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護膚品怎麼取
A. 護膚品如何收納
現在許多女孩下樓扔個垃圾都要塗口紅,精緻一點的還要畫個眉毛。平時出差旅遊,難免要逛逛免稅店店,買些化妝品、護膚品,時間久了,化妝台上的瓶瓶罐罐越來越多。女孩子嘛,花點時間和心思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是很好的事。為了不讓我們的錢白花,收納王子平台創始人小喬老師,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化妝品、護膚品的收納方法。
只留下你要用的
過期的、不再使用的、不適合自己的,留著它們太佔地方了。仔細篩選,不需要的東西統統斷舍離。該扔的扔了,有些還能用的,可以給分享給家人,或者送給朋友。
分門別類
讓瓶子們、盒子們、刷子們......按照高矮胖瘦「排隊站好」。
做好分類,例如:化妝水、乳液這種高高瘦瘦的;眼影、腮紅、粉餅這些小盒子類的;口紅和口紅和口紅(大家都喜歡買好多口紅);刷子們;眼線筆、眉筆、睫毛膏這些細長類的;指甲油這些「妖艷」類的;還有各種小工具......
化妝品不適合存放的地方
首先,化妝品不適合放在溫度過高的地方,很多女孩會把唇膏等方便補妝的東西保存在車里。然而,這樣的保存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因為,一般車內的溫度都比戶外高,再加上陽光的照射,化妝品中的油脂和香料及活性成分都會發生嚴重的變質,對身體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高溫會使化妝品的水分揮發,像唇膏、粉底液這類就特別容易變干,使整體妝容都會顯得特別乾燥、不服帖。
化妝品也不適合放在潮濕的地方,因為大多數化妝品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蜂蜜等,受潮後容易發生霉變。有些護膚品會採用鐵蓋的設計,受潮後鐵蓋也非常容易生銹,會腐蝕化妝品使其變質。
把護膚品放在浴室,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開過封的護膚品就無法處於完全封閉的狀態。浴室里濕氣比較重,護膚品就特別容易受潮,變質和滋生細菌。所以,建議護膚品可以放置在乾燥的區域。
那麼,把它們收納在哪裡呢?
梳妝台往往配有抽屜,或者檯面上可以擺放有多層的抽屜收納工具。將分類後的化妝品,按照使用習慣和功能分開擺放,是不是很簡單?
一張圖涵蓋了;化妝台抽屜收納、在檯面工具收納、牆面擱板收納。總有一款適合你~
洗臉台是我們每天都要使用的區域,也可以充分利用起來做收納。櫃門內側的空間也不要浪費,粘上塑料盒子,可以收納很多東西。
洗手台鏡櫃收納
置物架收納也是不錯的,把常用的化妝工具放在這里既方便又美觀
化妝品不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容器里,很多生活中常用的東西就可以化身為收納工具。
玻璃杯、筆筒,是刷子和眼線筆、眉筆等細長型物品的好去處。
鐵板和磁鐵,讓化妝品統統上牆
簡單的托盤用來收納化妝品,美觀又方便
整理或不整理,區別真的很大!化一個精緻的妝容,心情會變美麗,其實打造一個整潔的梳妝環境,也可以給自己一份好心情哦
B. 護膚品斷舍離方法 護膚品怎麼斷舍離
1、重新診斷膚質。我們的膚質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各方面的功能都會不如年輕的時候,所以新的一年過去了,我們要及時評估皮膚的狀態,確定膚質是否有改變,改變的幅度有多少,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選擇產品,達到理想的護膚效果!如果想要判斷得更加准確,可以到專門的皮膚護理中心做皮膚測試,對膚質了解得越深,保養的效果自然會越好!
2、精簡護膚步驟。護膚步驟並不是越多越好!太多護膚品在臉部疊加不僅會增添皮膚壓力,而且還可能影響護膚品功效!護膚最基礎的就是做好清潔和保濕工作,皮膚問題就能夠得到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對於敏感肌膚來說,精簡護膚步驟是很關鍵的一步,皮膚屏障一旦受損,對產品的耐受度就會降低,同時還需要挑選專門的敏感肌產品,才能讓皮膚重回健康強韌的狀態!即使沒有敏感肌問題,專家建議日常護膚一次最好不要使用超過3-4個護膚品,將不必要的護膚步驟提出,同時護膚品專注於發揮一個功效,護膚的效果會更好。
3、捨去多餘。用量護膚品需要斷舍離,護膚品的用量也需要拿捏精準!有時候我們為了達到更好的保養效果,會使用很多的用量,但是仔細思考一下當中的成分真的能夠被充分吸收嗎?所以平時我們使用護膚品時也要注意控制用量,讓功效更好地發揮出來,也能避免多餘的浪費。
4、避免必要成分。現在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精明,出現了很多護膚成分黨,他們關注護膚品成分的濃度和功效,判斷是不是真的對自己適用。不過依然有不少品牌利用成分做噱頭,這些成分對於皮膚來說也不真正有作用!其實皮膚所需要的營養比我們想像中少,有時候出於心理上的好奇,或者從眾跟風,讓皮膚反而承受不必要的壓力。而且有的成分是為了鞏固護膚品的形態的存在,對於保養並沒有實質性的效果,還可能導致皮膚敏感或者環境污染,比如化學性防腐劑paraben、化學性礦物油mineral oil等等,選購護膚品之前一定要搞清楚!
5、過季護膚品再利用。過季的護膚品不需要著急扔,我們也可以二次利用,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比如含酒精的化妝水可以用於清潔鏡面,去臟污的能力也很強;乳液、乳霜能夠用於保養皮革,溫和又不刺激;而洗發水和護發素可以用來洗毛衣。
C. 2022年,你們做出了哪些斷舍離
一段親密關系如果不能再繼續,不論出於怎麼樣的原因,相信你內心的感受一定是有:受傷、委屈、糾結、不甘、不舍、憤怒、怨恨和抗拒現實的……
當我們處於這樣的情緒中,就學著從「斷舍離」的思維開始——
「斷舍離」是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一種家居整理和收納的技術。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首先斷舍離分別兩個方面物品和觀念兩個方面進行斷舍離,如果沒有觀念上的改變,斷舍離則沒有了思想,
如果沒有物品,斷舍離則沒有了行動。
一、觀念上的斷舍離:
1、了解家裡有哪些物品,把家裡所有的物品都擺出來,讓自己明確到底家裡有多少物品,尤其是是那些平時自己不怎麼關注的物品,確定自己物品的量。
2、想像自己家裡原本想要的樣子,系統規劃自己的生活,明確自己每一類型物品的數量,從構思開始,引導自己行動。
3、對自己的所有的物品一件一件進行評估,這個工作量比較大,建議從一個房間開始,或者從一個衣櫃開始,逐步開始淘汰自己的物品。
4、以你自己為主角思考,「現在,真的需要它嗎?如果現在不需要,以後也不是必須要,那就果斷舍棄吧」。
5、以「必要、合適、愉快」為標准進行取捨,不妨進行自問自答「這個東西對我現在來說是必要的嗎?是否適合我?使用起來是否心情愉快?」
二、物品上的斷舍離
1、把雜物放入收納箱前要按照:大、中、小的分類標准執行。
以廚房為例,我們可以把相關物品分成「食材」、「料理用具」和「餐具」三大類。其中「食材」,中分類為冷藏、保鮮、冷凍。最後,「冷藏」可以細分為食品、飲料、調味品。
2、估測收納空間和物品之間的關系,適當保持留白。
「看不見的收納空間」佔7成,比如衣櫃等空間,物品可放至7成。
「看得見的收納空間」佔5成,比如帶玻璃門的碗筷架等,物品可放至5成。
「展示性的收納空間」佔1成,比如書桌、茶幾等平面上,物品只能放1成。
01 清理順序
小鐺鐺的建議是第一步:扔掉那些你不再需要的東西;
第二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要打掃的順序排列好,再開始個個擊破,例如:卧室 廚房 陽台 客廳 衛生間。(這部分後面主要分享衛生「死角」的清理哦)
那些非常狹小的縫隙死角,小毛刷進不去,吸塵器也用不上,可以用吹風機把灰塵清理干凈喲~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試試了?
趕緊先分享文章,讓更多朋友們一起get這些大掃除小技巧吧……將家裡打掃的窗明幾凈,簡直是一項減壓運動呀!
02 哪些東西要扔掉
那麼,哪些東西是我們在大掃除開始之前需要扔掉的呢?
在開始扔之前,我們需要明白扔東西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跟喜歡的東西生活,而不是為了「扔」而扔。
扔之前也要記得跟家人溝通好哦,以免「引戰」
接著可以開始准備工作:
明確要扔的東西,列成清單 :
.太久沒用的東西;
.那些很久沒用心裡卻覺得總有一天會用上的東西;
.無法取捨的東西先統一收集,先放置一段時間,那些這段時間里完全沒有用到過的,就可以痛快扔了;
准備要用到的東西:
.一支筆,扔掉一項,劃掉一項;
.足夠的結實垃圾袋,家裡收集的購物塑料袋也可以,用來裝你要扔的物品;
.足夠的無紡布袋子或者收納箱,用來過渡那些無法取捨的東西;
客廳篇 :
.收集的各種宣傳資料;
.過期了的優惠券、報紙等;
.過於陳舊的桌布、沙發坐墊等;
.已經枯萎的植物;
.從酒店或者其他場所帶回來一次性用品;
.過期的葯品;
.生銹的鐵盒、空盒的鐵罐、生銹了的一切東西;
.用過的鞋套,五顏六色的空收納盒
衣物書籍篇 :
.沒辦法再用的筆、膠水;
.孩子不再能用得上的玩具;
.過於陳舊,沒有其他價值的各類書籍;
.不再會穿上的衣物;
.不再會用上的床單、被罩、包包、鞋子;
這些要扔掉的東西裡面,還需注意其是否有再生的價值,如衣服、書籍、玩具等,是可以通過一些渠道處理,讓它擁有第二次生命的喲。
推薦以下途徑處理:
朋友圈拍照轉贈;
社群、二手平台轉讓;
閑置衣物處理平台處理——鐺鐺一下,既減少了資源浪費,也能在提高生活品質的同時,為環境保護做一些貢獻。
D. 怎麼斷舍離
作為一個很愛買買買的大學生,後果就是不僅宿舍的桌面常常雜亂不堪,就連衣櫃也是被塞得滿滿當當,掛著一堆只看不穿的衣服。但是當我get到了極簡主義怎麼斷舍離後,我覺得不僅我的宿舍變得整潔寬敞了,感覺自己的生活也以此而更加簡單輕松。下面我就來分享一下本人是怎樣斷舍離的。
小結:適當的進行斷舍離,是給我們日趨沉重的生活做減法,祝你我都不再受到斷舍離的困擾,早日擁有美好的生活!
E. 斷舍離的步驟
一:觀念上的斷舍離
1.認識現狀
2.停止自我否定
3.描繪家的具體構想
二:雜物上的斷舍離
1.拿出雜物,俯瞰
2.扔掉「怎麼看都是垃圾·廢品」的東西
3.以自我·時間為判斷基準,考慮自身與物品的「關聯度」,再進行取捨
4.以「必要·合適·愉快」為標准進行取捨
5.收納在雜物最適化之後進行
三:收納指南
1.「三分法」
【大→中→小分類】
2.「7·5·1法」
【收納空間估測→「看不見」7成/「看得見」5成/「展示性的收納空間」佔1成】
3.「1 out 1 in法」
【取1放1】
4.「one touch法」
【一鍵式→打開門→拿出來(放回去)】
5.「自立·自由·自在法
【物品擺放狀態】
F. 女人到了四五十歲,5種護膚品能不用就不用,斷舍離對皮膚更好
對於上了年紀的熟齡肌來說,有時候復雜的護膚或者熱門的護膚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而學會「斷舍離」往往可以讓肌膚變得越來越好。
上了年紀的熟齡肌在慢慢衰老,也更加脆弱更容易受損,所以 以下提到的5種護膚品就其實可以「斷舍離」了, 不僅省錢還對皮膚好,如果你也是四五十歲的年紀,不妨往下看看。
嘴唇需要經常去角質,這樣既能夠保證唇部的光滑也可以減少唇紋。 而嘴唇去角質的方法要好好選擇,不少人選擇用磨砂膏為嘴唇去角質,雖然效果很明顯也能快速去死皮,但用磨砂膏總歸是刺激的。
唇部的肌膚柔嫩,而磨砂膏有 科技 感,磨砂的過程中會傷害嘴唇,尤其是有唇炎的不要輕易嘗試。 到了四五十歲之後,嘴唇也容易乾燥和最弱,溫和去角質其實是更適合的。
百合推薦大家用的方法是 熱敷與厚塗唇膏 去嘴唇死皮的方法:
①熱敷以後,找到自己用的唇膏,厚厚塗上一層,為嘴唇做一個「唇膜」。可以緩解唇部肌膚的乾燥,而且進一步軟化角質,死皮都能浮出來,經常使用還能淡化唇紋。
②用棉簽輕輕擦去死皮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死皮都浮現出來後,也不要用手摳。不只因為手上有細菌,而且扣死皮很容易讓嘴唇出血。
除了嘴唇去角質,臉上也是需要去角質的,臉上的肌膚也是脆弱的,如果去角質不正確也會令肌膚受損。
最常用的去角質啫喱也一樣,雖然角質啫喱清透沒有顆粒,但通過磨搓,裡面含有的成分也對皮膚角質層有一定的傷害。 所以不要經常用去角質啫喱,尤其對於屏障受損、皮膚較薄的皮膚來說更是。
如果到了四五十歲,經常化妝,其實可以借鑒孫儷溫和去角質的方法:
①用熱毛巾敷臉,干凈的熱毛巾往臉上敷個三五次,熱蒸汽能夠打開毛孔,毛孔裡面的一些臟東西能夠自己排出來。切忌揉搓,不僅拉扯皮膚而且也會加速肌膚老化。
②敷面膜,使用補水保濕面膜就足夠了,不需要功能性面膜。這個熱敷去角質的護膚法尤其適合敏感肌和角質層較薄的肌膚,確實很受用。
對於經常化妝的孫儷來說,這樣的熱敷去角質是一周兩三次,那如果是平時不化妝或者少化妝的敏感肌可以自行減少次數。
脖子上長皺紋,一是天生的是遺傳的,二就是後天習慣養成的,比如經常低頭玩手機等等。而脖子上有頸紋也會影響我們的愛美心,而且頸紋很顯老,尤其深深的頸紋非常顯眼。
所以頸霜就橫空出世了,但其實頸霜也就是從保濕和淡紋這兩方面去對抗頸紋,天生的頸紋一樣很難去除,同時頸霜還不便宜。
很多護膚品都可以代替頸霜,如果有條件的可以用抗皺面霜去用作頸霜,如果想要省錢,便宜大碗的身體乳一樣可以作為頸霜使用。基本的保濕補水有了,能夠慢慢淡化一些干紋細紋。 像是後天生成的頸紋,塗護膚品不能少,同時也要多活動脖子,做做拉伸運動去輔助頸紋淡化。
睡眠面膜同樣可以拋棄掉,護膚最重要的就是能夠有效保養,而睡眠面膜主打的就是保濕修護,在睡眠中保養, 但它往往需要厚塗,厚塗則容易讓肌膚難以呼吸。皮膚不透氣,那前面一系列的護膚也就白搭浪費了。
因此,不用睡眠面膜反而更好,護膚的最後一步是用面霜鎖水即可。相對來說吸收得更快,不厚重也能保障皮膚呼吸,如果需要更滋潤的護膚品也不一定選擇睡眠面膜,用更滋潤的面霜就行。
對於四五十歲的女人來說,護膚品精簡更好,其實塗了面霜之後不需要再用睡眠面膜了。
敷面膜我們用得最多的就是片狀面膜,但是敷片狀面膜同樣是需要堅持才能看到效果。敷面膜也是比較花時間的,雖然能集中護膚,但是需要等待的時間長也還要洗臉,所以懶一點就不想敷面膜了。
有敷面膜的需求但是又懶得敷面膜,用精油加面霜的組合也可以達到集中修護的效果。在皮膚狀態不好的不好的時候其實也不適合用面膜,反而用簡單的保濕霜更好。
很多人都不喜歡敷面膜之後黏膩的感覺,其實百合自己也不喜歡,所以我到了30歲之後反而省去了敷面膜這個過程。如果你堅持不下來,如果你的皮膚容易敏感,其實也可以省去。
以上這5種護膚品是「斷舍離」可以省去的護膚品了,是不是也適合你呢?省去它們,並不代表就不護膚了,也許你能找到代替它們的更好的護膚方法,既省錢又能達到更好的護膚效果,少用一些護膚品也能收獲好的皮膚。
G. 皮膚敏敏了,怎麼做斷舍離
「斷舍離」護膚法具體做法如下:
早晨:清水洗臉-撲蜜粉;夜間:植物肥皂洗臉-使用極少量凡士林或醫院皮膚科維E乳膏。
1個月後:顯微鏡觀察,有少許紋路,但還是沒有肌理。一旦停止使用護膚品,開始顯現原有的肌膚狀態,皮膚出現乾燥脫屑的現象。這是肌膚過度保養造成的。
2年後:肌理終於改善,肌膚恢復健康。因為皮膚恢復到正常厚度,所以暗沉、細紋、鬆弛等肌膚老化問題,不再明顯。
H. 不要的東西怎麼處理
斷舍離,似乎從日本引入,近幾年風聲很高。
幾年前的一本《斷舍離》,讓生活變得精簡。
斷舍離,從極簡生活開始。極簡讓生活變得簡單。
01 舍物
抽一個時間,至少半天,不被外界打擾,專心做一件事——扔!
處理閑置物品,需要舍棄的物品包括如下幾類:
完全不會再用的物品。例如完全不想再穿的衣物、鞋子、被套、缺只的襪子、壞掉的電子產品、多餘的數據線等等。
扔掉可惜不扔佔地的物品。例如很久才穿一次的衣褲鞋子、長時間不看的書籍、久用的酸奶機,麵包機等用處不多的各種工具。
新買超3個月未用的物品。新買的物品買回來但是超過3個月沒有使用也是需要清理的。例如買一送一的小禮品,護膚品小樣,雞肋的一次性用具。如果現在不用,可以先用一個大箱子裝起來,需要用時再取。再過段時間還是沒有用到就拿去處理掉吧。
處理方式:直接扔掉(垃圾桶了解下)、贈送(捐贈)、轉賣(二手平台放一放)。
利用周末整理房間時間,一次性處理掉,省時。
02 舍欲
重新優化購物流程。網購風參考:非必須品先「收藏夾」到「購物車」再到「家」。每一步至少停留3天以上的,考慮是否真的需要買,買了我能堅持使用多久?
減少慾望,減少物品進家。斷絕物品的進入需要對購買的每一件物品都再三確認、謹慎購買。
可將購買的流程擴展為:列購物清單搜索收藏購物車記預算購買。每一步驟都需要花1至3天去思考。
大件物品例如傢具或家電等至少需要1個月來想清楚是否應該購買,尺寸規格是否適用,顏色圖案是否滿意,居家放置是否和諧。
選擇純色,簡潔大氣的日常裝,搭配更便捷。
另外,生活所需日常備用類葯品,不要備太多,葯品大多有保質期,超過時間 及時處理,有些葯品葯店可回收哦,可以咨詢下葯店。
03 收納
再大的空間,不收納也會顯得凌亂,簡潔而不簡單才能讓生活更美好。
統一顏色,統一款式,設計收納空間。
收納不等同於不使用,按生活習慣與生活頻次來放置物品。
收納達到一定限度,請重復步驟1,舍物。如此循環。
能堅持很難,特別是第一步,沖突自己扔,也是需要勇氣。舍欲,或許生活壓力大後,更能達到目標。
努力吧,下一個極簡風,斷舍離踐行者,便是你。
I. 化妝品也要斷舍離,用哪些步驟能夠建立起你的極簡化妝膠囊袋
最簡單瞬間可以出門的化妝步驟,一層水乳加上一個自己喜歡的口紅就OK了。
J. 《斷舍離》2:如何斷舍離學會這幾點,你也可以成為整理大師!
大家好,我是言歡!今天我們繼續分享《斷舍離》!
一
知曉斷舍離的工作機制,明白舍棄東西的效果,更新對待事物價值的觀念,只有這樣,身體才能覺醒,我們才會自覺地作出行動。
斷舍離,就是扔東西,但不是亂扔,而是有體系和系統的扔。在對居所雜物進行斷舍離的同時,腦中也要進行斷舍離的作業,即進行思想觀念的整理。這樣可以對我們自身進行「體質改善」,改變我們無法放手,總是囤積貨物的毛病。
就好像我們為了減肥,為了護膚和健康,要控制飲食,多排出宿便。但是長時間進行減肥和飲食控制,就需要搞清楚「該吃什麼東西」「怎麼吃」「為什麼以前的飲食方式有問題」等問題,否則會很快退回到以前不健康的生活狀態。
斷舍離分別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進項「物品的斷舍離」和「觀念的斷舍離」。只有兩者同步,家務清理工作順利進行,思維方式也逐步更新,才能形成一個良好循環。
「觀念上的斷舍離」是指在對家裡進行雜物處理時,對讓自己士氣低落,不願意進行收拾整理的舊觀念、舊思維進行摒除和更新。
當我們決心進行斷舍離時,最先應該做什麼?答案是把衣櫃、壁櫥、抽屜等所有的收納容器的蓋子打開,讓平時看不見的東西全部展現在眼前。這種最初的認識現狀的作業是尤為重要的,如果不把握家裡有多少東西,就草率地開始作業,很快就會因為雜物的量超出想像,而造成身心上的徒勞和疲倦感。
不管做什麼事,都應該先做一個事前的了解和統籌,認識家裡物品的現狀就是為進行斷舍離而做的事前准備。那怎麼檢查住所的現狀呢?從這三個階段進行:
1. 收納空間的物品量合理,沒有過度過量,偶爾出現「凌亂」情況
2. 收納空間已經滿載,甚至出現物品「溢出、過剩」情況
3. 東西已經好多年梅雨整理過,出現了「堆積」情況
現在很多女性既受到了「沒有收拾干凈的環境」的損害,又不得不自虐地自嘲為「不會收拾家務的女人」,心理上受到的傷害也越發地深刻。特別是職場高知女性,非常容易陷入完美主義的陷阱。
只有擺脫這種自罰性的思維傾向,不再去否定自我,才能實現思維觀念上的斷舍離。
大斷舍離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獲得「健康舒適的居住空間」,而收拾東西就是手段。因此我們首先應該做的是明確描繪住所的藍圖——收拾整理完後,我想在這里進行怎樣的生活。
簡約風格的空間——擺放北歐系家裝用品或原木傢具
民族風格的空間——裝飾有東南亞風格的布衣或藤編傢具
現代流行風格的空間——以辦公為主的功能性傢具
二
把握自己現在的居所物品過剩、無法收納的現狀後,把雜物全部擺出來,放在地板上、桌上等水平面的位置。然後從高處對雜物總量進行俯瞰。
值得提醒的是,越是初學者就越會像「打激素」一樣,立馬想從「大塊頭」著手,花費比原計劃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對付龐大的雜物量。因此,在開始實踐斷舍離時,要在計劃的時間內從少量的、小單位的著手,單位越小,將物品從收納櫃取出來所花的時間就越少。
這種小單位量的斷舍離持續下去,不久就會變成大單位量的斷舍離。
斷舍離將家裡大量的雜物,通過三層「篩子」進行選擇取捨:
扔掉「怎麼看都是垃圾·廢品」的東西
以自我·時間為判斷基準,考慮自身與物品的「關聯度」,再進行取捨
以「必要·合適·愉快」為標准進行取捨
第一層篩子我們可以拿食物做例子。把冰箱里的食物全部拿出來擺在桌子上,如果其中有過了保質期的生鮮食品或是還在保質期內卻看起來沒有食慾的食物,就應該立刻處理掉。雜物處理也是同樣的道理。
地板上和桌子上擺滿了各種不同的雜物,先從已經損壞的、被弄臟的、不能使用的、已經被拋到腦後的東西,將來也用不上的東西開始處理。垃圾·廢品相當於「忘卻物」,連存在本身都被忘記的東西。
經濟學上有個」巴萊多定律「,它指的是」公司80%銷售額是由20%的員工創造的「」80%的成果是在所花全部時間的20%中產生的「等現象,又稱80/20定律。
在收拾整理家務時也同樣適用這一定律:在居住空間里的東西,其中80%是忘卻物,目前在使用的東西只佔了20%。
第二層篩子是「自我軸」和「時間軸」。這一層是斷舍離的核心,原因有以下三點:
1. 從這些角度進行雜物取捨,會了解自己的內心,接納喜歡上自己
2. 掌握以物品與自身的「關聯度」為焦點的思維方式
3. 清晰地展現隨著時間變化,自身與物品關聯度的變化
在處理掉垃圾、廢品之後,有意識地按照自我軸和時間軸進行雜物的取捨,就能在大量雜物之中鎖定那些對「現在」的「自己」必要的東西。比如,有個人要把用了10年以上的眼鏡送給你,「這副眼鏡非常好,務必戴」,你會用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視力,而且眼鏡的樣式合不合胃口還難說。那麼,「現在」的「你」應該很容易判斷這副眼鏡的價值。
但是,這副眼鏡不是不能用,還有高級品牌的logo,可能你就會產生一種「太可惜」的感覺。而且,礙於送你眼鏡的人的面子,你可能就選擇收下了眼睛。但這種選擇本身就焦點錯位,變成了「他人軸」或「物質軸」。所以,以「自我軸」為基準進行取捨時,只需要考慮「這個東西我想不想用」。
在壓縮和鎖定物品物品的過程中,以前「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東西」這一模模糊糊的概念就逐漸地清晰起來了。
物品與自己的關聯度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同一件物品,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評判,也有不同的關聯度。這是所有的人·事·物三者的關系網成立的大前提。
案例:幸小姐,長時間持續實踐斷舍離,在生活上已經能夠輕松自如地處理衣服,嚴格篩選喜愛的東西。但對餐具的斷舍離卻進步緩慢,因為這些餐具都是她婆婆送給她的。這些餐具在幸小姐的櫃子里,一擠就是20年。終於,幸小姐鼓起勇氣,准備收拾這個櫥櫃。
在收拾櫃子時,看見白凈的櫃子變得臟兮兮,幸小姐哭了。她在擦拭櫃子的過程中,意識到自己太過顧慮婆婆怎麼想,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的聲音。總是以他人為價值標准,而讓自己犧牲了很多。最後,幸小姐終於處理掉了大量的讓她心累的餐具,她的生活也翻開了新的一頁。
第三層篩子就是必要·舒適·愉快「的觀點,即對「現在」的我來說,那些「不需要·不合適·不愉快」的東西應該處理掉。從下面三個視角對雜物進行選擇和拋棄時,全部調動自己的知性、感受和感覺。
不需要的東西 東西使用起來很便利,雖然沒有壞,但是丟了也不發愁
不合適的東西 以前很需要,但是對現在的我不合適
不愉快的東西 長時間使用,但會有莫名的違和感和不快情緒
與「忘卻物」不同,這些東西被稱作「留戀物」。
我們斷舍離時,首先從容易對付的「忘卻物」開始,然後再對付無用處的「留戀物」,在處理這些雜物的過程中,你的「斷舍離EQ」也會提升。同時也會注意到「不合適」「不愉快」的「事」和「物」。只有坦然面對自己的感受和感覺,才能看清楚哪些東西是「不合適」「不愉快」的。有意識地以這三個標准進行取捨選擇,才能不斷地磨煉自己。
案例:美登利女士,經歷過日本泡沫經濟期,所以,每次買西裝都十分猶豫,不知道該買黑色還是棕色,這時,她的先生都會說:「哪種都會用上,乾脆都買了吧。」或者「再猶豫就錯過了,兩件都拿下吧。」慢慢的,美登利女士也向先生的生活習慣靠攏。所以,他們家一直在不停地增加各種各樣的雜物。
有一天,先生說想搬家去鄰近的城鎮,因為他剛在那裡買下了一間大房子,他想在大自然中悠閑地過日子。實際上是先生覺得家裡東西多得放不下了才想換房子。沒過多久,日本發生了大地震,引起核電站事故,他們的新家變成禁區,這時,他們正好遇見了斷舍離。
斷舍離美登利女士讀了很多遍的書籍,在心中做出斷舍離的清單,做好充分的准備之後,她開始實踐斷舍離。例如OL時代的套裝,別人送的但自己不怎麼喜歡的大牌包,婆婆送的辟邪的錢包……她從「必要·舒適·愉快」這三點開始實踐斷舍離。她先生覺得很不可思議,慢慢也深受影響,在搬到市區的小公寓時,居然說不買電視機,換成投影儀。
沒有電視後,先生也不再邊吃飯邊看電視了,而是與妻子面對面吃飯,兩人之間的聊天次數和質量飛速提升。並且,先生上班開始帶妻子親手製作的蔬菜湯當午餐。兩年後,成功減重36斤,身體也更健康了。公司人事調動時,先生又獲得了晉升。
只有將雜物壓縮到最適當的量之後,才能進行真正的「收納」環節。斷舍離對於「收拾」和「打掃」有著全新的定義:
「收拾」就是對龐大的雜物量進行壓縮和收納的作業
「整理·分類」+「掃除」,總稱為「打掃」
在斷舍離的前提下,最正確的「打掃」程序是首先清除那些垃圾、廢品,以及不需要·不合適·不愉快的雜物,之後再轉而進行雜物收納,進行「清掃·擦拭·磨刷」。
三
斷舍離並沒有什麼規則或說明書,作者給我們介紹了以下幾個方法:
1、三分法
首先,把雜物放入收納箱前最重要的是「分類」,但如果分得太細,自己也記不住;分得太粗,東西卻又不太容易找到。斷舍離把分類作業分成中三個要點:大分類——中分類——小分類。
以廚房為例:
大分類:食材、料理用具、餐具
中(小)分類:食材放進冰箱,分為:冷藏室:食品、飲料、調味料
蔬菜室:葉菜類、根莖類、作料類
冷凍室:已經做好的熱食、准備做的食材、需要冷凍的零食
料理用具分為:洗滌類用具:攪拌盆、竹籠屜、切刀類
燃氣類用具:平底鍋、蒸煮鍋、工具
電器類用具:加熱用、料理前加工用、其他
餐具分為:碟盤類:六盤子、中型盒、小碟子
器皿類:陶瓷製、漆制、金屬制
飲瓶類:茶杯、玻璃杯、葡萄酒杯
分類方法沒有絕對答案,大家可以根據各自的生活習慣,建立自己的三分法。
2、7·5·1法
「7·5·1法」指的是進行雜物收納時,對收納空間的物量進行的大致估量。
看不見的收納空間佔7成,像衣櫃、壁櫥、抽屜等,所放的雜物量基本上占整體空間的7成。這個比例其實是為了建立物品進出的通道。而剩下的三成空間是為了讓人提起「收拾」的勁頭。
看得見的收納空間佔3成,像帶玻璃門的碗筷架或櫥櫃等,所放的雜物量基本上占整體空間的5成,因為「美觀度限定量」為5成。
展示性的收納空間佔1成,像玄關鞋櫃上或櫥櫃上等水平面上,所放雜物量基本上占整體空間的1成,因為,以「1成空間放一點」的思維去裝飾空間時,即便是不起眼的日常小物件也會帶出空間的美感,形成別具一格的裝飾品。
3、1 out 1 in法
1 out 1 in 法是為了堅持「7·5·1」收納空間整理法所必需的。斷舍離遵守的是「處理一個,收納一個」的原則。只有有意識地「先出後進」,才能喚起良性循環。
這個規律不僅適用於物,同樣也能用在事和人上。當一個人還沒有和「關系已經走到盡頭」的戀人正式分手,就開始和新的戀人開始交往,人們一定會對這個人抱以不自然的想法。
案例1:一直想拚命賺錢的今日子小姐,在丟掉了47本教人如何賺錢的書之後,慢慢改變了自我的金錢觀,之後沒多久,她突然從幾乎不怎麼聯系的父母那裡分到了一筆財產。
案例2:理香小姐是一位離過婚的30歲的女性。因為她對於「結婚」的執念,所以,即使離婚後她又訂婚,最後還是分手了。遇到斷舍離後,她去了曾經許願的神社還願,拋棄心中的執念,她變得神清氣爽。之後,她遇見了意氣相投的人,很快就結婚了。
4、one touch 法
我們在進行雜物的取捨和收納時,都希望能更快更好更不費時間精力。如果收納花費太多的時間和步驟,就會讓人產生厭倦。因此,雜物拿出放入的動作就是:「打開門→拿出來(放回去)」。只需要把動作壓縮成這兩步,以one touch(一鍵式)取出來。這樣一來既沒有了什麼多餘的壓力,也不會覺得「太麻煩」。
那些覺得「家務事真麻煩」的人,一定要動動腦子,下點功夫去減少「花時間的、煩瑣的」做法,這樣的話,家務活做起來會越來越有意思。
5、自立·自由·自在法
「自立·自由·自在」的原則就是將審美意識提高一個層次,使家裡的各個地方都能看出主人的用意用心,建立一個舒適自由的空間環境。
自立
在收拾雜物時要有「立」意識,例如:家裡廚房的毛巾放在方形淺盤里,最多放10條。
自由
這里的自由是指「選擇自由」。
自在
衣服類等無法「立式」收納時使用的方法。「自在」有「隨心所欲」的意思。
雜物的「自立·自由·自在」的狀態也會有利於它的主人「自立·自由·自在」地生活。「物如其人」,雜物收納的樣子就是你本身的樣子。
四
處理雜物有其正確的方法。處於初學者來說,一提到處理雜物,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扔掉自己最想拋棄的東西,進行減分。而斷舍離則是「加分法」。
斷舍離是要從非常簡單的愛小地方著手,小地方獲得的小成功不斷累加,能給人以勇氣和信心去面對自己的老大難問題。
案例:12年前,由美女士生下一個有殘疾的孩子。而她的第二個孩子依然有殘疾,並且孱弱多病,是醫院的常客。不幸的是,他自己又得了疝氣,身體無法自由行動,做手術也無法根治,又找不到人幫忙,她甚至想過一死了之。
重壓之下,家裡就變得亂七八糟,到處臟兮兮的,灰塵遍布,對現狀灰心喪氣,對自己麻不不仁的她,每天如行屍走肉般得過且過。
當她的健康逐漸恢復,她遇到了斷舍離。當她回到家,眼前依然是翻倒的垃圾桶,依然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兩個孩子,還有加班到深夜的先生。她覺得自己哪有時間來進行斷舍離。這時,一個斷舍離的學員朋友給她來了一封有意思的信:「今天的斷舍離就是這個。」簡訊下面附有一張扔掉的筷子的照片。
由美女士想著:這就是斷舍離,這么簡單,那我也能做到。瞬間,她鼓起勇氣,邁出了斷舍離的第一步。
那天之後,由美女士開始發生變化。用心面對自己的兩個孩子,直面自己的命運。
斷舍離把我們的生命分為三塊:
肉體生命是作為生物的人的生命
社會生命是對歸屬和被承認的慾望
精神生命是對智慧、美、溝通的渴望
無論是誰,都有一種傾向——輕視肉體生命,只注重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但只有肉體基礎健康良好,才可能讓自己的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綻放光彩。沒有氣力開始實踐斷舍離,總也邁不出第一步的人首先要讓作為根基的肉體生命恢復元氣。
斷舍離的精髓在於「出」,因此,在家中實踐斷舍離時先從「出」這一點著手,恢復家裡的流動感。比如說廚房主要是水池、排水管、垃圾桶這些需要「出」的地方。
當人們清理出口,消除阻塞後,會更加註意入口,嚴格篩選進入的雜物。
一進一出才是真道理。
總發愁「該從哪個地方著手」的人應該針對相應的「出口」實踐斷舍離,首先要在相應的場,恢復肉體上的舒暢和健康。
學會斷舍離,除了收納整理,我們還會有哪些收獲?我們下次繼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