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痘痘問題 » 成年長痘痘如何施灸

成年長痘痘如何施灸

發布時間: 2022-09-25 05:21:02

① 臉上長痘痘應該用懸灸爐艾灸哪裡

艾灸針對於痘痘的治療比較緩慢,因為痘痘是毛孔堵塞發炎引起的
內分泌的失衡以及腸胃和熬夜方面是刺激肌膚局部分泌的增加,導致堵塞加重從而引起痘痘,所以不建議用艾灸治療痘痘

② 頭上長痘痘艾灸怎麼做

頭上長痘痘要艾灸首先要確定痘痘的位置,頭部的具體哪個位置,不同的位置所反應的問題不一樣。局部長痘痘的位置都可以灸的,再配合上臟腑調理,能夠很好的結局。

③ 艾灸痤瘡灸哪個穴位

艾灸可以灸背部肺腧和心腧以及相關的魄門和膏肓等穴,不過只能起到緩解作用,我就是艾灸和葯食配合,六七年的痘痘現在已經好了,下面這文章幫助蠻大的

痤瘡的辨證施治與研究

中醫葯研究概述
在傳統肺熱、風熱、血熱、濕熱等痤瘡發病理論的基礎上,部分醫家提出沖任不調、腎陰不足、血瘀痰結等觀點。
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中醫面皰可以歸類為一種多發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
痤瘡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多發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其發病因素復雜,主要與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腺管過度角化、痤瘡丙酸桿菌及炎症等有關,相當於中醫的「粉刺」、「肺風粉刺」、「痤痱」、「酒刺」、「面皰」等。因有礙面容,使患病者心身健康受到影響,為損容性皮膚病。
一、在中醫古籍中早有相關記載
《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記載:「汗出見濕,乃生痤痱。」「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諸病源候論·面皰候》中記載:「面皰者,謂面上有風熱氣生皰,頭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外科正宗·肺風粉刺酒齇鼻》中記載:「肺風、粉刺、酒齇鼻三名同種,粉刺屬肺,齇鼻屬脾,總皆血熱郁滯不散。」《外科啟玄》中記載:「肺氣不清,受風而生,或冷水洗面,熱血凝結而成。」《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肺風粉刺》中記載:「此證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於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由此可見,先人對該病已從病因病機、臨證表現上有所認識。
二、近代中醫對痤瘡病因病機的研究
在傳統肺熱、風熱、血熱、濕熱等發病理論的基礎上,部分醫家先後提出沖任不調、腎陰不足、血瘀痰結等觀點,進一步補充、完善了痤瘡的發病機理。
先天不足,腎陽虧損,同源之肝臟疏泄失於條達,致沖任不調。沖為血海,任主胞胎,則血海滿盈不得時,月經前後見虛火上炎之象,痤瘡加重。
腎為先天之本,主司人體生長、發育、生殖之功,若原本腎陰不足,其陰陽平衡失調,會導致女子二七、男子二八相火亢盛,天癸過旺,早期發育,面生粉刺。
素體陽盛,易熱易火,灼傷津液;腎陰不足,陰液失於濡養,日久煉液為痰,痰凝氣結,血瘀不通,發為結節、囊腫。
三、痤瘡的分型
各醫家以己對該病的認識,或從肺經風熱、脾胃濕熱以兩型辨證;或從肺經風熱、脾胃濕熱、氣滯血瘀以三型辨證;或從肺經風熱、脾胃濕熱、肝鬱化熱、沖任不調以四型辨證;或從肺熱、心火、肝鬱、脾濕、血瘀以五型辨證;或從肺熱、胃熱、血熱、毒熱、痰凝、沖任不調以六型辨證;或從肺經風熱、脾胃濕熱、肝鬱氣結、瘀血阻滯、痰濕凝結、熱毒蘊結、沖任不調以七型辨證。此外,還有從肺胃、從脾胃、從肝脾、從肝膽、從肝腎、從血、從痰濕、從瘟病等單一證型以分辨者。
四、痤瘡的治療方法
(一)內治法
1.辨證治療
依據所分證型,從肺胃、脾胃、肝鬱、痰濕、血瘀、沖任不調、毒熱等以清熱、涼血、解表、散結、祛濕、益氣、活血、解毒、補益、瀉下、通調、養陰等治則選用經方加減,或經驗方進行治療。常用葯:生地、丹皮、赤芍、枇杷葉、桑白皮、黃芩、知母、生石膏、大黃、金銀花、連翹、公英、地丁、虎杖、夏枯草、浙貝、陳皮、紅花、莪術、海藻、桃仁、苡米仁、茵陳、黃連、土茯苓、苦參、茯苓、扁豆、白術、益母草、旱連草、當歸、女貞子、香附、柴胡等。
2.單方化裁
依所辨證型,守一方據臨證而加減用葯。多以經方或經驗方或合方論治。
3.中成葯
根據其葯性、葯效、功能主治分選對證的成葯進行治療。常用黃連上清丸、梔子金花丸、連翹敗毒丸、防風通聖丸、清熱暗瘡片、丹參酮、新癀片、散結靈、清開靈等。
(二)外治法
1.外用葯
單味或組方製成溶液,用於濕敷、薰洗、塗擦等。也可鮮品直接外用。常用葯:蘆薈、馬齒莧、姜黃、金銀花、野菊花、枇杷葉、苦參、龍膽草、丹皮、大青葉、地膚子、公英、菟絲子、丹參等。
單味或組方製成搽劑,直接塗擦患處,多為內部制劑,據各家經驗而制。常選葯:黃連、大黃、姜黃、丹參、虎杖、蘆薈、苦參、魚腥草、白芨、白芷、僵蠶、茯苓等。
2.中葯倒膜面膜
中葯倒膜面膜在痤瘡的治療中應用較早、較普遍。此方法是集中葯、按摩、理療於一體的外治法,具有清潔、消炎的作用,且經透皮促進葯物的吸收。常用單味或組方葯物:石膏、黃連、黃芩、黃柏、白芷、僵蠶、苦參、當歸、側柏、公英、白芨、丹參、浮萍、珍珠層粉等單味或組方而用。
3.針灸治療
在痤瘡治療中應用廣泛:針法、灸法、耳穴、穴位注射、挑治、放血、埋葯等,可一種方法也可內服、外治聯合使用。常用穴位中體穴有:足三里、曲池、合谷、迎香、印堂、三陰交、血海、肺俞、胃俞;大椎、委中、夾脊等;耳穴有:內分泌、腎上腺、皮質下、神門、肺、腎、脾、大腸。
此外,還可應用推拿按摩手法等進行治療。
五、痤瘡的調養
痤瘡多是青春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診療時在注意心理輔導與用葯並舉的同時,日常維護也很重要。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清潔:
患處皮膚的清潔要保持,注意掌握正確的潔面方法。溫水洗滌,用含有硫黃、石碳酸等成分的葯皂較好,保留數分鍾後沖洗,每日洗臉不要超過3次。
(二)減少人為刺激:
對所生包塊兒切勿自行壓擠、抓摳,容易繼發感染或落疤。
(三)精神狀態:
調整好心理負擔過重的狀態。有部分女性患者但見面部長一小包兒,均不能忍受,用手摳抓,從而在顳、頰、下頦、口鼻周圍部位發生炎性丘疹、表皮剝失等損害,這種表現稱為人工痤瘡或表皮剝脫性痤瘡。另有部分患者工作時間精力高度集中,緊張而繁忙,在特定部位亦可出現破後溢乳酪色分泌物的小膿腫,故注意精神狀態的調整,對緩解壓力,減少患病及減輕患病程度有很重要的相關性。
(四)起居:
對於工作強度較大的人來說,規律的生活尤為重要。勞逸結合,定時起居、適當運動,保持大便通暢,心身健康,對疾病的抵抗力就會增強。
(五)環境:
濕度、溫度高的地區和季節,大量、劇烈的運動往往促進皮脂腺功能活躍,已患痤瘡的患者,皮疹炎症更趨嚴重。要注意到環境對本病的影響因素,對可避免的情況,盡量不使其發生。
(六)化妝品:
進入青少年以後,部分女性開始注重外在的美,護膚是其中當然一項。但選擇了不恰當的化妝品使用後,有人會因膚質與品質不匹配,粉質、油性強的護膚品堵塞毛囊,影響皮脂腺的正常代謝而生痤瘡,即化妝品性痤瘡。為消除由此帶來的痛苦,要了解自己的膚質適合用何種類型的化妝品,再作打算。
(七)飲食:
重視食膳,營養配餐,一直被中醫界推崇。痤瘡患者的復發或病情加重均與飲食得當是否具有相關性。一般來講,油炸的、甜膩的、動物脂肪類、辛辣刺激類,冷食飲料類,例如各種煎炸物、糖果、巧克力、冰淇淋、羊肉、肥肉、蟹、乳酪、牛油、咖喱、辣椒、酒、部分堅果都會不同程度刺激皮脂腺的分泌,如嗜食無度,必加重病情。
提倡平時注意蔬菜、水果的攝入,如芹菜、菠菜、白菜、黃瓜、冬瓜、絲瓜、西紅柿、胡蘿卜、菜花、綠豆芽、黃豆芽、柿子椒、菜心、苦瓜等,水果如蘋果、葡萄、梨、草莓、柑、橙、香蕉、西瓜、山楂、檸檬及適量的堅果,補充身體必須的營養及維生素甲、乙、丙等,是預防痤瘡的重要環節。

④ 長痘痘艾灸哪些部位

艾灸對痘痘調理有一定的效果。

長痘的原因由於體內激素分泌失調或毒素堆積所導致的,利用艾灸的方法來調理,能達到清熱解毒,平衡體內陰陽的效果,從而對痘痘肌起到一定的護理效果。

不同部位長痘艾灸穴位

額頭長痘:艾灸百會,大椎,合谷,太沖,湧泉穴。

兩頰長痘:艾灸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中脘,神闕,命門,足三里,三陰交。

下顎長痘,艾灸中脘,神闕,關元,子宮,歸來,八髎穴,足三里,三陰交。

艾灸方法

艾條溫和灸

懸灸尺澤,每次10-20分鍾,每日1次,5到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2日可進行下一個療程。

懸灸梁門,每次10-20分鍾,每日1次,5到7日為一個療程,間隔2日可進行下一個療程。

艾條雀啄灸

取尺澤,肺俞,內關,胃俞,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穴位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的施灸,艾條距離皮膚0.5-1厘米,按照先灸頭部穴位再灸背部穴位的順序施灸,每穴10-15分鍾,灸到局部紅暈溫熱為止,每日1次,10日為一個療程,間隔3-5日進行下一個療程。

⑤ 滿臉油光還起痘 艾灸灸哪裡

什麼是艾灸?
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中醫保健治病療法。

艾灸的保健功效

1、防病保健
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谷之海,榮衛之所
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
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現代,灸療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2、延年益壽
關元、氣海、足三里是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調整和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增強人的抗病能力。成書於宋代的《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不得長生,亦可得百年壽。」
特別是女士,艾灸此三個穴位後,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

3、溫經散寒
艾灸可以溫通經脈,活血化瘀通痹止痛,可用於治療寒凝血滯、經絡痹阻所引起的各種病症,如風寒溫痹、痛經、經閉、寒疝腹痛等證。

4、行氣通絡
由於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
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如應用於外科治療瘡瘍初期時的治療,可以治療瘡瘍久潰不能癒合,有促進癒合、生肌長肉的作用。

5、拔毒泄熱
在古代文獻中亦有「熱可用灸」的記載,灸法治療癰疽,就首見於《黃帝內經》,歷代醫籍均將灸法作為本病證的一個重要治法。灸法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

6、溫陽補虛
艾灸可以溫陽補虛、回陽固脫,可以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元陽暴脫的病症,如治療久泄、久痢、遺尿、遺精、陽痿、早泄、虛脫、休克等症。艾灸為身體補充陽氣,尤其適用於陽虛體質,陰虛體質一般不宜艾灸。
陽虛體質:當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時易出現體內陽氣不足、陽虛生里寒的表現,常表現為面色蒼白,氣息微弱,體倦嗜卧,畏寒肢冷,全身無力或有肢體浮腫,舌淡胖
嫩邊有齒痕,苔淡白,脈沉微無力,多因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寒邪外侵或過食寒涼之品、憂思過極、房事不節、久病之後而發病。
陰虛體質:指當臟腑功能失調時,易出現體內陰液不足,陰虛生內熱的證候,常表現為形體消瘦,兩顴潮紅,手足心熱,潮熱盜汗,心煩易怒,口乾,頭發、皮膚乾枯,舌干紅、少苔,甚至光滑無苔,多因燥熱之邪外侵、過食溫燥之品、憂思過度、房事不節、久病之後而發病。

7、美容養顏
艾灸的美容與一般的化妝品美容,手術美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本質上的,另一個是表面上的。很多女人臉上不光滑潔凈,這往往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實際上還是陽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說的上火。
比如臉上痘痘長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嚴重的帶下病,「清熱解毒」往往沒有任何效果,因為她們的這種熱往往是虛熱,而不是實熱,補充陽能尚且不逮,何況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選擇。

8、解決虛胖症
虛胖的女性,並不是營養過剩,但營養過剩不過是西醫上的一個概念,中醫裡面沒有這樣的說法,如果哪個中醫也這樣瞎嚷嚷,那肯定個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小孩
子,也往往並不是營養過剩,而是陽能不足,往往是因為在懷孕期間,父母還有不少的性生活,導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腎機能失衡,脾臟運化無力。所以,可益氣溫
陽的艾灸療法肯定是由內而外的最佳調理法。

9、促局部循環和代謝
灸療是一種在人體基本特定部位通過艾火刺激以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療方法,其機制首先與局部火的溫熱刺激有關。正是這種溫熱刺激,使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增強局部的血液循環與淋巴循環,緩解和消除平滑肌痙攣,使局部的皮膚組織代謝能力加強。

10、調和陰陽
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艾灸的方法

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將艾條一端點燃,將燃端放入溫灸棒中。

以手掌試溫度高低,確定溫度適中,即可開始溫灸。

腹部用精油按摩完之後進行溫灸,用溫灸棒在腹部來回滾動,再點臍周穴點,(歸來、氣海、關元),使穴點經絡疏通皮膚光滑、紅潤。

溫灸時間:15分鍾。

艾灸後多久可以洗澡
艾灸後一般半小時內不要洗澡,因為艾灸後身體的經絡和毛孔都是打開的,此時洗澡會給身體帶進寒氣。首先,艾灸本是逼出體內寒氣的,這樣一來無疑是白費了艾灸的效果。再者,毛孔打開的同時,寒氣入體,會使人體受涼感冒。

艾灸適宜人群

寒性體質(手腳冰涼、精力不濟、易受寒、怕冷、腹瀉等)

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剛出生的嬰幼兒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體質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療因為受到濕寒或寒邪而導致的病痛。

艾灸多用於虛症寒症陰症為主的疾病,陰虛陽亢,邪熱內盛,熱症和實症不適合

艾灸不適宜人群

熱性體質(口腔潰瘍、膿包、怕熱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女性例假期間不可艾灸。

高熱病人,大飢大飽,過度疲勞,身體紅腫的人不適宜用艾灸

艾灸療法需要注意的地方

由於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要耗傷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艾灸雖然具有補益陽氣的作用,但是也能傷陰,因此對於陰虛火旺以及邪熱內熾的患者不宜採用艾灸治療,如中風閉證、高熱神昏、咯血吐血等症均為使用禁忌。

面部、重要的臟腑器官部位、乳頭、以及大的血管處等都不宜直接採用艾灸治療;經常活動的部位,關節部位等處不可使用瘢痕灸法進行艾灸,以免艾瘡化膿後難以癒合。此外,孕婦在進行艾灸的時候應當注意避開腹部以及腰骶部等不宜進行艾灸刺激的部位。

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無自製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注意施灸的時間: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還有,長期使用,或者頻繁使用艾灸,也會對肺部造成不良影響,造成肺大泡等。無特殊情況不要天天艾灸,一周2到3次即可。

灸器點上火後不可懸空過久,以免接觸皮膚時溫度過高,以致燙傷,如懸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將灸器之溫度搓低後再繼續使用,每隔一段時間,應將灸器敲除支。

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防止暈灸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卧,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鍾左右。

注意施灸溫度的調節:對於皮膚感覺遲鈍者或小兒,用示指和中指置於施灸部位兩側,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溫度,做到既不致燙傷皮膚,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要注意體位、穴位順序的准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進行艾灸的時候要
注意,一般艾灸的順序是先上後下,先背後腹,先頭部後四肢,在經脈選擇上是先灸陽經再陰經等等。要注意順序不可隨意顛倒,以免引發意外。

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葯。

每使用灸條二至三條後,在灸器控制口會產生溫灸油垢,應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條之通暢。

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溫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艾灸時過飽過飢都不宜,因為食物在胃裡,需要氣血消化,艾灸會讓氣血跑到別的地方去,導致氣血運行慢,容易發生腹脹。所以,飯後不可以馬上艾灸,飯後1小時後才可以灸,過飽時不宜艾灸。再有,飢餓艾灸容易暈灸。

行艾灸之後一定要正確進行護理,比如注意局部的清潔乾爽,特別是在艾灸之後如果是出現了操作不當引起的局部燙傷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瘡弄破,如果已經破潰要及
時繼續消炎處理。另外,三伏天進行艾灸後要注意飲食以清淡為主,忌食生冷油膩的食物。並且原則上艾灸後毛孔張開,不宜馬上用冷水洗手或洗澡,一般情況下都
是洗好澡後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開幾小時後再洗澡。另外,也不宜馬上同房。

溫灸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灸。
養生之道http://www.yangtiantang.com/

⑥ 臉上老是起痘痘艾灸什麼穴位

臉上長痘痘很是讓人苦惱,有什麼辦法可以去除呢?想要了解痘痘如何除掉,我們就先了解痘痘是如何來的。

痘痘一般指痤瘡,也叫青春痘。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好發於青少年,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響很大,但青春期後往往能自然減輕或痊癒。

臨床表現以好發於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為特點。痤瘡的發生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症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

進入青春期後人體內雄激素特別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進皮脂腺發育並產生大量皮脂。同時毛囊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造成導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礙,形成角質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種微生物尤其是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離脂肪酸,同時趨化炎症細胞和介質,最終誘導並加重炎症反應。

因為導致長痘的因素很多,艾灸治療痘痘應該怎麼取穴呢?

如果您是因為胃腸不好,導致的營養不良導致臉上長痘痘,可以艾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足三里穴。

【中脘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

取穴方法:取穴時採用仰卧的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主治疾病:頭痛、目眩、耳鳴、食慾不振、翻胃、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嘔吐、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

【神闕穴】:別稱臍中、氣舍、氣合,屬任脈。

取穴方法:位於腹在臍中部,肚臍中央。

主治疾病:胃炎、泄痢、繞臍腹痛、脫肛、水腫鼓脹、腸炎、痢疾、產後尿瀦留等。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中央下3寸。

取穴方法:可採用仰卧的姿勢,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即是此穴。

主治疾病:眩暈、少腹疼痛、吐瀉、痢疾、脫肛、便血、小便不利、尿頻、尿閉、遺精、白濁、陽痿、早泄、月經不調、經閉、經痛、赤白帶下等。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取穴方法:取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主治病症:胃痛、嘔吐、腹脹、腹痛、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咳嗽氣喘、心悸氣短、失眠、頭暈、膝痛、腳氣等。

如果您是內分泌紊亂導致臉上長痘痘,可以艾灸中脘穴、神闕穴、關元穴、子宮穴、歸來穴、三陰交穴。

【子宮穴】:位於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取穴方法:取穴時可以卧位,在臍下4寸,旁開3寸處取穴。

主治疾病:主治不孕、月經不調、痛經、陰挺、闌尾炎、盆腔炎等。

【歸來穴】:位於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取穴方法:取穴時,仰卧,在下腹部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按壓有酸脹感即是。

主治疾病:主治腹痛、疝氣、月經不調、白帶、陰挺等。

【三陰交穴】:位於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後緣處。

取穴方法:用度骨同身寸的方法在內踝尖上直上3存,或用自己的手指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此穴位於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主治疾病: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閉經、難產、產後血暈、遺精、陽痿、陰莖腫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高血壓病等。

如果您是情緒變化,睡眠不好導致臉上長痘痘,可以艾灸大椎穴、神門穴、湧泉穴。

【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穴時正低頭,大椎穴位於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主治疾病:熱病、痢疾、咳嗽、肩背痛、腰脊強、小兒驚風、中暑、嘔吐、風疹等。

【神門穴】:位於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取穴方法:患者採用正坐,仰掌的取穴姿勢,神門穴位於手腕部位,手腕關節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主治疾病:心痛、心煩、驚悸、怔仲、健忘、失眠、痴呆、癲狂癇、暈車、高血壓等症。

【湧泉穴】: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取穴方法:取穴時你用力彎曲腳趾,腳底凹陷的那個地方就是湧泉穴。

主治疾病:高血壓病、神經性頭痛、急性扁桃體炎、過敏性鼻炎、子宮脫垂、下肢痙攣、下肢癱瘓、失眠、音啞、咳嗽、風疹、小兒驚風、心肌炎、糖尿病、怕冷、陽萎、遺精、更年期綜合征等。

無論哪種因素導致,都必須加灸患處,因為患處艾灸是直接對病灶的刺激,患處艾灸十分必要,且有極好的效果。以上穴位每天1次,每穴的灸時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決定。

⑦ 臉上長痘痘艾艾貼哪些穴位

臉上長痘痘艾灸足三里穴、中脈穴。艾灸能夠排除身體內的濕氣、活血化瘀,對於治療身體濕氣重引起的痘痘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在治療期間不要吃油膩的食物,防止臉上油脂分泌太過於旺盛加重長痘痘的情況,發生痘痘不要用手去擠容易留下痘印。,艾灸療法,穴位最關鍵,穴位對症,療效無憂!祛痘需要選擇的穴位是:中脘、足三里、豐隆、胃俞、脾俞穴、天樞穴。

艾灸中脘穴可以提高脾胃功能,可排除體內毒素,體內毒素排清了,皮膚就自然變好了水;足三里是艾灸中的重要穴位,號稱「百病皆治」,可補益氣血,扶正培元,當然必不可少;艾灸隆、胃俞、脾俞穴則是為了幫助脾胃祛濕、化熱。我們吃進來的所有東西,要想轉化成能量,都要經過脾胃這一關。如果脾胃陽氣不足,就不能做好本職工作,它們最怕的就是濕熱,濕熱過重,脾胃壓力驟增。這時候最需要艾灸這三個穴位來振奮脾胃陽氣,化解糾纏的濕熱;最後是天樞穴,艾灸此穴可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對改善腸腑功能,消除或減輕腸道功能失常而導致的各種證候,具有顯著的功效。

第二步,直接對准長痘部位施灸,距離皮膚1~2厘米,灸至局部皮膚微紅,深部組織發熱為度。「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艾灸直接對病灶刺激,對祛除痘印效果極佳。或許有人會問到:「顏面五官不是禁灸嗎?」這個不要擔心,面部只是不宜直接灸,普通溫灸則沒有關系。

第三步,既然要祛痘,就不要熬夜、長時間上電腦、少吃辛辣、不喝酒,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起床後喝杯淡鹽水,再喝杯牛奶,可以促使大腸菌產生乳酸,促進腸蠕動,達到排出體內毒素的目的,這一步要長期堅持。

⑧ 背上長痘,可以艾灸嗎

可以的,艾灸的性是向下的,在有痘痘的地方上面放一塊薑片,上面扎幾個洞,然後再灸,消炎殺菌,效果很好的,希望能幫到您。

⑨ 艾灸美容

艾灸,乃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歷時幾千年,艾灸能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膚色,散發健康神采。那麼艾灸美容有效嗎?艾灸美容要灸哪些穴位?怎麼用艾灸美容?艾灸美容需要注意什麼?

艾灸美容有效嗎

有效。艾灸的美容與一般的化妝品美容,手術美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本質上的,另一個是表面上的。化妝品可以掩飾你的不足,手術可以改造你的結構,可以滿足你暫時的虛榮心,但這些都無法給你真正的健康。

因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駐,容光煥發,思維敏捷,反應靈敏,那又是另一種不同層次上的美。通過吃葯,打針或者鍛煉,你或許也可以或多或少地達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沒有灸療好,艾灸是驅散疲勞,恢復元氣,補充體能,平衡陰陽的最有效的手段。艾灸美容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面部皮膚方面:可加速皮膚的血液循環,使老化細胞代謝,新細胞再生加強,淡化色斑,減少皺紋,使膚色紅潤,延緩衰老。

2、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瞼下垂、皺紋、延緩眼部的鬆弛老化現象,使眼部恢復光彩。

3、身體方面:可疏通經絡、和諧骯臟、平衡陰陽、調整生理機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強身健體。

有這么幾種女性艾灸美容效果佳:

1、臉上痘痘長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嚴重的帶下病,「清熱解毒」往往沒有任何效果,因為她們的這種熱往往是虛熱,而不是實熱,補充陽能尚且不逮,何況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選擇。

2、臉上長有黃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腎虧虛,體質嚴重偏於酸性,用艾灸治療,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虛胖的女性,並不是營養過剩,但營養過剩不過是西醫上的一個概念,中醫裡面沒有這樣的說法。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並不是營養過剩,而是陽能不足,往往是因為在懷孕期間,父母還有不少的性生活,導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腎機能失衡,脾臟運化無力。虛胖女性則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過多。太過肥胖往往是因為脾腎陽虛,太過瘦弱,則往往是肝腎不足。

4、乳頭過早地顏色變暗淡,或者乳頭凹陷的女性,往往嚴重肝腎虧虛,沖脈,任脈虛寒,有的甚至還有咳嗽的毛病。

這些問題如果使用艾灸美容都有很好的效果。

艾灸美容的穴位

艾灸既然能美容,那都有哪些穴位可以進行艾灸美容呢?艾灸美容穴位主要有合谷、背部腧穴、太溪、水分、三陰交、血海、氣海、關元、足三里等。

1、合谷:合谷位於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之中點處。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原氣匯聚的重要穴位。《四總穴歌》說「面口合谷收」,就是說合谷穴具有治療面部病症的作用,因為合谷穴可疏通局部經絡氣血。

2、背部腧穴: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肝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腎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艾灸這些穴位,可增強機體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消除水腫。

3、太溪: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在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艾灸此穴,可滋陰益腎。

4、水分:水分臍上1寸處。此穴可助收腹去脂,同時可消除水腫。

5、三陰交:三陰交在內腳踝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艾灸此穴可調整機體的陰陽平衡,調節內分泌。

6、血海:大腿內側,膝蓋骨內側端向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

7、關元:小腹正中,肚臍下面一巴掌的位置(四指並攏的寬度)。

8、氣海:肚臍下面,肚臍和關元穴的中點。

9、足三里: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做美容灸時,用無煙艾灸條溫和灸以上穴位,每次艾灸10-15分鍾,艾灸距離穴位3-5厘米,每天艾灸一次,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10次為一療程。

艾灸美容的方法

艾灸棒內膽頭朝下,從內膽尾部裝入艾條,使艾條落入內膽頭部,再將內膽放入艾灸棒外殼,通過內膽尾部彈簧進行調整使夾住艾條的內膽落到外殼的頭部,使用5分鍾左右要按一下內膽尾部彈簧讓艾條往前移動,以免熄滅。用完一根後要清理灰塵後再使用第二根。在使用過程中請勿敲打艾灸棒,這樣會導致艾條熄滅和斷裂(無煙艾條會相對易斷。使用時敬請注意:艾條燃燒一定時間,艾灸棒頭會比較燙。建議使用者在手掌滾動來降低溫度。每次使用前須在施灸部位抹上溫灸用的艾精油。

1、面部溫灸方法:額頭→太陽穴→眼部(瞳子膠、承泣、四白)→臉頰→鼻翼→嘴周→頜尖→頸部→耳周,以此順序由下向上打圈,上有力下無力。面部時間:10分鍾,眼部時間:3分鍾。

2、身體溫灸方法:腹部用精油按摩完之後進行溫灸。用溫灸棒在腹部來回滾動,再點臍周穴點:歸來、氣海、關元。時間:15分鍾。

操作步驟:

1、將艾條一端點燃,將燃端向前放入溫灸棒中。

2、輕壓溫灸棒彈簧,使艾條落至頂端

3、以手掌試溫度高低,確定溫度適中,即可開始溫灸。

4、每次灸5-15分鍾,使穴點經絡疏通皮膚光滑、紅潤。

艾灸美容的注意事項

1、施灸後當天需避風寒,保持情緒平穩,飲食素淡為宜,切忌生冷厚味。

2、大飢大飽、勞累醉酒、情緒不寧時不宜施灸。

3、施灸後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施灸後,要喝比平常量多的溫開水(不能喝冰水),以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

5、施灸後,會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還會起紅疹、水皰,有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陰道不規則流血、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這個時候,可以艾灸足三里穴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施灸,很快這些症狀就會消失。若症狀持續,可至醫院專科處理。

6、掌握熱量,防止燙傷。尤其對局部皮膚知覺減退及昏迷患者。

7、做好防護,以防艾火掉下燒傷皮膚與燒壞衣褥。使用溫針時,可用硬紙片剪一小孔,套住針體平放在進針處,即可避免艾火直接掉落於皮膚上。施灸後艾條必須徹底熄滅,以防失火。

8、艾炷灸容易起皰,應注意觀察,如已起皰不可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皰過大,經75%乙醇消毒後用注射器將皰內液體抽出,外塗甲紫,再用敷料保護,以防感染。婦女妊娠期間,小腹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⑩ 艾灸治痘痘的具體方法

艾灸治痘痘的具體方法

艾灸治痘痘的具體方法,現今生活中,許多人會被自己臉上的痘痘所困擾。而消除痘痘的方法是非常多的,有些人會使用艾灸來治療痘痘。下面介紹艾灸治痘痘的具體方法!

艾灸治痘痘的具體方法1

現在不注意健康飲食的人們是越來越多,這樣就讓很多的青少年當中都出現了痘痘,一旦出現不光是會直接的影響到患者的臉部美觀,而且還會感覺到奇癢難耐。

所以對於這種疾病的話越早治療越好,那麼在剛出來的時候使用艾灸的話就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因為痘痘就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

隨著現代社會人們飲食不節的增多,青少年中出現痤瘡的人越來越多,痤瘡已經成為嚴重影響青年男女臉面的疾病。

對於這種毛病,治療時間越早越有效果,在剛出現時,使用艾灸來進行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中醫認為引起痤瘡的原因是:面鼻及胸背部屬肺,本病常由肺經風熱阻於肌膚所致;或因過食肥甘、油膩、辛辣食物,脾胃蘊熱,濕熱內生,熏蒸於面而成;或因青春之體,血氣方剛,陽熱上升,與風寒相搏,郁阻肌膚所致。

利用艾灸治療面部痤瘡,所取用的穴位有:曲池、合谷、肺俞、足三里、大椎、三陰交等六個,主要是調節肝經和肺經,因為肝火易上沖發為痤瘡,而肺與皮膚相關,所以艾灸以上穴位對於這種毛病會起到治療效果。

(1)艾條懸起灸:

每次選3—4個穴位,每次每穴灸10一15分鍾。隔日1次或每日1次。7—10次為1個療程。

(2)艾炷發泡灸:

將艾絨搓成麥粒大小,放在穴位上施灸,每次2—3個穴位,每穴4—5壯。隔2—3日施灸1次。

艾灸治痘痘的具體方法2

導致臉上長痘痘的原因有很多,上火長痘是其中之一。尤其是下巴長痘痘會因為肝火旺盛所致。而日常作息時間不規則導致睡眠時間不足,以及日常心理和精神壓力大,飲食不恰當等都會導致上火引起痘痘的滋生。

長痘痘的幾種類型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說,長痘痘大概有三種不同的類型,他們分別是:

1、肺經風熱型: 此類型的患者常伴隨過敏性鼻炎,且痘痘大多數在額頭,看上去除了有許多粉刺,還會有小顆紅色的丘疹。

2、脾胃濕熱型: 這種類型的患者常伴隨便秘、口乾舌燥等問題,且痘痘多長在兩頰及鼻頭,丘疹色紅明顯且易有膿腫。

3、肝腎陰虛型: 這類型患者常伴隨內分泌失調或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且痘痘大多長在下巴及人中處,丘疹顏色會比較暗沉、體積比較大。

在中醫看來,籠統的來說,長痘最常見的原因,與肺胃郁熱有關。「郁熱」即有濕又有熱,相當於是夏季里的桑拿天,給人一種很不暢快人感覺。

如果肺胃內積聚太多濕氣和熱氣,時間久了得不到外泄,濕熱之氣便會上蒸到我們的面部,痘痘便開始蔓延了。

臉上長痘痘的原因

第一大原因:內分泌失調

每個人身體裡面都有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男人的話是雄性激素佔主導地位,女人的話則是雌性激素佔主導地位。

通常這種激素是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的.,不過外界的因此導致這種激素紊亂的話,就很容易出現皮下的毛囊分泌的油脂過多。

進而造成毛孔堵塞,皮膚堆積大量的毒素和油脂,這個時候痘痘就容易出現了。這是大部分人長痘痘的原因。

第二大原因:不良飲食習慣

有句話說,唯時光和美食不能辜負。很多女人嘴巴比較饞,對於美食都是難以抗拒的,平時逛街、聚會啊都免不了要吃各種美食。漢堡,薯條,燒烤,麻辣燙更是家常便飯。

還有很多人,晚上肚子一餓,動不動就吃去宵夜。有句話說,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膏。雖然沒有這么可怕,但是過多的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痘痘遲早是要找你的。

第三大原因:護膚品的因素

愛美是人的天性,很多女人為了給皮膚最好的清潔和養分,總是不惜花下大把銀子購買昂貴化妝品。

但是如果你青春期不長痘, 在使用護膚品化妝品後, 開始長痘了, 那麼, 護膚化妝品致痘的嫌疑就很大了。

很多人會問, 既然這些護膚品能在市場上銷售, 就應該都是安全的啊, 怎麼會導致長痘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 護膚化妝品里的化學成分會進入皮膚, 如果無法代謝掉, 就很有可能影響正常的細胞組織, 從而產生刺激痘痘的產生。

護膚品導致的痘痘, 在醫學上叫做接觸性皮炎, 只要停用一切護膚品化妝品, 一段時間後, 皮膚會自動修復好(至少得一個月)。

第四大原因:作息習慣不好

很多人工作忙碌,往往要很晚才睡覺,當然也有很多人本身的生活習慣就不好,每天一定要到很晚才睡覺,是典型的「夜貓子」。

這樣的人,多半會出現「腎陰虛」的問題,「陰虛則火旺」,火熱瘀積於面,加上氣象乾燥,影響了皮脂腺的滲出,油脂不能即時滲出,毛孔堵塞,就會長出很多痘痘來。

祛痘三步法

第一步:艾灸中脘、足三里、豐隆、胃俞、脾俞穴、天樞。

為什麼取這幾個穴位呢?

首先是艾灸中脘穴提高脾胃功能,在中醫古籍《甲乙經》中,就曾記載「 胃脹者腹滿胃脘痛,鼻聞焦臭妨於食,大便難,中脘主之」之語。

體內毒素排清了,自然皮膚水靈靈。其次,艾灸足三里也是艾灸中的傳統療法,不僅能夠「百病皆治」,還可以補益氣血,扶正培元,凡胃腸道疾病,不論虛實寒熱之證,都可針灸足三里調治。

而艾灸豐隆、胃俞、脾俞穴則是為了幫助脾胃祛濕、化熱。因為我們吃進來的所有東西,要想轉化成能量,都要經過脾胃這一關。

如果脾胃陽氣不足,就不能做好本職工作,它們最怕的就是濕熱,濕熱過重,脾胃壓力驟增。這時候最需要艾灸這三個穴位來振奮脾胃陽氣,化解糾纏的濕熱。

最後艾灸的天樞穴是大腸之募穴,可以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對改善腸腑功能,消除或減輕腸道功能失常而導致的各種證候,具有顯著的功效。

第二步,加灸患處「阿是穴」(中醫穴位名,它沒有固定的位置,也沒有具體名稱。

指位於痛處局部,按這有快、痛、敏感等特殊反應的點)。

艾灸時可用艾條對准面部痤瘡疼痛部位,或者有痘印部位施灸,距離皮膚1~2厘米,灸至局部皮膚微紅,深部組織發熱為度。艾灸時隨時吹灰,保持火旺。

中醫講究「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艾灸患處阿是穴直接對病灶刺激,對祛除痘印效果極佳。

也有患者提問說:「顏面五官不是禁灸嗎?」這個不要擔心,面部不可以操作的是直接灸法,而普通的溫灸則沒有關系。

艾灸最簡單的操作準則就是「 哪兒痛灸哪兒」,很多患者一自己艾灸就緊張,害怕找錯穴位,很膽戰心驚。

其實沒有必要,如果不是皮膚潰爛或者孕婦等特殊人群,可以放鬆心態去艾灸,哪怕找不準穴位,只要在痛處施灸,都是有效果的。

第三步,生活中的輔助治療。

平時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減少熬夜次數,不要長時間對著電腦,少吃辛辣、酒精等快餐食品,多喝水,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每天起床後喝杯淡鹽水,早餐再喝杯牛奶,可以促使大腸菌產生乳酸,促進腸蠕動,達到排出體內毒素的目的,這一步要長期堅持。

灸完一次後,當即她就覺得身體輕鬆了不少。當治療到第三周,臉上的痘痘就開始消了,整個皮膚也在慢慢恢復,比沒熏之前的狀態好多了。

艾灸就是這樣神奇,雖然很多人都把它視為保健方式的一種,其實,艾灸在治病、養生、養顏方面都有獨到之功。

艾灸祛痘取穴

1、肺經蘊熱型

取穴: 太溪,肺俞,大椎,曲池

主要症狀: 在粉刺剛剛出現的時候,在粉刺周圍就會有紅腫疼痛的情況,同時還會造成大面積的面部瘙癢,這是濕毒郁結在肺部,進一步表現在皮膚上造成的。

除此之外,肺經蘊熱證還會伴隨著經常性的口乾舌燥、小便發黃、大便乾燥等症狀,在脈象上則表現為脈象浮數。

2、血瘀痰凝型

取穴: 氣海,膽俞,關元,中脘,血海,三陰交,肝俞

血瘀痰凝證的表現形式相對嚴重,面部的痤瘡因為時間長久,質地變得堅硬難以消除,用手按壓的時候還會伴有痛感。

同時還會有痛經,月經量少,經期痤瘡加重等狀況,出現這種症狀的女性朋友舌苔暗薄,這是長期慢性的患者常特有的表現。

除了上面兩種情況,這里還有一種相對通用的艾灸方法,可以幫助那些 不能夠明確判斷自己屬於是哪種情況的朋友有效地治療面部痤瘡問題。

取穴: 子宮、關元、氣海、神闕、足三里、中極、三陰交

在艾灸的時候要注意,腰腹部穴位進行艾灸的時間不能夠少於30 分鍾,而在足三里,三陰交等位置進行艾灸的時間則要控制在15 ~20 分鍾左右,艾灸的時間不能夠太長。

當我們感覺到一處穴位有炙熱的感覺之後就可以交換到下一個穴位,彼此循環,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

艾灸開始時最好一天一次或二次,連續1~2周,感覺症狀減輕後,可以改為二天一次,或三天一次,直到後面一周一次,一個月一次。

治療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心急。尤其初次接觸艾灸的人會出現「返病」現象,這個時候也不要怕,堅持艾灸,就會看到效果了。而且艾灸在無意之中,還會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現象。

以前也有朋友談到過,在治療婦科疾病的時候,無意中治癒了自己的黃褐斑,正是在調整內分泌的時候,無形之中改善了自己的皮膚狀況。

臉上長痘痘吃什麼調理

1、黑木耳

對於臉上總是反復長痘痘的情況,日常飲食方面一定要更加註重起來。平日可多吃黑木耳,黑木耳蘊含大量的植物膠。

此類物質很有吸附能力,能將體內殘留的毒素吸附,清潔血液。經常食用效果最佳,有助於緩解臉部有痘痘的情況。

2、梨子

梨子富含維生素C,具有護理美白、清潔和解毒等作用,經常吃梨子能清熱解毒、滋補養陰、降血壓以及潤肺祛痰和解毒等功效。對滋潤保濕和修復皮膚問題很有作用,很適合敏感肌膚和痘痘肌膚的人群。

3、蘑菇

蘑菇富含粗纖維和木質素等營養成分,此類物質在腸道內易於消化,有助於維持腸內水分,從而吸附多餘膽固醇以及糖分,將多餘的毒素和雜物排出體外。對防治皮膚乾燥,減少痘痘很有幫助。

4、海藻

海藻所含碘、蛋氨酸以及胱氨酸等營養成分,對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很有幫助,同時也能維持皮膚所需的營養成分,令皮膚健康有光澤。

此外,還可改善皮膚水油失衡狀態,其中所含的維生素有助於維持上皮組織健康,進而減少痘痘和色素等問題肌膚的引發。

熱點內容
蕊膚雅面膜一般敷多久 發布:2023-08-31 22:03:54 瀏覽:2354
質地較濃防曬霜怎麼使用 發布:2023-08-31 22:00:02 瀏覽:1289
專業化妝師如何貼雙眼皮 發布:2023-08-31 21:58:43 瀏覽:1182
雞蛋清加什麼美白祛斑最快 發布:2023-08-31 21:58:35 瀏覽:1132
資生堂櫻花美白淡斑精華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88
孕婦喝什麼美白飲最好 發布:2023-08-31 21:55:12 瀏覽:1802
瑪西化妝品怎麼樣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390
為什麼護膚品一旦停了就嚴重 發布:2023-08-31 21:50:21 瀏覽:1374
補水什麼時間做 發布:2023-08-31 21:47:15 瀏覽:1339
為什麼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曬 發布:2023-08-31 21:45:25 瀏覽: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