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掌怎麼養
❶ 誰來指導指導蘆薈和仙人掌應該怎麼養啊
與其它仙人類植物一樣,粗放管理即可.
仙人掌原產於乾旱地區,極耐旱,多具有休眠的習性。入冬以後,應絕對禁止澆水,保持盆土乾燥,促使其進入休眠狀態。如溫度不低於2℃-5℃,即可安全越冬。因為掌類植物在休眠期耐寒性最強。如在冬天進行不適當的澆水,打破了它們的休眠,恢復了它們的生理活性,則植株耐寒力降低,容易受凍腐爛。在越冬時如遇室溫太低,可將植株用塑料罩起保溫。甚至在必要時,可將植株用棉花和稻草包裹起來,連盆放入木箱和櫃中儲存起來。即使溫度在0℃以下,也能安全越冬。有時候在家庭栽花較多而空間有限條件較差的情況下,入冬後,待盆土偏干後,可將植株除去盆土,裸根用棉花稻草包裹起來,放入箱中或櫃中儲存起來,既節省空間,又保溫。待氣溫回升至10℃時,再將植株除去包裹材料,重新上盆,放置室內和乾燥處,使其逐漸適應日光,並在中午適當噴水,澆水,使其逐漸恢復生長。這樣做雖然對植株來年生長有些影響,但對於空間缺乏,保溫設施不好的家庭來說,也不失為一種越冬的好辦法。
仙人球宜於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生長,室內栽培多選用人工培養土,通常用草炭土和細沙各半混合配製;也可用粉碎後的松針加入細沙,混合配製的培養土栽植。
澆水仙人球要求乾燥環境,怕盆土積水,通常要保持盆土「見干見濕」。最好使用經過晾曬的水澆灌。
施肥仙人球換盆土時,在盆底要少量施入基肥,例如馬蹄片、豆餅或麻醬渣。生長期每半月澆灌一次經過發酵的有機肥液肥(濃度以20%為宜),切忌肥料濃度不能過大。
病蟲害防治在高溫、通風不良的環境中,容易發生病蟲害。病害可噴灑多菌靈或托布津;蟲害可噴灑樂果殺除。無論噴灑哪種葯液,都要在室外進行。
仙人球的護理
仙人球喜歡陽光,不怕干.所以在春夏時應每月澆水1次.冬天時2-3個月澆水1次.注意,澆水時一定要澆透;換盆應在春天進行,剛換盆的仙人球不可馬上澆水,應該在1周後才澆.栽培仙人球應用平底的瓦盆,裡面的土最好採用1份沙1份土1份骨粉的比例混合,1年施2次薄肥,這樣你就能養好仙人球了.
仙人球原產阿根廷及巴西南部,是多年生多漿肉質植物。其莖圓球形,單生或叢生,老株圓筒狀。夏季開花,花著生於球體側方,多數品種的花為喇叭狀,白色,具芳香,果肉質。仙人球喜光,但夏季忌長期烈日直射,忌蔭蔽,不宜久置室內。要求中等肥沃、排水透氣良好、含石灰質的沙壤土。仙人球的繁殖主要是用分莖扦插繁殖,亦可嫁接。在生長季節從母球上剝取仔球分植,也可將小球嫁接在其他柱形或藤狀的仙人掌的頂端,培育成新的景觀。盆栽仙人球可用腐葉土、園土和粗沙各3份,再加草木灰1份混勻配製的培養土。上盆、換盆最好在早春進行。盆的大小,以能容納球體而略有空隙為好。上盆時,盆底墊一層約3厘米厚的碎瓦片或礫石,以利排水。栽植深度以球體根頸與土面相平為宜。新栽的仙人球不要澆水,每天僅噴水2至3次即可。半個月後可少量澆水,1個月左右長出新根以後,可逐漸增加澆水量。在栽培時要注意仙人球的澆水,以保持盆土不過分乾燥為宜。溫度越低,越要保持盆土乾燥。隨著溫度的升高,植株休眠逐漸解除,澆水量應逐漸增加。但在炎熱的夏季要適當控制澆水,並將盆花放蔭蔽處,待伏天過後,天氣轉涼,再恢復正常澆水。生長季節每半月左右施一次稀薄液肥或復合花肥,冬季和炎熱的盛夏停止施肥。夏季除遮陰外,還要注意通風良好。栽培中光照不足、過度蔭蔽或肥水太多,都可導致不開花。北方地區春季天暖後可將盆花放室外向陽處養護,入冬前移入室內放向陽處,室溫保持在5℃以上即可安全越冬。
仙人球栽培管理簡便,主要是掌握好澆水。每年早春進行換盆,換盆時要剪去一部分老根,晾4-5天再栽植。載植不要太深,以球體根頸處與土面相平為宜。新栽的仙人球不要馬上澆水,每天噴水霧2-3次即可。半月後可少量澆水,1月後新根已出時,可逐漸增加澆水量。冬季休眠要節制澆水,保持盆土不幹為宜,在取暖條件較好的室內,在晴天上午可正常澆水。由春至夏,隨著溫度升高,澆水次數、澆水量都可逐步增加。它需高溫高濕的環境,但在高溫雨季要適當節制澆水,並放置通風良好的蔭蔽處。伏天過後,天氣轉涼在恢復正常澆水。再生長季節每10天或半月施1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水,冬天不必施肥。
入秋後,氣溫不斷下降,特別晚間氣溫更低,有寒流時,夜間有時會出現早霜,這時仙人球的生理活動趨向緩慢,球體消耗水分也顯著減少,因此澆水必須控制,如果是晴暖天氣,一般每星期澆水二次,隨著秋天氣溫轉涼,每星期澆水一次或兩星期澆水一次,陰雨天水分蒸發慢,切忌不能澆水,否則造成土壤過濕,容易爛根,造成仙人球體死亡。入秋後,仙人球類更不能多施肥,一般每月施肥液一次為宜,到寒露節時,就要停止施肥,如果這時施肥,仙人球繼續生長,球體生長部柔嫩而減低其抗寒性,進入深秋,晝夜溫差懸殊,柔嫩的仙人球體易造成凍害。
到了初冬,天氣轉冷,仙人球便要搬入室內常見陽光的地方,如果溫度低於5℃時,較小的球體可用罐頭瓶罩起來,大的球罐頭瓶裝不下,可用塑料袋把整個盆套起來;如果仙人球較多,可根據球的數量,釘一個木箱(紙板箱亦可)把球放入箱內,然後用塑料膜罩起來,注意箱子密封不要透氣,最好在箱內裝上一個40瓦的燈炮,當天氣預報溫度在到零度時,晚上開燈保溫,再用舊布做一個棉套子套在球箱外層,這樣可以做到三角安全保溫過冬。晴暖無風天氣可經常提出曬曬太陽,這樣形成罩內溫暖小氣候,罩內溫度一般能保持在5℃以上。嚴寒天氣,千萬不要把塑料膜揭開看球,因為球和三角突然遭到冷風侵襲,球要萎縮、三角要凍壞。
仙人球在過了嚴冬之後,還得注意春天出室這一關。春天時暖時冷,氣候多變,千萬不要著急過早出室,更不要在早春澆水,否則一冬天的辛勤養護將毀於一旦,一定要到穀雨前後,氣溫穩定了,才能搬至室外,進行正常養護管理。
❷ 蘆薈要怎麼養植適合什麼樣的土壤
理想的蘆薈種植土是以沼澤土和沙為主,加入腐葉土、草灰、貝殼片即可。粘土不利於排水,應當盡量避免使用。 如果土壤中含有肥料的話,平時根本就不需肥料。
澆水:種植蘆薈,最重要的是水不可太多,否則會使葯效成分變淡,嚴重的情況下會使根部潰爛。 春天一般都是每隔5天澆一次水;炎夏之時,每天當太陽下山後澆一次水;秋天的澆水方法與春天相同;冬天蘆薈幾乎進入休眠狀態,此時只要將表面的土壤澆濕即可。
過冬方法:蘆薈安全越冬溫度為5度以上。在零度以下,葉子里的水分很快會被凍結。到了這時候,便是它的生命終結之時。
❸ 怎麼養蘆薈比較好
蘆薈是生活中很常見的植物,尤其是在一些食物裡面,經常會吃到軟糯滑嫩的蘆薈。它有著豐富的營養,而且還有美容價值,所以大家都很喜歡蘆薈做出來的食物。其實在家裡養一盆蘆薈盆栽也不錯,當葉片足夠肥壯的時候就可以用來吃了,而且它還可以驅除蚊蟲。但也不是所有的蘆薈都可以吃都可以起到驅蟲的作用,因此選擇的時候需要了解一下種類。
蘆薈長起來比較快,想要變成老樁就得不斷地修剪。將下面的枝葉剪掉,只留下主幹,這樣主幹才能越來越粗壯,從而變成大老樁。而且植株底部不是很通風,枝葉過於密集就容易滋生細菌蟲害。適當地修剪就是為了減少病害,還能幫助萌發更多的側芽。
這樣養護之後蘆薈就能長得一年比一年健壯,而且還有可能會開出美麗的花,這可不是很常見的,代表著這好運即將到來哦。
❹ 蘆薈.仙人掌怎麼養
蘆薈
從山上或種植園里把你喜歡的蘆薈連根拔出來,注意不要去掉根上的土,先放到有細洞洞的小盆裡面,扶好,然後慢慢把周圍的有機土放到小盆裡面,平整土壤。注意放土要均勻,不要把石頭之類的硬物放到小盆里。
把你栽好的蘆薈小心翼翼的帶回家中,放到家中水缸附近等比較潮濕的地方,並且盆下面灑一小灘水,放24小時,讓土壤慢慢吸收水分,期間可每隔12小時向盆下面灑點水,這樣吸收是最自然最有效的吸收方法(不要直接往盆裡面直接倒水,這樣不容易掌握蘆薈需水量)。剛栽時最好不要讓蘆薈曬過多的太陽,這樣蘆薈容易枯萎掉。
蘆薈如第二步一樣放置24小時以後,可以將蘆薈抬到陽台上讓蘆薈吸收陽光了,因為經過24小時,蘆薈基本恢復了把、栽它時受到的傷害。放到陽台上的時間就可以稍久一些了,一般可以放3—4天,活動時注意不要把蘆薈碰翻掉就ok了。
放陽台上3—4天後,給盆里的土壤加一定的有機肥,有機肥最好是純天然的,比方說糞類或尿素類,這樣養殖出來的蘆薈是最茂盛最水嫩的,當然最有利於我們採取它的肉葉做葯材用,最好不要一次性放太多有機肥,這樣會適得其反。
循環第二到第三步的過程,然後每循環5次給盆里放適量天然有機肥(也就是第四步啦),每循環20次將盆里的土壤置換掉,換取新鮮的土壤,換土壤的時候同樣也可以參考上面第一個步驟。
總的來說,根據上面的步驟,適當的總結原理就是有效了解蘆薈的需求,這跟其他植物的養殖原理是一樣的,即要從蘆薈的適宜土壤、適宜溫度、合適水分、適當陽光照射等。
仙人掌
弄點土隨便弄一片仙人掌插里邊就可以,不用勤澆水,34天一次就可以,澆水一次澆透。就這么簡單。 土可以自己買也可以自己去山裡地里挖點,不是很講究。
❺ 仙人掌和蘆薈怎麼養啊
仙人掌
在養護仙人掌科花卉植物過程中,許多人常常會走入栽培的誤區:只要一年四季給植株曬太陽,給予高溫乾旱條件,用粗砂栽植等,就能把這類花養好。其實不然,要栽培管理好仙人掌科花卉必須根據不同種類和品種的原產地、形態及習性進行養護。
按照原產地和形態把仙人掌科花卉分為陸生型和附生型兩種。陸生型仙人掌原產於美洲熱帶及亞熱帶的乾旱沙漠或半沙漠地區,莖變態成球形、柱狀,葉片變態成針刺狀,每年4~10月為雨季,吸水生長期,10月至翌年3月為控水休眠期;附生型仙人掌原產於熱帶雨林,莖扁平,刺較少,無休眠期或不明顯,要求半陰、終年溫暖、濕潤及空氣濕度高的環境條件。
一、換盆
(一)換盆時間
在廣州,每年通常在春天(3月中旬至4月上旬)或秋天(9月至10月上中旬)進行1次翻盆換土,換盆前3~5天要停止澆水。換盆時先將植株從盆中扣出,把根部的土抖干凈,老根、爛根和半枯根統統剪掉,注意不要把主根即所謂的「蘿卜根」剪掉,健康根僅留下3~4cm長,把剪根後的植株放在陰涼通風處晾5~6天後重新栽種,這樣發根又快又好。若老株旁有幼株,可將其掰下,將根系適當修剪後,另行栽種即成為新的植株。
(二)培養土配製、消毒及種植
陸生類,可採用壤土5份、泥炭土或腐葉土3份、粗砂2份,另外加少許消石灰或陳舊牆屑灰,配製成排水、透氣性良好的石灰質砂土或砂質壤土;附生類可採用堆肥土、粗砂、泥炭土各1份,另外加少許骨粉配合,配製成中性或微酸性的含有較多腐殖質的排水與保水性良好的肥沃培養土。培養土配製好以後每立方米用40%甲醛50倍液400~500ml噴灑,用前10~20天灑在培養土上翻拌均勻,用塑料薄膜覆蓋,種前1周打開薄膜,待葯味散盡後種植。新株栽種時應在花盆底部排水孔墊上一層紗網,以防蟲害,然後在紗網上覆蓋瓦片等物,以利排水。盆土加到離盆口2~3cm,以方便以後澆水。由於土壤是濕潤的,栽種後不必馬上澆水,等7~10天後可澆1次透水。栽好的植株宜放在光線明亮而又無陽光直射處養護,經10天左右便萌發新根,再澆1次水,恢復正常管理。
二、栽培管理技術
(一)澆水和噴水
陸生型仙人掌類有明顯的生長期和休眠期,生長期要澆水,休眠期少澆水甚至不澆水。對附生型,冬季溫度保持在12℃以上,可常年澆水與噴水;冬季溫度保持在12℃以下,澆水可酌情減少並停止噴水。澆水時掌握這樣的原則:「干透澆透,不幹不澆」;水溫宜盡量與土溫相接近,夏天則早(日出前)、晚(日落後)澆水,冬天則上午10時至11時澆水;並且把水直接澆到盆土上,否則會影響到刺的美觀。此外,夏天需向地面灑水以增加空氣濕度。
(二)施肥
施肥掌握這樣的原則:適時、適量、看對象。施肥在春、秋天進行,每隔20天施肥1次,應選擇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時分進行,若盆土較乾燥時,在盆土灑點水再施肥,濃度以0.05%~0.2%為宜,第二天早晨澆1次透水,效果更佳。陸生型施肥要求富含鉀、磷,少含氮的肥料,附生型則要求較多的氮肥。
(三)光照
陸生型較喜陽光充足,特別是冬季更要充分陽光照射。一般高大柱形及扁平狀的仙人掌類較耐強烈光照,夏季可放在室外不需遮陽;較小的球形類則夏季多喜半陰條件,在夏季高溫季節的6~8月在金琥頂部生長點及周圍,罩上一片圓形塑料薄膜,以使球體各部分生長均勻。附生型仙人掌類則終年要求半陰條件。
(四)溫度
仙人掌生長適溫為20~35℃之間。陸生型在冬季休眠期間並不要求太高的溫度,在保持盆土乾燥的情況下,維持溫度在4~7℃即可。而附生型,則要求冬季有較高的溫度,以維持10~13℃或更高為宜。夏季達到30~35℃時,大部分仙人掌生長速度減慢,有時某些種類的莖還會變黃或被灼傷,此時必須遮陽並往地面多灑水,以降低溫度。
(五)空氣
仙人掌類花卉大都原產於荒漠空曠地區,通風良好,空氣清新。因此,在盛夏炎熱的天氣里,應做好栽培場所的通風降溫工作。栽培溫室宜選擇在空氣流通的環境,並多設些窗戶、天窗之類的通風口,以便暑熱天氣通風換氣。必要時還可安裝排氣扇、吹風機或電風扇之類的設備來加強環境的空氣流通效果,以促進仙人掌類花卉安全度夏。
(六)病蟲害
為害仙人掌花卉的病菌有細菌和真菌,但問題並不十分嚴重,只要改善栽培條件,管理措施得當,預防與消滅病蟲兼施,很容易獲得良好效果。較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
1.腐爛病。其病原有細菌也有真菌。本病的發生常常和澆水不當,盆土排水不良,持續過度的潮濕有關。發現病株後,立即用利刀切除有病組織,並在切口塗上木炭粉或硫磺粉,同時節制澆水或換盆,另行扦插或嫁接。最好在栽植場所及植株上定期噴灑40%氧氯化銅懸浮劑800~1000倍液以作預防,但主要還是改善通風條件及避免持續過度的潮濕。
2.昆蟲及其他動物為害。主要有介殼蟲、紅蜘蛛及蛤蝓等。防治介殼蟲,可噴施5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防治紅蜘蛛,可噴施20%三氯殺蟎醇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三氯殺蟎醇乳油1000倍液;防治鼠和潮蟲,可用樂斯本2000倍液噴灑花架和花盆周圍;防治蝸牛和蛤蝓,可在花盆周圍噴灑石灰粉,也可以施用8%滅蝸靈顆粒葯劑;防治蟑螂和螞蟻,可放置滅蟑螂和螞蟻的葯物或糖水拌入敵百蟲葯物毒殺。
蘆薈
蘆薈是最好養的植物,幹了澆點水,這是懶人種的植物. 蘆薈生命力十分旺盛,極其好養,其生長特性是喜陽光,但懼烈日;喜濕潤,但忌積水;耐高溫、怕嚴寒。
1、減少澆水,1星期澆1-2次。
2、不要讓葉子接觸土曩。
3、防凍。
4、多讓蘆薈曬太陽,不要暴曬。
具體栽培 :
蘆薈是熱帶植物,它的最大缺點是生性畏寒。但除了怕冷外,算是生殖力旺盛、很不嬌氣的植物。只要不讓它遭受霜雪,平時澆點水,偶而施點肥,成活率就很高。因此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種植。
土壤和肥料
理想的蘆薈種植土是以沼澤土和沙為主,加入腐葉土、草灰、貝殼片即可。粘土不利於排水,應當盡量避免使用。
如果土壤中含有肥料的話,平時根本就不需肥料。
澆水
種植蘆薈,最重要的是水不可太多,否則會使葯效成分變淡,嚴重的情況下會使根部潰爛。
春天一般都是每隔5天澆一次水;炎夏之時,每天當太陽下山後澆一次水;秋天的澆水方法與春天相同;冬天蘆薈幾乎進入休眠狀態,此時只要將表面的土壤澆濕即可。
過冬法
蘆薈安全越冬溫度為5度以上。在零度以下,葉子里的水分很快會被凍結。到了這時候,便是它的生命終結之時。
❻ 蘆薈怎麼養,才能又粗又壯
蘆薈別名:油蔥、龍角、狼牙掌
原產地:非洲南部及地中海地區
類型:肉質草木植物
花期:2-4月。
日照:喜陽光充足的環境。
溫度:性喜溫暖,畏寒冷,也耐半陰。在5℃左右停止生長,O℃時生長過程發生障礙,如果低於O℃會凍傷。
土壤:適合排水良好且疏肥沃的沙質壤土。
水分:喜濕,耐旱,生長最適宜濕度為45%-80%。
栽培以排水良好且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最佳。
施肥
施肥以三元素復合肥(氮、磷、鉀各15%)或堆肥為主,每1-2個月施肥1次,可促進其生長旺盛。
澆水
蘆薈雖耐早,但在春、秋兩季生長最旺盛,必須充分澆水。盛夏有一較短的休眠期,應控制水分,以乾燥為宜,高溫多濕容易腐爛,尤其是烈日高溫下澆水,容易爛根爛
溫度、光照
蘆薈生長適溫為20-30℃。冬季10℃左右能安全越冬,溫度低於5℃有受凍壞死的危險。
全日照、半日照或稍陰處均能生長,但過於陰暗容易造成徒長。室內過夏應放里在半陰和通風的環境,秋季需將盆株置於光線較充足的場所。
病蟲防治
生長季節植株或葉上會出現黑霉病,這時要減少澆水,清理受害部位,塗上硫磺,以防蔓延。
整形修剪
繁殖
蘆薈可用分株或扦插法繁殖。分株多在早春結合換盆進行,將植株從盆內磕出,剪取根部分櫱的小苗另行上盆。扦插於4-5月間從老株項部剪取長約10厘米的插穗,晾曬1-2天,待切口乾縮後插入素沙中,約20-30天即可生根。
花期調節
小貼士
蘆薈自唐朝中葉就傳入我國,是一種民間草葯,其肉質所含液體可入葯,內服有催瀉健胃、解毒消熱、通經利濕、明目鎮心、解巴豆毒等作用,並能治痔病瘡瘺。現代醫學還證明其對胃潰瘍、肺結核有特佳療效。在日本,蘆薈已成為家庭餐桌上的保健菜,可製成多種食品,並認為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對治療皮膚粗糙、雀斑、潰瘍等均有良好的療效。
❼ 蘆薈要怎麼養啊
蘆薈,拉丁文名:Aloe vera.百合科、蘆薈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葉簇生、大而肥厚,呈座狀或生於莖頂,葉常披針形或葉短寬,邊緣有尖齒狀刺。花序為傘形、總狀、穗狀、圓錐形等,色呈紅、黃或具赤色斑點,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連合成筒狀。
栽培技術:蘆薈喜溫怕冷,當氣溫降低至15℃時即停止生長,降至0℃以下時開始死亡,因此北方地區須大棚種植或室內盆栽。蘆薈是熱帶、亞熱帶喜光植物,生長要求有充足的陽光、空氣。同時,蘆薈又是熱帶沙漠肉質植物,忌積水、潮濕、不通風透氣。蘆薈適合在透氣性強、滲水性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需肥量不大,以有機肥為主,輔以微量元素肥料。
淋水排水夏季天熱時必須淋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宜過於潮濕,注意排除積水,以免爛根。鬆土除草 生長期間要勤除草和鬆土,雨季除草要將除下的雜草清除出園外,堆漚作肥。旱季除草,要將除出的雜草覆蓋根際。在除草的同時結合鬆土或培土。
家庭盆栽蘆薈,對病害宜採取預防為主,在病害發生前選擇抗病品種和優質無病害種苗,其觀賞價值已下降。病害預防:在病害未發生前,或已發病的植株去除帶病部位後,將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銅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於蘆薈葉面,可有效預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病害治療。病害發生後,用內吸傳導的治療劑如托布津、瑞毒霉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鏈黴素、農用鏈黴素、春雷黴素、井岡黴素等直接施用,能殺死蘆薈體內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附蘆薈種植觀賞圖片:
蘆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