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護膚問題 » 古代護膚怎麼稱呼

古代護膚怎麼稱呼

發布時間: 2023-01-30 07:58:09

『壹』 古代的化妝品都叫什麼

眉筆在古代叫做畫眉墨,使用來畫眉的工具;口紅在古代稱之為口脂,也被稱之為唇脂;化妝粉在古代被稱為妝粉,也稱之為胡粉。古代的化妝品大多都有一些別名,就像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統稱。

『貳』 古代女子都是怎麼護膚

古代女子會用益母草灰護膚。比如她們在洗臉的時候,把益母草灰加入到水裡或者米湯、面湯里,然後塗抹在臉和手上,類似我們現在的洗面奶。

唐朝有部醫學典籍叫做《外台秘要》,上面記載的有一篇是關於武則天的美容方法,就是用益母草灰來護膚的。益母草灰的效果有美白、去皺紋、去角質,用了以後皮膚會很光澤,如果長期堅持使用,能讓五十歲的女人擁有像十五歲少女的皮膚。

除了益母草,古人還會用珍珠粉、淘米水、人乳、蜂蜜、杏仁、雞蛋清等純天然材料美容,並且在晚上睡覺前,古代女子還會上薄妝,帶妝過夜,這個薄妝是營養型的,全身擦粉,為了使皮膚嫩白細膩。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女子為了美真還是很拼的。

『叄』 古代人用什麼護膚

古代人的護膚品有面膜,澡豆。

古人用的面膜里還有一款流傳廣泛,即天後澤面方。光看名字,有人就能猜出這是武則天當時所用的美容方。這個方子曾被收錄在當時的國家葯典《新修本草》中。後來它又被《外台秘要》等醫書轉載,所以後來流傳廣泛。不過這款面膜的製法和取材都很講究。

記載稱,要在端午日采益母草全草,去土曬干,研磨後過篩,再加入適量的麵粉和水調和。然後捏成雞蛋大小的丸子曬干。接著再將這丸子放入特殊的爐子里煉制。之後取出等其涼透了,再研磨成粉,多次過篩,越細越好。

最後,再加上一定比例的葯末、滑石粉、胭脂等調勻。雖然做法復雜,但用起來很簡單,只要每日早晚取少許葯粉,加水濕透,敷在臉上,一段時間後再洗干凈即可。

在古代,澡豆則是清潔、保養皮膚的利器。澡豆是以豆粉為主,再加各種葯物而製成的專供洗臉、洗澡時用的一種粉劑,被認為有光滑潤澤肌膚、預防皮膚疾患的功效。

(3)古代護膚怎麼稱呼擴展閱讀:

古代婦女的妝粉也有不少名堂,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宮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摻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唐代宮中以細粟米製成「迎蝶粉」。

在宋代,則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蠟脂、殼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調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在明代則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煉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製成玉簪之狀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細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肆』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看古代女子美容護膚——內服外敷

現代 社會 各類的護膚品基本成為女人的生活必須品了,為了更好的皮膚,為了更加美麗,美容保養護膚都得下一番大功夫,什麼面膜、身體乳、精油,還要多吃水果,美容的方法花樣繁多,美容的用品琳琅滿目。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當然也不例外,古代的女子對於保養美容可一點也不馬虎。 拋去物品上的差異來說,古代女子的保養和美容的手段,比現代的女孩子們更加的復雜,操作難度也要更加的大。

古代沒有化工產業,為了保持美麗的容顏,那可真是煞費苦心,幾乎尋遍自然界中可以用來美容的一切東西,加入到自己的保養清單當中。用各種各樣的東西製作外用的美容保養用品,同時中醫講究食療,保養美容也不例外。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古代的女子們是怎麼進行保養美容的。

不僅僅是現代護膚研究,古人也早就認識到清潔對於美容養顏的重要性。

最早的關於清潔記載我們可以看到先秦時代,那時的人們用淘米水洗臉,因為淘米水是弱鹼性的,它可以和皮膚分泌的油脂進行反應,從而更好的去除油脂。

早在魏晉的時候,就出現了一種叫做"化玉膏"的洗臉用品,大概是最早的"洗面奶"了,兼具清潔和美白的功效, 但是這么好的東西並沒有流傳下來,受眾極小。

晉朝的時候出現了澡豆,澡豆是用豬的胰腺和豆粉混合的東西,先是要磨成粉,和成糊混合,最後是要烘乾成為類似洗衣服一樣的東西。豬胰腺裡面含有各種的消化酶,配合豆粉可以很好的清潔皮膚油脂。

到了唐朝,澡豆才真正的開始普及開來。 在唐朝的時候,澡豆已經成為士族子弟追捧的優秀生活用品,說明其在清潔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而澡豆發展到這個時候,也更加的復雜,使用效果也更加好。在先前澡豆的基礎之上,加上了十幾種的葯材進行修飾,同時輔佐各種的香料,使得澡豆在保持清潔作用的同時,具有了很高的護膚和美容的功效。

雖然可能有些誇張,但是足以可見唐朝的澡豆在清潔、美白、護膚的效果都很顯著。有錢人家的夫人甚至還不滿足,還會在澡豆當中加入沉香、麝香等極其名貴的香料,還會加入珍珠粉。

宋朝的時候,澡豆的配方更加的多樣,還可以量身定製澡豆,針對不同的皮膚和不同的需要作以不同的葯材以達到最好的清潔、美容效果。

明清時代出現了肥皂,後來還有改良的香皂,對於皮膚的清潔已經與現在差別不大了。

把臉洗干凈了過後就需要補水潤膚了,古代沒有爽膚水可怎麼辦呢?唉!不要急,古人自有妙計,面脂可以解決。

早在《禮記》當中就已經記載了人們會在洗臉過後塗抹面脂,漢代的《釋名•釋首飾》中有所記載:

就是說,在洗臉過後塗抹完面脂,那皮膚呀就和石頭一樣的光滑,可見效果不一般。

既然叫面脂,就可以看出它的成分,最早的時候面脂就是用動物脂肪來做成的。面脂發展成了後來的"面葯",就是在傳統的面脂當中,加入一些葯材形成特殊的用途,比如冬季防風皸裂等。

面脂當中大都為脂肪的乳白色,但是也出現了不少的彩色面脂,目的是為了對皮膚進行調節,利用補色的原理中和皮膚的顏色,類似現在的隔離霜

到了宋朝,面葯的種類也多了起來,有各種各樣的功效,類似祛痘、祛斑、美白、去皺等等, 一點也不比現在的差。而且古代的護膚品全都是純天然的沒有刺激沒有危害,要是過敏還可以量身定製特殊的種類。

面脂主要的作用還是潤面,但是好像它後來已經發展到侵佔了面膜的地盤了,但是好物不嫌多,面膜依舊是面部保養的主力。

早在南朝的時候,來自宮廷中的娘娘就開始用雞蛋清做面膜敷面,以達到補水、光潔的作用。

到了唐代就有了著名的"紅玉膏",用去了皮的杏仁、滑石等材料研磨成粉末,放在蒸屜上面蒸熟,加入雞蛋清和香料就可以塗抹在面部做面膜。

古代的時候,主要就是用雞蛋清、蜂蜜等材料製作面膜,相比於面脂而言,面膜要簡單許多,大都沒有那麼多的原料,比較的溫和。古代面膜與現在不一樣,都是水洗面膜,用完了用水洗掉就行了,沒有那種成片的。

按照古代的穿衣風格,應該是沒有機會展示自己除了臉部之外的肌膚的,但是即使這樣,古人也從來沒有想過放棄對於身體的護膚,這可是對於保養美容的極致追求了。

古人洗浴過後會擦香粉,這個香粉是鋅粉混合各種的香料和中葯材研磨製成的粉末,可以起到美白的作用。

除了擦身體的香粉,還有更麻煩的"身體面膜"。

這種敷在身體表面的東西,主要是用大米做成的,將米泡水,然後去除上層的清液,去除下面的米,取中間具有粘性的部分,用草木灰吸取水分然後曬干研磨,一般還會加上胭脂,就是想將身體保養的和臉一樣的美好。

除了在洗澡後下文章,洗澡的時候,當然也是全身美容的好時候,自然是不能放過。

葯浴在古代是相當普遍的存在,既然可以治病當然也可以保養美容了。通過在浴湯內加入各種各樣的香料和葯材,以達到不同的美容需求。

像我們所熟知的楊貴妃的華清池,她就喜歡在沐浴的時候加入玫瑰花瓣和牛奶,認為牛奶可以美白,玫瑰花瓣可以增香。

在古代後宮的嬪妃裡面,純牛奶浴也是相當常見的,畢竟為了保養美容獲得更加白皙的肌膚這點代價對於她們來說不算什麼。

在中醫裡面,認為人的面色形態是和內部的身體環境息息相關的,內部的身體環境差了,那麼面色就會差,體現出蠟黃色的面容,比較憔悴。

所以美容首先要打通氣血,通過飲食和葯材來調理身體,氣血通暢了皮膚自然白皙紅潤有光澤。然後就是排毒不通暢,會導致長痘痘等狀況,這個時候就要對於肝和腎下手,並且出一些幫助排毒發汗之類的葯材,從而達到祛痘的效果。

早在漢代的時候,呂後就每天食用銀耳羹, 作為自己首選的美容秘訣,銀耳具有滋補的作用,長期使用對於女性的身體有極大的好處。

慈禧太後也有自己的保養美容的心得,她酷愛珍珠,一直研究怎麼樣更好的使用珍珠進行美容養顏。 她每天都要定時定量的口服珍珠粉,認為服用珍珠粉對於美容養顏、永駐青春具有極大的作用。據說她的效果不錯,畢竟那麼大年紀了還可以整理朝政,可見身體倍棒兒。

除了這個比較正常的食療方法來說,古代也出現了一些看起來不那麼正常的美容食療方子,至於效用那就不可考證了。

這是太平公主的私人秘法, 取用烏雞的鮮血和桃花研磨成的粉末一起做成糊狀,然後塗抹全身,以達到保養美容的作用。

而在 清朝的皇室當中,還流傳著一種喝母乳的美容養顏的方法, 皇室女子身邊常年配備奶媽,就是為了給她提供新鮮的人奶,以供食用。

對於一般人家來說,這些比較昂貴或者奇特的食療美容法,或許不太容易實現,但是古代關於美容的食譜簡直太多了,各種檔次的都有。

比如 平民食材的王後——薏仁 ,薏米從古代就作為對女性特別友好的一種食材,常見的就是煮粥,升級一點就是八寶粥。比起阿膠、人參來說更加的便宜效果也不差。還有 陽春白雪糕 ,主要以白茯苓、山葯、蓮子等食材、葯材做成的糕點,美味又養顏,實屬佳品。

科技 不發達的古代,人們的伙食沒有現在那麼油膩,皮膚質量就比較好,同時沒有現代的工業污染,身體狀況和皮膚狀況又都比較好。加上她們所用的不管是食材,還是葯材,都是純天然的東西,沒有什麼副作用,越用越美好。

所以你還覺得現代女生,為了保養護膚弄那麼多瓶瓶罐罐,搞那麼多手續很麻煩嗎?這要是放在古代可不一定是多麼高大上的東西,真正高大上的都是美女的私廚秘方。所以不要覺得古人就是什麼都落後,相反有些古代的秘方,也可以學起來做美容食療呀!


參考文獻:

《千金翼方》

『伍』 古代化妝品的名稱和用法

1、妝粉

美白用的,相當於我們現在的BB霜或粉底。

古代美人擦的粉主要是米粉和鉛粉。米粉很好理解,是把米磨成粉末做成妝粉。鉛粉就是用白鉛磨成的粉。用的時候,塗個大白臉,雖然有毒,但美人們為了「一白遮百丑」連命也拼上了,甚至不惜天天服用微量的砒霜達到從里到外的美白效果。

2、黛粉

畫眉毛用的,相當於我們的眉筆、眉粉。

畫眉是中國最流行、最常見的化妝方法,早在戰國時期姑娘們就懂得把眉毛畫得黑黑的。漢代時,流行遠山眉,即把眉毛畫成長長彎彎的,像遠山一樣秀麗。盛唐時期流行的眉形有點囧,美人們把眉毛畫得闊而短,貌似桂葉或蛾翅。

3、胭脂

當於現在的腮紅和口紅。

胭脂早在商朝就有了,剛開始作為口紅使的,後來與妝粉調和後也往臉蛋上擦,當做腮紅使。口脂化妝的方式很多,中國人以紅紅的小嘴為美,於是歷代美人兒們變著法地讓自己的嘴更接近櫻桃小口。

到了唐宋時,口紅終於告別單一的大紅色,出現了淺絳色,很有韻味。

4、細粉

這種化妝方式又稱花子、面花、貼花,是貼在眉間和臉上的一種小粉飾,非常嫵媚。

5、額黃

又叫鴉黃,是在正額間塗上黃色。起於南北朝,毫無懸念地盛行於唐代,不過這種化妝方式如今已不使用了。

『陸』 古代人怎樣護膚化妝的

敷粉:中國古人最早使用米粉敷面,隨後又發展出鉛粉、紫粉、珍珠粉、乾粉、水銀粉、檀粉、香粉等豐富的妝粉。東方女子追求肌膚白皙,妝容時先在臉上敷粉。這類粉末最主要成分是鉛,所以又稱鉛華。除鉛華,各朝也調配自己獨特的妝粉。唐人喜歡在粉中摻入西域香料,稱迎蝶粉;宋人將益母草、蚌粉等調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則以玉簪花為主料,制玉簪粉。
施朱:伴隨著敷粉,女子往往還要施朱,即在臉頰上施一定程度的紅色妝品,使面色紅潤。這種妝品便是為人所熟知的胭脂。《中華古今注》曰:「燕脂蓋起自紂,以紅藍花汁凝做燕脂。以燕國所生,故曰燕脂。」據史書記載,「美人妝,面既施粉,復以燕支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薄薄施朱,以粉罩之,為飛霞妝」。可見胭脂對婦女面部化妝的重要。
眉妝:中國傳統妝容不重眼妝,但極重眉妝。早在周代《楚辭·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施芳澤只」的描述,說明用黛畫眉之俗,由來已久。《詩經》有「螓首蛾眉」,漢魏時期出現了「城中好廣眉,四方畫半額」,唐代眉妝更是長、闊、濃的集錦之作,宋明時期的眉妝又重新興起纖細秀麗的長蛾眉。
點唇:中國古代女子點唇的歷史由來已久,先秦文人宋玉筆下《神女賦》中就有「眉聯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的詞句。劉熙《釋名·釋首飾》一書中便記載了點唇所用的唇脂:「唇脂,以丹作之,像唇赤也。」點唇的式樣千變萬化,不拘一格,總的來說以嬌小濃艷為美,俗稱「櫻桃小口」。
面飾:面飾是女子飾容的常見手法,主要分為四種「額黃」「花鈿」「面靨」和「斜紅」。「額黃」是以黃色顏料染畫於額間而得名,也稱「鵝黃」「貼黃」「鴉黃」等。唐代虞世南《應詔嘲司花女》載:「學畫鴉黃半未成,垂肩嚲袖太憨生。」五代牛嶠《女冠子》詞:「鵝黃侵膩發,臂釧透紅紗。」北朝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載譽歸來後,也不忘「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這些詩詞中提到的便是額黃妝。
斜紅:形如月牙,色澤鮮紅,分列於面頰兩側,鬢眉之間,其形象古怪,立意稀奇,有的還故意描成殘破狀,猶如兩道刀痕傷疤,亦有作捲曲花紋者。
花鈿:專指一種飾於額頭眉間的額飾,也稱「額花」「花子」等。花鈿圖案繁復多變,有的形似牛角,有的狀如扇面,有的又和桃子相仿。其中以梅花形最為多見,這便是承繼於南朝壽陽公主的梅花妝。五代牛嶠《紅薔薇》詩:「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酒泉子》詞:「眉字春山樣,鳳釵低裊翠寰上,落梅妝。」均詠的是此種梅花形花鈿。
面靨:又稱妝靨。靨指面頰上的酒窩,因此面靨一般指婦女施於兩側酒窩處的一種妝飾。古代的面靨名稱叫「的」(也稱「勺」)。指女子點染於面部的紅色圓點。面靨的形狀也並不只局限於圓點,而是各種花樣、質地均有。有的形如錢幣,稱為錢點;有的狀如杏桃,稱為「杏靨」;還有各種花卉的形狀,稱為「花靨」。
發髻:古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山以草木為本,人以頭發為本」,把頭發看成是生命的象徵。而擁有一頭濃密的秀發,做出各種精美的發髻,插戴各種華麗的首飾,成為女子傳統妝容中不斷的追求,也因此誕生了成百上千種發式。

『柒』 古代人怎麼護膚品啊,怎麼護膚

第一:清潔。
以前是直接用草木灰、綠石泥漿等等做了清潔的原料。後來逐漸發現草木灰和強鹼結合,發展成手工肥皂,從歐洲一路興起,直至全球。
第二:滋潤。
或者叫滋養,古代人滋養護膚,主要是通過塗抹天然的植物油或者動物油。各類植物油脂都是小分子結構,更容易被皮膚吸收。比市面上的大牌化妝品來說,它們都是使用礦物油或者合成油作為油脂基底,營養極度缺乏,對皮膚無益。

『捌』 古代化妝的雅稱

古代化妝具有香妝、妝點、妝飾等雅稱。古代化妝包括敷鉛粉、畫黛眉、點絳唇等具體步驟。化妝最早能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那時候女人用紅土塗臉。唐代化妝的步驟較為細致,比如: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貼面靨、描斜紅、塗唇脂等。

古代化妝的雅稱

古代的化妝品很講究,分為胭脂粉黛。胭是用紅藍花做的腮紅,脂是用動物臟器做的口紅,粉是定妝粉,黛是礦石或柳樹燒成粉做的眼影或畫眉材料。

現在的化妝是運用化妝品和工具,採取合乎規則的步驟和技巧,對人體的面部、五官及其他部位進行渲染、描畫、整理,增強立體印象,調整形色,掩飾缺陷,表現神采,從而達到美化視覺的目的。

熱點內容
蕊膚雅面膜一般敷多久 發布:2023-08-31 22:03:54 瀏覽:1643
質地較濃防曬霜怎麼使用 發布:2023-08-31 22:00:02 瀏覽:1125
專業化妝師如何貼雙眼皮 發布:2023-08-31 21:58:43 瀏覽:990
雞蛋清加什麼美白祛斑最快 發布:2023-08-31 21:58:35 瀏覽:947
資生堂櫻花美白淡斑精華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97
孕婦喝什麼美白飲最好 發布:2023-08-31 21:55:12 瀏覽:1622
瑪西化妝品怎麼樣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203
為什麼護膚品一旦停了就嚴重 發布:2023-08-31 21:50:21 瀏覽:1182
補水什麼時間做 發布:2023-08-31 21:47:15 瀏覽:1167
為什麼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曬 發布:2023-08-31 21:45:25 瀏覽: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