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薈怎麼養又直又肉多
㈠ 蘆薈的養殖方法
養殖方法
1、蘆薈生長需要充足光照,不能太陰暗。
2、土壤:盆土要疏鬆、透水排水能力強,最好是有足夠的肥力。
3、水分:寧干勿濕,干透澆透,不能有積水。
4、溫度:給它5-25℃的生長環境,可忍受短時間的零度。
5、出現病蟲害要及時防止,萌發新芽時可通過摘心的方法調整株形。
(1)蘆薈怎麼養又直又肉多擴展閱讀:
栽培技術
蘆薈喜溫怕冷,當氣溫降低至15℃時即停止生長,降至0℃以下時開始死亡,因此北方地區須大棚種植或室內盆栽。蘆薈是熱帶、亞熱帶喜光植物,生長要求有充足的陽光、空氣。同時,蘆薈又是熱帶沙漠肉質植物,忌積水、潮濕、不通風透氣。蘆薈適合在透氣性強、滲水性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需肥量不大,以有機肥為主,輔以微量元素肥料。
食用價值
早在1918年,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就確認蘆薈(Aloe vera,即庫拉索蘆薈)可食用。如今,庫拉索蘆薈凝膠製品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飲料、果凍、酸奶、罐頭等食品的製作中。
保健價值
蘆薈蘊含75種元素,與人體細胞所需物質幾乎完全吻合,有著明顯的保健價值,被人們榮稱為「神奇植物」、「家庭葯箱」。
㈡ 蘆薈怎麼養,多謝
以下是我養蘆薈的經驗(我養的是景觀蘆薈),水不能澆太多,用手指觸摸泥土,能感覺有潮濕的感覺就行了,夏天差不多3天澆次水,冬天5天左右吧.蘆薈不能放在太陽底下暴曬,輕則顏色發岸,葉肉萎縮,重則乾死,如果你打算放在陽台上養的話,冬天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記得放室內,不然很容易受凍,那樣葉子會軟塌塌的,顏色還很難看,夏天防暴曬,最好的方法就是隔層窗簾.如果你的蘆薈葉肉不飽滿的話,可以去買點肥料的,一般用那種多肉植物的肥料就行了,不過買的時候最好還是問問蘆薈適不適用.養蘆薈最好找個大點的盆,因為等蘆薈成熟後就會發很多小蘆薈,最好是沒隔一段時間就移一次盆啦,不過不移也沒什麼事,就是長得比較擠.另外蘆薈會越長越高,所以等蘆薈長得比較高的時候,它的根就會被壓彎,不會死,彎著長,很難看的,所以等根長長了,要把蘆薈移出盆,把老根剪去一部分,但是不能剪太長,剪得太長蘆薈有段時間會"病泱泱"的,要是你怕剪多了,施點肥就行了,建議剪根了移小蘆薈同時進行,這樣省事.還有一點很重要,因為蘆薈是多肉類植物,根部很容易招螞蟻的,記得在看見有螞蟻在花盆附近出現時就要澆殺蟲水了,花卉市場都有賣的,把和水混合的比例弄清楚就行了.
白點太多了的原因很多哎,我遇到兩次,一次是因為剪根的時候減多了,還有一次就是根被螞蟻咬得比較嚴重,至於顏色太深,有次我家蘆薈被太陽曬多了顏色就變深了,葉子還癟了...你看看有沒有幫助吧...
還有一點忘說了,蘆薈有很多種的,有些蘆薈本身就帶點白點的...
㈢ 蘆薈怎麼養,又矮又胖,肥嫩多汁,猛長爆小崽呢
大家都公司辦公室的一員,一天到晚都很忙,最怕的是應對單調的餐桌,多數人都可以選擇好飼養和美麗的裝飾,盧薈不但魅力強,還裝飾氣體。能夠耗費更少的時長來處理,能是辦公室里的優良裝飾設計。那樣,下面介紹盧薈的栽培方法。盧薈被稱之為非洲本土的。盧薈存在於世界各國,蘆薈葉是粗厚,純綠色或條紋的,從葉片中提取的頭狀花序,站立往上,花柄提高葉片。綠色植物多單身,葉互生,近三角形,螺旋式排序。
㈣ 蘆薈怎麼養才能長好
蘆薈養殖方法:
1、栽植土壤
蘆薈屬多肉性質,適合用排水性良好,又不易結板的疏鬆的土壤來栽植。家庭養殖蘆薈時,可以用腐葉土、園土、河沙再加入少量的堆肥,混合均勻後作培養土。如果用純沙土或園土,會影響植株的長勢。
2、水分要求
蘆薈生長需要水分,但又很怕積水,這就需要平時澆水時,來合理掌握。盆栽蘆薈澆水可根據「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澆水原則進行。蘆薈具有一定的耐乾旱能力,它的莖葉中儲存著大量的水分,盆土中過於缺水時,還可以通過儲存的水分來維持。如果澆水過多,使盆土長期過於潮濕,則容易引起植株根部腐爛。
3、施肥要求
蘆薈喜肥,春秋季節是蘆薈的生長旺盛期,可以每半個月給它補充一次肥料,平時可以發酵一些餅肥水,用來為蘆薈補充營養。也可以在澆水時,放入水中幾粒尿素顆粒,都可以使植株生長健壯。在入冬以前,可以施一些氮磷鉀復合肥,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使其能夠安全的度過冬季。
4、光照要求
一般剛上盆栽植的蘆薈不宜強光直曬,可以適當接受一點散光。待正常生長以後,要經常將盆栽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讓植株多接受光照,以利於更好的進行光合作用。夏季光照過強時,不能放在陽光下直曬,可以將盆栽放於弱光的環境中養護。冬季可以擺放在光照充足的陽台或窗檯上,並做好保溫防凍措施。
5、修剪整形
蘆薈生長速度快,萌發能力強,植株非常的耐修剪,如果蘆薈莖葉長得過於雜亂,影響株型,可以對其進行修剪,將多餘的肉質葉片剪除,以保持最佳的觀賞狀態。
㈤ 蘆薈應該怎麼養殖養殖的時候都需要注意什麼
蘆薈種植要選擇好這個土壤。其實蘆薈的生命力也非常的頑強,基本上不要特需的護理,但是對於泥土還是應該要做好這個選擇。一般種植蘆薈要選擇一些透氣性較好,比較肥沃的泥土,畢竟不管是種植什麼東西,肥沃的泥土可以減少這個肥料的投入。因為泥土比較肥沃,蘆薈往往也會生長的更加肥大一點,看起來也會美觀,所以選擇好肥沃的泥土,那麼種植的效果往往會更好。當然在生長過程當中,也要適當的增加一些肥料。
如果是北方種植蘆薈的,那麼最好也要將蘆薈放在室內過冬,不要放在室外。蘆薈耐高溫就算陽光直射那也沒有關系,多曬曬太陽反而會生長的較好一點,但是它不耐低溫,特別是溫度太低的時候容易出現這個凍害。因為蘆薈它是一種類似於多肉一樣的植物,一旦出現霜凍,那麼就容易出現凍害而腐爛啊。
㈥ 多肉植物蘆薈養殖方法
多肉植物蘆薈養殖方法
多肉植物蘆薈養殖方法,對於蘆薈大家都不陌生,對於蘆薈大家都不陌生,中國蘆薈為百合科的一種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在生活中有很多人種植蘆薈,下面一起來看看多肉植物蘆薈養殖方法。
多肉植物蘆薈養殖方法1
1、澆水:適時澆水是炎熱夏季特別要注意的。蘆薈喜光耐熱,但在夏季溫度高、降水少時也要防止乾旱,適當地澆水可獲得更高的產量。澆水過程不能過量,一般5~10天澆一次即可。到了秋季就要控制澆水,可採取噴水的方法,即使土壤比較乾燥也沒有關系,否則很容易爛根。
2、陽光:秋冬季節除了注意保暖,還要注意盡量讓蘆薈多見陽光。室內盆栽蘆薈可以放到避風向陽的地方。如果溫度較低,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在早上9點以後,3下午點以前進行日曬。
3、施肥:生長旺盛期土壤中養分不斷被株體吸收,如不及時追肥就會影響蘆薈生長。有機肥一般肥效慢,不能等蘆薈生長受了影響後再施肥,這樣就來不及了。施肥一次不宜過多,不要沾污葉片,如果沾污要用清水沖洗。
4、鬆土:蘆薈女王種植期間要加強管理,多次鬆土除草,可促進土壤的通氣性,加速轉化土壤養分,促進根系發達,提高抗病能力,達到快速健康成長。
5、採摘:種植三年左右的蘆薈就可採摘了,三年以上的葉子葯用價值更高,采葉時一般要從植株下部開始,成熟的葉片順熱肅下,不要傷害植株,並晝保持中體完整。因蘆薈葉中水分佔96%以上,破損的葉體中的汁液流出,對其營養是個損失,另外破損的葉子也不易保存,還會影響其它葉片存放。
6、防病:蘆薈常見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葉枯病、白絹病及細菌性病害,在病害未發生前,或已發病的植株去除帶病部位後,將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銅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於蘆薈葉面,可有效預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
病害發生後,用內吸傳導的治療劑如托布津、瑞毒霉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鏈黴素、農用鏈黴素、春雷黴素、井岡黴素等直接施用,能殺死蘆薈體內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多肉植物蘆薈養殖方法2
蘆薈養殖方法
1、選苗
選苗也是蘆薈養殖的關鍵,健壯的蘆薈苗,應該是葉片短而厚實,顏色深綠,並帶有四根以上自生根的。
2、盆土
種植蘆薈選擇泥盆,不要選擇瓷盆和塑料盆。土壤要一些排水、保水性、透氣、蓄肥的良好性能。那些排水性能差的土壤會使根部呼吸受阻,導致蘆薈亂根壞死。蘆薈的配土一般採用,腐殖質+田園土+河沙比例為2:2:1。
3、換盆
蘆薈換盆一般在2-3年進行一次,換盆時將蘆薈的亂根及時清理,保留根部土壤。同時,用新土培育好後進行一次澆透水,充分保證土壤中的水分。放在陰涼處緩盆一段時間,再移到陰涼處。
4、溫度
盆栽蘆薈要求種植在室外通風性較好和光合作用充足的地方,對於夏季炎熱的'季節應進行遮光,避免陽光直射,冬季盆栽蘆薈應繼續擰保溫保暖,室內溫度應保持在5℃以上,更有利於盆栽蘆薈的生長發育。
5、澆水
蘆薈號稱旱不死的植物,對少澆水量影響不大。在冬季一般兩到三周澆一次,適當給葉面噴水,保持盆土乾燥。在春季和秋季,大約一個星期可以澆一次水。夏天到來時,2-3天澆一次水,注意少受烈日暴曬,減少水分的損失,做到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原則。
6、光照
蘆薈喜光,屬長日照植物,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生長健康。如長時間不見陽光,會越來越細小瘦弱,葉片出現黑斑。注意是剛剛種植不久的蘆薈是只能見見早上的陽光的。
7、施肥
盆栽蘆薈使得一般採用腐葉土和粗砂各半再摻點腐熟的馬糞、糞干,雞鴨糞更好。蘆薈通常可以不施肥,生長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不宜施用過濃的肥。生長期每個月追施一次餅肥水,冬季生長緩慢期停止施肥。
8、病蟲害
黑斑病是蘆薈生長的主要病害,大多在春季多雨、低溫下發生。應以預防為主,要採用清溝排漬、降低土壤濕度的農業栽培措施和葯劑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方法,以達到減輕危害的目的。
多肉植物蘆薈養殖方法3
蘆薈怎麼養
盆栽蘆薈和田間種植的生態環境不同,它被限制在狹小的盆體中。為了盡量滿足蘆薈根系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水、肥、氣、熱等各種環境條件的要求,選用各種適宜的基質,科學地配製盆栽蘆薈適宜的盆土,對促進盆栽蘆薈正常發育和生長是十分重要的。
盆土的配製
盆土應具有排水、保水、透氣和蓄肥的良好性能。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質、園田壤土、河沙的比例為2:2:1。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其比例不變。蘆薈喜歡在中性環境下生長,最適宜蘆薈生長的盆栽基質酸鹼度,一般要求pH6.8~7.0。此外,要求盆土比較清潔衛生,可用必滅速等進行土壤消毒、滅菌處理。
選盆
從花盆的質地來分,有泥瓦盆、紫砂盆、瓷盆、塑料盆等,根據個人愛好和審美情趣,選擇合適的花盆栽種。透氣性好的泥瓦盆最適宜栽培蘆薈。若選用新盆,則應用水浸透,否則上盆後澆水不易把盆滲透,半干半濕的盆壁會傷新根。如用舊花盆,則應把盆土殘渣、青苔洗刷干凈,放在陽光下曬干再用,既能增加盆體透氣性,又能預防病蟲害。
施肥
肥料可分有機肥和無機肥兩類。有機肥營養成分較全面,肥效較慢。無機肥又稱化肥,如常用的硝酸銨、尿素、二銨等,其有效成分高,肥效快,用量少,與有機肥結合施用效果更好。為了保證蘆薈的質量,一般盡量不施用化肥。
施肥的方法有施基肥和施追肥兩種。有機肥常用作基肥,基肥是在裝盆前,將肥料與盆土充分混合。一般盆土與有機肥料的比例為10:1左右,拌勻,再一起裝入盆中,有機肥一定要進行完全充分的發酵,否則會產生燒苗現象。追肥是在裝盆以後,將肥料配成液體稀釋後再施用。
一般採用濃度不超過50%漚制的豆餅水或50%馬蹄水溶液進行澆施。肥液不宜過濃,否則會產生「肥害」。特別是採用葉面噴施的根外追肥時,肥料濃度不得超過0.1%。每隔30天左右追肥一次,也可根據蘆薈生長情況和不同季節進行追肥,一般春秋生長較快,可以適當增加追肥次數,冬季生長慢,可以少施肥,甚至不施肥。
澆水
蘆薈耐乾旱能力特強,3~5個月不澆水也不會乾死,但生長受到抑制,葉片干癟無汁,利用價值降低。而澆水過度,盆土長期陰濕,則能爛根,最後全株死亡。
所以要根據植株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及自然條件來靈活掌握,如果周圍空氣濕度大,蒸發強度低,要少澆;若空氣乾燥,氣溫高,空氣流通強,就要及時澆水,防止盆土和葉片失水過快。做到見干見濕,干透澆透,要做到合理澆水。
大棵盆在生長旺季澆水量和次數要大而多。春、秋季氣溫在15~25℃時,可5~7天澆一次。夏季氣溫高,蒸發量大,可2~3天澆一次,如果需要每天早晚可適當向葉面噴水,還要注意防止烈日暴曬。使盆土適當乾燥,有利於植株越冬。
澆水時間:春、夏季應在清晨和傍晚,冬季應在中午進行。
澆水最好使用深井水或雨水,自來水應曬後再用。澆水後注意鬆土,以減少水分蒸發,有利於發生新根。鬆土可用竹簽、8號鐵絲製成的單齒或雙齒小耙來進行鬆土,深度以1.5~2厘米為好。鬆土可切斷毛細管,使盆土保持最佳的水分狀態。
㈦ 蘆薈要怎麼養才能長的又大粗
參考資料
1、溫度、光照: 蘆薈多喜光照,在生產季節最好放室外通風和光照好的地方,但夏季炎熱的季節要適當遮光,冬季應放在高於5℃向陽的地方即可安全過冬。
2、澆水: 蘆薈最怕長期積水,土壤過濕則根部缺氧而腐爛枯死,平時向葉片噴霧或淋水,保持銷濕即要,待盆土過干時澆水。休眠期更要保持土壤乾燥,否則在低溫陰濕的環境下極易爛根爛葉。
3、土肥: 蘆薈適應性廣,但栽植土壤疏鬆、肥沃、保水、透氣,以沙質壤土為好。一般採用腐葉土和粗砂各半再摻點腐熟的馬糞、糞干,雞鴨糞更好。通常可以不施肥,生長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則生長更好,不宜施過濃的肥。伏天不宜施肥,以免爛根。
4、換盆: 每2-3年應換盆一次。換盆應在春季4月進行,其他季節也可但管理不當易枯死。換盆可換大一號的盆,將根外部和上下的土壤去除,同時剔除爛根。
盆墊瓦片,上墊2-3厘米爐灰渣、石子、磚塊等作排水層,上墊一層培養土,然後放正植株,周圍填滿新土,輕輕墩實,澆一次透水,以排水孔稍滴水為度。
㈧ 蘆薈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