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辦法解決護膚品搓泥現象
❶ 擦完護膚品臉上搓泥是什麼原因
產品本身就搓泥
比如含有黃膠原、卡波姆成分,例如很多人在使用防曬霜的時候就會搓泥。其實這跟防曬霜里含有的兩種成分有關。一種是物理防曬劑中能夠起到調節膚感、增強防曬作用的粉狀物質,常見的比如:氧化鋅、二氧化鈦等。一種是化學防曬里添加的大分子成膜和或者增稠聚合物,比如卡波姆等成分,它們可以使皮膚表面形成膜感,一旦搓揉,就很容易產生搓泥現象了。如果這兩種類型的成分同時出現在防曬霜里,那麼搓泥就更難避免了。
比如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質、玻尿酸等)。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可以從幾萬到幾百萬或更大,往往由無數結構小單元以重復的方式排列而成。它們在特定環境下可以分解,產生分離變異。所以帶蛋白質的護膚品可能會產生搓泥現象,例如添加了膠原蛋白的護膚霜等等護膚品出現搓泥有時是因為產品的質地不兼容造成的,比如一些含有大分子膠質的保濕凝膠在遇到含有皮脂吸附成分的粉末之後便會搓泥,所以在保養流程中要大力避免這兩種屬性的成分一起使用。
使用順序錯誤
有時使用順序確實會造成的搓泥問題,雖然說護膚品的使用流程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或者護膚需求調整。
例如在擦上保濕霜、精華液等含高分子膠及水溶性增稠劑的產品後,馬上又擦上粉底或是防曬乳產品,就會產生鹽類,類似我們肉眼所看到的白色屑屑
例如在擦上乳液、乳霜等含親水性強乳化劑的產品,例如脂肪酸鹽類,又馬上擦上粉底、潤色隔離霜等含金屬離子的產品,其成分也會由水溶性轉向置換成非水溶性鹽類
例如擦上抗痘產品,如果酸、水楊酸等,再擦上隔離乳等帶有氧化鋅粉末的產品,也易產生沈澱物。
皮膚乾燥
我們都知道皮膚長期處於乾燥缺水的狀態時就很容易產生皮屑,當使用油脂產品乳液、面霜時,皮屑混合護膚品就容易出現搓泥的現象。
手法問題
著急護膚著急出門,前面一個產品且是較容易搓泥的產品,還沒等吸收,就急急忙忙下一個步驟,導致出門沒有十分鍾妝容開始花,或者臉上開始出現毛絮絮的東西
❷ 如何解決肌膚搓泥問題
「搓泥」是一個統稱,凡是用護膚品保養皮膚過程中「用」出來的「泥狀物」,都會被稱之為「泥」。
這些東西有一些是高分子的聚合物,在產品干後形成膠狀物,或半乾的狀態下與其它產品糅合在一起形成的有些條狀膠狀物的東西,或是一部分產品與另外的產品成分不「兼容」,皮膚角質層過厚不「吸收」,只能在皮膚上自行陰干形成殘留物。
為什麼會「搓泥」?
首先要強調一下:「搓泥」現象在任何大牌的化妝品、護膚品都會出現的,不能因為「搓泥」就把產品一棒子打死。
大多數情況下「搓泥」是產品使用和搭配問題,所以我們經常發現很多產品有人說搓泥,有人完全不會。
先來了解一下「搓泥」到底是如何產生的:搓泥不是玄學,從根本來說搓泥就是某些護膚品成分沖突出現的化學垮膠現象。
出現垮膠現象後會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膜,如果護膚時手法不對(來回揉搓、拉扯)就出現了所謂的「搓泥」。
護膚品搓泥原因
護膚品出現搓泥,一般會有4種原因:
肌膚自身問題:皮膚表面角質層過厚,大量的老廢角質細胞附著於肌膚表面,將後續的保養成分屏蔽;造成護膚品中的很多水分和營養物質不能作用於皮膚,這就相當於將護膚品在臉上攪拌塗抹,其中的膠質成分和顆粒成分在肌膚上自行陰干而無法貼合肌膚表皮滲透角質層,產品的成膜特性被破壞繼而「搓泥」。
胡亂搭配:有部分同學在使用化妝品時盲目追求保養效果而護理搭配是導致使用中出現「搓泥」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對於那些偏愛產品質地厚重濃醇的人來說,保養時多款化妝水和精華類產品疊加使用大大增加了搓泥的可能性。
為了體現清爽不油膩同時質感醇厚的「使用感」,水類以及精華類產品中常添加濃度不低的增稠劑(膠質成分)和硅類成分,如果大量疊加使用,在產品中的水分蒸發之後勢必會出現「搓泥」的現象。
「粉」與「膠」的正常物理結合:這種情況通常都出現在上妝過程中,當完成了保養步驟後上妝或者使用防曬產品時,「搓泥」現象就發現了,這是因為底妝類產品中的顆粒成分與之前的保養品中的膠質成分因混合而發生物理性狀的改變,這並不代表產品本身有什麼問題,只是單純的不兼容。
水油不兼容:護膚品中有機硅含量高也容易搓泥。硅油除了與油水不相容,其實與水也不相容,而且也有很多油脂不相容,一些產品中如果含有硅脂,硅彈性體之類的硅油類成分,後續使用的其他產品中的油脂也與硅油類成分不兼容,那麼就有可能造成一層硅上面還要強行鋪一層不相容油脂的情況,這也容易造成搓泥的現象。最典型的就是雅詩蘭黛家產品。雅絲蘭黛絕對可以堪稱用硅大戶,不僅膚感假滑,還容易搓泥。尤其是面霜類產品,基本用過的都知道容易搓泥。
而且這些高含量硅油類產品,特別是含硅彈性體的產品,甚至是直接硅包的產品,其受粉體的影響更大,如果後續產品含有比如滑石粉、二氧化鈦、就非常容易產生搓泥。
產品自身問題:護膚品中增稠劑比較多,使得產品出現膠狀物,那麼這種產品一上臉就會「搓泥」;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護膚品成分中粉質顆粒、雜質和電解質成分含量本身就高,尤其是在粉底和防曬產品中,如果在研發時沒有注意到各體系之間的相對穩定平衡狀態,那麼這種產品一上臉也會「搓泥」;最後一種情況是由於護膚品保存不當引起的,膠質成分失效,水分蒸發或水油分離,這也會導致上臉就「搓泥」的情況發生。
如何避免搓泥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已經對護膚品「搓泥」有所了解了,雖然護膚品「搓泥」問題時有發生,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也就能避開「搓泥」雷區。這里分享幾個小技巧:
①減少疊加,精簡護膚
搓泥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產品數量太多。尤其對於大多數看不懂成分表的人,一堆產品混合在一起疊加使用,如果使用手法也錯誤,真的很容易搓泥。
想要避免搓泥,首先就要精簡產品。比如,把可能造成搓泥的產品替換掉。
另外,我一直強調精簡護膚,護膚流程並不是越繁瑣越好。一層一層的護膚品疊加產品不一定都能吸收反而也可能因為過度疊加而造成搓泥問題。
是白天需要化妝時盡量精簡產品。例如,可以只用一個質地很輕薄的精華液+妝前乳或面霜後續直接上妝。
此外,在手法上,也不要用力去搓,這在塗防曬後再塗抹彩妝產品時尤其重要。
②調整護膚手法
不論是護膚還是上底妝都盡量避免搓、揉的方式,避免來回拉扯,拖拽。有時候即使已經出現垮膠問題,只要你不來回搓也無妨,就是那一搓就把一條一條搓起來了。
對於護膚品來說按壓、輕拍的方式能幫助護膚品吸收。而對於粉底來說採用輕彈、輕拍、按壓的形式也能幫助底妝和皮膚更好的融合,讓底妝更服帖。
③容易搓泥的成分避免疊加
從產品配方來說,大多數質地厚重的產品中都會增稠劑成分。前面說過的增稠劑就是典型容易出現搓泥問題的產品。因此,在產品搭配中盡量避免多種質地厚重的產品疊加。
尤其質地厚重的精華、乳液、面霜以及粘稠的化妝水要避免過度疊加。
④注意產品使用順序
護膚品有專門的使用順序,這個順序主要是按照它們的密度大小排序,密度最小的護膚品最先使用,因為能很好地被皮膚所吸收,反之密度最大、最不好吸收的護膚品則排在最後使用。
大體是先水劑類,眼霜、精華、乳液、膏霜,最後油類,含粉類的產品最後使用這樣的順序。重點提醒:如果一些產品中含有一些粉體成分,比如滑石粉、二氧化鈦、雲母等,請在最後一個使用(主要是粉底等彩妝產品)。
⑤使用同一品牌產品使用同一品牌的產品產生搓泥的可能性會小一些,不同品牌在一起產生搓泥的可能性增加,畢竟別人家的產品會不會與自家產品搓泥,配方工程師可沒這閑工夫去測試。
⑥增加產品在皮膚上停留的時間吸收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一種典型的使用錯誤就是為求速度,在精華液等保養品還沒干之前,又擦上防曬或粉底產品,就容易有沉澱物產生。
要避免沉澱物產生,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等每道護膚品都完全「吸收」後,或是稍干一點後,再進行下個保養或上妝步驟,這樣搓泥也會減輕很多。
⑦適當去角質
角質層是肌膚最外層的屏障部分,而當這個部分被大量老廢角質細胞占據之後,肌膚的吸收能力以及新陳代謝力就會下降,這樣一來,護膚品吸收不進去,搓泥也就難以避免了。
根據肌膚的狀況以及耐受性,使用去角質產品,每1~2周1次左右可以有效改善搓泥的尷尬。
❸ 怎樣解決臉上搓泥現象
什麼是搓泥現象?
我們在塗護膚品的過程中出現了「泥」狀的物質,它的形狀不一,有粉末狀還有條狀,還有那種一粒一粒的。這種現象就是「搓泥」現象。出現這種現象並不全是護膚品的緣故,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產品的使用方法問題。
造成搓泥現象的原因?
1. 皮膚乾燥:當皮膚長時間處於乾燥缺水的時候,角質層會有很多老死角質,水分匱乏中途就干癟死亡,不能自然脫皮。如果使用高營養的產品,皮膚就無法吸收,面霜就會夾雜著老死角質,出現這種現象。
2. 皮膚吸收弱:皮膚過敏之後吸收功能就會變得很弱,護膚品不能吸收會停留在表面,但它們堆積在一起的時候就出現了搓泥現象。
3. 護膚品分子量:產品的分子結構越小,肌膚就越容易吸收,反之就很難吸收。高分子聚合物的成分就很容易搓泥,所以要更換適合的產品。
4. 增稠劑:很多產品為了使用感好就會使用增稠劑,這樣的產品會看起來粘稠,我們使用的時候可以先用爽膚水稀釋,這樣可以減少搓泥現象是發生。
護膚品搓泥了怎麼辦?
1.徹底吸收
要避免沉澱物產生,最基本的方式就是等每道護膚品都吸收後,再進行下個保養或上妝步驟。
2.雙手溫暖護膚品
搓熱雙手也是最護膚關鍵的一步。護膚品中很多用於溶劑的成分在低溫狀態下會呈現類似於「凝結」的狀態,所以最好能藉助雙手的溫度來將它們融化,從而避免搓泥。最後,用溫熱的雙手包覆整個面部區域以促進保養品最大限度被皮膚吸收。
3.改變手法,抹---拍
用面霜的時候手法別用抹的,改用拍的,先在臉上平均點上霜霜,然後用手輕輕拍入皮膚就不會搓泥了,眼霜也如此。
4.換置護膚品如果不喜歡搓泥的感覺,又不知道是誰和誰反應在搓泥,那麼就換其中一個單品就可以了。一般都是化妝水、精華和面霜或者乳液排列組合式搓泥,換的話把便宜的換一個就行了,貴的估計你們也捨不得換。
注意事項
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護膚法則,正確護膚,才不至於在塗抹護膚品時遇上尷尬的搓泥現象!
❹ 為什麼你用護膚品總有搓泥感
有時候我們在臉上塗了幾層護膚品以後,會出現搓泥現象,而且使用的產品越多,搓泥現象越嚴重…
所謂的搓泥,簡單來說,就是使用護膚品搓出來的一條條或是一坨坨的東西,跟我們去角質時搓出來的東東類似,emmm,有點惡~
這些「泥」,有的是一些高分子的聚合物,在產品變干後形成的屑屑,或半干狀態下與其他產品成分糅合在一起的條狀物東西,這些東西不被肌膚吸收,只是表皮肌膚的殘留物。
既然不被肌膚吸收,那搓泥肯定是不好的,護膚品不是白用了嗎?
那麼這種搓泥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
搓泥現象產生的形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產品跟產品自己搓出泥來(主要出現在增稠劑添加量較多的產品中),不同產品互搓泥(陰陽離子表活聚合物之間互不相容)以及多元搓泥(復雜因素造成)。
總之,搓泥是一個多因素導致的護膚品使用不兼容現象。
那麼應該如何避免搓泥呢?
1.適度去角質
皮膚的老化角質更容易產生搓泥現象。
2.注意搓泥成分
一般來說,較易造成搓泥現象的主要是作為保濕劑、增稠劑等成分,比如透明質酸、黃原膠、纖維素等,這類成分添加量越多,越容易搓泥。當然,搓泥現象跟膚質有很大關系,只是建議容易搓泥的人盡量避免挑選可能會產生自搓泥成分的產品。
3.減少產品使用量
產品使用量越多,越容易搓泥,包括只使用一款產品或多款產品,可以減少一次性使用量,或減少產品使用。
4.按照合理順序使用多個產品
使用產品時按照小分子大分子,水劑類含粉類,如:水-精華-乳液-面霜/水-乳-防曬-粉底,這樣可以減少搓泥現象。
好了,關於搓泥的情況就介紹到這里了,搓泥嚴重的你要注意一下咯,別白用護膚品了~
❺ 用了護膚品,為什麼臉部會有搓泥現象
出現搓泥現象的原因:
1可能皮膚比較乾燥,使用到深度滋潤的產品,一下子吸收不了,就容易搓泥。
2.所用的護膚品不適合,導致不吸收,無法上妝。
3.可能是護膚品用的順序不對。
4..角質層過厚,重復的保養堆積導致角質層過厚,護膚品沒有被吸收一直停留在表面,不斷堆積,就會造成「搓泥」現象,很容易長粉刺和痘痘。
5.皮膚乾燥,油脂分泌不均。
(5)有什麼辦法解決護膚品搓泥現象擴展閱讀:
如何避免搓泥現象:
1.保養前先溫熱雙手
要用溫熱的雙手包覆整個面部區域以促進保養品最大限度被肌膚吸收。
2.不要混用不同肌齡護膚品
混用多年齡層的保養品會讓皮膚難以適應一種護膚環境,輕則導致一部分護膚品失效,重者可能會使皮膚敏感不適。
3.定期去角質
適當的去角質護理一方面維持角質層健康狀態,另一方面可以減少老廢角質造成的搓泥現象。
4.溫熱產品
搓熱雙手後,取出產品與手心,雙手展開溫熱,再塗抹於面部,然後雙手搓熱,覆蓋塗抹了護膚品的地方,進行按壓,促進吸收。
5.注意塗抹手法
很多啫喱狀、膠質、霜狀的產品,建議用輕拍的手法代替抹的手法,讓產品更好的吸收。
央視網-冬季最怕不上妝8個訣竅告別搓泥尷尬
❻ 護膚品搓泥是怎麼回事
搓泥現象在任何大牌的化妝品、護膚品都會出現的。「搓泥」精確的描繪,是用完一些護膚品後,在臉上能夠搓出一小條一小條,或長或短,或多或少的泥狀物,色彩可深可淺,有的「搓泥」被描述成「相似白色脫屑物」。
每個時節有每個時節的護膚規律,不能一年四季都原封不動,畢竟節氣在變換,環境也在變換,肌膚自然也會不一樣,塗護膚品的節奏和方法自然也就需要改變了,要使自己的護膚方法符合時節的改變,冬天有冬天的護膚法,夏日有夏日的保養法,正確護膚,不至於在塗護膚品時遇上為難的搓泥現象!