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養什麼蘆薈植物
⑴ 蘆薈怎麼養殖在家裡
在家中養蘆薈要提供透氣通風的泥盆,並按2:2:1比例配製腐殖土、園土和河沙。隨後為其提供5~15℃的適宜溫度,使其接受充足光照,少量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每半月要進行一次稀薄肥液的施加,並1~2年進行一次換盆即可。
1、合適花盆
在家中養殖蘆薈,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花盆,使其能夠更好的生長。一般推薦選擇透氣性和排水性好的泥盆進行養護,可以讓蘆薈在生長中避免通氣不暢或者積水爛根,不要選擇瓷盆或者塑料盆進行養護。
2、疏鬆土壤
選擇疏鬆的土壤也是蘆薈怎麼養在家裡的一個關鍵。通常要選擇能夠很好的排水透氣,並能保水蓄肥的疏鬆土壤最為適宜。可以將腐殖土、園土和河沙按照2:2:1的比例進行配製,混合成適合的土壤。
3、溫度光照
蘆薈是一種很好養活的植物,需要為其提供5~15℃的適宜溫度,使其茁壯生長。在蘆薈度過幼苗期以後,要將其放在向陽處,接受充足光照,使其進行光合作用更好的生長即可。
4、少量澆水
在家中養蘆薈時,要注意盡量少澆水,因為蘆薈是一種耐旱的植物,並不需要過多的水分進行生長。在春秋5~7天左右澆水一次,夏季高溫要2天左右澆水一次,冬季則半月左右澆水一次,保持土壤濕潤就好。
5、施肥換盆
及時施肥,讓蘆薈有足夠的養分進行生長,一般半月左右需要施加稀釋的發酵有機肥或者含氮磷鉀的碧卡大量元素水溶肥。在養殖1~2年左右,要對蘆薈進行換盆,更換新鮮的土壤,並清理根系,使其能夠更好地進行生長。
⑵ 蘆薈有多少品種,哪種適合家庭養呢
蘆薈的品種至少有300種以上,其中非洲大陸就有250種左右,馬達加斯加大約有40種,其餘10種分布在阿拉伯等地。
蘆薈各個品種性質和形狀差別很大 有的象巨大的喬木,高達20米左右,有的高度卻不及10厘米,其葉子和花的形狀也有許多種,栽培上各有特徵,千姿百態,深得人們的喜愛。
蘆薈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其中可供葯用的只有十幾種,可食用的僅五六種,其餘皆為觀賞植物。
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葯用蘆薈品種:
庫拉索蘆薈:原產非洲北部地區,目前美國南部和南美洲西印度群島廣泛栽培,我國也有種植。其葉汁濃縮物即中葯「老蘆薈」,日本稱「肝色蘆薈」。
好望角蘆薈:分布非洲南部地區,主產於南非共和國的凱普州,由凱普達溫輸出其葉汁濃縮物,即中葯「新蘆薈」亦稱「透明蘆薈」,葯用者一般認為「新蘆薈」質量較「老蘆薈」差。
中國蘆薈:又稱斑紋蘆薈。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地均有栽培,雲南元江、海南島、雷州半島一帶有野生。民間廣用為草葯、美容葯物,其葉、花、根均可入葯。
木劍式蘆薈:也叫木立蘆薈。原產於南非,目前日本到處栽培作為民間葯,我國近年來也廣泛種植,尤以東北三省和華北地區為甚。
以上是葯用蘆薈的幾個主要品種。作為園藝植物,蘆薈則有數百種之多。茲舉幾個常見的品種介紹如下:
帝王錦:又稱低能蘆薈。葉細多肉且柔軟,為其最大特徵。原產於卡那維拉的南部山地,日本種植廣泛。
七寶錦蘆薈:耐寒性比木劍蘆薈強,可以長年在戶外種植。
青鱷蘆薈:原產於南非共和國,野生群集生長,在原產地大多收集其汁作蘆薈樹脂。
龍角蘆薈:又名狼牙爪。原產於非洲南部及阿拉伯地中海沿岸一帶。我國雲南有野生,「滇蘆薈」就分布在那一地區,其它地區均為人工栽培。
珍珠蘆薈:別名德國菠蘿。原產南非一帶,我國主要作溫室栽培觀賞。
千代田錦蘆薈:在日本也叫「斑紋蘆薈」,但與中國蘆薈不同。
此外,還有一些俗稱蘆薈、實際上除了外形有些相似以外、是和蘆薈根本不沾邊的園藝植物,例如竹紋蘆薈,原產南非,在中國作溫室與家庭盆栽,與蘆薈既不同科,也不同屬;又如海螺蘆薈,別名十二卷,也是原產南非,中國各植物園、苗圃都有栽培,外觀也很象蘆薈,為百合科十二卷屬,與蘆薈同科不同屬。
隨著全球性「蘆薈熱」的掀起,我國各地都有人栽種蘆薈,廈門及附近地區種植的蘆薈就有幾百畝。許多人都在問「聽說蘆薈可以吃,是不是真的?蘆薈到底有沒有毒?多吃會不會有問題?
根據目前大量的科研資料表明,有三種——也就是目前在全世界大量種植的蘆薈品種是可以吃的,這就是中國蘆薈、庫拉索蘆薈和日本木劍式蘆薈(木立蘆薈),但每次食用的量要有限制。中國蘆薈最安全,根據中國葯品生物製品鑒定所試驗結果表明(急性毒性試驗及長期毒性試驗)中國蘆薈「無任何毒副作用」。由於各人體質不同,一般情況下一個人一天吃鮮葉30克左右是沒有問題的,體質虛的人每天10至20克較為安全。有人為了治小傷小病,想多吃一點,一般認為控制在食用後一天內有輕瀉為最高限量(也就是說如發現輕度腹瀉就要減少食用量了)。由於食用蘆薈引起的小瀉對人不會產生嚴重危害,少吃或停吃則很快恢復無礙。
庫拉索蘆薈也是可以食用的,只是它的葉皮厚,皮里含有較多的蘆薈素,因此吃的方法有講究:把皮與「肉」(凝膠)分開食用。元江的中國蘆薈葉子長得比美國庫拉索蘆薈大,也可以把皮與「肉」分開吃。
日本木劍式蘆薈因含更多的蘆薈素,所以食用時感覺更苦,難以下咽,但氣味較好,一般人容易接受它的氣味,不愛「吃苦」的人可以把它蘸蜜或加糖吃,食用量應比中國蘆薈更少些。
常吃蘆薈有清涼瀉火、健胃整腸作用,還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日本醫學界有人把各種食物按所謂的「氧化度」排列在一個表格里,「氧化度」越高排在越右面,也就是越「正」,自來水、豬肉、大部份罐頭食物都排在靠右的一面,而蘆薈與深海魚油、螺旋藻等則排在靠左的一面,也就是較「負」,說明平時多吃一些蘆薈對身體是大有益處的。
蘆薈葉片既可以生吃,也可以通過「腌制蘆薈」就同製作泡菜一樣,鹽腌一段時間後的蘆薈氣味與腌黃瓜差不多,但更脆,因而很受歡迎。「蜜蘆薈」可用上好蜂蜜、庄糖與洗凈晾乾的蘆薈葉片三種等量入缸,經常攪動以防局部染菌,一星期左右就可撈起食用了。這種「蜜蘆薈」香甜可口,脆的程度可與海蜇皮相比,撈起「蜜蘆薈」餘下的「蘆薈蜜」攪冷開水飲用,也是夏季清熱解暑的佳品。「酒蘆薈」是用高質(50度以上)酒浸泡蘆薈葉片數周後得到的,酒可去掉蘆薈特殊的「臭」味,令人容易吃下,而浸過蘆薈的酒(蘆薈酒)則是一種很好的「葯酒」了。
⑶ 家裡養蘆薈好嗎 蘆薈放在家中養好嗎
好,可以養的
蘆薈在家居植物裡面真的算是人氣比較高的一個種類了,它不僅僅是有著比較優美的外觀,而且它的功用也是相當多的,且不說它的葉片顏色很好看,是那種比較新鮮的綠色,放在家裡真的是相當好看的。它對於周圍環境的凈化能力是很強的,不管是油煙還是別的對我們身體可能不太好的氣體,都是可以比較好地吸收的。
偶爾有葉尖枯萎的情況也是正常的,大家不用太緊張,也不需要一看到葉片枯萎就去施肥的。
⑷ 家裡經常養的蘆薈品種有哪些
好望角蘆薈、日本樹蘆薈、美國庫拉索蘆薈、中國元江蘆薈、中國華蘆薈、皂質蘆薈等幾個品種。
蘆薈屬百合科多年生,長綠多肉質草本植物,原產非洲熱帶沙漠乾旱地區,葉片進化為具有很強的貯水能力,表面堅硬,不易失水。葉簇生呈蓮座狀或生於頸頂,葉長批針形成葉短寬,邊緣有尖齒狀刺。果實蒴果種子多數。各個品種之間的形狀性質差異很大。
⑸ 家裡適合養蘆薈嗎怎麼養
蘆薈適合家庭種植,平時放在室內向陽通風處或陽台都行。
蘆薈是一種百合科草本植物,原產於非洲,據考證的野生蘆薈品種300多種,它是多年生百合科肉質草本植物。含有豐富的多糖、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活性酶及對人體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
1、蘆薈多喜光照,最好放置於室外通風和光照好的地方,但在炎夏要適當遮光,冬季應放在高於5℃向陽的地方即可安全過冬。
2、蘆薈最怕長期積水,土壤過濕則因根部缺氧而腐爛枯死,平時向葉片噴霧或淋水,保持稍濕即可,待盆土過干時澆水。冬季休眠期更要保持土壤乾燥,否則在低溫陰濕的環境下極易爛根爛葉。
3、蘆薈適應性廣,但栽植土壤以沙質壤土為好,並確保證土壤疏鬆、肥沃、保水、透氣。一般採用腐葉土和粗砂各半再摻點腐熟的馬糞、糞干,雞鴨糞更好。通常可以不施肥,生長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則生長更好,不宜施過濃的肥。
4、 每2—3年應換盆一次。換盆應在春季4月進行,其他季節也可,但管理不當易枯死。換盆可換大一號的盆,將根外部和上下的土壤去除,同時剔除爛根。盆墊瓦片,上墊2—3厘米爐灰渣、石子、磚塊等作排水層,上墊一層培養土,然後放正植株,周圍填滿新土,輕輕墩實,澆一次透水,以排水孔稍滴水為度。
⑹ 一般家裡養的是什麼品種的蘆薈
以吃和美容為主的:庫拉索蘆薈,中國蘆薈,木立蘆薈。以觀賞為主的:不夜城,翡翠殿
⑺ 家養什麼品種蘆薈最好
蘆薈品種有很多,當中最好的就是翠葉蘆薈,它不僅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而且它的營養價值也很高,通常普通品種的蘆薈溫度不能低於10℃,而翠葉蘆薈冬將溫度控制在5℃以上即可,其實中華、木立、大葉等蘆薈品種也是十分不錯的。
蘆薈有很多不同的品種,每個品種的形態、生長習性都不一樣,而當中最好的蘆薈品種是翠葉,它不僅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是極強的,很多家庭都種植著翠葉蘆薈。
其實除了翠葉蘆薈最好之外,中華蘆薈、木立蘆薈、大葉蘆薈、青鱷蘆薈等品種也是十分不錯的,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觀賞價值,有很好的裝飾環境的作用,都適合新手盆栽養護,也可以取下葉片適量食用。
容易開花的蘆薈
容易開花的蘆薈品種有斑紋蘆薈、木劍蘆薈,以及常見的庫拉索蘆薈。斑紋蘆薈種植兩年左右就會開花,木劍蘆薈和庫拉索蘆薈都是三、四年才會開花。如果大家希望自己家的蘆薈能開出好看的花,那麼不妨試一試這幾個品種,其中斑紋蘆薈是最容易開出花的,而木劍蘆薈相比庫拉索蘆薈又更容易開花。
但是蘆薈花期不定,哪怕是上面幾種容易開花的蘆薈,也是需要耐心養護、給它們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經常保持通風和充足的養分,在澆水的時候適量,注意蘆薈常見病蟲害,這樣它們才會開出美麗的花。
⑻ 家養蘆薈 哪種品種最適合我 謝了先
如果葯用的話個人推薦:中國蘆薈
中國蘆薈(學名:Aloe chinensis Baker),是百合科下的一種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是庫拉索蘆薈的變種,又稱斑紋蘆薈。也稱油蔥(《嶺南雜記》),象鼻草(《綱目拾遺》),象鼻蓮、羅幃草、羅幃花(《植物名實圖考》),蔑草、龍蔑草、龍角、烏七。學術界稱之為中國蘆薈或華蘆薈。[1]
植株全高約80cm。葉近2列簇生,線狀披針形,有黃斑,肉質多汁。長15-35cm。邊緣有刺狀小齒。花葶高達70cm總狀花序有花數10朵,花黃綠色,有紅斑,花期夏秋。華南地區常見栽培,也有野化。用吸芽繁殖,越冬氣溫需15℃以上,適宜盆栽和溫室種植。[2]
含蒽醌類物質較少,是理想的食用蘆薈種。已載入中國葯典。葉汁(乾燥品為不規則團塊破碎的顆粒,棕褐色或黑綠色)治燙火傷,咳嗽及利尿,也可美容。[1]
觀賞價值
中國蘆薈盆栽(2張)
中國蘆薈葉色翠綠、花色艷麗,是花葉並賞的觀賞植物,可點綴書桌、幾架及窗檯。蘆薈可以清除室內的甲醛污染。[6]
葯用價值
中國蘆薈四季可采,葯用部分為新鮮葉片流出的汁液,蒸發至適當濃度,冷卻凝固,鮮汁亦可用。性寒,味苦。根、花有小毒。有清肝瀉熱,通便消積,消疳殺蟲之功能,主要用於肝火頭痛、目赤、熱結便秘、驚癇、閉經、小兒疳熱蟲積、疥癬、痔瘺等病症。臨床上應用於五官科,內科,外科,婦科,對腫瘤的治療,X線損傷的治療等。[7-8]
中國蘆薈在美容上的功效,蘆薈中的有些成分對皮膚有滋養作用,可加速皮膚的代謝,減少皮膚皺紋的生成,使皮膚光澤豐潤,富有彈性。對皮膚粗糙、雀斑、疤疹、痤瘡等亦有較好的療效。
蘆薈含β-胡蘿卜素、蘆薈素A、蘆薈苦素、蘆薈大黃素甙、蘆薈黴素、蘆薈多糖,對腸胃病、肝病、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尤其對胃潰瘍、消化不良、肺結核等療效更佳;而對各種灼傷、燙傷和曬傷亦有顯著療效,具有抑制過濾性病毒、黴菌和癌細胞的作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