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立蘆薈無根苗怎麼養
⑴ 蘆薈的養殖方法
養殖方法
1、蘆薈生長需要充足光照,不能太陰暗。
2、土壤:盆土要疏鬆、透水排水能力強,最好是有足夠的肥力。
3、水分:寧干勿濕,干透澆透,不能有積水。
4、溫度:給它5-25℃的生長環境,可忍受短時間的零度。
5、出現病蟲害要及時防止,萌發新芽時可通過摘心的方法調整株形。
(1)木立蘆薈無根苗怎麼養擴展閱讀:
栽培技術
蘆薈喜溫怕冷,當氣溫降低至15℃時即停止生長,降至0℃以下時開始死亡,因此北方地區須大棚種植或室內盆栽。蘆薈是熱帶、亞熱帶喜光植物,生長要求有充足的陽光、空氣。同時,蘆薈又是熱帶沙漠肉質植物,忌積水、潮濕、不通風透氣。蘆薈適合在透氣性強、滲水性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需肥量不大,以有機肥為主,輔以微量元素肥料。
食用價值
早在1918年,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就確認蘆薈(Aloe vera,即庫拉索蘆薈)可食用。如今,庫拉索蘆薈凝膠製品已經被廣泛應用於飲料、果凍、酸奶、罐頭等食品的製作中。
保健價值
蘆薈蘊含75種元素,與人體細胞所需物質幾乎完全吻合,有著明顯的保健價值,被人們榮稱為「神奇植物」、「家庭葯箱」。
⑵ 木立蘆薈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喜光耐旱植物,放陽台上明亮通風處就可以,特耐旱少澆水怕澇,濕度大澆水勤容易爛根
⑶ 木立蘆薈怎麼養才粗壯
摘要 放置在遮蔭通風位置。冬季氣溫低,放在室內養殖。合理施肥。
⑷ 木立蘆薈怎麼養長的快 木立蘆薈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木立蘆薈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土壤
蘆薈養殖的盆土應具有排水、保水、透氣和蓄肥的良好性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質、園田壤土、河沙的比例為2:2:1,也可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此外,盆土要求比較清潔衛生,栽植前可用必滅速等對土壤進行消毒、滅菌處理。
選盆
蘆薈盆栽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為透氣性差,易爛根。用新盆前應用水浸透,否則上盆後澆水不易把盆滲透,半干半濕的盆壁會傷新根。
選苗
選苗也是蘆薈養殖的關鍵,健壯的蘆薈苗,應該是葉片短而厚實,顏色深綠,並帶有四根以上自生根的。
上盆
蘆薈上盆應在春夏季進行,冬季不宜上盆,溫度太低,不利於新根發生。上盆前可在盆底先放一塊碎瓦片,壓在盆底的透水孔上,既能保持排水,又不會將盆土漏出。上盆時,先把蘆薈苗在盆中央放正,盡量讓根系舒展,填土覆蓋根部後,再輕輕將苗向上提一提,並稍微壓實,使根上下左右與盆土緊密接觸,再將盆土加至與盆沿保持2~3厘米為止,注意盡量將苗扶正,最後慢慢向盆內澆透水。
換盆
盆栽蘆薈養殖一般1~2年就要換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換盆為好。在換盆時要保持完好的土團,盡量不傷根系。換盆以後還需放在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在完全緩苗後再移到有陽光處養護。
⑸ 蘆薈怎麼種植方法有哪些五個步驟養出飽滿鮮嫩的蘆薈
蘆薈的繁殖方法
1、分生繁殖:分生繁殖就是將在蘆薈的根際和近盆土表面的地上莖葉腋間長出的短枝(植物學上稱為吸芽),分離下來種植,可以是進行移栽或是直接在原位剝離後待其生根再移動。分生繁殖在蘆薈整個生長期都可以進行,但以春、秋兩季溫度條件最為適宜,此時進行分生繁殖,蘆薈小苗返青比較快,成活率高。
2、扦插繁殖:扦插繁殖是在蘆薈生長期採取生長充實的主莖或側枝作為插穗進行扦插,扦插時要保證蘆薈的傷口處已乾燥,這樣可以避免感染。待生根後,再澆水。在此之前可以像盆土噴霧水,保持盆土濕潤即可。另外,用生根劑處理晾放後的扦插蘆薈苗,可提高幼苗成活率並提早生根。
蘆薈的種植方法
1、盆土配置:蘆薈在盆栽條件下被限制在狹小的盆里,適宜生長的盆土要有保肥效、保水排水、透氣等功能,酸鹼度適宜中性,常用來配製盆土的材料有田泥、園泥、腐殖質(發酵、堆漚過的落葉、稻草、木屑等)、河沙或媒灰。配製的方法是田(園)泥、腐殖質、河沙(或媒灰)分別是4:4:2,配製時根據本地的材料來源,在不影響盆土對肥、水、氣的條件下,可以適當變動。
2、花盆選擇:盆栽前根據所栽的品種選擇適合的花盆。翠葉蘆薈植株較大,種植一年半以上,葉片長50~80厘米,單葉重500克左右,花盆要大些,口徑25~30厘米。中國蘆薈和木立蘆薈植株較小,花盆的口徑在20厘米左右,也可種植時先用小的花盆,待蘆薈植株長到與花盆不對稱時再轉栽到大的花盆。
3、種植方法:盆栽時,先把盆土裝上三分之二,把種苗放在盆中,把根系張開,然後裝上餘下的盆土,把種苗輕輕提動一下,稍為壓實盆土,以種苗不倒為准,然後澆少量的定根水,放在有遮蔭的地方,待蘆薈開始生長後,再移到陽光處。但夏天要防烈日,蘆薈在幼苗時對陽光較敏感,要適當遮蔭。種植後,有的蘆薈葉片會變色,這是蘆薈的緩苗期,當它開始正常生長後,葉色就會變好。
蘆薈的日常護理
1、澆水:蘆薈盆土要保持濕潤,水太多對蘆薈的根系不利,因為蘆薈有耐旱怕澇的特點,需要澆水時,沿盆邊輕輕地澆但不要用力沖,以免盆土容易板結,影響盆土的透氣性,當盆土出現板結時,要適時鬆土,深度1.5厘米左右。
2、施肥:蘆薈在生長過程中,單靠盆土的養分是不夠的,適當施肥才能滿足生長需要,肥料以有機肥較好,如花生麩(餅),肥效好,而且清潔衛生。施用前,用水充分浸泡發酵,再用水稀釋澆施,如施化肥,以0.1%的濃度澆施,施肥的次數要根據蘆薈的生長情況而定,如經常需要葉片利用的,次數要多一些,一個月左右施一次。
3、採摘:蘆薈葉片的採摘標准,以生長一年或12片葉以上採摘為宜,翠葉蘆薈要生長一年半以上採摘較好,採摘的葉片要飽滿、光滑、肉汁清澈透明,這樣蘆薈的各種成份含量高,利用效果好。採摘時要由下而上,用小刀在葉片基部兩邊各切一道口,然後輕輕一掰,採摘的數量要使植株保持12片葉為基礎。
4、換盆:盆栽蘆薈養殖一般1~2年就要換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進行換盆為好。在換盆時要保持完好的土團,盡量不傷根系。換盆以後,還需放在半陰處養護一段時間,在完全緩苗後再移到有陽光處養護。
5、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除了初植的蘆薈不宜曬太陽(養殖半個月左右的),只能在早上見見陽光外,其它時間可多曬太陽,曬得多才越生長得好。
6、肥料:要想養殖長得好,肥料是不可缺少的,蘆薈可用氮磷鉀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肥料,而為了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可盡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如餅肥、雞糞、堆肥等。
7、越冬:如果將盆栽蘆薈放在室內,一般都能安全越冬。要牢記5℃是蘆薈越冬的最低安全線,當溫度在在5℃以上時,要採取一些相應的保暖措施。冬季要盡量少澆水甚至不澆水,可適當進行葉面噴水,並盡量讓盆栽蘆薈多見陽光。
總結:蘆薈是最好養的植物之一,幹了澆點水,非常適合懶人種的植物,而且蘆薈生命力十分旺盛,極其好養,其生長特性是喜陽光,但懼烈日,喜濕潤,但忌積水,耐高溫,但怕嚴寒。
⑹ 蘆薈怎樣種植
蘆薈的繁殖方法,主要採用無性繁殖,也可進行有性繁殖。
(1)無性繁殖 可採用分株或芽插繁殖。
① 分株繁殖 多數種類的蘆薈,在其植株周圍的地下莖能長出許多幼芽。利用這些幼芽進行分株繁殖,生長快。種植期,除低溫季節都可以進行。分株時,先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再連根挖出,即可栽植。
② 芽插繁殖 採用母株葉腋處長出的新芽,有些腋芽少的母株,可以把頂芽剪下扦插,這樣做可以促使母株長出許多腋芽。扦插時,切取長5~10厘米的新芽,切下的芽其切口處的水分(即汁液)很多,需晾乾後才可扦插,一般放在陰涼處,夏季晾4~5小時,秋冬季1~2日,待切口稍干。再扦插於搭有蔭棚的苗床,苗床基質鋪以細砂,或在細砂中摻入一般土壤,苗床應選在雨淋不到的地方。扦插後保持土壤濕潤,約20~30天生根,在苗床培育2~3個月即可出圃定植。
日本木立蘆薈,插條切口要經一周左右自然乾燥堅固後,插入苗床,經40~50天生根,在未生根前不要澆水,如澆水或被雨淋過,地溫下降,會妨礙生根,也容易腐爛,生根前葉子會失去綠色變為茶色,且凋萎捲起,生根後葉子又恢復綠色,生根後就可以定植。
(2)有性繁殖(種子繁殖)蘆薈栽種3~4年開始開花結籽,種子很小,有茸毛。種子壽命較短,採收後應立即播種,否則難以發芽。種子發芽適溫為15~20℃,所以不宜在氣溫較低的早春和炎熱的夏季播種,一般採用砂盤播種育苗,然後移栽。
播種盤可採用塑料淺盤或陶瓷淺盆,底部打許多排水孔,播前把細砂土裝在盤內,鋪平,將種子均勻撒在砂土上,播後再撒一薄層細砂土或細砂,然後在上面覆蓋一張報紙,再將播種盤(盆)置於水槽中,使水浸沒盤高的1/3左右,當報紙浸濕後,把盤取出,數天後如報紙幹了,可再放水槽中浸濕再取出,播後6~10天開始發芽。發芽初期可在報紙上扎些小孔,使透氣,再經5~6天大量出苗後,即可揭去報紙。幼苗出土30天左右,可將幼苗移栽到細砂土做的苗床上,按行株距10厘米×5厘米移入。栽後怕雨淋,每10~15天施1次水肥,中午應蓋簾遮陽,早晚揭開。苗高10厘米左右就可以定植。
(3)定植 我國廣東、廣西和海南,以及福建、雲南、四川的部分地區,都具備露地栽培蘆薈的氣候條件,可大面積栽種。
定植地要選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砂壤土,過濕、過黏的土壤易遭病蟲害,不宜選用。山地可採用梯田種植。每667米2施腐熟廄肥或土雜肥1500~2000千克,撒勻後翻耕,再耙細整平,做成寬1米左右的高畦。
定植時間以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為宜。將准備好的分株苗和將出圃的芽插苗或有性繁殖苗,按行株距50~60厘米×30~40厘米種於大田。一般每畦種2行,穴要挖大點,每穴栽1株,苗放在穴中,填土後把苗輕提一下,使根舒展,再把土填滿,壓緊,如土壤較干,需澆足水,並用小樹枝(或芒萁草)插在畦上臨時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