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塔護膚品怎麼樣
1. 福州烏塔的介紹
介紹
烏塔位於福州市內烏石山東麓,與於山白塔遙遙相對,原名 「崇妙保聖堅牢塔」。它的前身系唐貞元十五年(公元七九九年) 所建「凈光塔」。唐乾符六年(公元八七九年)被毀。閩永隆三 年(公元九四一年),閩王王審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備在舊址上重建九層寶塔,方到七層,王延曦被臣屬所殺,工程遂告結束。塔為八角七層,通高三十五米,每層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四層、五層、七層,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記和祈福題名碑等。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重修加固,可以登臨,九十年代又經修繕,已煥然一新。 烏塔,與東面於山的"白塔"構成福州著名的"三山兩塔"中的"兩塔",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築。烏塔所在的烏山也是福州著名的風景區。
歷史
唐乾符六年(公元八七九年)被毀。閩永隆三 年(公元九四一年),閩王王審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備在舊址上重建九層寶塔,方到七層,王延曦被臣屬所殺,工程遂告結束。
塔為八角七層,通高三十五米,每層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四層、五層、七層,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記和祈福題名碑等。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重修加固,可以登臨,九十年代又經修繕,已煥然一新。 該塔在鼓樓區烏石山東麓下殿里。前身為「無垢凈光塔」,唐貞元十五年(799年)觀察使柳冕建、庾承宣撰塔銘勒碑以志。乾符六年(879年)塔毀於兵,碑存。五代後晉天福六年(941年),王延曦在凈光塔遺址,用花崗石重建,名「崇妙保聖堅牢塔」。
重建的石塔,高35米,8角、7層樓閣式。採取迭澀四跳出檐法,用赤泥作粘合原料。立面造型古樸典雅,線條優美。塔基台為須彌座,座腳雕刻獸類、花卉,轉角處有大若常人佛像。第一層塔身周長27.2米,牆厚3.4米,由下而上逐層縮小,頂層周長21.2米,牆厚2.6米。一、七兩層一面開門、七面設龕,其餘各層二面開門、六面設龕。龕中共浮雕石佛像46尊,作工精美,是五代時期福建石雕藝術精品。五至七層塔壁上嵌有塔名碑、建塔記、祈福題名碑等。塔內有折式階梯,每層15級。塔外有環廊,廊沿設石欄桿、護板,塔剎飾銅制葫蘆。
明嘉靖年間,塔旁寺產因遭兵燹,久為民居,塔僅存。洪士英的《登塔寺》雲:「寺廢塔猶存,經年不啟門。鄰梯間借上,石磴始能捫。雞犬煙中市,桑麻雨外村。殘碑雖剝蝕,彷彿是貞元。」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大風,塔身稍有傾斜。民國時期,無人管理,曾因石欄板倒塌,死傷十餘人。1957年政府撥款重修,採用混凝土灌漿,鋼筋緊箍加固,在塔頂安裝避雷器。「文化大革命」期間,塔上精美浮雕佛像被破壞。1978年重修,在塔周圍設護圍石欄桿,重建塔碑亭。亭內《敕貞元無垢凈光塔銘》碑,是全國現存最早碑刻之一。
石塔建造年久,外表已呈黑色,俗稱烏塔。它與於山白塔成犄角之勢,三山兩塔成為福州象徵。
名字由來
烏塔全稱為崇妙保聖堅牢塔,在烏山路口和八一七路可看到,在烏山東麓,與於山的白塔互為犄角。因塔身為花崗岩青石所砌呈烏黑色,故稱烏塔。它的前身是唐朝的凈光塔,建於唐貞元七年(791年),比白塔早100多年。
2. 泰國免稅店什麼值得買
泰國免稅店值得買的有:BATH & BLOOM、寶石、Boots、THANN、曼谷包。
1、BATH & BLOOM
BATH & BLOOM是泰國平價又好用的國民品牌。護手霜、沐浴液、磨砂膏、按摩精油等,種類齊全,主打檸檬草薄荷與茉莉花香。檸檬草薄荷的精油和沐浴液都很。此外,其泡腳海鹽、足部去角質、護足霜也都是明星產品。
4、THANN
THANN在2002年成立於泰國,首次將泰國植物及亞洲的天然資源運用到護膚品中,專注研發生產具有國際水準的高品質純天然SPA護膚產品,有精油、按摩油、香氛蠟燭等產品,都很好用。目前THANN 的護膚產品已銷往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旨在為顧客提供天然健康的生活方式。
5、曼谷包
風靡一時的曼谷包NaRaYa,最早在台灣和日本被稱為"空姐包",由泰國的棉布和泰絲製作而成,有著獨特的圖案或花紋,很注重細節,價格實惠,帶動起各國空姐們的流行風潮。款式多樣,花色獨特。
3. 烏塔讀後感300字
《烏塔》讀後感
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的感觸頗深。從烏塔身上,我收獲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現在的中國孩子,在家裡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護,什麼事都不讓做,而文中的烏塔卻大不一樣。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兒烏塔,自己一人游歷歐洲的事情。
課文中講到烏塔為計劃這次旅遊,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來准備,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裡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烏塔自立、自強的精神。可我們呢?有的同學不僅自己不敢出遠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不願自己走,更別說像烏塔那樣游歷歐洲了。烏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強,是因為她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准備。這時,我們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周末時又是否遵守了呢?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漸養成自立、自強的精神。
課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在課余時間打工掙的,沒有拿家裡一分錢。可我們卻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錢,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沒有攢錢,這實在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所以,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
烏塔曾經說過「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們寫完作業後,能看一會兒電視,讀一會兒課外書,就已經很不錯了,大多數同學都是把筆一揮,直接就出去玩了。而從來不會想到去親身體驗一番。光從一些課外讀物和電視節目中了解世界,是比不過親身體驗完美的,而且親身經歷總比聽說到的記憶要深刻,所以,只有親自體會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了解一個和我年齡相仿,但行為卻大不一樣的小女孩兒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贊同13|評論2011-12-311:34熱心網友
我閱讀了《烏塔》。回想、品味著小女孩烏塔的一個個神情,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
烏塔是個12歲的德國小女孩,在這樣的年華,他竟能自己掙錢買票,單獨一人周遊法國、瑞士、奧地利、義大利,還准備再去希臘——想想她的年齡,才12歲呀!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為這次歐洲之旅准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個小學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唉,真是令我們汗顏呀!
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還是她與文中「我」的一番交談。她那熱情輕快的談興,將這酷熱的時光籠罩上了一種神秘的光彩。烏塔的話語,無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禮儀、敏捷、獨立感,與中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她問起中國孩子是否也這樣旅遊,那隨和的語氣卻使作者怎麼也說不出話來。當「我」說家長很愛孩子,會帶他們出去玩,卻不放心讓孩子單獨出遠門時,自以為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理由,卻受到了烏塔的強烈反駁:「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我只能苦笑著承認自己的回答不合邏輯;當我告訴烏塔中國的風俗情
4. 小學四年級27課《烏塔》讀後感
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的感觸頗深。從烏塔身上,我收獲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現在的中國孩子,在家裡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護,什麼事都不讓做,而文中的烏塔卻大不一樣。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兒烏塔,自己一人游歷歐洲的事情。課文中講到烏塔為計劃這次旅遊,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來准備,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裡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烏塔自立、自強的精神。可我們呢?有的同學不僅自己不敢出遠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不願自己走,更別說像烏塔那樣游歷歐洲了。烏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強,是因為她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准備。這時,我們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周末時又是否遵守了呢?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漸養成自立、自強的精神。
課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在課余時間打工掙的,沒有拿家裡一分錢。可我們卻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錢,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沒有攢錢,這實在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所以,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
烏塔曾經說過「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們寫完作業後,能看一會兒電視,讀一會兒課外書,就已經很不錯了,大多數同學都是把筆一揮,直接就出去玩了。而從來不會想到去親身體驗一番。光從一些課外讀物和電視節目中了解世界,是比不過親身體驗完美的,而且親身經歷總比聽說到的記憶要深刻,所以,只有親自體會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了解一個和我年齡相仿,但行為卻大不一樣的小女孩兒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
《烏塔》讀後感
烏塔,僅僅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卻自己一個人游歷歐洲!這對於沒有出過遠門的孩子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
在中國幾乎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要是真有一個中國孩子要外出旅遊,即使自己願意,可是,他的父母一定是一千一萬個不同意。怕孩子遇到危險啦,又怕孩子餓肚子啦......總覺得孩子永遠長不大,把他們當成心肝寶貝兒來看待,含在嘴裡怕化,抱在手上怕掉。
可是烏塔,她難道就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嗎?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為什麼同意讓自己的孩子一個人獨自游歐洲呢?這是因為西方的教育方法與中國的教育方法的截然不同。他們還是愛孩子,可是他們的愛是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的好習慣,是讓孩子到社會里磨練,是讓孩子成為大自然里生命力頑強的小草,是讓孩子成為暴風雨里的雄鷹!而中國的父母,他們愛孩子是溺愛,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王子,小公主,使孩子養成依賴思想,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兒,成為籠中之鳥!同學們,你願意當溫室里的花兒還是大自然里的小草,願意當籠中之鳥還是願意當暴風雨里的雄鷹?
父母啊,請你們放開你們那溫暖的雙臂,讓我們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 在此,我呼籲: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來一次大改革,學習西方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棟梁之才!!!!
《烏塔》讀後感
我閱讀了《烏塔》。回想、品味著小女孩烏塔的一個個神情,一句句話語,我思緒萬千……
烏塔是個12歲的德國小女孩,在這樣的年華,他竟能自己掙錢買票,單獨一人周遊法國、瑞士、奧地利、義大利,還准備再去希臘——想想她的年齡,才12歲呀!更令人吃驚的是,他為這次歐洲之旅准備了三年,路線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個小學生,幾乎不要家長幫忙,與我們這些同齡人相比……唉,真是令我們汗顏呀!
最能引起我們共鳴的,還是她與文中「我」的一番交談。她那熱情輕快的談興,將這酷熱的時光籠罩上了一種神秘的光彩。烏塔的話語,無不折射出西方文化的禮儀、敏捷、獨立感,與中國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她問起中國孩子是否也這樣旅遊,那隨和的語氣卻使作者怎麼也說不出話來。當「我」說家長很愛孩子,會帶他們出去玩,卻不放心讓孩子單獨出遠門時,自以為找到了一個絕妙的理由,卻受到了烏塔的強烈反駁:「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我只能苦笑著承認自己的回答不合邏輯;當我告訴烏塔中國的風俗情況,並說孩子們仍能找到快樂,烏塔仍是堅持:「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看到這里,我真想暢所欲言,一吐自己即將噴涌的想法!
對於烏塔的觀點,我舉雙手贊成。這正是中國孩子們共同的心聲啊!在中國,人們常說到「愛護」這個詞,久而久之,「愛護」就演變成「愛=保護」。殊不知,愛的方式數不勝數,如若保護過度,便無意中充當了母雞一角,把小孩子們孕育在狹小的土地上。而在外國,「愛」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讓孩子像小鷹一樣,翱翔在雷鳴電閃的天穹下,搏擊在風雨交加的大地上。簡單地說,在中國,則與外國截然相反,「愛」在大多數家長眼中被視為「呵護」。其次,有些家長過於偏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下一代綜合素質的培養,把孩子「刻」成了對歷史、環境、回報、感恩等一無所知的語數化人類。「從電視和書本上認識世界並不完美」,電視、書本,它們無疑是工具。而人,卻要「撲」在死的工具上,並懶洋洋地向載體和媒介索取想要的知識——可能成功嗎?想獲得真正的心之美麗,除親歷親為,自身實踐,別無他法!
我並不是說愛孩子就不要管他們,也不是在反對中華民族的一貫風格,而是體會到了一種深深的危機感。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管制」、「保護」與「獨立」都是互相聯系的,缺一不可,過度則反。親愛的爸爸媽媽,雖然中國的這種現狀不得完全顛覆,但是,孩子要長大,可不能讓下一代的花朵成長在溫室里啊!親愛的爸爸媽媽,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煉我們的真正才能,我們才會告別童年,打拚天下!
《烏塔》讀後感
讀過《烏塔》這篇文章,我覺得烏塔是一個細心。大膽的德國女孩,她每到一地都會先查警察局的電話,不讓爸爸媽媽擔心,或者給爸爸媽媽打一個電話,寄一張明信片。她細心,肯學習,用了三年的時間准備了歐洲旅遊。烏塔自主。自強,旅遊的費用全部都是有自己打工掙來的,不花爸爸媽媽的一分錢。她的爸爸媽媽放開了手讓烏塔去親自體驗生活,品嘗人生的酸甜苦辣,我羨慕和敬佩烏塔14歲就能獨自游歷歐洲。
烏塔利用暑假去了義大利的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還准備去希臘。
在我的暑假裡,時間一般都是有爸爸媽媽安排,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老師留的枯燥的作業上了,不能像烏塔一樣去旅遊。要麼,時間都花在了舞蹈班上去練習舞蹈。我十分希望能獨自去遊玩,但爸媽能支持嗎?當然不能了,所以說我的署假就去少自由。
烏塔為了實現自己的世界旅遊計劃,用了三年時間准備,閱讀了這些國家的有關資料,自己打工掙錢做旅費。
我也到過許多地方旅遊過,當然是和爸爸媽媽一起旅遊,旅遊的路線當然也是爸爸媽媽安排的,旅費也是從爸爸媽媽的要腰包拿住來的。至於離開家長獨自去玩,這是想也別想的事,爸爸媽媽只把我當家裡的「小公主」,過分的溺愛,把我捧在手裡生怕掉了,含在嘴裡生怕化了,我十分希望自己能夠獨立自主,自強自立。
烏塔也是家裡的寶貝,她的父母。姥姥。姥爺也非常愛她。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愛好,父母會讓烏塔自己單獨去玩。
我也有很多興趣和愛好,例如:玩電腦,溜冰,做游戲……有的時候爸爸媽媽還算尊重我的興趣,但更多的時候還是不讓干這,不讓干那。有時老師作業留得少吧,還允許我做家務;有時老師作業留得特多,別說做家務了,連看課外書都不讓我看。更別說支配自己的時間了。一天到晚趴在課桌上寫作業。有時要背的東西怎麼也塞不進腦子里,我多麼希望那一給雙休日沒有作業呀,讓我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啊!
《烏塔》讀後感
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小姑娘,一個人獨自在歐洲各地旅遊,她有主見而不盲幹,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還懂得自我保護。她就是一個德國小姑娘――烏塔。
這是我們的第七課的課文,它向我們講敘了一個勇敢的德國小姑娘在暑假獨自旅遊歐洲的經過。讀完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烏塔只有十四歲,父母就放手讓他獨自游歐洲,這不僅是因為烏塔有著良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更重要的是國外與國內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觀念:外國家長給予孩子的是信任、關懷、鼓勵,因為他們相信孩子是會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他們信任孩子,但不過分寵愛孩子,所以孩子們更不會辜負他們。有時,孩子遇到了困難,父母不會伸手幫他們一下,為的就是鍛煉他們獨立自主的心,讓他們懂得依靠自己,相信自己。
而中國的家長給予孩子的,是過多的疼愛,甚至溺愛,把孩子呵護得像小皇帝似的,使孩子們像溫室里的花朵,其結果是讓孩子時時事事都依賴父母。父母們整天把孩子埋葬在書山題海之中,一心希望他們學業有成。孩子們只是認識到了書本那小小的天空,如果不讓他們出去闖闖,是無法認識到大千世界的奇妙的,無法領悟人生的真正含義。父母不可能照顧孩子一生一世,如果某一天父母不在的話,那他們該怎樣養活自己呢?有些大學生上大學時,生活竟不能自理,還需要父母跟去照顧飲食起居。那麼培養這種無法自理、自主、自強的大學生有什麼用呢。
未來是我們的,父母們,請放開對我們的束縛,讓我們經受風雨的磨練,在這大千世界中開辟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吧。
《烏塔》讀後感
讀了《烏塔》這篇文章,我感覺烏塔這個小姑娘很勇敢、獨立性很強,才14歲就游歷了整個歐洲,並且還是獨自一個人玩的,我很佩服她。
在遊玩之前,烏塔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備:1、設計好旅行路線和日程;2、閱讀相關的書籍;3、掙旅費。這一點我要向她學習,媽媽也要向她學習。因為我們經常是隨性而游,沒有做充分的准備,所以每次旅遊都顯得匆匆忙忙的,過後還會發現有許多地方沒玩到,就會漏掉一些開心,漏掉一些見識。
我在文章中看到了這樣一句:「一個14歲的孩子,獨自一人游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從這句我發現德國人跟我們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出國旅遊的時候大多數都不是家庭中較小的孩子獨自出國遊玩,一般都是家庭中已成年的大人帶著小孩才出國;而德國人卻是有時候一起出去,有時候卻獨自一人出去玩。這說明了德國人的獨立性很強,很早就學會了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也很羨慕她,因為她那裡的治安肯定很好,要不然的話她肯定不敢,她的父母也必定不會讓她出國遊玩。
如果全世界的治安都像歐洲一樣好,有機會的話,我也可以試試。
《烏塔》讀後感
烏塔,僅僅是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子,竟然一人敢旅遊歐洲!這對一個沒有單獨旅遊的孩子是都不敢想的事!
烏塔為了這一次的旅遊,她整整花費了三年的時間做准備!而且,這次的旅費沒有從家裡面拿一分錢,而是靠自己去餐廳和超市、還有發報紙和廣告單自己辛苦掙來的!
我讀完之後,心裡掀起了無數個波瀾。因為我是個十歲的孩子了,從來沒有離開過爸媽,更不要說自己外出和旅遊了。這還讓我想到了那一次:因為我每個星期天的下午,我都會去上英語課。吳老師有次讓我們去青島日照三日游,誰想參加誰報名。我興高采烈的把此事告訴了爸爸,結果爸爸一口否定,「你還小,以後會有機會的」。我傷心的回到了英語班,看著同學們高興離開時的身影,我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後來同學們回來了,向我講起外面的風景和拾貝殼的感受,我心裡即替她們高興,又感覺她們像是在諷刺我。
有的家長就是太「愛」孩子了,為什麼在愛字上加上引號呢?因為這是錯誤的愛。為什麼烏塔的爸媽敢於讓烏塔獨自一人去旅遊歐洲呢?難道她的爸媽不愛她嗎?不是的,烏塔的爸媽只是想鍛煉孩子的獨自能力。中國的爸媽真們是把孩子是「捧在手裡拍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
爸爸媽媽們,請讓我們獨立去做一件事情吧!像烏塔一樣過早的學會獨立,我們不想做溫室里的花朵,不想做籠中之鳥,我們要做雄鷹、暴風雨里的雄鷹!
《烏塔》讀後感
讀了《烏塔》這篇課文,令我最難忘的是烏塔獨自一人到國外去旅遊。
她十四歲就能利用暑假到法國﹑瑞士﹑奧地利和義大利等國家旅遊,最後還想繼續掙錢到中國呢。想想自己吧,我現在已經9歲了,可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大人一步。
有一次,我很想和同學到利川旅遊,但是爸爸媽媽說:「你去利川多危險呀!萬一迷路了或遇到壞人,那我們就沒有孩子了,那可不行!」外婆外公說:「如果你不見了,那就沒人給我們捶背了,沒人跟我們說話了,沒人給我們快樂了,那我們可不同意!」我不滿地說:「如果你們老是不放心我,那長大以後怎麼辦呢?」可無論我怎麼說他們就是不同意,當然我也沒能去利川遊玩,多可惜呀!我多麼希望能像一隻小鷹在天空中飛翔,不要像一隻風箏一樣總是被他們拽在手裡。
哎!這也不全怪家長,我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也很差。比如我吃飯的時候就要家長不停地催促才吃得快;每次都要家長提醒才知道戴好紅領巾。天冷了我不知道加衣服,天熱了不知道減衣服……再看看烏塔吧,她為了這次旅行在家裡就已經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問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可以請求幫助;她還知道給家裡打電話或寄一張明信片報告自己的情況。如果我也能像烏塔一樣的話,爸爸媽媽一定會對我放心,一定會讓我獨自一人外出。
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烏塔自己打工掙旅遊費。她到餐館和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而我最多是在家裡帚帚地板,連洗碗都怕把碗摔碎了。
我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像她那樣獨立生活。
《烏塔》讀後感
這篇文章講了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我非常佩服她的膽量,能獨自一人游歐洲,換了我,就連上海、杭州離自己家鄉很近的地方都不敢去,更何況獨自一人游歐洲,我們中國和外國的習慣就是不一樣,就像媽媽說的,外國人學彈琴,上課都可以玩,老師只管說,他們要聽就聽,不聽就不聽。我真希望中國人能像外國小孩一樣,可以單獨出遠門。我在烏塔說的一句話中:「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感受到的確,在書和電視里不能看到完美的世界!只有自己去親身經歷才可以認識這世界的完美。俗話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因該去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美。也許,有人會說:「我也很想去啊!!可我父母不同意啊!!」對這個我也會這么想因為我也是一個什麼是都是被媽媽爸爸操控著的。跟馬戲團里的「木偶」沒什麼區別所以我不想學興趣班可是也是白說的!連去同學家玩也要他們做主。
最後,我想對我的爸爸媽媽和所有的父母說:「讓我們去試試,我們也可以的,別忽略我們,替我們主張一切。
讀了這篇課文以後使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和依賴性,到現在為止,我連起床這個小事都讓媽媽操心,平時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起居還需要自己來安排,更別說一個人出國旅遊,連在親朋好友家住幾日都不行,對照烏塔,我感到非常地羞愧和難過,我們中國的孩子簡直就是袋鼠一族,整天在媽媽的「育兒袋」中生活,一點都不能獨立。想到以後,真是有點後怕。所以讀了《烏塔》後,我暗暗地下決心。我再也不做籠中待飛的小鳥,我要做快樂飛翔於藍天上的蒼鷹。主動從父母的溺愛中走出,錘煉自己獨立生活的意志!!!我們中國和外國的習慣就是不一樣,就像媽媽說的,外國人學彈琴,上課都可以玩,老師只管說,他們要聽就聽,不聽就不聽。我真希望中國人能像外國小孩一樣,可以單獨出遠門。
回頭看看我們身邊的孩子,就是小小的湖州也不敢一個人出門。再說歐洲有十幾個國家,好幾種不同的語言,但烏塔呢,一點也不感到害怕,照樣一個人去旅行。哪像我們中國的孩子整天像關在鳥籠的小鳥,一點膽量都沒有。只會一個人趴在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厚厚的書。一對比就可以看出烏塔是個有主見、有膽量、有志氣的孩子。
可想而知,中國的家長們愛(寵)孩子有些過分了,中國的孩子們太缺乏自立意識和獨立能力了的依賴思想!
《烏塔》讀後感
吉林省敦化市實驗二小學 4年2班 鄧淇予(小山屋.作文網)
烏塔是一個小女孩,她十四歲獨自一人游歷歐洲,使作者大吃一驚,她問作者:中國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旅遊的?作者頓時語塞,後來有所領悟,中國的孩子不會自立。
烏塔使我想到了電影《暖春》中的小女孩,她給家人做飯,自己去上學,她堅韌自製,勤勞勇敢,我卻連自己一個人去少年宮也不敢,而烏塔自己一個人可以去米蘭和佛羅倫薩,和她相比,我簡直就是白天鵝中的一隻丑小鴨。
烏塔不是一個成年人,卻擁有成年人的想法。她用了三年,三年,多麼少的天數,她居然就准備好了。她不向父母伸手要錢,自己掙錢,去了許多地方,無人依靠的她很快活,這是中國孩子很少、幾乎沒有的做法。我們是膽小嗎?不是;是無能嗎?不是,是因為我們缺乏自立!
讀了《烏塔》之後,我要自己學著做家務了,比如:自理:自己鋪床,自己疊被,校園內的事情盡量自己解決。家務:學著做飯,現在我就會做西紅柿炒雞蛋,還會做黃瓜湯。學著拖地,掃地,我現在會拖地了,學著自己洗衣服,學著自己獨立睡覺。
朋友們,期待著我的好表現吧,你們將為我喝彩!
《烏塔》讀後感
烏塔是一個熱情活潑、獨立性強、膽大心細,具有生活經驗的小姑娘,她說她一個人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你們一定目瞪口呆。讀到這兒,我也和你們一樣,心想,14歲的小女孩竟然自己獨闖歐洲,就像是獨闖江湖啊。
難道烏塔的爸爸媽媽不擔心嗎?我在心裡問道。烏塔說她是花了三年時間才准備好這次旅行的,看來她是有備而來的呀。那麼,她的爸爸媽媽知不知道她在什麼地方呢?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課文里寫道。哦,原來是這樣。我自言自語地說:「她和爸爸媽媽想得真周到!」
課文中還寫道,愛孩子,為什麼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呢?我從烏塔的話里感到了外國是自由教育,咱們中國是封閉式教育,不讓我們有一點自由的空間。我同意烏塔獨自出門的理由。人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一塊地面上,為什麼教育方式差別這么大?
我還同意烏塔說的「光看電視和書本是不完美的,要親身經歷。」從電視和書本上你看不到它真正的美麗,你必須到那個地方去,親眼看一看,才能體會到它美在何處。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過《烏塔》這篇課文,我也要學習烏塔的生活經驗和勇氣,長大以後,我也要獨闖歐洲。
《烏塔》讀後感
前不久,我們學習了《烏塔》這篇文章,對我觸動很大。我對文中十四歲的德國姑娘烏塔佩服不已。
這篇文章主要講烏塔在父母的支持下,用自己掙來的錢,獨自一人游歐洲的故事,反映了外國孩子有禮貌、富有生活經驗、熱愛生活的特點。一個十四歲的姑娘竟然那麼勇敢——在暑假獨自一人瀏覽了歐洲的法國、瑞士、奧地利、義大利、希臘五個國家;她竟然有那麼大的毅力——為了這次旅遊,用了三年時間來准備,閱讀了大量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更難能可貴的是所需的旅遊費用,完全是她自己三年來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為別人家陪小孩賺回來的。她的這種勇敢與毅力不僅令我們刮目相看,更令我們無地自容。與她相比,我們相差甚遠。我們都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家,父母長輩百般呵護;在校,老師耐心教育細心照顧;出門,有家長陪同或專人看護。不說單獨出門旅遊,就是單獨上校的機會都難得一次。我們就像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雨與磨練,我們的獨立自理能力幾近退化,真的是我們不行嗎?是我們比別人差嗎?不是,是我們沒有機會,是因為我們的父母長輩過分的寵愛甚至溺愛而造成的,他們把我們寵成了霸道、自私、嬌氣的「小皇帝」、「小公主」。是他們很少給我們鍛煉的機會,久而久之,我們便享受慣了。
「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烏塔對「我」的反問,正好問得「我」一時語塞。的確是呀,為什麼就不能讓我們單獨出門?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磨礪怎能成長?我們現在需要機會,親愛的父母長輩們,放心吧,請松開您溺愛的雙手,讓我們自由地翱翔。因為「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從電視上經常看見義大利,但只有親自來到這里,它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這是烏塔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告訴我們的真理。
5. 《烏塔》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請幫助我。
這篇課文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先寫「我」在羅馬的一個旅館里結識了德國小姑娘烏塔,寫她「睡得正香」以及起身後收拾好行裝、外出遊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談的是烏塔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細、准備之久,以及她要在親身經歷中認識世界的想法;最後寫烏塔與「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課文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寫作方法來突出烏塔鮮明的性格特點。(1)在描寫中展現性格特點。語言描寫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這些語言表現了烏塔對事物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體現了她在思想上的獨立。文中的一些細節描寫也很有特點。這個14歲的女孩雖然獨自在異國他鄉,但是能在旅館里「睡得正香」,她能自己安排一天的活動,自己收拾東西,按時外出遊覽,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烏塔做事很有經驗、從容不迫。(2)在對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點。一是和作者對比。作者寫了自己在青年旅館里「筋疲力盡」「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館」,而烏塔卻可以在旅館里「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二是和中國孩子對比。文中寫了中國孩子的生活,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游樂園,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而烏塔卻在14歲的年齡獨自一人游歐洲。在這樣的對比中突出了烏塔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兒童的成長經歷,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閱讀有自己的見解,並願意與大家交流閱讀感受。
熱心網友 11月18日
6. 烏塔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烏塔具有獨立自主的精神和遇到問題有自己主見的品質。
7. 寫一編作文題目為(讀《烏塔》有感)
今天下午,剛做完作業,閑得沒事干,順手拿起了一本書准備看。原來是作文書,書上的一個故事讓我起了好奇心,它的題目是《烏塔》。現在,我就來講講這個故事的內容吧!
烏塔,僅僅是個13歲的小女孩,她一個人坐車去歐洲旅行。對了,她還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義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晚上,一個人住宿賓館。如果需要救助時可以拔打查號台的電話,每到一地,必須查到本地的警察局電話號碼。
看完這篇文章,我不由自主地怔住了,如果有一個中國孩子真的要一個人出遊,即使他(她)自己願意,但他(她)的父母一定是一千一萬個不願意,這對於沒有一人獨自旅行的孩子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情。其實,愛孩子就應該讓孩子養成自立自主的好習慣,讓孩子在社會中磨練,讓孩子成為充滿生命力的小草,讓孩子成為暴風雨中的雄鷹,讓孩子成為風雪裡不怕風欺雪壓的梅花。
烏塔,你真勇敢,你真棒,竟然敢一個人去歐洲旅行,我真佩服你,你是每個中國孩子的榜樣,我們要向你學習,學習你那勇敢的精神。
8. 我想了解興安盟扎賚特旗烏塔其以及保安沼
保安沼和烏塔其治安算不錯的了,同比20年前有非常大的改善,現在只是一些小混混在折騰,總體來說沒大事。消費水平,反正物價是挺高- -,至於消費水平適中吧,其實主要還是靠ZF來拉動的,你要知道,烏塔其有多少人是幹部和幹部家屬。有了他們,消費水平不會差的,尤其是FB分子,- -!國稅局公務員的工資,不清楚,但是這里的國稅局是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呀……他們為飯店創收多少你知道嗎?氣候春秋比較乾燥,冬天很好,不冷不熱的,冬天雪大小不一定,如果你要是南方來的,那肯定一時半會適應不了,但是問題不大,因為近年來氣候變暖,東北冬天也不冷的。購物,要看你買神馬,小來小去的生活用品很方便,烏塔其滿大街都是這種商店,但是你要是帶著3的逛大商場 - -!就困難了,最近也要去齊齊哈爾才有。這里旅遊區很少,人氣也不高,無非就是小草原,大草原周圍沒有。漢族人多,蒙族人多,滿族人不是太多,至於回族鮮族都是非常少的,學神馬韓語?!您老沒事干還是飛一會吧,房子好找,非常之好找,街上電線桿子上寫著租房和一電話號的多得是。幼兒園不知道,我幼兒園畢業很多年了,不清楚情況…… 適合做什麼生意,這要看你的手藝了,沒本事的掃掃大街,清個下水道啥的,有本事的自己開店創業,我推薦你開個上規模的飯店,因為這里ZF、GWY非常多,中午十點多這幫人就上來了,吃到上班前20分鍾,然後四五個人出去找個沒人的地方撒尿,然後再吹會牛牛,該開車的開車,該走道的走道,等到單位了,也到上班的點了。下午四五點鍾開始訂餐,吃到晚上八九點鍾,然後你就看街上那些ZF車橫沖直撞。有規模的飯店這一天下來掙個幾千塊錢不是問題,但是你要用合法手段壓倒同行企業,這樣你才能贏得商機。這只是我的推薦,至於你做什麼生意,還要看你自己的本事,經濟等眾多因素。
大概就是這些了,哪不知道追問我!
9. 烏塔讀後感
1.課文講了一位14歲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去歐洲旅行.在羅馬的一個青年旅館里認識了一位中國女孩汪曉潔.烏塔說:"她這次趁暑假游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義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最後還要去希臘,她為了這次旅行准備了整整3年的時間,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而且還讀了很多有關這些國家的書籍."
我從這裡面看出了烏塔是一個自理能力強,生存能力強的一個活潑孩子,因為她敢獨自一人游歷歐洲,歐洲上一一個多大的地方,如果她沒有自理能力,一直依賴著父母,她不可能獨自游歷歐洲,如果她不勇敢,她也不會獨自游歷歐洲,因為在歐洲有幾十個國家,幾十個地區,如果她先我們中國的孩子一樣,連見了一隻老鼠或一個顛子都怕.那在歐洲要碰見多少事情,那她要如何解決?
汪曉潔一時語塞,對烏塔說:"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小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愛她們,不會讓她們一個人出遠門"而烏塔說:"我在家裡也是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都很愛我,可我們興趣不同,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是後單獨出去玩."
從烏塔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中過的孩子卻少鍛煉,中,德兩過的孩子在家同是寶貝,確為什麼在中國的家庭里孩子不能一個人出遠門,在外國孩子的家庭里,父母就允許孩子們這樣嗎?不是的.在中過家庭的孩子不要說是去外國旅遊,叫他們在國內旅遊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中國的孩子缺少鍛煉;缺少勇敢;缺少自信,有的人有依賴心,根本舊年沒法離開父母.而外國的孩子不是這樣的,他門勇敢,堅強,有鍛煉,所以他們敢一個人出門,而且父母不會很擔心.
讀了《烏塔》這一課,使我懂得了要學會自理,自己生活,不能什麼事都依賴父母,要勇敢,要堅強的道理.
2.《烏塔》讀後感
學習了《烏塔》這篇課文後,我的感觸頗深。從烏塔身上,我收獲到了很多有益的知識。 現在的中國孩子,在家裡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人百般呵護,什麼事都不讓做,而文中的烏塔卻大不一樣。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兒烏塔,自己一人游歷歐洲的事情。
課文中講到烏塔為計劃這次旅遊,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來准備,每到一地就要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還要給家裡寄張明信片或打個電話報平安。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烏塔自立、自強的精神。可我們呢?有的同學不僅自己不敢出遠門,甚至連上學、放學都不願自己走,更別說像烏塔那樣游歷歐洲了。烏塔之所以能自立、自強,是因為她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准備。這時,我們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之前是否制定了作息時間表?周末時又是否遵守了呢?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才能逐漸養成自立、自強的精神。
課文中還提到烏塔的旅費全部都是自己在課余時間打工掙的,沒有拿家裡一分錢。可我們卻每天都向父母要零花錢,而且都是一天花光,也沒有攢錢,這實在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所以,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
烏塔曾經說過「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們寫完作業後,能看一會兒電視,讀一會兒課外書,就已經很不錯了,大多數同學都是把筆一揮,直接就出去玩了。而從來不會想到去親身體驗一番。光從一些課外讀物和電視節目中了解世界,是比不過親身體驗完美的,而且親身經歷總比聽說到的記憶要深刻,所以,只有親自體會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從《烏塔》這篇課文的學習,我了解一個和我年齡相仿,但行為卻大不一樣的小女孩兒烏塔。這篇課文使我受益匪淺,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向烏塔學習,做一個自立、自強的好學生。
3.在中國幾乎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要是真有一個中國孩子要外出旅遊,即使自己願意,可是,他的父母一定是一千一萬個不同意。怕孩子遇到危險啦,又怕孩子餓肚子啦......總覺得孩子永遠長不大,把他們當成心肝寶貝兒來看待,含在嘴裡怕化,抱在手上怕掉。
可是烏塔,她難道就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嗎?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為什麼同意讓自己的孩子一個人獨自游歐洲呢?這是因為西方的教育方法與中國的教育方法的截然不同。他們還是愛孩子,可是他們的愛是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的好習慣,是讓孩子到社會里磨練,是讓孩子成為大自然里生命力頑強的小草,是讓孩子成為暴風雨里的雄鷹!而中國的父母,他們愛孩子是溺愛,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王子,小公主,使孩子養成依賴思想,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兒,成為籠中之鳥!同學們,你願意當溫室里的花兒還是大自然里的小草,願意當籠中之鳥還是願意當暴風雨里的雄鷹?
父母啊,請你們放開你們那溫暖的雙臂,讓我們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在此,我呼籲: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來一次大改革,學習西方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棟梁之才!!!!
4.讀《烏塔》有感
我學了《烏塔》一文以後,深有感觸,我首先來談一談這篇課文的內容。
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位名叫烏塔的小女孩和一位青年敘述自己獨自游歷歐洲的事情。那麼,我們就要查找一下有關的段落。
課文在五、六段中敘述了烏塔在歐洲去了的國家以及作者聽完烏塔的講述後驚訝的話語。而第七段則敘述了烏塔在旅遊前做的周密的計劃和准備:她計劃好了旅遊路線,及時和家裡保持聯系,還了解當地情況。並且,旅費是她自己用了三年時間掙來的,她的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它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
我很佩服烏塔這種膽量,和她周密的計劃和准備,但她未免有些冒失了,畢竟她才是個14歲的青年人。不過,我還是很嚮往獨自旅遊,這樣既輕鬆了,也鍛煉了自理能力。不過,中國的家長還是不會放手孩子的。第一:中國不是一個開化的國家,人不是很開放。第二:中國的孩子遇到突發事件處理能力不是很強,務必需要家長陪同。第三:中國的孩子總是亂打亂鬧,容易出危險,家長不放心。第四:家長越慣著孩子,孩子的自理能力就越差。就因為這幾點,家長才不讓我們獨自出遠門。
作為小學生,我們要讓父母放心,讓老師放心,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
5.烏塔,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如果不是你親眼所見,你相信她一個人獨自遊了很多國家嗎?這對沒有出過遠門的孩子是絕對不敢想像的事。 為什麼我們中國沒有這樣的例子呢?因為父母「愛」孩子。為什麼愛要加雙引號呢?因為在中國,父母的這種愛不叫真正的愛,叫錯誤的愛。在中國,這種愛叫做「溺愛」。過分的溺愛,只會讓孩子養成依賴性的思想,讓孩子成為溫室中的花朵,籠中的小鳥,什麼事都要父母安排好。 為什麼中國父母會這樣愛孩子呢?那是來源於中國父母的擔心。在他們眼裡,孩子永遠長不大,永遠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永遠都是一個懵懂的孩子,怕孩子餓肚子,怕孩子受傷。什麼事都安排得妥妥當當,使孩子的人生道路平平坦坦。其實父母不知道,孩子只有經歷挫折才能成長。 烏塔也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啊,為什麼她的父母就這么放心地讓烏塔自己一個人去游世界各地呢?這就是西方的教育與中國的教育方法的不同。烏塔的父母也愛孩子,但他們愛得正確。愛孩子,就應該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在社會上走走,讓孩子熟悉將來發展的地方,讓孩子成為戈壁灘上的白楊,成為風雨中的胸鷹!而在中國,你看到的卻相反,父母卻說:「孩子還太小啊。」是啊,孩子就是小才能鍛煉出獨立自主的能力啊,等到長大了就已經太晚了。 想真正愛孩子,就讓孩子自己去獨立吧。父母們,張開你們那雙手,讓孩子們去自由自在地飛翔,讓他們自己去選擇人生的道路吧!
6.烏塔,僅僅是一個14歲的小姑娘,卻自己一個人游歷歐洲!這對於沒有出過遠門的孩子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
在中國幾乎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要是真有一個中國孩子要外出旅遊,即使自己願意,可是,他的父母一定是一千一萬個不同意。怕孩子遇到危險啦,又怕孩子餓肚子啦......總覺得孩子永遠長不大,把他們當成心肝寶貝兒來看待,含在嘴裡怕化,抱在手上怕掉。
可是烏塔,她難道就不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嗎?不是的。可是她的父母又為什麼同意讓自己的孩子一個人獨自游歐洲呢?這是因為西方的教育方法與中國的教育方法的截然不同。他們還是愛孩子,可是他們的愛是讓孩子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的好習慣,是讓孩子到社會里磨練,是讓孩子成為大自然里生命力頑強的小草,是讓孩子成為暴風雨里的雄鷹!而中國的父母,他們愛孩子是溺愛,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小王子,小公主,使孩子養成依賴思想,讓孩子成為溫室里的花兒,成為籠中之鳥!同學們,你願意當溫室里的花兒還是大自然里的小草,願意當籠中之鳥還是願意當暴風雨里的雄鷹?
父母啊,請你們放開你們那溫暖的雙臂,讓我們在藍天中自由的飛翔 在此,我呼籲:希望中國的教育方式來一次大改革,學習西方國家,培養出更多的棟梁之才!!!!
7.《烏塔》讀後感
今天,我們學習了《烏塔》一文,它向我們講述了一個13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歷歐洲等地的故事。
讀完《烏塔》以後,我心裡想到:烏塔的父母是很開放的,他們允許自己的孩子單獨出來與世界交流、感受世界、見識世面,而不怕她吃苦。我覺得大多外國的家長不會把自己的孩子關在屋裡,反而會讓自己的孩子們出來玩玩,可是我們中國的父母卻除了上學就整天把自己的孩子關在屋裡,孩子們就像被關在籠子里的小鳥,根本就不能張開翅膀,展翅飛翔。中國的孩子們就像鳥兒渴望主人放它們出去,飛向森林,飛向藍天。中國的父母剝奪了我們中國孩子的自由。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我們是多麼希望能到外面呼吸呼吸新鮮的空氣呀!
烏塔是一個非常堅強、非常具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小姑娘。中國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捧在手裡怕碎了,放在嘴裡怕化了,沒有給自己的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這就是中國父母和外國父母的不同之處。
烏塔是我們中國孩子學習的榜樣,我多麼希望有一天能在我們身邊看到她的身影。
10. 烏塔的資料
烏塔位於福州市內烏石山東麓,與於山白塔遙遙相對,原名 「崇妙保聖堅牢塔」。因塔身為花崗岩青石所砌呈烏黑色,故稱烏塔。它的前身系唐貞元十五年(799年)所建「凈光塔」。唐乾符六年(879年)被毀。閩永隆三年(公元941年),閩王王審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備在舊址上重建九層寶塔,方到七層,王延曦被臣屬所殺,工程遂告結束。塔為八角七層,通高35米,每層塔壁均有浮雕佛像,共有46尊。四層、五層、七層,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記和祈福題名碑等,亭內《敕貞元無垢凈光塔銘》碑,是全國現存最早碑刻之一。石塔建造年久,外表已呈黑色,俗稱烏塔。它與東面於山白塔構成犄角之勢,這就是福州著名的"三山兩塔中的「兩塔」,是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標志性建築。
烏塔所在的烏山也是福州著名的風景區,有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塔會館、慈善堂、鄧拓故居、林枝春故居等。
20世紀50年代重修加固,可以登臨,90年代又經修繕,已煥然一新。
中文名
烏塔
地理位置
福州市內烏石山東麓
原 名
崇妙保聖堅牢塔
建設時間
唐貞元十五年(799年)
塔通高
35米
重修時間
20世紀50年代
目錄
1來歷
2結構
3名稱由來
4附近古跡
5烏塔位置
1來歷編輯
五
福州烏塔(5張)
代時,王審知父子修復和創建了閩都七塔:烏塔、白塔、定慧塔、報恩塔、崇慶塔、開元塔、阿盲王塔。宋景德元年(1004年)福州知州謝泌詩曰:「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 閩都七塔現僅存烏塔與白塔。
烏塔是唐貞元十五年(799年),福建觀察使柳冕為祝賀德宗李適壽誕祈福,用石頭壘建的「貞元無垢凈光塔」。塔身用青色花崗石砌造,外表略帶烏黑,故名「烏塔」。現在烏山附近還保存著福州市至今最古的碑刻,碑的上頭左右刻著六(蟲離),碑額題篆:「貞元無垢凈光塔銘」,記述當年柳冕建凈光塔的情況。
清李家瑞《登無垢凈光塔》詩說:「石塔撐空立,登臨至上層。眼窮千里遠,夢想十年曾。」 楊慶琛《凈光塔》詩句有:「影如文筆依南澗,勢作香台聳道山。插漢鳥窺天咫尺,旋空人與石回環。」
唐乾符六年(879年),烏塔毀於黃巢入閩戰亂之際。五代後晉天福六年(941年),閩王王審知第七子王延曦為自身及眷屬、臣下祈福,在唐代凈光塔遺址上興建寶塔,叫道:「崇妙保聖堅牢塔」。原計劃造九層,但才建到七層時,王延曦就被部下所殺,還差兩個月就完工的烏塔,就不再蓋下去了。所以現存烏塔為八角七層,塔高35米。每層塔壁上設佛龕,嵌有浮雕佛像,共有四十六尊。這些花崗石浮雕佛像是五代時期福建雕塑藝術的代表作。四層、五層、七層,嵌有塔名碑、建塔塔記和祈福題名碑等。
該塔在鼓樓區烏石山東麓下殿里。前身為「無垢凈光塔」,唐貞元十五年(799年)觀察使柳冕建、庾承宣撰塔銘勒碑以志。乾符六年(879年)塔毀於兵,碑存。五代後晉天福六年(941年),王延曦在凈光塔遺址,用花崗石重建,名「崇妙保聖堅牢塔」。
明嘉靖年間,塔旁寺產因遭兵燹,久為民居,塔僅存。洪士英的《登塔寺》雲:「寺廢塔猶存,經年不啟門。鄰梯間借上,石磴始能捫。雞犬煙中市,桑麻雨外村。殘碑雖剝蝕,彷彿是貞元。」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大風,塔身稍有傾斜。民國時期,無人管理,曾因石欄板倒塌,死傷十餘人。1957年政府撥款重修,採用混凝土灌漿,鋼筋緊箍加固,在塔頂安裝避雷器。「文化大革命」期間,塔上精美浮雕佛像被破壞。1978年重修,在塔周圍設護圍石欄桿,重建塔碑亭。亭內《敕貞元無垢凈光塔銘》碑,是全國現存最早碑刻之一。
2結構編輯
重建的石塔,高35米,8角、7層樓閣式。採取迭澀四跳出檐法,用赤泥作粘合原料。立面造型古樸典雅,線條優美。塔基台為須彌座,座腳雕刻獸類、花卉,轉角處有大若常人佛像。第一層塔身周長27.2米,牆厚3.4米,由下而上逐層縮小,頂層周長21.2米,牆厚2.6米。一、七兩層一面開門、七面設龕,其餘各層二面開門、六面設龕。龕中共浮雕石佛像46尊,作工精美,是五代時期福建石雕藝術精品。五至七層塔壁上嵌有塔名碑、建塔記、祈福題名碑等。塔內有折式階梯,每層15級。塔外有環廊,廊沿設石欄桿、護板,塔剎飾銅制葫蘆。
石塔建造年久,外表已呈黑色,俗稱烏塔,為福建省最古石塔之一。它與於山白塔成犄角之勢,三山兩塔成為福州象徵。
3名稱由來編輯
烏塔全稱為崇妙保聖堅牢塔,在烏山路口和八一七路可看到,在烏山東麓,與於山的白塔互為犄角。因塔身為花崗岩青石所砌呈烏黑色,故稱烏塔。它的前身是唐朝的凈光塔,建於唐貞元七年(791年),比白塔早100多年。
4附近古跡編輯
烏塔附近有寺,稱凈光寺或石塔寺。《閩都記》記載:「國朝永樂、宣德、景秦、成化間屢修葺。嘉靖間,寺地為居民侵沒,一塔僅存。會城龍角,頹廢非宜。」
明林恕《登石塔》詩:「晴霄高聳簽鋒銛,海月江煙掛碧檐。地控諸天連北極,窗虛八面敝雲簾。瑤池日照金運凈,碣石春搖竹筍尖。欲借烏山磨作硯,興來書破采雲縑。」
烏塔附近有「西丹井」,相傳過去福州出現過瘟役,死了不少人,有位道士為救百姓,放草葯於井水中,給眾人治病,後立石碑「西丹井」作為紀念。烏塔旁邊的石塔會館內,有一口古井。不知是不是過去的西丹井。古井井蓋呈圓形,由兩塊一邊被鑿成半圓形的石塊拼在一起,與地面平。井壁呈圓形,用青磚砌成,井口地面處用4個大條石砌成個「井」字形。地下部分直徑2米左右,從水底到井蓋有5米多。從水面到井蓋有2.6米。這樣大的水井在福州比較罕見。據說其年代早於建於清代的石塔會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