小時,泡出多餘的鹽分。然後放在熱水中燙一下,撈出放在冰水中冷卻後瀝干水分。
2.將瀝干水分的海藻加入糖,雞精,蒜末(蒜粉),油辣椒,芝麻油拌勻,芝麻油盡量多一些,放入冰箱冷藏吃的時候撒入少許芝麻即可。家裡有料理機打一些冰沙搬入更加爽口。
飲食小常識
1、海藻中含有大量的能明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的碘,常食有利於維持心血管系統的功能,使血管富有彈性,從而保障皮膚營養的正常供應。
2、海藻中的蛋氨酸、胱氨酸含量豐富,能防止皮膚乾燥,常食還可使乾性皮膚富有光澤,油性皮膚可改善油脂分泌。
3、海藻中所含維生素豐富,可維護上皮組織健康生長,減少色素斑點。
二、涼拌水晶藻
1.水晶藻放入清水中浸泡約2小時
2.水晶藻在開水中汆燙一會兒
3.立即撈出浸入冰水中
4.涼後撈出瀝干水分,並調入適量白醋
5.調入適量糖
6.調入適量鹽,拌勻
7.撒入適量白芝麻拌勻即可
烹飪技巧
1、浸泡水晶藻是為了泡去表層的鹽分,否則會很咸。
2、汆燙時間不可過久,一會兒即可,否則影響口感。
3、浸泡冰水可以使口感更脆嫩,泡涼水也可。
4、口味偏重的,可以再加入適量花椒粉和芝麻油,不過,個人比較偏愛這只有糖醋鹽的清爽味道。
三、海藻蛋花湯
1.海藻泡發,洗凈
2.上鍋燒水
3.水開後下海藻
4.再開後下雞蛋
5.拌均後下油鹽
6.出鍋
J. 海藻泡多了怎麼辦
可以和朋友一起敷的,家人也行,或者把脖子那裡也敷上,也可以給脖子補補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