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防曬指南 » 李佳琦賣蕉下防曬帽什麼時候開始

李佳琦賣蕉下防曬帽什麼時候開始

發布時間: 2022-12-13 07:25:09

⑴ 史上最熱夏天,蕉下的防曬生意卻不好做,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這年代,剛提交招股說明書,卻被揭穿「心急TX」用意的,除開蕉下也簡直了。9年以前,蕉下憑著一款主推「防曬隔離作用」的兩層小黑雨傘一躍出名,9年之後,蕉下產品系列早已延伸到非傘類硬防曬商品,發布護袖、遮陽帽,防曬衣、口罩等類目坐穩了「中國第一大防曬隔離服裝品牌」的位置。

例如豆瓣網一網民借著618想購買頂防曬帽,看好蕉下這個牌子,最終算完折扣後價格又猶豫了,最終發了個貼子尋求幫助網民。回應貼不是很多,但其中一個網民立即貼上了測評視頻,勸她說,單論防曬效果,差十倍價格的商品中間並沒什麼不同。

蕉下全部防曬隔離用具都是會注重紫外線防護指數UPF,配上專業機構的評測報告及客戶體驗感恩回饋,緊緊圍繞精確客戶敘述品牌文化。而寧波質監局也有一個檢測證實,100%棉的一般衣服遮擋紫外線性能提升技術專業防曬衫更強。

憑著資產親睞,拿到「防曬隔離第一股」的名號不會很難。但緊緊圍繞產品的科技投入的討論也許剛剛開始,僅僅因種樹一時興起而來的客戶,並沒滿意度可談,在爆款層出不窮的今日,前任隨時可能被遺棄。

⑵ ohsunny防曬衣顏色怎麼選

ohsunny防曬衣也是近幾年很火的一個品牌,由於ohsunny防曬衣顏色眾多,很多集美們都不知道顏色怎麼選,哪個顏色防曬效果好。其實,ohsunny防曬衣防曬本身就很不錯,大家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顏色即可,關於ohsunny防曬衣實物圖試穿我也提供了,希望你們會喜歡哦!

1、ohsunny防曬衣顏色怎麼選

ohsunny防曬衣顏色有很多選項可以選擇,比較受歡迎的就是奶油黃、摩卡灰、紫色、藍色,當然黑白色也是很常見的受歡迎款,粉色也有人喜歡,總的來說,每一個顏色都有它喜歡的人群,大家可以看看ohsunny防曬衣的上身圖,就知道怎麼選擇顏色了!

奶油黃

黑色

摩卡灰

薇婭直播間模特試穿

2、ohsunny防曬衣可以洗嗎

可以洗,直接手洗就行,這種化纖面料浸泡一會用手抓一抓即可,十分方便,建議用肥皂或內衣皂進行清洗!

官方的建議清洗方式如下:

咱們的面料是陶瓷聚酯纖維,不會因為正常洗滌而降低防曬/保暖效果。只須注意一下洗滌方式哦: 請勿.使用含有漂白劑或增白劑成分的洗劑,以免破壞機能纖維降低防曬/保暖效果。

建議您不要使用沐浴乳及柔軟劑,以免降低布料吸濕排汗功能。建議手洗,使用肥皂或者香皂加清水即可,清洗時,水溫不可超過30%,並不可漫泡超過20分鍾哦!清洗之後不建議長時間在太陽底下暴曬的,建議您自然晾乾即可。

3、ohsunny防曬衣價格

ohsunny防曬衣價格挺迷的,官方價格168元一件,但如果蹲到了直播間價格,一般是108元一件,比如薇婭直播ohsunny防曬衣,李佳琦直播蕉下防曬衣,如果你來不及蹲,可以直接原價購買,不同活動價格也會不同。

⑶ 防曬衣真能防曬嗎月銷10萬的大熱單品,又是牛油果騙局

養兒不能防老,但防曬可以啊。

每到夏天,鴨老師總能在大街上看到一些魔幻的場景。有人短褲、短袖、超短裙,一派清涼,也有人遮陽帽、大墨鏡、防曬衣,360度散發著「生人勿近」的氣場。

遙想當年,在年輕的鴨老師心目中,從頭到腳全副武裝防曬,那可是又老土、又暴露年齡。咱年輕人,頂多抹個防曬,露出潔白的大腿。

但 時尚 就是個圈圈。在各類博主和達人的種草下,遮陽帽、防曬衣、防曬冰袖這些硬防曬產品,開始逐漸俘獲年輕人。

所謂的硬軟啊,就是我們通俗理解里的化學防曬和物理防曬。

早些年,有個很火的防曬霜背部測評圖,網友們戲謔,比起各種防曬霜,還是膠帶最能擋紫外線。

在某寶搜索「防曬衣」,價格在幾十到幾百元不等,材料各異,什麼冰絲、真絲、雪紡,不一而足。在直播達人的口中,防曬衣那可是「穿上就能出門,有涼感 科技 ,顯瘦,有版型,回頭率100%」的出街必備。

實際上呢,也賣得賊好。以專攻年輕人的蕉下和OhSunny為例,兩個品牌在某寶的單款防曬衣銷量都突破了10萬。

如果說防曬衣還是圍繞材質和款式的初級操作,那麼,防曬帽已然被商家玩出了新花樣。最近一款很火的「貝殼防曬帽」,廚師造型、大俠造型、出家人造型,引得網友一邊吐槽「不明白這款帽子為什麼經常售罄」,一邊又在自己搶到帽子後各種po造型。

美觀、社交,再加上頭部主播的傾情推薦,硬防曬之風吹遍了近兩年的神州大地。有數據顯示,截至到6月10日,某品牌的硬防曬產品通過淘寶直播賣出了1.17億元,其中,李佳琦直播間賣出了2880萬。

俗話說啊,「一白遮百丑,一黑毀所有」。而在我國,對於「不被曬黑」的追求,撐起了一個超百億的防曬市場。根據相關數據,從2016年到2019年,我國的防曬品市場規模已經從55.35億元增長到了220億元。

但在狂熱草和拔草中,也有人開始質疑,現在的年輕人是不是過度防曬了?畢竟,除了功能、形態各異的硬防曬產品外,僅僅是防曬霜也被植入了諸如防藍光、防污染、護膚、多效合一等功效。

暫不論年輕人追求防曬是否理性,在這里,鴨老師想提醒大家,在購買防曬產品方面,還是要有所「顧及」。

頭一個就是性價比問題。還是以貝殼防曬帽為例,官方售價209元,618活動價179元。有網友就吐槽,「產品太雞肋。除了自拍好看,其他一無是處」。第二個就是防曬功效問題,穿一件面料厚實、防曬功效尚可的防曬衣,悶出一身汗,真的值得么?

您覺得呢?

⑷ 蕉下太陽帽怎樣識別真偽

查看售後服務卡,看傘的LOGO,正品蕉下傘骨的中間和尾部都有印著BananaUmbrella,部分假的傘骨都沒有隻是骨尾有個LOGO。
蕉下傘的售後服務卡是由磨砂材質製作的,顏色會有光澤並且分布很均勻,假的售後卡紙質比較光滑,顏色暗沉一些。蕉下傘的傘把和傘扣的金屬LOGO啞光磨砂感強,光澤分布也非常均勻,假的則是亮光且粗糙。
蕉下傘是一個專業做防曬傘的品牌,由2012年創立,將可高效阻隔紫外線的L.R.C塗層首次在傘布上使用,注重設計感的同時結合高科技材料運用和手工縫制,定義了專屬蕉下的防曬美學。而且其造型亮眼,是時下非常火的一款防曬傘,風頭蓋過杭州的天堂傘,現在有很多人用的都是蕉下的防曬傘。

⑸ 靠賣防曬傘出圈 一年花近6億做廣告 防曬品牌公司「蕉下」赴港上市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徐蔚

靠賣防曬傘出圈的「蕉下」,斬獲一批Z世代粉絲。近日,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蕉下」)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擬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但靠著營銷上位的「網紅」品牌,看似漂亮的數據背後,蕉下也幾乎「遺傳」了新消費品牌的全部短板——重營銷輕研發、產品質量被吐槽時好時壞、與大品牌競爭缺乏產品力……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蕉下能輕松上市嗎?

近一半收入用於營銷

2013年,蕉下在杭州成立並推出第一款產品雙層小黑傘,也被叫做「香蕉傘」。小黑傘之後,蕉下又陸續推出膠囊系列傘、口袋系列傘,並逐漸將產品品類拓展至防曬服、防曬帽、防曬口罩以及可折疊太陽鏡等,目前產品組合已經覆蓋服裝、傘具、帽子、其他配飾、鞋履等。

隨著近幾年「硬防曬」概念的火熱,蕉下憑借在防曬傘上的先發優勢,業績節節攀高。2019年-2021年,蕉下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85億元、7.94億元、24.07億元,2020年、2021年營收增幅分別為106.38%、203.15%。2020年、2021年凈利增幅分別為100.26%、244.27%。

蕉下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打敗老牌天堂傘,離不開營銷的驅動。招股書顯示,蕉下目前擁有123項專利,正在申請72項專利,但在高額的營銷和銷貨成本之下,公司的研發投入微乎其微。

報告期內,公司的研發開支約1990萬元、3590萬元、7160萬元,分別占總收入的5.3%、4.6%、3%。同一時期內,公司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92億元、3.38億元、9.86億元,分別占公司收入的50%、42.6%、40.9%。從細分支出科目來看,推廣費用(廣告及營銷開支)為最大支出項目,2019年僅投入3692萬元,2021年已直線上升至5.86億元,三年內瘋狂漲近16倍。而收入只增長六倍。

其招股書也透露,與高營銷投入相匹配的是,蕉下近六成員工為銷售與營銷類。共有826名,佔1410名總數的58.6%。可以看出,蕉下的大部分錢都花在了營銷上,而不是在產品研發上。

代工模式頻出質量問題

目前銷量排在最前的不是防曬傘,而是衣服、面罩類防曬品,比如一款冰絲防曬衣,售價為209元,月銷量超8萬。防曬口罩售價59—99元,月銷超過20萬。

「顏值高」「設計新潮」是評價中常出現的字眼,然而也有不少消費者吐槽「質量不過關」「面料不舒服」,更有人質疑並沒有宣傳所說的防曬效果,性價比低。在黑貓投訴平台上,蕉下投訴量已趨近百件,其中「防曬衣防曬指數不達標」「雨傘質量問題」「虛假宣傳」等問題屢見不鮮。

其實,這背後和蕉下的代工模式離不開關系。招股書顯示,在生產方面,蕉下三年間將所有生產外包給予合約製造商,合約製造商以銷定產。外包模式在初期無疑減少了資金、成本壓力,但在品牌快速發展之後,仍以外包為主,極易帶來質量、成本難以把控的隱患。

蕉下IPO的消息發布後,有業內人士擔心,蕉下這次赴港上市,有可能重蹈因國潮口紅「完美日記」大火的逸仙電商的覆轍。前兩年,逸仙電商赴美上市,IPO發行價10.5美元/股,上市後股價最高時超過25美元,但截至最新收盤僅剩0.66美元,掙扎在退市的邊緣。 二者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財務報表都極其類似,玩的都是高毛利、重營銷、輕研發的打法。由於營銷驅動的業務基礎相對技術驅動更加脆弱,無論是未來營收還是成長性,都可能風險較高,因此在香港的二級市場恐怕難以得到很理想的估值或流動性。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⑹ 襄陽有蕉下太陽傘專賣店嗎

沒有。
蕉下是由香港減字控股集團創建於2012年的專業防曬傘品牌。蕉下傘實體店很少,只有寥寥幾家。蕉下傘有較強的抗紫外線,品種繁多,有三折傘、五折傘等,傘面越大,自身份量也就越重。所以有各種各樣款式的傘。現在蕉下公司也出了防曬帽。

⑺ 李佳琦直播賣鍋慘遭翻車,曾經還出現過哪些網紅帶貨翻車的事情

出現不少了,畢竟他們確實是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介紹產品的時候,也是有多厲害就誇多厲害,這樣搞得大家都很心動,現在也是離雙11還有半個月,又可以賺一筆了,各路網紅的直播賣貨優惠預熱早就已經紅紅火火地開張了。為了賣貨話術誇張動人些無可厚非,這種操作真厲害。

我們應該要學會抵制這種現象,畢竟風氣會非常不好,像有些網紅為了拿錢做事,什麼的你不管,大家想想得損失多少的利益啊,所以要購買網紅產品,還是需要小心,但很多時候也是防不勝防。不過大家也是知道這回事,估計就不會那麼容易上當了。

⑻ 李佳琦什麼時候賣的蕉下的口罩

21年4月23日。
【蕉下新品】護眼角防曬口罩可清洗,蕉下官方旗艦店,冰薄系列護眼防曬口罩,UPF50+,科技防曬面料,質地輕薄,透氣不悶,護眼角的同時修飾臉頰,4色可選。

⑼ 防曬傘起家的蕉下沖刺港股IPO

防曬傘起家的蕉下沖刺港股IPO

防曬傘起家的蕉下沖刺港股IPO,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蕉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沖刺「戶外防曬第一股」。防曬傘起家的蕉下沖刺港股IPO。

防曬傘起家的蕉下沖刺港股IPO1

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蕉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在官方介紹中,蕉下是這樣形容自己的:「從2012年第一把小黑傘誕生起,蕉下就開始了探索戶外之旅。」10年後,蕉下身披「中國城市戶外第一股」光環,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

據招股書,以2021年總零售額及在線零售額計,蕉下均為中國第一大防曬服飾品牌,分別擁有5%及12.9%的市場份額,成為「她經濟」風口起飛的又一代表。

明星「帶火」小黑傘,外界爭議熱度不減

據招股書,2013年,蕉下在杭州展開業務並推出首款防曬產品雙層小黑傘,瞄準年輕女性戶外產品市場,並開始經營天貓旗艦店,2016年於上海開出首家品牌直營門店。梳理蕉下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營銷在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在初期階段,明星和關鍵意見領袖(KOL)帶貨占據了重要地位。

彼時,隨著粉絲經濟時代到來,微博等社交媒體平台成為明星分享生活的主要陣地。一時間,「明星同款」成為不少消費者的搜索關鍵詞,蕉下也「借勢起飛」。

據網路指數查詢,自2013年開始,banana umbrella(即蕉下)的搜索指數開始逐步增長,直至2014年7月迎來一波爆發——這一時間段,演員楊冪發布了一條「banana小黑傘」的相關微博,評論中不少網友紛紛表示「種草」同款。在轉發中,多個營銷號貼出了傘的購買鏈接。

banana umbrella在快速走俏之際也引發了外界質疑。據浙江在線台州頻道2014年7月的報道,因「號稱香港品牌,發貨地卻在杭州」,有網友質疑banana umbrella為「假洋牌」,產品宣傳所使用的「宇航服用L.R.C塗層」等措辭也被指有過度營銷之嫌。該報道還指出,banana umbrella旗艦店中銷量最好的碳纖維三折折疊傘最近一個月成交5467件,累計售出了33090件。

值得關注的是,蕉下的產品質量問題直至今日仍被頻頻曝光。有消費者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反映,自己花129元購買的雙層遮陽傘,僅使用兩周不到並且不是天天使用,傘就被大風吹斷了。當該名消費者拍下照片發給售後時,卻被售後質疑是不是被人為掰斷的。此外,在黑貓投訴等平台上,關於蕉下的產品質量投訴也不在少數。

不過,相關質疑並未阻礙banana umbrella繼續躥紅。2015年4月,banana umbrella正式啟用中文名「蕉下」,並發布新系列。新名字「蕉下」在網路上的曝光量逐步代替了原本的banana umbrella。同時,越來越多的明星陸續加入蕉下的帶貨「大軍」,包括唐嫣、王子文、陳偉霆、陳喬恩、迪麗熱巴等。

「無處不在」的蕉下

在「粉絲經濟」之後,隨著近年來各社交媒體平台以及興趣電商的快速發展,蕉下進一步擴大了營銷布局。目前,蕉下主要通過第三方社交媒體、內容平台、KOL和名人代言,利用在線曝光觸及新消費者,並構建了覆蓋天貓、抖音、微信、微博、小紅書等成熟及新興在線平台的營銷矩陣。

2021年,蕉下已與超過600名擁有不同粉絲群、受歡迎程度各異的KOL合作,其中超過199個KOL擁有超百萬關注者,帶來45億瀏覽量。

經千瓜數據查詢「蕉下」品牌,在小紅書商業投放月榜上,今年3月的珠寶配飾分類中,商業筆記最多、合作達人最多的第二名均為蕉下。目前在小紅書平台上,蕉下共有4萬余篇筆記。近30天內,小紅書的蕉下品牌相關筆記數達1117篇,筆記預估閱讀總數為573.67萬,分別同比下滑8.96%和48.8%。

但其中商業筆記數同比增長62.5%,達26篇。抖音的蕉下品牌相關視頻數量達1394個,同比增長8.57%,微博相關博文1.72萬條。而在去年3月,蕉下對小紅書進行了集中的筆記投放,3月筆記數量為2月的五倍,互動量是2月的3倍有餘。

直播電商時代來臨之際,蕉下還與李佳琦等頭部主播達成合作。據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3月,蕉下相關產品出現在李佳琦直播間至少13次。此外,蕉下還亮相過羅永浩、張馨予等人的直播間。

與此同時,蕉下的野心不止於防曬。在招股書中,蕉下強調:「防曬只是我們探索城市戶外生活方式的起點,我們已成功將業務拓展至更廣闊的鞋服市場。」然而,相較於過去的防曬市場,戶外賽道將面臨更激烈的競爭和早已深入布局的各大戶外品牌。蕉下如何實現從防曬到戶外的跨越,仍是問題。

品牌形象依賴營銷推廣,去年廣告及營銷開支近6億

營銷推動下,蕉下總收入由2019年的3.85億元增至2021年的24.07億元。2019年-2021年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年內虧損分別為2320.7萬元、7.7萬元和54.73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1968萬元、3941.2萬元及1.36億元。

主要銷售渠道之一天貓旗艦店的期內付費客戶總數由2019年的100萬人增至2020年的300萬人,並進一步增至2021年的750萬人,同比翻番。2019年-2021年,蕉下天貓旗艦店的復購率分別為18.2%、32.9%及46.5%。線上店鋪收入由2019年的1.95億元增至2021年的16.43億元。

然而,高速增長也伴隨著高漲的銷售成本。2021年,蕉下分銷及銷售開支由2019年的1.25億元,大幅增長近8倍至11.04億元,占總收入的45.87%。其中,2021年蕉下的廣告及營銷開支達5.86億元,占總收入的24.4%。

蕉下方面坦言,公司力圖通過在線及線下渠道的內容營銷來推廣品牌形象,能否推廣和強化品牌形象取決於品牌適應媒體環境的能力及客戶接收信息的偏好,其中便包括越來越依賴社交媒體和在線廣告推廣活動。然而,隨著公司規模不斷增長、產品供應不斷擴大以及地理覆蓋范圍持續擴張,保持產品的高質量和高吸引力可能會更加困難。

此外,蕉下已就各種銷售及營銷工作產生大量成本。品牌的成功部分取決於營銷活動,如營銷活動不能以具成本效益及高效的方式吸引客戶,蕉下的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前景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在此背景下,如何繼續高效獲得並鞏固客戶成為問題。

與此同時,蕉下在逐步擁抱線下。截至2021年年末,蕉下線下零售門店數由截至2019年年末的39家增至66家。蕉下還與國內連鎖商超、便利店、百貨商店建立合作。

2021年,蕉下通過零售門店及其他產生的收入達6.5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5.2%。在營銷方面,線下零售門店則為消費者提供戶外產品知識教育和選購建議,通過直觀的購物體驗強化品牌形象,並進一步反哺在線營銷。

全渠道銷售及分銷網路的建設也成為蕉下本次上市融資的主要目的之一。據招股書,蕉下擬進一步拓寬新興內容電商平台(如抖音及快手)上的銷售渠道,尤其是直播銷售;國內線下銷售渠道及海外銷售渠道也將得到進一步擴張。

品牌推廣同樣是主要目標。蕉下方面表示,將通過主題活動、視頻或微電影、邀請品牌及產品代言人以及贊助戶外活動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及認知度。

防曬傘起家的蕉下沖刺港股IPO2

兩個85後創立的防曬服飾品牌蕉下沖刺「戶外防曬第一股」。

近日,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蕉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擔任聯席保薦人,華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蕉下營收分別為3.85億元、7.94億元和24.07億元,去年傘具、配飾及服裝貢獻了超75%的收入;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1968萬元、3941萬元及1.4億元。

傘類去年營收5億,服裝營收佔比三成

2013年,兩個85後馬龍和林澤聯合創立了蕉下品牌。

招股書顯示,馬龍自2011年8月起開始籌劃成立蕉下集團,林澤則從2012年8月與馬龍共同打造蕉下。蕉下在招聘網站介紹稱,馬龍2012年從香港理工大學輟學創業,先後創建唯物倍佳(WaveBetter)和蕉下(BananaUmbrella)兩大品牌。

招股書顯示,根據灼識咨詢,以2021年總零售額及在線零售額計,蕉下均為中國第一大防曬服飾品牌,市場份額分別為5%及12.9%。

蕉下一詞取自「芭蕉葉下」,意為品牌肇始於滿足年輕女性消費者對戶外防曬的需求。2013年成立之初,蕉下就推出其明星產品「小黑傘」,瞄準年輕女性戶外產品市場。直到2020年,傘具品類收入仍然占據了蕉下營收的半壁江山,2019年傘具營收占總收入比例達86.9%。

三年間,傘具的毛利率提升了9.4個百分點至59.5%。2021年,單是傘具品類就為蕉下帶來約5億元收入。

事實上,蕉下的傘具售價較其他品牌高出數倍。在天貓口袋傘熱銷榜單中,蕉下的「花花傘」排名第一,售價約204元,排行第三的左都產品售價69元,而位列第四的天堂傘產品售價不到50元。

蕉下產品收入情況。來源:蕉下招股書

但蕉下正試圖擺脫對「小黑傘」的依賴。

2017年以來,蕉下將產品進一步擴展至防曬服、保暖服裝等。服裝品類的營收在2021年首次超過傘具,達到7.11億元,收入占總營收比例達29.5%。帽子和其他配飾的營收也逐漸趕上傘具收入。2021年,帽子品類營收約4.5億元;其他配飾營收達6.12億元,占總營收的25.4%。

值得注意的是,帽子、墨鏡等其他配飾的毛利率比傘具還高出不少。帽子品類的毛利率在三年間增長了12%,高達67.3%;墨鏡、口罩、披肩等其他配飾的毛利率達61%。

蕉下天貓官方旗艦店中,最暢銷的防曬衣經典款售價209元,防曬帽「貝殼帽」售價179元,熱銷口罩售價 79元。

此外,蕉下的非防曬類產品也在高速增長。2019年-2021年,蕉下非防曬類產品收入分別為280萬元、7650萬元和4.96億元,其中2021年較上年增長五倍以上。

代工成本超四成,研發支出佔比3%

與其他新消費企業類似,蕉下也難以迴避「重營銷輕研發」的質疑。

占蕉下總營收超四成的銷售成本,主要是銷貨成本,即蕉下的合約製造商購買並加工其購買的原材料。2019年-2021年,銷售成本分別為1.92億元、3.38億元和9.86億元。

分銷及銷售開支則吃掉蕉下45.9%的營收。其中,廣告及營銷開支佔大頭,2019年-2021年,廣告及營銷開支分別為3691萬元、1.19億元及5.86億元。2021年廣告營銷開支5.86億已經超過了當年傘具5億的營收規模。此外,2021年,蕉下交給電商平台的服務費達2.27億元,意味著「坑位費」佔比9.4%,但來自電商平台營收佔比為12.6%。

相較之下,蕉下過去三年研發投入佔比已經下滑至3%。2019年-2021年,蕉下的研發支出分別為1985萬元、3589萬元及7163萬元,分別占總營收的5.2%、4.5%和3.0%。

蕉下綜合損益表(部分)。來源:蕉下招股書

居高不下的代工和分銷及銷售費用,與蕉下的業務模式相關。

招股書中介紹,蕉下採用OEM模式,即代工廠按照企業的設計和指示生產產品。在渠道上,蕉下依靠內容營銷來引起目標客戶注意,並提高精選單品的銷量,主要依賴線上自營渠道銷售,2021年自營渠道收入佔比達83.6%。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2021年,蕉下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年內虧損分別為2320萬元、7.7萬元、54.73億元,主要是由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

招股書解釋,蕉下將可轉換優先股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由於公司的估值增加,導致該項數額增加。但在公司上市後,這部分負債將自動轉為普通股。按照非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經調整凈利潤,蕉下2019年-2021年則分別錄得1968萬元、3941萬元及1.36億元。

蕉下年內凈利潤(虧損)情況。來源:蕉下招股書

對於募資用途,蕉下在招股書稱將資金用於加強研發能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包括促銷、廣告活動及營銷活動和營銷人員招聘;強化全渠道銷售及分銷網路;改善供應鏈管理;加強運營數字化;收並購戶外鞋服等標的等。

招股書披露,IPO完成前,創始人兼CEO馬龍持股29.07%,其配偶王盈盈持股3.61%;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林澤持股27.91%,其配偶黃程程持股4.35%。蕉下創始人及其配偶合計持有公司64.94%的股權。蕉下還獲得紅杉資本、蜂巧資本投資,二者分別持有19.37%和6.96%的股權。

防曬傘起家的蕉下沖刺港股IPO3

夏天到來之前,被稱為年輕人防曬「收割機」的蕉下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

公開資料顯示,蕉下是由香港減字控股集團創建於2021年的防曬傘品牌,自2013年推出第一款防曬產品雙層小黑傘以來,其產品覆蓋服裝、傘具、帽子、其他配飾、鞋履等防曬與非防曬品類。

2019年至2021年,蕉下分別實現營收3.85億元(未標識,均為人民幣)、7.94億元以及24.07億元,對應的經調整後的年內凈利潤分別為0.196億元、0.394億元以及1.36億元。

服飾營收成第一大收入來源

近年來,國內的消費者尤其是女性,越來越注重日常防曬、追求抗衰和皮膚美白。蕉下正是切中消費者這一痛點,依靠防曬雙層小黑傘出圈,並不斷推出各種硬物理防曬設備。

從產品品類上看,蕉下的營收主要來自於服飾、傘具、帽子、其他配飾和其他產品。不過,蕉下主打的防曬傘具品類營收佔比一路下滑,從2019年的86.9%降至2021年的20.8%。

而2019年營收佔比僅為0.8%的服飾產品,在2021年貢獻出超7.12億元的營收,成為蕉下第一大營收來源,占同期總營收的比為29.5%。

其他配飾(包括墨鏡、口罩、披肩、袖套及手套等)的營收佔比從2019年的.5.3%升為2021年的25.4%,成為第二支柱品類。

招股書還顯示,天貓旗艦店是蕉下的主要銷售渠道之一。蕉下期內付費客戶總數由2019年的100萬人,增至2020年的300萬人,2021年進一步增長到750萬人,同比增長150%,復購率達46.5%。

目前,蕉下天貓旗艦店顯示,熱銷第一的防曬帽月銷為9萬+,售價在179元至298元之間,銷量靠前的防曬服、全臉防曬口罩等月銷售量均超過8萬+。

銷售渠道方面,2021年,蕉下自營渠道收入為20.12億元,占總營收的比為83.6%。其中,線上店鋪及向電商平台銷售收入分別佔比達68.3%、12.6%。分銷渠道方面,截至2021年末,蕉下共擁有872家分銷商,通過分銷商產生的營收佔比為16.4%。

此外,蕉下還積極擴大線下零售門店及其它線下零售網路,其已從2019年15個城市的39家門店,擴大至2021年覆蓋23個城市的66家門店。

重金營銷,去年研發佔比僅為3%

銷售業績亮眼背後的蕉下,與其產品層面轉型做高毛利品類、重金營銷等不無關系。

招股書顯示,自2017年以後,蕉下產品品類從傘具延伸至袖套、帽子等非傘具高毛利的防曬產品,而這些產品的毛利率均高於60%。

2021年,蕉下的帽子、其他配飾(包括魔鏡、口罩、披肩、袖套及手套)的毛利率分別為67.3%及61%。與此同時,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毛利潤分別為1.9億元、4.6億元和14.2億元,對應的毛利率分別為50.0%、57.4%和59.1%。

蕉下業績迅速增長的另一個原因,離不開銷售成本以及廣告費用的逐年攀升。2021年,蕉下已與超過600名擁有不同粉絲群、受歡迎程度各異的KOL(關鍵意見領袖)合作推廣其產品,並為線上以及零售門店帶來流量。

此外,抖音、快手、淘寶三大直播平台的多名頭部主播均與蕉下有合作,其中以李佳琦合作次數最多,且銷量最高。

反映到蕉下的成本中,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銷售成本分別為1.92億元、3.38億元以及9.86億元。2021年,蕉下銷售成本同比增長191.7%,占總營收的比為40.96%。

同期,蕉下的分銷及銷售開支分別為1.24億元、3.23億元以及11.04億元,占同期總營收的比為32.4%、40.7以及45.9%。其中,2021年,蕉下廣告及營銷費用約5.9億元,占同期總營收的四分之一。

連年持續增長的高額銷售成本及營銷開支,不可避免的壓縮著蕉下的研發開支。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研發開支分別約為1990萬元,3590萬元及7160萬元,分別占總營收的比為5.3%、4.6%、3.0%。

⑽ 蕉下防曬帽真的防曬嗎

蕉下防曬帽是真的能防曬。

蕉下防曬帽是真的能防曬,但一定要理性看待它的防曬能力,它是通過帽檐上的離型技術的塗層來抵擋紫外線,換句話就是帽檐能遮住的地方就可以防曬,但帽檐遮不住的地方就防了不曬,所以它的防曬區域是有限的。

在室外如果想要身上每個位置都兼顧到防曬,除了戴蕉下防曬帽之外,還要配別的方法,才能避免手臂、頸部、臉部不被曬黑,如果只戴防曬帽只能做到額頭以及部分臉部皮膚不被曬黑。

蕉下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知名的品牌了,她家的防曬傘想必大家都有用過,因為防曬UPF值是50+,所以夏季防曬效果極好。

蕉下貝殼防曬帽是高顏值的一款防曬帽,而且帽子的帽檐很大,戴上能全部擋住臉部,還不影響視線。

然後又不會戴著特別熱,箍著頭的那裡不會一圈汗。可以捲成一個發箍,帶著也方便,總之我覺得買來不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蕉下

熱點內容
蕊膚雅面膜一般敷多久 發布:2023-08-31 22:03:54 瀏覽:2036
質地較濃防曬霜怎麼使用 發布:2023-08-31 22:00:02 瀏覽:1228
專業化妝師如何貼雙眼皮 發布:2023-08-31 21:58:43 瀏覽:1086
雞蛋清加什麼美白祛斑最快 發布:2023-08-31 21:58:35 瀏覽:1038
資生堂櫻花美白淡斑精華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795
孕婦喝什麼美白飲最好 發布:2023-08-31 21:55:12 瀏覽:1712
瑪西化妝品怎麼樣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306
為什麼護膚品一旦停了就嚴重 發布:2023-08-31 21:50:21 瀏覽:1282
補水什麼時間做 發布:2023-08-31 21:47:15 瀏覽:1278
為什麼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曬 發布:2023-08-31 21:45:25 瀏覽: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