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品種的蘆薈可以水中養嗎
Ⅰ 蘆薈可以水培嗎
很多植物都可以水培的,像綠蘿、吊蘭、蘆薈、風信子等等,你可以從土裡挖出來洗凈根上的土改成水培
水培花卉知多少
水培花卉不是水生花卉,原來的「汗鴨子」要經過一定的訓練才可以脫胎換骨,成為游泳的好手,也有些花卉天生就適應水栽。花卉能否在水中正常生長,取決於植物的習性和植物內部的結構。不同的植物,由於習性的不同,對水中容氧量的需要也不同,如果水中的容氧量不能滿足其需要時,這種花卉就不易進行水栽。有些植物體內具有通氣組織,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能夠經過通氣組織輸送到植物的根部供呼吸之用;有些植物在莖節部生有氣生根,這些氣生根也能夠在空氣中吸收大量的氧氣,這些花卉都可以進行水栽。但是,你對花卉習性一無所知,切不可盲目從事,否則「鏹水」的苦頭只能自己品嘗了。
好了,下面我們了解一些比較適宜水培的花卉植物
1:天南星科植物
主要有:龜背竹、綠巨人、廣東萬年青系列、叢生春羽、綠寶石、綠羅、黛粉葉、金皇後、銀皇後、星點萬年青、迷你龜背竹、黑美人、綠地黃、紅寶石、琴葉喜林芋、銀包芋、和裹芋、海芋、火鶴紅掌、馬蹄蓮等。
天南星科植物花卉生根很容易,對基址環境適應性強,在用水插繁殖時,不但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發根,而且生根後能夠迅速地生長,形成觀賞性較好的株型,基址轉換後原有的根系大多能夠適應水栽環境,繼續生長,也有些花卉要重新生出水生根,在水中生長的根系幾乎沒有根毛。
2:鴨趾草科植物
這類花卉適應性極強,具有天生水栽的本能。幾乎所有的鴨趾草科花卉都能夠適應水栽條件,如:紫葉鴨趾草、紫背萬年青、吊竹梅等。
3:百合科
絕大多數百合科花卉都能夠適應水栽的條件如:蘆薈、十二卷、吊蘭類、株焦類、龍血樹、千年木、虎尾蘭、龍舌蘭、金邊富貴竹、海蔥、銀邊萬年青、吉祥草等。但是百合科的酒瓶蘭不易水栽。
4:景天科植物
比較適應水栽的有:蓮花掌、芙蓉掌、銀波錦、寶石花、落地生根等
5:其他植物
桃葉珊瑚、旱傘草、菜葉草、紫餓榕、蘭松、竹節海棠、牛耳海棠、君子蘭、兜蘭、變葉木、銀葉菊、仙人筆、蟹爪蘭、三角柱嫁接球、龍神木、鳳梨、彩雲閣、金錢豹、六月血、爬山虎、常春藤、腎蕨、鳥巢蕨、棕竹、袖珍椰子、蜘蛛抱蛋等。
Ⅱ 蘆薈用水可以養活嗎
蘆薈用水可以養活,但是需要有充足的養分和科學的管理方法為前提。
一、蘆薈水培養殖方法
1、陽光
在剛定植好之後需要將它放在陰涼處,千萬不能讓陽光直射它,為了讓它的根部能夠正常生長,可以用黑色的布將它容器的下半部分遮住。
而在根長好之後,可以慢慢的讓它享受陽光,剛開始時間不要太長,之後可以慢慢加長。
2、定期更換營養液
在沒長好根之前不能給它加,等到它長出來水培的根後,此時差不多已經適應水培環境了,這時候才能給它加營養液,但之後每隔上半個月或一個月就要將之更換一次。
3、夏季養護
在夏天時,因為過高的溫度會讓它進入休眠的狀態,此時應該將它移到半陰涼處養最好。
4、冬季養護
冬天時,只要室內溫度在5度以上,就可以讓它安全過冬,但需要將它放在室內光照較多地,如果想要它盡早開花,可以將室溫調整到10以上。
二、水培蘆薈注意事項
1、不要用雜水
在家中養它時,有很多人喜歡將茶葉水或者米湯水等倒入花盆裡,但是水培卻不可以這樣。,培時用清水最好,而且還要注意經常換水,以2到3天一次最佳,期間還要將爛根及時清除,清洗容器,以保證水質干凈。
2、按時更換營養液
在水培一些時日後,它就會長出須根,而這時就需要一定的養分來供給它生長,所以可以根據情況加入適量營養液,並隔上半個月或一個月將其更換一次。
(2)什麼品種的蘆薈可以水中養嗎擴展閱讀:
蘆薈中含的多糖和多種維生素對人體皮膚有良好的營養、滋潤、增白作用。翠葉蘆薈是最適宜直接美容的蘆薈鮮葉,即庫拉索蘆薈,它具有使皮膚收斂、柔軟化、保濕、消炎、漂白的性能。
還有解除硬化、角化、改善傷痕的作用,不僅能防止小皺紋、眼袋、皮膚鬆弛,還能保持皮膚濕潤、嬌嫩,同時,還可以治療皮膚炎症,對粉刺、雀斑、痤瘡以及燙傷、刀傷、蟲咬等亦有很好的療效。對頭發也同樣有效,能使頭發保持濕潤光滑,預防脫發。
參考資料:健康報網-蘆薈美容的效果和方法
Ⅲ 蘆薈可以種植在水裡養嗎
蘆薈不適宜在水裡養殖。
蘆薈是亞熱帶植物,同時,蘆薈又是熱帶沙漠肉質植物,忌積水、潮濕、不通風透氣。蘆薈適合在透氣性強、滲水性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需肥量不大,以有機肥為主,輔以微量元素肥料。
喜溫怕冷,當氣溫降低至15℃時即停止生長,降至0℃以下時開始死亡,因此北方地區須大棚種植或室內盆栽。
(3)什麼品種的蘆薈可以水中養嗎擴展閱讀:
一、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土壤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將土適當施以廄肥或堆肥,耕細耙平,一般畝施腐熟有機肥1500-2000kg,然後作寬0.8-1m,長視地形而定的畦。過濕過粘事的土壤不宜栽種。
2、分株育苗
分株繁殖於每年春季(3-4月),或秋、冬季(9-11月),將蘆薈每株周圍分櫱出來的小苗,連根挖取,並切斷與母株連接的地下莖,即可定植。
芽插繁殖是從母株的葉腋處,切取長5-10cm的新芽,放在陰涼的地方,夏季4-5小時,冬季1-2日,待切口稍干,扦插在搭有蔭柵的苗床上。插後20天生根,在苗床培育2-3個月即可出圃定植。
3、定植
於春季(3-4月),或秋季(9-11月)均可定植,用10-20cm高的分株苗或穿插苗,植距為50cm×50cm或40cm×50cm,每畦種2行,每穴栽1株。定植時將根舒展,覆土壓緊,如土壤乾燥時需淺水定根,並用小樹枝做臨時遮蔭。
4、田間管理
1)淋水排水
夏季天熱時必須淋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宜過於潮濕,注意排除積水,以免爛根。
2)鬆土除草
生長期間要勤除草和鬆土,雨季除草要將除下的雜草清除出園外,堆漚作肥。旱季除草,要將除出的雜草覆蓋根際。在除草的同時結合鬆土或培土。
3)施肥
為了促進植株的生長,要及時施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結合化肥。每年施化肥3-4次,每次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000-5000kg,混合尿素6kg,過磷酸鈣50kg。
二、生長習性
1、土壤: 蘆薈以透水透氣性能好,有機質含量高,pH值在 6.5 — 7.2 。
2、光照 :喜光,耐半陰,忌陽光直射和過度蔭蔽。
3、溫度 :適宜生長環境溫度為 20 — 30 ℃,夜間最佳溫度為 14 — 17 ℃。低於 10 ℃基本停止生長,低於 0 ℃蘆薈葉肉受凍全部萎蔫死亡。
4、水份:蘆薈有較強的抗旱能力,離土的蘆薈能幹放數月不死。蘆薈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澇。
5、生態環境: 蘆薈的生態環境(空氣、水體、土壤等)不能受污染,注意通風。
6、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要盡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蚯蚓糞肥更適合種植蘆薈。
Ⅳ 蘆薈可以水培嗎
蘆薈可以水培嗎
蘆薈是百合科的多肉植物,是適合水培的。可以透過透明的玻璃容器看到潔白的根須游弋水中,觀賞價值大大提升。
水培蘆薈的方法
選擇植株水培蘆薈最好選擇株型小巧的,這樣在花瓶中也會容易定型。從盆栽中的母株根部割下帶有根系的待水培植株;株型小的可以整株挖出。並且去除掉病葉、爛葉,只留取完好健康的。
水培蘆薈的注意事項
水質家庭中養殖植物經常會將茶葉水、米湯倒入花盆中,水培的時候就不要這樣做了。進行水培,用清水為佳。平時注意換水,2-3天換一次,及時清除爛根、清洗容器,保證水中沒有異味。
營養液蘆薈是觀葉植物,對肥料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蘆薈水培一個月長出新根後,可以改用觀葉植物營養液長期培養,視具體情況,可以半個月至一個月換一次營養液。
Ⅳ 蘆薈能水養嗎
和所有植物一樣,蘆薈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所以不能水養
蘆薈本是熱帶植物,生性畏寒,但蘆薈也是好種易活的植物,當然,要使蘆薈長得快,繁殖多,必須根據蘆薈的特點精心培植。
土: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的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水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公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使蘆薈生長不良。
溫度:蘆薈怕寒冷,它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環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長,0℃時,生命過程發生障礙,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35℃,濕度為45-85%。
水:和所有植物一樣,蘆薈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
日照: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以生長,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蘆薈還不窒曬太陽,最好是只在早上見見陽光,過上十天半月它才會慢慢適應陽光下茁壯成長。
肥:肥料對任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要盡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都可以,蚯蚓糞肥更適合種植蘆薈。
繁殖方法:蘆薈一般都採用幼苗移栽或扦插等技術進行無性繁殖的。無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穩定保持品種的優良特徵。
蘆薈本是熱帶植物,生性畏寒。但也是好種易活的植物。當然,要使蘆薈長得快,繁殖多,必須根據蘆薈的特點,精心培植。
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的生長不良。
蘆薈怕寒冷。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在5℃左右停止生長,它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35℃,濕度為45%~85%。利用大棚保溫栽培將解決北方地區大面積栽種蘆薈的越冬問題。
蘆薈和所有植物一樣,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
蘆薈在15℃~35℃左右生長最快,我國3~10月份,大部分地區都符合這個溫度。這期間要加強管理,多次鬆土除
草,可促進土壤的通氣性,加速轉化土壤養分,促進根系發達,提高抗病能力,達到快速健康成長。
適時澆水是炎熱夏季特別要注意的。蘆薈喜光耐熱,但在夏季溫度高、降水少時也要防止乾旱,適當地澆水可獲得更高的產量。澆水造成不能過量,一般5~10天澆一次即可。生長旺盛期土壤中養分不斷被株體吸收,如
及時追肥就會影響蘆薈生長。有機肥一般肥效慢,不能等蘆薈生長受了影響後再施肥,這樣就來不及了。施肥一次不宜過多,不要沾污葉片,如果沾污要用清水沖洗。種植三年左右的蘆薈就可採摘了。三年以上的葉子葯用價值更高。采葉時一般要從植株下部開始,成熟的葉片順熱肅下,不要傷害植株,並晝保持中體完整。因蘆薈葉中水分佔96%以上。破損的葉體中的汁液流出,對其營養是個損失。另外破損的葉子也不易保存,還會影響其它葉片存放。
到了秋季就要控制澆水,可採取噴水的方法,即使土壤比較乾燥也沒有關系,否則很容易爛根。秋冬季節除了注意保暖,還要注意盡量讓蘆薈多見陽光。室內盆栽蘆薈可以放到避風向陽的地方。如果溫度較低,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在早上9點以後,3下午點以前進行日曬。
Ⅵ 蘆薈可水養嗎
蘆薈也是可以水養的,而且現在也開發出了專用於水養的蘆薈品種。但要將土養蘆薈改成水養蘆薈,最要緊的就是解決蘆薈根系的呼吸問題了。
蘆薈的根系全部泡在水中吸收不了氧氣,所以要有5-10cm裸露在空氣中,平時要勤換水,以保持水分中的溶解養分,當然,別忘了在水中加入適當優質翠姆肥水
Ⅶ 蘆薈能否水來種植
可以的。必須考慮能適應居室的光照條件。不同的花卉,對光照的條件的要求也不一樣,雖然水載的觀葉植物大多喜半陰的條件,但有的花卉,如:變葉木,紫葉鴨趾草,吊竹梅等,需要充足的散射光;有些花卉,如蜘蛛抱蛋,白鶴芋,廣東萬年青等,卻有著極強的耐陰能力。由於不同的居室以及居室的不同部位,其光照條件都不一樣,應根據置放位置的光照強度選擇合適的花卉種類,一保證花卉的正常生長和保持良好的觀賞性。
水栽蘆薈是否能成功,最關鍵的一條措施就是換水。首先,植物的根系在生長過程中進行的呼吸作用,要不斷的消耗水中的氧氣,當氧氣減少到一定程度,就會對蘆薈的生長產生影響。其次,蘆薈的根系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粘液,粘液多時會影響水質。再次,蘆薈水栽時,要在水中加入一定數量的營養液,假如的營養元素除一部分被蘆薈吸收外,其餘的都殘留在水中,時間一長,當殘留的物資達到一定數量,也會對蘆薈產生危害。隨意必須對水載蘆薈定期換水。
換水間隔:對生長正常的蘆薈,一般,夏季越5~7天換一次;春秋季的換水間隔時間可長些,約7~10天;冬季的換水間隔時間可以更長些,約10~15天。但如果許可的話,若間隔時間短些,對蘆薈生長更為有利。換水時,應用清水沖洗蘆薈根部,如有爛根要及時除去,器皿中如長出青苔要洗刷干凈。器皿中的水不宜加的太滿,而要讓一部分根露出水面。這樣除了可以讓根系吸收水中的溶解氧外,還能讓露出水面的根系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只有充分地滿足蘆薈在生長發育中對氧氣的需求,才可能使水栽蘆薈正常健壯的生長。一般自來水廠自來水基本上適宜水栽蘆薈的用水要求(無污染和微酸性的水)
對於水栽蘆薈的施肥,應施入專門用於無土栽培的營養液。無土栽培的營養液根據蘆薈所需養分的比例,濃度和酸鹼度培植而成,除含有植物生長所需的大量元素外,還含有植物需要的微量元素。所以,對於一般氧化愛好者來說,是難以自行配製的。使用營養液,應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要求,切忌隨意盲目施用,以免施肥過多而引起肥害。由於很多蘆薈在酷熱的夏日生長緩慢,應在夏日減少施肥(自來水中也有一部分營養元素)。冬天蘆薈一般多數處於休眠期,也應減少或不予施肥。
此外,水栽蘆薈還應注意空氣濕度和通風。
Ⅷ 蘆薈可以用水養嗎,怎麼養
不可以
蘆薈的栽培管理:
1、溫度、光照 蘆薈多喜光照,最好放置於室外通風和光照好的地方,但在炎夏要適當遮光,冬季應放在高於5℃向陽的地方即可安全過冬。
2、澆水 蘆薈最怕長期積水,土壤過濕則因根部缺氧而腐爛枯死,平時向葉片噴霧或淋水,保持稍濕即可,待盆土過干時澆水。冬季休眠期更要保持土壤乾燥,否則在低溫陰濕的環境下極易爛根爛葉。
3、土肥 蘆薈適應性廣,但栽植土壤以沙質壤土為好,並確保證土壤疏鬆、肥沃、保水、透氣。一般採用腐葉土和粗砂各半再摻點腐熟的馬糞、糞干,雞鴨糞更好。通常可以不施肥,生長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則生長更好,不宜施過濃的肥。伏天不宜施肥,以免爛根。
4、換盆 每2—3年應換盆一次。換盆應在春季4月進行,其他季節也可,但管理不當易枯死。換盆可換大一號的盆,將根外部和上下的土壤去除,同時剔除爛根。盆墊瓦片,上墊2—3厘米爐灰渣、石子、磚塊等作排水層,上墊一層培養土,然後放正植株,周圍填滿新土,輕輕墩實,澆一次透水,以排水孔稍滴水為度。
5、繁殖 常用分根或扦插法繁殖。扦插可於春季3—4月進行,插條選10—25厘米長的壯枝,切口用利刀削平,去掉底部左右兩葉片,放置乾燥的地方2—7天,待切口乾硬,形成堅硬膜後植於摻有少量培養土的粗砂中。插深2厘米左右,砂土保持稍濕即可,放半陰的環境中,20—30天即可生根,然後可全天見光,但不能強光直射,兩月後重新上盆單獨栽植。
分盆繁殖可於3—4月進行,將過密、帶根植株用利刀與主根切開,另植新盆即可,第一周不必澆水,待傷口結膜後再澆透水。管理同成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