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怎麼讀
⑴ 蘆薈的拼音怎麼拼
luHui蘆第二聲,薈第四聲
⑵ 怎麼看哪種蘆薈有毒。
有毒的蘆薈還是很好辨認的,低毒蘆薈一般葉片比較短而且飽滿,而有毒的比較長和單薄,斷面低毒的種類一般都會有大量的汁液流出,毒的相反 。
1、蘆薈是原產非洲的百合科植物,被譽為「可取代醫生」的葯物。蘆薈近幾年被人們越炒越熱,如今一些飯店將它炒上了餐桌。蘆薈種類在國內就有180種。以前在一般家庭常栽培的就屬於劍蘆薈,而只將葉肉的汁進行加工銷售的是扁蘆薈,一般來說最普通的就是這兩種蘆薈。劍蘆薈對消化不良、食慾不振有效,而扁蘆薈則對相反的症狀,也就是對胃酸過多,胃、十二指腸潰瘍有效。
2、俗話說:「是葯三分毒」。蘆薈本身就含有一定的毒素,中毒劑量為9~15克,一般在食用後8~12小時內可出現惡心、嘔吐、劇烈腹痛、腹瀉、出血性胃炎等中毒反應。事實上飲用蘆薈汁以後,導致惡化的症狀也不在少數。根據報告顯示,懷孕中的婦女若飲用蘆薈汁,會導致骨盆充血,甚至造成流產。對生產後的女性,蘆薈的成分混入乳汁,會刺激孩子,引起下痢。
3、對此有關食品衛生監督部門明確表示:蘆薈有一定毒性,未經衛生部門批准,一律不準用蘆薈作食品原料。因此,奉勸廣大讀者,只有在醫生指導下才能飲用蘆薈汁
(2)蘆薈怎麼讀擴展閱讀:
1、蘆薈並非人人宜食,不同體質的人食用蘆薈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孕婦、嬰幼兒不宜食用。體質虛弱者和少年兒童過量食用,易出現過敏反應,如皮膚紅腫、皮膚粗糙等現象,輕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重者可引起急性腎炎。蘆薈食用安全性已經引起學者及管理者的廣泛關注。蘆薈的活性成分中有一種是蘆薈甙,蘆薈甙是蘆薈瀉素的代表成分,存在於葉皮內表面附近黃色黏液中。蘆薈甙被氧化後的生成物有致癌和腎損傷的危險性。
2、蘆薈屬約有500-600多個物種,形態多樣。2010年後的一系列系統發育研究將廣義蘆薈屬中的部分物種移出,並分成了5個新的小屬(綾錦蘆薈屬Aristaloe、什錦蘆薈屬Gonialoe、樹蘆薈屬Aloidendron、蔓蘆薈屬Aloiampelos、摺扇蘆薈屬Kumara)。
在拆分前的廣義蘆薈屬中,既有二歧蘆薈、皮爾蘭斯蘆薈這樣可高達十餘米的樹狀種,也有翡翠殿、琉璃姬孔雀這樣株徑不到10厘米的小型種,還有。葉序方面,大多數廣義蘆薈屬物種的葉片均為互生,排列成蓮座形;但摺扇蘆薈屬(Kumara spp.)和喜鈣蘆薈(Aloe calcairophila)等物種的葉則為二列對生。不同種蘆薈的葉面質感也不盡相同,有些蘆薈葉表覆有細膩的白霜(柏加蘆薈、雪嶺蘆薈A. falcata),有些則光滑無粉,或具有粗糙的紋理感(美麗蘆薈A. bellatula)。一些物種的葉表還布有顯著的白色斑紋(斑馬蘆薈、索馬里蘆薈等)或縱紋(卡拉蘆薈A. karasbergensis等)。
⑶ 怎麼用蘆薈去痘痘
首先,採摘新鮮的蘆薈備用
接著,先清洗干凈自己的臉部。可以在晚上洗完臉之後順便塗搽。
再接著,用小刀把蘆薈兩邊的刺給割掉,免得刺痛自己的手,以及預防塗抹時刺痛自己的臉。
其次,用小刀把蘆薈一邊的皮切割2-3厘米左右,不要弄斷,再在另一邊亦是如此。那麼就總共有3處是有汁液流出來的。如果蘆薈很厚的,也可以在中間再切一次。
然後,把蘆薈拔開,然後裡面的東西直接塗抹於臉上。剛開始的時候會很涼,然後會有種緊綳綳的感覺。這是正常現象。
最後,你可以塗抹著睡覺,也可以當面膜一樣15分鍾後洗掉我自己一般是當睡眠面膜用。祛除痘痘和痘印。有痘痘的話塗了第二天就會感覺到痘痘快要消了的感覺。至於祛痘印,效果則一開始不太明顯,要慢慢來。
⑷ 請問蘆薈用英語怎麼讀。
親愛的樓主:
蘆薈:
【單 詞】aloe
【音 標】[英][ˈæləu] [美][ˈælo]
【中文發音】安漏
【復 數】aloes
祝您步步高升
期望你的採納,謝謝
⑸ 蘆薈怎麼老養不活
蘆薈耐旱性強,能忍受較長一段時間內的乾燥,但若長期不澆水,其葉片將乾燥無汁,生長受到抑制。所以合理地對蘆薈進行澆水是蘆薈養護的重要一環。
值得注意的是盆栽蘆薈澆水過度,盆土長期過濕,則可能造成爛根、爛莖。切記蘆薈作為一種多漿花卉應"寧干勿濕",應根據不同的季節、植株形態,不同的天氣狀況,合理地對蘆薈進行澆水。一般來說新上盆的植株,扦插的植株在未長出新根前都應節制澆水,防止腐爛。夏季的高溫、冬季的低溫都可能出現短暫休眠現象,除放在避雨的半陰處,澆水還不應過多過勤,冬天氣溫低時可15-20天澆一次,這有利於蘆薈安全過冬。春秋季節一般4-7天澆一次,澆水時應根據"水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就蘆薈的不同植株形態應正確合理地補充蘆薈生長所需的水分。
蘆薈原產地的溫度都在0℃以上,因此除華南、西南一帶可露地栽培外,其它地區冬季只能作"溫室化"的栽培,如果冬季溫度低於0℃就會凍傷葉片,5℃以下則會停止生長,幫若見到冬天葉片出水潰爛,就應讓蘆薈多見陽光,但忌夏季陽光直射及曝曬,在夏季光線太強時應適當蔽蔭,這樣可減少高溫對蘆薈的刺激。一般說來在25℃-30℃,蘆薈生長最好。
蘆薈每年春季都應換上一些新的土壤基質,使其盡量滿足蘆薈根系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水、肥、氣、熱等各種環境因子的要求,以利蘆薈的正常生長,這樣的栽培基質應具備一定的蓄水能力,有較好的保肥性和一定的透氣性。筆者曾用過以下土壤配方:泥炭土、田園土、河沙的比例為5:3:2,或者腐殖土、田園土、腐熟的木屑(加少量骨粉)的比例為4:2。這兩種配方都能滿足蘆薈的生長要求,讀者可參考使用。
蘆薈的繁殖可採用播種、分株、扦插及組織培養法。家庭盆栽以分株和扦插繁殖居多。扦插可利用蘆薈的吸枝、吸芽、頂芽、側枝。氣溫在20℃-28℃時,蘆薈易發根,幫蘆薈的分株及扦插一般都應在春季或秋季進行,而且若繁殖部位無根,則應先晾乾,然後插於濕潤的素沙中,並放入半陰處養護,這段時間未長新根前應節制澆水,防止腐爛,約一個月內即可生根,然後定植於新的栽培基質中,給它重新上盆。
⑹ 蘆薈這兩個字怎麼讀
lú hu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