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白嫩膚 » 蘆薈怎麼採收

蘆薈怎麼採收

發布時間: 2022-04-02 04:49:05

Ⅰ 蘆薈應該怎麼種可以插活嗎

1、蘆薈葉子可以插活。

蘆薈的葉子是可以插活的。但是,它長出根來的幾率比較低。因為它的葉子中含有大量的水,如果用葉插的方式繁殖,很可能還沒有等到長根就已經爛了。只有採取了正確的方法,才能提高它的生根幾率。

2、正確方法。

(1)要選擇健壯一些的葉子,大概在八厘米長。長得弱的蘆薈不容易成活。

(2)選擇好葉子之後,准備鋒利的小刀。消毒過後才可以用,不然葉片容易感染有毒病菌。注意要斜著切,控制好角度。

(3)切下來之後,不能立即插入土壤中。要先將它們放在通風、陰涼的地方晾兩個星期左右。在這段時間,注意防菌,不然容易腐爛。可以用一些抗菌好的物質,比如肉桂粉等。

(4)容器也要注意選擇。蘆薈不喜歡積水,排水性一定要好。底部要有排水孔,並且要足夠多、足夠大。

(5)土壤要選擇專門針對性的土壤。也可以自己配製,不要需要加入一些細砂。盆的底部要加入一些碎瓦片。

(6)將葉子朝下插入土壤之中,大約三分之一左右。

(7)插入之後,將其放在通風、光線好的地方。保持土壤濕潤,但不積水。

(1)蘆薈怎麼採收擴展閱讀:

蘆薈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光照:蘆薈生長需要有充足的光照,它不耐庇蔭,必須在全光照環境下進行栽培。

二、土壤:蘆薈對盆土的要求疏鬆,透水排水能力強,對盆土的肥力要求不是太高,有足夠的肥力當然是更好,沒有肥力或者肥力不足它也能生長。

三、水分:蘆薈養護需要寧干勿濕,干透澆透。因為它是肉質植物,所以有一定的保水能力,比較耐乾旱,但是怕積水。

四、溫度:蘆薈生長室溫是在5到25度之間,短暫的零度它是可以忍耐的,長時間的結冰會造成寒害。

五、防治病蟲害:養護時通風不良會發生紅蜘蛛、蚧殼蟲等危害,還會有葉斑病、炭疽病一些病害的發生。發生時要盡早的去防控,在剛發生時像蚧殼蟲就把它擦掉,紅蜘蛛用合適的殺蟎劑;病害建議在換季時多噴灑保護性的殺菌劑。

六、注意事項:

1、蘆薈養護不建議使過大的盆,盆缽合適就可以,因為它的根系不是特別強大,過大的盆水分管理不好控制,容易造成積水爛根的現象。

2、蘆薈需要充足的光照,陰暗的環境會使葉片徒長,葉片變薄株形紊亂。

3、蘆薈發新芽時可通過摘心的方式調整它的株形,特別是一些枝條比較長植株要通過修剪來使株形生長比較豐滿,防止柱過於紊亂出現倒伏等現象。

Ⅱ 家裡養的蘆薈怎麼用

1、使用時間

(1)什麼時候服用為宜
為了更加有效地提供蘆薈的功效,應在飯後服用還是在飯前服用為好?另外,一天之中的什麼時候服用為好?

答:蘆薈成分比較溫和,應盡量在飯前或兩頓飯之間的時間服用。當然,在飯後服用也沒有什麼問題,只是胃中殘留的食物會吸取蘆薈的一部分有效成分,從而影響蘆薈的效果。
但,蘆薈的有效成分對每個人的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空腹服用後感到惡心或患有胃病的人,則在飯後服用為好。
另外,蘆薈有較強的利尿作用,應盡量避免在就寢前服用。但,如是針對便秘服用的話,由於它的效果會在服用後8小時左右反映出來,所以在就寢前服用為好。

(2)連續服用蘆薈安全嗎?

答:「蘆薈既沒有習慣性,也沒有讓神經麻痹的作用。即使服用,也不會像抗菌素那樣使細菌產生抵抗力的情況。」——蘆薈學者(日本添田百枝醫學博士語)
長時間地連續服用是完全沒有害處的,自然植物的蘆薈和米飯、蔬菜一樣,在體內被完全消化、分解掉,而不會在體內積存。即使症狀得到了改善也不要停止,把它作為保健飲品堅持服用,對身體有益無害。
但人都存在對食品的適應差異反應,正如有些人服用某些水果、蔬菜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一樣,蘆薈也會使個別服用者出現異樣情況,如出現的話則應停止服用。

[返回目錄]

2、蘆薈使用量

(1)蘆薈的使用量和使用期限?

答:蘆薈的用量要根據不同人的體質和病情而定。一般初次服用,要以小量開始,逐漸增加。一般到下瀉之前的定量為自己的適宜,也稱上限量,然後按此量繼續服用,只要不出現下瀉,就盡可能多服用,這樣能縮短治療時間。每天服用的次數一般為3-4次。
一般具體使用量:木立(日本)蘆薈一天的使用量約鮮葉15g左右,連皮生吃,或乾粉0.6克;庫拉索蘆薈,則是吃其中間的膠質部分,一天約可吃60g左右。木立蘆薈於飯後食用的效果較好,而庫拉索蘆薈則是飯前食用較佳。以上所述的量,只是作為參考的標准。一般地說,皮膚病使用時間為10天左右,疑難病症使用3-6個月,甚至一年左右。

(2)小孩的服用量是多少?

答:小學生的用量約為成人的一半,一天分2-3次服用。嬰兒則為成人量的1/5。
① 但剛開始時應盡量減少用量,等到慢慢適應後再增加。
② 將皮削去,吃膠質狀的部分,若不喜歡苦味,可加些白糖或蜂蜜,較易食用。

(3)常服蘆薈,用量會增加嗎?

答:一般服用西葯一段時間後,會出現療效下降,須適當增加用量,才能達到治療效果。這是因為抗葯性所致。然而蘆薈沒有那樣的情況,因為蘆薈既沒有習慣性,也沒有讓神經麻痹的作用,一般不會有需要增加用量的情況。
如果是老年人,就有些不一樣,由於老年人的內臟器官功能逐漸減弱,所以隨著年齡的增加,有些人是必須適當增加用量的。

[返回目錄]

3、蘆薈的選擇

(1)葯用蘆薈品種的選擇

答:據報導,全世界蘆薈的品種大約有500多個,但是,具有食用、葯用價值的只有少數幾個品種。如好望角蘆薈、木立蘆薈、庫拉索蘆薈、斑紋蘆薈、皂素蘆薈、索科特拉蘆薈等。目前世界種植面積以庫拉索、木立蘆薈為最大,產量及使用量最多。其餘皆為觀賞蘆薈品種。

(2)什麼樣的蘆薈效果最好?

答:如果只想到保健作用,應選擇木立(日本)蘆薈,因為它的葯用效果較強,比較適合身體強壯、健康的人使用。
反之,年齡較大的人,或者身體比較虛弱的人,應選擇庫拉索(美國)蘆薈,因為這種蘆薈的營養效果較好,而且葯效比較溫和。
對於胃酸缺乏者宜用木立蘆薈治療,而胃酸過多者宜用庫拉索蘆薈。
大多數病症均可同時使用上述兩種蘆薈,效果較好。

(3)蘆薈鮮葉的選擇

答:蘆薈葉片的成熟度越高,其葉片內的多糖等有效成分含量也越高,療效就越好。蘆薈葉片的成熟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時間方可採收使用,葉齡越長,葯效越強。

[返回目錄]

4、蘆薈葉的保存

(1)蘆薈儲存方法:
① 放於乾燥通風的地方
② 放置於雪櫃的蔬菜箱內,大約可以保存一星期左右
③ 如需要將蘆薈切開,則由葉的頂部開始,其特有粘素會自然地使切口癒合
④ 切勿將未使用之蘆薈葉弄濕
⑤ 保存期可達30天 (一旦發現有液化變化的葉片要先用)

(2)蘆薈磨泥汁儲存法:
① 把蘆薈磨泥汁放入小瓶子里,蓋好蓋子,放進冰箱中,大約可以保存4-5天
② 若是放在急凍庫中,則可以保存幾個月
③ 生葉片也可冷凍保存,但由於它含有很多水分,所以一旦解凍就可能會變形,化水現象明顯,但葯效並無改變,可以加入飲料中飲用。

[返回目錄]

5、蘆薈的副作用

(1)服蘆薈有副作用嗎?

答:木立(日本)蘆薈(連皮)的一天使用量約為15克,庫拉索(美國)蘆薈的凝膠部分(去皮)的一天使用量約為60克,只要使用量適當,平時使用是不會有什麼副作用的。

(2)蘆薈會引起斑疹?易長青春痘之人,在臉及手上塗抹蘆薈,是否會引起斑疹呢?

答:有的人極容易引起斑疹。曾經因化妝品或洗衣粉等引起過斑疹的人,不可貿然使用蘆薈,食用前應先試塗抹在手腕內側,30分鍾至24小時後再行觀察,看是否可使用。
皮膚較衰弱之人,可先擦上爽身粉後再塗抹。

(3)腹瀉的人不能服用蘆薈?

答:雖說虛弱體質的人和腹瀉的人不宜服用蘆薈,其實也不能武斷地這樣說。只要用適當的方法,少量開始逐漸加量服用,也會有很好的效果的。
具體的服用方法,可生食庫拉索蘆薈的葉肉,也可以把它擠成汁飲用,還可以把它加熱以後服用,這樣使其葯效緩和一些,反而對治療有效。
另外,常飲蘆薈茶也是一種方法。

(4)體質弱的人是否不適宜用蘆薈?

答:的確,木立蘆薈具有清涼作用,不適合怕冷的人或腹瀉的人使用。但是,庫拉索蘆薈的肉質部分比較溫和,所以服用庫拉索蘆薈(肉質部分)對弱體質的人沒有影響,蘆薈中的有效成分還可以增強體質和體力。

(5)女性在月經期間可服用嗎?

答:在月經期間及懷孕時,須停止蘆薈的服用。因為蘆薈可造成骨盆內充血量高,造成月經過多,且具有致流產的危險性。

[返回目錄]

6、蘆薈具體使用法

(1)飯前或飯後服用蘆薈哪種方式為好?

答:使用蘆薈時依照使用者的體質和當時的身體狀況,其效果會不一樣。若身體健康的人在飯前服用蘆薈也無妨,若是沒體力或虛弱體質的人,則盡可能在飯後服用。

(2)蘆薈是否可用煮法服用?

答:將蘆薈當成蔬菜用,是非常好的構想。若能作出美味的料理,自然可食。最初無法生食蘆薈的人,一旦逐漸服用習慣後,亦能接受。蘆薈耐熱,不管怎樣烹調,其成分、效果仍不變。

(3)蘆薈壓碎取汁加白糖可以嗎?

答:無法生食葉片者,首先,將蘆薈壓汁再加入水,或冰凍,或加少量食鹽,會比較容易服用。如加入少許的檸檬汁、蜂蜜、白糖等,則口感更佳,其作用較直接生食葉片更溫和。
但用蘆薈治療腸胃疾患時,最好不要加白糖。

(4)蘆薈葉可否當眼葯?

答: 蘆薈原來就可使用於傷口的粘膜受傷處,故若點在眼睛裡也無大礙。眼睛粘膜是最敏感的,若貿然將生的汁液點入(特點是帶黃色的汁液)點入,很危險,故用紗布沾上2-3滴,滴在眼睫毛上,可使眼睛消除疲勞。

(5)將蘆薈抹在傷口上會有刺痛感?

答:會有刺痛感乃是蘆薈皮的部分而已,將皮削去使用,則刺激感便會消失。但是蘆薈的有效成分以皮的部分為最多。或將刺取去再壓汁使用也頗具效果,若有因刺痛感,而感厭煩時,先取用上面澄清液部分。

Ⅲ 蘆薈怎樣種植

蘆薈的繁殖方法,主要採用無性繁殖,也可進行有性繁殖。

(1)無性繁殖 可採用分株或芽插繁殖。

① 分株繁殖 多數種類的蘆薈,在其植株周圍的地下莖能長出許多幼芽。利用這些幼芽進行分株繁殖,生長快。種植期,除低溫季節都可以進行。分株時,先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再連根挖出,即可栽植。

② 芽插繁殖 採用母株葉腋處長出的新芽,有些腋芽少的母株,可以把頂芽剪下扦插,這樣做可以促使母株長出許多腋芽。扦插時,切取長5~10厘米的新芽,切下的芽其切口處的水分(即汁液)很多,需晾乾後才可扦插,一般放在陰涼處,夏季晾4~5小時,秋冬季1~2日,待切口稍干。再扦插於搭有蔭棚的苗床,苗床基質鋪以細砂,或在細砂中摻入一般土壤,苗床應選在雨淋不到的地方。扦插後保持土壤濕潤,約20~30天生根,在苗床培育2~3個月即可出圃定植。

日本木立蘆薈,插條切口要經一周左右自然乾燥堅固後,插入苗床,經40~50天生根,在未生根前不要澆水,如澆水或被雨淋過,地溫下降,會妨礙生根,也容易腐爛,生根前葉子會失去綠色變為茶色,且凋萎捲起,生根後葉子又恢復綠色,生根後就可以定植。

(2)有性繁殖(種子繁殖)蘆薈栽種3~4年開始開花結籽,種子很小,有茸毛。種子壽命較短,採收後應立即播種,否則難以發芽。種子發芽適溫為15~20℃,所以不宜在氣溫較低的早春和炎熱的夏季播種,一般採用砂盤播種育苗,然後移栽。

播種盤可採用塑料淺盤或陶瓷淺盆,底部打許多排水孔,播前把細砂土裝在盤內,鋪平,將種子均勻撒在砂土上,播後再撒一薄層細砂土或細砂,然後在上面覆蓋一張報紙,再將播種盤(盆)置於水槽中,使水浸沒盤高的1/3左右,當報紙浸濕後,把盤取出,數天後如報紙幹了,可再放水槽中浸濕再取出,播後6~10天開始發芽。發芽初期可在報紙上扎些小孔,使透氣,再經5~6天大量出苗後,即可揭去報紙。幼苗出土30天左右,可將幼苗移栽到細砂土做的苗床上,按行株距10厘米×5厘米移入。栽後怕雨淋,每10~15天施1次水肥,中午應蓋簾遮陽,早晚揭開。苗高10厘米左右就可以定植。

(3)定植 我國廣東、廣西和海南,以及福建、雲南、四川的部分地區,都具備露地栽培蘆薈的氣候條件,可大面積栽種。

定植地要選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砂壤土,過濕、過黏的土壤易遭病蟲害,不宜選用。山地可採用梯田種植。每667米2施腐熟廄肥或土雜肥1500~2000千克,撒勻後翻耕,再耙細整平,做成寬1米左右的高畦。

定植時間以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為宜。將准備好的分株苗和將出圃的芽插苗或有性繁殖苗,按行株距50~60厘米×30~40厘米種於大田。一般每畦種2行,穴要挖大點,每穴栽1株,苗放在穴中,填土後把苗輕提一下,使根舒展,再把土填滿,壓緊,如土壤較干,需澆足水,並用小樹枝(或芒萁草)插在畦上臨時遮陽。

Ⅳ 種植蘆薈要怎麼管理

(1)秋末春初定植蘆筍的管理。春季出苗後適時澆水,保持土壤見干見濕。結合澆水每667米2施腐熟的有機肥500~700千克。在苗高15厘米左右時培土4~5厘米,過半個月後再培土4~5厘米隨著秧苗生長不斷培土,使地下莖埋入土中約16厘米。夏季追肥2~3次,每次每667米2施復合肥10~15千克。入秋後,植株進入秋發階段,苗回青後每667米2施尿素10千克或人糞尿1000千克、過磷酸鈣15千克,促使枝葉旺盛,積累更多的養分,為下年生長打下良好基礎。雨季應及時排澇防淹,及時中耕消滅草荒和防治病蟲害。

定植後第二年,抽生的地上莖增多,為了使植株形成茂盛的地上部,增強光合能力,一般不應採收嫩莖。

(2)夏季定植蘆筍的管理。春季育苗,夏季定植的蘆筍,第三年進入采筍期。田間管理分定植後當年管理和定植後第二年管理。

定植後緩苗期間,土壤乾旱應及時澆水,雨澇要及時排水防淹,保持土壤見干見濕。適時中耕,促進根系發育。雨季雜草極多,要及時鋤草;防止雜草與植株爭奪水肥,影響通風透光和拔大草傷苗。雨季到來前,應把定植溝填平,防止溝內積水漚根。填土時結合追肥,每667米2施草木灰250~500千克,或磷酸二銨5千克、氯化鉀5千克,以促進植株生長發育,增強抗病力。可將肥料施於距植株20~30厘米處,然後埋土。8月中旬再施草木灰250千克或復合肥7~10千克,施肥時注意磷、鉀肥配合,忌單施氮肥,以免植株徒長,降低抗病力。如發現立枯病、根腐病和莖枯病,應每月噴一次25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1∶1∶250),或噴甲基托布津的800倍液防治。

蘆筍定植當年,植株較小,行間很大,可於行間間作對蘆筍有益無害、不與蘆筍爭光、爭肥、無相同病蟲害的作物,如蘿卜、菠菜等。

冬季,蘆筍進入冬眠期,在土壤封凍前應澆1~2次越冬水。當蘆筍地上部完全枯死後,可將枯莖割除,並清理地面上的枯枝落葉,運出地外燒掉,以消滅病蟲害源。

定植後第二年,春天應適時澆水,中耕保墒,保持土壤見干見濕。在4月地溫回升到10℃以上時,地下害蟲如金針蟲、螻蛄、地老虎、蠐螬、種蠅、螞蟻等開始為害蘆筍幼苗和嫩莖。5月為害最嚴重,6月為害部位下移。此期應及時用敵敵畏、敵百蟲、辛硫磷等農葯噴灑地面,或拌成毒土、毒餌撒於田間防治地下害蟲。夏季高溫多雨,應及時鋤草和排澇,並防治病害。其他管理同定植當年。

(3)合理施肥,調節根冠比。蘆筍從播種時計算到第三年春季才能採收。採收期應注意施肥。白蘆筍應在早春未萌發前在植株旁淺掘溝鬆土,施入人糞尿每667米2500~750千克,然後培土。嫩莖採收結束後,在畦溝中央施腐熟的有機肥,每667米2200~2500千克、人糞尿1000千克,過磷酸鈣30~50千克、氯化鉀15~20千克。淺鬆土使肥料與土壤混勻,然後把培在植株上的土扒下,蓋在肥料上。夏秋季中耕鬆土後在植株附近施2~3次稀薄的人糞尿和氯化鉀,促使秋梢生長。最後一次追肥應在秋梢旺發前、降霜前兩個月施入,每667米2施復合肥20千克。施肥過遲,會嚴重妨礙養分積累。以後每年的施肥法與本年相同。隨著株叢發展,肥料的用量應適當增加。

採收綠蘆筍的地塊,在春季未萌發前,在兩行之間掘深溝,每667米2施入腐熟的有機肥1500~200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氯化鉀10千克。肥料填入溝中,分層加土,充分混合,用土覆蓋。夏秋季間在植株附近施入人糞尿和氯化鉀2~3次,每次每667米2施入量500千克和15千克。在降霜前兩個月施最後一次追肥,施復合肥20千克。以後逐年隨著株叢的發展和產量的提高,施肥量逐漸增加。

蘆筍植株生長需要較多的鈣。在紅黃土壤中,鈣含量較缺,應適當施用石灰,一方面補鈣,一方面還有中和土壤酸度和改良土壤物理性質的作用。

(4)培土。白蘆筍是加工罐頭的原料,是在收獲前培土軟化生產的。培土的目的是使嫩莖避光,以獲得鮮嫩、潔白、柔軟、美觀的嫩莖。在春季地溫接近10℃,預計蘆筍將要出土前10~15天進行培土。華北地區約為3月下旬。

培土前清除地上的莖、枝葉,防止嫩莖染病。並中耕鬆土,揀出石塊等雜物,務保土壤細碎。如果土壤較濕,地下水位又高,培土前應曬土1~2天,使土壤干濕適度然後培土。切勿用過濕的土壤培土,以免土壤板結影響嫩筍出土和造成土壤空氣缺乏,影響蘆筍根系生長。如果采筍期土壤乾燥,地下水位又低的地塊,可不用曬土。培土時勿使用有機肥,以免污染產品。

培土時呈上窄下寬、橫斷面為梯形的土埂。土埂高度為25~30厘米,土埂上部寬30~40厘米,下部寬50~60厘米;土埂要直,並且高度一致,位於株行的中間。為做到這一點,培土時可在行株中心插標記、拉線標直,並用三塊木板釘成梯形的培埂模型,插入土中15厘米,兩人在兩邊合培一壟。培至壟土超過模型10厘米時,用杴拍實壟頂,使土下沉與模型高度一致時為止,再拍實兩邊,達到內松外緊,埂面松緊一致。培土的高度與採收嫩莖的長度是正相關關系。因之,培土高度應根據罐頭加工廠的要求規格而定。培土的寬度隨著採收年限的增長而逐年加寬。雨後和多次採收後,若土壟下塌,應立即加工修整。

嫩莖採收結束,應立即把培的土壟耙掉,使畦面恢復到培土前的高度,保持地下莖在土表下約16厘米處。倘若地下莖上方的土層過厚,則會促使它向上發展,造成以後培土困難。

(5)灌溉和排水。采筍期間應使土壤中保持足夠的水分,嫩莖方能抽生得快而粗壯,組織柔嫩品質好。春季萌發前根據土壤濕度及時澆萌發水是非常必要的。采筍期間灌水應保持土壤見干見濕。乾旱缺水,不僅嫩莖抽生緩慢,而且纖維增多,降低食用品質。采筍結束後,在高溫季節更應及時灌水,促進株叢茂盛。為翌年的嫩莖增產貯備營養。雨季要及時排水,防止土中積水及空氣缺乏,妨礙地下莖和根的生長,甚至引起爛根缺株。

在高溫雨季,蘆筍易倒伏,以致田間通風透光不良,妨礙光合作用,引起病害蔓延。倒伏的原因多為土壤含水量大,施氮肥過多,植株徒長所致。故及時排水,少施氮肥是很必要的。一旦倒伏,可設支柱扶持。入冬土壤封凍前及時澆封凍水是保證冬季根系不致乾旱致死和提高抗寒力的重要措施。

Ⅳ 蘆薈怎樣進行採收與加工

蘆薈種植2~3年後即可收獲,在生長旺盛期,將中下部長度在20~30厘米以上的葉片,分批割下,及時將葉片的切口朝下,豎直於木槽或其他容器中,收集流出的汁液乾燥即可。

或將鮮葉洗凈、切片,加入等量水,用猛火煎煮2~3小時,再用紗布過濾,將濾液置鍋中加熱蒸發至稠黏狀,倒入模型內烘乾或在太陽下曝曬至干,即為蘆薈膏。不同成熟度的葉片加工所得蘆薈膏量是不同的,老葉為2.86%,嫩葉為1.83%。所以采葉時應盡量采老留嫩。

Ⅵ 蘆薈花什麼時間採收

蘆薈花一般是在葉片外部形態飽滿,蘆薈植株下層葉片小於上層葉片時,可進行第一次採收,而在種植時間上一般栽培一年半即可少量採收,另外,蘆薈種植生長到2—3年後,可較大量進行採收。總的來說,蘆薈花長成後,常年都可採收。

Ⅶ 蘆薈要怎麼採收加工

蘆薈全年可采。割取葉片,排列在木槽兩側,使液汁經木槽流入容器,蒸發濃縮至適當的濃度,任其逐漸冷卻凝固,得「老蘆薈」或稱「肝色蘆薈」,如庫拉索蘆薈。若將葉片排壘在墊有羊皮或厚布的地穴周圍,使液汁流入其中,然後用猛火蒸至稠膏狀,再迅速冷卻凝固,得「新蘆薈『或稱』光亮蘆薈」,如好望角蘆薈和中國蘆薈等。這種加熱加工蘆薈凝膠的方法雖土法廉價,但因高溫蒸發,破壞了蘆薈的酵素和其功效,故現代國際上已採用高科技的「冷凍穩定法」加工高度濃縮的凝膠或結晶粉末及其他劑型的產品。

蘆薈葉的液汁濃縮成的乾燥物,以色黑綠、質脆、有光澤、氣味濃、無農殘、無有害重金屬超標者為佳。本品含水分不得超過12.0%;總灰分不得超過4.0%。按乾燥品計算,含無水蘆薈苷(C20H20O8),庫拉索蘆薈不得少於28.0%,好望角蘆薈等不得少於18.0%。

Ⅷ 怎樣養殖蘆薈

蘆薈喜高溫濕潤氣候,喜光,耐旱,忌積水,怕寒冷,當氣溫降至0℃時即遭寒害。對土壤要求不嚴,種在旱、瘠土壤上葉瘦色黃,在肥沃土壤中葉片肥厚濃綠。
繁育方法:用分株和芽插繁殖。分株繁殖:於3~4月或9~11月,將母株周圍分櫱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並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按行株距50厘米×50厘米定植,每穴1株。牙插繁殖:從母株上切取頂芽和側芽,長5~10厘米扦插育苗,約20天生根定植。
(1)分生繁殖是蘆薈的主要繁殖方法
通過人工的方法,將蘆薈幼株從母體分離出來,另行栽植,形成獨立生活的蘆薈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蘆薈整個生長期中都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做分生繁殖時溫度條件最為適宜。春秋分生繁殖的蘆薈新苗返青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氣透水狀態,蘆薈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復生長。在分生繁殖過程中,具體操作可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由蘆薈莖基或根部的吸芽長成的,帶有幼根的幼株直接從母體剝離下來,然後移栽到苗圃或生產田中。另一種方法是用分株刀具將母株萌發出的幼苗與母株分離,但不要撥出來,仍讓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長一段時間(一般半個月左右),形成獨立的根系,達到完全自養狀態,再將幼苗做帶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時澆一遍定植水。如果蘆薈幼苗採用切離,再帶土移栽的方法,基本上無「緩苗期」。蘆薈幼苗生長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隨時進行,但比較費時間。
(2)扦插繁殖也是蘆薈良種繁殖中常用的一種方法
扦插繁殖與分生繁殖的區別是,分生繁殖是將帶根的完整的蘆薈幼苗植株,從母體上分離下來,進行繁殖。然而,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帶根蘆薈主莖和側枝的下端可以發生不定根的特性,分離繁殖蘆薈新的植株,這對於分株發達和莖節容易伸長的蘆薈品種特別適宜。在去除頂芽以後,側芽迅猛地發育,長成的很多分枝可以用做扦插繁殖材料。蘆薈的扦插主要採用莖插和根插,而葉插很難成功。蘆薈扦插可以露地進行,也可以在大棚保護地或溫室內進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進行大量繁殖,依季節不同,可以適當地採取塑料覆蓋保護或蔭棚遮陽等措施,促進蘆薈枝條發根和不定芽產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移盆蘆薈生長不是特別快,因此很少需要移盆。蘆薈在春天時傾翻他們的盆或已停止增長。使用快速排水盆栽混合三分之一的沙或卵石。

熱點內容
蕊膚雅面膜一般敷多久 發布:2023-08-31 22:03:54 瀏覽:1743
質地較濃防曬霜怎麼使用 發布:2023-08-31 22:00:02 瀏覽:1149
專業化妝師如何貼雙眼皮 發布:2023-08-31 21:58:43 瀏覽:1012
雞蛋清加什麼美白祛斑最快 發布:2023-08-31 21:58:35 瀏覽:969
資生堂櫻花美白淡斑精華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719
孕婦喝什麼美白飲最好 發布:2023-08-31 21:55:12 瀏覽:1643
瑪西化妝品怎麼樣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225
為什麼護膚品一旦停了就嚴重 發布:2023-08-31 21:50:21 瀏覽:1203
補水什麼時間做 發布:2023-08-31 21:47:15 瀏覽:1191
為什麼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曬 發布:2023-08-31 21:45:25 瀏覽: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