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護膚問題 » 梵歌護膚品怎麼沒有買了

梵歌護膚品怎麼沒有買了

發布時間: 2023-01-02 18:59:25

『壹』 《薄伽梵歌的教導》第十章:冥想

    棄絕,既非精神上的,亦非身體上的行動,它需要一種恆定的心智,但它不是一種心理狀態。棄絕是「自我的真意即如如不動」的知識,自我沒有任何身體上、知覺上或精神上的行動。了悟自我是不行動的人,即使身體上從事行動也是棄絕者,桑雅士。

    然而,有一種稱為棄絕(sannyasa)的生活方式,它是冥想的而非活躍的。當心智變得冥想時,就沒有行動的慾望,可深入探究自我的本質(Atma-Vicara),該心智將會發現自由。如果個人只是復制這種生活方式,它不一定會改變心智的品質(雖然這種變化是可能的,如果個人放棄不良陪伴,轉向對探究自我感興趣的人)。但如果個人改變其心智品質,其生活方式肯定會隨之改變。因此,在對渴望棄絕的阿周那的教導中,主強調發展冥想的心智,恆定而非反應的心智,能夠洞悉事物的心智,觀察而非評判的心智,天生微笑的、不易興奮的心智。這樣的心智是冥想的,有學習的能力。

    你不能決定冥想,就像你不能決定愛一樣。你可以決定不說話,或不吃飯,或做瑜伽,但你不能決定從今天起,你將愛上某個人。一個不冥想的人不能決定冥想,同理,一個冥想的人(其活動)亦不會截然相反。如果個人不具備適合冥想的心智,那麼行動瑜伽是必要的,以適當態度付諸行動是獲得冥想心智的手段。因此,在行動生活和冥想生活之間有選擇,行動是獲得適合探究和冥想生活的心智的手段,從而可以獲得自我知識(真正棄絕)。阿周那請主告訴他行動或棄絕兩者孰好,但主奎師那並未點明,因為在手段和結果之間沒有選擇,個人必須採取手段來取得結果。在第六章,主說:

    「對於具有區別心卻想掌握冥想的人而言,行動瑜伽是手段;對於已經掌握了冥想的人而言,棄絕是手段。」

    棄絕是認知我們的自性是俱足完整的、恆久不變的。導致你疏離該真相的無知和錯誤,唯藉由吠檀多的教導而獲得的知識方能消除。你可能有各種喜悅和圓滿的體驗,但體驗不會給予「你是知識-意識-喜樂(Sat-Cit-Aandanda)」的知識。你將不斷嘗試營造境況,使你獲得更多這類體驗。我們都體驗過幸福,但我們想要長久的幸福,持續的幸福。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一個標准,藉此來評判我們的普遍心態。我們說,我們想要一個更深刻的體驗,因為我們了解最深刻的體驗,最深切的喜悅。當你發現一些特別美麗的東西時,你的頭腦會清空片刻,你會捕捉到一個完美快樂的時刻。這種經驗將保留在你心智中,作為評判所有其他體驗的標准,你將繼續尋求擁有永遠幸福的手段。幸福的根源是什麼?

    設想一個偉大的奉獻者從印度南端步行到遙遠的北印度的巴德里納特(Badrinath)。他抵達巴德里納特的寺廟,完全疲憊不堪,不得不在路上克服許多貌似難以克服的困難,但他最終抵達了寺廟。他充滿了喜悅,他走進寺廟,站在神像前,看著他心儀之神而狂喜,他閉上了眼睛。從印度最南端出發的這趟艱難之旅,只為了一睹他心儀已久的神,而當最終站在神像前時,他卻為何閉上了眼睛?他閉上眼睛並非因為眼睛累了,也不是因為他已經看夠了,他閉上眼睛,因為他已經獲得了他最想要的。他一直在追尋主,當追尋者終於達到追尋目標時,就有一個追尋者和追尋目標合一的圓滿時刻。眼睛已經達到了其目的,故它們閉上了。在這個圓滿時刻,朝聖者不將神視作神祗,而他自己也不是奉獻者,神和奉獻者消融於彼此,二元性消失。

    在那個深刻幸福的瞬間,知者與所知對象,見者與所見對象的二元性消失了,僅存非二元(Advaita)的,不受時空局限的熱情。在那個圓滿的時刻,無限的渴望得到了滿足,除了你別無他物。在那個體驗中獲得的圓滿並非基於任何對象或境遇,是你自己,擺脫了重負、需求、渴望和意願的心智使然。不幸的是,你並未認識到圓滿是你的本性。體驗不賜予你知識,它只帶給你一個你想要駐留的高度,而你不能駐留任何東西。要了悟圓滿是你自己,你需要知識,而要獲得知識教導是必要的。

    老師引用了非二元性的快樂被體驗的時刻,並告訴學生「你是那個無限(Tattvamasi)。」你是如如不動(Nityasannyasta),你是自我閃耀的意識。」

    物體在太陽、或月亮、或任何其他光源的光下被暴露給你的眼睛,這些光源將物體暴露給你的眼睛。這些光源閃耀著,它們顯得光輝燦爛,因為你的眼睛是明亮的;如果你的眼睛沒有光,太陽不會閃耀——它不會為盲人閃耀。你的眼睛閃耀,因為你的心智閃耀,眼睛看到,耳朵聽到,鼻子聞到,舌頭嘗到,因為在這些感覺器官背後有一個閃耀的心智。心智閃耀,因為你閃耀,你點亮心智,你是心智之見者。所有的這些——心智、感覺器官、所有光源之所以閃耀,因為你閃耀;你閃耀,因為你不能不閃耀,你是自我閃耀的意識,勿需別的光源。

    在印度教儀式中,一塊燃燒的樟腦被舉到神壇,在神祗面前揮舞著樟腦火念誦的咒語,描述了自我閃耀的本性:

      「那裡(在意識,自我中)太陽不閃耀,月亮、星辰也不閃耀,即使閃電亦不閃耀,何以談及這火(樟腦之火)? 那(自我)閃耀,其他一切皆因之閃耀,那個(自我)的光輝照亮了宇宙萬物。」

    通過這個咒語,你接納你是意識,藉他了悟全世界。藉由教導開示而接納該事實的人是明智的,那個人知道他或她不行動,藉由意識,心智運作,感覺器官各司其職。當個人接納自己是如如不動的,那他就是一個真正的桑雅士,一個棄絕者。為了接納這一點,你需要一個恆定的心智,而行動瑜伽是獲得那種心智的手段。因此,主奎師那告訴阿周那,一個渴望追求冥想生活的人必須採取行動。

    以正確的態度採取行動,你將獲得冥想的心智。將每個結果都視為主的恩賜(Prasada),你的心智將變得更純潔,喜歡和不喜歡減弱,你的心智變得沒有反應,最終你會發現你的心智是自然冥想的。雖然心智的這種發展需要時間,但沒有理由失望或沮喪,永遠不要低估自己,也不要妄斷你不適合自我知識。自我譴責不會幫助你,如果別人譴責你,不要接受他們的評判。個人即使在童年亦被他人評判是很常見的,企圖讓你感到:你這一輩子總是匱乏的,無論在家裡、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你得出結論你是無用的,即使一個自誇的人也覺得他或她是無用的。如果拒絕放棄對自己的這種否定判斷的話,即使神也不能幫助你,所以主奎師那告訴阿周那:

    「自己提升你自己,不要譴責你自己」

    因此,主奎師那准備阿周那的心智,並告訴他,他所需要的只是他自己,洞悉自我知識即從一切限制中解脫,為了從限制中獲得自由,個人不必做任何事情,因為個人的本性是沒有局限的。

    迄今為止已經討論了這些問題——無知和錯誤。你一直將繩索誤當做蛇的恐懼,不僅歸咎於對繩索的無知,還歸咎於將繩索當成蛇的錯誤。「那不過是一條繩索」的究竟知識,將消除無知和錯誤。同樣的,教導將讓你看到你是無限的,你對本性的無知,以及把自己當成有局限的錯誤將會消失。如果教導傳授了,你准備好了,你會洞悉你的無限性的事實;如果你的心智尚未准備好,你可以以行動瑜伽的態度行事;隨著你的心智變得更加穩定,教導將開始有意義。

    現在有第三個問題,即使你已經看到你如此擔心的蛇不過是一根繩子,你的身體的震顫,恐懼的後果將持續一段時間。同樣,盡管清楚看到教導的意義,一旦你離開老師後,你又把自己當成一個有局限的人,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局限性壓倒你,你似乎並未掌握教導的精髓並因此受益,這是因為錯誤的習慣使然。

    假設一個乞丐買彩票中了大獎,在多年分文不名的悲慘生活後,他突然有了自己的車、房子,錢可以買到的一切舒適。但是,如果他看到有人在布施,他的舊習慣會讓他跑來看在布施什麼,甚至伸出手來接受布施。在他的心智中,乞丐變富了仍然是窮人,他與其財富不匹配。這種乞討不會立即消失,要認識他的新地位,他必須冥想自己為富人,他必須不斷意識到他是富人,他必須保持這種富有的意識。當他能做到這一點,他無需再冥想,他已經吸取了他不是乞丐,而是富人的事實,。

    同樣的,在日常生活中,當你爭奪著撿起機會之手拋出的幸福碎屑時,你的乞討出現,如此受限者就是幸福的乞討者,即使你明白你是知識-意識-喜樂(Sat-Cit-Ananda),你渴望的無限圓滿,你仍然覺得你是匱乏的和有依賴的。盡管有錢,你仍然乞討,這是一個多年養成的,根深蒂固的習慣問題,終結它需要時間。

    為了打破將自己視作有限的習慣,主建議冥想。忘記是人生常事,在觀看三維電影時,即使你知道你正在看電影,當你看到一塊石頭扔過來時,你會躲閃。你躲避的那一刻,你完全投入到這部電影中,這意味著你已經忘記了自己。同樣,當在世間行動時,人們忘記個人的真實本性,成為一種沖動的存在。雖然人們通常是理性的,但卻是舊習慣的受害者,無思考而行動。怎麼拋棄這些習慣呢?

    主奎師那告訴阿周那安住自己,他說:

    「在清凈的地方安置高低適中的穩固座位,鋪上軟布、動物毛皮和草皮,身體、頭部和頸部保持挺直,(四肢)不動,( 心智)穩定,目光凝視鼻尖,不東張西望。願那人非常平靜,沒有恐懼,恪守婆羅門的誓言,控制其心智,願那人堅定地坐著,一心只沉思我(主),將我視作至上。」

    這里描述了冥想的適當姿態、環境和態度。讓你的身體,包括疼痛被遺忘,有意識地放鬆身體。妥善安排冥想座位,否則,你的注意力只會分散在你抽筋的腿上。坐好,頭部、頸部和背部呈直線,盤腿,閉眼,注視鼻尖。保持這種姿勢,不要關心外界,你可能要赴約會,但你可以稍後再考慮,此刻是你與自己的約會。暫時讓外界事務暫停,感官器官內斂,不要對周圍的聲響做出反應。

    你內斂,身體放鬆,物化身體,將其視作一個石雕像。這個過程放鬆身體,你可能想不到你手的確切姿勢。然後,

    「坐在那裡,讓心智集中到一點,已經控制了心智和感官的人,應該練習瑜伽(冥想)來達到心智的純潔。」

    讓心智恪守你所發現的真相,你了悟你是喜樂、圓滿、意識、自由、如如不動、不行動、一切和平、一切靜默,你即那不動的、無相的、無形的、靜默的。讓你的心智認識這個事實,接受你是意識、靜默——無相無形的靜默。

    「願你通過運用具有辨別力的智力來逐漸化解心智,將心智恪守住自我,心無旁騖。」

    你沒必要思考,你已經想得夠多了,簡單接納你自己為無相無形的意識(即一切靜默),立刻有一種釋然,當你想到靜默時,你不能不靜默。這就是主教授阿周那的冥想。

『貳』 甩脂機有什麼危害

用所謂的甩脂機對身體倒是沒有什麼害處,但是由於其運動並不是人體的主動運動,而是被動的震動等的話那麼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建議你要減肥還是得採取運動加上適量節食來減肥。適量節食的意思是除了正常的三餐,其他時候不吃如何的食物。在三餐內應該正常進食,多吃青菜水果,晚餐適量少吃主食可以用粗糧來代替。

『叄』 如何認識自己

你認識你的臉孔,因為你經常從鏡子里看到它。現在有一面鏡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完整的自己,不是看到自己的臉,而是看到自己心裡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感覺、動機、嗜好、沖動及恐懼。這面鏡子就是關系的鏡子;你與父母之間的鏡子,你與老師之間的鏡子,你與河流、樹木、地球之間的鏡子,你與自己思想之間的鏡子。

關系是一面鏡子,在其中,你可以看到自己,不是看到你希望的形象,而是看到你真實的情況。我也許希望有一面鏡子能把我照得很美,不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鏡子映照出真實的影像,我不能欺騙自己。

同樣,我可以在關系的鏡子里確實地看到自己,我可以觀察自己如何和別人說話我對能夠給我東西的人特別禮貌,而對那些不能給我東西的人卻粗魯又輕蔑;我對那些令我畏懼的人特別用心;重要人物進來時,我趕忙站起來,但是傭人進來時,我卻毫不在意。

所以觀察我自己在關系中的表現,我會發現自己是如何錯誤地表達對別人的尊敬:同時我也能從我與樹木、鳥兒、觀念及書本等的關系中,發現自己的真相。你也許擁有世界上所有的學位,但是如果你不認識自己,你就是最愚笨的人。認識自己是所有教育的真正目的。缺少了自知之明,只是收集資料或記筆記,然後通過考試,那隻是愚笨的生存方式。

你也許可以從(博伽梵歌)、(奧義書)、(可蘭經)、(聖經)等聖書中引經據典,但是除非你認識自己,否則你只是一隻重復別人話語的鸚鵡。然而你一旦開始了解自己,不論自己多麼渺小,富創造力的非凡行動已經開始進行了。

突然看到真實的自己是一種新發現,包括看到自己的貪婪、好辯、憤怒、羨妒、愚笨。你只是看著自己的真實面貌而不要想改變它,在驚人的察覺中,確實看到真正的自己。從這一步開始,你就能愈來愈深入,無窮無盡,因為自我認知是沒有終點的。

布萊克與蒙頓教授根據推銷員在推銷過程中對買賣成敗及與顧客的溝通重視程度之間的差別,將推銷員在推銷中對待顧客與銷售活動的心態劃分為不同類型。將之種劃分表現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即形成了推銷中。推銷方格中顯示了由於推銷員對顧客與銷售關心的不同程度而形成的不同的心理狀態.

推銷方格中橫坐標表明推銷人員對銷售的關心程度,縱坐標表示對顧客的關心程度。坐標值越大,表示產品程度越高。圖中各個交點代有著不同的推銷心態,側重標明了具有代表性的5種基本心態。

1.「無所謂」型表明了推銷員既不關心顧客,也不關心推銷任務的心態。具有這種心態的推銷人員不是合格的推銷員,這樣的推銷員的推銷成效也最差。他們抱著「要買就賣,不買就拉倒」的無所謂心態,毫無事業心。

2.「顧客導向」型這是一種較為極端的心態,忽視了推銷活動是由商品交換與人際關系不溝通兩方面內容結合而成的事實,單純重視並強調人際關系,對顧客以誠相待,可能成為顧客的良好參謀甚至中朋友。他償重視生意不成仁義在,但忽視推銷技巧,不關心或羞於談起貨幣與商品的交換。這種極端的心態也不是良好的推銷心態,它不易取得推銷成功。

3.「推銷導向」型它與「顧客導向」型恰好相反,持這種心態的推銷人員側重單純關心銷售任務與買賣本身,忽視商品交換背後人際關系溝通,從而走向重買賣、輕人情的另一個極端。為了達到推銷的目的,甚至可以敗壞職業道德,不擇手段地推銷商品,但卻很少了解顧客的需要,分析顧客心理,這種心態也是不可取的。

4.「推銷技巧導向」型這種心態較為折衷,既關心銷售,又不非常重視推銷;既關心與顧客溝通,但不求完全為顧客服務,他們注意兩者在一定條件下的充分結合。從現代推銷理論分析,這種心態對推銷不求甚解,可能成為成功的推銷員,但卻難以創新,不易成為推銷專家或取得突破性地展。

5.「解決問題型」這種心態是理想的推銷心態,將投入全力研究推銷技巧,關心推銷效果,又重視最大限度地解決顧客困難,注意開拓潛在需求和滿足顧客需要,在兩者結合上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商品交換關系與人際關系有機地融為一體。

通過自我認知,你才能開始弄清楚什麼是神或真理,什麼是無始無終的境界。你的老師可能傳授給你的是他從他的老師那兒得來的知識;你可能很會考試,得到學位及其他一切,但是如果你不能了解自己,就像了解鏡中自己的臉孔,那麼所有其他的知識意義都不大。有學識的人如果不自知,是不能有智慧的,他們也不會明白思想是什麼、生命是什麼。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你必須向自己提出下面的問題:

1 我的長處是什麼?

2 我最擅長工作是什麼?我做得還算可以的工作是什麼?目前為止,我做得最成功的是什麼工作?

3 為了完成那個工作,哪些能力或是技術曾經幫了我的大忙?

4 我經常在哪些工作上失敗?目前為止,我的三大失敗是什麼?那些失敗中,哪一種最為嚴重?我為什麼會出現那種失敗?我應該用什麼方法防止那種失敗?

5 我目前面臨的困難是什麼?其中的三大困難是什麼?

只要你能夠冷靜地思考這五個問題,你目前的長處與短處就豁然浮現於眼前。這種思考不能只做一次,必須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就做這樣的思考與反省。只要你如此做過兩次、三次、你就會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面是在不斷進步中,在哪些方面是在停頓或是退步。

剖析還需要「成長」的部分

1.在目前從事的工作中,你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成長」,以自己的知識水準與目前必須做的工作做個對照。

2.在將來的工作中,你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成長」擬定你在五年內想達成的目標,然後思考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此後必須具備什麼知識與能力。

3 你也有必要思考「如何培養正當嗜好」、「如何使自己的內涵更豐實」的問題。也就是說,為了提高自己的個性、人格與內涵,自己應該具備哪些能力。例如:加強美術、音樂、文學或是外文方面的學習等。自知之明是智慧的開端,在其中含藏著整個宇宙,也包含了人性所有的掙扎。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推銷學全書》

熱點內容
蕊膚雅面膜一般敷多久 發布:2023-08-31 22:03:54 瀏覽:1670
質地較濃防曬霜怎麼使用 發布:2023-08-31 22:00:02 瀏覽:1132
專業化妝師如何貼雙眼皮 發布:2023-08-31 21:58:43 瀏覽:998
雞蛋清加什麼美白祛斑最快 發布:2023-08-31 21:58:35 瀏覽:956
資生堂櫻花美白淡斑精華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703
孕婦喝什麼美白飲最好 發布:2023-08-31 21:55:12 瀏覽:1626
瑪西化妝品怎麼樣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211
為什麼護膚品一旦停了就嚴重 發布:2023-08-31 21:50:21 瀏覽:1188
補水什麼時間做 發布:2023-08-31 21:47:15 瀏覽:1174
為什麼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曬 發布:2023-08-31 21:45:25 瀏覽: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