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福建蘆薈被叫做龍舌蘭
1. 魯迅在《仙台》里 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蘆薈跟龍舌蘭是一個物種嗎
同是百合科,分龍舌蘭、蘆薈屬。
2. 龍舌蘭就是蘆薈嗎
不是蘆薈。魯迅在《藤野先生》中寫道: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舍蘭」。不要以為龍舌蘭就是蘆薈,龍舌蘭和蘆薈植物形態相似,龍舌蘭是有毒的。龍舌蘭是石蒜科,而蘆薈算是百合科的。魯迅先生當年寫文章的時候顯然是看好龍舌蘭的,特意在這3個字上加了引號以示強調。但世事難料。如今的蘆薈簡直就是SUPER STAR, 占據愛美人士不能缺少的物品排行榜前列數年之後,彷彿是在一夜間,又從臉上抹的東西被說成了人間美味。誰不想吃出美麗呢?可這黏乎乎的東西,要我把它做成菜還真有點不知拿它如何是好。那就看看鹿鳴的新煮張吧。
圖片在這里有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679281951&tn=imagedetail&word=龍舌蘭&in=13
3. 龍舌蘭是不是蘆薈
絕對不是,龍舌蘭是有毒的
4. 怎麼區別蘆薈和龍舌蘭
蘆薈是一種多年生百合科多肉質的草本植物,原產非洲沿海,大陸乾旱地區、印度、西印度群島也有生長。自古以來就因其具有神奇的葯用價值而被稱為「植物世界的葯房」。據資料記載,4000多年前,蘆薈被非洲當地居民當作瀉劑使用。德國籍的古埃及學者那比魯斯在查金字塔的木乃伊棺中發現的紙莎草故書中就記載著蘆薈的葯效,這是人類發現最早的有關蘆薈記載的文字。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在開始東征前,先征服了非洲東海岸的蘇克拉島,他用島上的蘆薈為將士們療傷,命將士內服蘆薈,以預防疾病,維持士兵的健康。正是由於亞歷山大帝的東征,蘆薈在亞洲廣泛地流傳開了。
我國從唐朝開始,蘆薈在醫葯中的應用已有很多的記載。就連唐代大詩人劉禹錫都記下了自己孩提時患濕疹,經過使用蘆薈有顯著效果的體驗。
通常認為在宋末明初年間,蘆薈東渡到了日本。1610年韓國的醫書中首次出現蘆薈的名字。目前日韓兩國對蘆薈的研究開發遠遠領先於我國。在日本,蘆薈真正被當作葯物使用是在二戰之後。人們發現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後受到傷害的倖存者,使用蘆薈後出現了奇跡,不但治好了傷,而且不留疤痕。近年來,日本專家還發現蘆薈可以抑制癌症,具有增強免疫力、防輻射、防心血管病、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功能。
蘆薈種類繁多,變異多樣,現在估計有400多個品種,但常用的僅有以下幾種:
庫拉索蘆薈(AloeveraL.)一般稱為巴巴蘆薈,翠葉蘆薈 ,又稱真蘆薈、沙漠百合。它是目前應用在食品、葯品和美容方面最廣泛的品種,原產於非洲北部地區,現在美洲栽培最多,日本、韓國和我國台灣、海南島也都有大面積商業化栽培,主要用於提取蘆薈原汁、蘆薈是中葯老蘆薈的的原植物。後來由於人工選擇的結果,在庫拉索蘆薈中,又選出不少變種,如中國蘆薈、上農大葉蘆薈等。
中華蘆薈。中華蘆薈也叫斑紋蘆薈,我國南方許多地區有栽培。中華蘆薈和巴巴蘆薈十分相似,是巴巴蘆薈傳入我國後,經長期的自然選擇而形成的一個變種,對我國的氣候條件有很強的適應性。
上農大葉蘆薈。上農大葉蘆薈是上海農學院植物科學遺傳育種研究室從美國引入的巴巴蘆薈選出的栽培變異類型,幼苗期葉背面和葉面均有白色斑點,成株後白斑消失。上農大葉蘆薈生長速度快,具有極大的開發利用價值。在盆栽條件下,分櫱能力極弱,主莖不分枝,因此自然繁殖慢。
木立蘆薈。木立蘆薈主莖明顯,外形像直立的樹木,由此得名。日本栽種較多,我國東北地區也有栽種。
青鱷蘆薈(開普蘆薈)。青鱷蘆薈原產非洲開普頓地區,又稱開普蘆薈,也叫好望角蘆薈。因為開普蘆薈的干塊為棕黑色,質地疏鬆,和庫拉索蘆薈干塊不同,所以被稱為新蘆薈。
龍舌蘭是龍舌蘭科龍舌蘭屬多年生常綠植物,植株高大。葉色灰綠或藍灰,長可達1.7米,寬20厘米,基部排列成蓮座狀。葉緣刺最初為棕色,後呈灰白色,末梢的刺長可達3厘米。花梗由蓮座中心抽出,花黃綠色。喜溫暖、光線充足的環境,生長溫度為15至25℃。耐旱性極強,要求疏鬆透水的土壤。龍舌蘭原產於美洲,有些種類在原產地要長十年或幾十年才能開花,巨大的花序高可達7至8米,是世界上最長的花序,白色或淺黃色的鈴狀花多達數百朵,花後植株即枯死,所以龍舌蘭被稱為「世紀植物」。
5. 龍舌蘭是什麼東西啊有圖片嗎
魯迅在《藤野先生》中寫道: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舍蘭」。不要以為龍舌蘭就是蘆薈,龍舌蘭和蘆薈植物形態相似,龍舌蘭是有毒的。龍舌蘭是石蒜科,而蘆薈算是百合科的。魯迅先生當年寫文章的時候顯然是看好龍舌蘭的,特意在這3個字上加了引號以示強調。但世事難料。如今的蘆薈簡直就是SUPER STAR, 占據愛美人士不能缺少的物品排行榜前列數年之後,彷彿是在一夜間,又從臉上抹的東西被說成了人間美味。誰不想吃出美麗呢?可這黏乎乎的東西,要我把它做成菜還真有點不知拿它如何是好。那就看看鹿鳴的新煮張吧。
圖片在這里有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679281951&tn=imagedetail&word=龍舌蘭&in=13
6. 龍舌蘭是蘆薈嗎
龍舌蘭不是蘆薈
龍舌蘭,是石蒜科、龍舌蘭屬多年生常綠大型草本植物。

7. 龍舌蘭和蘆薈的區別在哪
龍舌蘭酒是墨西哥的國酒,被稱為墨西哥的靈魂,是在墨西哥開奧運會時,開始變得為世界所知的。該酒是以龍舌蘭(agave)為原料經過蒸餾製作而成的一款蒸餾酒。
龍舌蘭酒常常用來當做基酒調制各種雞尾酒,常見的雞尾酒有特基拉日出、鬥牛士、霜凍瑪格麗特等。
8. 幫個忙,謝謝。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對早年生活的一種追憶,裡面有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也有他對老師和朋友的記憶。很早以前我就讀過裡面的《藤野先生》一文,對他描寫的那個又黑又瘦,教學嚴謹的老師印象深刻。
讀書的時候就學過魯訊先生的文章,這篇文章里「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對這一段我印象深刻,當時語文老師是要求我們背誦,到現在還能背出來,當時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應該是節選的。
從這篇文章里學習魯訊先生的寫作方法,他先以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尊為「膠菜」;福建的野生蘆薈運往北京,美其名曰為「龍舌蘭」作鋪墊,再寫他在仙台所受到的優待,就水到渠成,從中也可以看出魯訊先生的謙遜情懷。
愛這一篇是敘事散文,從文中充分表現出魯訊先生的愛國精神,因為無法苟同於當時中國人的態度,為了喚醒、拯救當時已經麻木的中國人,他也在此時改變了學醫救國的初衷,雖然從此與藤野先生分別,但藤野先生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和真摯無私的
給了魯訊先生極大的鼓舞。「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於是點上一支煙,又繼續寫此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魯訊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奠基人。從他的文章中不但可以學到高超的文學寫作技巧,還可以從中學習,他的高風亮節情操和那無畏的革命精神
9. 蘆薈的學名是什麼
家庭種的一般是庫拉索,上農大就是庫拉索的一個品種.一般花市不多見.建議用庫拉索代替.
上農大葉蘆薈:學名Aloe vera L. var. SCA Gu,是上海農學院植物科學系植物遺傳育種研究室從庫拉索蘆薈中選出的更適宜保護地栽培的變異品種。上農大葉蘆薈葉片被有白色蠟粉,葉色翠綠,最大葉片長可達85厘米,寬可達12厘米,葉肉肥厚潔白且無苦味。在盆栽條件下分櫱能力極弱,主莖不分枝。它是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發展保護地集約化、產業化蘆薈生產適宜的優良變種,具有極大的開發利用價值,生長速度快,也適宜家庭栽培。
中國蘆薈又名斑紋蘆薈。在日本觀賞植物蘆薈「千代田錦」也叫斑紋蘆薈,但實際上是與中國蘆薈不同的。
中國蘆薈外形近似仙人掌,又似龍舌蘭,在植物學上隸屬於百合科,為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記載:蘆薈,多年生草本……產地不明,有人認為原產中國。
龍舌蘭在閩南的一些地方被稱為「番仔蘆薈」。閩南人有將外國來的東西稱為「番XX」或「番仔XX」的習慣。例如:「番仔火」(火柴)、「番薯」、「番石榴」、「番椒」、「番鴨」等等。在「番仔」或「番」字後面的名詞應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東西。龍舌蘭傳入中國已有相當悠久的歷史了,這一點至少可以說明蘆薈即使是「舶來品」也早在龍舌蘭傳入中國之前就已被中國人視為自己的物品而非「番仔貨」。
中國蘆薈是庫拉索蘆薈的一個變種,其外形也酷似庫拉索蘆薈,二者所含的化學物質成分相似。有實驗指出,中國蘆薈原汁的保濕作用比庫拉索蘆薈原汁強,這對於配製化妝品來說,是有利的,但對於炮製成中葯材來說,則有不利之處。
在閩南、台灣、廣東潮汕、廣西北海地區、海南島、雲南和四川的局部地區,自古以來民間就有盆栽蘆薈的習慣,許多地方的婦女長期將它作為天然的護發珍品,因而流傳至今。除了作為美容品外,民間還積累了使用蘆薈的豐富經驗。這種盆栽的小草在南方一些地方常常可以見到,很多人都認識這種小草和它的用途。當你一提起蘆薈,上年紀的人大都記憶猶新,能夠道其一二。
在雲南南部,傣族人及其他少數民族居民將野生的中國蘆薈作為草葯來使用,將蘆薈叫做「燙傷草」 有人被湯火燙傷,即去山上采來蘆薈葉,將表皮剖開後貼於患處,立時有冰涼感覺,並可止痛、消炎腫、防止潰瘍。燙傷嚴重時把蘆薈全株搗成漿敷貼,效果較好。更重要的是用蘆薈治療燙傷,痊癒後幾乎不留疤痕。
一九三八年刊竣的《福建通志》第二十九冊物產志草類中記載著:「龍舌草,『閩產錄異』雲:產福州,形如龍舌而肥茁,兩旁有刺,高者二、三尺,葉長者尺余,開紅花,婦女以葉津粘鬢」。這里的「龍舌草」指的就是中國蘆薈,不是龍舌蘭。而魯迅在《藤野先生在仙台》一文中提到的「蘆薈」指的倒是龍舌蘭,這位老先生在廈門住的時間不長,對閩南話不太了解,難怪出錯。
日本木立蘆薈:亦稱日本蘆薈、木劍蘆薈、樹蘆薈,因其外形象直立的樹木而得名。原產地南非開普州和德蘭士瓦州的東部、北部及羅德西亞地區。木立蘆薈在日本有大量的栽培,在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近年來種植較多。木立蘆薈可從基部或莖上形成分枝,利用分枝扦插繁殖極易成活。其特點是灰綠色葉子細而長、凝膠含量少、邊緣鋸齒狀、莖像樹桿、橙紅色花,葉段面呈V字形。木立蘆薈在其原產地株高可達六米,在溫室也可達2米以上。目前在日本,木立蘆薈已投入商業化生產,他們認為木立蘆薈是最好的葯用蘆薈品種,木立蘆薈也可用於食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