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怎麼繁殖
1. 蘆薈的繁殖方法有幾種
現在基本上很多人家裡都會養上幾盆植物,像蘆薈啊,百合啊,多肉植物等是最受人們喜愛和養殖的幾種盆栽。蘆薈非常適合家居點綴、庭院布置等。
一、繁殖
蘆薈繁殖方法通常有兩種,即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分株:當三月、四月份的換盆的時候,可以將母株四周密生的幼株取下來單獨盆栽,如果幼株的根系少,可以先扦插於沙床,等生根後再上盆盆栽,扦插繁殖:當5月至6月開花以後進行,首先可以剪取頂端短莖十到十五厘米,晾乾後再扦插於沙床,一般兩周以後就可以生根。
二、栽培
蘆薈在早春生長旺盛,必須充分澆水,並每半月施肥1次。夏季有較短的休眠期,應控制澆水,保持乾燥為好。特別剛盆栽的幼株不耐高溫和雨淋,宜略加遮陰。秋後搬入室內養護,宜放陽光充足和通風場所,嚴格控制澆水。
三、病蟲害預防
有時發生炭疽病和灰霉病危害,可用100%抗菌劑401醋酸溶液1000倍液噴灑。蟲害有介殼蟲和粉虱危害,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四、注意事項
蘆薈矮小多姿,色彩斑爛、肥厚多汁的葉片在烈日下仍然蒼翠悅目。早春還能從頂端抽出橙黃色花枝,特別誘人。盆栽適合廳室點綴和庭院布置。南方可露地栽培,千姿百態,頗能引人入勝。
2. 蘆薈的分株繁殖是怎樣做的
蘆薈的分株繁殖:多數種類的蘆薈,在其植株周圍的地下莖能長出許多幼芽。利用這些幼芽進行分株繁殖,生長快。種植期,除低溫季節都可以進行。分株時,先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再連根挖出,即可栽植。
3. 蘆薈應該怎樣繁殖
蘆薈繁殖用分株或扦插都容易成活。分株結合早春換盆進行,將原植株從盆內小心磕出,剪取根部小苗另行上盆。扦插於4~5月進行,從老株頂端剪取長約10厘米的插穗,半陰處晾曬1~3天,待切口乾後再插入沙或蛭石中,大約3周就能生根。
4. 蘆薈的葉片怎樣扦插能活
蘆薈的扦插主要採用莖插和根插,而葉插很難成功。蘆薈扦插可以露地進行,也可以在大棚保護地或溫室內進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進行大量繁殖,依季節不同,可以適當地地採取塑料覆蓋保護或蔭棚遮蔭等措施,促進蘆薈枝條發根和不定芽產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環境因素對蘆薈扦插的成活和生發有密切關系,現簡述如下:
(1)
溫度:蘆薈是起源於熱帶的植物。一般適宜的扦插溫度為25~~28℃,如果基質溫度比氣溫略高2--4℃,則更適宜蘆薈扦插苗生根成活。
(2)
濕度:蘆薈生根需要有適宜的土壤水分。一般土壤田間最大持水量在50%---60%范圍內較為適宜,土壤水分過多,會造成土壤空氣不足,扦插材腐爛。
(3)
光照:蘆薈插穗帶有葉片,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和各種生理活動,並可以將合成的生長素向下輸送,促進下部癒合傷口處加速生根。
(4)
氧氣:當蘆薈插穗端傷口癒合發生新根時,呼吸作為增強。因此,要求扦插基質具有良好的透氣性,保證蘆薈插穗在生根過程中對氧氣的要求。
5. 蘆薈如何繁殖
蘆薈是原產非洲的熱帶植物,既可葯用,又可菜用,是近幾年我國引進的名優保健蔬菜新品種。在我國以扦插、分株繁殖為主。
扦插繁殖:選株高30厘米以上的母株,將植株下部的葉片掰下或剪下,並追施適量的肥料(氮、磷、鉀三要素按2∶1∶0.5的比例配合),以促使腋芽萌發,但植株上部至少要保留10片葉片,否則腋芽生長緩慢。經一年左右時間的培養,每個母株可產生幾十個合乎扦插要求的腋芽。
扦插前,先做好苗床,南方要築成高畦,以利排水。每平方米苗床施入2千克優質農家肥料做基肥,施入後與床土混合均勻。如床土黏重,應摻入一定數量的沙和有機質含量豐富的泥土(如腐葉土等)。如床土乾燥,要澆足底水,再行扦插。
插穗應選用具有4片葉以上的腋芽,於扦插前1~2天剪取,放陰涼乾燥處,促使剪口收斂、乾燥。扦插時間應安排在溫暖的季節,如行溫室栽培,可不受季節限制。扦插深度以3厘米左右為宜。扦插密度為每平方米100~150株,以葉片不互相重疊為度。
扦插後保持床溫20℃左右,經一個月即可發根。如床溫高達35℃以上,應搭棚遮蔭,或加蓋遮陽網降溫。只要不遇特別乾旱的天氣,一般不需澆水。扦插後至生根前,常可見插穗葉片逐漸變薄,顏色發紅,葉緣內卷,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不必擔心。生根後葉片逐漸轉綠,展平,並抽生新葉。
分株繁殖:蘆薈植株基部易發萌櫱。當萌櫱株長15~20厘米左右時,即可在櫱株的基部與母株相連處剪斷、挖取,另行栽種,此即謂分株。
6. 蘆薈如何扦插
扦插蘆薈時最好在一到兩年生健壯的植株上截取枝條,之後可以將枝條放在多菌靈溶液中浸泡消毒,扦插的土壤可以將腐葉土、園土、河沙混合配製。扦插前要給土壤澆一次水,這次澆水要澆透,後期養護時不用過多的給植株澆水。扦插繁殖也是蘆薈良種繁殖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扦插繁殖與分生繁殖的區別是,分生繁殖是將帶根的完整的蘆薈幼苗植株,從母體上分離下來,進行繁殖。然而,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帶根蘆薈主莖和側枝的下端可以發生不定根的特性,分離繁殖蘆薈新的植株,這對於分株發達和莖節容易伸長的蘆薈種和品種特別適宜。
7. 蘆薈怎麼養殖 盆栽蘆薈的繁殖方法
蘆薈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種子繁殖、組織培養和分株、分櫱、分芽等。家庭盆栽蘆薈的繁殖方法主要採用的是分生繁殖和扦插繁殖。
[分生繁殖]:分生繁殖是蘆薈的主要繁殖方法。通過人工的方法,將蘆薈幼株從母體分離出來,另行栽植,形成獨立生活的蘆薈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蘆薈整個生長期中都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作分生繁殖時溫度條件最為適宜。
[扦插繁殖]:扦插繁殖也是蘆薈良種繁殖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帶根蘆薈主莖和側枝的下端可以發生不定根的特性,分離繁殖蘆薈新的植株,這對於分株發達和莖節容易伸長的蘆薈種和品種特別適宜。
[養殖方法]:家庭養殖蘆薈時主要涉及的是澆水、施肥、越冬管理這三項。(1)澆水。蘆薈耐旱,平時澆水時寧干勿濕,澆水過多容易導致蘆薈爛根死亡。冬季溫度低,蘆薈生長緩慢,15~20天澆1次水就夠了。(2)施肥。盆栽蘆薈由於盆的大小有限,在養殖一段時間後要注意施肥。施追肥時要在離莖部最遠的地方挖洞,再把肥料填入土中,然後用土覆蓋住洞口。施肥要做到薄肥多施,以免出現燒苗現象。
[注意事項]:蘆薈接受充分的光照,才能生長健壯。因此在養殖蘆薈時,要注意將其放在向陽的位置。冬季種植時要適當的補充光照,而夏季種植時,則要避免暴曬。
8. 蘆薈的養殖方法 蘆薈怎麼繁殖
蘆薈是好種易活的植物。除觀賞外,還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家庭盆栽主要還是觀賞性比較高。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1、蘆薈怕澇,喜歡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
2、肥料不要適量過勤,除了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
3、盆栽蘆薈的根系由於受容器限制,只能在有限的盆土中維持生命活動。一般要求蘆薈的盆土松疏、肥活。
4、蘆薈繁殖較容易,插片葉子就能成活。常用的有分株和扦插繁殖。一般在3-4月換盆時可先插於沙床,待生根後再上盆。
需要注意的是上盆前,需根據蘆薈苗的大小選用合適的花盆。若蘆薈苗大,而盆小,則會限制蘆薈的生長,若蘆薈苗小而盆大,則頭輕腳重,缺乏美感。另外,由於苗小盆大,每次澆水後不見干,很容易造成爛根。另外還要預防病蟲害,多通風。
9. 蘆薈怎麼養才能繁殖快
蘆薈怎麼養才長得好
一、要求蘆薈盆栽基質具有一定蓄水保水能力,能夠有效地保證蘆薈生長過程中,對水分持續不斷的需求,維持蘆薈生命過程的正常進行。
二、蘆薈盆栽的基質應具有較好的保肥性,使基質中的養分能按照蘆薈生長發育的需要,均衡持續地釋放出來,源源不斷地供給蘆薈吸收和利用。
三、盆栽蘆薈基質應具有一定的透氣性。盆栽蘆薈根系在生長過程中,需要進行呼吸活動,要求適宜的具有一定的透氣性,就是為了滿足盆栽蘆薈根系這一需要。基質透氣過度,往往會造水分和養分過快流失,蘆薈生長不良;基質透氣不良,往往會造成根系呼吸受阻,窒息發黑,其至爛根。為此,用沙子或過分黏重的土作蘆薈栽培基質都是不適宜的。因為後者透氣不良,前者透氣過度,所以沙土和黏土一定要經過改良後用作蘆薈盆栽基質,才能使蘆薈生長正常。
四、適宜的基質酸鹼度。PH是測定酸鹼度的指標,這也是選擇盆栽蘆薈適宜基質的一個重要方面。蘆薈喜歡在中性環境下生長。最適宜蘆薈生長的盆栽基質酸鹼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