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怎麼檢查
① 如何查幽門螺旋桿菌
總結一下檢測方法: 1、血清方式測試現在醫院極少使用了,因患者在治癒之後,血中幽菌抗體仍存在一、二年,可能會有假陽性。(醫院收費30—50元) 2、C13和C14呼氣試驗:間接檢出幽菌抗原,但C14對人體、環境有污染,服用同位素後在人體不會被衰退(全衰退期有6萬年),不適於孕婦、兒童。C13是C14升級版,去除了c14的污染,需要服用相應的C13標記的底物,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C14收費90—120元,C13收費150—250元) 3、醫院還會採用胃鏡及胃粘膜活檢:是一種侵入方式,很多人比較排斥。病理切片精確度高,化學反應精確度低,小病灶區域容易漏檢。很多病人比較排斥,費用高,不利於普查。(在胃鏡費的基礎上加收30-70元) 4、唾液檢測法間接檢出幽菌抗原,測定尿素酶敏感性、特異性和針對性強,簡單安全快速。而且填補了檢測口腔幽門螺旋桿菌的空白。非常適合初查和復查。(醫院收費80-95元)
② 怎樣檢測幽門螺旋桿菌
引言:幽門螺旋桿菌,這種細胞很多人都聽說過,是一種在胃內部細菌,這種細菌形狀十分多樣,有時候成螺旋狀,有時候會成桿狀,那麼幽門螺旋桿菌測量方式及如何引起?以下是小編收集有關幽門桿菌相關資料,感興趣可以一起來看看。
表現為在就餐後會出現飽腹感不適或疼痛,常伴有燒心食慾減退,部分患者可能會反復出現劇烈腹痛。如若發現有此類症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對於此類疾病治療有其成效。
③ 幽門螺旋桿菌是什麼,怎麼檢測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十分苛刻的細菌。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因為胃液的強酸性,幽門螺桿菌很聰明的利用它的螺旋狀結構,鑽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寄生在粘黏液中靠近胃黏膜上皮的相對中性的環境中。
如何檢測幽門螺桿菌?
13c和14c尿素呼氣試驗 、糞便Hp抗原檢測 、血清HP抗體檢測 、胃鏡取活檢檢查
目前採用較廣的是C13或C14尿素呼氣試驗,無創傷、無輻射、快速高效、准確率高達90%。不建議做血清(抽血)檢查,准確率低無法測出是現感染還是曾經感染。簡單的說以前感染幽門螺桿菌呈陽性治癒了呈陰性,半年至一年後去血清檢測實際是陰性但會呈現陽性。
幽門螺桿菌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可通過手口、不潔食物、不潔餐具傳染。建議平時膳食均衡,飲食原則上應清淡、對胃黏膜刺激小的為主,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可定期食用益生菌對幽門螺桿菌有特殊的拮抗作用 ,特別是「衛之幽益生菌」具有良好的抗胃酸、膽鹽的特性,能夠干擾或阻斷幽門螺桿菌在胃黏膜表面的黏附,通過在胃內大量定植,能有效抑制幽門螺桿菌生長和繁殖。從而最大程度減少幽門螺旋桿菌對人體產生的危害
④ 幽門螺桿菌怎麼檢查
如果是要查「幽門螺桿菌」的話,不需要這么復雜。 你只要去醫院,跟醫生開口說你要檢查「幽門螺桿菌」,只需要到一個有相關檢測一起的房間去,那裡的醫師會讓你對著某些儀器「呼氣」就行了。吹些氣,然後他們會檢測氣體成分~~ 等待檢測儀器結果的時間好像10-20分鍾。 我去年就在軍醫院做過。還因為太突然,直接開口提要求,醫生連問診都沒有,回去後給他說這樣讓他很尷尬呢。呵呵 PS:純手打喔~看在我這個檢測過的前輩給你解答的份兒上,選我吧^0^ 記住!不需要抽血和做胃鏡。胃鏡只是觀測胃潰瘍到什麼程度了而已,看不到細菌滴!!!!
⑤ 查幽門螺桿菌怎麼檢查
檢測幽門螺桿菌:
1、非侵入性的方法:以免疫學法清中的HP抗體。已有多種方法檢測,但公認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和免疫印跡試驗為優,優點是特異高,可接近100%,且能進行定量分析,缺點是不能鑒別既往感染及現疫病人,主要適用於流行病學調查。
尿素呼氣試驗。原理是HP在體內產生尿素酶,用13C或14C標記的尿素由受試者服下後,即分解產生帶同位素標記的二氧化碳,收集呼氣標本,用液體閃爍計數器或用氣體核素質譜儀檢測標記的二氧化碳,靈敏度極高,可定量,患者無痙,方法簡單快速,對檢測HP是否根治十分可靠。因14C有少量放射性物質,目前均用13C尿素呼氣試驗。
2、侵入性的方法:即需通過內鏡採取胃粘膜組織來檢測HP。快速尿素酶法。原理是HP具有豐富的尿素酶,分解尿素產生氨,使反應變成鹼性,由PH指示劑顯色,該法簡便,快速,靈敏,但有些細菌亦會有尿素酶,因此有假陽性可能。
細菌培養法。取胃粘膜活組織作HP培養,該法准確可靠,但培養費時。病理學檢測法。胃粘膜組織切片染色檢查,以銀染色法最佳,檢測率高,結果可靠。一般對確診HP,須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均為陽性。治療後長期隨訪,連續兩次尿素呼氣試驗陰性,加上血清內抗HP抗體滴度進行性下降持續1年以上,作為治癒HP的」金標准」。
(5)幽門螺旋桿菌怎麼檢查擴展閱讀:
預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研究指出,幽門螺桿菌生存於人體胃幽門部位,是最常見的細菌病原體之一。
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國家幾乎90%的人都感染過這種細菌。人們通常是在幼年時就受到感染,5歲以下達到50%。這種細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並導致胃潰瘍和胃萎縮,嚴重者則發展為胃癌。
據統計,初次感染幽門螺桿菌年齡較早的人群萎縮性胃炎及胃癌發生率高,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死亡率的高低呈現平行關系。幽門螺桿菌寄生在胃黏膜組織中,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是由幽門螺桿菌引起的。
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潰瘍患者的普遍症狀為:食後上腹部飽脹、不適或疼痛,常伴有其他不良症狀,如噯氣、腹脹、反酸和食慾減退等。有些患者還可出現反復發作性劇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據此,專家們認為,及早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及時而有效地用抗菌素殺滅幽門螺桿菌,對預防和控制胃癌有重大意義。
⑥ 怎樣檢查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它是一種很厲害的微生物,它是有一定的傳染性的,他寄生在人的胃中,對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已經是一種很常見的細菌感染了,幽門螺桿旋菌和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還有胃癌的產生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那麼幽門螺旋桿菌該怎麼檢測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幽門螺旋桿菌的檢測方法主要有下面的這四個:
第一種是,血清的方式檢測,但是現在醫院都不經常在使用了,因為患者在治療之後,血中的幽菌抗體還是會存在一到二年的,可能還會有假陽性的。
第二種是,C13和C14的呼氣試驗,它是可以間接的檢測出幽菌抗原的,但是C14對人體和環境都有污染,吃過同位素之後在人體不會被衰退,不適合孕婦和兒童檢測。C13是C14的升級版,它去除了C14的污染,只是需要食用相對的C13的標記的底物,敏感性以及特異性比較高。
第三種,醫院還是會採用胃鏡以及胃粘膜來活檢,是一種侵入性的方式,有很多人都比較排斥這種方法。但是它的病理切片精確比較度高,化學反應的精確度就比較低了,還有小病灶的區域很容易漏檢的。是很多病人都比較排斥的,它的檢查費用比較高,不適合普遍檢查。
第四種,唾液檢測法間接檢出幽菌抗原,測定尿素酶的敏感性、特異性以及它的針對性強,這種方法簡單安全快速。而且還填補了檢測口腔幽門螺旋桿菌的空白,是很適合初查和復查的。
以上就是幽門螺旋桿菌檢測的四個方法,侵入性的方法可能會讓很多病人難以接受,非侵入性的方法會讓人容易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最好的檢測方法就是C13和C14尿素呼吸試驗,這個方法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好的檢測方法。
⑦ 醫院如何檢測幽門螺桿菌
1. 侵入性方法
它是在胃鏡檢查的同時,在胃鏡下鉗取1-2塊胃黏膜組織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
其中胃黏膜組織切片染色鏡檢也是幽門螺桿菌檢測的"金標准"方法之一。細菌培養則多用於科研。
2. 非侵入性方法
主要包括:尿素呼氣試驗、糞便幽門螺桿菌抗原檢測、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它是一種不依賴胃鏡檢查的方法,患者無痛苦,但不能明確胃病的情況。
該法可反映全胃幽門螺桿菌感染狀況,克服因細菌呈"灶性"分布而造成的假陰性。
具體是怎能的呢?
尿素呼氣試驗是目前臨床上最為推崇的非侵入性幽門螺桿菌檢查法,若單單檢查幽門螺桿菌首推此法。
尿素呼氣試驗包括:C-13尿素呼氣試驗、C-14尿素呼氣試驗。如果胃部存在幽門螺桿菌,此菌會分泌尿素酶到胃內。口服C-13或C-14標記的尿素膠囊,尿素膠囊進入胃內後,胃中的尿素酶可將尿素分解為氨和C-13或C-14標記的CO2(二氧化碳),尿素被水解後形成的二氧化碳,吸收進入血液,隨血流進入肺部並以氣體排出。
該檢查不依賴內鏡,患者依從性好,准確性較高,為幽門螺桿菌檢測的"金標准"方法之一,目前被廣泛用於各醫院。
⑧ 怎麼檢查幽門螺旋桿菌
通過胃鏡,夾取黏膜組織標本來進行檢查、不通過胃鏡進行檢查的方法。
如果疾病需要進行胃鏡檢查時,醫生會同時夾取胃黏膜標本,來做尿素呼氣試驗或組織學檢測。如果不願意進行胃鏡檢查,或疾病不需要進行檢查,尤其是有病人其實已經進行過治療,在復查時並不需要進行胃鏡,這時可以採用呼氣檢查,呼氣試驗包括碳13呼氣和碳14呼氣,呼氣檢查准確性非常好,敏感性、特異性相對比較准確,所以在臨床應用得非常多。但是呼氣檢查,包括通過胃鏡夾取胃黏膜組織尿素酶的檢查,有時在臨床上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近一個月服用過抗生素,或服用麗珠得樂等鉍制劑、抑酸葯,甚至對幽門螺桿菌有抑製作用的中葯,可能都會影響到檢測結果。所以在臨床上,需要在近期1個月之內沒有吃過這些葯,空腹到醫院進行檢查。
【拓展資料】
一、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微需氧的細菌,生存於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各個區域內,它會引起胃黏膜輕微的慢性炎症,甚至導致胃及十二指腸的潰瘍與胃癌。
二、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症狀
1.反酸、燒心以及胃痛、口臭。這主要是由於幽門螺桿菌誘發胃泌素瘋狂的分泌,然後發生反酸、燒心,而具有胃潰瘍疾病的患者幽門螺桿菌更是引起了主要症狀,胃痛的發生。口臭最直接的病菌之一也是幽門螺桿菌。
2. 慢性胃炎:如果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會誘發慢性胃炎這種疾病出現,此時患者總感覺上腹部隱隱作痛,在飲食上稍微不注意,就會出現反酸,噯氣,惡心,嘔吐等症狀,雖然這種疾病的發展比較緩慢,但是容易復發,所以除了積極治病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好好的養胃護胃。
3. 胃潰瘍: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後,也可能會出現胃潰瘍。患有這種疾病後,患者也會出現上腹部疼痛的症狀,不過這種胃痛的症狀,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一般會在用餐後一個小時以內出現疼痛,在就餐兩個小時左右,疼痛症狀會慢慢的緩解。當再次進食時,這種疼痛又會重復出現。當病情嚴重時,會出現胃出血,胃穿孔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