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隔離霜會搓泥現象
1. 雅漾隔離為什麼會搓泥啊
「泥」的產生,大多是因為產品中含有高比例的高分子膠,會跟粉底產品或防曬品中的礦物質粉體、鈦白粉、氧化鋅粉末或者二氧化鈦等金屬離子成分,形成集結作用而產生屑末,容易產生搓泥問題。而且,如果含有玻尿酸或是左旋C之類美白成分,當肌膚還沒吸收進去,在肌膚表面上形成隱形薄膜,又接著塗抹下一道保養乳液(霜),兩者成分碰撞在一起,就會產生屑屑。
避免搓泥的方法:
1.採用按壓方式塗抹隔離,取適量於指間或掌心,輕輕暈開後在需要防曬部位按壓拍勻即可。由於隔離分子很大,不要使用塗抹全臉方式,按摩至硬把它擠進毛孔,那樣很容易「搓泥」,也會堵塞毛孔,反而降低了防曬功效。
2.塗完隔離靜置約2~3分鍾(時間長短依照所使用產品和肌膚狀況不同而調整),然後再塗上粉底使用隔離霜或其他防曬產品,在塗粉底時盡量不用摩擦力大的海綿,改用粉底刷或者手指輕拍之類更輕柔方式會更好,降低「搓泥」現象產生。
3.如果已經出現「搓泥」現象,那要用刷子輕輕掃除,不要用面巾紙擦拭,以免將防曬成分擦除掉。
2. 護膚後有搓泥的現象是什麼原因 預防護膚品搓泥的方法
護膚品搓泥是很常見的一個現象,護膚品搓泥的原因有很多,每個人搓泥的因素都不同,遇到護膚搓泥的情況,不要急著把護膚品直接丟棄不再使用,有可能是個人原因。
護膚後有搓泥的現象是什麼原因
當表皮層的滋潤度與油脂不足時,保養品的吸收滲透速度會降低,其中保養品當中的高分子膠在反覆的按摩當中與老廢松動的角質或產品所含的金屬礦物離子結合形成了碎屑。經過反覆按摩混合,搓泥現象也就這樣出現了。
以下幾種情況會導致搓泥現象:
1、 老舊角質層太厚
當皮膚處於嚴重缺水狀態時,就會產生更多的皮屑,當遇到護膚品時,兩者就會產生「搓泥」現象。此外,皮膚在「好轉」的修復期,由於皮膚代謝過程中也會產生一定量的皮屑,因此也會產生「搓泥」現象。
2、 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例如:蛋白質、玻尿酸等)
此類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少則上萬,多則數百萬甚至更多,它們在特定的環境下會產生分離或變異,所以就易產生「搓泥」現象,因此:
(1) 凝膠類產品最有可能出現「搓泥」現象。這是因為卡波(凝膠類產品的一種原料)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用它做出的護膚品就易出現「搓泥」現象;
(2) 帶有蛋白質的護膚品(例如:添加了膠原蛋白的霜)也很容易出現「搓泥」現象。
3、 不同乳化體系出來的護膚品有可能因為相互反應而出現「搓泥」現象。
一些含有甘油的水和某些護膚品同用時就會出現「搓泥」現象。所以,有時當突然換了一種偏水的霜擦塗後,就有可能出現「搓泥」現象。
(1) 防曬隔離霜中通常含有鈦白粉或二氧化鈦水溶液,這些和油都不太相容,因此容易產生「搓泥」現象。
(2) 當化妝品的水油不相容時就易產生「搓泥」現象。
4、 與使用方法有關
(1) 在擦塗精華、保濕霜等含高分子膠及水溶性增稠劑的產品後,馬上又擦上粉底或防曬乳,就會產生鹽類物質,出現我們肉眼所能看到的「白屑」。
(2) 乳液、乳霜等產品大多含有親水性強的乳化劑,在擦塗此類產品後,若馬上擦上粉底、隔離等含有金屬離子的產品,就會將水溶性的成分置換成非水溶性的鹽類,進而產生「搓泥」現象。
(3) 在擦塗含有酸、水楊酸的抗痘產品後,再擦上帶有氧化鋅粉末的隔離乳或防曬,就會產生沉澱物。這樣不僅會出現影響美觀的「泥」,還會直接影響隔離、防曬的效果。
預防護膚品搓泥的方法
1、 徹底吸收
要避免「搓泥」的產生,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等每一步的護膚品都吸收後,再進行下一步的保養或上妝。反之,若為求快,在精華、霜等護膚品還未被皮膚吸收前,就擦上粉底、防曬等化妝品,就易出現「搓泥」現象。
2、 養成定期去角質的習慣
角質層是皮膚最外層的屏障部分,若被大量老廢角質細胞占據,皮膚的吸收能力和新陳代謝能力就會有所下降。如此一來,就算護膚品營養再豐富也吸收不進去,就會導致「搓泥」現象。所以,可以根據皮膚的狀態和耐受性,養成定期去角質(大約每周一次)的習慣,就可有效改善「搓泥」的尷尬。
3、 用雙手溫暖護膚品
搓熱雙手是護膚過程中關鍵的一步。護膚品中很多用於溶劑的成分在低溫的狀態下都會呈現類似於「凝結」的狀態,所以最好能藉助雙手的溫度來將它們融化,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搓泥」。此外,用溫熱的雙手包裹整個面部區域可以促進皮膚對護膚品的吸收。
4、 改變手法:抹→拍
以輕拍的方式將點在臉上的護膚品均勻拍開,可以促進皮膚對護膚品的吸收,從而達到改善「搓泥」的目的。
怎樣減少搓泥
1、首先要做好保濕,不要總是讓皮膚處在缺水的狀態下。另外還有保護好角質層,因為角質層的受損,敏感肌膚比健康的皮膚更容易出現搓泥的問題。適當的調理好角質是非常重要的,定期的使用清潔面膜和分區護理,能讓搓泥的現象減少。
2、塗抹的同時注意按摩幫助吸收。護膚品不是隨便糊在臉上就好了,我們需要更有耐心的均勻按摩,幫助皮膚把這些成分「吃」進去。
3、如果只有部分產品容易搓泥,可以嘗試延長兩個產品之間的使用時間,等前一個產品揮發一會兒再疊加後一個產品。同時只疊加必要的,疊加的產品越多,搓泥的風險越大,給皮膚的負擔相對也會大一些。
正確的護膚手法
要避免沉澱物也就是搓泥現象,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掌控好疊加產品的時間。等上一層護膚品吸收後,再進行下一個護膚步驟,千萬不要趕時間!一般來說,「液體」狀的護膚品最好等待10~20秒,「膏狀」護膚品最好等1~2分鍾再塗下一層。搓熱雙手也是很關鍵的一步,護膚品中很多用於溶劑的成分,在低溫狀態下會呈現類似於「凝結」的狀態,所以最好能藉助雙手的溫度來將它們融化,從而避免搓泥。比如在塗面霜時先將面霜在手心溫熱,按壓在臉上,都可以有效緩解「搓泥」。平時使用護膚產品、防曬霜時,不要在臉上打圈揉搓來促進吸收,或者是隨便亂抹就結束。你這么粗暴,皮膚當然會抗議啊!正確手法是少量多次均勻輕拍到臉上。
3. 一摸隔離霜就起泥 怎麼回事
因為隔離不好。隔離要從上往下拍,因為人臉上的毛孔是開口從下,隔離因為有修飾膚色效果所以很容易堵塞毛孔,也有可能是它藏在毛孔里,然後一摸就下來了。
相比起防曬霜,隔離霜的質地較為輕薄,給肌膚帶來的負擔較小,但同樣也具有一定的防曬功效,因此在室內活動時,可以用隔離霜替代防曬霜。
(3)為什麼隔離霜會搓泥現象擴展閱讀:
隔離霜一般是使用在護膚的最後一步以及化妝的第一步,在每天早上清潔皮膚以後,要使用爽膚水,乳液來進行補水保濕,依據每個人的膚質情況來選擇是否使用面霜,然後再使用隔離霜。
在使用隔離霜的時候如果是用手進行上妝,千萬不要用手直接塗抹,而要採用五點式按壓塗抹的方法上妝。有些隔離霜自帶防曬效果,但還是建議在隔離霜之後使用防曬霜,因為隔離霜的防曬指數較低,如果是出門的話還是建議使用專業的防曬霜,隔離霜所起到的主要作用還是隔離外界傷害。
4. 為什麼用了資生堂的FWB免卸妝隔離霜臉上能搓出泥來
主要有三種原因:
一、自搓泥型:如果用到一些高濃度的高分子或硅油,用多了,產品自己和自己就能搓出泥來。
高分子本身能夠抓取水分子(以及甘油等多元醇類),但是失水變干後,這些高分子材料本來的面目就出來了,會形成一些泥或者屑屑。
二、互搓泥型:單用一種產品好好的,兩個在一起就水火不相容地搓起泥來。
1、一種產品裡面油含量高,另一種產品裡面水含量比較高的情況下;
2、陰陽離子表活/聚合物之間互不相容的情況下;
3、 硅油與水/油/粉都不相容:
如果前面的面霜或者防曬是硅油包裹的,含量比較高,後面再加一層含有比如滑石粉、二氧化鈦的粉底,經常不可避免地就搓泥了。
三、皮膚狀態及使用方法:使用護膚品的順序、用量、手法,皮膚自身的狀態,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或加重搓泥。
1、皮膚乾燥
皮膚長期處於乾燥缺水時,角質層會有很多的老死角質,無法自然脫落。當使用油脂產品,如乳液、面霜時,塗抹的過程中,面霜包裹著老死角質細胞,出現搓泥的現象。
2、角質過厚
這種情況一般油皮偏多,新陳代謝的角質死細胞粘附表皮,不及時清理干凈,會造成皮膚吸收不暢,出現搓泥現象。
(4)為什麼隔離霜會搓泥現象擴展閱讀:
解決辦法:
1、避開愛搓泥的品牌
如果你發現你買的牌子、產品,剛好是前面說的愛搓泥家族的,而且手頭有更好的替代品,那就先換掉。
2、避開搓泥CP產品
單用某品牌全線產品,是比較不容易搓泥的,但如果你都是混搭自配,要避免搓泥CP們相遇,比如用倩碧的時候別混搭悅詩風吟。
如果還是不清楚到底是誰的錯,你可以把你這次護膚的產品全擺出來,先換掉其中一個試試,不停的重新排列組合去試錯。
3、精簡護膚
如果發現無論什麼試,A+B+C+D一起用絕對搓泥,那就減掉一兩個,精簡護膚。
因為每個產品都有自家的配方體系,疊加越多產品越容易沖突;而且皮膚吸收有限,一堆積就容易搓泥。
4、給皮膚吸收的時間
搓泥的一個原因是護膚品厚重,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膜,像膠水一樣,容易搓泥。建議每一步都慢慢來,等吸收透了再下一步。
5、塗抹手法
"搓來搓去"這種手法是很容易搓泥的,如果是護膚品的話,可以現在手上塗抹均勻,預熱了之後,輕輕抹開,再敷一下促進吸收。
而上底妝的話,建議用海綿蛋或三角海綿,用點按、輕壓的方法來上妝,而不要用化妝刷拖扯。
6、去角質
如果發現,怎樣都搓泥,而且最近塗什麼護膚品都不吸收,臉也比較暗黃,那可能是角質層比較厚,可以用溫和的方法去下角質。
5. 用完護膚品有搓泥的現象,是因為什麼原因
搓泥現象在任何大牌的化妝品、護膚品都會出現的。一旦遇到搓泥的產品,很多人的做法都是直接放棄不用,或認為是不吸收的表現,其實不然哦!
首先我們要確定這種泥是什麼樣子的,「搓泥」准確的描述,是用完一些護膚品後,在臉上可以搓出一小條一小條,或長或短,或多或少的泥狀物,顏色可深可淺。有的「搓泥」被形容成「類似白色脫屑物」……
有幾種情況會導致這種現象
1、皮膚老舊角質層太厚
在乾燥的天氣,皮膚嚴重缺乏水分時,會產生更多的皮屑。當塗抹護膚品時,皮屑混和護膚品形成「泥」。
皮膚在「好轉反應「修復期,皮膚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皮屑和護膚品混合時,也會產生」搓泥「現象!
2、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質、玻尿酸等)。
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可以從幾萬直到幾百萬或更大,往往由無數結構小單元以重復的方式排列而成。它們在特定環境下可以分解,產生分離變異。所以:
A)凝膠類產品最有可能會產生搓泥現象。由於卡波(做凝膠類產品的一種材料)是高分子聚合物的一種,由它做出來的寶貝很可能出現搓泥現象;
B)帶蛋白質的護膚品可能會產生搓泥現象,例如添加了膠原蛋白的護膚霜等等
護膚品出現搓泥有時是因為產品的質地不兼容造成的,比如一些含有大分子膠質的保濕凝膠在遇到含有皮脂吸附成分的粉末之後便會搓泥,所以在保養流程中要大力避免這兩種屬性的成分一起使用。
3、不同乳化體系出來的護膚品有可能會相互產生反應而出現搓泥現象。
例如一些含有甘油的水,和某些護膚品同用,會有搓泥現象。所以一直用某個面霜沒問題,突然換了個柔膚水在面霜之前搽,就出現搓泥,這個再正常不過了
A)有人認為搓泥的現象是由於化妝品的油水不相溶產生的。如果你的霜下面打的是油溶性的底,而你的霜則是水溶性的,那麼肯定會搓泥。另外化妝品都分為親水和親油,用了親油的產品打在明明是親水性的皮膚上,基本都搓泥。這個是可能的;
B)防曬隔離霜裡面通常含有鈦白粉或者二氧化鈦水溶液,這和油不太相容,一搓就容易形成「泥」或者白屑。
4、使用方法導致
A)在擦上保濕霜、精華液等含高分子膠及水溶性增稠劑的產品後,馬上又擦上粉底或是防曬乳產品,就會產生鹽類,即是我們肉眼所看到的白色屑屑;
B)或發生在擦上乳液、乳霜等含親水性強乳化劑的產品,例如脂肪酸鹽類,又馬上擦上粉底、潤色隔離霜等含金屬離子的產品,其成分也會由水溶性轉向置換成非水溶性鹽類;
C)則是擦上抗痘產品,如果酸、水楊酸等,再擦上隔離乳等帶有氧化鋅粉末的產品,也易產生沈澱物。保養程序後擦上防曬霜,若有化學沈澱物產生,會影響到防曬霜的隔離效果。
解決方法一:徹底吸收
要避免沉澱物產生,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等每道護膚品都吸收後,再進行下個保養或上妝步驟。
錯誤用法:為求速度,在精華液等保養品還沒干前,又擦上粉底或防曬產品,就容易有沉澱物產生。
解決方法二:養成定期去角質的習慣
角質層是肌膚最外層的屏障部分,而當這個部分被大量老廢角質細胞占據之後,肌膚的吸收能力以及新陳代謝能力就會下降,這樣一來,護膚品吸收不進去,搓泥也就難以避免了。根據肌膚的狀態以及耐受性,使用去角質產品,每周1-2次左右就可以有效改善搓泥的尷尬。
解決方法三:雙手溫暖護膚品
搓熱雙手也是最護膚關鍵的一步。護膚品中很多用於溶劑的成分在低溫狀態下會呈現類似於「凝結」的狀態,所以最好能藉助雙手的溫度來將它們融化,從而避免搓泥。最後,用溫熱的雙手包覆整個面部區域以促進保養品最大限度被肌膚吸收。
解決方法四:改變手法,抹---拍
用面霜的時候先在臉上(額頭、鼻子、下巴、兩頰)點上面霜,然後用手輕輕抹開拍至肌膚吸收就不會搓泥了,眼霜也如此。
搓泥後應急對策
護膚品搓泥後不要先急著洗臉,如果少量搓泥可以用紙巾輕柔的撣開,如果大面積搓泥可以使用化妝棉蘸取柔膚水之後輕柔擦拭面部肌膚,之後在使用護膚品補塗時也要減少用量
6. 為什麼有些護膚品會搓泥
要了解護膚品搓泥現象,首先要認識護膚品的組成。
我們經常在護膚品的外包裝的反面,看到這樣類似的話述:" 蘊含多種植物精華",或「添加多種植物精萃",或"添加ⅹx礦物成分"。
這就是指我們常講的護膚品成分, 比如:庫拉索蘆薈葉汁粉、積雪草提取物等等植物、生物活性成分。不過,護膚品的生產廠家己釆用"低溫冷凍碾磨工藝",將它們加工成接近納米級小分子的粉狀。
再比如 物理防曬劑"二氧化肽",也都是碾磨成了細微的粉狀的。
這些植物精萃、礦物粉等等與"水、油",不同的配比後,有機的融為一體,(通常以"水包油"或"油包水"的形式),共同組成護膚品的各品類,比如:化妝水、乳液、霜、精油、美白隔離霜……。
一旦"油水分離",護膚品中的"植物精萃、礦物粉″等等將會發生沉澱現象!
好了,了解了這些知識,就 不難理解我下面講的護膚品搓泥現象及原因了。
原因一:塗抹過多,護膚品無法被肌膚吸收,或貼合。
舉例: 我曾經塗抹美白隔離防曬霜時,塗第一遍的時候很均勻貼膚,但是,我想多塗幾遍遮蓋我面部瑕疵時,出現了 搓泥 現象,為什麼? 塗多了,不貼膚。
原因二:護膚品變質,水油分離,發生沉澱。
我曾經想拿一瓶過期很久的 霜 擦手腳,卻發現塗上後有搓泥現象。
變質了的粉質類護膚品,就容易搓泥了。
下面,我再講一下由於我們肌膚自身的原因引發的搓泥現象。
第一:肌膚太干或太油,使護膚品持別是粉質護膚品,很難與肌膚貼合。
第二:肌膚粗糙、毛孔粗大、黑頭多,使護膚品特別是粉質護膚品,很難與肌膚貼合。
第三:面部老化角質、彩妝殘留等垃圾廢物,未清除干凈。
我有一天晚上潔面後,用爽膚水和護膚精油按摩面部,出現了嚴重的搓泥現象,仔細想想,我己好多天 未去角質了,而且我每天化妝,剛剛洗面時又太匆忙,導致我面部殘留太多,所以會搓泥。
好了,我對護膚品搓泥現象的認知,就這么多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護膚品搓泥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3種類型:AA型搓泥、AB型搓泥和ABX型搓泥,下面給大家好好講一下,會搓泥的寶寶請對號入座!
AA型搓泥
AA型搓泥,就是某些產品自身引起搓泥現象。這要從最有代表性的高分子成分說起,先用大家都熟知的玻尿酸(透明質酸)來舉例吧。 玻尿酸是高分子結構,在沒有水的時候是固體粉末,有很好的抓水吸濕能力,可用於保濕,而它吸水可變濃稠狀。
當你使用高濃度的玻尿酸後,一旦水幹了皮膚就會有一層膜,搓一搓就變成了屑狀或條狀的「泥」。
此外,其他高分子化合物如黃原膠、卡波姆、纖維素等也容易出現AA型搓泥,而配方的添加量越高、產品的使用量越大,搓泥情況就越嚴重!
AB型搓泥
AB型搓泥是最常見的搓泥形式,也不難理解,就是A成分和B成分不兼容而導致互搓泥,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同一款產品,也可能出現在不同的產品,舉三個例子:
1.去角質產品。
去角質產品一般含有陰離子聚合物如卡波,也含有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或陽離子聚合物,它們原本是安安分分的,但當你把產品塗到皮膚上再加水時,由於PH改變和離子濃度改變,陰陽離子就會不相容了,你再搓一搓,一條條的東西就出來了,但這些大多不是你的死皮(當然搓動時也會混雜少量),而是產品料體~
2.油和水不相容,當你使用一些油份含量非常高的產品後再用水劑產品,油水混在一起不兼容就可能導致搓泥,所以一般是先用水劑產品再用油分高的產品。
3.使用高油分(尤其固體油脂)產品或含有黃原膠、卡波姆的產品後再用含有滑石粉、雲母(化妝品常見)、二氧化鈦(防曬隔離常見)等固體粉末的產品,也非常容易出現搓泥現象!
ABX型搓泥
ABX型搓泥,就是建立在AB型搓泥之上的其他搓泥形式,其它搓泥的因素用X表示。這里的X包括了固體油脂、粉質類、硅油類、增稠劑、乳化劑等,以及產品使用時的pH、離子濃度的變化而導致的原有產品結構坍塌,還有皮膚角質情況、產品使用方法和用量等。
關於搓泥,還有沒有不懂的呢?歡迎交流~^_^
路過,歡迎關注田小喵。
原因有幾個,首先可能是因為你的角質層比較厚,導致護膚品的滲透吸收不是很好,在這樣的基礎上你還要一層一層疊加各種各樣的產品,這樣就會引起護膚品的搓泥。
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一個是去角質,還有就是簡化護膚的步驟。
還有一個原因是你所使用的護膚品彼此之間會有一些反應,比如說化妝水中的某一個成分遇到精華中的某一個成分會產生沉澱,也就是所謂的搓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說護膚品一定要成套成套地用,否則不同品牌之間萬一有點沉澱反應就會搓泥了,搓泥導致最直接的後果就是你用的產品白用了,因為都沉澱了,搓泥了,沒法為皮膚效力了。
最後一個原因是產品本身的原因,產品中放的一些增稠劑會導致你在使用的時候引起搓泥的現象,像是水啦,乳液啦精華里都可能又這樣的成分,啫喱類的產品你會發現尤為容易搓泥。當然隨著產品的更迭,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不少了。選擇的時候不要特地去選擇粘稠的產品就好了。
希望能夠幫到你~
當小仙女們美美地在臉上擦上一層又一層的護膚品時,最糟心的事不過是擦到某一層時發現,搓!泥!了!這可以說是比卡粉更令人崩潰的事。因為這不僅會讓你的護膚品失效,還意味著之前的護膚步驟全白費了,之後的步驟也難以進行。畢竟,擦粉底的時候,蹭一下,搓一塊泥的畫面不要太美。那麼,這個時候是否就需要扔掉使用的化妝品呢?且慢,不一定是護膚品的問題,只有找出搓泥的真正原因,才能徹底避免搓泥。
一. 角質層過厚
如果你們的皮膚摸起來表面不光滑、粗糙,凹凸不平,容易長痘,膚色暗沉,這說明你的角質層過厚了。因此,你堆積著厚厚角質層的臉部肌膚無法吸收一層又一層的護膚品,導致護膚品堆積在臉部,才會一搓就是泥。所以,仙女們要定期去角質,根據自己的膚質選擇適合自己的去角質產品,並在去角質後認真護膚,長期以往,就根本不用擔心搓泥的問題了,護膚品也用不著扔了。
二. 護膚過程太著急
早晨匆匆忙忙起床,洗漱護膚,難免出現前一層還沒有完全吸收,就急急忙忙糊上了下一層,每種護膚品都得不到完全的而吸收,就被你的手著急地揉搓成了一團,你不搓泥誰搓泥?都說塗完一層護膚品後要耐心等待吸收,這是有道理的。如果實在著急,可以在等待護膚品吸收的間隙里,梳頭發穿衣服,整理包包,這樣時間得到了合理運用,護膚品也完全吸收啦。
可能有幾個原因
1.護膚品的成分原因。比如成分a和成分b在一起就會搓泥,正好你用的化妝水裡有a,乳液里有b,然後就搓泥了…
2.護膚手法不對。有的護膚品需要拍拍拍幫助吸收,不能畫圈圈的搓。
3.太著急。塗抹完一款護膚品,需要按摩至它完全吸收了再塗抹另一款護膚品。如果前面的還沒吸收,就趕緊塗抹後面的,黏答答油膩膩的一坨,不搓泥才怪。
很多人平常也沒去角質,但是洗澡時候都會搓出一些黑黑的角質(泥),會懷疑是不是護膚品吸收不好。其實沒關系的,這是表皮的保護膜,因為皮膚本來就不太容易吸收護膚品。
正確認識角質層
說到去角質,現在越來越多新的護膚保養知識和方式,個人覺得,其實不需要特別去角質,因為皮膚最外層為角質層,具有隔絕臟污、防止水分蒸發鎖水作用。
健康 的角質細胞排列整齊,而且就算沒有用去角質產品,28天後也會自然代謝脫落。
不過,角質細胞會受到年齡、壓力、環境等因素影響,導致排列變得不規則、代謝時間延緩, 當皮膚累積過多的老廢角質與灰塵、臟污,就會使臉色暗沉、粗糙和缺乏光澤 ,無論是皮膚的觸感、平滑感、亮度以及透明度都與角質層有關,皮膚的保濕度、膚色、膚質與 健康 也跟角質有著密切關系。
如果平時不認真清潔皮膚的話,毛孔就會變臟,死的角質會多,死去的角質堆積起來,就會讓皮膚變得乾燥很粗糙,隨之干紋和細紋也會出現。
而且在去角質後要更注重保濕,因為角質層鎖水功能已經減弱,如果沒有加強保濕反而會讓皮膚變得更糟糕。
正確去角質方法
1.洗完臉後,用紙吸收臉部表面水分;
2.臉部比較乾燥的話,需要根據自己膚質的去角質產品使用說明來進行;
3.用冷水洗凈臉部;
4.用溫和的洗面產品再洗一次;
5.抹上保濕的護膚產品。
相對於手手腳腳的肌膚來說,臉部皮膚比較幼嫩,而去角質又較深層的清潔,用了不合適的去角質產品,會對臉部皮膚造成傷害。
總而言之,去角質是不是必要,主要還是因人而異,根據個人肌膚、季節等評估,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去角質。同時,挑選去角質產品時候,也要了解自己的膚質,才能真的達到去除角質的效果,又不破壞肌膚。
搓泥是因為成分打架,或者是沒有定期清理角質,可以選擇清理以下角質如果還搓泥的華就調換以下護膚品,卸妝潔面後做好二次清潔部分,清潔是護膚的開始也是避免搓泥最重要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主要原因有3個:
1.化妝品的增稠劑疊加後量比較高,和一些含粉類或者固料的產品(防曬,BB霜,隔離等)一起用的時候容易搓泥。
2.臉部角質過多,通俗點就是死皮過多,臉不幹凈,容易搓泥(相信大家要是有過找售貨員的經歷,這種說法應該是最常聽見的)
3.膚質問題,有人就是容易搓泥,原因不明,但可能和皮膚紋理之類的有關。
為什麼會搓泥? 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正如上面所說的:是我塗的層數太多,還是護膚品不好,或者是我的打開方式不正確嗎? 其實是的,都有可能! 所以別一搓泥就怪產品,其實很有可能是你自己的原因。所以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產生搓泥的幾種原因吧。 一、皮膚本身問題導致的搓泥 1、皮膚乾燥導致的 其實不難發現,很多搓泥現象都經常在秋冬產生。 一是因為秋冬天氣乾燥,空氣濕度低,我們的皮膚本身就很容易缺水,所以皮屑也特別容易產生,就是傳說中的「干到脫皮」。這時當我們塗抹護膚品的時候,皮屑就很有可能伴隨乳液一起搓揉出來了。 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在秋冬使用的產品會比較多,有時候甚至是幾種護膚品疊加使用的,所以這些物質聚集在一塊也就更容易產生搓泥現象。 2、老舊角質過多 一般情況下,粗糙缺水的皮膚會比光滑的皮膚更容易搓泥,正是因為肌膚堆積有老舊角質,所以更容易引起搓泥。 二、護膚品問題導致的搓泥 1、質地厚重不等於功效強 很多人買護膚特別喜歡買質地厚重粘稠的,似乎覺得這樣的護膚品才「有料」,其實過於厚重的質地更容易產生搓泥現象。特別是有些護膚品為了看起來更有質感,更有料,添加了很多增稠型成分。 還有凝膠狀的東西也特別容易搓泥,比如質地粘稠的化妝水、玻尿酸原液、啫喱狀的精華/面霜等等。 2、不易吸收 除了上面說的質地厚重外,還有一些護膚品喜歡添加大量的大量硅+硅油,這些在高端品牌中也經常能看到,因為這些成分能帶來高級的使用感,比如讓皮膚感覺更滑之類的,但這類成分皮膚並不容易吸收,所以也有可能產生搓泥現象。 怎樣減少搓泥? 了解搓泥的原因並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盡可能的想辦法減少搓泥現象呀。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說說如何減少搓泥。 1、首先要做好保濕,不要總是讓皮膚處在缺水的狀態下。 另外還有保護好角質層,因為角質層的受損,敏感肌膚比 健康 的皮膚更容易出現搓泥的問題。適當的調理好角質是非常重要的,定期的使用清潔面膜和分區護理,能讓搓泥的現象減少。 2、塗抹的同時注意按摩幫助吸收。護膚品不是隨便糊在臉上就好了,我們需要更有耐心的均勻按摩,幫助皮膚把這些成分「吃」進去。 3、如果只有部分產品容易搓泥,可以嘗試延長兩個產品之間的使用時間,等前一個產品揮發一會兒再疊加後一個產品。同時只疊加必要的,疊加的產品越多,搓泥的風險越大,給皮膚的負擔相對也會大一些。
本答案的主角隆重登場,就是它。
中文名稱:卡波姆
中文別名:聚丙烯酸;羧基乙烯共聚物
英文名稱:Carbomer
英文別名:POLY(ACRYLIC ACID)
CAS號:9007-20-9
分子式:C3H4O2
在這個傢伙問世之前,化妝品很少會出現搓泥的,想一想當年你們用的大寶,和百雀羚,或者倩碧黃油一代。都是老老實實的純乳化體系。
後來卡波姆出現了,因為實在太好用了
卡波姆只用添加0.2%,然後用三乙醇胺中和一下,就會成為上面這種凝膠狀,在護膚品增稠體系已經是家喻戶曉,當家花旦。
但是卡波姆遇到鹽,會會破壞結構,失去水合能力。
所以後來的護膚品在容易出汗的人使用,就容易搓泥。
這也是正常現象。
有的商家在配方上改進,使用耐離子的卡波姆,或者復配黃原膠等其他高分子材料,降低搓泥現象。
但是,還有很多商家發現這個特點後,就發現了金礦,強行搞出一個去角質配方。
其實就是加大卡波姆用量,讓你一次性搓個爽。
結果賣的非常好,我們還能說什麼呢?還是怪我們太年輕。
抖音上都被孫扒皮說過了,有興趣可以自己去看看。
7. 為什麼塗護膚品會搓泥現象
要了解護膚品搓泥現象,首先要認識護膚品的組成。
我們經常在護膚品的外包裝的反面,看到這樣類似的話述:"蘊含多種植物精華",或「添加多種植物精萃",或"添加ⅹx礦物成分"。
這就是指我們常講的護膚品成分,比如:庫拉索蘆薈葉汁粉、積雪草提取物等等植物、生物活性成分。不過,護膚品的生產廠家己釆用"低溫冷凍碾磨工藝",將它們加工成接近納米級小分子的粉狀。
再比如物理防曬劑"二氧化肽",也都是碾磨成了細微的粉狀的。
這些植物精萃、礦物粉等等與"水、油",不同的配比後,有機的融為一體,(通常以"水包油"或"油包水"的形式),共同組成護膚品的各品類,比如:化妝水、乳液、霜、精油、美白隔離霜……。
一旦"油水分離",護膚品中的"植物精萃、礦物粉″等等將會發生沉澱現象!
好了,了解了這些知識,就不難理解我下面講的護膚品搓泥現象及原因了。
原因一:塗抹過多,護膚品無法被肌膚吸收,或貼合。
舉例:我曾經塗抹美白隔離防曬霜時,塗第一遍的時候很均勻貼膚,但是,我想多塗幾遍遮蓋我面部瑕疵時,出現了搓泥現象,為什麼?塗多了,不貼膚。
原因二:護膚品變質,水油分離,發生沉澱。
我曾經想拿一瓶過期很久的霜擦手腳,卻發現塗上後有搓泥現象。
變質了的粉質類護膚品,就容易搓泥了。
8. 底妝搓泥怎麼回事 4個原因對號入座
護膚產品那麼多,分工那麼細致,我們每天要往臉上糊那麼多東西,一個不小心就會出現搓泥的現象,尤其是底妝,肌膚最底層的打底,下面我帶大家來看一下底妝搓泥怎麼回事?
底妝搓泥怎麼回事
1:護膚品沒有吸收
為了防止產生妝容脫妝的情況,我們經常會在妝前做一下護膚工作,來增加肌膚和化妝品的服帖度。但護膚品用量過多,或者是剛剛上完,還不能被肌膚很好的吸收,殘留的護膚品遇到底妝就很容易搓泥了,所以我建議大家還是等3-5分鍾,讓護膚品充分吸收之後再上妝。
2:粉底用量過多
有沒有小姐姐想要美白或是遮蓋瑕疵而狂抹粉底液的?我以前就是這樣,其實這樣不僅達不到我們想要的妝效,反而會因為厚重造成搓泥的現象。一般情況下粉底只需一粒黃豆大小即可,然後用美妝蛋或是化妝撲均勻拍開,如果你覺得遮瑕力不夠,可再用粉底或遮瑕膏點塗拍開。
3:角質層太厚
日常清潔不當,或是化妝品殘留嚴重不僅會導致肌膚受損,而且還會導致角質層太厚,致使護膚品無法很好的吸收,讓底妝產生搓泥的現象。我建議大家油性肌膚最好一周去一次角質,其他膚質半月進行一次,來避免肌膚免受過大的刺激。
4:同時用不同體系的產品上妝
大家應該都知道,化妝品也分親水性還是親油性,如果將兩種體系的產品同時混用就會搓泥。所以我建議大家在使用前可先了解一下自己的護膚品和化妝品的體系,然後在進行使用。
搓泥怎麼解決
1、定期去角質
這個不用再啰嗦了吧,每個月定期去一次角質,油皮妹子夏天可以縮短20天去一次角質,敏感或者極乾的妹子一般40天左右去一次角質即可。
2、護理有方
在護理的過程中一定要等待皮膚吸收上一道護膚品之後再進行下一道護理,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搓泥的現象。護理的順序按照小分子先滲透,先做好補水,再後續進行其他的工作,皮膚代謝加快,吸收產品就會更好哦。
3、溫熱產品好吸收
秋冬由於溫度降低,這時候很多油脂性的產品某些成分使然,產品會有點凝固,這時候搓熱雙手後,取出產品與手心,雙手展開溫熱,再塗抹於面部,然後雙手搓熱,覆蓋塗抹了護膚品的地方,進行按壓,促進吸收。
4、不要來回揉搓
來回揉搓這是很多人都會犯下的錯誤,可以擦拭輕抹護膚品,但不要來回拉扯揉搓,這非但不能夠讓產品很好的吸收,反而會讓產品因此而搓泥,而皮膚也會因為拉扯而容易出現小細紋。
洗澡搓泥好嗎
大多數人都會習慣,在洗澡的時候,直至搓到皮膚發紅才覺得洗干凈了,其實大可不必!正常的皮膚表面有皮脂腺、汗腺分泌物及脫落的上皮細胞,形成的酸性保護膜及角質層,只有零點一毫米厚,呈現弱酸性,它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病菌和有害射線入侵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它的更換速度緩慢,如果用力搓,會使表皮角化層過多脫落,皮膚會變得乾燥,還會讓病菌和有害物質乘虛而入,易患毛囊炎、癤腫等多種皮膚病。所以洗澡時不建議猛搓。
護膚品搓泥的的表現
(1)在擦上保濕霜、精華液等含高分子膠及水溶性增稠劑的產品後,馬上又擦上粉底或是防曬乳產品,就會產生鹽類,即是我們肉眼所看到的白色屑屑;
(2)或發生在擦上乳液、乳霜等含親水性強乳化劑的產品,例如脂肪酸鹽類,又馬上擦上粉底、潤色隔離霜等含金屬離子的產品,其成分也會由水溶性轉向置換成非水溶性鹽類;
(3)擦上抗痘產品,如果酸、水楊酸等,再擦上隔離乳等帶有氧化鋅粉末的產品,也易產生沉澱物。保養程序後擦上防曬霜,若有化學沈澱物產生,會影響到防曬霜的隔離效果。
9. 為什麼用多貴的護膚品都會搓泥遇到「搓泥」現象該如何解決
1
首先要考慮一下 皮膚因素
2
其次是 護膚品因素
產品分子結構越小皮膚越容易吸收,產品分子結構大吸收越難,含有高分子聚合物的成分很容易搓泥。
解決建議: 更換適合的產品,捨不得丟棄的小仙女,可以在塗抹之後用溫毛巾濕敷增加吸收。
➤增稠劑
為了增加使用感,護膚品中添加了增稠劑,產品變的粘稠,視覺上看起來高大上,使用時會出現「自搓泥」和「交叉搓泥」兩種情況。凝膠類、大分子玻尿酸等產品最有可能會產生搓泥現象。
而這類增稠劑因為分子比較大,既不能被皮膚吸收,有些還不能友好的依附在皮膚上,不能乖乖的待在皮膚表面。等 水分蒸發掉了,就會產生【絮狀沉澱】,也就是【搓泥】 。
除了增稠劑和大分子聚合物之外,還有我們非常熱愛的透明質酸、膠原蛋白等大分子保濕劑也有愛搓泥的特點,原因和上面的類似。
所以:搓泥,只是產生的護膚品的絮狀沉澱,不是營養的一些物質也不是我們自己的角質。
解決建議: 首先妹紙們不用恐慌,含有增稠劑並不會對皮膚產生多大的傷害,只是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精華液濃就是好)而已。使用時可以用爽膚水進行稀釋,然後少量使用,可以減少搓泥。
➤防曬霜
如果已經定期清理角質,卻還是出現搓泥的現象,就有可能是產品本身容易搓泥了。
防曬霜在塗抹的過程中會形成一層防護膜,還沒有形成膜之前急著使用BB霜、粉底時就會搓泥,因為防曬、隔離霜中通常含有鈦白粉或者二氧化鈦水溶液,這和油不太相容,易錯就很容易形成「泥」或者白屑。(物理防曬中的防曬粒子,如二氧化鈦和氧化鋅,都是白色的粉末,你也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堆麵粉。麵粉混上一點油或者水,再那麼一搓... 用腳趾想都會知道,不搓泥才有鬼了...)
有些防曬,尤其是化學防曬,為了照顧使用感,會加一些高分子膠,也會產生搓泥的現象。想想你小時候玩膠水搓的泥條就明白了。
解決建議:正確使用防曬霜。 使用防曬霜後停留5分鍾再上妝,可以減少搓泥的現象。
正確使用方法
點塗、輕拍、不要搓!
塗抹的手法不對,會讓那些本來就容易搓泥的防曬雪上加霜。
舉起你們的小爪爪讓我看到,有多少小仙女是像塗面霜一樣塗防曬的?
如果你從不搓泥,那你這么塗防曬其實也無所謂。但如果你這么塗防曬又搓泥搓成狗,還怨防曬霜不好用,那防曬霜真的表示,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防曬原理✨
防曬霜之所以能防曬,其實就是因為它在皮膚表面形成了一層防曬膜,膜中的防曬劑或反射、或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來達到防曬的目的。
✨搓泥會削弱防曬霜的防護力✨
更悲劇的是,塗抹防曬的時候來回搓臉會不僅破壞已經成膜完畢的部分防護網,產生搓泥的現象,更會把未成膜的防曬都搓到皮膚溝壑處。
因為人的皮膚都不是完全平滑的,都會有很多坑坑窪窪凹凸不平。
▲ 但理想狀態下,藍色的防曬膜應均勻的覆蓋在皮膚表面。
來回搓臉的話,防曬霜大都搓到皮膚低窪的位置來填補凹陷,皮膚凸起處的防曬霜就會很薄,防護作用也大大降低了。
正確塗抹防曬的手法✨
先將防曬點塗在臉上,然後用指腹輕拍
▲正確塗抹防曬的姿勢
▲正確塗抹防曬的姿勢
➤產品不兼容
底妝、防曬與保養品不兼容。產品都沒問題,但混合在一起使用就出現了問題,比如蘆薈膠和粉底混合、含果酸水楊酸等的產品與粉底混合,分分鍾搓泥。
常見的搓泥CP就是:
① 增稠劑聚合物(卡波姆、黃原膠、玻尿酸等)+ 粉狀物(二氧化硅、二氧化鈦、硅粉、氫氧化鋁、氧化鋅等)
② 凝膠或精華液里高分子物質和增稠劑過多,與粉底或是防曬乳等含二氧化鈦、氧化鋅等金屬離子成分絮凝,產生「泥巴」。
③ 含有過多「硅油」(如環五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交聯聚合物等)的產品「滑感透感」都很好,但是往往會和油脂豐富的產品不相容,產生「泥巴」。
④ 含果酸、水楊酸等的產品,與隔離乳等帶有氧化鋅成分的產品,也易產生「泥巴」。
解決建議: 將一些保養品放在晚上使用,特別是容易搓泥的凝膠或精華液,例如含水楊酸的祛痘凝膠,建議晚間使用。
易導致「搓泥」的情況
先說一個大家都比較容易犯的錯誤,或者說是誤區,認為前一步的護膚品要完全「吸收」後(實際上是水分揮發),再塗下一層產品。
其實這種塗抹方式是最最最容易搓泥的,第一個產品已經成膜了,後一個在前一個產品上無法順利的鋪展開,稍微一用力或者揉搓一多立馬把兩層產品一起帶起來「搓面條」。
產品無法順利鋪展開導致搓泥的情況還有兩種,一種是產品用的太少,塗的時候延展困難,摩擦力也會加大,容易搓出泥。
另一種就是局部點塗的產品太多,產品又屬於不是很好推開的那種,最後都堆在一起,又不好揮發乾燥,最後自己跟自己抱團打架,變身「搓泥浴寶」。
還有手法問題導致搓泥的,一是面對「風干」特別快的產品,有時候下手太慢也搓,人家都幹了你還沒鋪好它就搓,對於這種產品要記住「唯快不破」,同方向速塗,不要來回塗抹,爭取一遍搞定是最保險的。
還有一種就是產品塗勻後喜歡一直按摩的,還比較用力,這種估計一半多產品都能被搓出點泥。
對於本來就比較易搓泥的產品,上臉後就不要再去摸了,好不容易推勻,成膜乾燥後你隨便一摸就可能又是一層泥條。
除了手法問題,高分子膠類的產品大多數都是有著高搓泥風險的,後續再接一個高分子膠的產品(啫喱+啫喱)或者粉體比較多的產品(啫喱+某些防曬/粉底),不搓泥的機會幾乎為零。
碰上這種組合的可以直接放棄了,直接分開使用吧,手法再好也很難做到不搓泥。
p.s.別的產品無所謂,但防曬搓泥的話一定要弄乾凈重新塗,即便是防曬沒搓,後續上粉底搓了也是一樣的,必要的情況就得洗了重新塗。
避免「搓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