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怎麼抽
Ⅰ 如何拔出小蘆薈
你好,如是單獨的小蘆薈可直接用鏟沿著根部周圍5~10cm將整棵挖出;如是由大蘆薈抽出的芽苗則可待芽苗長至10cm左右時,用小刀從根部將芽苗與母體分開,然後將芽苗與周圍泥土一起挖起移植即可。移植後需即時澆透水一次。蘆薈比較容易種植品種,更多資訊請見http://ke..com/view/8150.htm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Ⅱ 蘆薈的繁殖方法有幾種
現在基本上很多人家裡都會養上幾盆植物,像蘆薈啊,百合啊,多肉植物等是最受人們喜愛和養殖的幾種盆栽。蘆薈非常適合家居點綴、庭院布置等。
一、繁殖
蘆薈繁殖方法通常有兩種,即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分株:當三月、四月份的換盆的時候,可以將母株四周密生的幼株取下來單獨盆栽,如果幼株的根系少,可以先扦插於沙床,等生根後再上盆盆栽,扦插繁殖:當5月至6月開花以後進行,首先可以剪取頂端短莖十到十五厘米,晾乾後再扦插於沙床,一般兩周以後就可以生根。
二、栽培
蘆薈在早春生長旺盛,必須充分澆水,並每半月施肥1次。夏季有較短的休眠期,應控制澆水,保持乾燥為好。特別剛盆栽的幼株不耐高溫和雨淋,宜略加遮陰。秋後搬入室內養護,宜放陽光充足和通風場所,嚴格控制澆水。
三、病蟲害預防
有時發生炭疽病和灰霉病危害,可用100%抗菌劑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噴灑。蟲害有介殼蟲和粉虱危害,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四、注意事項
蘆薈矮小多姿,色彩斑爛、肥厚多汁的葉片在烈日下仍然蒼翠悅目。早春還能從頂端抽出橙黃色花枝,特別誘人。盆栽適合廳室點綴和庭院布置。南方可露地栽培,千姿百態,頗能引人入勝。
Ⅲ 蘆薈如何分株
蘆薈長到一定程度會從根部抽出小蘆薈,等小蘆薈長好了,把小蘆薈與大蘆薈相連的地方弄斷就可以種了
Ⅳ 蘆薈如何繁殖
蘆薈是原產非洲的熱帶植物,既可葯用,又可菜用,是近幾年我國引進的名優保健蔬菜新品種。在我國以扦插、分株繁殖為主。
扦插繁殖:選株高30厘米以上的母株,將植株下部的葉片掰下或剪下,並追施適量的肥料(氮、磷、鉀三要素按2∶1∶0.5的比例配合),以促使腋芽萌發,但植株上部至少要保留10片葉片,否則腋芽生長緩慢。經一年左右時間的培養,每個母株可產生幾十個合乎扦插要求的腋芽。
扦插前,先做好苗床,南方要築成高畦,以利排水。每平方米苗床施入2千克優質農家肥料做基肥,施入後與床土混合均勻。如床土黏重,應摻入一定數量的沙和有機質含量豐富的泥土(如腐葉土等)。如床土乾燥,要澆足底水,再行扦插。
插穗應選用具有4片葉以上的腋芽,於扦插前1~2天剪取,放陰涼乾燥處,促使剪口收斂、乾燥。扦插時間應安排在溫暖的季節,如行溫室栽培,可不受季節限制。扦插深度以3厘米左右為宜。扦插密度為每平方米100~150株,以葉片不互相重疊為度。
扦插後保持床溫20℃左右,經一個月即可發根。如床溫高達35℃以上,應搭棚遮蔭,或加蓋遮陽網降溫。只要不遇特別乾旱的天氣,一般不需澆水。扦插後至生根前,常可見插穗葉片逐漸變薄,顏色發紅,葉緣內卷,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不必擔心。生根後葉片逐漸轉綠,展平,並抽生新葉。
分株繁殖:蘆薈植株基部易發萌櫱。當萌櫱株長15~20厘米左右時,即可在櫱株的基部與母株相連處剪斷、挖取,另行栽種,此即謂分株。
Ⅳ 蘆薈養抽台是什麼意思
蘆薈正常生長到一定程度,只要條件適宜就可以抽薹,這是受到溫度和日照長度等環境變化的刺激,隨著花芽的分化,莖開始迅速伸長,植株變高的現象。
養殖蘆薈,需要使用排水性較好的疏鬆花土。平時保持花土微濕,每月施碧卡水溶肥一次。溫度最好保持在15-35℃之間,濕度最好保持在45-85%之間。每一到兩年需要換一次盆,提供給它養分含量更多的花土。另外,還需要注意預防病蟲害的發生。
Ⅵ 蘆薈抽穂需要幾天時間
蘆薈都是這樣的,開花後那根桿子便會逐漸枯黃最後脫落,只需要像平常一樣養護它就可以了。水不要澆太多,一旦蘆薈被水浸泡超過半天即容易死,澆水時最好不要澆到葉子,應從側面澆入土中,否則易導致葉片過於分散,影響整株的美觀。另外要注意保持葉面清潔,若長期沾上污物(尤其是拖把滴下的水)會在頁面形成斑點。
Ⅶ 蘆薈如何扦插
插枝法從蘆薈苗莖的中部切斷,將切下的莖條下部(要埋入泥土中的部分,約5、6座米)的葉子利落,然後倒掛在陰涼通風處,約一個星期,讓其乾燥。這樣,擂栽入土後,能很快生根。如果栽插未乾燥的莖條,則發根推遲或根部腐爛。插裁時,如果莖條短、重,不易固定,可在切口上方17,20毫米處用竹簽打個十字,或將莖條抽在一截木棍上栽植,使莖部較易固定。插後將缽放在避風雨並較為溫暖的地方,促其發芽。
分株法當蘆薈從基部長出新苗時,將蘆薈拔出,拍落泥土,將幼苗從 母株切離,移至新缽栽植, )一個月後才可澆水。每次 澆水不可太多,否則會造成爛根。蘆薈分株繁殖以春秋兩季最為適宜,氣溫在20一25℃時.發根速度快,緩苗時間短,成活率較高。在低溫多濕的情況下,新苗容易發生爛根和爛心,成活率低。在高溫多濕時,會引起傷口腐爛,也影響幼苗成活和生長。
插芽法在天氣良好時,剪下5-10座米小芽,晾在陰涼處,約3·7天。切口乾燥即可扦插,插後一星期再澆水。如果小芽切口未千便插入土中,則不會生根。
Ⅷ 怎樣養殖蘆薈
蘆薈喜高溫濕潤氣候,喜光,耐旱,忌積水,怕寒冷,當氣溫降至0℃時即遭寒害。對土壤要求不嚴,種在旱、瘠土壤上葉瘦色黃,在肥沃土壤中葉片肥厚濃綠。
繁育方法:用分株和芽插繁殖。分株繁殖:於3~4月或9~11月,將母株周圍分櫱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並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按行株距50厘米×50厘米定植,每穴1株。牙插繁殖:從母株上切取頂芽和側芽,長5~10厘米扦插育苗,約20天生根定植。
(1)分生繁殖是蘆薈的主要繁殖方法
通過人工的方法,將蘆薈幼株從母體分離出來,另行栽植,形成獨立生活的蘆薈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蘆薈整個生長期中都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做分生繁殖時溫度條件最為適宜。春秋分生繁殖的蘆薈新苗返青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氣透水狀態,蘆薈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復生長。在分生繁殖過程中,具體操作可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由蘆薈莖基或根部的吸芽長成的,帶有幼根的幼株直接從母體剝離下來,然後移栽到苗圃或生產田中。另一種方法是用分株刀具將母株萌發出的幼苗與母株分離,但不要撥出來,仍讓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長一段時間(一般半個月左右),形成獨立的根系,達到完全自養狀態,再將幼苗做帶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時澆一遍定植水。如果蘆薈幼苗採用切離,再帶土移栽的方法,基本上無「緩苗期」。蘆薈幼苗生長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隨時進行,但比較費時間。
(2)扦插繁殖也是蘆薈良種繁殖中常用的一種方法
扦插繁殖與分生繁殖的區別是,分生繁殖是將帶根的完整的蘆薈幼苗植株,從母體上分離下來,進行繁殖。然而,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帶根蘆薈主莖和側枝的下端可以發生不定根的特性,分離繁殖蘆薈新的植株,這對於分株發達和莖節容易伸長的蘆薈品種特別適宜。在去除頂芽以後,側芽迅猛地發育,長成的很多分枝可以用做扦插繁殖材料。蘆薈的扦插主要採用莖插和根插,而葉插很難成功。蘆薈扦插可以露地進行,也可以在大棚保護地或溫室內進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進行大量繁殖,依季節不同,可以適當地採取塑料覆蓋保護或蔭棚遮陽等措施,促進蘆薈枝條發根和不定芽產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移盆蘆薈生長不是特別快,因此很少需要移盆。蘆薈在春天時傾翻他們的盆或已停止增長。使用快速排水盆栽混合三分之一的沙或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