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怎麼搭架
❶ 蘆薈沒根怎麼養
方法
1、剪下蘆薈剩餘完好的葉片,可從莖的頂部10 ,12厘米處切斷,或從葉腋處切取長10 15厘米的幼芽,再將其倒掛在陰涼處放置一周,使切口收縮乾燥,然後插入搭蓋陰棚的苗床中,促生根成活。
2、幼芽插後約20天生根後,保持土壤濕潤,適當追肥,促進幼苗生長,培育壯苗。扦插苗生根3—5條時,即可移栽於大田。
(1)蘆薈怎麼搭架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1 、土壤: 蘆薈以透水透氣性能好,有機質含量高,pH值在 6.5 — 7.2 。
2 、光照 :喜光,耐半陰,忌陽光直射和過度蔭蔽。
3 、溫度 :適宜生長環境溫度為 20 — 30 ℃,夜間最佳溫度為 14 — 17 ℃。低於 10 ℃基本停止生長,低於 0 ℃蘆薈葉肉受凍全部萎蔫死亡。
4 、水份:蘆薈有較強的抗旱能力,離土的蘆薈能幹放數月不死。蘆薈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澇。
5 、生態環境: 蘆薈的生態環境(空氣、水體、土壤等)不能受污染,注意通風。
6、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要盡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蚯蚓糞肥更適合種植蘆薈。
蘆薈一般都是採用幼苗分株移栽或扦插等技術進行無性繁殖的。無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穩定保持品種的優良特徵。
❷ 蘆薈長得太高怎麼辦,總是往上漲。我這是棵什麼蘆薈。
對比中國聚會
和庫拉索蘆薈
庫拉索蘆薈(學名:Aloe vera L. Aloe barbadensis miller)原產於美洲西印度群島的庫拉索群島和巴貝多島,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巴貝多蘆薈(Aloe barbadensis Mill)、美國翠葉蘆薈和蕃拉蘆薈(A.vera L.
❸ 蘆薈要怎麼種。
盆栽蘆薈的技術
家庭公署栽蘆蔡,不僅可以美化居室,而且便於隨時採摘,獲得新鮮的蘆薈葉片,供家庭保健使用。還能從自己動手培養的盆栽蘆薈中,獲得無窮的樂趣。
為了種好家庭盆栽蘆薈,需要了解和掌握盆栽技術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識。
1、 盆栽蘆薈主要供室內觀賞和日常使用。
盆栽蘆薈的根系生長在花盆之中,被嚴格地限制在狹小的盆體內。為了盡量滿足根系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水、肥、氣、熱等各種環境條件的要求,選用品種適宜的基質,科學地配製成盆栽蘆薈適宜的盆土,對促進家庭盆栽蘆薈正常生長十分重要。
北方地區冬季氣溫可達0℃以下,所以多採用盆栽方法,便於天氣變冷時移入室內。盆栽法的特點是靈活機動、減少佔地,充分利用空間,也方便管理,這是其優點。但盆栽也明顯存在缺點,即成本較高,若管理不當則容易造成澇災或肥份不足導致的生長不良。
盆栽蘆薈除可以使用花盆外,其他容器也可以因地制宜加以選用,如箱、簍、桶等。只要能保證較好的水、氣通透性即可。有的容器如釉盆、瓷盆等外形色彩鮮艷、條紋美麗,並有光澤,其有較好的觀賞藝術效果。但由於這種容呂排水透氣性差、價格昂貴,故不宜直接栽種蘆薈。現將幾種常用的花盆簡介如下:
瓦盆:瓦盆是用粘土做成盆壞,經燒而製成,排水透氣性好,是栽培盆花的常見的一種容器。瓦盆的特點適合於蘆薈生長發育,且價格低廉,能批量供應。但瓦盆表現精糙質地較疏鬆,易碰碎,在使用中應注意輕拿輕放。
陶盆:陶盆外形精美,形式多樣,盆外帶有書、畫、刀刻藝術,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同時,陶盆體工精細、質地緊實,有一定的排水性和透氣性,可以用來栽培蘆薈。但售價高,不適於大規模生產用。
塑料盆:塑料花盆是近年來被廣泛採用的盆體。它重量輕,容易加工成各種形狀,售價也不高,比較適合家庭盆栽蘆薈用。
2、 盆土的准備
盆栽蘆薈的根系由於受容器限制,只能在有限的盆土中維持生命活動。因此,就要格外重視配製盆土,為蘆薈的生長發育創造出最佳的土、肥、氣、熱等生態條件。
一般要求蘆薈的盆土肯有松疏、肥活的特點。要有良好的排水、保肥、透氣等性能,達到灌水後表面的結皮、濕時不粘、干時不裂,能保持適當的水肥條件的豐富的養分。盆土配製的原料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就地取材,選用來源廣泛,成本低、不帶病蟲、無污染的物質和材料。
3、 種植方法
種植時期以5月上旬為佳,春季或秋季基本上也可以。應當注意避免潮濕的梅雨季節或氣溫超過30℃以上的盛夏。
如果種植的目的是欣賞花卉及生育,應選購莖粗又結實的蘆薈。
若以分株的方式獲得蘆薈,可選春天發根的粗苗,或莖粗在2。5厘米以是的插條用蘆薈。像這種蘆薈成長訊速,在成長過程中一年至少要移植一次,可能的話,最好在春、秋各換一次。
種植後,充分地澆水即可。
4、 溫室栽培技術
溫室栽培是指不適宜蘆薈生長的地區,如寒冷、多雨地區,利用防寒、防雨或其他設施,利用人工設備提供滿足蘆薈生長發育的溫濕度、水分、土壤肥料,甚至空氣成份等外界條件。
溫室地址的選擇,應考慮到蘆薈適合在陽光充足、排水育好的肥沃松疏地塊中種植。選地時要長遠規劃,綜合考慮,特別地大面積生產蘆薈的情況下,應盡量靠近路邊,以便將來生產的蘆薈能及時外運。
溫室形式有風障、冷床、溫床三種。能夠保持較高的空氣濃度、一面坡溫室、節能型溫室、美國胖龍溫室,其中節能型溫室最適合我國北方地區栽培生產蘆薈。
溫室可用透明覆蓋材料聚乙烯、聚氯乙烯薄膜、長壽膜(PE防老化膜)、PVC多功能復合膜等搭建。除塑料薄膜外,為防止夜間大棚風的熱量散失,產生霜凍,還要在塑料棚下加蓋草簾、紙被、超微棉多合編織布防寒簾等。
5、 簡易大棚栽培技術
簡易大棚結構比較簡單,可以隨意拆裝、更換地點。但蘆薈 屬於多年生常綠肉質草本植物,種植後多年不宜移植,且不耐寒。根據我國氣候區域的特點,簡易大棚適宜長江流域、華南北部、福建西北部地區使用。它可以保證蘆薈安全越冬,還能夠避免梅雨季節和夏季高不曙曝曬的不良氣候條件的影響。
簡易大棚可分為拱圓型塑料大棚,單斜面、雙斜麵塑料大棚,圓型充氣大棚,菜窯型塑料大棚,連棟塑料大棚等幾種類型。
建築簡易大棚,選址應當考慮主要的因素有:
既要通風好,又不能在風口處,以避免大棚受風害侵襲而遭到毀壞。
地勢要有灌溉條件,地下水位較低,以利於及時排水和避免地面積水。
土質肥沃疏鬆,以利透氣和蘆薈生長。
建棚地點應距道路近些,便於日常管理及產品運出。
6、 精細整地和增施肥料
在選好蘆薈種植地以後,要及時整地。一般要在定植前半個月出地耕翻曬白,以利於土壤熟化,促進蘆薈幼苗發根。
施足基肥,是蘆薈獲取高產的關鍵。每公司可施優質腐廄肥1。5噸,而且要深施15-20厘米以下,為蘆薈生長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
施肥結合深耕是改善結構,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兩者結合可使土肥充分融合,滿足蘆薈的營養需求。
深耕結合細耙,增加活土層。耙碎耙細有利於切斷土壤毛細管作用,水分太多時,可以及時散墒;水分不足時,又能減少土訓水分的散失。精耙可以有效地調節土壤水分的正常運行。為今後的作業創造有利條件。
7、 採用良好的培育壯苗
蘆薈品種選擇是大棚栽培蘆薈和蘆薈得高產的重要環節。「上農大葉蘆薈」是上海農學院從國外引進的優良品種,經精心選擇培育而得的大型蘆薈品種,可供食用、葯用,也可作為化妝品的工業原料,具有很高利用價值。符合長江中下游地區栽培。
在大棚栽培蘆薈,要盡量利用優良品種的壯苗。蘆薈壯苗的標準是,株高20厘米以上,莖苗定植,緩苗快、發根早,抗病性好,有利於第一年獲取高產。
用大棚栽培蘆薈,在冬季可以對蘆薈進行保護,使其免受低溫寒冷的危害,安全越冬。
8、 露地栽培技術
露地栽培適宜於熱帶、亞熱帶地區,冬季不能在0℃以下的低溫。同時,也不宜有太多的降雨量。如果降雨量大,便應搭設塑料棚防護。
蘆薈耐乾旱,怕水漬,種植園應選擇地勢高燥、土地肥沃疏鬆的沙壤土上。露地栽培尤其要做好排水工作,應按地勢走向挖好完整的排水溝渠,平時及時疏通排水溝,特別在夏季。因為蘆薈短暫積水尚能忍受,一旦積水超過10小時以上則會造成大量蘆薈根系的腐爛。
露地栽培蘆薈,由於2-3年以上不更換土地,因此每年應補施肥料。整個生長期還要注意鬆土除草,不穩的苗應適當培土。過旱季節還要注意澆水。
氣候適宜地區,在沒有保護的溫室和塑料大棚的條件下,發展大面積的蘆薈栽培,已形成了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產,可以滿足蘆薈進一步加工的需要。
在我國,適宜發展露地種植的地區有海南、廣東、閩南等地。這些地區四季元霜,氣候溫和。國外一些國家也採取露地栽培方法。如美國泰勒蘆薈實驗室,在德克薩斯熱帶地區擁有大面積的蘆薈種植園;美國的蘆薈公司,蘆薈栽培集中在終年無霜的三個國家種植,數千畝的蘆薈園內種植有蘆薈600多萬株。
熱帶地區雨水大,降雨多,梅雨季節長,造成土壤易積水或土壤濕度過大;其次,夏季高溫曝時間長。這些氣候特點給露地栽培造成了一些問題,一方面蘆薈忌積水,如果栽培地出現積水或積水時間過長易造成蘆薈根系生長不好,嚴重時根系變點、變爛,及至整株死亡;另一方面,夏季高曝曬時間長,土地也容易板結,不利於蘆薈生長發育。
因此,蘆薈露地栽培應選擇在冬季最低氣溫不低於0℃的地區。精心選種播種,加強田間管理,防治蟲害及時採收,一定會大有收獲。
❹ 蘆薈種植方法
1、花盆。養殖蘆薈的時候最好是選擇排水性好一點的,比如陶土盆或者瓦盆都不錯,花盆盡量選擇大一點的,15~20厘米長的花盆是最好的。
2、土壤。種植蘆薈的土壤最好是透水性好一點的,因為它對水分的要求不高,澆水過後土壤中不能留存過多的水分,園土+腐葉土+河沙以4:4:2的方式進行混合即可。
3、水分。蘆薈喜歡乾燥一點的生長環境,這是因為它肥厚的葉片中儲存了很多的水分,而且它的根系並不發達。如果水分過多的話它會吸收不了導致爛根,土壤特別乾燥的時候給它澆一次水就行。
4、光照。光照對它的生長特別的重要,蘆薈大多產於非洲,喜歡在炎熱的環境下生長,所以平時養殖的時候讓它盡可能多的見見太陽。但是到了夏天光照太過強烈的時候,最好是把它放在半陰的位置,避免過強的光照把它曬傷。
(4)蘆薈怎麼搭架擴展閱讀:
蘆薈原產於非洲熱帶乾旱地區,分布幾乎遍及世界各地。在印度和馬來西亞一帶、非洲大陸和熱帶地區都有野生蘆薈分布。在中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有栽培,也有野生狀態的蘆薈存在。
分生繁殖是蘆薈的主要繁殖方法。將蘆薈幼株從母體分離出來,另行栽植,形成獨立生活的蘆薈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蘆薈整個生長期中都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作分生繁殖時溫度條件最為適宜。
❺ 蘆薈怎麼分枝
分株繁殖於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季(9-11月),將蘆薈每株周圍分櫱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並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即可定植。
芽插繁殖是從母株的葉腋處,切取長5-10cm的新芽,放在陰涼的地方,夏季4-5小時,冬季1-2日,待切口稍干,扦插在搭有蔭柵的苗床上。插後20天生根,在苗床培育2-3個月即可出圃定植。
土壤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將土適當施以廄肥或堆肥,耕細耙平,過濕過粘事的土壤不宜栽種,需肥量不大,以有機肥為主,輔以微量元素肥料。
(5)蘆薈怎麼搭架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1 、土壤: 蘆薈以透水透氣性能好,有機質含量高,pH值在 6.5 — 7.2 。
2 、光照 :喜光,耐半陰,忌陽光直射和過度蔭蔽。
3 、溫度 :適宜生長環境溫度為 20 — 30 ℃,夜間最佳溫度為 14 — 17 ℃。低於 10 ℃基本停止生長,低於 0 ℃蘆薈葉肉受凍全部萎蔫死亡。
4 、水份:蘆薈有較強的抗旱能力,離土的蘆薈能幹放數月不死。蘆薈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澇。
5 、生態環境: 蘆薈的生態環境(空氣、水體、土壤等)不能受污染,注意通風。
❻ 如何修剪和移植蘆薈
在春天換盆重新插進土裡就會再生根的
❼ 請問蘆薈怎樣嫁接
蘆薈嫁接的方法平接法:
蘆薈的生長點很靠下,要耐心的一層一層尋找,往往大家切不到位會導致生長點未毀損而再次萌發,把接穗頂下來,這一點要慎重,必須慢慢一層一層的找,可以看到生長點下大約直徑2-5mm的白色分生組織區為最佳;
對應接穗的生長分生區也差不多這么大,過大都不會成活,分生區的外環保證兩點以上相交,按壓好後用彈性的材料捆綁,因為蘆薈莖收縮劇烈,單純用線是不行的,必須用彈性的受力均勻的材料捆綁。
(7)蘆薈怎麼搭架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1 、土壤: 蘆薈以透水透氣性能好,有機質含量高,pH值在 6.5 — 7.2 。
2 、光照 :喜光,耐半陰,忌陽光直射和過度蔭蔽。
3 、溫度 :適宜生長環境溫度為 20 — 30 ℃,夜間最佳溫度為 14 — 17 ℃。低於 10 ℃基本停止生長,0 ℃蘆薈葉肉受凍全部萎蔫死亡。
4 、水份:蘆薈有較強的抗旱能力,離土的蘆薈能幹放數月不死,蘆薈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澇。
❽ 蘆薈太大了,下面的莖支撐不住了,怎麼辦
把主幹乾枯的地方都截掉,重新養殖上面的小蘆薈,長大會成一墩蘆薈。也可以更換大盆,在盆內放和蘆薈主幹一樣粗的竹竿再把它固定到竹竿上,這樣不容易倒。
蘆薈保水性好,耐旱不耐澇。首選土用砂土和苗圃土混合土栽培,不行就直接砂土也無妨。
如果是土的關系,換土把乾枯的地方修理掉。如果樁子都枯透了就看看有沒有分株直接養分株。只要記得移盆初期最好只曬早晨的陽光,因為根還沒長全,容易失水。
(8)蘆薈怎麼搭架擴展閱讀:
蘆薈好養活,只要日光充足,水量適中即可,春秋兩季要施以氮鉀磷肥,可以幫助蘆薈生長。
蘆薈一般都是採用幼苗移栽或扦插等技術進行無性繁殖的。無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穩定保持品種的優良特徵。可以將其插入濕潤的土壤中,待其長出根之後再進行正常的澆水施肥養殖。
應根據蘆薈的大小選用合適的花盆。如果蘆薈大而盆小,就會限制蘆薈的生長。如果蘆薈小而盆大,就頭輕腳重。另外,由於蘆薈小而盆大,每次澆水後不見干,會造成爛根。
在種植之前,可以在要換的花盆的透水孔處用類似於瓦片一樣的物體壓住,這樣可以保證透水孔不會堵住,也可以防止泥土弄臟客廳陽台。在冬天蘆薈不需要澆水,其他季節不幹不澆,干則澆透。也可以在蘆薈的葉面上灑水。
❾ 蘆薈怎麼栽培
蘆薈喜溫怕冷,當氣溫降低至15℃時即停止生長,降至0℃以下時開始死亡,因此北方地區須大棚種植或室內盆栽。蘆薈是熱帶、亞熱帶喜光植物,生長要求有充足的陽光、空氣。
同時,蘆薈又是熱帶沙漠肉質植物,忌積水、潮濕、不通風透氣。蘆薈適合在透氣性強、滲水性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需肥量不大,以有機肥為主,輔以微量元素肥料。
一、選地整地
土壤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將土適當施以廄肥或堆肥,耕細耙平,一般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kg,然後作寬0.8-1m,長視地形而定的畦。過濕過粘事的土壤不宜栽種。
二、分株育苗
分株繁殖於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季(9-11月),將蘆薈每株周圍分櫱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並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即可定植。芽插繁殖是從母株的葉腋處,切取長5-10cm的新芽,放在陰涼的地方,夏季4-5小時,冬季1-2日,待切口稍干,扦插在搭有蔭柵的苗床上。插後20天生根,在苗床培育2-3個月即可出圃定植。
三、定植
於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均可定植,用10-20cm高的分株苗或穿插苗,植距為50cm×50cm或40cm×50cm,每畦種2行,每穴栽1株。定植時將根舒展,覆土壓緊,如土壤乾燥時需淺水定根,並用小樹枝做臨時遮蔭。
四、田間管理
(一)淋水排水 夏季天熱時必須淋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宜過於潮濕,注意排除積水,以免爛根。
(二)鬆土除草 生長期間要勤除草和鬆土,雨季除草要將除下的雜草清除出園外,堆漚作肥。旱季除草,要將除出的雜草覆蓋根際。在除草的同時結合鬆土或培土。
(三)施肥 為了促進植株的生長,要及時施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結合化肥。每年施化肥3-4次,每次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kg,混合尿素6kg,過磷酸鈣50kg。
(9)蘆薈怎麼搭架擴展閱讀:
蘆薈的保健價值:
1、抗衰老
蘆薈中的粘液(mucin,就是蛋白質),是以arboran A Baloe mannanaloetin等多糖類為核心成分,粘液類物質是防止細胞老化和治療慢性過敏的重要成分。
粘液素存在於人體的肌肉和胃腸粘膜等處,讓組織富有彈性,如果液素不足,肌肉和粘膜就會喪失了彈性而僵硬老化。構成人體的細胞,如果粘液素不足,細胞就會逐漸衰弱,失去防禦病菌、病毒的能力。另外,粘液素還有壯身、強精作用。
2、促進癒合
對人工創傷鼠背蘆薈有促進癒合功效,對人工結膜水腫的兔蘆薈可縮短治癒天數。蘆薈漿汁制劑對皮膚創傷、燒傷以及x線局部照射均有保護作用。
3、強心活血
蘆薈中的異檸檬酸鈣等具有強心、促進血液循環、軟化硬化動脈、降低膽固醇含量、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使血液循環暢通,減少膽固醇值,減輕心臟負擔,使血壓保持正常,清除血液中的「毒素」。
4、免疫和再生
蘆薈素A、創傷激素和聚糖肽甘露(Ke-2)等具有抗病毒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復原的作用,有消炎殺菌、吸熱消腫、軟化皮膚、保持細胞活力的功能,凝膠多糖與愈傷酸聯合還具有癒合創傷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