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科多肉怎麼換盆
❶ 多肉植物怎麼換盆多肉植物換盆要點及注意事項
說起多肉,小夥伴們應該都很熟悉,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植物,在市場里售賣的多肉品種可謂是數不勝數,各有各的特點,非常好看。通常情況下,我們從市場里剛買回來的多肉都是用塑料盆裝的,在養護一段時間後,就會給新買來的多肉換上新的花盆和土壤,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多肉生長的更加茂盛。但是在給多肉植物換盆的時候,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項,接下來就給大家詳細介紹。
眾所周知,任何植物想要更好的生長,當然是離不開水源,多肉也是如此。但是在剛給多肉換了新花盆之後,千萬不要立即給多肉澆水,一旦澆水過早,很可能就會讓多肉的根部變得不適應新的盆土,這樣一來,根部就會慢慢的腐爛。所以在此之前可以用濕土栽培多肉植株,如果採用的是干土栽培,那麼最好也要等到2~3天左右之後再給多肉澆水。
❷ 多肉該怎麼換土
首先是脫盆,簡單的說就是把多肉從盆種扣出,使盆土脫離把部的土抖干凈,剪去多餘的爛根、老根保留粗壯的主要根系,放於陰涼通風處晾2-5天等傷口乾燥後上盆3天後准備上盆了,選一個喜歡的盆,最好底部是有孔的,利於排水栽種時底部排水孔應墊上一層網,具體材質看個人喜好,也可以是家裡不用的紗布,也可以是舊衣服剪下一小塊,我自己圖省力用的女孩子家裡必備的化妝棉,也一樣用,嘿嘿~其主要目的是防蟲害和防止漏土接下來就是配土了,我配土一般比較隨意,就是營養土和赤玉土大約是5:5的比例花盆底部放一些粗粒土利於排水,再將細粒土裝至盆3/2處,放入多肉扶正加土,加到剛沒過根基部就可以了,不要加的太滿不利於澆水盆面加上喜歡的鋪面,我比較喜歡虹彩石,五顏六色的,嘿嘿~最後一步是多肉圈子裡比較有爭議的,有些人說上盆後不可馬上澆水,有些人說上盆後必須澆透一次水,這個根據個人經驗說法也不同。但我還是比較喜歡上盆後澆一些水的,照我媽媽的話說這叫「定根水」嘿嘿~然後就放在陰涼通風有散光的地方放上一個星期讓它好好長長根,一星期以後可以拿出來正常養護了
❸ 多肉移盆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移盆方法:換盆時間,換盆可選擇在每年早秋進行,使多肉能夠盡快恢復生長;脫盆修根,換盆前需先抖落舊土,並修剪掉爛根,進行消毒後便可重新上盆養護;換盆方法,可將腐葉土、園土、蛭石混合製作成栽培的基質,再將多肉放入土中並填土壓實。注意事項:換盆後不要立即澆水,需緩盆1~2周後再澆水保濕。
多肉移盆方法1、換盆時間
為了時多肉再換盆後盡快恢復生長,需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換盆。一般可選擇早每年秋季進行,在這期間氣候較為溫和,降水量適中,能使多肉盡快恢復生長。並且經過三季的生長後多肉更容易度夏。
2、脫盆修根
給多肉換盆時,需先將其從舊土中分離出來,抖落掉根部的舊土,修剪掉毛根、爛根只保留主根。再將其放置到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10分鍾,撈出晾乾後再上盆,以減少細菌的滋生,使多肉植物能夠健康的生長。
3、換盆方法
給多肉換盆時,可將腐葉土、園土、蛭石混合製作成栽培的基質,再將多肉放入坑中,並將根系舒展開開,最後將花盆中的縫隙用剩餘的土壤填滿,並壓實根系周圍的土壤。
多肉換盆注意事項
注意給多肉植物換盆完成後不宜立即澆水,需將其放置到通風陰涼的環境下緩盆1~2周後再適當澆水保濕,否則多肉植物會因為過早澆水而出現發黑腐爛的狀況。
❹ 多肉植物如何移盆
多肉植物如果越長越大的話就需要換盆移栽了,但是很多花友不知道如何才能正確的為多肉植物移栽。一般多肉植物的移栽選擇在春秋兩季為佳,可以參考以下步驟來為你的多肉植物移栽。
多肉植物
1、脫盆
這個過程很容易,要注意不要傷到根,如果盆土比較松,用手托住盆口,把盆倒過來,就可以把多肉植物倒出來了,這里要說一下,如果打算移栽,最好提前斷水,這樣更容易脫盆且不傷根。脫盆的方法很多種,自由發揮,總之不要直接給提溜拔出來就可以了。
2、修根
這一步是可選的,並不是所有的多肉植物移栽都要修根,如果根系比較多,而且有一些死根、爛根可以用剪刀把根修短一點,修剪後可以把多肉植物放在陰涼處把傷口晾乾,然後再上盆。當然也可以選擇不修根,不帶舊土,或者帶一點舊土上盆。
3、上盆
我們先說多肉植物移栽後要不要澆水,和修根一樣,這是一個可選項,多肉植物有干栽法,也有濕土干栽法,當然也有濕栽的。
4、多肉植物移栽的常用方法
(1)干栽法
顧名思義,就是用干土栽種多肉植物,栽種後先不澆水,放在陰涼處緩根三兩天後再給水。
(2)濕土干栽法
在移栽前一周或者三五天提前給介質澆透水,然後等移栽的時候介質剛好處於潮而不濕的狀態,將多肉植物上盆後,放在陰涼處緩根三五天,然後正常澆水。
(3)濕栽法
就是在干栽法的基礎上,直接澆水。
❺ 多肉換盆注意事項
多肉換盆要記得先清洗修剪後再移入新盆中,避免病菌蟲卵殘留。換盆後不可第一時間澆水,而要等1~2周緩盆期過後再澆灌。陰雨天和氣候極端的冬夏兩季不可換盆,換盆的同時也要更換干凈疏鬆的新土。
1、修剪清洗
除了花盆要根據植株生長狀態更換大小和材質外,土壤也要換新土。配土時選用疏鬆透氣的顆粒土,搭配沙壤土等材料混合。土壤要在高溫環境中殺菌消毒後再移入花盆使用。
❻ 多肉多久換盆,如何換盆
多肉需要換盆的幾個必須條件:
1、多肉出現明顯的問題,不生長;
2、多肉根部出現明顯的問題,比如已經腐爛;
3、多肉個頭變大,原先的小盆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生長空間;
4、長時間沒有換盆,植物根系發達,未曾修根。
大致是這四種情況,就可以在秋季對多肉植物進行換盆移盆的處理
換盆移盆的注意事項:
1、取出原先的盆中的植株,一定要清除植株上附著的介質和土壤。推薦大家在土壤乾燥的時候進行換盆,這樣輕輕抖動就可以去除根繫上附著的土壤,要是濕的就比較麻煩,還需要加長晾根的時長;
2、既然換盆了,就最好隨手進行修根的工作,將壞掉的根系和老硬的根系修剪掉,下來最好放置在陰涼通風處陰干後再進行種植,盡量不要直接種植。多肉植物比較耐放,但前提一定是通風。
3、重新種植的時候,注意將原本的根系展開。這一點非常容易做到,那就是先把植株放容花盆內,再用工具進行填土,不要填滿土,再用手捏著硬把植物塞進去。干土上盆後10天左右的時間就可以澆水了;
4、切記剛移完盆的多肉就放到大太陽地下暴曬,不加任何遮陰措施,秋老虎的中午陽光還是挺毒的,大家不可以掉以輕心,等植物在陰涼處緩過勁兒來的時候再接受陽光也不遲。
❼ 多肉移盆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多肉換盆注意事項如下:
1、澆水後植株葉子仍然缺水,呈現乾枯狀,因此可以通過修剪過密的葉片、更換土壤介質或將植物移到較大的盆器來改善。
2、盆栽容易傾倒,主要是因為植物盆栽「頭重腳輕」,被風一吹就東倒西歪,因此小編建議移植較大、較穩重的盆器進行種植。
3、根系外露表示盆器內的空間已經容納不下根系的生長,需要更換更大的盆栽容器,使多肉得到更好生長。
4、對於剛買回了的幼苗,當盆器或土壤不佳時需要進行換盆,為幼苗生長提供舒適生長環境。
5、雖然對多肉植物的生長環境、種植管理都沒問題,但有的多肉植物就是生長緩慢甚至停滯,這時候就需要種植人員查看是不是因為盆器太小或者土壤介質劣化,不利於根系生長,可以通過更換介質並移植換盆來改善。
多肉植物的換盆要點:
1、選盆。選擇稍大的盆器,有利於根系生長;在盆底有排水口,可以給予根部足夠的生長空間,避免積水引起植株爛根。
2、脫盆。在換盆前半個月,不需要給多肉植株補充水,以為乾燥的土壤環境有利於土質脫土,輕松就能拿掉舊盆。
3、檢查根系。老根需及時修剪,新根則要做好保護措施,因為老根吸收養分的能力有限,及時清除有利於促進新根的生長。
❽ 新手養多肉的品種挑選及上盆建議
新手養多肉的品種挑選及上盆建議
新手養多肉的品種挑選及上盆建議,多肉是很多人喜歡養的一種植物,所以對於多肉的種類也是有很多的,多肉的挑選也是一個常見的問題,以下分享新手養多肉的品種挑選及上盆建議。
新手養多肉的品種挑選及上盆建議1
白牡丹(詳情介紹)
一、初養多肉的品種挑選
多肉植物的品種真是太多了,就是走進一個普通的商家種植大棚,都會看得你眼花繚亂的!限於環境條件,首先要看自己的喜愛了,這是前提!如果選定了一個品種,就要先研究一下這個品種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比如生長溫度最低最高是多少?比如三角嫁接的東西,就要特別注意。三角箭這東西十分不耐寒,所以用它做砧木的嫁接球也十分脆弱,冬季室溫必須保持在18度左右,而且得有比較充足的陽光,你沒有這個條件,也不熟悉如何落地的技巧,就千萬不能因為當時喜歡就買,否則肯定會有你傷心的日子!呵呵!還有一些多肉植物對空氣濕度的要求比較高,你如果不打算把它一年四季放在塑料罩子里,那你也要三思而後行!喜歡是一回事,能養與否是另一回事,對於與自己居住地氣候環境相差太大的品種,一定要三思而後行。所以喜歡一個品種,首先就要研究這個品種,多看看書,多搜搜網上的文章,多問問朋友,弄清楚它的生長要求才能決定。
在一時弄不清楚其生長習性的情況下,就買最便宜的那些品種,一般而言最便宜的多肉也就肯定是最好養的東西。當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萬一買回來一種不適合自己居住環境的東東,就是養死了也不至於太心疼哦!
二、多肉的上盆和換土
新手一般是買來的多肉,因為播種太費時,所以上盆是栽培的第一關。大部分人認為新買的多肉上盆前要剪根,剪根有利於促進根系的分支和發育,這和剪枝的道理是一樣的。剪好後在根繫上噴一次高錳酸鉀或者多菌靈、托布津之類的殺菌葯物,放置一段時間(至少得一星期)再上盆。上盆時一定要記著濕土干栽。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在植株的根莖部(球體以下不長須根的那一段)不要埋土,用一些石子填住最好。因為這個部位是不吸收水分和營養的,也是最容易腐爛的部位,只填石子不埋土,有利於通風透氣。需要說明的是這一點完全是我個人的做法,只供大家參考。
換土也是每年必須的,特別是對中小植株而言更是如此,多肉栽培有一個「動一動,長一長」的經驗之談,就是說換土的重要性。我養著許多木本的或者多年生的觀葉觀花植物,多數是每年要把盆土整坨弄出來,在外圍的部分切三分之一,生長十分良好。多肉也一樣,也是整坨弄出來切掉三分之一的根系,中間的土坨我一般是不動的.。這和書上說的有些不一樣,書上說一般是要把土抖盡,然後和上盆時一樣的做法,我也不知道究竟哪一種辦法好,大家說說吧。
對於新手朋友來說,最開始的飼養難度往往會比較大,並且,多肉第一年的夏天也會比較難熬,一般熬過第一年的夏天,接下來的夏季就會比較容易過了。希望大家的多肉都能健健康康,長的更漂亮。
新手養多肉的品種挑選及上盆建議2
一、栽培蘆薈科多肉植物的土壤
常規情況下,土壤提供植物生長的基質和必要元素。一個好的栽培土壤應該是保持一定的水和空氣,盆土水分能在一定時間內揮發掉。也就是說疏鬆透氣是最重要的,土壤顆粒在1-5mm的左右可能最好。
我採用的土壤配方主要是煤渣、泥炭土和赤玉土等顆粒狀介質。蜂窩煤在燃燒後的煤渣是我喜歡選擇的材料,因為蜂窩煤的黏土等成分在燃燒後可以具結成顆粒。煤渣使用前要放置一段時間並澆水去除鹼性,俗稱「退火」。乾燥後粉碎煤渣,用最小的篩子篩去微塵。泥炭土應該選擇深色的,深色泥炭的有機質可能更多被腐熟,盡量不要選用市場上銷售的一種精粉泥炭,這種土非常粘重,其它過於粘重的土壤也不適合這類植物的栽培。一種被製作成小顆粒狀的泥炭顆粒土在使用中也是相當好的材料。將這些土按照1:1的比例混合,並保證土壤里含有1份泥炭土或營養土,如果加入少量的草木灰和骨粉會更好。
有些顆粒材料不容易獲得,也可以選取珍珠岩、粗沙、仙土、蘭石、火山岩等材料,最好都過篩去掉微塵,如果不篩選,可以加入多一些的粗顆粒介質。越大型的種類對土壤要求越不嚴格。需要注意的是野外的土壤不論看上去多肥沃優秀,可能也不適合家庭栽培,如果你一定要選擇這類土壤,請務必要消毒!這些土壤里的真菌和細菌對家庭栽培的植物都可能是致命的,害蟲及其蟲卵,甚至是益蟲(如蚯蚓)都有可能對多肉植物帶來災害。
多數植物喜歡中性到偏酸的土壤。純煤、煤塊燃燒後的物質(煤渣)過於鹼性,最好不用。中葯渣、酒渣、椰殼、樹皮等,或者過於酸性或者含有大量未腐熟的有機質,在栽培中可能發酵、寄生有害病菌而損害植物根系。
瓦葦
二、種植蘆薈科多肉植物的花盆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瓦盆非常適合植物的生長,瓦盆透氣透水性能非常好,不利因素主要是笨重、佔地方、不美觀,更主要的是不利於保持水分,可能在溫度高或通風好的情況下快速失去土壤水分。在選擇顆粒土壤栽培時,瓦盆反而更加不利於植物生長,這就是為什麼要選擇土壤後再去選擇花盆的原因。塑料盆和紫砂盆更適合這些植物,這2種盆的取捨主要決定於價格和重量,塑料盆應該更經濟和輕便,我選擇塑料盆作為這些植物的栽培容器。
花盆的大小和深淺也會影響多肉植物生長。一般來說生長快的和大型的植物要選擇較大的盆子,小型品種和生長遲緩的植物需要小一些的盆子。瓦葦屬(Haworthia)中的根系肥大品種,如玉扇、壽,可用深盆子。蘆薈屬(Aloe)、脂麻掌屬(Gasteria)的較大品種根系分生很多,生長也比較快,也需要深盆子。如果對植物生長習性不是非常了解的話,用小一些的盆子會好些,但需要在植物生長到一定大小的時候換盆。
通常網友們都會選擇比植物伸長直徑較大一些的盆子種植,這樣可以「懶」一些而不必要經常換盆。大些的盆子更利於植物恢復後的根系發育,但是在剛栽植而根系沒有發育好的時候,澆水要少些。如果是把根系提升種植——如瓦葦屬的玉扇——把一部分根種在土壤外部,以防止腐爛的種植方式,需要更深的盆讓根系生長。那些弱小的或罹病的植物需要特別小心,盡量選擇土壤容易乾燥的盆子。
對於很多植物來說,挑選什麼樣的土壤和花盆對於植物日後的成長都是起關鍵性作用的。而對於蘆薈科多肉植物來說,如果不選好透氣的土壤以及花盆,那麼很有可能造成多肉植物的疾病,甚至死亡的情況。
❾ 多肉植物怎麼移盆,如何給多肉換盆
很多肉友和大叔討論多肉換盆步驟和方法,其實每個人都不太一樣,畢竟自己的環境不一樣,方法也是千奇百怪的。那麼跟著大叔學學多肉植物換盆,這是最基本的方法和步驟。簡單易懂。
9. 種植肉肉時,根部完全要放在土裡。用手壓實表面的土即可。最好可以噴灑一點帶有消毒液的水(濃度一定要低),讓土壤看起來優點濕度,潮濕即可。這樣比較合適在新家生根成長。
❿ 想要蘆薈科多肉植物長得漂漂亮亮的,有哪些種植方法及換盆方法
盧薈別以為它肉質地根,它對泥土適應能力還挺廣。盆栽植物最好是或是以沙壤土為宜,避免中後期盆土產生結塊狀況。我本人換盆的情況下習慣性將換盆的沒有產生病害的舊土再次利用上,和腐殖土對半混和應用,看情況再適度加些河砂調整下透水性透氣性能。那樣有種植土在裡面,總體土層和盧薈以前生長發育土壤層類似,也很容易種植。栽種的情況下栽穩了就可以了,留意不必栽過深,心葉一定要露出來,不然澆灌淹沒心葉易造成爛掉狀況。
把根莖洗干凈以後,必須剪去一些凋謝損壞的爛根,與此同時剪去弄死的黃葉,有益側芽盡快恢復生長發育。盧薈每一次換盆後先不必將它放在太陽處保養,不然很容易使它的葉子脫干弄死,將它擺在陰涼的地方,一般在換盆大半個月後再放到太陽處保養。盧薈種植土壤層以砂質土壤為好,土壤層鬆散、透氣性。一般選用腐殖土和粗沙參半再摻點漚肥的有機肥更強。盧薈在生長期還可以施2—3次發酵的較稀肥液,或淘米水則生長發育更強,不適合施太濃的肥。盧薈種植時把側芽和盧薈母株要種植到器皿的正中間,種植深層到地下莖白凈處,留意不能把葉心處埋藏到土質中以防止葉心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