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用什麼盆養合適
A. 栽蘆薈用什麼花盆好,換盆有什麼講究
最好用泥或陶盆。盆土要選用中性疏鬆的培養土。培養土用田園土4份,堆肥4份,沙或木屑2份混合而成。或用河泥曬干研碎,與豬糞混拌堆積發酵,待腐爛後再加適量的沙或木屑混和而成,換盆時根部留三分之一老土,填實壓緊(新盆要比原盆大一圈),澆透水,放避光處一周後移到光線充足處即可。
B. 養蘆薈用什麼盆,盆栽
應該是用泥盆比較好,透氣透水。
因為蘆薈比較耐旱,怕澇,
用這種花盆,土壤容易干。
只要你不是澆水過多,就不會爛根
C. 蘆薈花用什麼花盆載比較好
泥盆最好,透氣透水。但是大了還是要換陶瓷的,因為泥盆都比較小。
D. 種植蘆薈用多大花盆才好
種植蘆薈用多大花盆才好,一般情況下培養大而漂亮美觀的蘆薈,花盆內直徑1尺至1.2尺比較好。
E. 家裡養蘆薈需要怎麼養
蘆薈的栽培技術
一、適宜的環境 。 蘆薈天性喜陽,耐旱,而耐潮耐濕能力弱,畏寒;個大,體重,「頭重腳輕」,風刮易倒,故蘆薈栽培應選擇在向陽、背風,地勢乾燥,利於排水,同時又交通便利的場所栽培。
二、理想的土壤。 蘆薈是在環境惡劣的沙漠中生長起來的「沙漠中的百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需要准備特別的土壤;除粘土、板結地不適於蘆薈健康生長外,對任何土壤都能適應。基於此,只要將土壤弄碎,加些沙土,使其具有良好的疏鬆性、透氣性、排水性,蘆薈就可旺盛的生長。沙土的作用是利於排水,防止根部腐爛;理想的蘆薈種植土是一沼澤土和沙土為主,加入腐葉土、草灰、貝殼片,即可配成蘆薈生長的理想土壤。
三、 栽培的要領。蘆薈從春季到秋季均可栽培,但如在霜凍還沒結束時期,梅雨季節或氣溫在30度以上的夏天種植的話,即使生命力再旺盛的蘆薈,也會受到不利影響。因此,蘆薈種植應盡量避開這些時期,在不會結霜的5月份為佳。如果在花盆種,3--4月份就可以購買。而如有大棚或溫室等有保溫設施條件的則可以四季栽培。栽培時要注意在沒有陽光直射的場所進行,注意把根部弄乾凈,盡量不傷及根部,根部過長部分要剪掉,之後防入苗坑或盆中,再輕輕放土,待土放畢後用手輕壓表土,爾後澆水,一次澆透,此後一個月內無需再澆水。
四、 施肥的方法蘆薈生長並不需很多的肥料,也不必擔心蘆薈會由於沒有肥料而枯萎;倒是若施肥過多有腐爛其根、致其於死地的危險。故,如果土壤中含有肥料的話,平時就根本不需施肥;如果是生地,需施些元肥,則可在栽植蘆薈的半月前,在准備好的土裡,摻入雞糞和油粕,按1平方米500克比例將其混在土裡,使其腐爛;9--10月份追肥,可將有機肥一小把施在蘆薈根部稍遠一點的地方即恰倒好處;較大的蘆薈,則應2個月施肥一次;如想讓其開花,則應每隔10天左右為其加些油垢、雞糞、米糠之類的磷酸肥料;冬天(11--3月)是蘆薈停止生長的時期,這個期間應停止施肥。
五、 澆水的要點蘆薈葉子有貯水功能,其原本生長在沙漠之中,有很強的耐旱能力,如果種在土地里,深挖過的土壤既有排水能力,如果種在土地里,深挖過的土壤既有排水能力,也有保水能力,故無澆水的必要。當然,如長時間不下雨,土壤表面乾裂,則應根據情況適時澆水;春天移植蘆薈時,不宜給太多的水,可每隔5天澆一次水,如連續陰雨則需延長澆水天數;春季和秋季的夜間溫度較低,為防止殘留在土中的水分凍傷蘆薈,澆水應在晴天的上午進行;反之,炎熱的夏天,含在土中的水分被加熱,地溫上升太高會傷及蘆薈根部,故不宜早上澆水,而應在日落之後進行;冬天,氣候寒冷,蘆薈進入休眠狀態,應停止澆水。總之,蘆薈種植最重要的是水不可太多,否則會使有益成分、葯效成分變淡,嚴重的會使根部腐爛,直到死亡,因此應特別留神。
六、 越冬的技術。蘆薈產於南非,耐熱怕冷,越冬是關鍵技術。根據我國情況,廣東、廣西、福建南部以南地區,不存在越冬防凍問題;而長江流域以南,則需建溫室越冬;而庭院、陽台、室內盆栽蘆薈,則可「日光越冬」,「乾燥越冬」,即在進入11月份以後,注意將花盆移至室內陽光充足,晚上又較保暖的地方,或進入11月份後控制蘆薈水分供應,待泥土完全乾燥後,將蘆薈拔出花盆,去土,用紙包好,置室內乾燥、通風、保暖的地方,待到4月份,將其再移植至新的土壤中,它很快又會復甦並茁壯生長。
施肥方法 對盆栽蘆薈來說,主要是採用基肥和追肥兩種形式。基肥是在裝盆前,將肥料與基質充分混合,一般基質中有機肥料的比例為10:1左右,拌勻,再一起裝入盆中。用有機肥做基肥時,事先一定要進行完全充分的發酵,否則會產生燒苗現象,使盆栽蘆薈受到傷害。
追肥 是在裝盆以後,在蘆薈生長期間進行。追肥要將肥液黧後再施用。一般採用濃度不超過2%的尿素或1%的過磷酸鈣上清水溶液進行澆施。在追肥時,肥液不宜過濃,否則會產生「肥害」。特別是採用葉面噴施的根外追肥時,肥料濃度不得超過0.1%。追肥一般可以每隔20~30天進行1次,也可根據盆栽蘆薈生長情況和不同季節進行追肥,一般春秋生長較快,可以適當增加追肥次數,冬季生長慢,可以少施肥,甚至不施肥。
澆水 盆栽蘆薈對水分的要求與其他盆栽植物不同。蘆薈耐乾旱能力特強,甚至3~5個月不澆水,也不會乾死。但也不能片面認為,蘆薈喜歡乾旱。雖然長期不澆水,蘆薈還是活著,但是生長受到抑制,葉片干癟無汁,利用價值也大大降低。所以,給蘆薈澆水,以見干見濕為宜。
希望能解決您的問題。
F. 蘆薈是放一個大盆好還是分開放,一顆一個盆
你的意思是說從一個盆子育出來的苗,再一再到另外一個盆子里,當然可以啦。
將蘆薈從地里或育苗容器內移出,裝入花盆的過程稱為上盆。上盆前,應根據蘆薈苗的大小選用合適的花盆。如果蘆薈苗大盆小,則限制蘆薈的生長。如果蘆薈苗小盆大,則頭輕腳重,缺乏美感。另外,由於苗小盆大,每次澆水後不見干,會造成爛根。
上盆如用新盆,則應用水浸透「退火」,否則,上盆後澆水不容易使盆體滲透,半干半濕的盆壁會灼傷新根。如果用舊花盆栽培蘆薈,則應把盆土殘渣、青苔洗刷干凈,放在陽光下曬干再用。
上盆前,要在盆底先放一塊碎瓦片,壓在盆底的透水孔上,既可保持通氣排水,又不使裝入的盆土漏掉。然後,再向盆內填放預先配好的盆土。
裝盆前,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對所有的蘆薈種苗進行精選,雖然翠葉蘆薈、中國蘆薈、木立蘆薈等都可以作為盆栽的品種,但必須選用健康的蘆薈種苗作為盆栽的種苗,才能使盆栽蘆薈茁壯生長,具有較高的觀賞和利用價值。健壯的蘆薈種苗形態特徵應該是葉片短而厚實,莖部粗壯,顏色深綠,並帶有4個以上的自生根。
上盆時,要把蘆薈種苗放在盆中央,盡量讓根系舒展,再向盆中填配好的培養土。等填土覆蓋好根部後再輕輕向上提一提,稍微壓實,使根繫上下和盆土緊密接觸,一般培養土加至距盆沿2—3厘米為宜,最後再慢慢向盆內澆透水,放在半蔭處養護,緩苗後移至陽光處養護。
蘆薈生命力極強,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根系就會布滿全盆,必將影響蘆薈的生長。這時需要把蘆薈根團從原盆中脫出,換入一個大的花盆中,增加一些新的營養土,這就是換盆。換盆時間,以4—5月份和9—10月份最為適宜。
為了脫盆時不傷害、少傷害根系,要盡量保持土團完整,這就需要採用正確的脫盆方法。對於小型花盆栽種的蘆薈,可將盆中蘆薈株頭朝下,用一隻手把住盆上部分,另一隻手掌拍打盆的外壁,盆土和盆壁就會自動分開,然後連土帶蘆薈植株一起移入較大的花盆中。隨後,在土團四周填上新的盆土,最後澆透水,換盆就算完成。對於較大的蘆薈植株和花盆,因一隻手拿不住,則可放在松軟的地上來回滾動,並輕輕敲打,使土團和盆壁完全脫離,然後由兩人合作,一人捧住蘆薈植株,另一人輕輕脫去舊盆,移入新盆,澆透水,放在遮蔭處養護10天左右即可恢復正常生長。
在春秋兩季,在澆水的同時,最好每1個月給蘆薈施一次水肥。追肥要以翠姆氮肥和磷肥為主,鉀肥為輔,濃度在1:1000左右。夏季和冬季減少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