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用什麼保濕
㈠ 蜜蜂箱乾燥怎樣給蜜蜂保濕
1、用蜂蜜的氣味引蜂入箱 大家可以選擇一些舊的蜂箱,在裡面塗抹一些蜂蜜,然後再把它放到野生蜜蜂經常活動的地方,每天傍晚去觀察一下,是否有蜜蜂進入,如果就可以把蜂箱轉移走了,移動的距離要超過三千米,不然會出現回蜂的情況。
㈡ 中蜂怎麼養
1、王優:蜂群繁殖的快慢和產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蜂王的好壞。年輕健壯的蜂王產卵力強,群勢發展迅速,且能維持大群,工蜂採集力也強,工作積極,少起分蜂熱,產量較高。因此,飼養中蜂,應在繁殖期提早從高產的強群中培育優良的蜂王,以更換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產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強:強群是高產的基礎,而中蜂的強群是從中蜂的實際情況出發的,不能與意蜂的強群相提並論,而且每個時期都有各自的強群標准。只有強群,才能充分發揮蜂王的產卵力,並抵禦病蟲害的侵襲,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勢,蜂群才能迅速發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應有5~6足框蜂的群勢,產量才會高。在主要蜜源植物開花流蜜時,應把蜂群組織成強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將多餘的蜂王用小群貯備起來。待流蜜期過後,再利用貯備的蜂王,把采蜜群分開繁殖。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產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總是處於積極工作的狀態。
3、蜜足:巢內貯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時渡過難關。如果巢內缺蜜,就會引起蜂群情緒不安、拋棄幼蟲、蜂王停卵,甚至發生盜蜂和飛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礙卵圈擴展的前提下,應經常保持巢內有足夠的貯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漿喂蟲,培育身壯體大的新蜂。如果巢內貯蜜不足,需作人工補飼。即使在大流蜜期間,搖蜜時也不能把貯蜜一次掃光,而應採取輪脾取蜜的方法,這樣既能安定蜂群情緒,又能保證蜂蜜的質量。
4、新脾:中蜂喜歡新脾,厭惡舊脾。新脾房眼大,蠟質新鮮,蜂王特別喜歡在新脾上產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來的工蜂身體健壯、採集力強,群內不易發生巢蟲。因此,應抓住有利時機,多造新脾,以更換舊脾。特別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後期,應抓緊造脾。但在加巢礎之前,要把舊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時,還應進行飼喂,使巢脾修得快、質量高,以保證蜂群在越夏時擁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中蜂喜愛密集,應經常保持蜂脾相稱,以利蜜蜂護脾,防禦巢蟲等敵害侵犯,也有利於保溫保濕。實踐證明,在冬季密集群勢,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勢,可促使貯蜜快、成熟早、產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勢退縮少,敵害難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飼養中蜂的難關。要安全越夏,除具備上述條件外,還需注意遮蔭、喂水、嚴防敵害和保持蜂群安靜。
㈢ 蜜蜂和麵粉敷面有什麼效果
蜜蜂和麵粉敷面有保濕、補充肌膚水分及營養。蜂蜜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水性保濕成分,由於本身具有抗菌效果,所以蜂蜜可以長久放置而不會壞掉。古時的埃及人就懂得運用蜂蜜來製作保養品,據說埃及人的900種化妝品及葯品中,有500種主要成分都是蜂蜜。他們會運用蜂蜜調合天然植物油以達到舒緩滋潤的效果。
下面推薦幾鍾幾種可自己製作面膜:-蜂蜜蛋黃補水面膜
蜂蜜面膜能夠供給皮膚充足的水分和營養,取適量蛋黃,攪拌後加入蜂蜜和杏仁油並攪拌,均勻塗抹到面部後休息10分鍾左右,然後用溫水洗凈即可。
獼猴桃補水面膜
奇異果天然面膜能夠供給皮膚充足的水分,同時還能有效去除皮膚暗斑,色斑,令皮膚變得更加白皙光澤。將奇異果粉碎後加入適量海藻粉後攪拌均勻,再將製作好的面膜塗抹到面部,10分鍾後洗凈。
黃瓜眼部補水面膜
黃瓜眼部面膜能夠另皮膚變得更加光亮,非常適合深夜使用,將黃瓜切碎後和酸奶混合,然後用2個綠茶帶,並在其中加入混合好的黃瓜,放入冰箱5分鍾,然後取出冰袋放在眼睛上部10分鍾左右。
茶葉紅糖補水面膜
茶葉所含的營養成分甚多,經常飲茶的人,皮膚顯得滋潤好看。將紅茶和紅糖各兩湯匙,加水煲煎,以麵粉打底調勻敷面,15分鍾以後用濕毛巾擦凈臉部。每月塗敷一次,一個月後容顏就會變得滋潤白皙.
自製補水面膜材料:
1、南豆腐。(就是超市裡賣的,白白的,軟軟的那種)
2、蜂蜜。(大家都知道蜂蜜有美容的效果。)
3、少量麵粉
4、純凈水 簡單吧,還很便宜。
自製補水面膜功效:補水保濕
詳細製作方法:用小勺取二大勺南豆腐。然後加入適量蜂蜜。絞拌勻,越碎越好。然後放一些麵粉,不要太多。然後加適量的純凈水。絞拌均勻!不要太稀。 均勻塗沫到臉上,睡15分鍾。這樣更容易吸收,但千萬別睡過了,不然幹掉的面膜會把水粉全吸走。 洗靜後,你會發現皮膚真的變得水嫩嫩的。。一星期來個一兩次,整個春天就過來了。
蜂蜜保濕面膜 材料:蜂蜜1茶匙(5ml)、蒸餾水100ml、抗菌劑(安息香酸鈉或硼酸)0.5g
器材:攪拌用的筷子或金屬湯匙、計量匙、電子秤、一個干凈的空瓶
做法:直接將材料混合並均勻攪拌,再倒入一個干凈的空瓶中。
用法:洗臉或敷面後用化妝棉沾取適量蜂蜜保濕露輕拍臉部肌膚。
適用肌膚:中乾性及缺水性肌膚
㈣ 新手怎麼養蜂
養蜜蜂要先了解養蜂基本知識,准備養蜂設備,比如蜂箱,蜜蜂的選擇,還有場地;蜜蜂採集的花不同,產出的蜂蜜口味也不同。
㈤ 蜂密補水嗎
蜂蜜是補水的,蜂蜜中富含水性保濕成分,而且蜂蜜中的蛋白質的分子大小和人的皮膚組織相近,所以蜂蜜有著很高的親膚性,能夠非常快速和完全的被肌膚吸收。其較強的潤澤性,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不僅可以防止表皮表面的水分蒸發散失,在特定條件下,還可補充皮膚所需要的水分,並能自動鎖水,為肌膚長效保濕。洗澡或洗臉後將適量蜂蜜或加入適量橄欖油等輔料,塗在臉上或其他部位的皮膚表面,輕輕按摩後,蜂蜜的有效成分便可滲入皮膚內,起到營養皮膚的作用,可使皮膚變得細嫩、滋潤、光澤,富有彈性。在冬天,皮膚乾燥皸裂,擦一些蜂蜜後可防乾燥與皸裂。
㈥ 土蜜蜂怎樣養
1、王優:蜂群繁殖的快慢和產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蜂王的好壞。年輕健壯的蜂王產卵力強,群勢發展迅速,且能維持大群,工蜂採集力也強,工作積極,少起分蜂熱,產量較高。因此,飼養土蜂,應在繁殖期提早從高產的強群中培育優良的蜂王,以更換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產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強:強群是高產的基礎,而土蜂的強群是從土蜂的實際情況出發的,不能與意蜂的強群相提並論,而且每個時期都有各自的強群標准。只有強群,才能充分發揮蜂王的產卵力,並抵禦病蟲害的侵襲,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勢,蜂群才能迅速發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應有5~6足框蜂的群勢,產量才會高。在主要蜜源植物開花流蜜時,應把蜂群組織成強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將多餘的蜂王用小群貯備起來。待流蜜期過後,再利用貯備的蜂王,把采蜜群分開繁殖。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產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總是處於積極工作的狀態。
3、蜜足:巢內貯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的時候渡過難關。如果巢內缺蜜,就會引起蜂群情緒不安與拋棄幼蟲、蜂王停卵,甚至發生盜蜂和飛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礙卵圈的擴展前提下,應該是經常保持巢內有足夠的貯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漿的喂蟲,培育身壯體大的新蜂。如果巢內的貯蜜不足,需作人工補飼。即使在大流蜜的期間,搖蜜的時候也不能把貯蜜一次掃光,而是應該採取輪脾取蜜的方法,這樣就既能安定蜂群情緒,又能保證蜂蜜的質量。
4、新脾:土蜂喜歡新脾,厭惡舊脾。新脾房眼大,蠟質新鮮,蜂王特別喜歡在新脾上產卵與繁殖快,培育出來的工蜂身體健壯和採集力強,群內不易發生巢蟲。因此,應抓住有利時機,多造新脾,以更換舊脾。特別是在繁殖的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的後期,應該抓緊造脾。但是在加巢礎之前,要把舊脾和劣脾抽出來,使蜂群密集。必要的時候,還應進行飼喂,使巢脾修得快、質量高,以保證蜂群在越夏的時候擁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土蜂喜愛密集,應經常保持蜂脾相稱的,以利蜜蜂護脾,防禦巢蟲等敵害的侵犯,也有利於保溫和保濕。實踐證明,在冬季密集群勢,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勢,可促使貯蜜快、成熟早、產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勢退縮少,敵害難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飼養土蜂難關。要安全的越夏,除具備上述條件以外,還需注意遮蔭和喂水、嚴防敵害和保持蜂群的安靜。
㈦ 如何養中華密蜂
養好中蜂的關鍵,在於王優、群強、蜜足、新脾和密集,並做到安全越夏渡秋和及時防治病蟲害。
一、飼養管理要點
1、王優:蜂群繁殖的快慢和產量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蜂王的好壞。年輕健壯的蜂王產卵力強,群勢發展迅速,且能維持大群,工蜂採集力也強,工作積極,少起分蜂熱,產量較高。因此,飼養中蜂,應在繁殖期提早從高產的強群中培育優良的蜂王,以更換劣小或衰老的蜂王。在生產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強:強群是高產的基礎,而中蜂的強群是從中蜂的實際情況出發的,不能與意蜂的強群相提並論,而且每個時期都有各自的強群標准。只有強群,才能充分發揮蜂王的產卵力,並抵禦病蟲害的侵襲,安全越夏渡秋。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勢,蜂群才能迅速發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應有5~6足框蜂的群勢,產量才會高。在主要蜜源植物開花流蜜時,應把蜂群組織成強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將多餘的蜂王用小群貯備起來。待流蜜期過後,再利用貯備的蜂王,把采蜜群分開繁殖。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產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總是處於積極工作的狀態。
3、蜜足:巢內貯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時渡過難關。如果巢內缺蜜,就會引起蜂群情緒不安、拋棄幼蟲、蜂王停卵,甚至發生盜蜂和飛逃。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礙卵圈擴展的前提下,應經常保持巢內有足夠的貯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漿喂蟲,培育身壯體大的新蜂。如果巢內貯蜜不足,需作人工補飼。即使在大流蜜期間,搖蜜時也不能把貯蜜一次掃光,而應採取輪脾取蜜的方法,這樣既能安定蜂群情緒,又能保證蜂蜜的質量。
4、新脾:中蜂喜歡新脾,厭惡舊脾。新脾房眼大,蠟質新鮮,蜂王特別喜歡在新脾上產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來的工蜂身體健壯、採集力強,群內不易發生巢蟲。因此,應抓住有利時機,多造新脾,以更換舊脾。特別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後期,應抓緊造脾。但在加巢礎之前,要把舊脾和劣脾抽出,使蜂群密集。必要時,還應進行飼喂,使巢脾修得快、質量高,以保證蜂群在越夏時擁有80%以上的新脾。
5、密集:中蜂喜愛密集,應經常保持蜂脾相稱,以利蜜蜂護脾,防禦巢蟲等敵害侵犯,也有利於保溫保濕。實踐證明,在冬季密集群勢,蜂群消耗蜜省,越冬安全;流蜜期密集群勢,可促使貯蜜快、成熟早、產量高;越夏期密集,可使群勢退縮少,敵害難侵入。
6、安全越夏:越夏是南方飼養中蜂的難關。要安全越夏,除具備上述條件外,還需注意遮蔭、喂水、嚴防敵害和保持蜂群安靜。
二、主要病蟲害的防治
1、歐洲幼蟲病:屬於細菌性病害。病原為蜂房鏈球菌,主要是通過蜜蜂本身傳播,蜂蜜、花粉和蜂具都能沾染病原,幼蟲四季均可感染,但主要發生在春秋兩季。
發病死亡的,主要是2~4日齡的幼蟲;少數幼蟲在封蓋後死亡。
感病的幼蟲,外觀失去光澤,體色由白轉黃,再漸漸轉褐黑色而腐爛;也有的未變色即很快腐爛,從背部上可見到明顯的白線(氣管)。如將蟲屍抽出,蟲體容易破裂,具有酸臭氣味,腐爛物不呈粘膠狀,乾枯後容易被工蜂清除。發病初期,由於少數幼小死亡,隨即被工蜂清除,又因蜂王再度產卵,致使各蟲期錯雜在一起,呈不正常「花子」現象。如果繼續發展,幼蟲未到封蓋即全部死亡,巢內看不到封蓋子。再嚴重時,子脾全部腐爛,散發出酸臭味,造成蜜蜂離脾,甚至逃群。
中蜂對此病抵抗力很弱,治癒後會復發,必須經常注意防治。發病後,可使用土黴素、四環素、青黴素,鏈黴素等抗菌素治療。一般取任何一種抗菌100萬單位,配糠漿四斤,每次每群約喂糖漿0.5-1斤,每隔2-3天喂一次,連續3-5次。
2、中蜂囊狀幼蟲病:其病原,是一種過濾性病毒。主要通過蜜蜂本身傳播,蜂蜜、巢脾和蜂具都能沾污病毒。剛死的蟲體具有很強的感染性。一隻幼蟲屍體所含的病毒,可使3000隻以上健康幼蟲致病。幼蟲四季均可感病,一般在春秋氣溫26℃以下時容易流行。特別是群勢弱小、飼料不足和保溫不良的蜂群,更易感病。發病死亡的,多是6日齡的幼蟲,約有三分之一死於封蓋前,三分之二死於封蓋後。死蟲直卧巢房下方,頭部翹起,體色先變黃白,後轉棕色,頭部呈灰色,外皮成為堅韌而透明的囊,內部組織液中出現顆粒狀物。死蟲的房蓋下陷,常被工蜂嚙開或穿孔。腐臭物不具粘性,乾枯後容易清除,隨著蜂王重新產卵而出現「花子」,與歐洲幼蟲病初期的症狀相似。患病群逐漸變弱,極易引起逃群。
中蜂對囊狀幼蟲病的抵抗力較弱,一經感病就容易蔓延流行。但實踐證明,只要加強飼養管理,選用抗病蜂群育王繁殖,結合葯物治療,是能夠控制此病的蔓延和危害的。
加強飼養管理,經常維持較強的群勢,做好蜂群的保溫,是預防此病的前提。為了減少病毒對幼蟲連續感染,可利用蜂群從分群到新王產卵這段時間的斷子期,或人為地幽閉蜂王,造成一段時間的斷子期,來打斷囊狀幼蟲病的流行環節。這是預防此病的重要手段,另外,在野外花粉不多的發病季節,用少量酵母片或維生素B加入糖漿飼喂蜂群,也有較好的預防效果。在平時,注意選擇抗病力強的強群培育蜂王,以更換病群的蜂王,可以大大提高蜂群的抗病力。另外,中蜂囊狀幼蟲病的病原不耐高溫,蜂具和蜂蜜可用煮沸消毒。蜂箱清洗干凈後曬干,再用硫磺煙熏10~15分鍾,也能達到消毒的目的。
葯物防治,可隨意採用下列中一種:
(1)半枝蓮(狹葉韓信草、向天盞、探耳草):用乾草一兩,加入適量清水,先以猛火煮沸,繼以微火續煎15~20分鍾,濾渣後,趁熱配成濃糖漿,於傍晚可喂8~10框蜂。每隔5~7天喂一次,直至病好為止。
(2)雄蒜醇合劑:每10框蜂,用精篩雄黃1克、鮮蒜6~8克,搗碎成泥,加75%乙醇(酒精)10毫升,再加蒸餾水40毫升,裝入廣口瓶內搖勻備用。使用時,將蜂抖入箱底,用清潔的手提噴霧器裝進葯液,對脾噴霧,每脾兩面各噴3~4下,放回原處。噴脾後第三天,病蟲屍即被工蜂拖光,治療效果較好,而且治療後不易復發。
(3)用馬鞭草1兩、墨旱蓮1兩、大蒜頭半兩,加入適量水煎煮後,過濾去渣,按1:1配入白糖溶化,可喂10框蜂。每隔三天喂一次,直至病好為止。
(4)用馬鞭草1兩、積雪草1兩、車前草1兩、刺莧半兩,加入適量水蒸煮後,過濾去渣,按1:1配入白糖溶化,可喂10框蜂。每隔三天喂一次,直至病好為止。
(5)病毒靈:每框蜂用半片,嚴重的每框用一片,溶解後配入濃糖漿,每隔3-5天喂一次,直至病好為止。
3、巢蟲:就是蠟螟的幼蟲,常見的有大巢蟲和小巢蟲兩種,會為害巢脾和蜂蠟,特別喜愛侵襲舊巢脾。它們鑽入巢房,穿孔蛀食蠟質,並吐絲連結糞粒,圍成墜道作為掩護,因此也稱為「綿蟲」。
大巢蟲對巢脾具有很大的破壞性。在溫暖季節,1-2隻受精雌蛾的子代,在兩月內就可使整個繼箱中貯存的巢脾報廢。小巢蟲則潛入巢房底蛀害,墜道所穿過的蜜蜂蟲、蛹皆受損傷。蜂蛹受害後,工蜂便嚙開蛹房封蓋,准備拋棄,於是蛹的白色頭部便顯露出來,俗稱為「白頭翁」。巢前如看到被工蜂拋棄的死蛹,就很可能是巢蟲為害引起的。大、小巢蟲為害嚴重時,能削弱蜂群,甚至引起逃群。
大巢蟲以老熟幼蟲蛀入框梁或巢箱框槽內結繭越冬,翌春化蛹變成蛾,在箱縫或巢脾上產卵。卵排列單層成塊,初呈乳白色,後漸轉黃褐色。每隻雌蛾可產卵2000-3000粒。卵期約9日,幼蟲期約52日,結繭至羽化需12日,夏秋完成一代約經歷兩個半月。
小巢蟲是以老熟的幼蟲潛在巢底墜道、箱框縫隙、箱底蠟屑或保溫物中越冬,翌春化蛹變成蛾,在箱縫或巢脾上產卵。卵排列單層成塊,初呈乳白色,後轉黃褐色。每隻雌蛾可產卵300-400粒。卵期4~5日,幼蟲期約50日,結繭至羽化約需9~10日。繭白色楔狀,表面附有糞便,夏秋每代歷時2~2.5個月。
防治巢蟲應採取綜合措施,即將預防措施和葯物熏殺結合起來,具體應抓以下四個要點:一是常年飼養強群;二是巢脾及時更新,不用過舊的巢脾;三是保持蜂脾相稱,抽出的空脾應及時妥善保存;四是勤掃箱底,及時清除蠟屑污物。同時要抓好兩個關鍵:第一,越夏期蜂箱不能受到太陽光的直射。因越夏階段氣溫高,蜂團散開,只有一部分蜜蜂保護巢脾,如果不注意遮蔭降溫,蜜蜂就散得更開,巢蟲就容易進入巢脾為害;第二,越夏期間斷子不能過久。在大暑以後,蜂王有一段停卵期,而老蜂驅除巢蟲的能力較弱,因此,若到9月上旬蜂王還沒有產卵,就應給予獎勵飼喂和必要的幫助,促進蜂王產卵,以便及早利用青年蜂抵禦巢蟲的入侵。
4、胡蜂:是蜜蜂的大敵。它不但會捕殺蜜蜂,劫食蜜蜂的蜜囊和蜂巢中的貯蜜,而且還會用蜜蜂的肌體飼喂幼蟲。胡蜂為害,還會引起蜜蜂逃群。特別是我縣山區蜂場,常因胡蜂為害而遭到巨大損失。
當野外蜜源豐富的時候,胡蜂也採食花粉和花蜜。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由於外界蜜源比較豐富,而且胡蜂還沒有大量繁殖,故很少侵犯蜜蜂。到6月底山烏桕流蜜結束後,胡蜂的活動就開始轉向蜂場。7月至9月上旬,外界蜜花源枯竭,又正值胡蜂繁殖的高峰期,因此嚴重為害蜜蜂。到10月份,胡蜂開始逐漸減少;至11月上旬,就只有少量為害了。
胡蜂活動最適宜的溫度為23~30℃;18℃以下和35℃以上活動減少。晴天胡蜂多在早晚活動,陰天或雨後則終日活動。如果氣候適宜,胡蜂從早到晚都在蜂場上活動甚至在蜂箱的巢門口過夜。
為害蜜蜂的胡蜂主要有大胡蜂、黃胡蜂和小胡蜂三種。它們多營巢於地穴、樹洞、壁洞、牆角或樹枝上,以雌蜂潛伏越冬。春天3~4月所見的胡蜂均系雌蜂,此期若能大量誘殺,8~9月份胡蜂的為害就會大大減輕。新胡蜂出房後,雌蜂即開始專門產卵。
胡蜂到蜂場活動時,先在蜂場上空打轉,然後落在樹枝上,尋找目標。看準後,就沖條蜂箱巢門口,發出嗡嗡響聲,嚇唬守衛蜂。此時守衛蜂也群集巢門口嚴陣以待,並發出蜂臭 ;巢內部分蜜蜂得到信號後也湧出巢門。如果大胡蜂大批侵入箱內,蜜蜂將無法抵禦,以至全群棄巢遷飛。
為了防除胡蜂為害,必須尋找其巢穴,進行消滅,這是最根本的措施。在胡蜂活動的季節里,蜂巢應換成圓孔巢門或曲道巢門。養蜂者也應隨時守在蜂場上,用竹編的小拍或木板條拍殺胡蜂。另外,也可以把打死的胡蜂,集中放在蜂群附近或離蜂群較遠的平地上進行誘殺。胡蜂不但喜食蜜蜂,更喜啃同類的屍體。它們一見胡蜂屍體,就會立即撲上,我們可以趁它們啃咬屍體尚未飛起之前進行拍殺。也可以用有關殺蟲農葯拌在切碎的牛肉、豬肉或蛙肉中,做成毒餌盛於瓷盤或瓦片上,放在蜂場附近進行誘殺。但使用毒餌時,應注意人畜安全。
㈧ 蜜蜂過冬用什麼保暖
一、防餓 整個越冬期的飼料是否質優量足,是蜜蜂越冬成敗的基礎。飼料質優,蜜蜂食後大部分被消化掉,蜂群安靜穩定、壽命長、不春衰、春繁迅速;飼料質劣,蜜蜂食後消化少,剩下渣子多,糞便在腸內容納易形成大肚病,輕者部分病死,重者全群滅亡。優質飼料應在秋末提取封蓋時蜜脾,以槐花蜜、棗花蜜為最佳;流蜜過後,應早喂優質糖漿或白糖液,讓蜜蜂充分釀造。
二、防熱 蜜蜂越冬的適宜溫度是2—8℃,蜂群在箱內團結靠食蜜糖維持生命,處於休眠狀態。但整個越冬期氣溫在8℃以上的天數比較多,蜜蜂活動量大,飼料消耗多,工蜂老化快,不易春繁,故須防熱。方法是,可用通風、灑水或吹電風扇降溫。
三、防寒 越冬的蜜蜂處在-2℃以下氣溫中活動量也會增大,主要是加大食量,並不停地擺腹,靠活動產生熱能抵禦嚴寒。這樣,既消耗大量飼料又使工蜂老化縮短壽命。防寒的方法是:小蜂群應在白天多曬太陽,夜晚盡量把巢門關小,填補箱縫和風洞。
四、防燥 在長期無雨雪的乾燥冬季,應在蜂場內適當噴水,增加濕度,以防止蜜蜂燥渴和飼料乾燥結晶。因為蜜蜂沒有牙齒,所以飼料結晶干硬就無法食用。
五、防潮 冬季蜂箱內的濕度以70%—80%為佳。濕度在80%以上飼料易變稀、變質,蜜蜂食後易拉痢。如果蜂場濕度較大,蜂箱下應放一層塑料薄膜,或在蜂箱周圍撒生石灰和干爐渣,也可在10℃以上的晴天中有計劃地讓蜜蜂進行爽飛、排泄。
六、防光 蜜蜂具有趨光的特性,室外光照強時會出箱散飛。冬季蜂場如在室外,就要予以遮蓋、避光,以盡量減少蜜蜂空飛而消耗體能。
七、防悶 蜜蜂在箱內越冬時刻離不開新鮮空氣,所以要防止死蜂屍體、雜物堵塞巢門而悶死。大雪天,更要防止積雪將巢門封閉。
八防震 蜜蜂喜歡安靜的環境,怕震動(聲響),尤其是在越冬後期體質很弱,腹內積糞難以忍受,若受震動驚嚇往往落脾凍僵死亡。因此,在蜂場內嚴禁敲擊發出劇烈聲響的器械和燃放鞭炮等。
九、防病 蜂箱要保持清潔衛生,注意消毒,防止蜂蟎等病蟲害發生。
十防敵 冬季,老鼠會啃蜂箱吃蜂毀脾。若在蜂場發現有老鼠活動,則要用毒餌、器械等進行捕殺。
㈨ 蜂蠟的美容作用與功效
蜂蠟是工蜂腹部下面四對蠟腺分泌購物質。下面我給大家介紹蜂蠟的美容作用與功效,希望對你有用!
蜂蠟基本概述
葯名:蜂蠟
別名:川蠟、黃蠟、黃占、白蠟、蜂白蠟、蜜蠟
性味:甘,微溫。
歸經:胃經。
功效:收澀,斂瘡,生肌,止痛。
主治:潰瘍不斂,臁瘡糜爛,創傷,燒、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溶化和服,5--10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溶化調敷。
來源:蜂蠟為蜜蜂科昆蟲中華蜜蜂或義大利蜂分泌的蠟。將蜂巢置水中加熱,濾過,冷凝取蠟或再精製而成。
蜂蠟的成分
蜂蠟的主要成分是高級脂肪酸和高級一元醇所形成的酯。蜂蠟的化學成份因蜂種和產地不同,略有差異,主要化學成份是:碳水化合物14%,單酯類42%,二酯類14%,三酯類3%,羥基單酯類4%,羥基多酯類8%,酸性多酯類1%游離酸12%,及 其它 物質2%。此外,蜂蠟還含有類胡蘿卜素、維生素A、尚有少量的芳香物質、色素和微量元素等。
蜂蠟的美容作用與功效
美發:
蜂蜜可補充頭發因吹風整燙染發而流失的養分,對抗蓬鬆毛燥,使秀發回復柔軟光澤。只要在洗頭前,將蜂蜜倒於頭發上,按摩頭發,待20-30分鍾後,再用清水洗發。能使梳理不當及受損的頭發恢復本色、濕潤、濃密及光澤。
美膚:
未調配的蜂蜜,本身即具有美容療效:將蜂蜜溶於36度~38度的熱水中,便是最方便的泡澡潤膚處方﹔將一大匙蜂蜜與200ml蒸餾水混勻裝入瓶中冷藏保存,變成了最天然凈化保濕露。 由於蜂蜜是一種水溶性的保濕劑,能將皮膚水分緊緊鎖住,提供優異的保濕滋潤效果,使膚質變得柔軟有彈性,特別適合在冷颼颼的天氣里,用來滋潤皮膚。另外,由於蜂蜜的親膚性相當高,蛋白質分子大小與皮膚組織相近,吸收滲透力佳,能迅速補充皮膚的養分及滋潤,乾性和敏感性肌膚最適合不過,其中的天然胺基酸還會在皮膚表面形成一道天然保護膜,防止水分向外流失,回復肌膚的健康機制。
蜂蠟護唇膏:
材料:蜂蠟5ml (棒狀 15ml)
椰子油 40ml(可以用其他植物油代替哦)
用具:量杯, 微波爐台煮水的鍋子、碗一個、攪拌用的筷子或金屬湯匙、計量匙、小面霜罐一個或護唇膏管瓶。
做法:將蜂蠟和植物油加熱溶解(隔水加熱或用微波爐加熱約1分鍾),再加入植物精油均勻撬拌,倒入小面霜罐中(護唇膏管瓶)待涼後凝固即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