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立蘆薈怎麼樣
1. 在家如何使用木立蘆薈 可以吃嘛
葉多加工後食用,可製成生粉、飲料、茶等食用;葉可入葯。適合家庭盆栽欣賞,可用於綠化陽台、窗檯或客廳等處。
用料:蘆薈、蜂蜜、蘭香子
1、去除蘆薈皮
2. 怎樣判別那些是有毒的蘆薈呢
蘆薈分外用和內服的哦,一般來說適宜外用的蘆薈品種較多,如上農大葉蘆薈、中國蘆薈、木立蘆薈、皂質蘆薈都可以取葉應用,其中以上農大葉蘆薈最為適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蘆薈鮮葉汁內含有一定量的草酸鈣和多種植物蛋白質。有一些JMS,皮膚特別敏感,在外用新鮮蘆薈葉搽抹後,皮膚有癢的感覺或發出紅色小疹斑點,一般不會太嚴重,半天時間就可褪去。遇到皮膚過敏情況時候,可以將蘆薈鮮葉汁用冷開水稀釋後應用,過敏嚴重者應立即停止使用。發現小疹斑點或有癢的感覺,可用溫水沖洗,千萬不要用手指去抓,以免抓破皮膚,造成新的感染。。。
近年來,許多人把蘆薈視為治病、美容佳品,一些餐館也把蘆薈作為美食,殊不知蘆薈還有一定的毒性,弄不好會出現中毒事故。
中醫傳統將蘆薈用於治療熱結便秘、婦女經閉、疳熱蟲積、癬瘡、痔瘺等。根據葯理分析,蘆薈主要含蘆薈大黃素甙,服用後進入腸管會發揮刺激性瀉下作用,在所有大黃甙類瀉葯中,要數蘆薈的刺激性最強。臨床觀察,在瀉下的同時,多伴有顯著腹痛和盆腔充血。因此,若內服蘆薈過量,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從而引起消化道一系列毒性反應。孕婦服之過量還容易引起流產。據此,中醫用葯規定,蘆薈內服一般不宜超過5克,有報道,蘆薈中
毒量為9~15克。
蘆薈治病、美容和食用出現中毒症狀,顯然與超量使用有關。尤其是美容,很難掌握劑量。看來,消費者使用蘆薈應注意劑量,以免發生中毒。
3. 蘆薈有多少種類什麼樣的蘆薈是可以食用的如何分辨。
蘆薈的品種至少有300種以上,其中非洲大陸就有250種左右,馬達加斯加大約有40種,其餘10種分布在阿拉伯等地。 蘆薈各個品種性質和形狀差別很大 有的象巨大的喬木,高達20米左右,有的高度卻不及10厘米,其葉子和花的形狀也有許多種,栽培上各有特徵,千姿百態,深得人們的喜愛。 蘆薈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其中可供葯用的只有十幾種,可食用的僅五六種,其餘皆為觀賞植物。 http://www.xbbio.com/html/2004-07/140.htm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葯用蘆薈品種: 庫拉索蘆薈:原產非洲北部地區,目前美國南部和南美洲西印度群島廣泛栽培,我國也有種植。其葉汁濃縮物即中葯「老蘆薈」,日本稱「肝色蘆薈」。 好望角蘆薈:分布非洲南部地區,主產於南非共和國的凱普州,由凱普達溫輸出其葉汁濃縮物,即中葯「新蘆薈」亦稱「透明蘆薈」,葯用者一般認為「新蘆薈」質量較「老蘆薈」差。 中國蘆薈:又稱斑紋蘆薈。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地均有栽培,雲南元江、海南島、雷州半島一帶有野生。民間廣用為草葯、美容葯物,其葉、花、根均可入葯。 木劍式蘆薈:也叫木立蘆薈。原產於南非,目前日本到處栽培作為民間葯,我國近年來也廣泛種植,尤以東北三省和華北地區為甚。 以上是葯用蘆薈的幾個主要品種。作為園藝植物,蘆薈則有數百種之多。茲舉幾個常見的品種介紹如下: 帝王錦:又稱低能蘆薈。葉細多肉且柔軟,為其最大特徵。原產於卡那維拉的南部山地,日本種植廣泛。 七寶錦蘆薈:耐寒性比木劍蘆薈強,可以長年在戶外種植。 青鱷蘆薈:原產於南非共和國,野生群集生長,在原產地大多收集其汁作蘆薈樹脂。 龍角蘆薈:又名狼牙爪。原產於非洲南部及阿拉伯地中海沿岸一帶。我國雲南有野生,「滇蘆薈」就分布在那一地區,其它地區均為人工栽培。 珍珠蘆薈:別名德國菠蘿。原產南非一帶,我國主要作溫室栽培觀賞。 千代田錦蘆薈:在日本也叫「斑紋蘆薈」,但與中國蘆薈不同。 此外,還有一些俗稱蘆薈、實際上除了外形有些相似以外、是和蘆薈根本不沾邊的園藝植物,例如竹紋蘆薈,原產南非,在中國作溫室與家庭盆栽,與蘆薈既不同科,也不同屬;又如海螺蘆薈,別名十二卷,也是原產南非,中國各植物園、苗圃都有栽培,外觀也很象蘆薈,為百合科十二卷屬,與蘆薈同科不同屬。 蘆薈的生長習性: 蘆薈葉莖出簇生,狹長披針狀,邊緣有刺狀小齒,夏秋開花,有黃或粉紅、赤色小點。 蘆薈原產於熱帶和沙漠地區,因此,葉片具有良好的儲水功能,乾旱時也不枯死,耐乾旱、怕積水,喜光、怕陰濕,耐高溫、怕寒冷。在陽光下放置兩個月也不會枯死,在高溫下曝曬仍能生存,只是停止生長,而在-1℃時就要受凍害。但中國蘆薈幼苗則不喜光,尤其怕強光照。 蘆薈的栽培管理: 盆栽蘆薈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為透氣性差,易爛根。 1、溫度、光照 蘆薈多喜光照,最好放置於室外通風和光照好的地方,但在炎夏要適當遮光,冬季應放在高於5℃向陽的地方即可安全過冬。 2、澆水 蘆薈最怕長期積水,土壤過濕則因根部缺氧而腐爛枯死,平時向葉片噴霧或淋水,保持稍濕即可,待盆土過干時澆水。冬季休眠期更要保持土壤乾燥,否則在低溫陰濕的環境下極易爛根爛葉。 3、土肥 蘆薈適應性廣,但栽植土壤以沙質壤土為好,並確保證土壤疏鬆、肥沃、保水、透氣。一般採用腐葉土和粗砂各半再摻點腐熟的馬糞、糞干,雞鴨糞更好。通常可以不施肥,生長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則生長更好,不宜施過濃的肥。伏天不宜施肥,以免爛根。 4、換盆 每2—3年應換盆一次。換盆應在春季4月進行,其他季節也可,但管理不當易枯死。換盆可換大一號的盆,將根外部和上下的土壤去除,同時剔除爛根。盆墊瓦片,上墊2—3厘米爐灰渣、石子、磚塊等作排水層,上墊一層培養土,然後放正植株,周圍填滿新土,輕輕墩實,澆一次透水,以排水孔稍滴水為度。 5、繁殖 常用分根或扦插法繁殖。扦插可於春季3—4月進行,插條選10—25厘米長的壯枝,切口用利刀削平,去掉底部左右兩葉片,放置乾燥的地方2—7天,待切口乾硬,形成堅硬膜後植於摻有少量培養土的粗砂中。插深2厘米左右,砂土保持稍濕即可,放半陰的環境中,20—30天即可生根,然後可全天見光,但不能強光直射,兩月後重新上盆單獨栽植。 分盆繁殖可於3—4月進行,將過密、帶根植株用利刀與主根切開,另植
食用蘆薈當慎重
轉自 : 千龍新聞網
時下,各種蘆薈產品在許多城市商場登台亮相,就連蘆薈植株和蘆薈鮮葉也在商場的櫃台擺賣,一片長50厘米左右的蘆薈翠葉一般七八十元。
賣蘆薈葉和賣盆栽蘆薈的售貨員均介紹說,蘆薈葉能外用,也能吃,比如泡水喝、榨汁,或直接入口生嚼,但每日不宜超過15克。再問為什麼,回答就十分含糊。蘆薈究竟能不能吃?又該怎樣吃呢?
只有少數蘆薈能做菜吃
專家們指出:蘆薈不僅能吃,而且能做在菜里吃。但專家們又強調,並不是所有蘆薈都能吃,也不是能吃的蘆薈就可隨便吃。據他們介紹,蘆薈有300多個品種。可以入葯的只有十多種,而可食用的僅有幾種。如「庫拉索」蘆薈,可葯用和食用,被各國廣泛種植,華蘆薈和上農大葉蘆薈均是庫拉索蘆薈的變種;木立蘆薈(又稱小木蘆薈、木劍蘆薈)是最好的葯用品種,葉汁極苦;珍珠蘆薈適合美容;不夜城蘆薈、千代田錦蘆薈等則只能作觀賞。
研究蘆薈方面的專家,大多數對蘆薈入菜還是持謹慎態度。在中國預防醫學院編輯的最新《食物成份表》里沒有蘆薈條目,因此傳統看來蘆薈不是食物。要成為食物新資源,按照衛生部的規定,必須做三階段毒理試驗。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的朱亮峰教授最近對華蘆薈的蘆薈汁進行了三階段毒理試驗,結論是:屬無毒極,無蓄積毒性,無發現致畸、致突變作用。也就是說,華蘆薈的去皮鮮葉是可以作為食物食用的。這個結論僅指華蘆薈一個品種,而不是所有蘆薈,因為各品種蘆薈因品種、環境等原因品質並不完全一樣,品種之間相差甚遠。另外,上海農學院自己培育的上農大葉蘆薈也是可食用蘆薈。
國外關於蘆薈入菜的報道較少。日本有蘆薈墨魚炒番茄、蘆薈炒蛋、蘆薈涼拌菜、蘆薈面條等。我國在1995年的廣州美食節上,廣州酒家和潘溪酒家就推出了蘆薈菜餚,如火腿燉蘆薈、火腿扣蘆薈、四寶蘆薈湯等,廣州酒家的火腿燉蘆薈尤其受到眾多美食家的好評。我國東北地區近兩年也興起了吃蘆薈的時尚。
蘆薈做菜都是作為輔料配菜。蘆薈本身醫療和保健功能強大,且生長時耐熱耐旱,整體葉片貨架期長,在烹飪過程中主要成分不因加工而破壞,作為蔬菜有其優勢。
但是,專家強調,即使是可作為蔬菜食用的蘆薈,依然有量的限制,一般的標准限量是每人每天不宜超過15克,而且必須去皮,因為可能導致腹瀉的蘆薈大黃素含於內皮。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身體較弱者視情況減少用量。
蘆薈有各種食法
蘆薈的食用功能其實是從蘆薈保健食品的開發開始的。從保健品到作為蔬菜入饌,蘆薈在大眾化的進程中邁了一大步。但同時表明,蘆薈首先是保健品。
蘆薈之所以被作為天然保健品食品,是因為其含有數十種營養物質如維生素B2、B6、B12以及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礦物質等。堅持服食蘆薈,可有清熱通便、殺蟲疳、生肌治傷、抗菌消炎等功效。正因此,蘆薈保健食品在國外已日漸熱起來。美國人做成蘆薈三明治、蘆薈果汁、蘆薈糖果、蘆薈餃子等,認為食用後能預防感冒和扁桃腺發炎;日本也把蘆薈製成葯酒、果汁、蘆薈蜂蜜汁、蘆薈橘子水、蘆薈口香糖等;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泰國、新加坡等則把服食蘆薈看作平常事,服食方法簡單,能健體強身。
食用新鮮蘆薈是家庭自然保健的好方法,具體食用方式有:生嚼蘆薈生葉肉,即把鮮蘆薈葉切成3—4厘米的段,洗凈去皮即可;飲食蘆薈汁,即將蘆薈葉在豆漿機中打碎過濾服用,最好隨用隨打,也可煮開後冰箱內保存1—2周;煎服法,類似於傳統中葯用法;蘆薈生葉全粉,將鮮葉切薄片在微波爐中烘脆後研磨成粉即可;蘆薈浸酒,可參照其它水果浸酒做法,一般與50度白酒比例為1∶1.2,存放3—4周後即可飲用,此外還有蘆薈浸蜜、蘆薈鮮葉沖茶等。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楊建榮教授提醒說,食用蘆薈時必須謹慎,蘆薈含有的蘆薈大黃素有「泄不通便」之效,吃多了,必然導致腹瀉。不久前天津女青年潘某一直為臉上的青春痘苦惱,聽說吃蘆薈有用,便去市場買回3株,回家先擠汁喝,後又一口氣兒吃下了三株蘆薈的葉肉,結果半夜腹部劇痛,上吐下瀉,並伴以嘔血、便血,經搶救方脫險。不同的人應根據自身情況具體分析,一般說來,成人以每天服食15克鮮葉為宜,少兒老人等酌減20%—50%,如果是便秘患者,則可稍多吃些以利其效;如果本身脾胃虛寒,則宜盡量少吃為好。
4. 木立蘆薈怎麼美容
一、面部美容:用鮮葉汁早晚塗於面部15-20分鍾,堅持下去,會使面部皮膚光滑、白嫩、柔軟,還有治療蝴蝶斑、雀斑、老年斑的功效。
二、自製蘆薈化妝水:取汁,加少許水即可塗於面部美容,洗頭後抹到頭發上可以止癢、防止白發、脫發,並保持頭發烏黑發亮,禿頂者還可生出新發。
三、自製蘆薈潤肌膏:備蘆薈葉250克、黃瓜1條、雞蛋1個、麵粉和砂糖。
1)將蘆薈葉片、黃瓜洗凈分別弄碎,用紗布取葉;
2)將雞蛋打到碗內,再放入一小匙蘆薈汁,3小匙黃瓜汁;2小匙砂糖並充分攪拌混合;
3)加入5小匙左右的麵粉或燕麥粉,調成膏狀即可;
4)美容方法:將潤肌膏均勻敷在整個臉上,然後,眼、嘴閉合,使面部肌肉保持不動,約40-50分鍾後,用溫水洗臉。每周堅持1-2次。
用蘆薈前要先測試
初用蘆薈者宜先作皮膚測試。方法是取出蘆薈的膠質部分(約 2cm 大),放在手腕內側待1小時,若有發癢、紅腫或疼痛,表示不宜使用。另一方法是將蘆薈稀釋,約1湯匙蘆薈泥加半湯匙清水,塗於手腕內側,汁冇不良反應,下次可用濃稠一點。
初冒痘痘立即消失
原因:蘆薈含有 Aloecin ,對細菌、病毒、微菌等,都有很強的殺菌作用。
方法:青春痘皮膚,尤其要保持面部潔凈,在洗面時,將潔面乳搓揉至起泡後,再加上兩滴磨泥汁(但事前須將磨泥汁用紗布過濾一次及先作皮膚測試)潔面。此外,若痘痘剛冒起,可貼上一小塊蘆薈膠質,待之干後再用清水洗面,好快會消。
三個月去除雀斑
原因:眾所周知,雀斑是易請難趕的惡物,而紫外光更會加速雀斑生長。蘆薈除可隔離紫外光線,也能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抑制黑色素沉澱。
方法:每天早、晚用蘆薈磨泥汁塗於面上,再蓋上紗布敷 15 分鍾後清洗干凈,約兩個月便可見成績。
提取蘆薈精華小技巧
不論製造美容用品、急救葯品還是飲品,亦離不開取出蘆薈葉片中心的膠質部分或將它磨成泥汁,齊來學習製作過程。
取膠質部分:
1、葉片切下後,先用清水沖洗,並沿著左、右兩邊切去有刺部分。
2、再用刀輕掀起上下葉皮,或可用手撕開,即可取出膠質部分。
磨泥汁:
1、由於是連外皮共磨,蘆薈葉片應用清水洗後,再用沸水浸一會,以作消毒。
2、沿葉的左右兩邊切去有刺部分後,用磨蓉板將之磨成泥狀,又或是將之放入榨汁機壓榨成蓉。
5. 木立蘆薈怎樣才能開花
放陽台上明亮處比較好,
追肥磷鉀肥,
或者澆水時加點磷酸二氫鉀,
可以促進植物開花
6. 怎樣栽培木立蘆薈
木立蘆薈種植技巧:
澆水:種植木立蘆薈的泥土要保持濕潤,木立蘆薈是種耐旱怕澇的植物,需要澆水時,沿盆邊輕輕地噴灑而不要一次性用
力沖水到泥土上,這樣容易導致泥土結塊,直接影響到了泥土的透氣性,非常不適宜木立蘆薈的生長。但如果泥土經已結塊,就要適時地位其鬆土,深度在1-5厘
米即可!
施肥:盆栽木立蘆薈時,單靠盆土的養分是不夠木立蘆薈的生長養分需求的,所以,需要我們適時地為其施肥。施肥的空隔
需根據蘆薈的生長情況而定,經常需要使用到木立蘆薈葉片的,則次數需多一些,基本上一月一次就可滿足。但盆栽木立蘆薈怎麼施肥呢,我們來具體了解下:木立
蘆薈的肥料以有機肥較好,如花生麩餅,肥效好,而且清潔衛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發酵,再用水稀釋澆施,如施化肥,以0.1%的濃度澆施。
眾所周知,一株盆栽蘆薈的空氣清潔效果可以媲美九台空氣清潔機,且對房子里的有害氣體吸收是非常有效果的,這里介紹的木立蘆薈種植技巧對其他蘆薈同樣的
適用,大家趕緊采購幾棵蘆薈回家吧。改善一下家居環境,綠色環保,而且蘆薈葉片給人的是一種飽滿清新肉肉的感覺!非常討人喜歡喔!
7. 木立蘆薈的味道怎麼樣,效果好嗎
味道真是好聞呢,植物型的,一點都不刺鼻,他的對象可是各個年齡階段的東方女性為主,男性和嬰幼兒為輔,對人體一點傷害都沒有,能讓你發現另一個自己呢,
8. 怎樣能讓木立蘆薈開花
一直放在南面陽台上
有充足的陽光,溫暖的環境
水分充足,但是不能澆水過多
土壤以腐葉土為主,疏鬆透氣有肥力
9. 甲狀腺吃木立蘆薈好嗎
你好,你家這株植物叫斑紋蘆薈,親切點兒的名字叫中國蘆薈。因其汁味淡苦,通常用來護膚美容。當然,如果你很想吃的話,也沒事兒。生吃、涼拌、拼盤、炒菜、做湯,隨你便。下面義務給你把蘆薈科普如下:【簡介概述】蘆薈,又名龍角肉,多生常綠多肉質草本植物。葉簇生,呈座狀或生於莖頂,葉常披針形或葉短寬,邊緣有尖齒狀刺。花序為傘形、總狀、穗狀、圓錐形等,色呈紅、黃或具赤色斑點,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連合成筒狀。蘆薈的品種至少有300種以上,其中非洲大陸就有250種左右,馬達加斯加大約有40種,其餘10種分布在阿拉伯等地。蘆薈各個品種性質和形狀差別很大:有的象巨大的喬木,高達20米左右,有的高度卻不及10厘米,其葉子和花的形狀也有許多種,栽培上各有特徵,千姿百態,深得人們的喜愛。據科學研究,發現蘆薈中有不少成分對人體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作用,且刺激性少,用後舒適,對皮膚粗糙、面部皺紋、疤痕、雀斑、痤瘡等均有一定療效。因此,其提取物可作為化妝品添加劑,配製成防曬霜、沐浴液等。至於輕度的撞傷、挫傷、香港腳、凍傷、皮膚龜裂、疣子等,都可以使用蘆薈來治療,效果不錯。現代研究顯示,其葉含蘆薈大黃素、異蘆薈大黃素及蘆薈苦味素等,葯理實驗有瀉下、抗癌作用。蘆薈花性寒,味苦澀,有清熱、止咳、止血功效,可治療咳嗽、吐血。【品種介紹】蘆薈品種很多,已分類定名的有500種以上。但目前已知有葯用價值的僅十幾種。品種不同,葯效成分和含量有較大差異。主要的葯用蘆薈品種如下:1.木蘆薈。特徵:葉細長,個子高。向上長。又叫木劍蘆薈、直立蘆薈、木本蘆薈、鹿角蘆薈、喬木狀蘆薈等,小日本稱為木立蘆薈。木蘆薈原產地為東南非洲,葉汁極苦。葯典中未載入,日本鬼子認為木蘆薈是最好的葯用蘆薈品種。在小日本進行商品化生產用木蘆薈加工成蘆薈乾粉,可醫治各種疾病。木蘆薈還可應用到食品中。木蘆薈的主要特點是,植株直立成喬木狀,這也是其命名的原因。原產地株高可這6米以上,在溫室中也可長到2米左右,但單葉比較小,葉肉也較薄,適宜於加工利用。當然不同的栽培品種其形態上有很大變化。一般12月開出紅色的圓錐形總狀花序,但一般果實不成熟。但其主幹基部可不斷長出側枝,可用於分株繁殖。生長兩年以上,單葉重40克左右,老葉葯效好。內含抗癌成分,能治療糖尿病等,被日本鬼子認為是最好的葯用品種。 2.庫拉索蘆薈。特徵:葉片鮮綠、肥厚多汁。向四圍長。庫拉索蘆薈原產於美洲西印度群島的庫拉索群島和巴貝多島,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巴貝多蘆薈。我國稱之為翠葉蘆薈,日本叫「蘆薈蕃拉」。其葉汁經乾燥獲得的生葯叫「老蘆薈」,為紅色膏體,呈不透明的紅褐色或暗褐色,因此也稱「肝色蘆薈」,載入葯典中。庫拉索蘆薈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較短,葉簇生於莖頂,直立或近於直立,每片重可達0.5~1.5kg,單株重可達10~20公斤,肥厚多汁;呈狹披針形,長15~36cm、寬2~6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闊,粉綠色,邊緣有刺狀小齒。花莖單生或稍分枝,高60~90cm;總狀花序疏散;小花長約2.5cm,黃色或有赤色斑點;管狀小花6裂;雄蕊6,花葯丁字著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數胚珠。三角形蒴果,室背開裂。花期2~3月。三年以上老葉葯效成分高。葉肉粘膠物質占總葉重的65%~75%,是葯用、保健、美容的主要品種。因葉肉成分中有一種腥味,口感略差。3.皂草蘆薈。又名皂質蘆薈、花葉蘆薈。皂草蘆薈的葉汁如肥皂水一樣,十分滑膩;葉片薄,其上花紋和斑點極多。皂草蘆薈也未被載入葯典,但被證明外用治療風濕症效果很好,新鮮葉汁也有一定護膚作用。皂草蘆薈的形態特點是,莖高30cm左右,葉片比木蘆薈大。耐寒性較強,地下有發達的葡匐莖,可用於繁殖新植株用。皂質蘆薈有許多變種,如廣葉皂質蘆薈,主要用於觀賞,葉上有白色條斑,紋理清楚,葉片較闊,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皂質蘆薈最明顯的特徵是葉正背面生長有不規則的白黃色斑紋,從幼苗到成株斑紋不褪。幾乎無莖,葉從生。春開橙色花。與其它大多數蘆薈不同之處,是葉中幾乎不含蘆薈大黃素,所以無苦味,無通便效果。對外傷、皮膚病、美容效果好,很少有皮膚過敏反應。葉肉鹼性強,內服易引起「燒心」,對潰瘍病治療效果明顯。4.中國蘆薈。又稱斑紋蘆薈。又名油蔥,蔑草、龍蔑草、龍角、烏七。中國蘆薈是庫拉索蘆薈的變種,學術界稱之為中國蘆薈或華蘆薈。因所含蒽醌類物質較少,是理想的食用蘆薈種。已載入我國葯典,其葉汁乾燥品為不規則團塊破碎的顆粒,棕褐色或黑綠色。在中國雲南元江地區、福建閩南和廣東沿海有一定面積栽培,東南亞諸國都有種植,主要是海外華人較多地區。其特點是,莖較短;葉簇生,螺旋狀排列,葉面有白色斑紋,葉肉質肥厚,狹披針形,長10~20cm、厚5~8mm,先端漸尖,邊緣有刺狀小齒,基部闊而抱莖。花莖單生或分枝,高60~90cm;為總狀花序,疏散型;花梗長約2.5cm,花黃色或有紫色斑點,具膜質苞片;花筒6裂;雄蕊6,花葯2室,背部著生;子房二位,花柱線形。蒴果呈三角形,長約8mm。花期7~8月。分櫱能力極強,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我國民間有此變種普遍栽培。據分析,中國蘆薈的葉肉多糖成分含量和保濕性優於庫拉索。苦味淡,適宜護膚美容,通便效果較差,植株抗病性差,葉多有病斑。5.珍珠蘆薈,又名綾錦須蘆薈、須蘆薈、德國菠蘿,也叫木銼蓮,木銼蘆薈。(略)6.開普蘆薈,也叫好望角蘆薈、青鱷蘆薈。(略)附:龍舌蘭。龍舌蘭和蘆薈植物形態相似,但龍舌蘭是有毒的,所以切記不要誤食。蘆薈品種除了少數幾種如木立蘆薈、庫拉索蘆薈,好望角蘆薈,元江蘆薈,中國蘆薈,上農大葉蘆薈可以食用鮮葉外,大多數品種只是觀賞植物,有些蘆薈品種還是有毒的,誤食後可能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美容、葯用】庫拉索蘆薈和中國蘆薈是最適宜直接美容的蘆薈,其鮮汁具有使皮膚收斂、柔軟化、保濕、消炎、漂白的性能。還有解除硬化、角化、改善傷痕的作用,不僅能防止小皺紋、眼袋、皮膚鬆弛,還能保持皮膚濕潤、嬌嫩,同時,還可以治療皮膚炎症,對粉刺、雀斑、痤瘡以及燙傷、刀傷、蟲咬等亦有很好的療效。對頭發也同樣有效,能使頭發保持濕潤光滑,預防脫發。 幾年前,一個美國科研小組研究發現,蒽醌類化學成分有一定的致癌作用,這才引起了人們對蘆薈毒性的重視。2月19日,衛生部等6部局發出了「關於含庫拉索蘆薈凝膠食品標識規定的公告」,強調蘆薈產品中僅有庫拉索蘆薈凝膠可以被用於食品生產加工;添加庫拉索蘆薈凝膠的食品必須標注「本品添加蘆薈,孕婦與嬰幼兒慎用」字樣,並應當在配料表中標注「庫拉索蘆薈凝膠」。公告還指出,庫拉索蘆薈凝膠的每日食用量應不大於30克。若無法確保消費者蘆薈日攝入量在安全范圍內,企業應在包裝上標注每日食用量警示語。作為一種天然植物,原產於非洲北部的蘆薈自古被視為「萬靈葯」。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張本剛介紹說,目前已知的蘆薈有300多種,其中,可食用的蘆薈品種有庫拉索蘆薈(俗稱美國蘆薈)、斑紋蘆薈(又名中國蘆薈)、上農大葉蘆薈、木立蘆薈(又名日本蘆薈、小木蘆薈)等。「庫拉索蘆薈是目前利用最為廣泛的品種。它含有豐富的凝膠,可加工提取蘆薈原汁、濃縮汁、蘆薈結晶粉。它的鮮葉可直接食用,可以被應用於食品、葯品、美容品等方面。」 【盆栽養殖】蘆薈喜歡疏鬆透氣透水性良好的土壤,並且具有很強的耐旱能力,充足光照有助於蘆薈的快速生長。蘆薈極易成活,盆栽蘆薈注意兩點就好:一是光照要充足;而是要少澆水,每半個月澆一次水就夠了。也可以採用頁面噴灑的方式。最好不要淋雨,水分太多會導致蘆薈頁面腐爛而死。 蘆薈的兩種扦插繁殖1.分株繁殖法。蘆薈生長2~3年以上時,可從地下莖或主莖的節部長出新的植株,待新的植株長到5~10cm高時可用刀將其切割下來進行繁殖。生根較好的子株可直接與母株分離,插入花盆或專用的苗床。如果根部有較大的傷口,應將傷口稍晾乾後方可植入土中,否則易發生腐爛。莖節上生出的子株,一般不能形成良好的根系,與母株分離後,應先將切斷部位在陰涼通風處晾乾2~3天,再扦入花盆或苗床。子株扦插深度為1~2cm,扦插後,不必澆水,可加蓋塑料棚,以保持空氣濕潤。生根期間白天溫度控制在30℃左右,夜間溫度控制在5℃以上。扦插後20~30天就可長出3~4個5cm長的根。2.扦插繁殖法。扦插繁殖也是蘆薈良種繁良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扦插繁殖與分生繁殖的區別是,分生繁殖是將帶根的完整的蘆薈幼苗植株,從母體上分離下來,進行繁殖。然而,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帶根蘆薈主莖和側枝的下端可以發生不定根的特性,分離繁殖蘆薈新的植株,這對於分株發達和莖節容易伸長的蘆薈種和品種特別適宜。在去除頂芽以後,側芽訊猛地發育,長成的很多分枝可以用作扦插繁殖材料。蘆薈的扦插主要採用莖插和根插,而葉插很難成功。蘆薈扦插可以露地進行,也可以在大棚保護地或溫室內進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進行大量繁殖,依季節不同,可以適當地地採取塑料覆蓋保護或蔭棚遮蔭等措施,促進蘆薈枝條發根和不定芽產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10. 這是什麼品種的蘆薈,怎麼區分
木立蘆薈。蘆薈為百合科大家族的一屬,由於生長在乾旱炎熱條件,其葉片能儲存大量水分,目前除了觀賞,葯用以及製作美容化妝品之外,蘆薈已發展為一道美味佳餚。常見的蘆薈有:中華蘆薈,上農大葉蘆薈,庫拉索蘆薈,木立蘆薈等,今天就教大家如何辨別常見的蘆薈。
單葉的壽命很長,可以堅持多年不枯不落,在醫學上被測出很多治療疾病的成分,可以食用但味道極苦,根莖有微毒,不宜多食,除觀賞外主要用於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