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水是什麼原則
① 營養膳食的補水原則是什麼
補水水分來源的基本原則
所謂少糖,就是喝湯、羹、水時盡量不放糖,或少放糖。市面上的各種甜味飲料,標注低糖的品種含糖量在4-6%之間,普通產品在8-10%之間,無糖產品在0.5%以下。如果含糖量是8%,那麼喝500毫升一瓶的飲料,除了水之外,還會攝入40克糖,相當於半碗米飯的碳水化合物量。1.25升的大可樂中,含糖約130克,相當於3碗米飯的量,而喝起來並不費力。
所以,世界各國都證明,喝甜飲料是致肥的重要原因。應盡量避免市售甜飲料,甚至純果汁也不建議每天超過一杯,因為糖含量也非常高,通常在8-16%之間。
除了飲料之外,自製的湯羹和飲品也有可能加糖。比如紅豆沙、綠豆沙,比如銀耳羹、雪梨羹,比如杏仁奶、核桃奶等。如果實在是不加糖喝不下去,就盡量少加,加到自己能接受的最低限度數量。
含鹽的液體,通常是吃飯時喝的各種湯。如果湯的含鹽量是0.5%(大部分人喜歡這個濃度的鹹味),那麼喝1杯200毫升的湯,就攝入1克鹽。按市售各種湯料、湯料塊的推薦加水量,湯中的鹽含量通常在0.7-1.0%之間。所以,做湯要盡量少放鹽,特別是那種為了養生而煲的湯,想多喝兩碗,就必須非常少鹽,控制在0.3%以下,剛有一點鹹味即可,甚至完全不放鹽。否則不僅不能養生,反而增加腎臟負擔,甚至引來高血壓。
很少有人知道,不少甜飲料中也是含鈉的,仔細看看飲料瓶子上的營養成分表,鈉含量都標注在上面。一方面,甜飲料中加點鹽能突出甜味,改善風味;另一方面,甜飲料需要加一些磷酸鹽來改善口感,顯得不那麼「水」,用的也是鈉鹽,如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等等。所以,甜飲料多喝也不利於控制血壓,而流行病學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鮮榨的果蔬汁含有水果蔬菜中的大部分可溶性營養成分,如鉀、多酚類物質和少量維生素C,但甜味的果蔬汁也是糖分的來源,一天6小杯(1200毫升)淡甜的果蔬汁(含糖5%)含有240千卡的熱量,相當於三分之二碗米飯。由於蔬菜的口味不太理想,人們在榨果蔬汁的時候,通常會放很多甜味水果,來掩蓋綠葉蔬菜的淡淡苦味和青草味。這樣就會增加糖分。所以,喝鮮榨果蔬汁也必須放棄對甜的嗜好,盡量喝甜味淡的品種,才能在補充水分的同時有效得到果蔬的好處。
有些人可能會問,補液鹽和生理鹽水不是都含鈉含糖嗎?味道還明顯地又甜又咸呢。補液鹽可不是給健康人用的,它是給腹瀉患者或因胃腸道感染暫時不能進食者用的。它之所以必須加入鹽,是為了彌補嘔吐、腹瀉所造成的電解質損失,維持體液的滲透壓。它之所以加入葡萄糖,也是為了給不能進食的患者帶來一點能量,避免血糖過低,體能衰落。
同樣道理,運動飲料裡面也加了鹽和糖,是因為劇烈運動出汗太多,損失一部分鹽分,而運動也會消耗血糖,需要及時補充能量。如果沒有劇烈運動,沒有出很多汗,只是走了幾步路,做個廣播體操,就不要喝這種運動飲料了,否則反而增加身體負擔,還有增肥危險。
② 運動中補水的原則
運動補水的原則是:少量多次和及時補水。
運動中出汗會帶走「額外」的水份(用以散熱),讓你流失比一般狀態下更多的水,所以運動中的水份補充更重要,可以在運動中途休息的時候進行補充。
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根據運動的持續時間長度和劇烈的程度,以及個人出汗量為依據,每次補充100~200毫升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或鹽水,可讓身體在保持最佳的帶水狀態的同時,及時補充因大量排汗而流失過多的鈉、鉀等電解質,幫助延緩疲勞、保持良好的運動狀態。
喝水方式
不論是運動前中後,切忌大口喝水,喝水急,有可能會咳嗽直嗆到肺部,也不要喝太涼的水。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運動後不宜多喝濃茶或咖啡,適當喝點淡茶或一小杯咖啡也許問題不大,但量過多會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可使體內水分流失更快。
以前補水大多會用水瓶,但是水瓶喝水缺點就是在運動缺水的情況下會忍不住大口,而專業運動員會推薦使用水袋,既能一邊運動一邊喝水,還能通過咬嘴吸吮,控制一次性的飲水量,對身體更有好處。現在市場上更有雙倉的水袋,可以裝入水和功能飲料,讓人在運動中既能補水又能補充電解質。
③ 運動補水的原則,以下哪一項選擇是正確的
如果是這道題的話,
運動補水的原則,以下哪一項選擇是正確的?()
A、預防性補充 B、多量少次
C、口渴再喝 D、不能喝運動型飲料
我的答案:A
運動補水的原則概括為以下幾點:
第一,運動前2小時喝約500毫升的白開水。這是因為運動前補充水分可以提高機體的熱調節能力,降低運動中的心率。提前2小時補水可以給腎臟代謝充足的時間,將體液平衡和滲透壓調節到最佳狀態,有足夠時間使多餘的水分從體內排出。
第二,運動過程中,如果時間超過1個小時,就應該喝些淡鹽水,每升水裡加0.11—0.15克鹽,並將水溫控制在15—22攝氏度。
第三,運動後要喝電解質飲料,即含有鈉、鉀、氯、鎂、鈣、磷等礦物質的飲料。
④ 運動中補水的原則是什麼
運動中補水的原則是維持平衡,因為在運動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為了維持人體體內的溫度,就會有大量的熱量以及電解質排出體外運動中補水,應該分為三個階段,運動前補充運動中美15到15分鍾,間斷性的補充,然後運動後補充
⑤ 運動補水有什麼原則嗎聽說這喝水有講究的
1、運動前先補水
如果不想在運動中或是運動後脫水,可以採取運動前2個小時先提前喝水的辦法。這是因為運動前喝水可提高身體的熱調節能力,降低運動中的心率。值得注意的是,運動前補水需要提前2小時喝,因為需要給腎一定的代謝時間,這樣腎才能將多餘的水分從身體排出。
2、補水不易溫度過高或過低
不管是白水也好專業的運動飲料也罷,即便是大熱天進行完運動,也不要急著找一瓶冷冷的灌下;當然過熱水的也不好,會增加出汗量,也會讓身體不舒服。溫度在8~14℃是最合適的,也就是普通常溫的溫度。
3、早晨運動需要先補水
很多人喜歡在早晨進行身體鍛煉,這樣一天都會感到神清氣爽。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早晨鍛煉需要在鍛煉之前就要補充水分,因為經過一夜的休息人身體內的水分已經被代謝的所剩無幾,這時如果讓身體在缺水的情況下運動,很容易脫水。
(5)補水是什麼原則擴展閱讀:
運動飲料飲用的原則
運動飲料不能隨便喝,在不需要補充的時候補充,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功能性飲料除了水之外,還含有葡萄糖、鈉和鉀等,這些物質只有在大量流失後才需要補充,如果運動沒有造成鈉、鉀等溶質是的流失,就喝進大量功能性飲料,就會增加鈉、鉀的含量,可能會影響到水電解質的平衡。
運動補水非常有講究。運動強度、時間長短、天氣情況等都有影響。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根據體重來判斷。由於脫水是運動後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根據「運動前體重減去運動後體重再除以運動前體重」的方法,來計算脫水占體重的比例。
當脫水量小於體重的1%時,你會感覺到輕度口渴,此時只需要補充普通水;當脫水量占體重的2%—3%,以50公斤的體重為例,運動後體重下降1—1.5公斤時,需要補充濃度低於 0.9%的鹽水;只有當脫水量大於體重的4%時,才需要補充運動飲料。
此時運動消耗了大量的水分,電解質、鈉和鉀等物質也隨著大量流失,補充運動飲料可以幫助恢復人體機能。
⑥ 皮膚乾燥補水保濕有什麼原則
早上用溫水進行臉部清潔;洗完臉之後要及時塗抹補水產品;護膚產品的用量要充足,這便是皮膚乾燥補水保濕的三大原則。
秋冬季節,皮膚乾燥得越來越快了,肌膚補水工作刻不容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皮膚乾燥補水保濕的三大原則吧!
一、早上用溫水進行臉部清潔
有部分人說,洗臉的時候後要用冷水,因為當冷水接觸到皮膚表面之後,能夠刺激肌膚的血液循環,調動起肌膚的細胞活躍。其實經常用冷水洗臉是有反效果的,試想,如果讓肌膚一直處於一種活躍的狀態,也是肌膚所不能承受的。
用溫水洗臉,雖然沒有冷水刺激,不過水的合適溫度,同樣能夠打開肌膚中的毛孔,讓毛孔慢慢舒張,緊接著用洗面奶等肌膚清潔用品,會更有效地將肌膚內的毒素和垃圾給清理出來。同時,也減少了對肌膚的過強刺激。
二、洗完臉之後要及時塗抹補水產品
洗完臉之後要及時地塗抹補水產品,這樣才有益於補水產品的吸收。在日常生活中你會發現,當我們用洗面奶洗完臉之後,臉上會顯得特別水潤有光澤,反而,過了一段時間只有,皮膚的光澤慢慢減弱了,甚至消失了。
這就是我們要及時塗抹補水產品的原因,因為在清潔臉部肌膚的時候,毛孔的舒張會讓我們及時的吸收補水產品,這樣有利於面部肌膚的鎖水哦!
三、護膚產品的用量要充足
很多女性會為了節約護膚產品,每次在護膚環節上的用量都非常小心翼翼,過於節省。其實這樣的方式反而是「錢花了,效果沒有達到」。為什麼這么說呢?其實只有充足的護膚品用量,才能夠達到一定的護膚效果。
以上便是護膚時的三大原則,希望你能夠遵守這些原則,讓自己的肌膚美美的哦!
⑦ 運動時補水的原則是
「運動補水」十分重要,因為在運動的過程中物質代謝增強,代謝廢物增多,身體會通過補水來促進代謝廢物的排出。不管是什麼類型的運動,在期間出汗是在所難免的,如果不及時補水,機體脫水的情況出現,對運動能力及人體本身都會造成不利的影響。
專家表示在運動補水的時候一定要避免兩大誤區:「不口渴就不喝水肯定是不對的,運動中感到口渴時,機體已經處於輕度脫水狀態,這時候再喝水其實已經遲了。其次,如果是大運動量或長時間鍛煉,這時候只喝白開水是不夠的,反而可能造成血漿滲透壓的降低,增加排尿量,延緩機體的復水過程。」
要想有效補水,專家建議大家可以這樣三步走:
運動前:在運動前兩小時到半小時間先喝300-500毫升水,低溫運動飲料效果更佳,可以有助減少體溫上升的幅度,有效延緩脫水的發生。
運動中:這時候補水應該少量多次,每隔15-20分鍾補充大約150-200毫升運動飲料為宜。
運動後:最好補充含糖和電解質的飲料,但切忌還是要遵循少量多次的飲用原則,不能一次喝太多。
運動時喝運動飲料好嗎
針對運動後補充水分,市面上有不少相關的運動飲料,可運動時喝這些飲料真的好嗎?
運動飲料可以從三個方面對運動人群進行營養補充,的確適合運動時飲用。
「運動飲料中大多含有一定量的低聚糖,這可有利於降低運動中血乳酸水平,增加肌肉力量。此外也可以減緩疲勞並提高運動能力。其次,運動飲料還含有電解質,可補充人們運動時隨汗液流失的電解質,以防止肌肉痙攣和運動能力下降,從而增強運動能力。最後,一般運動飲料都會含有牛磺酸、維生素C、煙醯胺(維生素B3)、泛酸(維生素B5)、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這些維生素會起到減輕運動疲勞的作用。」
⑧ 夏季鍛煉出汗多,必須適量補充水和鹽,補充水的原則是什麼
科學性補水有以下三個原則:
首先,少量多次原則。運動前20~30分鍾補水250~500毫升;運動前即刻補水120~250毫升;運動中要每隔15~20分鍾補水120~250毫升;運動後30分鍾內補水應達到500毫升以上,但不可暴飲以防加重心臟負擔造成心力衰竭。
其次,水與電解質相結合原則。夏季40分鍾以上的運動要補充運動飲料。夏季由於溫度高、濕度大,人體丟失大量水分的同時還丟失大量電解質。運動飲料含有鉀、鈉等電解質能有效緩解肌肉疲勞並預防抽筋。
最後,適宜溫度和材料禁忌原則。不要喝冰鎮,含有碳酸氣、咖啡因及酒精的飲料。冰鎮飲料會使胃腸道溫度急劇下降,引發痙攣性腹痛,溫度應在12~16℃,最低不可低於5℃;碳酸氣會引起胃部的脹氣和不適,從而減少水分的攝入;咖啡因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會加重水的丟失;而咖啡因和酒精還對中樞神經產生刺激,不利於疲勞恢復。
⑨ 運動中補水的原則多選題
運動補水的原則是:少量多飲和不要感到口渴時才喝水。
運動期間補充水分應分為前、中、後三階段。
運動前 補充足量的水,以增加體內水的臨時儲備,使體內細胞達到最佳的水合狀態,對維護運動時的生理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但運動前飲水不宜過量,否則會導致體液稀釋,血容量陡然增加;同時大量的水留在胃中,會影響膈肌升降,妨礙呼吸,加重腎臟負擔。
應注意的是,水分從攝取、進入腸胃到被人體吸收,需要20~30分鍾的時間,因此一次補充大量的水,反而會使得水集中在胃裡,而不能真正達到補充水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