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時應護膚用什麼
⑴ 中暑用熱毛巾還是冷毛巾敷臉
從中暑以後呢?人中暑以後要用冷毛巾敷在臉上,下曲甘熱氣,防止中暑,這個效果應該說非常好,所以中暑以後可以用這種方式使人緩解過來,這樣對身體既沒有其他傷害,又效果非常的明顯,建議你試一試哦
⑵ 天氣太熱,怎麼防止中暑
1、要盡量避免在11~15時高溫時段出門,不要長時間在陽光曝曬或高溫、高濕度、氣流靜止的環境下活動或工作。
2、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空調不要對著自己吹。
3、外出時要注意使用太陽傘、太陽帽、太陽鏡等物品,在皮膚上塗些防曬護膚品,免受陽光的直接照射。
4、外出受熱歸來,忌「快速冷卻」。 不要立即去吹空調、吹電扇、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5、要多飲水,出汗多的人可飲淡鹽水。喝鹽水時,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
6、穿著應寬松,多穿棉質布料、顏色較淺的衣服。
7、多食梨子、西瓜等水果;可飲一些消暑清熱化濕的涼茶,或飲冬瓜、蓮蓬、薏米仁湯水等。此外,綠豆湯、菊花茶、酸梅湯等也是方便理想的消暑飲料。
8、外出旅遊或出差時若感不適,可用一些如仁丹、清涼油、風油精、十滴水、薄荷錠等降溫葯品。
9、充分休息,不要開夜車以免降低身體抵抗力。
⑶ 肌膚中暑症狀有哪些,如何護理是好
肌膚中暑的症狀有哪些呢些呢?
01.紅疹
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肌膚容易發生刺激反應,對肌膚免疫力低的人來說,很容易出現紅疹或者日光性皮炎。
02.紅血絲
陽光中的近紅外線會使皮膚里的膠原蛋白受到損傷,導致肌膚炎症,出現紅血絲以及皺紋問題。
03.脫皮
肌膚受到紫外線的刺激後,伴隨炎性反應容易導致脫皮的現象。
04.發癢
水分的流失與強紫外線的直射都會導致肌膚有發癢症狀,進一步會引起炎症反應。
05.油脂分泌
溫度每上升攝氏1度,皮膚排油量就增加10%,伴隨出汗,夏季肌膚容易看上去油光滿面。
06.刺痛
高溫流失了肌膚中儲藏的水分,當強烈缺水時肌膚就會感覺到刺痛。
07.毛孔粗大、痘痘
皮脂腺分泌過於旺盛,毛孔也會因此而阻塞,看上去呈圓孔型放大,痘痘也更容易爆發。
肌膚中暑了怎麼辦?
1.及時為肌膚祛暑
隨身攜帶一瓶噴霧,即時為肌膚降溫,能夠減輕肌膚中暑的可能性。噴霧能夠即時舒緩、鎮定肌膚。
2.夜晚深度修復
夜晚的修復工作是重中之重,首先應該為肌膚補充水分,因為經過紫外線的照射後,肌膚水分流失較大;
其次,肌膚的屏障功能會在日曬後造成損傷,此時的修復著重強調為肌膚補充足量的抗氧化物,清除紫外線照射產生的氧自由基,選擇修復類成分的產品可以促進肌膚的修復。
3.出門前的防護
面臨夏日高溫,如果不想讓肌膚受到中暑的威脅,在出門前我們可以做好防護措施,一方面能夠為嬌嫩的肌膚提供有效的保護,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曬後修復保養的繁瑣步驟。
⑷ 中暑能不能擦身子用普通的水……
用水淋濕身上最好不過了,用普通的水就行了,最好25度左右的
⑸ 中暑了可以用涼水洗臉嗎
中暑了可以用涼水洗臉降溫。
人體在高溫環境中,體內的熱量不能散發出去,引起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發生障礙,或人體大量出汗,血壓下降,引起腦部缺氧的情況稱為中暑。
方法/步驟
輕度中暑的治療方法
(1)讓患者離開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處休息,脫去衣服,使患者體溫下降。
(2)給患者喝些清涼飲料,如冷鹽糖水、菊花水、綠豆湯等。還可給服藿香正氣水或十滴水、人丹等解暑葯。
(3)症狀不能緩解時,可用針刺或手指掐人中、合谷、內關等穴位。
重度中暑的救治方法
(1)面色發紅的患者,可將其頭部墊高;面色蒼白的患者,則要使其頭部放底,以保證腦部供血。
(2)給患者頭部冷敷,用50%的酒精或冷水、冰水進行反復擦洗,以促其降溫、散熱。
(3)如患者昏迷不醒時,可用香煙末刺激其鼻孔,促其蘇醒,同時針刺或手掐其人中、十宣、百會穴,使其恢復知覺。
(4)如以上方法搶救無效,應盡快送醫院搶救。在途中要注意降溫避暑。
⑹ 防止中暑的生活小常識有哪一些
【防止中暑的生活小常識有哪一些?】夏季防止中暑小常識,預防中暑的發生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盡量避免在11~15時高溫時段出門,不要長時間在陽光曝曬或高溫、高濕度、氣流靜止的環境下活動或工作。
2、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空調不要對著自己吹。
3、外出時要注意使用太陽傘、太陽帽、太陽鏡等物品,在皮膚上塗些防曬護膚品,免受陽光的直接照射。
4、外出受熱歸來,忌「快速冷卻」。 不要立即去吹空調、吹電扇、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5、夏季溫度高,人體水分揮發較多,因此,要及時補充水分,不能等到渴了再喝,那時身體已經是缺水狀態了。另外,身體中的一些微量元素會隨著水分的蒸發而被帶走,因此應適當喝一些鹽水。
6、穿透氣性好的棉質或真絲面料衣服,外出不要赤膊。烈日炎炎下長時間騎自行車最好穿長袖襯衫,或者使用披肩,戴遮陽帽。另外,紅色是最防曬的衣服顏色,大家可適當選擇。
7、夏天是吃冷飲的季節,但其實吃的越涼越容易中暑。因為人體局部的溫度短期下低會讓人體一下子無法適應這么低的溫度,消化系統受到影響,繼而影響到全身的各系統功能的正常發揮。在炎熱夏季,就容易導致中暑的發生。
8、多食梨子、西瓜等水果;可飲一些消暑清熱化濕的涼茶,或飲冬瓜、蓮蓬、薏米仁湯水等。此外,綠豆湯、菊花茶、酸梅湯等也是方便理想的消暑飲料。預防中暑還有3大寶貝供大家選擇:食醋、熱茶、豆漿。食醋可幫助消食,促進腸胃蠕動,同時能生津消暑;熱茶能幫助人體調節因高溫而引起的失衡,起到以熱制熱的作用,是很好的防暑飲品;豆漿富含豐富的營養,夏季胃口不好,不愛吃東西,如果加之我們上文提到的中暑條件發生,就會很危險,此時喝上一杯豆漿,既補充了養分,又不會引發上火。
9、體溫升高後,體內蛋白質的分解也增加,所以每日所補充的蛋白質量也要增加,一般需要每日補充l30克左右。夏天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魚、肉、蛋、奶和豆類,忌用油膩煎烤之品;
10、外出旅遊、運動或出差時若感不適,可用一些如仁丹、清涼油、風油精、十滴水、薄荷錠等降溫葯品。
11、經常洗澡,或利用身邊條件適當降低體溫,防止身體的水分過分蒸發。
12、充分休息,不要開夜車以免降低身體抵抗力。身體好才是一切的根本,不要過度預支我們的健康。
13、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葯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 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14、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15、別等口渴了才喝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
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16、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另外,乳製品即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
⑺ 輕度中暑了怎麼辦
夏天防暑降溫小常識 以下為一些生活小常識,供大家參考,提醒廣大住戶做好防暑降溫措施,注意身體健康。 一、及時補充水分但應少喝飲料。果汁、可樂、雪碧、汽水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因此,夏季應多喝白開水或淡鹽(糖)開水。 二、口渴後不宜狂飲。勞動和運動大量出汗後,不宜大量飲用白水,應適當補充些淡鹽(糖)水,因為大量出汗後使人體內鹽分丟失過多,約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時補充鹽分,則使體內水、鹽比例嚴重失調,導致代謝紊亂。 三、太陽短波輻射最強烈的時間是10時-15時左右,應盡量避開這段時間外出,非出去不可,應在皮膚上塗些防曬護膚品, 夏季衣著以淺色為好。 四、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發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於火上澆油。 五、飲食不宜過於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的代謝需要。 六、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 七、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八、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九、不宜佩戴金屬首飾。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佩戴時,所接觸到的皮膚可能會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症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十、8種人易中暑: 1、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體素質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現中暑問題,所以在炎熱的天氣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2、老年人由於皮膚汗腺萎縮和循環系統功能衰退,肌體散熱不暢。 3、孕產婦因為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就容易中暑。 4、嬰幼兒的各系統發育不夠完善,體溫調節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較多,對散熱不利。 5、炎熱天氣會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的,他們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雖然熱量已經積蓄在體內,但病人的自覺症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6、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症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於散熱而容易中暑。 7、營養不良的人因為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他們還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8、服用抗組織胺葯、抗膽鹼葯、安眠葯等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十一、多喝淡鹽水午後少外出: 此外,年老體弱、孕婦、肥胖及有甲亢、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極易發生中暑。因此,一旦出現頭昏眼花、乏力、口乾、惡心嘔吐、發燒、驚厥、抽搐、無汗、呼吸困難等症狀,應馬上在陰涼通風處休息片刻或用冷水、冰水濕敷,隨後立即到醫院就診,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引起合並症,甚至死亡。 要預防中暑的發生,除了盡量避免在日照最強烈的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外出,還應該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① 保持室內通風,降低室溫,室內起碼要有電扇通風、降溫; ② 高溫下工作時間不宜過久,每天盡量不要超過8小時; ③ 降低勞動強度,備好防暑降溫飲料,盡量多補充淡鹽開水或含鹽飲料; ④ 保證充足睡眠,多吃些營養豐富的水果和蔬菜。 ⑤ 盡量穿透氣、散熱的棉質衣服。 降溫食療兼葯補 夏季防暑全攻略 導語:夏天,往往氣溫過高,此時人的胃腸功能因受暑熱刺激,其功能就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痛、胸悶、食慾不振等不適,甚至引起中暑,傷害健康。為避免夏季不適,可以在飲食和生活中有所調理。 夏季遇上高溫天氣時,盡量避免在強烈陽光下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特別午後高溫時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進行戶外工作或活動時,要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同時採取防曬措施,還可以在飲食上加以調節。一旦發生中暑,應將病人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躺下休息,給病人解開衣扣,用冷毛巾敷在病人的頭上和頸部,然後送往附近的醫院治療。 夏季防暑9個小竅門 夏季少食多餐 1、少吃多餐:一頓飯吃的東西越多,為了消化這些食物,身體產生代謝熱量也就越多,特別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們產生的代謝熱量尤其多; 2、吃辛辣食物:醫生認為,盡管大熱天里吃這些東西難以想像,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內的熱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環,導致大量出汗,這些有助於降低體溫; 3、溫水沖澡:最好是用稍低於體溫的溫水沖澡或沐浴,特別是在睡前進行; 4、多喝水:醫生建議少飲酒多喝水,因為酒精可能導致身體缺水,礦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選擇; 5、避免劇烈運動:劇烈活動將激活身體能量,增加內部溫度; 6、使用冰袋:可重復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膚溫度的工具,裡面預充的液體有降溫效果; 7、選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絨毛枕頭,枕套最好是棉質的,合成纖維的枕套會積累熱量; 8、喝菊花茶:菊花茶能夠降溫醒腦; 9、涼水沖手腕:每隔幾小時用自來水沖手腕5秒,因為手腕是動脈流過的地方,這樣可降低血液溫度。 預防中暑除了要注意身體狀況、環境、飲食和常備一些防暑葯品外,多喝防暑降溫飲料也是預防中暑的最佳方法之一。以下介紹6種降溫飲品: 1、山楂湯: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爛,放入白菊花100克燒開後撈出,然後放入適量白糖,晾涼飲用。 2、冰鎮西瓜露:西瓜去皮、去子,瓜瓤切丁,連汁倒入盆內冰鎮。然後用適量冰糖、白糖加水煮開,撇去浮沫,置於冰箱冷藏。食用時將西瓜丁倒入冰鎮糖水中即可。 3、綠豆酸梅湯:綠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爛,加適量白糖,晾涼飲用。 4、金銀花(或菊花)湯:金銀花(或菊花)30克,加適量白糖,開水沖泡,涼後即可飲用。 5、西瓜翠衣湯:西瓜洗凈後切下薄綠皮,加水煎煮30分鍾,去渣加適量白糖,涼後飲用。 6、椰汁銀耳羹:銀耳30克洗凈後用溫水發開,除去硬皮,與椰汁125克、冰糖及水適量,煮沸即成。 盛夏酷暑,高溫燥熱,常使人們食無味、睡不香,容易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甚至惡心、嘔吐等症狀,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備一些防暑葯物是很有必要的,這些葯物有: 1、仁丹:能清暑祛濕。主治中暑受熱引起的頭昏腦漲、胸中郁悶、腹痛腹瀉,也可用於暈車暈船、水土不服。 2、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適於中暑所致的頭昏、惡心嘔吐、胸悶腹瀉等症。 3、藿香正氣水:能清暑解表。適於暑天因受寒所致的頭昏、腹痛、嘔吐、腹瀉突出者。 4、清涼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療暑熱引起的頭昏頭痛,或因貪涼引起的腹瀉。 5、無極丹:能清熱祛暑、鎮靜止吐。 6、避瘟散:為防暑解熱良葯。能祛暑化濁、芳香開竅、止痛。 7、金銀花:具有祛暑清熱、解毒止痢等功效。可開水泡代茶飲。 8、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壓患者尤宜。以開水泡代茶飲。 9、荷葉:適宜中暑所致的心煩胸悶、頭昏頭痛者。有高血壓患者尤宜。以開水泡代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