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前兩天該怎麼護膚
㈠ 雨水節氣怎麼防過敏
雨水節氣到,春姑娘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花紅柳綠。然而,對於敏感性皮膚的姑娘來說,臉紅了、發癢了、刺痛了,各種敏感症狀暴發了。那麼映入如何防止過敏呢?下面由我帶領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吧。
雨水節氣到,春姑娘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花紅柳綠。然而,對於敏感性皮膚的姑娘來說,臉紅了、發癢了、刺痛了,各種敏感症狀暴發了。
皮膚科專家指出,春天晴朗風大,紫外線增強,空氣中過敏原增多,花粉指數偏高,有些花粉顆粒很小,很容易隨著春風在空氣中飄盪,過敏性皮膚接觸後,就可引發症狀。
因此醫生建議,郊遊踏青,盡可能選在花粉指數最低時,如清晨、夜裡,或綿綿春雨過後;若非得要外出,回家後要換上干凈衣服;飲食上要少吃魚蝦、海鮮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雨水之過敏症狀
皮膚缺水發癢灼燒刺痛
常聽女孩們說,自己的皮膚如何敏感,其實,我們很難認清自己的皮膚狀況,甚至不了解自己到底屬於哪種皮膚性質,究竟什麼是敏感性皮膚呢?
專家介紹,當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神經末梢的保護作用變得不完整,使得感覺神經信號輸入增加,免疫反應性增強,導致皮膚的耐受閾值降低,皮膚角質層變得異常通透,對外界刺激就發生了過度反應,皮膚則變得敏感。通俗地說,由於皮膚代謝周期失調,表皮結構排列雜亂,皮膚內部水分流失,使刺激物質容易侵入,致使皮膚內部出現炎症反應。
真正的敏感性皮膚,是指那些皮膚的感受力較強、抵抗力弱,且受到外界各種刺激後,如氣候、紫外線、風、溫度等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敏感性皮膚主觀感受有發紅、發癢、發熱、緊綳、刺痛、灼燒、腫脹等,臨床表現為表皮薄、皮膚發紅、有紅斑、易出現面部潮紅、脫皮、有紅血絲、皮炎甚至出現丘疹或水皰等。
【護理建議】首先應保持皮膚滋潤,皮膚乾燥最容易引發過敏反應,皮膚越潤澤,就越能夠接受其他護膚品。護膚品的使用量不要過多,每次一粒小豌豆的分量即可,使用品種數越少越好,以免造成敏感皮膚負擔過重。如果天氣變冷或太乾燥,最好避免使用會讓皮膚乾燥的純維生素A或果酸產品。嚴格防曬,宜選擇附加成分少、質地輕薄、物理成分的防曬品,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雨水之過敏檢測
辨別類型再對症清潔保濕
要緩解敏感皮膚的症狀,首先需要找出致敏原,以便對症施法。敏感性皮膚大致分為“一時敏感”和“敏感體質”。要搞清楚自己的敏感類型,我們可自行診斷一下。
“敏感體質”自我檢測:具有醫生診斷的敏感體質,或有家族性的過敏病史;用到酸類保養品,如果酸,會有刺痛感;喝酒或長時間處在不通風的室內,皮膚就發紅發熱;冬季瘙癢,外油內干膚質,出油量大,皮膚看起來沒光澤;皮膚很薄,一曬就發紅,沒泛紅時隱約透出青色血管。如果以上問題多於3個,基本屬於敏感體質。在保養上,建議是溫和清潔、加強保濕。
“一時敏感”自我檢測:只要熬夜,隔天皮膚就泛紅發癢;暴曬後,皮膚泛紅久久不褪;壓力太大或疲勞時,就出現敏感症狀;皮膚在換季時忽冷忽熱,或濕度增加時,會脫皮或發癢;每次月經前,皮膚會變得粗糙,出現紅疹或脫皮。同樣,如果問題多於3個,則屬於“一時敏感”皮膚。在保養上,除了要調整生活狀態,最主要是選對護膚品。
【護理建議】果酸和維生素A產品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且不要在一天之內同時使用含有果酸、維生素A、維生素C的產品。潔面皂中的界面活性劑是分解角質的高手,要極力避免,最好使用溫和、天然成分的洗面乳,調節皮膚的酸鹼度,避免使用磨砂型去角質產品。最好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購買含有抗敏成分的化妝品。不要輕易更換化妝品,使用前,要先在手的皮膚上試用一兩天。
雨水之過敏防治
蘸上注射用的生理鹽水可行
專家指出,生活中常見的致敏原不難找,多數皮膚過敏是由花粉、蟑螂、蟎蟲、黴菌、化學品及魚蝦、海鮮等食物引起。在這種情況下,患者一定要清楚地告訴醫生,包括什麼時候、什麼天氣、吃過什麼東西、做過什麼事情、接觸過什麼物品、出現什麼反應等,為給醫生診斷提供第一手材料。
醫學上查找致敏原,主要有這些辦法:
一是抽血查特異性免疫球蛋白,能夠查出上百種致敏原。過敏體質者,血液內免疫球蛋白比一般人濃度要高,致敏原如花粉等進入體內,會釋放一種介質,從而引起一系列皮膚瘙癢等過敏症狀。
二是做皮膚試驗,雖然准確度很高,但只能查出二三十種過敏原,且檢查過程比較麻煩,一般患者不太樂意接受。
還有一種是斑貼試驗,主要用於查找化妝品、化學品等過敏原。
雨水之護理建議
在未經皮膚科醫生診斷前,不要自行購買抑制炎症的葯膏,以免給皮膚帶來損害。可用棉花或紗布蘸上注射用的生理鹽水,敷在敏感部位,因為注射用的生理鹽水,有很好的安全性和滲透性,對消腫、退紅、穩定皮膚療效好。敏感症狀一般不可能根治,要避免接觸致敏原。平時注意清洗頭發,防止敏感的微生物附著在頭發上引發過敏。若過敏現象比較嚴重,要立即到醫院接受專科醫生的診斷與治療。
㈡ 2021雨水節氣怎麼養生 2021雨水節氣養生方法
1、安養心神。雨水節氣天氣變化不定,時晴時雨,時寒時溫,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特別是正氣不足之人,比如腫瘤、高血壓、高血糖、心臟病、哮喘、關節炎等患者容易出現抑鬱、煩躁、憂思、情緒低落等不適。因此說,雨水節氣調理情志至關重要。要盡量調整心態,使心情恬淡、開朗豁達、與人為善。遇到不順心的事也不要亂發脾氣,或鑽牛角尖。平時多做深呼吸,放鬆心情,多與朋友或家人交流,力爭及時從不良情緒中擺脫出來。
2、養陽防寒。雨水時節,氣溫從冬寒向春暖過渡,天氣以多風多濕為主。且此時冬寒尚未完全退盡,寒邪時作,若不注意保暖,容易外感寒邪而生病。
3、養脾化濕。雨水節氣,濕氣漸重。從中醫來分析,濕性粘滯,易傷脾胃。且脾胃主土,應於六淫的濕。按「同氣相求」的道理,生活在濕氣重的環境里,人的脾胃容易變弱。雨水節氣之後,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胃。同時濕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胃。
㈢ 雨水節氣如何養生
雨水節氣養生需把握4個原則:
1、起居上應注意早睡早起,注意保暖,做好春捂秋凍。
2、精神調養上宜精神振奮,勃發向上,心胸開闊,情緒樂觀,與春氣相應。
3、運動方面,多做伸展運動。
4、抓緊時機調養脾胃,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氣。
適合雨水節氣的養生粥
雨水時節空氣濕潤,肝旺而脾弱,所以應少酸多甜,以養脾胃。飲食方面可選擇香椿、百合、豌豆苗、紅筍、山葯等,而粥類素來有健脾利濕的功效,在雨水節氣前、中、後三天服用養生粥,對潤和脾胃大有益處。
1、潤燥:胡蘿卜南瓜粥
功效:能補水潤燥,讓皮膚柔潤、有彈性。做法:大米300克,糯米300洗凈浸泡2個小時;鍋燒熱水,倒入米熬粥40分鍾;放入去皮切塊的南瓜和切碎的胡蘿卜,熬煮30分鍾至軟爛即可。
2、補血:薏苡仁黨參粥
功效:每天早餐食用,不僅能祛濕健脾,還能補氣補血。做法:薏苡仁30克洗凈,放涼水中浸泡2小時;黨參15克切成薄片,粳米200克淘洗干凈。三者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鍋開後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40分鍾,放冰糖調味。
㈣ 春意正濃,春分節氣如何護膚養生
晚飯莫過飽,睡前不宜攝入濃茶咖啡等會使神經興奮的食物,因為養肝重在睡眠。春天肝氣盛,忌過怒,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切記要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雨水較多,易生濕,因此飲食方面同時也要注意健運脾胃,紅棗、山葯最宜春季食用,健脾養肝益胃,盡量別吃油膩、生冷、黏硬食物。
堅持運動也是保持肌膚年輕緊致和養肝排毒的重要秘訣之一,春分之時陰陽平均,運動要不急不慢,保持氣血平衡,過量運動疲勞會傷元氣,夜晚過度運動會令神經興奮影響睡眠。
敏感肌護理要以舒緩鎮靜為主,早晚使用能舒緩敏感並能幫助重塑肌膚屏障的精華類產品,降低敏感度,修復受損肌膚。
㈤ 雨水節氣的水果及養生攻略
雨水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雨水節氣其實在我國中代表著一年中氣溫回升、冰雪融化、而且降水增多的象徵。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雨水節氣的水果及養生攻略,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雨水節氣吃什麼水果
石榴
石榴色彩鮮艷、子多飽滿,象徵多子多福、子孫滿堂。石榴籽酸酸甜甜,有幫助消化的作用,最適宜老人和兒童食用。
石榴富含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等礦物質。不但適宜煩熱口乾、口臭者和患扁桃體炎者食用,還能消除女性更年期的障礙,提高免疫力。
石榴汁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軟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膽固醇等多種功能。可防止冠心病心病、高血壓,可健胃提神、增強食慾。
橙子
橙是一種柑果,是一種營養價值非常高的水果,含有非常豐富的維生素c、鈣、磷、鉀、β-胡蘿卜素、檸檬酸、橙皮甙以及醛、醇、烯類等物質,同時熱量也非常低,含有天然的糖分,能夠代替正餐或者蛋糕等,這樣就能夠滿足人吃甜食的慾望,更重要的是橙子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有助於人體排便,將人體內部積聚的毒素排出體外。
橘子
雨水節氣,多數聚餐都會喝點小酒助慶。喝酒前半個小時內服用維生素C、維生素B或吃上幾個橘子,可預防酒精中毒。而且多吃柑橘可預防肝臟病和動脈硬化。
研究所專家指出,柑橘中含有豐富的類胡蘿卜素,而調查中發現,類胡蘿卜素在人體血液中濃度越高,人的肝功能越正常,患上動脈硬化的危險就越低。
獼猴桃
雨水節氣期間,不小心吃多了,胃部會感覺又撐又脹。吃獼猴桃便可使上述狀況得到緩解。因為獼猴桃中特有的獼猴桃鹼可以加速消化,讓吃掉的蛋白質更易被吸收。在富含蛋白質的飲食中,適當吃些獼猴桃,是促進消化、保護腸胃的有效措施。
菠蘿
菠蘿含有膳食纖維,可以幫助消化,同時含有維生素B1,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菠蘿的消食作用主要因其含有豐富的菠蘿蛋白酶,又稱菠蘿酵素,有類似木瓜酵素的作用,能分解蛋白質,有效地溶解脂肪,特別是能幫助肉類的蛋白質消化,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因此,雨水節氣飯後吃菠蘿更加適合。
香蕉
雨水節氣前後會出現不少渾身乏力、嗜睡、精力不集中、腸胃不舒服並伴有頭暈、煩躁、焦慮等症狀的病人,而多吃香蕉可以緩解腹脹。
香蕉富含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胃的蠕動,幫助排泄。雖然卡路里很高,但香蕉脂肪卻很低,而且含有豐富的鉀,既飽腹又低脂,有效減少脂肪和多餘水分在下身積聚,對健康和美麗都非常有好處。
雨水節氣養生攻略
一、飲食:去濕氣宜食粥
1、春主肝
《黃帝內經》說,「春主肝」,肝臟在春季活動比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損害脾胃。同時,因為降雨的增多,濕氣加重,濕邪易困擾脾胃,所以,在這一時期,一定要注意對脾胃的養護,健脾利濕。
2、春時宜食粥
唐代孫思邈說「春時宜食粥」,提醒我們在春季應多喝粥。粥以米為主,以水為輔,水米交融,不僅香甜可口,便於吸收,還能補脾養胃、去濁生清。粥中加入一些葯材後,還能治療一些慢性病,對身體有滋補作用。祛濕佳品粥非薏苡仁黨參粥莫屬。
據《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胃、消水腫、祛風濕、舒筋骨、清肺熱,它還有美容功效,有些化妝品的主要成分就是從薏米中提取的,不過,與其塗在臉上不如吃到肚裡,讓它由內到外都滋補。此外,薏苡仁還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抗癌食材。
3、養生忌寒食
除了薏苡仁黨參粥之外,能祛脾濕的食物還有很多,如茯苓、芡實、小米、胡蘿卜、冬瓜、萵筍、扁豆、蠶豆、鯽魚等。在日常飲食中,我們要多吃這類食物。
需注意的是,花椒能散寒除濕,在炒菜時,尤其是炒菠菜、芹菜、白蘿卜等寒性或涼性的蔬菜時,可以適量放入一些花椒,但易上火的人就不必了。平時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
二、運動:天人合一宜緩慢
1、早睡早起:
雨水過後,在起居方面也要做到順應自然,早睡早起。隨著氣溫回升,人們應逐漸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春季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為佳,這時比較適合進行節奏和緩的運動,不宜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否則會消耗津液、損傷陽氣、易受風寒。同時由於氣候仍然乾燥,運動時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
2、陽氣養肝:
萬木吐翠的春天,也是是採納自然陽氣養肝的好時機,各人應根據自身體質狀況,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清晨、傍晚及節假日,可漫步於芳草小徑,舞拳弄劍於河畔林間,或去郊外踏青問柳,游山戲水,賞花行歌,登高望遠,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無形之中增強了心身健康。
3、老年人春練注意:
老年人春練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罹患感冒或哮喘、支氣管炎,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另外,春練不能空腹,鍛煉前應喝些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鍛煉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防止因驟然鍛煉而誘發意外。
三、睡眠:養生眠食最重要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人將睡眠稱為「眠食」。曾國藩有「養生之道,莫大於眠食」的名言。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睡得香」為健康的重要客觀標志之一。研究表明,睡眠是人類自身對腦和整個神經系統的有效調節。在高質量睡眠狀態下,體內會出現一系列有利於生理、生化的變化,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
《黃帝內經》中記載:「人卧血歸於肝」,而在春季應「夜卧早起」。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睡眠時進入肝臟的血流量是站立時的7倍。流經肝臟血流量的增加,有利於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並加快蛋白質、氨基酸、糖、脂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代謝,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抵禦春季多種傳染病的侵襲。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注重科學睡眠。青少年和中年人每天需睡8小時;60歲以上老年人7小時左右;80歲以上老年人應睡8~9小時;體弱多病者可適當增加睡眠時間。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晚飯莫過飽,睡前莫喝濃茶及咖啡。講究睡姿,睡時應『卧如弓』,以右側卧位,睡眠方向以頭東腳西為宜。要有靜謐的睡眠環境,室內空氣新鮮,溫濕度適宜,床鋪舒適,利於進入甜蜜的夢鄉。
四、防病:謹防寒濕上身
(1)勿過早減外衣。「燥寒凍肉,濕寒入骨。」由於春氣涌動,身體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體熱,濕寒交換於內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
(2)年老體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易侵入關節,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於外,濕寒滯留於手,指易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於頭,頭易疼痛。
(3)洗頭及時吹乾。洗頭淋浴後要及時吹乾頭發和擦乾身體,不然一則容易感冒,二則容易濕氣進入體內。
雨水節氣有什麼講究
1、日常保健
1.1、勿過早減外衣。「燥寒凍肉,濕寒入骨。」由於春氣涌動,身體偏熱的人從感覺上欲減外衣。體熱外泄,濕寒交換於內入骨,易傷骨關節致病。年老體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
1.2、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易侵入關節,又無充足的陽氣驅寒於外,濕寒滯留於手,指易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於頭,頭易疼痛。
1.3、洗頭及時吹乾。洗頭之後應及時用熱風機吹乾。否則,水濕留於發際中變涼,「同氣相求」使濕寒聚於頭,由表及裡深入顱內,導致頭痛。如毛發未乾又被冷風吹過,易出現「偏頭風」之症。
2、飲食調理
吃食物以平性為宜。今年「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郁熱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郁熱令人「貪涼」,過於食涼,又會「同氣相求」使濕寒傷及臟腑,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症狀。所以,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
3、調養脾胃
雨水時節,養生應該著重強調「調養脾胃」。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
㈥ 換季期間應該如何護膚呢
換季期間如何對皮膚進行護膚,這個確實至關重要,應該使用以下幾種方法。
爽膚水宜敷不宜拍
潔面後一般人的習慣是用手或化妝棉拍上爽膚水,但敏感皮膚卻不適宜,這樣會刺激皮下組織及血液循環而出現紅印,最好將化妝棉沾上爽膚水後,敷蓋敏感位置即可。
爽膚水不宜含酒精
含酒精的爽膚水會對敏感皮膚造成刺激,使換季肌膚問題愈演愈烈,所以使用的爽膚水成分要天然。
別急著換護膚品
保養要遵循肌膚呈現的狀態,所以保養品的換季也應該隨著肌膚的改變而作調整,並非簡單機械的節氣劃分,所以,就算從季節概念上來看已經進入了秋天,但溫度、天氣以及生活的環境仍停留在夏季固有的狀態時,就完全沒有必要急著開啟適合秋日裡用的保養品,先不說浪費與否,肌膚可能因此吃不消倒是真的。
選擇低泡沫的潔面乳
大多數的低泡潔面產品專為乾性和敏感性肌膚設計,優點是潔面後在皮膚上的殘留物較少,能降低對皮膚的刺激度,並減少潛在的導致皮膚乾燥 的可能性。也有少部分低泡潔面產品為油性又敏感的肌膚設計。
以溫水洗臉
清潔是任何護膚工作的一個重要步驟。而換季時期,更要注重清潔方面的細節。水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比手溫度稍稍高一點的溫水最好。我們平常潔面的習慣通常都是早晚,而秋季可以增加一次在下午2點左右用溫水清潔面部,這樣可以使肌膚保持在一個很好的狀態,不會出現過敏。
提高睡眠質量
夜晚是修護乾燥缺水的肌膚最佳時間。回到家先徹底的泡上一個舒服解壓的熱水澡,然後趁肌膚表面濕潤,毛孔充分打開,馬上給肌膚補充營養,讓精華液滲入深層肌膚。睡前喝上一杯舒緩美容的牛奶,有助提高睡眠質量,幫助促進皮膚細胞的修復活動,達到滋潤肌膚,撫平細紋、美白淡斑等全面效果。
㈦ 雨水節氣養生原則
雨水節氣到了,該如何養生呢,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雨水節氣的養生原則,養生人士們一起來了解這些雨水節氣的養生原則吧。
雨水節氣養生原則1
飲食篇
1、雨水養脾是關鍵 少吃酸多食甘
唐代葯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雨水節氣最應該養脾,少吃酸多吃甜。雷仕君解釋,立春過後就是春天的開始了,春天為肝木升發的季節。中醫認為,在五行學說里,太過則克己之所勝。木氣太旺了就會克土,所以春天人的脾胃功能會比較容易受到影響,所以應該養脾。
甘味的東西都是養脾的,此類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如山葯、芋頭、茯苓、甘蔗等,推薦健脾湯粥有:淮山粥、板栗粥、花生粥、薏仁粥、黃花菜湯等。酸味的東西都是助長肝木的,一般來說應少吃一點。
2、雨水節氣防上火 少吃羊肉狗肉
按理說,在下雨充沛的雨水節氣,人們是不容易上火的,但醫生提醒,雨水時更應該預防上火。
雨水節氣,天氣逐漸轉暖,但早晚天氣依然較冷,風邪漸增,人們很容易出現口舌乾燥、口腔潰爛等情況,也就是俗稱的上火。因此,此節氣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菠菜、韭菜等都是不錯的蔬菜,少食油膩之品。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蓮子粥、山葯粥、紅棗粥等。此季節,應少吃羊肉、狗肉等溫熱之品。
3、雨水後進補 寶寶長更快
作為一個父親,他經常把傳統中醫養生理念運用到生活中。他發現,春天給孩子多進補,孩子會長得很快。這是什麼原因呢?
雨水時節已經到了春天,春天萬物生發,植物如此,人也不例外。小孩子身體裡面的每一個細胞都像是乾旱了一個冬天的土地一樣,終於迎接到雨水的來臨,如果這時特別注意給孩子補充好營養,如熬骨頭湯,吃鈣片等,讓孩子有足夠的能量來供應給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偷偷地生長的身體,那麼,孩子們就會快速成長。家有寶寶的父母,千萬不要錯過寶寶這個成長的好機會!
疾病篇
1、風濕患者可點艾草祛濕保暖
中醫認為,春天雨水增加,風氣很重。南寧市原博大醫院中醫師、南寧市大沙田骨艾康按摩保健院院長雷仕君提醒,這個季節,風濕病容易發作,家有風濕病患者的,可以經常點燃艾草。因為艾草性溫燥,芳香而辟穢,可以祛濕。此外,普通市民也可以點艾灸熏足三里等穴位,起防病保健的作用。
醫生稱,經常用艾條熏三陰交、陰陵泉、湧泉等穴位,可以健脾祛濕,溫陽利水。從現代觀點來說,春天細菌繁殖很快,而一些實驗已經證明,艾條燃燒所產生的煙霧能殺滅很多種類的細菌。
2、高血壓患者別再熬夜
在雨水節氣,冬天氣開始轉暖,冬天儲存在地下水中的能量開始上升,人體相應的就是肝氣開始生發。醫生提醒,此時,陽氣的浮動會導致一些人身體根基不穩,中焦空虛,小兒多會表現出體虛的病症。
春天陽氣開始上升,高血壓病人容易出現血壓不穩定,此類人應特別注意避免熬夜。雨水節氣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罹患哮喘、心臟病、慢性胃病的幾率更高,此時,人們更應該注意防寒保暖,飲食有節,按時起居。
運動篇
晚睡早起 宜動不宜靜
春天後,很多人都有春困的情況,雷仕君提醒,雨水後應少睡多運動。他解釋,《黃帝內經》描述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意思就是說,生活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提倡人與自然相對應。春天來了,白天漸漸延長,黑夜慢慢縮短,陽氣漸長,陽主動陰主靜,陽氣生長了人就要順應大自然的氣機,減少睡眠的時間,增加活動的時間。
醫生提醒,雨水仍然是早春節氣,早晚仍然較為寒冷,霧氣大,不宜於做過於激烈的運動,避免因為體內能量(中氣)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過剩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症狀。可做些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松的運動,讓肝氣慢慢地上升。但因為雨水很多,最好不要晨練。
情緒篇
少生氣多誇人可護肝
春季陽氣生發速度開始快於陰氣的速度,肝火也處在了上升的勢頭,需要適當地釋放。肝喜疏泄厭抑鬱,生氣發怒易讓肝臟氣血淤滯不暢而導致各種肝病。因此,春天不應該郁悶、生氣。這段時節,除了保持愉快心情,也可多稱贊別人,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保持好心情,也是護肝的一個竅門。
雨水節氣宜動不宜靜,適合進補,可進食花生粥、骨頭湯菜。
雨水節氣養生原則2
雨水節氣如何養生
雨水節氣過後,氣溫開始回升,濕度逐漸升高,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所以早晚仍然較冷。因此,在這個時候,養生保健最關鍵的就是保護好中焦脾胃,注意保溫。具體來說,我們養生保健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雨水節氣天氣較涼,要注意根據氣溫培養衣服。同時,不要過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喝涼茶,可適當吃些較溫些的甜食,以養脾胃,避免脾胃受涼。
第二,雨水仍然是早春節氣,天氣仍然較為寒冷,因此,不宜於做過於激烈的運動,以便讓肝氣慢慢和緩的上升,避免因為體內能量(中氣)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症狀。可做些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松的運動。
第三,雨水節氣,飲食調節是根據春季氣候轉暖,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見口舌乾燥現象,為此,我們宜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少食油膩之品。可多食大棗、山葯、蓮子、韭菜、菠菜等。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蓮子粥、山葯粥、紅棗粥等。此季節,我們應少吃羊肉等溫熱之品。
第四,精神上,還應注意清心寡慾,不妄勞作,以養元氣。
1、雨水節氣防倒春寒
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濕。所以穿著輕便的衣物可以方便增減衣物,在感覺到熱的時候上不要過早減去外衣,應多捂一段時間,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新的氣候條件。
2、雨水節氣注意補水
雨水節氣氣候乾燥,容易上火,平時要多喝水,盡量選擇喝溫水。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現所謂的上火症狀,不宜輕易飲用涼茶,以免導致虛火更甚。
3、雨水節氣調理脾胃
雨水節氣是一年中調理脾胃最佳時候,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4、雨水節氣多加鍛煉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春困的發生除了由於溫度變化而引起的,其實也還與人們一個冬天運動較少有關系。長時間不運動,會使血液循環量減少,大腦的供血自然也就不足,自然就會產生睏乏感。所以多加運動會讓你的身體和大腦都興奮起來,讓你神清氣爽。
日常飲食
1、雨水節氣省酸增甘
春季的飲食養生時曾提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的'飲食原則。在日常飲食中應注意少食用酸味食物,多吃甘味食物,以調養脾胃。
2、多吃溫性的食物
雨水節氣應少食羊肉、狗肉等溫熱之品。雨水節氣最適合就是調理脾胃,所以在飲食上要多吃溫性的食物從而對脾胃進行調補。可選用沙參、西洋參、決明子、白菊花等作為要葯膳的調理品。
3、少食油膩多食蔬菜水果
雨水時節空氣濕潤,天氣轉暖,春季多風,氣候乾燥,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常會出現皮膚、口舌乾燥,嘴唇乾裂等現象,所以應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於春季為萬物生發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
雨水節氣要預防的疾病有哪些。
預防感冒
「雨水」之季的氣溫變化較大,雖然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冽,但由於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相對疏鬆,對風寒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容易感邪而致病,引發呼吸道感染,所以此時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春捂秋凍」中的「春捂」也是有講究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捂好腿和腳。很多人習慣減衣時先減去幾條褲子,其實,人體下半身的血液循環較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受寒後傷肺,容易引起感冒、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因此要特別注意,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中老年人和兒童。
寒濕易致骨關節炎病發
「雨水」節氣將至,隨著降雨增加,加之天氣寒冷,晝夜溫差較大,不少有骨關節炎的中老年朋友不免開始擔心「老病復發」。90%的關節炎病人對氣候變化非常敏感,甚至比天氣預報還靈。
對於空氣中的濕度上升、冷熱無常,都可能導致關節腫脹,疼痛加重,甚至誘發或加重原有的關節疾患。骨科醫師分析說,根據傳統中醫以及其延伸的氣象醫學認為,雨水過多、濕氣侵入會誘發相關致病因子,在受寒或著涼後,人的防禦能力下降,也會使這些疾病復發,甚至病情加重。
易乏困
春天,氣溫升高,腠理疏鬆,腦血流量相對減少,所以常感疲勞乏困,此時應多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氣候日漸轉暖,人會感到睏倦、疲乏、頭昏欲睡,就是春困,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季,許多人出現睏倦乏力、眼澀頭暈、提不起精神和昏昏欲睡等症狀,醫學上稱為「春困症」。
腸胃病高發
隨著進入「雨水」節氣,降雨增多,寒濕之氣最易困擾脾臟,因此,在「雨水」前後特別應注重養護脾臟。平時,里遺留下來的「食積」帶來了胃脹胃痛,上飲酒,易誘發胃食管反流病。二是與季節因素更替有關,這個時段胃潰瘍類的疾病很容易復發,最常見的包括胃十二指腸潰瘍,有過病史的朋友尤要注意防護。
㈧ 雨水養生注意什麼 雨水節氣養生注意三大要點
1、春捂要恰到好處
養生專家提醒,雨水期間要注意「倒春寒」現象。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濕。這種濕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
需要提醒的是,市民不要過早減去外衣,應多捂一段時間,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新的氣候條件。
大家都說「春捂秋凍」,那麼春捂到底要捂哪裡?
在初春乍暖還寒的時節,更要將保暖的重心放在下身上。腿腳的保暖工作做好了,才能防止春季疾病的入侵。
與其上身穿厚厚的大衣、羽絨服,下身的衣褲鞋襪卻過於單薄,不如加強腿和腳的保暖,遵循「下厚上薄」的穿衣原則,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能把下身衣服減得太多。
2、年老體弱者 不宜用冷水
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盡管養生道上有種說法,稱常年用冷水洗臉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在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若用冷水洗臉、洗手,濕寒很容易侵入關節,加之沒有充足的陽氣驅寒於外,濕寒滯留在手上,就容易酸痛,重則變形,濕寒滯留在頭上就容易出現疼痛等症狀。
另外,在春季時期,濕冷猶存,洗頭後應該及時用風筒吹乾。否則,水濕留於發際再變涼,很容易使濕寒聚於頭,由表及裡深入顱內,導致頭痛。
3、暖濕天氣注意脾胃氣滯
《黃帝內經》說「春主肝」,肝臟在春季活動比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損害脾胃。同時,降雨增多,濕氣加重,濕邪易困擾脾胃。所以,要注意對脾胃的養護,健脾利濕。
先平時喝水盡量喝溫水。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現所謂的上火症狀,不宜輕易飲用涼茶,以免導致虛火更甚。
另外,注意食物清潔與保鮮,避免出現腹瀉等問題。這時候不可以盲目進補,避免助陽外泄,肝木生發太過,克傷脾土,同時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膩脾胃,肝鬱脾虛,脾失健運,造成水濕不化、聚濕生痰、助長濕滯,導致一系列的脾胃問題。
㈨ 雨水節氣期間,皮膚出現異常發癢的現象,這該如何是好
㈩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個節氣,在這個節氣該怎麼吃才可以起到養生功效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個節氣,在這個節氣該怎麼吃才可以起到養生功效?
1.雨水節氣是指降水逐漸增多,早晨經常出現露水和霜凍,空氣濕度增加。因此,這一時期的飲食護理應以滋養脾胃、祛風除濕為主。春季肝鬱脾虛,飲食宜少酸多甜,也宜多吃蔬果和湯粥。陰雨節氣是指降水逐漸增多,早晨經常出現露珠和霜凍,空氣濕度增大。因此,這一時期的飲食護理應以滋養脾胃、祛風除濕為主。春季肝鬱脾虛,飲食宜少酸多甜,也宜多吃蔬果和湯粥。陰雨節氣是指降水逐漸增多,早晨經常出現露珠和霜凍,空氣濕度增大。因此,這一時期的飲食護理應以滋養脾胃、祛風除濕為主。
4.豆芽,俗稱豌豆藤。豆芽作為食物,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西湖種豌豆,今北方土多,九月將種。苗嫩如藤,有須,葉似薊葉,對生,嫩時可食。」可用於竹筍積滯、腹脹、疼痛等疾病的食療輔助康復。但春筍寒涼,脾胃虛弱的人不建議食用。豌豆萌發2 ~ 4片亞葉時,豆苗就是豌豆苗。鮮美可口,最適合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