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海藻面膜 » 海藻和珊瑚礁怎麼畫

海藻和珊瑚礁怎麼畫

發布時間: 2022-07-02 06:51:24

1. 珊瑚與海藻之間存在一種什麼樣的關系

珊瑚與一種海藻——渦鞭毛藻(源自於希臘語,意思是「旋轉的鞭子」,用來描述渦鞭毛藻的推進方式)形成了地球上最典型的互利共生的夥伴關系。渦鞭毛藻是能夠存活的最小的生物,它們在珊瑚蟲的體表上每平方厘米就有大約31萬個。珊瑚蟲用它們的觸手捕獲極為微小的有機物,所產生的廢物(主要是二氧化碳)用來喂養它們身上的海藻。作為回報,海藻給珊瑚蟲披上了鮮艷的顏色,並通過光合作用為珊瑚蟲提供了大部分能量。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發現珊瑚蟲大多生活在淺的、干凈的、有光照的水域中的原因。這類海藻甚至還會生成一種遮光劑來保護珊瑚蟲,使它們一整天都能正常活動。這是一個非常艱苦的工作,珊瑚蟲在建造珊瑚礁時所消耗的能量按比例來說相當於一個靜止狀態的人所消耗的能量的2.5倍。

珊瑚礁與海藻也有關系緊張的時候。當珊瑚礁被淤泥充塞、變得太熱,或者被污染,而海藻又很容易在其他地方找到食物的時候,海藻就會離開珊瑚礁,使珊瑚礁「變白」,從而導致它們的死亡。

2. 珊瑚礁在地球上生活了多久

澳大利亞大堡礁是潛水愛好者們的聖地,這里一共有2900多個大大小小的珊瑚礁島,而你能夠看到的這些珊瑚礁,其實生長速度特別慢,每年只生長2.5厘米左右,也就是說等你看到它變成島嶼的模樣時,實際上它們已經在此生活了幾萬年甚至幾百萬年等。

然而,科學家們不止一次地發現,全球各地的珊瑚礁正在呈現出「白化」現象,而珊瑚礁白化,意味著珊瑚礁上的珊瑚蟲們大量死亡。它們的死亡,有可能標志著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開始。

珊瑚
珊瑚之所以表現出如此斑斕的色彩,其實並不是珊瑚蟲們的功勞,而是海藻,海藻們會通過光合作用為珊瑚蟲提供能量,而相對應的珊瑚蟲可以為海藻提供一定的庇護,所以珊瑚蟲和海藻之間形成了共生關系,海藻斑斕的色彩也讓珊瑚變得絢麗奪目。

海藻需要在水深不到50米的地方才能生長。而當珊瑚礁長到水面以上時,珊瑚礁就無法生長了,原因是因為大多數珊瑚蟲不能長時間離開水。所以地球上的海洋面積雖然廣闊,但是適合珊瑚生長的地方比較少。

在過去,珊瑚受到人類的影響較小,但現如今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全球變暖的影響,導致全球大面積的珊瑚礁呈現出白化現象。

暫時沒有出現白化現象的珊瑚礁,情況也不容樂觀,科學家們指出,隨著高溫持續時間的延長,一些不適應高溫的珊瑚已經被淘汰出局,而倖存的珊瑚生理機能發生了改變,能夠抵禦更強的高溫。但這並不是好事,原因是倖存的珊瑚品種數量有限,基因多樣性減少,一旦外界再次發生環境改變,珊瑚們有可能因此而滅絕。

修斯教授介紹,大堡礁的珊瑚在過去20多年裡經歷了4次較為嚴重的珊瑚白化現象,雖然每次都有少數珊瑚蟲恢復了下來,但現如今當地珊瑚蟲的品種種類已經減少了許多,並且多是頑強的珊瑚品種。

研究員肯•卡彭特研究了845種珊瑚,結果發現其中的231種珊瑚處於高度滅絕威脅,407種珊瑚已經滅絕或者近乎滅絕。研究還發現,到了2050年,全球將可能有超過30%-50%的珊瑚品種滅絕。

3. 珊瑚礁是怎麼形成的

珊瑚蟲是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每一個單體的珊瑚蟲只有米粒那樣大小,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陳代謝,同時不斷分泌出石灰石,粘合在一起。這些石灰石經過以後的壓實、石化,形成島嶼和礁石,也就是所謂的珊瑚礁。

在熱帶和亞熱帶淺海,由造礁珊瑚骨架和生物碎屑組成的具抗浪性能的海底隆起。造礁珊瑚具有分泌碳酸鈣形成外骨骼的功能,它們世代交替增長,最終生長到低潮線。地質時期的礁,在中三疊世以前的各時代,造礁生物種類很多;中三疊世以後,才基本上以六射珊瑚為主,故統稱為生物礁。

(3)海藻和珊瑚礁怎麼畫擴展閱讀:

珊瑚礁的基本種類:

1、岸礁

沿大陸或島嶼岸邊生長發育,亦稱裙礁或邊緣礁。現代最長的岸礁沿紅海沿岸發育,綿延約2700多公里,分布水深約36米。中國台灣恆春半島和海南島沿岸也有岸礁發育。

2、堡礁

又稱堤礁,是離岸有一定距離的堤狀礁體,它與陸地隔以澙湖。現代規模最大的堡礁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堡礁,全長約2000公里,分布水深約30米。堡礁位於大陸架的邊緣,它在大洋與大陸架的淺水之間形成了一個屏障。堡礁可以是因為大陸下沉由裙礁演化而成。最著名的堡礁是澳大利亞的大堡礁。

3、環礁

礁體呈環帶狀圍繞澙湖,有的與外海有水道相通。環礁直徑在幾百米至幾十公里,形態多樣。已知的環礁有330個之多,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的信風帶和印度洋熱帶海域。環礁多坐落在大洋火山錐上,孤立於汪洋大海之中,展布受洋底火山作用的控制,某些也可在大陸架上見到。

4、點礁

即斑礁,是堡礁和環礁澙湖中的礁體,大小不等,形態多樣。

5、平頂礁

假如海底有平坦的、珊瑚礁生長的條件,那麼就能夠形成平頂礁。平頂礁有時有些地方可以伸出水面,在那裡形成沙灘和小島,而在這些沙灘和小島附近又可以形成裙礁。在平頂礁的中部可能形成礁湖。環礁的內部也可能有平頂礁形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珊瑚礁

4. 珊瑚的為何有顏色

在珊瑚蟲體內住著一種彩色的單細胞藻類,這些單細胞藻類給了珊瑚各種各樣的顏色,沒有這些藻類,所有的珊瑚就都是白色的了。


珊瑚和海藻彼此依賴,如果海藻死了,珊瑚也會死去。

查看更多《神奇校車 圖畫書版 海底探險》

5. 珊瑚礁的一些問題

一般的珊瑚是生物
但是<<犬夜叉>>里的珊瑚就84拉!她可是個人哈!!!!
在全世界的大海中,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公里的只有3個,超過400萬平方公里的只有珊瑚海。它的總面積達到479萬1千平方公里。珊瑚海是南太平洋的屬海。它的西邊是澳洲大陸,南連塔斯曼海,東北面被新赫布里底群島、索羅門群島、新幾內亞(伊里安島)所包圍。珊瑚海大部分的海底水深3千至4千米,最深處9174米,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

珊瑚海地處熱帶,周圍幾乎沒有河流流入,海水清澈,水下光線充足,海水的鹽度多在30%至35%,這些條件非常適合珊瑚蟲的生長。色彩斑駁的珊瑚礁點綴在澄澈的碧水中,呈現出綺麗的景觀。這其中包括了幾個最大的珊瑚礁區:大堡礁(澳洲昆士蘭海岸以東)、塔古拉堡礁和新喀里多尼亞堡礁。

造礁石珊瑚的常見科屬

造礁石珊瑚的鑒定主要根據其骨骼的外形,無性生殖的方式及骨骼表面的形貌,珊瑚體隔片發育的輪數,隔片的大小及其附屬裝飾結構、軸柱的有無等特徵來分類定種,而現代生存的石珊瑚科以上的分類階元則是根據骨骼的微細結構確定它們的歸宿(需切片、磨片、鏡檢)。所以石珊瑚高階元的分類及其演化是諸家百說。本文採用Veron根據現代石珊瑚的形態分類、動物地理學,結合古生物學修正了Wells的六放(射)珊瑚演化系統。現得知我國的造礁石珊瑚有14科54屬174種,現只介紹4個科。

1、杯形珊瑚科Pocilloporidag 群體分枝,珊瑚群體呈笙形或融合形,珊瑚杯徑0.5~2mm,群體由外觸手芽形成,很少超過二輪隔片,甚至退化無隔片。軸柱針狀或無。常見的有柱形珊瑚屬Stylophora、排孔珊瑚屬Seriatopora和杯形珊瑚屬Pocillopora。在海南島有杯形珊瑚屬,珊瑚杯小,杯徑小於lmm,隔片發育不全,或退化成刺狀,或無。軸柱無或稍突起,珊瑚骼固實,在海南島民間稱為「海花」。常見的種類有鹿角杯形珊瑚P.damicornis和疣狀杯形珊瑚P.verru-cosa等。在廣東、廣西沿岸找不到杯形珊瑚。

2、鹿角珊瑚科Acroporidae外觸手芽形成塊狀、葉狀或分枝狀群體。珊瑚體笙狀,直徑一般小於2mm,有圍鞘。共骨表面有刺或槽。無軸柱或軸柱小、弱。該科常見有鹿角珊瑚屬Acrop- ora、薔薇珊瑚屬Montipora和星孔珊瑚屬As- treopora。

2.1 鹿角珊瑚屬 群體分枝狀,有些分枝吻合,極少數短分枝塊狀或皮殼狀。在分枝或小枝頂端有一個大的軸珊瑚體(axial corallite)和眾多的輻射珊瑚體(radial corallites)。輻射珊瑚體有管形、鼻形、管鼻形、唇形、半斜口管形等,這是區分種的特點之一。圍鞘網狀或假珊瑚肋(pseudo-costate)狀,無軸柱,該屬是印度- 太平洋區系中的優勢屬,種類和數量最多,而且隨環境的變異也最大。如粗野鹿角珊瑚A.humilis在流急風大的環境,群體基部皮殼甚大,分枝矮而粗壯;在浪小較穩定的環境,分枝發育充分,長筍似挺拔有力。美麗鹿角珊瑚A.formosa是印度- 太平洋區的優勢種。

2.2 薔薇珊瑚屬 群體塊狀、葉狀、多枝狀或皮殼狀。珊瑚杯小,直徑小於1mm,無軸珊瑚體,壁多孔,無軸柱。共骨網狀,狀飾有多種形狀豎立的小骨刺。該屬在珊瑚礁中較為普通,在礁平台潮間帶區指狀薔薇珊瑚 Montipora digitata是優勢種。常見的還有葉狀薔薇珊瑚M.foliosa等。

3、菌珊瑚科 Agariciidae群體由內外觸手芽形成,壁是合隔桁壁(synapticulothecate),有孔或無孔。軸柱由小梁組成,圓形或長形;有些屬無軸柱。該科常見的屬有牡丹珊瑚屬Pavona和厚絲珊瑚屬Pachyseris。

3.1 牡丹珊瑚屬 群體由圓、凹的邊緣芽形成。呈水平板狀、波紋單面狀、皮殼狀、柱狀或兩面葉狀群體。隔生珊瑚肋(septocostae)形成脊塍(colline),由合隔桁(synapticulae)相聯或不聯。軸柱由扁平小梁突起或無。該屬常見的有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葉狀牡丹珊瑚P.frondifera 和易變牡丹珊瑚P.varians。

3.2 厚絲珊瑚屬 群體葉狀或不規劃塊狀,葉狀群體由隔片珊瑚肋形成的脊塍長而與邊緣相平行;塊狀群體脊塍長短不一。該屬常見有皺紋厚絲珊瑚P.rugosa。

4、石芝珊瑚科Fungiidae 群體或單體,幼體時有一附著柄,成體時游離自由生活,圓盤形或長卵形。群體單口道或多口道。合隔桁壁。隔片多,幼片期隔片透明。珊瑚肋連續或斷續成刺狀突起。小梁組成軸柱或不發育。隔片齒和背刺的類型是定種的重要特徵。該科常見的屬有石芝珊瑚屬Fungia、圓餅珊瑚屬Cycloseris、雙裂珊瑚屬Diaseris、石葉珊瑚屬Lithophyllon、多葉珊瑚屬 Polyphyllia、繞石珊瑚屬 Herpolitha、帽狀珊瑚屬Halomitra、履形珊瑚屬Sandalolitha和足柄珊瑚屬Podabacia等。石芝珊瑚屬為單體,盤形或橢圓形,平或凸,隨幼體所在環境而變化。成體體壁有孔。珊瑚肋絕大部分蛻減成背刺,隔片無孔。隔片邊緣齒和背刺是分類的重要特徵。生活大部分為黃色,少數邊緣有一圈玫瑰紅色。常見有石芝珊瑚F.fungites,刺石芝珊瑚F.echinata等。

5、造礁石珊瑚是海洋中的瀕危動物

6. 珊瑚體內有大量共生的什麼藻類

海洋中珊瑚的美麗顏色來自於其體內與之共生的藻類生物,其中蟲黃藻是最重要的一類單細胞海藻。二者各取所需,相互提供食物。

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海水升溫導致蟲黃藻等藻類大量死亡,進而造成珊瑚本身死亡,引發白化現象。然而研究發現,珊瑚能通過選擇耐熱的其他藻類生物等途徑,來應對氣候變暖帶來的挑戰。

(6)海藻和珊瑚礁怎麼畫擴展閱讀:

蟲黃藻可以為珊瑚礁提供高達90%的能源需求。作為回報,珊瑚為蟲黃藻提供保護、居所、營養(主要是含有氮和磷的廢料)和恆定供應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

透過對養分、光線及對過剩細胞的驅逐,珊瑚可以控制蟲黃藻的數量,以免其過度繁殖。 蟲黃藻亦有在其他原生動物(例如:foraminiferans和放射蟲)和一些無脊椎動物里居住。

7. 珊瑚礁有哪些顏色

大堡礁屬熱帶氣候,主要受南半球氣流控制。由於這里自然條件適宜,無大風大浪,成了多種魚類的棲息地,而在不同的月份還能看到不同的水生珍稀動物,讓遊客大飽眼福。在大堡礁群中,色彩斑斕的珊瑚礁有紅色的、粉色的、綠色的、紫色的、黃色的。它們的形狀千姿百態,有的似開屏的孔雀;有的像雪中紅梅;有的渾圓似蘑菇,有的纖細如鹿茸;有的白如飛霜,有的綠似翡翠;有的像靈芝……莫可名狀,形成一幅千姿百態、奇特壯觀的天然藝術圖畫。白天在珊瑚礁陰影下的水中一片沉寂,但夜晚各種動物都紛紛出來活動。

珊瑚蟲在夜間覓食,伸出彩色繽紛的觸須捕食浮游微生物。無數珊瑚蟲的觸須一齊伸展,宛如鮮花怒放,但白天不能伸出觸須,否則會遮住蟲黃藻需要的陽光。珊瑚群平時大部分隱在水中,只有低潮時略露礁頂。各色的珊瑚礁以鹿角形、靈芝形、荷葉形、海草形在海底擴展美麗的身軀。

這里分布有400餘種不同類型的珊瑚礁,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約有350種珊瑚蟲與水母有親緣關系,每個珊瑚蟲的嘴周圍長著一圈觸須,從海水中吸取碳酸鈣,變成石灰質的外殼,無數外殼累積起來便成為珊瑚礁。

8. 珊瑚是怎樣形成的

珊瑚是由一種被稱為珊瑚蟲的身體柔軟的小動物大量群居而形成的。珊瑚蟲從芽體中生長,能通過向海中排卵進行繁殖。珊瑚蟲以漂浮在水中的其他動物的幼蟲或小動物為食。紅珊瑚

紅珊瑚與多數珊瑚不同,它們的珊瑚蟲呈白色,多生長在黑色、粉紅色的骨骼上,而多數珊瑚的珊瑚蟲顏色鮮艷,生長在灰白色的骨骼中。紅珊瑚生長在200米深處光線較暗的海底。

腦珊瑚

腦珊瑚呈圓形,體表有深深的凹槽,看上去就像人的大腦。這類珊瑚由一排排的珊瑚蟲的觸手整齊地排列在珊瑚蟲的兩側,口長在底部,形如凹槽。珊瑚的圓形構造有助於它們承受海浪的沖擊。

珊瑚礁

可以構成珊瑚礁的珊瑚必須生活在明亮、溫暖、清潔的水中。隨著它們的成長、死亡,這些珊瑚的硬殼不斷堆積,最後形成珊瑚礁。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近海的大堡礁,長約2000千米,是地球上迄今為止由生物建造的最大的物體。

管風琴珊瑚

身體瘦長的珊瑚蟲在管狀外殼的保護下,一個挨一個地排在一起,形成了管風琴珊瑚。多數珊瑚在晚上才吃東西,管風琴珊瑚卻在白天伸出它們的觸須進食。大的觸須交迭在一起,覆蓋了更大的面積,從而更易捉到食物。這種捕食的方法與鹿角珊瑚的捕食方法極為相似。

蘑菇珊瑚

珊瑚是由單個巨大的珊瑚蟲形成的。這們不像石炭質珊瑚和岩石粘連在一起,而是以一種疏鬆的狀態附著其上。它們甚至可以移動,但距離不會太大。蘑菇珊瑚可以產生出一種含有刺狀細胞的粘液。這些粘液會將侵入它們領地的別的珊瑚群體的邊緣消滅。

玫瑰珊瑚

玫瑰珊瑚緊縮的殼皺給小海藻和海中生物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家。珊瑚給它們提供了一個避難所並給它們供給營養,作為回報,海藻將它們的一些食物送給這個住所的主人。

殉葬海底的藝術家

珊瑚是腔腸動物門珊瑚綱動物的通稱,珊瑚絕大多數群體生活,組成群體的每一單體稱為珊瑚蟲,蟲體頂端及周圍有許多觸手的口,向下連接消化腔,腔壁上有肌肉,並可生成生殖腺。群體中所有個體的消化腔均為共肉連通。

人類依據珊瑚觸手的數目將其分為三大類,即四放、六放和八放珊瑚。

四放珊瑚為化石種類,是單體珊瑚,最初出現奧陶紀,在二疊紀絕滅。

六放珊瑚是現今最繁盛類群,如海葵。這類珊瑚自三疊紀出現以來,一直繁盛至今,它們也是形成珊瑚礁的主要成員。六放珊瑚多為群體,如石珊瑚,由於具有鈣質骨骼,不斷生長的群體以死去者的骨骼為基礎,附著其上繼續新一代的生長,代代如此,周而復始,死者的骨骼使在海洋中形成珊瑚礁或珊瑚島,這種能形成礁或島的珊瑚,我們稱之為石礁珊瑚即石珊瑚。它們生長迅速,骨骼發達,但對生存環境要求嚴格,一般生長要求水溫在18℃以上,海水含鹽度為27~40‰之間。近代的工業污染已使這類動物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八放珊瑚是現存珊瑚中的一個常見類群。它最早出現於志留紀,為群體具骨骼珊瑚,骨骼因種類不同而分為鈣質和角質兩大類,如常見的紅珊瑚是鈣質珊瑚,而柳珊瑚是角質珊瑚。

珊瑚骨骼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其含量在90%以上,並含有少量的氧化鎂、氧化鐵及微量的鋇、鉍和鍶等。堅硬的珊瑚骨骼,由於碳酸鈣含量高,是製造石炭的好原料,也可用於建築、修路等。另外珊瑚骨骼形態多變,姿態萬千,加之有的潔白如玉,有的艷麗多彩,已成為裝飾佳品或工藝美術原料,被稱為海中「寶石」。

珊瑚骨骼還可入葯,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之功效。

9. 珊瑚礁是怎樣形成的

珊瑚礁是石珊瑚目的動物形成的一種結構,這個結構可以大到影響其周圍環境的物理和生態條件。在深海和淺海中均有珊瑚礁存在,它們是成千上萬的由碳酸鈣組成的珊瑚蟲的骨骼在數百年至數千年的生長過程中形成的。珊瑚礁為許多動植物提供了生活環境,其中包括蠕蟲、軟體動物、海綿、棘皮動物和甲殼動物,此外珊瑚礁還是大洋帶的魚類的幼魚生長地。
其形成是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對生成礁的鈣物質長期積累沉積的結果,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質遺骸和石灰質藻類堆積而成的一種礁石。世界上珊瑚礁多見於南北緯30°之間的海域中,尤以太平洋中、西部為多。按形態劃分有:裾礁(岸礁)、堡礁、環礁、桌礁及一些過渡類型。珊瑚礁生長速度一般為每年2.5厘米左右。有些珊瑚礁厚度很大,系因珊瑚礁生長發育過程中礁基不斷下沉或海面不斷上升所致。
珊瑚蟲是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每一個單體的珊瑚蟲只有米粒那樣大小,它們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陳代謝,生長繁衍,同時不斷分泌出石灰石,並粘合在一起。這些石灰石經過以後的壓實、石化,形成島嶼和礁石,也就是所謂的珊瑚礁。
珊瑚從古生代初期開始繁衍,一直延續至今,可作為劃分地層、判斷古氣候、古地理的重要標志。珊瑚礁與地殼運動有關。正常情況下,珊瑚礁形成於低潮線以下50米淺的海域,高出海面者是地殼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則標志該處地殼下沉。

熱點內容
蕊膚雅面膜一般敷多久 發布:2023-08-31 22:03:54 瀏覽:2235
質地較濃防曬霜怎麼使用 發布:2023-08-31 22:00:02 瀏覽:1269
專業化妝師如何貼雙眼皮 發布:2023-08-31 21:58:43 瀏覽:1154
雞蛋清加什麼美白祛斑最快 發布:2023-08-31 21:58:35 瀏覽:1096
資生堂櫻花美白淡斑精華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53
孕婦喝什麼美白飲最好 發布:2023-08-31 21:55:12 瀏覽:1768
瑪西化妝品怎麼樣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360
為什麼護膚品一旦停了就嚴重 發布:2023-08-31 21:50:21 瀏覽:1345
補水什麼時間做 發布:2023-08-31 21:47:15 瀏覽:1317
為什麼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曬 發布:2023-08-31 21:45:25 瀏覽: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